运动解剖学教案(第20次课)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运动解剖学概述1.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解释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在运动中的变化的学科。
1.2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介绍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骨骼、肌肉、关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1.3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比较等。
第二章:运动系统的组成2.1 骨骼系统介绍骨骼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
2.2 肌肉系统讲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2.3 关节系统介绍关节系统的组成,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第三章:运动系统的功能3.1 骨骼系统的功能讲解骨骼系统的功能,包括支撑、保护、运动等。
3.2 肌肉系统的功能介绍肌肉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维持姿势、保护内脏等。
3.3 关节系统的功能讲解关节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稳定、减少摩擦等。
第四章:运动与神经系统4.1 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介绍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
4.2 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讲解运动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控制、协调、反射等。
4.3 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产生的机制、神经肌肉协调等。
第五章:运动与心血管系统5.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介绍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血液。
5.2 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讲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包括血液循环、血压调节、氧气供应等。
5.3 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心血管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运动对血管的影响等。
第六章:运动与呼吸系统6.1 呼吸系统的组成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
6.2 呼吸系统的功能讲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气体交换、呼吸频率调节、氧气供应等。
6.3 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讲解运动与呼吸系统的关系,包括运动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影响、运动时的氧气需求等。
第七章:运动与消化系统7.1 消化系统的组成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等。
运动解剖学讲稿
《运动解剖学》讲稿绪论教学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二)、运动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运动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运动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重点: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步骤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运动解剖学(sports anatomy)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阐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变化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科学。
2、目前主要研究内容有:(一)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人体形态结构对运动的适应的研究。
(二)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这仍是运动解剖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三)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形态学研究。
(四)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研究。
(五)运动损伤的形态学基础研究。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一)系统地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影响。
以及人体形态结构对体育运动的适应,掌握体育运动与人体形态结构的相互关系,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知识进行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运动实践服务。
(四)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
(三)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四)平面与立体相联系的观点。
(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方法有组织切片观察法、尸体解剖观察法、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法和人体测量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除了继续应用传统的各种研究方法外,还大量使用了新的仪器和相关技术,如流式细胞仪、图像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技术等,使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1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学时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与教学要求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并能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绪论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造(自学)第一节细胞与细胞间质一、细胞;二、细胞间质。
第二节组织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组织(在骨骼肌总论中介绍;四、神经组织(在神经总论中介绍。
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和骨连结一、骨的概述;二、骨连结概述;三、上肢骨及其连结;四、下肢骨和下肢骨连结;五、躯干骨及其连结;六、颅骨及其连结。
第二节骨骼肌一、骨骼肌总论;二、上肢肌;三、下肢肌;四、躯干肌;五、头颈肌。
第三节肌肉工作分析一、肌肉配部规律;二、肌肉的协作关系;三、肌肉的工作性质;四、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五、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第四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一、动作分析介绍;二、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三、动作分析举例。
第三章内脏第一节总论一、内脏的一般结构;二、腹部的分区和主要脏器体表投影。
第二节消化系统一、消化管;二、消化腺。
第三节呼吸系统一、呼吸道;二、肺;三、憋气与屏息。
第四节泌尿系统一、肾;二、输尿管;三、膀胱;四、尿道。
第五节生殖系统。
第六节胸膜、纵隔和腹膜一、胸膜;二、纵隔;三、腹膜。
第七节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一、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二、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三、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脉管系统第一节心血管系统一、概述;二、心脏;三、血管;四、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课程实验课教案
实验三、观察全身各骨
一、目的要求: 通过对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的观察,并结合各自的体 育专项,联系活体,尽可能地触摸自身的上肢骨、下肢骨、 躯干骨的体表重要的骨性标志,并掌握上肢骨、下肢骨、躯 干骨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 1.标本:全身骨架及分离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 2.挂图:上肢各骨、下肢各骨、躯干各骨的挂图。
二、实验材料:
1.标本: 肌肉形状、手腱鞘、大腿横切面、肌节;动作分析造型标本。 2.模型: 肌肉整尸一具、大、小肌肉人;动作分析图片或录象。
三、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实验方法:
⑴首先,教师先介绍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室的布局情况,要求同学 们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同时,消除部分同学心理上的恐惧感。 ⑵在肌肉整尸旁,边示教边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时教师 进行个别辅导或答疑。 ⑶观察骨骼标本造型时,应与体育动作相结合来欣赏和理解。
二、实验材料:
1.标本:⑴脊髓整体和横切、马尾、儿童脊神经。 ⑵脑、颅骨、椎骨、整脑、矢状脑、脑干、水平面的大脑。 2.模型:血管神经骨架,脊髓横切面示脊髓节段、含脊髓的大椎骨,脑、脑 干、电动脑干。 3.挂图:全身神经分布,脊髓整体观、脊髓外形、脊髓内构,脑干腹侧面、 脑干背侧面、脑神经核,小脑,丘脑,下丘脑,大脑腹侧面、大脑内侧面、 大脑水平面,脑神经,植物性神经,脊神经组成及其主要神经分支。
2.实验步骤:
⑴在肌肉整尸上观察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锁乳突肌、胸大 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外内斜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 肌、股四头肌、股后肌群、小腿三头肌及其跟腱。 ⑵在骨骼标本造型陈列室,观察原地侧向推铅球,引体向上, 划船, 正足背踢足球,原地单手运篮球等技术动作骨骼造型标本。
运动解剖学教学计划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及基本的了解,掌握体育运动影响人体形态结构及功能的有关知识,掌握对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的方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体育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去,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活动及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提供形态学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结合书本与电子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清楚地了解相关知识。
三、教学结构
第一章解剖体位的介绍(解剖体位、解剖平面、解剖学术语)
第二章运动系统中结缔组织介绍(结缔组织)
第三章人体骨骼介绍(骨的分类、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
第四章骨骼肌(上肢肌、下肢肌、躯干肌、头颅肌)
注:总课时22课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PPT课件的形式,生动、直观地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知识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肉、关节等。
3. 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和保护等。
4. 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PPT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图表和动画等形式,生动展示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2. 结合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作业布置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定期进行课程测试,评估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以及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动画等。
2. 模型和标本:用于展示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教科书和参考书: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和掌握。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材料和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按照教案的内容和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课时。
3. 课堂活动:结合PPT课件和教学资源,进行课堂讲解、示范和互动活动。
4.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运动解剖学的理解和掌握。
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过程(3篇)
第1篇摘要:运动解剖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技能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运动解剖学实践教学的过程。
一、引言运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运动功能的一门学科。
通过学习运动解剖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康复医学等工作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是运动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人体解剖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践教学内容1. 人体骨骼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体骨骼的结构、形态和功能,重点掌握脊柱、骨盆、四肢等骨骼系统的解剖特点。
2. 人体肌肉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体肌肉的起止点、作用和形态,重点掌握骨骼肌的生理特性、运动功能及运动损伤的预防。
3. 人体关节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体关节的结构、形态和功能,重点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式、运动范围及关节损伤的防治。
4. 人体神经系统:观察和分析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掌握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反射弧和运动神经的支配。
5. 运动系统疾病:了解运动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重点掌握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理论教学,讲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实验教学:在实验室进行人体解剖结构观察,使学生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人体解剖结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_百度文库汇总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时数:32学时(讲课26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概况《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
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
重视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为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及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
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学《生物》、《生理卫生》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
应重视实验课,按本纲要的要求制订实验教学大纲,选用实验指导书,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教学内容:人体、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基本要求: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方法,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
《运动解剖学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掌握人体主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3. 认识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4. 能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现象。
二、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解剖学: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发育的科学。
解剖学方位:前、后、上、下、内、外。
解剖学术语:骨骼、肌肉、关节、神经、血管等。
2. 人体主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脑、眼、耳、鼻、口腔等。
颈部:颈椎、甲状腺、淋巴结等。
上肢:肩、肘、手腕、手指等。
下肢:髋、膝关节、踝关节、脚趾等。
胸部:心脏、肺、乳房等。
背部:脊椎、肋骨、肌肉等。
腹部:肝、胃、肠、膀胱等。
盆部:生殖器官、泌尿器官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术语和结构。
2. 演示法:展示人体解剖学图片、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人体结构。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触摸、观察人体模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体结构及功能,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解剖学教材。
2. 图片:人体解剖学图片、模型。
3. 视频:人体解剖学教学视频。
4. 模型:人体解剖学模型。
5. 网络资源:相关解剖学网站、学术文章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比例为1:1。
3. 课程设置:分为15个章节,每章节2课时。
4. 授课顺序: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授课。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主要部位的结构和功能,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术语的理解和运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现象的解释。
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介绍人体解剖学基本概念和术语。
2. 第二周:学习人体头部、颈部的结构和功能。
20 技术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一) 《运动解剖学》课件
分析易犯错误动作解剖学机制,提出改进建议 为提高运动技术,提出合理性力量训练的建议
四、动作分析举例
32
对初学者和学生来说,使用表格的形式来分析 动作的原动肌有助于理清思路和培养一个关节 一个关节地进行分析的习惯。一个动作的每一 个阶段应该画一张分析表格, 每一张表格应包 括全部参与该动作的关节,表格的形式如下:
判断参加运动各关节的名称和运动方向 (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
明确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的关系, 为寻找原动肌创造条件 根据外力和肌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
内容
38
肌肉工作条件 肌肉工作性质
四肢:近(远)固定和无固定等 克制工作、退让工作和静力工作等
30
分析各阶段中各个关节的运动变化;
分析使各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固定条件及肌肉 工作性质;
运动环节 关节 运动方式 与外力关系 找到原动肌 原动肌工作(固定)条件 工作性质(动力性、静力性)
三、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31
小结和建议
对所分析动作进行简要评价 指出完成此动作的原动肌名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
首先考虑负荷大、主导环节
侧平举
二、环节受力分析
5
杠杆原理 - 平衡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M动 = M阻
二、环节受力分析
6
外力
作用于运动环节上 重力、阻力、支撑反作用力、软
组织(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 筋膜)被动牵张力等。
M肌 = M外
内力
肌力 – 唯一
二、环节受力分析
7
二、环节受力分析
3
如何确定原动肌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认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
(三)学时数:本课程38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2、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方位术语。
3、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骨的概述1、了解骨的分类。
2、掌握骨的构造。
3、掌握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4、了解骨的发生与生长、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结的概述1、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2、掌握动关节、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
3、熟悉关节的结构、运动及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4、了解关节的分类、体育运动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
三、肌肉的概述1、掌握肌肉的大体结构、物理特性。
2、熟悉肌肉工作的基本概念:原动肌、对抗肌、动力性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静力性工作、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被动不足、肌拉力线等。
3、了解肌肉的配布规律、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肌肉的辅助结构。
四、上肢1、上肢骨(1)掌握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关节面名称。
(2)熟悉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位置,主要肌肉、韧带附着点的名称。
(3)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2、上肢骨连结(1)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辅助结构名称和功能、运动。
(2)熟悉肩带的连接与运动、腕管的概念。
(3)了解手骨之间的连结。
3、上肢肌(1)熟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的位置、主要功能。
运动解剖学教案
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讲授法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第一节骨的概述
一、骨的数目与形状
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中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1.中轴骨
颅骨:共有29块,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小骨6块。
2.躯干骨:其中有椎骨26块(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肋骨12对,胸骨1块,共计51块。
2、长粗:膜内骨化
骺软骨:长骨的骺与骨干之间的软骨组织。与骨的长长有关。
(三)、骨龄:骨骼年龄。是一种生物年龄。
(四)、影响骨生长的因素:
遗传、种族、激素、营养、外力等。
六、骨的功能:
(一)、人体支架,支持人体的软组织。
(二)、对身体重要内脏器官起保护作用。
(三)、为骨骼肌提供俯着面。
(四)、骨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有储藏脂肪的作用。
二、骨的形态:
骨分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三、骨的构造
(一)骨膜:骨外膜和骨内膜。
(二)骨质
骨组织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两种。
?(三)骨髓
红骨髓,黄骨髓。
四、骨的理化性质
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骨的硬度和弹性则由这两种物质的比例关系所决定。
五、骨的骨化与生长
(一)、骨化:膜内骨化
软骨内骨化
(二)、骨的生长:1、长长:软骨的骨化
(二)人体的基本构成?
?1.细胞和细胞间质?
(1)细胞: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组织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4)神经组织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范文大全]第一篇:《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运动解剖学》微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该门课程教材使用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解剖学》,为国内体育类专业最权威的教材,本人从八届学生的教学反馈来看教材效果良好。
本次课为《运动解剖学》绪论之部分重要知识点,定义了解剖学的基本定位术语,将为今后的学习解剖学知识、分析体育动作做好理论铺垫。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体育学院教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学生,多数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差、底子薄,而该课程作为本专业基础课、主干课,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教学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双方须共同努力。
教学内容:运动解剖学定位术语:1、人体标准解剖姿势;2、人体的基本切面;3、人体的基本运动轴。
教学进度:《运动解剖学》绪论,第一教学单元第一次课,1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基本切面和基本运动轴等定位术语,从而准确描述人体及器官的方位,为今后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人体三个基本切面和三个基本运动轴。
教学难点:人体三轴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以理论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通过ppt 穿插演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教学手段,另外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抢答、解疑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从而使学生通过理解记忆,而非死记硬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凸显教师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3分钟)同学们都知道,人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运动系统最为复杂,为了规范和简化对体育动作的分析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解剖(ppt第0张)学的定位术语。
(板书课题)让我们先来看段视频---大家看到了哪些动作?(如前、后空翻,(ppt1-2全旋,空中转体等)(板书动作名称,作为讲解内容铺垫)张)交代本课教学目标:掌握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基本切面和基本轴等解剖术语,从而准确描述人体及器官的方位,为今后体育动作的解(ppt第3张)剖学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运动解剖学讲稿
第一次课教学讲稿课题: 绪论教学任务: 1.熟练掌握解剖学方位术语。
2. 掌握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
•重点及难点: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教学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科的形态学范畴。
)(它又属于形态学范畴:形态学是研究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的物体。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的研究科学;机械运动:包括人体的运动和器械的运动两种形式。
人体的运动从运动解剖学上讲可以认为是人体各环节之间的运动,以及器官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也就是说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
而器械的运动:如篮球、排球、足球在空中运动的特点等;体育动作:动作是人体全身或一部分肢体的活动,体育动作是指带有技术性的或者是具有一定技巧性的动作。
)(二)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1.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
2.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儿童少年运动员选材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3.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4.人体结构机械运动规律的研究。
5.运动损伤形态学基础的研究。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任务:(一)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三)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基本观点:1.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2.有机体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3.有机体变化发展及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二)基本方法:1.尸体解剖法2.组织切片法3.组织化学法4.活体研究法5.动作分析法6.各种仪器研究法四、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自学)。
五、解剖学定位术语:(一)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立,脚尖向前。
运动解剖学讲稿
《运动解剖学》讲稿绪论教学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二)、运动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运动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运动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重点: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步骤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运动解剖学(sports anatomy)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阐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变化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科学。
2、目前主要研究内容有:(一)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人体形态结构对运动的适应的研究。
(二)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这仍是运动解剖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三)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形态学研究。
(四)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研究。
(五)运动损伤的形态学基础研究。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一)系统地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影响。
以及人体形态结构对体育运动的适应,掌握体育运动与人体形态结构的相互关系,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知识进行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运动实践服务。
(四)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
(三)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四)平面与立体相联系的观点。
(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方法有组织切片观察法、尸体解剖观察法、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法和人体测量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除了继续应用传统的各种研究方法外,还大量使用了新的仪器和相关技术,如流式细胞仪、图像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技术等,使运动解剖学的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运动解剖学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运动解剖学教案1. 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肌肉的构造和功能;(3) 了解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掌握常见的骨骼疾病和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4) 了解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机能,并掌握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5) 掌握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并掌握常见神经肌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2. 教学内容(1) 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肌肉的构造、功能、分类、运动过程等内容。
(3) 骨骼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包括骨骼系统的组成、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常见骨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4) 关节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包括关节的组成、关节的运动机能、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5) 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神经肌肉系统的构造、功能、神经肌肉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等内容。
3.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实操在讲解运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观察和摸索自己的肌肉和骨骼,体验关节的运动过程等。
(2) 图片和板书辅助教学使用图片和板书,辅助说明肌肉、骨骼、关节和神经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问思考,促进深入理解和掌握运动解剖学的知识。
4. 教学评价(1) 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考察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阶段性测验设置阶段性测验,检查学生对每个阶段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5. 教学资源(1) 图书和教材(2) 图片和模型(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6.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解释肌肉职能、结构和分类- 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二周:肌肉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肌肉的构造和功能- 学习肌肉的分类和运动过程第三周:骨骼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 讲解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组成- 探讨常见骨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第四周:关节的结构、功能和常见疾病- 讲解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机能- 掌握常见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第五周:神经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 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掌握神经肌肉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第六周:复习和总结- 复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温习肌肉解剖学、骨骼系统、关节和神经肌肉系统的知识以上为运动解剖学的教案,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为未来的运动训练和康复工作打下基础。
教师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
教师运动解剖学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体育班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2课时四、授课教师张XX老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骨骼、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了解运动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运动过程中的动作技巧,提高运动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利用模型、图谱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关注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注重运动与健康的结合。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骨骼、肌肉系统的基本知识。
(2)运动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2、教学难点(1)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
(2)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运动过程中,提高运动效果。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骨骼、肌肉表现,引发学生的兴趣。
2、新知讲授(20分钟)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讲解骨骼、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合作探究(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了解运动对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影响。
4、巩固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运动过程中,提高运动效果。
八、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设计课堂练习题,布置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利用图谱、模型、视频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难点
心脏各腔的形态与结构以及血液在心脏内定向流动的原理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模型
教学
过程
设计
引言:1.提问:名词解释:肾单位;
2.复习:上节课内容
第一节脉管系统概述
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血液循环途径:体循环、肺循环
(一)血管的分类
1.动脉
③功能:完成物质交换;
第二节心脏
(一)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1.位置:位于胸腔的纵隔内
2.形态:倒置、前后稍扁的圆锥体;
(二)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
1.右心房
2.右心室
3.左心房
4.左心室
(三)心壁的构造
1、心膜
2、心肌层
3、心外膜
(四)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脏收缩的正常节律。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等。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备课时间:第20次课
教学
目标
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
3.熟悉心脏的位置与形态;
4.掌握心脏各腔的形态与结构以及血液在心脏内定向流动的原理;
5.掌握心壁的构造和心传导系统的概念;
6.了解心脏的血管、神经及心包;
教学
重点
1.血液循环的途径
2.心脏各腔的形态与结构以及血液在心脏内定向流动的原理
(五)心脏的血管
1.心脏的动脉: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心壁;
2.心脏的静脉:心大、中、小静脉,最后汇入冠状窦;
(六)心包——是包裹心脏和出入心脏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
思考与
练习题
名词解释:毛细血管、心传导系统
教学
总结
1.窦房结:长椭圆形,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其产生冲动传至心房肌而引起收缩,同时也将冲动传至房室结。
2.房室结:扁椭圆形,位于房室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深面,冠状窦口前上方,其功能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至心室肌并引起收缩。
3.房室束:位于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下行分支分别进入左右心室肌层内,再分出许多细小分支,称为浦肯野氏纤维,支配心肌纤维的收缩。
2.静脉
3.毛细血管
(二)血管的分布规律
(三)血液循环的途径
1.肺循环(小循环)
①途径:右心室——肺A——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V——左心房
②特点:行程短,只到肺;
③功能:完成气体交换;
2.体循环(大循环)
①途径:左心室——主A——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V——右心房
②特点:行程长,范围广,营养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