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

合集下载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人本心理学的核心假设
• 每个人心中都有巨大的、可用来自 我了解、改变自我概念、改变基本态度 和自我导向行为的能量来源。这些能源 在一种可定义(明确描述)的心理上与 态度上有催化作用的气氛中,能被释放 出来。 ——Rogers

(三)主要途径
同理心、真诚一致与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三 个核心要件共同塑建出不带威胁性的心理氛围, 在这种安全的氛围下,个人便能以成年人的眼光 来重新审视原先的条件化价值观、自我防御、否 认与扭曲等等,进而能与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更 接近,更能信赖个人自己的内在评价历程。这种 变化代表着个人已能从依赖外在评价坐标转而信 赖内在评价坐标了。此时,个人的自尊感、自我 价值感都会产生变化,他变得愈来愈能信任与珍 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促进当事人改变、 顺利释放出实现倾向及自我疗愈的重要因素。
五、自我概念与心理失调
心理适应
• 1、经验和体验完全被忽略了,就如同坐 着的感觉一样。 • 2、被个体准确地知觉到,并结合到自我 2 概念之中 • 3、歪曲经验和体验,以协调自我概念 • 4、否认经验和体验 • (图:适应程度高的个体和适应程度低 的个体的不同)
这里所谈到的问题是:我们经常会扭 曲自己的经验或运用种种的自我防御,以 免那些威胁到个人自我概念的现实经验或 条件式的价值感被个人所知觉进来。因此, 自由意味着个人能不加扭曲或强加改变以 符合自己期望地去经验一切现实的能力。 自由来自于个人能从各种可能的选项中做 出合乎自己内在真实的决定,而非做出符 合他人期望的决定。从此种意义层面来行 使自由,就能呈现出个人更精确、更完整 的自我意象、价值与需求。
罗吉斯引用他的临床经验发现当人们 真诚地被珍视,且经验过自在地开放自己 之后,某种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价值观就呈 现出来。这些价值观包括:厌弃面具式的 隐藏与虚假,不再致力于讨好他人以谋己 利,更自动自发与自我导向,对他人需求 更敏感,更重视亲密关系等。

罗杰斯的主要观点

罗杰斯的主要观点

罗杰斯的主要观点
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

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自我理论:
刚出生的婴儿并没有自我的概念,随着他(她)与他人、环境的相互作用,他(她)开始慢慢地把自己与非自己区分开来。

当最初的自我概念形成之后,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开始激活,在自我实现这一股动力的驱动下,儿童在环境中进行各种尝试活动并产生出大量的经验。

通过机体自动的估价过程,有些经验会使他感到满足、愉快,有些即相反,满足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寻求保持、再现,不满足、不愉快的经验会使儿童尽力迥避。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介绍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包括自己的特点、能力、价值观等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提出了自我概念的重要理论,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人们行为和情感的核心。

罗杰斯将自我概念分为三个层次: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理想自我。

本文将对这三个自我概念进行详细探讨。

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是个体对自己外貌、身体特征和能力的认知。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外在特征的主观评价。

自我形象的形成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当一个人接受到正面的评价时,他的自我形象会更加积极;相反,当一个人接受到负面的评价时,他的自我形象可能会受到损害。

自我形象的重要性自我形象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可以增强个体的自尊、自信和幸福感,使其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一个消极的自我形象则可能导致自卑、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

影响自我形象的因素1.社会比较:个体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外貌和能力,这种社会比较可能会对自我形象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2.社会认同:个体会根据社会对某些特征的评价来塑造自己的自我形象。

如果社会认同某种外貌或能力,个体可能会更加重视这些方面并以此来评价自己。

3.个人经验:个体的个人经验也会对自我形象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人的成功经历可能会增强他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从而提升自我形象。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行为和能力的评估。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内在特征的主观认知。

自我评价的形成受到个体自身的价值观和目标的影响。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和能力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时,他的自我评价会更加积极;相反,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与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不一致时,他的自我评价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自我评价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和动力,使其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而一个消极的自我评价则可能导致自卑和失去动力。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1、意义性联系。强调对对方存在的意义。 2、来访者处于不一致状态,体验到焦虑与脆弱。 3、治疗者与来访者保持一致,双方都是真诚的。 4、来访者受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治疗者对来访者表现出无条件的接 受。 5、同情性理解。 6、来访者必须知觉到治疗者的同情性理解、真诚和积极关注,以便建 立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关系。
意义学习的要素
⑴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⑵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⑶学习是渗透性的 ⑷学习是学生自我评价的
◆教学过程
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非指导性:罗杰斯认为,关注促进学习而不是教学功 能的教师,在组织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方面,相当不 同于传统的教师所采用的方式。学习促进者不是把大量 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 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 源时必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第三节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一、治疗目标 二、治疗条件 三、治疗过程 四、治疗技巧
治疗目标
• 格拉盟在评述罗杰斯的治疗目标时将所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 分为两类,人格成长目标和问题解决目标。罗杰斯的治疗属于前 者,其主旨在于整个人格的成长。
• 具体表现 减少内在冲突、增强自我整合与自尊、对生活方式感到满意及变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教师应做到: 对学生全面了解、关心备至; 尊重学生人格; 与学生建立良好、真诚的人际关系; 善于使学生自陈价值观和态度; 善于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评价
主要贡献: 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方法; 发展了人格心理学,强调自我的作用,对西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产
•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人物之 一,马斯洛去世后他成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 的主要代言人。

简述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简述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简介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Person-Centered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其主要观点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实现以及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对心理治疗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格自我罗杰斯认为,人格自我是一个整合的、动态的、正积极发展的心理结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理解。

人格自我由自我概念组成,即对自己的看法、价值观、能力和身份认同等因素的总和。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看法和评价。

罗杰斯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互动中经历了无数的“反映性的自我”。

通过收到他人的反馈信息,个体形成了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建立起自我概念。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人格自我的核心概念之一。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追求自我实现,即实现自己的潜能、发展自身能力,并成为一个更完整、更真实的自我。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的基本动力,是实现幸福和满足感的关键。

条件化自尊罗杰斯认为,实现自我实现的关键是条件化自尊。

当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价值和目标进行行动,并受到他人的接纳和尊重时,就能够建立起条件化的自尊感。

这种自尊感使个体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并能够实现自我发展。

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个体受到了罗杰斯所称的「正向动机」的驱动。

这种动机源于个体对于自我的认同和完善的渴望,而不是外在的奖惩或社会的压力。

正向动机推动个体主动寻求新经验、探索自己的潜能,并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更真实和独立的自我。

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个体自我实现的关键环境。

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和互动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真实的关系罗杰斯强调了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真实的关系的重要性。

真实的关系是一个人能够真实展示自己、接受他人和被他人接受的关系。

在真实的关系中,个体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接纳,从而建立起条件化的自尊感,并实现自我发展。

罗杰斯健全人格观点的特点

罗杰斯健全人格观点的特点

罗杰斯健全人格观点的特点罗杰斯健全人格观点的特点罗杰斯(Carl Rogers)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治疗师,他提出了一种健全人格的观点,即“自我实现理论”。

这种观点强调个体的内在需求和意愿,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潜力,并且在适当的环境下可以实现这种潜力。

以下是罗杰斯健全人格观点的特点:1. 人类本性是积极向上的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天生的积极向上的冲动。

这种冲动使得我们想要探索新事物、成长和发展自己。

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可能会受到压抑或限制。

因此,罗杰斯认为,在一个支持和鼓励个体发展和成长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我潜力。

2. 重视自我意识罗杰斯强调了自我意识对于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特质的人需要对自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

这种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并且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 重视个体的主观体验罗杰斯认为,个体的主观体验对于健全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他强调了个体的感受、情感和内在需求,认为这些因素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罗杰斯注重倾听和理解患者的主观体验,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潜力。

4. 重视人际关系罗杰斯认为,人际关系对于健全人格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他强调了相互尊重、信任和接纳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罗杰斯注重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并且通过积极倾听和理解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5. 强调自我实现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潜力,并且在适当的环境下可以实现这种潜力。

他强调了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罗杰斯注重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并且通过积极倾听和理解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潜力。

总结:罗杰斯健全人格观点强调了个体内在需求和意愿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潜力。

他强调了自我意识、主观体验、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对于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教心08级1班赵丽(0807410153)罗杰斯在长期实践研究中形成的从人格自我理论出发,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阐述了“培养完整的人”、“意义学习”、“教育者即促进者”的教育思想。

批判地借鉴和吸取他的教育理论,对于审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其临床研究得出的“以人为中心”疗法思想不仅对心理咨询产生很大的反响,而且在教育上、人际关系上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我很关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

一、生涯解读:1902年1月8日罗杰斯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

是家中的六个子女中的第四个,父亲是位成功的土木工程师,母亲主持家务,同时也是位虔诚基督教徒,家中具有十分严格而不容违抗的宗教伦理气氛,父母对孩子们倾注了大量关爱,非常尽职,也几乎时时刻刻惦记着孩子们的幸福快乐。

父母的爱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理论提出有很大关系。

罗杰斯家庭思想刻板保守,尤其对社交生活的限制尤为严格,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带坏,所以孩童时就没有朋友,非常孤独,将所有精力用于学习。

12岁的时候,全家迁至农场,父亲对科学的热爱也影响了他一生。

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期,由于严格的家教和繁琐的家务,卡尔变得孤僻、独立和自我约束。

这可能对成年后从事儿童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主读农业,后转修宗教,于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学科的变换显示其兴趣爱好正逐步脱离家庭的影响,变得更加自我。

在此期间,他作为“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被选派到北京学习六个月,这段新的经历扩展了他的思考,于是他对自己的一些宗教基础观念开始质疑,摆脱了父母的正统宗教信仰观念;也意识到个人的想法、感受、梦想等是可以相互分享和交流的。

在神学院罗杰斯就已经被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课程和讲座所吸引,发现自己对咨询很感兴趣。

后来逐渐转向了儿童指导领域,并开始将自己当做一名临床心理学者了。

罗杰斯人格理论及自我概念

罗杰斯人格理论及自我概念

防御性地维持着自我, 他们的评价系统不是 建立在自己真实体验的基础上, 而是为了得 到别人的赞许, 投射别人的态度。因为罗杰 斯相信人自身内部存在一股巨大的理解自 己并改变其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潜 能, 只要提供适宜的气氛, 这些潜能就能开 发出来。
二、自我实现倾向
当自我和自我概念发展时, 实现倾向的作用是使生物体的这 个新生部分实现, 罗杰斯把这个指为自我实现倾向。罗杰斯认为 , 实现倾向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人类动因。人类有机组织先天 地趋于保持自身, 并且努力提高。在罗杰斯看来,我们生来就是 要向着实现茁壮地成长的, 我们基本上是积极的、求上进的, 并 且当条件适合实现时, 并非每个人都会做出一模一样的事。如一 个人可能选择被紧密融合到家庭生活以及对孩子的培养上, 努力 提高他在此背景下的体验, 然而另一个人可能会非常投入到增强 他的专业能力以及发展有意义的非婚社会关系上。罗杰斯暗示 说, 没有必要去设想导致这些不同行为的不同动机, 只要断定一 种动机—实现倾向—并且继续研究导致实现出现的条件就足够 了, 不论这是否涉及特殊行为。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罗杰斯心理学理论中的一块主要的奠基石。 在《卡尔罗杰斯文选》中, 罗杰斯说: 一个人看待他自己 的方式是预测将发生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因为伴随现实的 自我概念, 还有一种对外界现实和该个体认为他所处境况 的真实的感知。这个自我是个体经验的某些方面的自然衍 生物。新生的婴儿是一个有机组织, 其内在体验是一个相 对无差别的、构成其现实的感觉及领悟的总和。随着实现 倾向把婴儿推向感知潜能的维持及发展时, 与其他重要人 物的交互作用出现。当这种情形出现时, 婴儿的部分生理 体验变成了 自我或自我概念。某些感觉和领悟变得可区 分了, 如 I 、me 、myself 或者与之相关的概念。这就 是自我经验。

罗杰森的自我概念

罗杰森的自我概念

罗杰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的总和和理解,它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个人特质、行为模式和成就等方面的认知。

罗杰斯(Carl Rogers)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在不同情境和时间中对自己的感知和评价。

自我概念是个体通过内省和外界信息的反映而形成的,它是个体与外界进行交互的基础,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对于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非常重要。

在罗杰斯的理论中,自我概念被分为两个构成要素:自我感知(self-perception)和自我价值(self-worth)。

自我感知是个体对自己各个方面的认知,包括外貌、技能、性格等。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己价值和意义的评价,它影响着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罗杰斯认为,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应该是一致、积极和真实的。

一致的自我概念意味着个体的各个方面的认知是相互协调和一致的,个体对自己的认知不会存在矛盾和冲突。

积极的自我概念意味着个体对自己有正面的评价和认同,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价值和被接纳的。

真实的自我概念意味着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是客观、真实和公正的。

罗杰斯认为,一个健康的自我概念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

如果个体的自我概念基于他人的期望和评价,个体会为了取悦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这种自我概念是不健康的。

相反,如果个体的自我概念基于自我认同和内在体验,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自我概念是健康的。

罗杰斯提出了一种称为“无条件接纳”的理论,认为个体需要得到他人的无条件接纳和尊重,才能正确看待自己、接纳自己,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无条件接纳意味着他人对个体的接纳和价值不取决于个体的表现、行为或成就,而是对个体本身的接纳和价值。

无条件接纳能够使个体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来说,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它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
自我实现的人也就是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聪明、敏锐、机智、强健,他正处于最佳状态,是富有创造性的人,表现得胸有成竹、明察秋毫,毫无怀疑、踌躇。 罗杰斯认为在走向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人具有以下特征:对经验日益开放、越来越重视存在的经验、对自己机体的信赖不断增加。
积极看待的需要包含了要求获得他人或自己关注、赞赏、接受、尊敬、同情、温暖与爱。与积极看待相反,那些漠不关心、蔑视、讥讽、冷淡、憎恨、打骂等等称为消极看待。起初,这些积极看待来自于其他人,特别是身边重要的人,如父母、老师与朋友等等,随着自我的发展,积极看待的提供者更多从他人转向自己,也就是说个体能够自我珍重,接受自己,奖赏自己。积极的自我看待需要既是天生的,也有习得的,罗杰斯喜欢后一种解释。积极自我看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具有交互作用的性质。当一个人使他人积极自我看待需要获得满足时,自己的这种需要也会满足。
5、与同事和睦相处,机能完善者乐于给他人以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情他人,为他人所喜爱。
罗杰斯认为成为一个机能完善的人关键在于自我结构与经验的协调一致。这就要求有一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成长环境。这种环境不仅在心理治疗中可以实现,而且在日常的婚姻、家庭或者亲密的朋友间也能实现。因此,罗杰斯对人类的未来充满希望,他相信机能完善的人正在大量成长。
自我包含有意识的内容,因而它是可操作的。罗杰斯为研究个体的自我结构创造了一种Q技术或称Q分类法(Q-Sort),Q技术可以将他人对被试者的评定和被试者的自我评定进行比较。该技术的操作如下:准备许多写有形容词或句子的卡片,如“我很懒”、“我不喜欢和他人交往”、“我很自信”等等,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他人的特点把这些卡片进行分类,也就是按照它与自我概念的吻合程度分类。一般按照从最不适合自己的特质到最适合自己的特质分为九组。每组卡片的数目都是事先规定好的,如卡片的数目可以是100张,分类后的卡片数目序列为:1,4,21,26,21,11,4,1。就是使全部的卡片从“绝对符合”到“完全不符合”的维度分配成一正态形态。运用 Q分类法也可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进行比较。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理解与认知的总和。

自我概念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情绪、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交互方式。

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自我概念的理论提供了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探讨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从卡尔·罗杰斯的角度来看,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他认为,人们通过对自身的主观经验进行反思和解读来构建和塑造自己的自我概念。

个体的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知、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以及对自己行为和情绪的接受与理解。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了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和成长潜力。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动机和愿望。

个体在接受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接纳时,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塑造自我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体验到无条件的正面关注和爱,以便能够真实地表达和发展自己。

对于罗杰斯而言,自我概念的核心是自我价值感。

他认为,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和认同基础上的。

当个体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时,他们会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相反,如果个体遭受他人的否定、厌恶或冷漠,他们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从而产生自卑感和焦虑。

罗杰斯强调了个体内在的主观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必须真实地面对和接受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而不是试图适应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

他主张个体应该关注自我真实性,即通过对内心的倾听和尊重,与内在的自己建立联系。

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中,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塑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他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自我概念。

个体的自我概念在不同的情境和时间中可能会有所变化,这取决于他们的主观经验和外界的反馈。

总结而言,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对于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罗杰斯人格理论及自我概念

罗杰斯人格理论及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罗杰斯心理学理论中的一块主要的奠基石。 在《卡尔罗杰斯文选》中, 罗杰斯说: 一个人看待他自己 的方式是预测将发生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因为伴随现实的 自我概念, 还有一种对外界现实和该个体认为他所处境况 的真实的感知。这个自我是个体经验的某些方面的自然衍 生物。新生的婴儿是一个有机组织, 其内在体验是一个相 对无差别的、构成其现实的感觉及领悟的总和。随着实现 倾向把婴儿推向感知潜能的维持及发展时, 与其他重要人 物的交互作用出现。当这种情形出现时, 婴儿的部分生理 体验变成了 自我或自我概念。某些感觉和领悟变得可区 分了, 如 I 、me 、myself 或者与之相关的概念。这就 是自我经验。
在罗杰斯看来, 刚出生的婴儿,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认识,是 不知道自己是惟一的独立实体的。当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父母和其他重要人物影响他们时, 每个孩子才不断意识到有一 种他的东西。孩子开始说我想要, 我想,, 把那个东西给我, 这是我的 , 以及让我来做 , 这些自我意识刚开始时趋向于多 变, 而且孩子有时感到快乐, 有时感到不安全 , 有时 好斗 , 等等。罗杰斯认为人类有能力感知他们的全部体验, 但是这样 做要求开放和对体验的敏感性, 它可能会被重要人物( 如童年 时代的父母或成年时代的好友) 所鼓 励或不鼓励。如果这些 重要人物一直在接受一个人的所有内在体验, 那么此人的自我 概念很可能非常丰富。 按罗杰斯的观点, 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 础, 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自我概念包括具有我之 特性的一切想法、知觉及其价值, 是个体整个现象场中与自身 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相关的意义, 它是个体看成我的那部 分现象场。在罗杰斯看来, 人格不健全的人, 其自我概念与经 验是不一致的, 他们将自己的真实体验拒之于意识之外,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自我概念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这两个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探讨它们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应用价值。

自我概念理论是罗杰斯心理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主要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了解。

根据罗杰斯的理解,自我概念由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自我(self)和自我概念(self-concept)。

自我是个体的主观意识和体验的总和,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感受以及自我评价等。

自我概念则是个体对自我认知的总结和理解,是个体对自我的描述和评价。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它影响个体的行为、情绪和态度。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个体接受到积极的评价和支持,他们的自我概念就会变得积极、健康和稳定。

相反,如果个体遭受到否定、批评和冷漠的待遇,他们的自我概念就会出现困惑、不安和消极的情绪。

自我概念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通过对自我概念的认识,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个体进行自我调节和成长。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自我概念理论也被广泛运用,帮助个体认识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实现自我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

自我实现理论是罗杰斯心理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符合内心需要的情况下达到个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罗杰斯认为,人性本善、本质上渴望成长和实现自己的潜力。

只有当个体能够接纳并实现自己的真实自我,才能获得心理的安宁和满足。

罗杰斯提出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了个体的主观体验和需求的重要性。

在治疗和咨询过程中,心理专业人士需要倾听和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需求,并提供支持和理解。

个体的自我实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

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尊重对个体的自我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

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罗杰斯的三个自我概念简介卡尔·罗杰斯是20世纪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自我概念理论。

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人格形成的核心。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由三个方面组成: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观。

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自我概念。

一、自我形象1. 定义自我形象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认知和描述。

它包括了身体、性格、能力等方面。

2. 影响因素(1)生理因素:身体特征、性别、年龄等。

(2)环境因素:文化背景、社会经验等。

(3)个体因素:性格特点、个人经验等。

3. 作用(1)影响行为:一个人对于自己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认知和描述会影响他的行为方式。

(2)塑造偏好:一个人对于自己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的认知和描述也会塑造他对于不同事物的偏好。

二、自我评价1. 定义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表现和行为的评价。

它包括了对于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评价。

2. 影响因素(1)他人反馈:他人对于个体表现和行为的反馈会影响个体对于自己的评价。

(2)社会标准:社会对于某些行为和表现的标准也会影响个体对于自己的评价。

(3)个体经验:个体过去的经验也会影响他对于自己表现和行为的评价。

3. 作用(1)塑造信念:一个人对于自己表现和行为的评价会塑造他的信念,从而影响他未来的行为。

(2)情绪调节:一个人对于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评价也会影响他的情绪,从而调节情绪状态。

三、自我价值观1. 定义自我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内在存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

它包括了个体内心深处最根本、最核心、最基本且最重要部分,也是形成个体核心信仰系统所依据的基础。

2. 影响因素(1)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对于个体内在存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有着不同的影响。

(2)个体经验:个体过去经历的事情也会影响他对于自我价值观的认知。

3. 作用(1)塑造信仰:一个人对于自己内在存在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会塑造他的信仰,从而影响他未来的行为。

第三节 罗杰斯自我

第三节 罗杰斯自我
—由人与其他生物共有的倾向构成
—指向个人成长的独特倾向
Hale Waihona Puke (二)积极自我看待的需要 罗杰斯理论第而个重要假设是,所有人都有一种 希望获得积极看待的需要,包含了获得他人或自 己关注、赞赏、接受、尊敬、同情、温暖与爱。
积极自我看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交互作用的 性质。
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意味着对一个人做的所有事 情都一样积极看待,即使是客观上消极的行为也 要接受。
1938年,罗杰斯在罗彻斯特协助建立了儿童指导中 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
1939年,他的第一部著作《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 问世。在这部书中,他开始对传统的心理指示疗法 提出疑问。
1942年,他在担任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期间, 出版了另一专著《咨询和心理疗法》,公开提倡在 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中采用非指示疗法,后来改称 患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体系在完整性上和创造性上也有缺陷。
思考题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与精神分析的自我 理论的区别?
简述自我实现受阻到恢复正常的过程?
(五) 重新整合:这种不一致性通过对人格的重整过 程来减少.(1)认识经验的存在性。(2)得到积极的 关注,并且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3)价值观的肯定, 价值条件的减少。
理论评价
积极:
以人“性本善”为基石建立 起他的理论大厦,无论是他 的“自我观”还是健康人格 的勾勒都对心理学尤其是自 我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1951年,他出版了自己的主要著作《患者中心疗法: 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提出了人格及其变化理 论,也称“自我理论”。
1959年,他在名为《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 格和人际关系》著作中,更加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教心08级1班赵丽(0807410153)罗杰斯在长期实践研究中形成的从人格自我理论出发,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阐述了“培养完整的人”、“意义学习”、“教育者即促进者”的教育思想。

批判地借鉴和吸取他的教育理论,对于审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其临床研究得出的“以人为中心”疗法思想不仅对心理咨询产生很大的反响,而且在教育上、人际关系上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我很关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

一、生涯解读:1902年1月8日罗杰斯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

是家中的六个子女中的第四个,父亲是位成功的土木工程师,母亲主持家务,同时也是位虔诚基督教徒,家中具有十分严格而不容违抗的宗教伦理气氛,父母对孩子们倾注了大量关爱,非常尽职,也几乎时时刻刻惦记着孩子们的幸福快乐。

父母的爱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理论提出有很大关系。

罗杰斯家庭思想刻板保守,尤其对社交生活的限制尤为严格,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带坏,所以孩童时就没有朋友,非常孤独,将所有精力用于学习。

12岁的时候,全家迁至农场,父亲对科学的热爱也影响了他一生。

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期,由于严格的家教和繁琐的家务,卡尔变得孤僻、独立和自我约束。

这可能对成年后从事儿童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主读农业,后转修宗教,于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学科的变换显示其兴趣爱好正逐步脱离家庭的影响,变得更加自我。

在此期间,他作为“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被选派到北京学习六个月,这段新的经历扩展了他的思考,于是他对自己的一些宗教基础观念开始质疑,摆脱了父母的正统宗教信仰观念;也意识到个人的想法、感受、梦想等是可以相互分享和交流的。

在神学院罗杰斯就已经被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课程和讲座所吸引,发现自己对咨询很感兴趣。

后来逐渐转向了儿童指导领域,并开始将自己当做一名临床心理学者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我发展的过程
在罗杰斯看来,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主 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自我认定:即能认定自我的存在。 2、自我评价:即个人对自己价值的判断。 3、自我理想:即个人对未来自我的期望。
(二)自我发展的机制
1、条件性积极关注 2、无条件积极关注
1、条件性积极关注
• 条件性积极关注是一种具有外在价值条件Hale Waihona Puke 关注 体验,如温暖、喜欢、尊重等。
2、罗杰斯把个人对自己及其与相关环 境的关系的了解和看法称为自我概念。
自我=自我意识+自我评价
其主要结构包括:
(1)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与之相关的评价; (2)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 (3)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
评价。
二、自我概念的特点
1、自我概念属于对自己的认知范畴,包括对 “我”的特点的知觉,以及与“我”有关的人 和事物的知觉的总和。
L/O/G/O
第四章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
Contents
1
第一节 罗杰斯传略
2
第二节 自我概念
3
第三节 人格理论
4
第四节 以人为中心疗法
5
第五节 会心团体治疗
第六节 简要评价
第一节 罗杰斯传略
第二节 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的内涵 二、自我概念的特点 三、自我概念的测量方法
Review: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Q分类测量法:
1、先建立Q分类资料,一般多采用100张(60至120均可)载 有人格特质的卡片,如“我爱沉思”、“我是个敏感的人” 等等。
2、把卡片交给被试,让他们按自己的“现实自我”与卡片上 描述的人格特征相对照,依统一程度把卡片分成9堆(5、7、 11堆均可),从“最不像我”到“最像我”,并要求按一定 比例分类,使分类接近正态分布。
一、自我实现的倾向 二、充分发挥机能者 三、人格的自我发展
一、自我实现的倾向
(一)自我实现倾向的含义 自我实现倾向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
基本假设,是自我形成与发展的基 本动机和核心动力,即有机体具有 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它表 现为一个人力图最大限度地实现自 己各种潜能的趋向。
一、自我实现的倾向
• 现实自我:真实存在中的自我,如我真 正是什么样的人,即个体目前的真实状 况。
• 理想自我:期望中的自我,如我希望将 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自我概念的测量方法
• 罗杰斯最初常用面谈法将谈话中所搜 集的资料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语意分 析,把资料中与自我有关的词汇加以 分类,以考察自我概念的变化。
• 罗杰斯后来采用Q分类法对自我概念进 行测量,具体实施步骤为:
(二)自我实现倾向的特点
2、理论内涵不同
戈尔德斯坦
马斯洛
罗杰斯
有机体普遍具 有的一种尽量 实现自身能力 和人格的本性 和倾向。
多层次的动机 系统中最高级 的动机,包括 完满人性和个 人潜能的实现。
人类有机体的 一种核心动机, 其他动机不外 是自我实现需 要的不同表现 形式。
(二)自我实现倾向的特点
(二)自我实现倾向的特点
罗杰斯、戈尔德斯坦、马斯 洛的自我实现论的共同点在于: 强调人的生物学基础、人性本善 论和内在价值论,即三人都坚持 人生来就有一种追求成长的建设 性倾向,但仍然存在区别。
(二)自我实现倾向的特点
1、理论基础不同
戈尔德斯坦
马斯洛
罗杰斯
机体论
需要层次论
人际关系的体 验和心理治疗 的实践论证潜 能实现的自我 指导原理。
3、理论内涵地位不同
戈尔德斯坦
马斯洛
罗杰斯
第一次提出自 我实现的思想 。
把自我实现置 于多层次的动 机系统中,首 次建构了自我 实现心理学。
把自我实现看 做人类有机体 的“中心能 源”、自我理 论的基本理论 前提。
二、充分发挥机能者
(一)充分发挥机能者的内涵
1、充分发挥机能者不是指人的发展状态 和重点,而是指人的发展趋势和过程。
3、用步骤2使用过的相同卡片,再让被试按自己的“理想自我” 进行分类,原理同步骤2.
4、求“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两种分类的分数之相关。 如相关系数为正,并较大,说明被试的“现实自我”与“理 想自我”是一致的。反之,则两者矛盾。
第三节 人格理论
•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是探讨人格本质、结构、 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也是其人格自我心理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 实现倾向为动力,以成为充分发挥机能的人 为最终目的。
• 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罗杰斯认为,条件性积 极关注既是个体自我发展的普遍需要,又是促进 自我发展的外在价值条件。
自我概念是一套有组织、 有连贯性的对自己的观感。它 是个人思想和经验中最重要的 部分,它影响着个人如何认识 周围的世界,也影响着个人的 态度和行为。
一、自我概念的内涵
(一)自我概念的形成 1、主体自我(subjective self):行动者
和观察者,指人的行为和心理经验的主 体。 2、客体自我(objective self):被动 者和被观察者,指人对自己本身的看法 和想法。
2、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连贯的、有联系的知 觉模型。
3、自我不是指在我们头脑内部存在另一个小人。 4、自我作为一种经验的整体模型,虽然也包括
潜意识的东西,但主要是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 意识的东西,它通常可以为人所觉察。
现实我、镜中我、理想我
• 自我概念:个人认知到的自我,如我觉 知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即个人独特的 知觉、看法、态度和价值观的总和。
2、充分发挥机能指一个困难乃至痛苦的 过程。
3、充分发挥机能者确实是实现他们的真 实自我,绝不隐藏在假面具或者门面的 后面。
(二)充分发挥机能者的人格特征
1、经验的开放性 2、自我与经验和谐一致 3、信任机体评估过程 4、更富自由感 5、高度创造力
三、人格的自我发展
• 人格自我发展是指个体自婴儿到成年一生人格 成长的机制和里程。
一、自我概念的内涵
(二)自我概念的界定
1、罗杰斯把自我看做是现象场的产物和 升华。
现象场:个体所能觉知到的那部分整体经验。每个人 都以独特的方式知觉世界,现象场是个人的主观资 料框架,各人的现象场都是不同的。个体的行为、 思想、感情等均直接决定于这个主观世界才是这个 人,而不是客观的物理世界。 尽管现象场是不能为他人所知道而只能为个人所了 解的内心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于临床资料或情 感资料等尝试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即主观的知识、 客观的知识、人际关系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