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与水文化

合集下载

都江天府川路泉流——都江堰水文化漫谈

都江天府川路泉流——都江堰水文化漫谈
引 水 为特 征 的生 态水 利 工程 ,是 典 型 的人 与 自然 和 而确认 了金沙江作为长江上源而纠正了 自 《 禹贡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0 8
基金项 目:该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 目 “ 川 I 江 与荆 江流域水利史研究 ” ( 项 目编号 :1 2 Y J C 7 7 0 0 4 1 );三峡 大学求索基金 《 三峡 ( 鄂西 ) 水利文化 与三峡 大学 校园文化关 系研究 》;2 0 1 1 年国家社 科基 金青 年项 目 “ 明清
以来 “ 岷 山导 江 ”延 续两 千年 的谬误 。
以上 即是 岷江 上游 , 这段 河道 古称 “ 汶水 ” 、 “ 汶 江” 、
“ 湔江” , 是都江堰的主体水源。水从万山中来 , 两 见《 禹贡 》‘ 岷 山导江’之文 , 遂 以江源归之,…… 岸 峻岩 陡壁 , 坡度 极大 。【 _ 岷江 上游河 道 自北 向南沿 导 江 自岷 山 ,而江 源亦不 出于岷 山 ……不第 此 也 , 途 接纳 大小河 流溪水 1 3 8条 , 流 至都江 堰渠 首长 3 4 1 岷流之南 ,又有大渡河 ,西 自吐蕾 ,经黎 、雅与岷 千 米 ,据 统计 1 9 3 7 -1 9 8 5 年 岷江上 游 年均 径 流量 江合 ,在金沙江西北 ,其源亦长于岷而不及金沙 , 1 5 0 . 8 2亿立方米。渠首以下就是广阔的灌区,范围 故推江源者 , 必当以金沙为首。 ” 吲 无疑 , 徐霞客 《 溯 北达安县 ,南到井研 ,东到蓬溪 ,西至邛崃 ,幅员 江纪源 》考是伟大的地理考证 ,其实从 山川河流的 面积达 2 . 2 5万平方公里。 l 都 江堰主体工程 即修建
地 理坐 标来 看 问题 的 ,无 疑是 客观 和科 学 的 。但 在 在 岷江 上游 干流 出 山 口与 成都 扇状平 原 顶端 的交 界 长 江上游 ,由于都 江堰 的建设 ,蜀地 成为 天府 之地 , 处 ,海拔 7 3 0米 ,为全灌 区 的制高点 。可 以说 ,都

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

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

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因水治堰,因堰兴城,都江堰被称为“天府之源”。

城之西北古堰雄姿,群山环峙;东南平畴万里,千顷良田。

其水由西北向东南汇百川、泽沃野,奔腾呼啸,气势磅礴,形成放射状的水网,奠定了天府之国扇形文化景观的基础格局,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之所依赖。

而都江堰正是扇面的起点,广场则为都江堰的扇面核心。

水文化是都江堰的渊源和主要场所特征。

用现代景观设计语言,体现古老、悠远且独具特色的水文化,以及围绕水的治理和利用而产生的石文化、建筑文化和种植文化是本设计的主要特色,在施工中间,我们大量使用当地原生材料来诠释这一特色,使整个广场表现出质朴凝重、淳厚亲和的整体风格。

相关信息:寻回广场的人性与公民性:成都都江堰广场案例设计源于解读地域、历史和生活——都江堰水文化广场读者评论评论人:乡上农人2009-11-27 17:54:32内容:对于国内的景观设计来说还是不错的,我上学的时候去过现场。

评论人:bad 2009-08-10 21:04:40内容:realy bad评论人:有巢氏xu 2009-04-30 01:44:20内容:很好看啊~~~~评论人:li 2009-04-22 10:37:47内容:设计结合环境,非常好的设计,现代又不是人文关怀。

评论人:陈嘉文2009-04-12 12:33:01内容:水体能改变小气候的```有机会的话```夏天第一个到的`~~一定会是我`~~~~~评论人:猴子2009-01-07 20:04:49内容:夏天的时候估计没几个人吧!都江堰夏天也不是很凉快的地方评论人:www.buil 2008-12-18 17:24:48内容:评论人:魏立群2008-11-15 10:37:55内容:参与并乐在其中,这才是广场的意义评论人:魏立群2008-11-15 10:37:36内容:很好的设计,又向土人学到了不少东西,把广场归还大众,亲水的设计很人性化,评论人:男人2008-11-08 17:52:23内容:还没去看过,所以不知道从何说起,只有亲生经历啦才好发表看法评论人:安静2008-10-08 21:47:13内容: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广场,我很喜欢这种亲水的设计。

作为水利遗产的都江堰研究

作为水利遗产的都江堰研究

作为水利遗产的都江堰研究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无坝引水灌溉系统,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本文将围绕都江堰展开研究,探讨其作为水利遗产的价值、意义、特点、历史渊源、建设过程、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对世界水利事业和文化的贡献。

都江堰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当时由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都江堰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和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作为水利遗产,都江堰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都江堰无坝引水的特殊设计,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展示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魅力。

都江堰的成功修建和管理,体现了中国古代治水思想的精髓,即“因势利导,天人合一”,为后世治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为全球水利事业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为了深入了解都江堰,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查。

通过现场观察和专家访谈,我们了解到都江堰的独特特点和历史渊源。

都江堰采用鱼嘴分水、飞沙堰泄洪、宝瓶口节制等巧妙的设计,实现了对于自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都江堰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题咏、赋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

在建设过程方面,都江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多次的修缮。

最早的修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不断遭受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侵袭,但是历朝历代政府都高度重视都江堰的修缮和保护,使其能够一直发挥作用。

都江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值得。

当前,都江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都江堰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水利事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案例

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案例

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案例一、都江堰水利工程。

1. 工程概况。

都江堰可是个超级厉害的水利工程,在四川成都那边。

它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

这个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

鱼嘴就像一个分水的神器,把岷江一分为二,外江用来排洪,内江用来灌溉。

飞沙堰呢,它能起到泄洪排沙的作用,宝瓶口就像一个控制内江水量的水龙头。

2. 水文化融合。

从文化上来说,都江堰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它简直就是一座水文化的宝库。

当地有很多关于都江堰的传说,像李冰治水时斗江神的故事,这传说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让人们对这个工程充满了敬畏。

而且每年到了清明时节,都江堰都要举行放水节。

这个放水节可热闹啦,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个仪式里有很多古老的习俗,像祭祀水神、诵读祭文等。

这放水节就是都江堰水文化的一个集中展示,它把古老的水利工程和当地的民俗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另外,都江堰周围的一些古镇,像灌口镇等,也深受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影响。

古镇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都和水利工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说,很多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方便取水和用水。

而且当地的美食文化也和水有关,像河鲜菜肴,那都是得益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带来的丰富水资源。

二、杭州西湖的水利治理与水文化。

1. 工程情况。

西湖看起来是个美丽的湖泊,但它背后也有很多水利工程的智慧。

西湖的水是通过一系列的渠道、水闸等工程设施来保持水位和水质的。

比如说,西湖有专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会引入钱塘江的江水,经过沉淀、过滤等过程后补充西湖的水量,出水口则能在湖水过多的时候进行排水。

还有西湖的清淤工程,定期把湖底的淤泥清理掉,这样才能让西湖保持清澈。

2. 水文化体现。

西湖那可是充满了水文化的韵味。

首先从诗词文化来看,古代无数的诗人都为西湖写下了动人的诗篇,像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些诗词让西湖的美传颂千古,也让人们对西湖的水充满了浪漫的想象。

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

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

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都江堰的历史意义及文化意义首先就是开创了中国堤坝建设的先河,其所开创的建筑技术直接以工程实体流传给后人。

这其中包括坝头水流分流技术和沙水分流技术,不仅如此,工程实体的运作上千年不坏同样也是一门全能技术。

不管是天灾地祸,工程本身已经融入了大自然的历史变迁。

为这以后的工程建设起到的指导作用是无法估算的。

其次就是工程的灌溉作用流转上千年不坏,至今还依然灌溉着成都平原大面积的土地,恩泽后世。

不仅如此它的功能作用在后世更加强大,现在已经发展起来旅游,休闲等等惠及经济和文化更多的意义。

第三,都江堰的宏伟工程屹立不到,见证古人的智慧和能力,也使后人感到骄傲!作用(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

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李冰所创建的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弘扬先进水文化的作文素材

弘扬先进水文化的作文素材

弘扬先进水文化的作文素材一、古代水文化的智慧结晶1. 都江堰水利工程: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 256 年左右修建。

都江堰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水流的特点,采用无坝引水的方式,实现了防洪、灌溉和水运等多方面的功能。

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滋养着成都平原,成为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彰显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治水智慧。

2. 京杭大运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途经多个省市。

大运河的开凿不仅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也体现了古代中国在水资源利用和水运方面的卓越成就。

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水文化的重要象征。

二、水文化中的哲学思想1. 上善若水:这一成语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水具有柔和、包容、谦逊等品质,启示人们要以善良、宽容和无私的心态对待他人和世界。

2. 水滴石穿:常用来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

水虽然柔弱,但长期滴落在石头上,也能将石头穿透。

这个成语鼓励人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现代水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 节水意识的普及: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节约用水成为了现代水文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宣传教育和各种节水措施的推广,人们逐渐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例如,家庭中的节水器具使用、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等,都是节水意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2. 水生态保护:现代社会更加注重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水污染、保护湿地、恢复河流生态等,努力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共生。

许多城市建设了湿地公园和生态河道,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让人们更加亲近水、感受水的魅力。

四、水文化与艺术创作1. 诗词中的水: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水是一个常见的意象。

从都江堰看水文化创造

从都江堰看水文化创造

从都江堰看水文化创造四川的岷江流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称为蜀国。

岷江横贯蜀国境内,是长江上游一条较大的支流。

由于流域所处地形特殊,常常是西边涝灾,东边旱灾,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蜀国被秦国吞并,改名为蜀郡。

城头变换了大王旗,但岷江灾害依旧,水旱灾害连年发生。

改变发生在一纸任命之后。

余秋雨在《都江堰》中写道:“四川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四川之幸在于:“泽国”“赤盆”这些无奈的称号以及水害之苦,都将因新的蜀郡守和他领导修建的一座水利工程而一去不复返。

中国之幸在于:华夏文明史中,一个承载着重要水文化意义的工程即将开始,此后历经两千余年依然生生不息,成为横贯古今的水文化巨星。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李冰带领蜀郡百姓,做调研,搞规划,科技攻关……大器乃成。

一座都江堰水利工程凌空出世,成为横贯古今的水利巨星。

因为有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岷江流域人民得享两千多年的惠泽。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民无饥馑,“天府之国”的美誉从此传遍天下。

如今的都江堰,作为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更因其在历史和科学方面突出的价值,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蜀郡的一座水利工程,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正好体现了水文化的形成、传承和发扬光大的过程。

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李冰发现当地妇女们在竹篮里装石头,将溪水壅深后洗衣服,受此启发发明了满装卵石的竹笼,配合杩槎做成了活动拦水坝;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用大火烧山使岩石发热,趁热浇上凉水(另一说用醋浇)使石头爆裂,顺利地在玉垒山开凿了用于分流的“宝瓶口”;在水中设立石人以观测水位等等。

治水者通过对天地万物属性的观察,把大自然的规律用物质的形态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一种物质形态的水文化,并把这种物质形态的水文化实实在在地应用到了都江堰的建设之中。

当南来北往的游客来到都江堰,看到宏伟水利工程的时候,也会体会到当年治水者对天地万物的理解,对自然规律的把握。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简介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城市。

它以都江堰水利工程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都江堰的历史、文化、景点和风景。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是由秦国时期的著名水利专家李冰率领一支工程队伍修建而成的。

它是一种巧妙的水利工程,通过引水而不断改变河道,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患问题,也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了崇山峻岭之间的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引水到更高处,再通过分渠分流,将水分配到周围的农田中。

这种工程在古代被视为天下第一巧妙之工。

它不仅解决了水患问题,还使得周围地区的农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川西平原的粮仓。

都江堰的建设将自然风景与人工水利工程完美结合在一起。

这里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人造的自然”,因为它既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又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里的水系错综复杂,流水潺潺,与周围的山川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都江堰不仅以水利工程而闻名,还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里有许多古建筑和古文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杜甫草堂。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故居,也是成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草堂内有杜甫的诗作和像,让人感受到他的才华和思想的深刻。

除了杜甫草堂,都江堰还有其他的文化景点,如都江堰博物馆和都江堰文化广场。

博物馆里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水利工程的资料,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都江堰的历史和文化。

文化广场则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场所,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活动。

都江堰的自然风景也是令人心醉的。

这里的山水和水利工程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

特别是在夏季,蓝天白云之间,清新的山水与青翠的农田相映成趣。

而春季的都江堰更是美不胜收,百花争艳,让人仿佛置身花的海洋中。

此外,都江堰还有许多美食值得品尝。

这里的特色小吃有毛肚、冒菜、辣子鸡等,口味独特,非常美味。

此外,都江堰还以茶文化闻名,是茶叶的产地之一,这里的茶叶鲜香浓郁,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提升都江堰水文化旅游的思考

提升都江堰水文化旅游的思考

成 都 发 展2019.4(总第124期)提升都江堰水文化旅游的思考●王承云 陈政融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这座城市的特色所在。

建和维护过程中遗留和传承的物质精神财富总称,核心都江堰市因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拥有举世无双的 是人对水的治理与利用,集中体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都江堰水利工程,城区内水系贯通、水网发达、水量充沛 然的勇气智慧,人水和谐相处的理念。

长期以来,都江堰且优质。

千古奔流不息的岷江水,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 市通过传承李冰治水精神,将其衍生的各类传说故事凝的居民,而且使都江堰市成了钟灵毓秀之地,孕育出丰富 练升华并与显性水文化———都江堰进行巧妙结合,形多彩、具有地域特色的水文化。

都江堰水文化作为天府 成了涵盖都江堰水文化观光、体验、教化等功能的水文化文化的主要源头和重要组成,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块 旅游。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特点:88瑰宝。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发展天府文化,打造一是蕴含道法自然的治水哲学。

都江堰水利工程取西部文创中心,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重大部署,为此,如何 材自然,顺应自然,蕴含着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

治水”科学利用都江堰水文化丰富资源,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从 三字经与八字真言“,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深淘滩,低作而推进都江堰水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成为我们认真思 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急流缓受,不与水敌”等等,这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些精华的文化底蕴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体一、都江堰水文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

工程利用地势水势,采取无坝分水、壅江排沙等独特(一)水文化含义及都江堰水文化旅游内涵水技术,实现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灌溉,顺应水的自任何文化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人与不同对象、 然特性。

整个水利工程构成简洁,建筑简单,各个组成部不同事物发生联系,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

为此,水 分形成科学联系整体,适应自然环境,实现人水和谐,与文化是以水为特征展示在人们面前的一种文化形态,其 中国古代哲学道法自然观相一致。

都江堰的历史与水利文化

都江堰的历史与水利文化

都江堰的历史与水利文化都江堰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

建成于公元前3世纪的都江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作为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都江堰的历史和水利文化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历史、建设、文化等几个方面来探索都江堰的历史与水利文化。

历史都江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成都平原水文灾害频繁,农作物歉收,为了解决这个大问题,人们开始研发治水措施。

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工程师李冰和他的儿子设计并建造了都江堰,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

据史书记载,都江堰的建设在公元前256年开始,大约于公元前251年完工。

都江堰采用分级引水的方式,将岷江水引至成都平原,满足了耕地灌溉的需要。

都江堰的建设,开创了用人力和原始的工具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先河。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发挥了中国水利工程史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都江堰的建设历史悠久,之所以能够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离不开其独特的建设方式和工程特色。

首先,都江堰采用分级引水方式,将岷江水引至成都平原,满足耕地灌溉的需要,防止洪水灾害。

同时,都江堰还有分洪功效,即将岷江水分流到蓉江,从而使得这两条江河在平原地区的水位得以降低,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其次,都江堰的设计与建设体现了古代中华智慧的精髓。

它的建设完全采用人工打凿岩石和原始的工具,工程历时数十年。

这种力量来源于工匠们对永不改变的信仰和情怀,他们的智慧、毅力和勇气构成了都江堰建设的文化灵魂。

文化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同时,它还体现了丰厚的水利文化。

首先,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它的建设对中国古代水利文化的发展贡献巨大。

其次,都江堰作为一种水利文化艺术,展示了精细的建筑和工程技术。

震撼人心的工程设计和细致的建设方案,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程科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世界的建筑文化和水利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都江堰涵盖广泛的自然、技术和文化要素,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中国水利文化的机会,使其成为一个有利于传承中国水利文化的平台。

都江堰:水利奇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响

都江堰:水利奇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响

都江堰,这座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而闻名的城市,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典范。

水利奇迹的历史见证
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它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通过分水、引水、泄洪等措施,成功地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和防洪问题。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成都平原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然风光的壮丽画卷
都江堰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赞叹。

这里的青城山,以其秀美的山水和清新的空气而著称,是道教的圣地。

青城山的古树参天,溪水潺潺,是登山和养生的好去处。

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体验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和谐。

人文景观的丰富多样
都江堰的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

这里有古老的宝瓶口、飞沙堰、鱼嘴分水堤等水利工程遗迹,也有二王庙、伏龙观等文化古迹。

这些景观不仅展示了都江堰的水利文化,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特色美食的味蕾盛宴
都江堰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

这里的麻辣烫、串串香、豆花等地方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深受人们的喜爱。

麻辣烫麻辣鲜香,串串香食材丰富,豆花则以其嫩滑的口感和多样的调料而受到欢迎。

结语
都江堰,这座以水利奇迹而闻名的城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水利工程的伟大,也可以体验到自然风光的壮丽。

都江堰,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值得每一个人去探索和体验。

都江堰水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都江堰水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而达到有效利用水、保护水、创新水资源表现形
式,最大程度发挥出水资源效用,实现发展都江堰
水文化。
4 3 创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域
通过实行一系列传承和发展水文化的举措,
依托水利工程和穿城而过、奔流不息的江水,以及
灌区打造工程,做强“ 双遗” 马拉松品牌,以青城
山、都江堰、熊猫栖息地为节点设计马拉松路线,
2020 No 6
· 157·
四 川 水 利



水文化与水生态文明

都江堰水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祁 玲,朱自强
(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0)
【 摘 要】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灌溉了成都平原,成就了成都“ 天府之国” 的美称。 水文化已成为了都江堰城市
不假思索地联想到它的建设者李冰,因此李冰父
子雕塑也成为了都江堰的城市标志,它威严矗立
在都江堰市游客集散中心处,俨然成为了都江堰
市的形象代言人,向人们诉说着开创都江堰水利
工程所经历的艰辛历程,并展现了修建过程中所
体现出来的古人智慧。 李冰早已不仅仅是都江堰
市民的精神领袖,更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不远
千里来瞻仰的伟大水利学家。 以水利工程和李冰
化品牌,更充分地发挥都江堰水文化的作用与潜能。
【 关键词】 水文化传承 协同创新中心 水生态文明 都江堰
中图分类号:G122 ∶ 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09(2020)06-0157-04
成都市委市政府于 2018 年确立了建设“ 三城
叹,开凿宝瓶口时留下的“ 火烧玉垒山” 等传奇故
事让人们津津乐道又佩服不已。 李冰治水过程中
所体现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了都江堰城

水文化育人的案例

水文化育人的案例

水文化育人的案例一、都江堰水利工程——培养科学精神与历史责任感。

1. 案例描述。

在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

老师带着一群学生来到都江堰。

站在鱼嘴分水堤上,学生们看着岷江的江水被巧妙地一分为二,内江引水灌溉成都平原,外江排洪减灾。

老师就开始像个说书先生一样讲述都江堰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都江堰可是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带着老百姓一点一点修建起来的。

当时可没有啥高科技,全靠智慧和人力。

”学生们看着那飞沙堰,它能够利用离心力把沙石排到外江,都觉得神奇得不得了。

“老师,他们怎么能想到这么巧妙的办法啊?”一个学生好奇地问。

老师笑着回答:“这就是古人的科学思维啊,他们通过长期观察江水的习性,不断试验,才琢磨出这样伟大的工程。

”2. 育人效果。

从那以后,这些学生对科学探索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不再觉得科学是枯燥的书本知识,而是像古人一样,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就能创造出改变世界的奇迹。

而且,他们对历史也多了一份敬重,明白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种想要传承和保护这份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就像有个学生在作文里写的:“站在都江堰,我仿佛看到了古人忙碌的身影,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智慧和努力为家乡做点什么。

”二、海边渔村的水上安全教育——培养敬畏生命与生存技能。

1. 案例描述。

在一个沿海的小渔村,这里的孩子从小就和大海打交道。

村里有个老渔民,大家都叫他海叔,他可是水上安全教育的“土专家”。

每到暑假,海叔就会把村里的孩子们召集到海边。

他拿着一个破旧的船桨,指着大海说:“小崽子们,别看这大海平时波光粼粼的挺美,它要是发起脾气来,能把你们这些小身板儿全吞了。

”然后海叔就开始教孩子们怎么识别潮水的涨落,“你们看,那沙滩上的贝壳线,当贝壳线越来越高的时候,潮水就要涨上来了,这时候可不能贪玩在海边瞎晃悠。

”他还亲自示范如何正确穿救生衣,“这救生衣可不是个摆设,穿的时候要把带子系紧咯,像这样。

”海叔一边说一边把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的救生衣带子系紧。

因堰而起,因水而兴——文化创意产业之都江堰

因堰而起,因水而兴——文化创意产业之都江堰

2020-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因堰而起,因水而兴———文化创意产业之都江堰宋艾萍(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词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许并不陌生,但当下的一个现有问题是绝大部分研究或从业人士容易陷入刻板教条的思维模式,每当真正需要运用相关知识较为能动的投入实践过程中,易于出现一筹莫展、计无所出的现实情况。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随现代化发展所出现的的社会形式,也是社会环境中生活高度发展的时尚理念。

都江堰作为古往今来的一项文化创意,在现代化语境下形成产业,这是历史与现代的创造性对话。

关键词:文化源泉;创意时尚;产业保障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1-0227-02一、前言《华阳国志》中这么解释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是成都另外一个“洋气”的名字,也是成都打出“国际化新城市”的一个名号。

追本溯源主要是因先秦时期李冰治理水患建设了造福于民的都江堰。

都江堰的建造模式与普通的工业技术操作不同,首先,并没有修坝拦水,而是采用因地制宜顺水情而修建,其次,在岷江中筑了隔离内外江的“鱼嘴”,加上用以排沙的飞沙堰为辅助,依地理特征凿出的宝瓶口,保障了旱季和涝季都能有稳定的水量流入成都平原。

从理论上来讲,一个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势必贯穿着绿色环保、健康生态的理念,从民间民俗文化中汲取灵感,以大幅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为宗旨。

那么,都江堰无疑是一个贯穿古今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

二、“文化”是源泉,历史创造都江堰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认知那就是表面的文化现象并不等于严格意义上的文化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真正价值,不是它的操作模式和经济效益,而是其中体现出的独有的底蕴和气质。

四川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四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文化起始于西周时期,囊括范围广,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以武侯祠、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青城山、峨眉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都江堰水利工程、自贡井盐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文明等为绚丽多彩、积厚流光的巴蜀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都江堰水文化

都江堰水文化

都江堰水文化
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

可资借鉴的治水哲学思想和治理经验。

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要紧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治理制度,“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那么,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治理经验和治堰准那么。

都江堰工程按水势和地形特征,以杩(mà)槎(chá)截流导流、卵石护岸、竹笼盛石筑堤、卧铁展示淘滩标准,以及“遇弯截角,逢正抽心”和“深淘滩,低作堰”等遗迹构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功能显著,显示出都江堰水文化特征,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至于降伏孽龙的传说,望娘滩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文化内涵深刻,表达了人们对都江堰的爱护和依恋之情。

至于宝瓶口的水尺和古水那么,更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智慧,指导着灌区人民正确运用都江堰水资源,使灌区工农业生产能够乘势利导,驱利避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政府每天在《川西日报》公布都江堰宝瓶口水位,让灌区人民及时掌握都江堰水情,安排生产和防洪抗旱等工作。

宝瓶口水那么,至今仍具有指导灌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意义。

至于李冰神像的出土,“卧铁”的发明,展示都江堰水文化,引起人们对建设都江堰先行者的缅怀和崇敬。

出土的李冰石像。

都江堰与都江堰水文化

都江堰与都江堰水文化

都江堰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约在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派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发现成都平原是西北高,东南低,倾斜度较大的扇形平原,由于玉垒山拦住岷江东去的道路,江流被迫折转向西,流到宜宾,汇入长江,使得成都平原大部分土地得不到岷江的灌溉。

李冰充分地利用当地山川平原的优越性,提出了“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的治理方案,经过精心计算,合理地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艰苦奋战了几年,终于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渠首工程和灌溉渠道两大系统组成,渠首工主要由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构成。

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

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迄今为止,世界水利史上没有一个水利工程能经二千多年而不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都江堰能够两千多年仍经久不衰?是都江堰工程本身还是都江堰的治水思想、都江堰的水文化?我认为,真正经久不衰、传承千年的应该是都江堰的治水思想、都江堰的水文化。

众所周知,最初的都江堰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江堰是截然不同的。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修了毁、毁了修,是人与自然此进彼退、和谐共存的一个动态过程。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江堰是现代工程技术对历朝历代治水先贤的治水思想不断总结、完善、发展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与水文化
都江堰饱含水文化内涵
现代科学的文化观认为:一切有利于人本身作为社会生活主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及其成果,都可归属于文化。

都江堰水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座丰碑,既代表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也代表着我国悠久文化的精神文明。

在这里,水利工程与自然及人文景观良性互补,融为优美的旅游胜地,。

其“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在世界上也是仅有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学者对此赞美不绝。

水与民风、民俗、水与园林建筑、水与民间传说、水与诗词歌赋、水与绘画、水与散文游记、水与音乐、书法、雕塑等,在都江堰都有其丰富的内容。

都江堰是历史、文化和科学的最佳组合。

在都江堰水文化中,已经树立了以下形象:
1 水资源科学开发形象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

都江堰建成使洪旱灾害频繁的川西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世无饥谨”的鱼米之乡。

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自然位置优越,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运行发挥了引水、分洪、排沙的重要作用。

都江堰以历史悠久,布局合理,经久不衰,费省效宏的特色而闻名于世。

它历经二千多年,延用至今,是举世无双的。

都江堰不是简单延用而已,它在二仟多年后仍焕发青春,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80万亩发展到1993年突破一千万亩,在全国也是第一个突破一千万亩的灌区。

同时,还担负着二仟多万人的生活用水、流域内的工业用水、防洪、发电、环境用水等多目标、多层次用水。

这表明了都江堰与时俱进的发展潜力,也表明了新中国水利科学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2 水利工程形象,任何建筑工程都是凝固的艺术,有蕴藏和孕育文化的功能,在都江堰灌区有现代的坝、渠、闸、桥、水库、渡槽、涵洞等,也有传统的庙宇亭
台、桥、碑刻等各种形式建筑。

可体现历史性水利工程所特有的风格与形象。

如黑龙滩赋讲:“清泉唱丰收赞歌,饥饿之乡,列全国粮仓。

穷乡僻壤,变聚宝之盆”,体现了水利工程(水库)形象。

3 治水人物形象,都江堰市伏龙观有治水先驱李冰石像(东汉石像); 二王庙有李冰塑像以及历史上治理都江堰有功的人物塑像,例诸葛亮、吉当甫、文翁、丁宝桢等塑像;他们之中,有的为修建和扩建都江堰而丢官罢职甚至于断头送命。

他们为国为民,兴修水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树立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光辉形象,成为后人推崇和今人学习的楷模。

4 水利艺术形象,通过文化艺术手段,宣传治水业迹和治水英雄的光辉形象。

有电影《李冰》(峨影厂),电视“都江堰”、“古堰长流”。

川剧《望娘滩》、京戏《千古一人》、有李冰斗江神、除孽龙的故事、李冰显圣、金锣玉棍的传说等。

其它书法、绘画、摄影不胜枚举,通过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5 水利法制管理形象,都江堰历来就依法管理,早在蜀汉时期,诸葛亮在灌区九里堤颁布了《护堤令》,是为我国最早的江河管理通告,宋史【河渠志】:“大观二年,(1108年)七月诏曰……然岁计修堰之费,敷调于民,工作之人,并缘为奸,滨江之民,困于骚动,自今如敢妄有检计,大为工费,所剩,坐脏论。

入已准自盗法,许人告。

”宋朝法律规定,民不可告官,而都江堰特许民可告官,不能不说是都江堰的特殊。

清设有水利府,更进一步强化了渠首管理和灌区管理。

为了加强工程管理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出台了《水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规。

1997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由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

经过几年的实践,为解决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003年11月省人大通过了对条例的修改。

通过宣传和查处案件,强化人们水利法制意识,树立水利执法形象,走向依法治水轨道。

6、闪光的哲学思想都江堰在长期的发展中,它所遵循的哲学思想被清朝人吴涛精辟概括为“乘势利导,因时制宜”。

都江堰水利工程处处乘势利导,历代因时制宜,因而经久不衰。

“势”一指岷江昼夜奔流不息之势,一指社会背景,即对于岷江治理这件事,国家的政策和民众的意向。

“乘势利导”是利用已经掌握的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战胜洪涝灾害,以求得人
们的安居乐业。

“乘势利导”导之以善,善者,科学性。

“因时制宜”宜于生利,利者,成事
易,效益大。

在历史的长河中势在变化,时在推移,“利导”与“制宜”仍需不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