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探究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探究》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探究》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探究》教案五篇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探究》优质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是千.2. 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3. 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 教具: 方块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一.情境引入1. 出示多媒体花图师: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办?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一朵一朵地数用.表示十朵十朵地数用-表示一百朵一百朵地数用□表示这是上节课学习千数简图的知识.出示:□□□ 师:看简图你就知道花的朵数了,先写数再读数. (师出示答案校对)2. 揭示课题:数可以用千数简图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千以内的数.(板书:小探究)二.探究过程1. 认识十进制数位表,会用正方体积木块表示数.引:我们先看看小丁丁在做什么? 演示媒体,提示学生轻轻地跟着数.问:看了电脑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识? 根据回答,小结并输入结果.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小结:用正方体积木块也可以表示数.尝试表示数.A 板书:3_,要求:从学具中挑出合适的表示. (校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B 问:4种学具中还有一种未使用过的,让3_变大,并写出这个数.小结:(出示表格)通过动手摆学具我们已经知道4种学具各代表什么,请试着再说说.(输入结果) 针对练习:比比谁摆得又快又对? 2_ 出示答案(说说哪种学具未用到,为什么?哪一位上没有单位?板书:(个位.十位) 根据你所掌握的本领与刚才学到的结论,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位吗?按一定的顺序说出. 出示数位顺序表,请学生提问.小结:从左到右变大,满十个千还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号.2. 练习运用要求将引入题改为用正方体表示,并说组成,检验自己对否. 出示结果校对.A 完成书3(1),先说组成再写数.出示:243要求:用手中的学具或桌上的笔纸等材料,自己试着表示这个数. 出示媒体,看看你与谁的想法一致. 介绍人民币的表示法,想想怎样准备.小结:同一个数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示.B 针对练习:书3(2)(3) 口头说说3_改用正方体表示如何改?230改用人民币表示如何改?5_改用千数简图表示如何改?小结:大家学得真不错.三.综合运用按1到4号编一题,考考其他3人,可以是读数.写数.分拆或说组成,也可以是今天所学的内容.四.课堂小结说说今天学到的本领.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探究》优质教案模板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十进制的数学建模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数,建构适合自己的数世界.2.认识数位顺序表.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千及千以内的数,你知道这张图表示哪个数吗?(出示图) 它表示( ),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写作( ),读作( ).2. 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千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其它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数. 出示课题:小探究.二.探究新知1.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积木块来建构千以内的数.(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能不能用桌上的学具小正方体来表示数呢?引导: 一个一个地数 10个小方块组成一条 10个一就是十十个十个地数 10个条组成一板 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个一百个地数 10个百组成一大块 10个一百是一千多媒体演示,完成表格. 你们知道一块.一条.一板.一大块分别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请你填入表格. 导出数位顺序表: 千位百位十位个位(2)练习:它表示哪个数?书最后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2. 用货币来表示数(课前准备好面值一百元.十元.一元的人民币)(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学具中共有多少人民币?(2)你是怎样数的?个别交流.(3)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钱?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三.综合应用1. 请小朋友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达243. 你怎样表示243?学生交流. 多媒体演示.小胖:用货币来表达243. 小巧:用小正方体组成的块.条.板来表达243. 小亚: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243.2. 现在我们来看图写数. 书第三题,个别完成后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 游戏:同桌互动,说说我摆的数或者我说数你来摆.4. 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四.拓展提高可以合成几(必须合成三位数)?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写出几种?9 400 308 70 500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探究》优质教案模板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2.使学生理解1.1只能是1+0.1,也即1+ 1/10.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再一次加深对0.1.0._.0.0_之间的进率认识,加强学生十进制的观念.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过程:导入阶段:1.用小数表示数射线中的分数(p_/2)我们已经知道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0.1,0._,0.0_, 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教师直接告诉学生〝0.1,0._,0.0_, 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开门见山地讲授知识.]中心阶段:利用导入阶段的数射线.(一)出示p_图1:提出疑问学生讨论汇总10个0.1是〝零点拾〞10个0.1是1请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0.1就是1/10,10个1/10就是10/10,也就是〝1〞出示p_图2,引导学生理解.出示,提出下一个问题学生讨论汇总_个0.1就是10个0.1再加上1个0.1,就是1.1.(三)出示p_图3,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学生看图,同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练习阶段1.P_试一试[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帮助学习困难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探究》优质教案模板四课题:小探究(分数墙)教材解读:〝分数墙〞是分数线型模型的一种发展,利用〝分数墙〞可以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和同分子)和分数的加减计算(同分母)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在接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的第一节课比大小,已帮助学生建立了简单的分数知识框架,在这,再次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数比较和计算的统一模型,也作本单元的一个总结.学生解读: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比较和计算的形式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具体的模型对于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帮助,〝分数墙〞可以看作是分数的线型模型的推广,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将分数进行抽象,将分数表示在数射线上做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进行整理.2.以〝分数墙〞为依托, 发现和列举大小相等的分数.过程能力和方法:1.通过对〝分数墙〞的观察.探究,直观建立起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的统一模型.2.能够简洁.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大小比较.加减计算在具体情境中的实用性.教学重点.难点:在分数墙上比较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开放式导入1.认识〝分数墙〞仔细观察交流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受二.核心过程推进1.运用分数墙解决比大小问题(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利用分数墙比一比7/_与_/_的大小(2)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5/6与5/7的大小2.小结:分母相同.分子相同的分数在分数墙中也可以通过找到两个分数比较大小3.练一练(P36)_/_○_/ _,1/9○1/64/7○4/94.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计算加法(1)试一试:4/9+5/9(2)你怎么想的?减法(1)7/10-4/10(2)交流:类似于在数射线上做分数加减法.5.练一练(p37)2/7+4/74/_+7/_9/_-4/_6.相等的分数你能不能在〝分数墙〞上找一找,哪些分数是相等的?(1)记录(2)你是怎么找的?推出方法:画一条竖线设计意图:利用〝分数墙〞来比较相同分母的分数,可直观找到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利用〝分数墙来比较〞来比较相同分子的分数,可直观找到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相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也可以在〝分数墙〞上直观地予以解决.三.拓展式延伸1.填入合适的数3/20+□=_/20□-5/_=5/__/_-□=8/_2.补充练习独立思考后完成练习设计意图:变式练习拓展学生思路反思与重建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探究》优质教案模板五【教学目标】1.对幻方有初步了解,知道幻方每行每列对角线和相等,三阶幻方有三行三列,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和为_.中心数是5,两头凑十. 四个角是双数.2.能根据幻方的规律来判断幻方,并能将不完整的幻填写完整.3.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 初步认识幻方,发现幻方的规律和特征.2. 运用幻方的特征,判断一个九宫格是不是幻方,填缺数.【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听故事〝夏禹与龟〞2.认识洛书和九宫格3.出示课题:幻方【设计意图】导入部分教师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听故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认识洛书和九宫格并引出课题.二.探究学习,合作研讨(一)初步探究幻方的秘密出示1个幻方:1.观察数字特点:1.2.3.4.5.6.7.8.9不重复2.算一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3.归纳: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都是_.4.初步判断幻方5.评价:理解星(我会判断幻方)(二)深入探究幻方的秘密1.观察幻方,发现规律(出示4个幻方)(1)同桌讨论(2)交流反馈2.评价:探究星(我找到了幻方的小秘密)【设计意图】在整个探究环节分为初步探究和深入探究两个部分.在初步探究中 ,通过教师引导,运用观察法和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发现幻方的数字特点和行,列对角线和的特点.而深入探究幻方的特征上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大胆的将问题交给学生,采用同桌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共同找到幻方的特征.三.尝试迁移,练习巩固1.根据幻方的特征做填数练习(1)师生互动(完成第一个幻方)(2)小组合作(完成第二个幻方)(3)独立完成学习单第三题(4)交流反馈(5)评价:应用星(我会运用幻方的小秘密补全幻方)2.根据幻方的特征做选择练习(用手势表示它的序号)【设计意图】在内化新知的阶段,教师创设了填数练习和选择练习,练习题由浅入深,从师生互动到小组合作进而到独立完成,逐步学会运用新知来解决问题.四.拓展延伸,课堂总结1.出示:0.1.2.3.4.5.6.7.8提问:中心数是几?和是几?你会把这些数填入九宫格吗?2.欣赏幻方3.全课总结,集体评价【设计意图】全课总结的环节,教师以一道拓展题结尾 ,把问题留给学生,最后欣赏幻方,感知数学知识的博大与奥秘.【板书设计】:幻方1 2 3 4 5 6 7 8 9 不重复每行.每列.对角线三数之和为_中心数是5,两头凑十四个角是双数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第一课《大自然的礼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丰富资源,认识到大自然的珍贵。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礼物。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自然景观等。

2.教学视频: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礼物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大自然的礼物,讨论其特点、用途等。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大自然礼物是什么?(2)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大自然中的礼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第二课《有用的植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观察植物、关爱植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各种植物及其用途。

2.教学视频: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有什么用途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植物,讨论其用途。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2)教育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有用的植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三、第三课《动物的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家。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三篇】根据相关内容的调整和课程标准要求,制定以下目标:过程与方法●知道人体有哪些感觉器官,能使用各种观察器官实行观察;●利用放大镜、望远镜、听诊器等工具观察,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综合使用各种感官辨识和配制饮料。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观察;●知道观察的作用;●知道各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观察是持续发现和深入思考的源泉,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到工具能够扩展人的感官功能——技术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意识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

●养成对周围物体实行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装有苹果、梨子、荔枝的黑色塑料袋,望远镜,放大镜,听诊器,显微镜,红糖水,白糖水,配方奶,红糖,白糖,奶粉,小勺,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杯等。

【教学实录】活动一:理解眼睛的观察作用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想知道是什么吗?生:(露出好奇的目光)想。

师:(播放图片)请静静地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生观察图片)师:谁先来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

(生描述观察到的景物,师引导学生补充)师:(点一位没有发言的同学)他们说到的你都观察到了吗?生:有些没有发现。

师:为什么没有发现呢?生:我观察没他们仔细。

师:老师相信你以后也能和他们一样仔细观察的。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敏锐的双眼观察了图片上这些景物,其实眼睛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用眼睛有目的的、仔细地看,能够观察到很多事物。

[课中反思1]: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观察特点,选用观察图片来替代教材中观察自己的眼睛的活动,便于学生与同学比较观察同一物体时存有的差异。

在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这个环节时,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在持续补充、追问等多边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观察时要仔细、交流时要倾听,强化了观察和交流的准确方法。

同时,对观察活动中没有进入角色的同学,即时给予提醒鼓励,有利于全体同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第一章:认识科学探究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b.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答案、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果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分类等。

b.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答案、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 教学活动:a.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c. 教师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b.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质特性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常见的物质:水、空气、土壤、金属、塑料等。

b. 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溶解性等特性。

3. 教学活动:a. 教师展示各种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性。

b.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c. 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物质的特性和用途。

三、第三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器官。

b.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现象,探究植物生长的原因。

2. 教学内容:a.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b.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

3. 教学活动:a. 教师演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器官。

b.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现象。

c. 学生讨论植物生长的原因。

四、第四章:动物的世界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b.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行为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常见的动物:鸟类、哺乳动物、昆虫等。

b. 动物的生活习性:捕食、迁徙、繁殖等。

3. 教学活动:a. 教师展示各种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行为。

b. 学生分组调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c. 学生举例说明常见动物的特点。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认识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2. 学会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会使用实验器材和观察数据。

3. 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 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结论。

第二章:探究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学会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类型。

2. 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物质变化属于哪种类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类型。

2. 学生能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和特点,并能进行正确的分类。

第三章:探究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学会观察生物的特征和现象。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现象。

2.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特征和现象。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生物的特征和现象。

第四章:探究自然界的规律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如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

2. 学会观察自然界规律的现象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界规律的概念和类型。

2. 自然界规律的现象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自然界规律的现象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界规律属于哪种类型。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让学生认识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学习一些观察与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自己指纹的观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合适的问题。

能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研究和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学习中让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要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难点:提出问题从中筛选出问题并制定方案进行研究。

三、教学准备透明胶带、指纹卡、白纸、表格、放大镜、铅笔等四、教学过程(一)看画猜疑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

谈话:在上新课这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看一幅画。

猜猜这都是哪些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说说你的理由。

2.世界上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许多信息,可用来辨别不同的人。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3.曝题: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指纹。

(板书:奇妙的指纹)(二)搜集指纹1.指纹奇妙吗?奇妙在哪?说说你的理由。

有什么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吗?(记录问题)2.既然我们想对指纹进行研究,怎样把指纹展示出来?你有什么好办法。

3.老师展示指纹拓片,讨论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课件展示活动建议:不要反复按压,不要移位,不要涂太多铅,手要擦干净。

)请将你两只手的指纹按顺序印在指纹卡上。

(三)小组研究1.看,学生的指纹卡真的像一件艺术品..在我们班上,用你的指纹卡可以解决哪个问题?2.好,现在就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自已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出示研究记录表)3.小组讨论,汇报4.全班评议修改方案(评议团要边听边思考,他们这组的研究方案可行吗?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5.小组确定方案6.小组活动。

如果有说不清楚的,可以画下来。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简单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 第二章:我们的身体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第三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活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科学》2. 教具:实物、图片、实验器材等。

3.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的科学知识,为教学提供参考。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4. 第四章:我们身边的动植物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身边的动植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探究》优质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探究》优质教案模板五篇
2、能根据幻方的规律来判断幻方,并能将不完整的幻填写完整。
3、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幻方,发现幻方的规律和特征。
2、运用幻方的特征,判断一个九宫格是不是幻方,填缺数。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故事“夏禹与龟”
三、综合运用
按1到4号编一题,考考其他3人,可以是读数、写数、分拆或说组成,也可以是今天所学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说说今天学到的本领。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探究》优质教案模板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十进制的数学建模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数,建构适合自己的数世界。
2.认识数位顺序表。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3.练一练(P36)
11/16○15/16,
1/9○1/6
4/7○4/9
4.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计算
加法
(1)试一试:4/9+5/9
(2)你怎么想的?
减法
(1)7/10-4/10
(2)交流:类似于在数射线上做分数加减法。
5.练一练(p37)
2/7+4/7
4/12+7/12
9/16-4/16
6.相等的分数你能不能在“分数墙”上找一找,哪些分数是相等的?
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探究》优质教案模板四
课题:小探究(分数墙)
教材解读:
“分数墙”是分数线型模型的一种发展,利用“分数墙”可以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和同分子)和分数的加减计算(同分母)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在接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的第一节课比大小,已帮助学生建立了简单的分数知识框架,在这,再次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数比较和计算的统一模型,也作本单元的一个总结。

二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二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来探究科学现象。

-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科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学生能够学会合作、分享、观察和思考的科学态度。

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水的三态变化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解释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

第二课时:物体的影子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

3.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水的三态变化步骤1:导入- 教师通过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不同状态。

步骤2: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如冰块的融化、水的沸腾等。

-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3: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

-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步骤4:总结- 教师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第二课时:物体的影子步骤1:导入- 教师通过实物或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的形成。

步骤2: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影子变化。

-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3: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影子形成的原因。

-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步骤4:总结- 教师总结影子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实验记录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和物体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程度。

同时,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合作、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5.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水、冰块、容器、光线 source- 科学仪器:放大镜、温度计、计时器6. 教学建议- 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科学思维。

探究教学法: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范文

探究教学法: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范文

教学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尤其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教育是他们求知、探究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科学教育的教学法,是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此,本文将探究小学二年级科学备课教案,并从教学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当是基础性的、综合性的。

如学习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了解自然和人类互动关系等。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实验、发现真理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的科学教育是在认知和观察的阶段,教学内容应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最根本。

包括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性质、生长、变化等;热、光、电和声音四种基本能源的认知;小动物和昆虫的认知;自然界中一些自然现象的描述和探究。

如发现落叶、蒲公英的故事,通过实地观察与了解,让学生掌握落叶生长的过程、结构,了解它对环境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掌握蒲公英的特点和飞行的方式,以及它的生存环境等。

让学生由简入深,由具体认识到抽象认识,从而开发他们对环境的好奇心,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培养科学素质和方法。

三、教学法1.以情景投入引发兴趣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科学学科的知识的认识是片面的。

如果采用公式化的传授知识,必然会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因此,在教学初期,可以通过一些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感受科学知识的实在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比如,观察昆虫的生活方式。

先观察一些昆虫的图片和录像,让学生先知道它们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实地观察、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

再通过生动的讲述、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昆虫的重要性。

2.以学生为中心建构知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是当前最受欢迎的教学法之一。

其核心理念是学生扮演主体角色,教师扮演指导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信息传达者、知识生产者,而是知识的引领者和建构者。

比如,学生们在课堂上观察水的性质、状态和变化等,将对水进行重要的实验和观察。

小学二年级科学探究活动教案

小学二年级科学探究活动教案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

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

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

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一、视频或图片导入: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 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 发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

学具准备: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同学们可能会猜想:老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老师坐在小板凳上,分别请三位学生站在老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

在电脑上展示刚才拍的照片。

生:这些都是老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师: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肯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也离不开讲台。

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小结:刚才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学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

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学生活动。

注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

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

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师:哦。

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讲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团队合作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练习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二章:观察植物的生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植物的主要器官。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茎的生长、叶的生长、花的开放、果实的形成。

讲解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花、果实。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器官。

学生分组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器官特征。

第三章:探究声音的产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产生:声带的振动、乐器的演奏。

讲解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固体传播。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并观察声音的传播。

第四章:水的性质和变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物理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液体。

讲解水的物理变化:蒸发、凝固、融化、沸腾。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凝固等物理变化。

第五章:简单机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简单机械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特点。

小学《科学探索》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探索》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探索》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一、教学计划1.1 教学目标《科学探索》二年级上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技能以及探究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 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方法。

- 培养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表达的科学探究能力。

- 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全册教案涵盖以下主题:- 主题一:我们周围的物体- 主题二:我们身体的变化- 主题三:动植物的世界- 主题四: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1.3 教学时间全册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共计20周。

1.4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实验教学等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和表达来学习科学知识。

二、全册教案2.1 主题一:我们周围的物体2.1.1 单元一:物体的形状-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物体的形状。

-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形状分类,用语言描述形状。

2.1.2 单元二:物体的比较-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比较物体的重量、大小和高度。

- 教学活动:用天平称量物体,比较重量;用尺子测量物体的大小和高度。

2.2 主题二:我们身体的变化2.2.1 单元一:我们的感官-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感官以及它们的功能。

- 教学活动:进行感官体验活动,如闻气味、看颜色、听声音等。

2.2.2 单元二:我们的运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知识。

- 教学活动:通过运动游戏,了解骨骼和肌肉的作用。

2.3 主题三:动植物的世界2.3.1 单元一:动物的特性-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

-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2.3.2 单元二:植物的生长-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 教学活动: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

2.4 主题四: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2.4.1 单元一:数的认识-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数字0-10。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教案(第一单元部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教案(第一单元部分)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教案(第一单元部分)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周围的物体”,主要包括了“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软硬”三个探究活动。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了解物体的基本属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判断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物体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对物体的形状、轻重、软硬等属性的理解和判断上,还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进行巩固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物体的形状、轻重、软硬等属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分类等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操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物体的形状、轻重、软硬等属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对物体的属性进行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解决问题。

2.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对不同物体的形状、轻重、软硬等进行比较,从而加深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轻重、软硬等的物体,用于教学演示和操作。

2.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用于指导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轻重、软硬等的物体,引导学生对物体的属性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物体的形状、轻重、软硬等属性,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通过比较、分类等方法,对给定的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巩固对物体属性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物体属性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纠正。

二年级上探究教案

二年级上探究教案

二年级上探究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2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2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2。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数字2的写法,能够正确书写数字2。

2. 理解数字2的含义,能够说出数字2表示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数字2的概念,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2个苹果、2只鸟等。

2. 讲解数字2的写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数字2,并纠正错误的书写姿势。

3. 进行数字2的练习,让学生独立书写数字2,并互相检查。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书写数字2时的姿势是否正确。

2. 听学生能否正确表达数字2的含义。

第六章:颜色认知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基本颜色。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颜色词汇:红、黄、蓝、绿、白、黑等。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和命名颜色。

教学步骤:1. 引入颜色概念,展示各种颜色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颜色名称。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颜色词汇,并通过游戏方式进行记忆巩固。

3. 进行颜色认知实践活动,如颜色分类、颜色匹配等,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并正确辨别颜色。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说出基本颜色词汇。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颜色辨别能力。

第七章:动物认知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常见动物。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多样性认识。

教学内容:1. 学习常见动物词汇:猫、狗、鱼、鸟、兔子等。

2. 通过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步骤:1. 引入动物概念,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动物名称。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动物词汇,并通过游戏方式进行记忆巩固。

3. 进行动物认知实践活动,如动物角色扮演、动物特征描述等,让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并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说出常见动物词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玩玻璃纸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实验,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2.能发现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物体,物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3、通过玩玻璃纸,认识到光与色彩的变化充满了奇妙和趣味。

教学重点: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化的原因,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教学难点: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物体,发现其颜色不变;而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其物体颜色会发生变化。

教学过程:一、图片激疑,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本第38页上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三幅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学生仔细观察三幅图片,找出三幅图片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舞台上演员裙子的变化。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舞台上的演员是一样的,但是他们裙子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5、为什么舞台上演员的裙子会发生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玩玻璃纸。

板书课题:12玩玻璃纸二、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1、同学们,舞台上演员的裙子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探究一下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2、实验材料:白色芭比娃娃、手电筒和不同颜色的玻璃纸。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上面的实验步骤,并观察与之相应的两幅图片,了解实验的步骤。

4、教师强调实验的注意点:芭比娃娃要求是白色的,这样做出来的实验效果会非常好;玻璃纸的颜色不要太多,2到3种就行了。

5、学生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做一些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6、全班同学交流实验的结果。

7、教师小结:大家通过刚才的实验,都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即蒙上什么颜色的玻璃纸,芭比娃娃身上的白裙子就会变成什么颜色。

是不是其他的情况下也是一样呢?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狮子变身的实验,来探究一下。

三、探究小狮子变身的秘密。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最全】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最全】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最全】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了解土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观察、描述、比较土壤的颜色、质地、气味、湿度等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土壤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研究如何正确使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征,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土壤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土壤样品、显微镜、试管、滴管、酚酞溶液、醋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2.图片和视频资料:有关土壤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5分钟)播放一段有关土壤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土壤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壤的兴趣。

二、了解土壤(预设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土壤样品,询问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了解。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嗅闻、触摸等方式,描述土壤的特征和特点,如颜色、质地、气味、湿度等。

三、实验探究(预设25分钟)1.探究土壤的成分让学生取一些土壤样品,加入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了解土壤中有机物的存在。

再让学生加入醋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了解土壤中无机物的存在。

2.探究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让学生观察一些植物的生长情况,分别种植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观察植物生长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和总结。

四、小结(预设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五、拓展(预设5分钟)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板书设计: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成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特征:颜色、质地、气味、湿度作用:植物生长的基础教学过程一、复导入(预设8分)1.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播放课件中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第一学期探究学习方案1、学习目标(1)对探究活动有兴趣,善于观察研究事物。

(2)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作简单整理(3)能利用感观,进行有目的的观察(4)能够在观察、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5)能与他人友好合作(6)能使用绘画、语言初步表达和展示探究结果、经历简单实验过程2、主题单元安排单元学习方案[学习目标]1、利用学生好学、好问的特点,给学生充分提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学习新知指明方向。

2、通过观察、探究、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了解鞋底的秘密和适合旅游的鞋子,使学生对鞋子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

3、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发现或疑问,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探究身边问题的兴趣。

[学习时间]三周[活动网络图](1)以小组的形式共建一份完成任务的计划。

(2)针对本次活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3)根据采访内容、过程撰写采访日记。

[评价标准]鞋子的学问背景介绍:学生对鞋子非常熟悉,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通过对《鞋子的学问》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初步尝试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单元目标:1、利用学生好学、好问的特点,给学生充分提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学习新知指明方向。

2、通过观察、探究、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了解鞋底的秘密和适合旅游的鞋子,使学生对鞋子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了解。

3、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发现或疑问,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善于探究身边问题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鞋底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习惯,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到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2、通过观察鞋底,了解鞋底的秘密。

3、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发现或疑问,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课前准备:各种鞋子三、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提问:我们知道鞋子有哪些种类?教师:旅游鞋、拖鞋、运动鞋、舞蹈鞋……鞋子的种类真多啊,你穿过什么样的鞋子?教师:有关鞋子的问题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主题。

揭示探究的主题——鞋子的学问2、针对这一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学生自由说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确定本节课的探究活动的主题——鞋底的秘密4、探究过程:(1)找一找,比一比:观察不同鞋子的鞋底,有什么秘密?比比谁发现的秘密多。

(2)说一说:同桌互说自己发现的鞋底的秘密,再全班交流(3)探究学习单:讨论交流:鞋底有哪些秘密?①花纹:鞋底的花纹有什么用?②软和硬:为什么有的鞋底很软,有的却很硬?③数字:鞋底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5、评价:在星星榜上对自己进行奖励评价6、活动总结第二课时:适合旅游的鞋子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了解怎样的鞋子适合旅游。

2、通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达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前准备:旅游鞋及旅游的影片三、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一段旅游的影片,引入探究活动提问:皮皮叔叔每次旅游总穿旅游鞋,旅游鞋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2、教师揭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的主题——适合旅游的鞋子3、探究过程:(1)说一说:为什么旅游时人们喜欢穿旅游鞋?旅游时要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和天气?旅游时脚和鞋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的鞋子适合旅游时穿?(2)看一看:旅游鞋是什么样子的?(3)探究学习单:讨论交流:适合旅游的鞋有什么与众不同?①鞋面:鞋面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防水吗?②鞋底:是软还是硬?厚还是薄?③鞋里:鞋里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吸汗吗?④鞋口为什么很高?⑤鞋底为什么要有花纹?4、评价:在星星榜上对自己进行奖励评价5、活动总结。

6、探究拓展:选择“活动无限”中感兴趣的活动继续探究鱼儿鱼儿水中游背景介绍:学生对鱼儿非常熟悉,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通过对《鱼儿鱼儿水中游》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尝试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单元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了解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2、通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达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认识我喜欢的鱼。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习惯,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到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2、通过观察鱼,了解鱼的秘密。

3、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发现或疑问。

课前准备:各类鱼的资料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提问:我们知道的鱼有哪些?教师:鲨鱼、小丑鱼、带鱼、黄鱼、青鱼、…鱼的种类真多啊!教师:有关鱼的问题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主题。

揭示探究的主题——认识我喜欢的鱼2、学生自由说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确定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我喜欢的鱼4、探究过程:(1)找一找,比一比:观察不同鱼儿的形状,有什么秘密?比比谁发现的秘密多。

(2)说一说:同桌互说自己发现的鱼的秘密,再全班交流(3)探究学习单:讨论交流:鱼儿有哪些秘密?四、评价:在星星榜上对自己进行奖励评价五、活动总结第二课时:我是一条鱼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了解怎样的鞋子适合旅游。

2、通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达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前准备:相关的道具三、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一段鱼儿的相关资料。

提问:怎样打扮才更像一条鱼?2、教师揭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的主题——我是一条鱼3、探究过程:(1)说一说:你要扮演什么样的鱼?你是怎样扮演鱼儿的?怎样介绍自己、做什么样的动作才能表现出鱼儿的水中生活?(2)看一看:威风的鲨鱼是怎样装扮的?4、评价:在星星榜上对自己进行奖励评价5、活动总结。

6、探究拓展:选择“活动无限”中感兴趣的活动继续探究降落伞[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落伞的外观、结构,能够收集相关制作材料、工具;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尝试设计制作玩具降落伞;3.通过实践、交流,知道制作降落伞的一般制作步骤;4.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能参与比赛的计划制定,明确比赛规则,并理解科学、合理的比赛规则对比赛的重要性;5.知道能让降落伞在空中待得更久些的几种改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制作、实验中能够正确对待并克服困难;2.在实验、竞赛中能够团结协作、积极投入。

[学习时间]共4周评价标准:[活动安排]第一课时《自制降落伞》学习目标:1.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2.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了解降落伞的外观、结构,收集相关制作材料、工具;3.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尝试设计制作玩具降落伞;4.通过实践、交流,知道制作降落伞的一般制作步骤;5.在制作、实验中能够正确对待并克服困难;活动准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降落伞”,收集制作降落伞所需的材料,并填写课前的预习单。

教师:学习单(供学生作课前预习使用)、教学课件、评价单。

我准备的降落伞制作材料和工具活动过程:1.认识降落伞,揭示探究课题。

(1)课前大家都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降落伞,那首先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大家知不知道降落伞都有哪些部分组成?(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

(3)我们今天就来制作一只自己的降落伞。

出示各种降落伞图片。

揭示课题交流2.制作准备。

制作降落伞前你都做了哪些准备?3.尝试制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尝试制作降落伞动手实践4.交流、讨论制作方法(1)你们是如何制作降落伞的?(小组讨论)(2)总结方法和步骤。

(小组汇报)(3)在制作中你有什么困难没有解决?制作降落伞的步骤:1、在薄膜四周扎上线2、连接伞绳、伞面3、悬挂重物5.改进制作(再制定)6.交流展示教师选择有特点的降落伞展示交流,并要求展示者根据自己的作品特点作相应说明。

时间允许可每组选一顶7.评价:完成评价单8.总结拓展(1)我们来试试大家制作的降落伞,选任意两只降落伞实验演示。

(2)经过今天的探究,大家对降落伞有没产生新的疑问。

《谁在空中待得久1——制定比赛计划》学习目标:1.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能参与比赛的计划制定,明确比赛规则,并理解科学、合理的比赛规则对比赛的重要性;2.在组内使用公平的原则,选拔参赛降落伞。

活动准备:学生:每人一顶做好的降落伞;以及制作降落伞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动画;评价单。

活动过程:1.揭示活动主题(1)上一次活动临近结束时我们做了降落伞并试飞了一下,看了实验后有同学提出问题:“为什么一顶降落伞坠落的快,而另一顶坠落的慢?”降落伞在坠落过程中,到底是快好,还是慢好呢?(2)那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比赛好吗?(3)在比赛之前我们必须制定一个计划,这样才能让比赛顺利、公正的进行2.模仿制定计划(1)老师这有一个“小皮球投掷比赛”的计划,大家来看一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制定他们的比赛计划的?(2)着重分析一条规划,“比赛开始时所有参赛同学站在投球线边,不能踏线;”这是为什么?比赛时这条规则是由谁了监督的?(4)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我们的“谁在空中待得久”比赛计划怎么制定?比赛地点、比赛规则、比赛人员应该怎么安排?(5)学生汇报,教师参与讨论、汇总。

(6)我们制定的规则,是为了比赛能够更公平的进行,那参赛的同学会犯规吗?犯什么规呢?(7)那犯规了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足球场上对付犯规是怎么做的。

(8)教师做相应解释,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在比赛中对犯规如何处理。

(9)学生汇报,教师参与讨论、汇总、记录。

(10)教师正式宣布比赛计划内容。

3.组内选拔(1)每个人都有一顶,那么多怎么比?(2)学生进行组内选拔(3)请各组的参赛选手亮相(4)教师随机采访被选拔出来的选手。

4.总结(1)今天我们制定了比赛计划,那在计划中我们为了让比赛更公平,我们采取了一些什么办法?(2)下次的探究课,我们就来正式比赛。

5.评价:完成评价单谁在空中待得久2——比赛改进》活动方案学习目标:1.知道能让降落伞在空中待得更久些的几种改进方法;2.参与比赛,经历实验、改进、再实验的过程;3.比赛中能细致观察、比较、质疑;4.比赛中能积极合作,增强小组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学生:每小组一顶参赛降落伞;制作降落伞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每小组出示比赛结果用纸2至3张;黄牌若干张;比赛成绩记录单2至3张;评价单,如在教室中开展比赛,事先要安排好比赛环境。

活动过程:1.宣读比赛计划明确比赛要求今天我们就正式进行“谁在空中待得久”的比赛,比赛之前我先宣读一下上次活动中大家一起制定的比赛计划。

2.人员选拔(1)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位“监督员”,这个同学,这个同学一定是大家公认最公正、最信得过的同学,大家选谁呢?(2)“发令员”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呢?我们选谁?(3)“记分员”你们认为应该由谁来担任?为什么呢?(4)余下的同学在比赛中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你们每个人都是裁判,要看清到底是谁获得了胜利,然后在小组中统一意见,最后将结果写在纸上,一起亮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