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点符号的对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标点符号的对话

刚上课,徐老师便直奔主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来探讨一下有关标点符号的问题。如果课本及工具介绍了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就不再重复,重在课外延伸。”

舒畅同学连忙说:“老师,听说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是真的吗?”

徐老师说:“其实,我国古代以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那时的文章一贯到底,中间没有停顿。到了汉代,人们也感到很麻烦,便发明了‘句读(dòu)’符合。语义完整的一小段为‘句’,用‘。’表示;句中语义未完,语气可以停顿的地方为‘读’,用‘、’表示,宋开始改用‘。’与‘,’表示句读。明朝又发明了人名号和地名号。可以说,这些都是现代标点符号的雏形。”

李一鸣同学问:“老师,请你介绍一下我国最早使用现代标点符号的情况。”

“好的”。徐老师如数家珍,“1897年,广东东莞人王炳耀在香港出版了《拼音字谱》,这是我国设计标点符号之始;1904年,商务印书馆印刷了严复著的《英文汉话》,这是我国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出版物;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的教育部颁布全国;1920年,亚东图书馆出版由汪原放标点的《水浒传》,‘这是用新标点来翻印旧书的第一次‘(胡适语)。”

“老师,除刚才介绍的”句读“等符号,其它标点符号是不是全部来源于英语呢?”赵国庆同学问。

“不是的。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问号。拉丁文中的questio一词,是指问、疑问、问题的意思。在问号出现之前,每当有表示询问的句式时,就在句子末端加上questio。人们为了书写的方便,就取这个词的一头一尾缩写成“qo”。不久又有人把“q”写在上面,“o”写在下面,久而久之,草写成“?”。另一个是书名号。在上世纪50年代前,我国的书名号是一条波浪线,排印时费工费料。“《》”号原是俄文中的符号,大致相当于汉语中的引号。在学俄语的热潮中,人们就把《》搬用过来,专作书名号了。”

唐坚同学接着问:“老师,还会有新的标点符号出现吗?”

“有可能”。徐老师答道,“1996年起实施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共有16种。但有几个在出版物使用较频繁而又未列入该用法之中,请大家看屏幕,一、颤音号“﹏”,表示朗读时字音延长且发颤,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二、虚缺号“□”,用于原稿残缺、字迹不清或不便明写的方字。如翦伯赞《内蒙访古》中:“还发现了‘单于天降’‘四夷□服’以及‘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文字的瓦当残片。”三、隐讳号“ⅹ”,表示弄不清楚或不便明说的文字。如鲁迅《“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在上文所引的一段里又写出‘到ⅹⅹ党去领卢布’字样来,那故意暗藏的两个ⅹ,是令人立刻可以悟出的‘共产’这两个字。”

今后,这些符号有可能‘转正’,成为标点符号家庭中的新成员。

“老师,在诵读文章时,标点符号是不读的吧?”李萍同学问道。

徐老师解释说:“这不是绝对的。例如连接号‘——’,在表示事物起止时要读成‘至’或‘到’,如‘北京——深圳’直达快车;在表示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时,读作‘对’或者‘比’,如今晚篮球:南昌队——宜春队。刚才所讲到的颤音号,朗读时要拖音且发颤;虚缺号与隐讳号要读成‘某’。”

钱韬同学问:“老师,我经常听到标点符号书写格式要规范。具体来讲有哪些呢?”

徐老师侃侃而谈:“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这七种点号都占一个字的位置,写在语句后的左下角。如果行尾没有空位了,只好请点号委屈一下,居于行尾的格子之外,决不能位于行首!引号、括号、书名号,其前半个可以写在行首,而不能在行尾;其后半个可以写在行尾,而不能写在行首。省略号、破折号各占两个格子的位置,写在词语的正后方,可以写在行尾或行首,但不能分开写在上下两列的末尾和开头。间隔号和连接号各占一个格子。”

徐老师接着说:“刘白羽《长江三日》插入后文的文字有这样的句子:‘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垂直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叹号。’这里用叹号比喻垂直而下的石岩,十分贴切而新奇。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翅膀,来说说类似的例子吧?”

“呤……”下课了。

“老师,句子末尾的标点符号有时放在引号内,有时放在引号外,这有没有什么规律?”张婷同学问道。

“有!”徐老师说,“请大家看屏幕。”

一.引用完整的句子,句末点号要放在引号内。如:古语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独立应用的引文,句末点号要放在引号外。如“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腾王阁序》中的这两句是由庾信的《马射赋》诗点化而成的。

三.作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引文后原有的点号要去掉;如果引文正好在句末,句末点号要放在引号外;如果句末原来是问号或感叹号,则要保留在引号内。如“①“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②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③难道作家们也信“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吃到肚里才是真的?”

一同学说:“她的眉毛像一个倒卧的括号,很恰当地把眼睛括了起来。”(掌声)

一同学说:“一个有作为的人绝不能让句号牵着自已的鼻子走,而总是从问号到句号再到问号,永远站在问号的起点上。”(掌声)

一同学放声高歌:“清晨我们踏着小道,小道弯曲像个大问号,你是去巡逻?还是去割稻……”(齐声欢唱)

“铃——”下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