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6.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13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6.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20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教材与学情分析这是一首知识性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不论是什么样的语文学习基础的孩子在接触本文时估计都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
而且这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小诗,无论是在识字、阅读与理解感悟上都不会给学生形成太大的障碍,课堂上所需要教师去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时间,尤其是朗读的时间,让学生悄然走入这份大自然的召唤书中,去观察思考、去读懂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重点)2、通过了解大自然的其他现象,我能仿照诗歌写一段。
(难点)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导学过程1、填空我最棒。
zhēng kāi mǎ yǐ dà yàn yǎn j i ng bān jiā miào bù kě yán diào yú wāngyáng( ) ( ) ( ) ( ) ( )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寒冷——()以为——()发现——()粗心——()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是按照的结构方式写的。
(小组内对子组进行互查,完成后汇报)二、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三、学习目标展示(指名学生读)四、群学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2---9小节,一边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然后选择本组最感兴趣的小节进行展示。
1、大自然中谁有语言?用三角形标出来2、它们的语言是什么样的?用勾画出来。
3、它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用~~~勾画出来。
4、独立完成后小组内合作交流。
(准备展示)交流展示(我会汇报)我们组最感兴趣的是第()小节,向我们介绍了()的语言,它的语言是(),它向我们传递的信息是()。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参考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中各种信号的观察和解读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大自然的语言进行创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学会发现和解读大自然的语言;(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增强环保意识;(3)通过大自然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节:大自然的语言概述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2. 讲解: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信号;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大自然中的典型信号和现象。
第2节:大自然的文字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文字信息;2.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如树叶、石头上的刻画等;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并解读文字信息。
第3节:大自然的色彩1. 导入: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色彩变化;2.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色彩的规律和意义;3. 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色彩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第4节:大自然的声音1. 导入: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声音;2.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声音的种类和意义;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并解读声音信息。
第5节:大自然的气息1. 导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气息;2.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气息的变化和意义;3. 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气息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语言》;2. 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3. 教具:大自然中的实物,如树叶、石头、声音等;4. 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在大自然中的观察、分析和解读能力;3. 学生在创作和表达中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4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4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掌握常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二)能力目标:1、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新设计1、相信学生人人有慧根。
2、本节课力求落实“先学后教”的生本教育理念,追求课堂的生本、生态、生成、生动。
因此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质疑的机会,适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搭建学生展示质疑的平台。
学情分析1、在第三单元已学过几篇说明文,各校对教材处理不同,学生对说明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准确把握说明顺序还有一定难度。
2、本文知识性强,内容上有一些枯燥,要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
3、八年级学生对语言品味有一定的基础,对说明文语言的品味,还要适当引导,加以规范。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事理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过程【导入】大自然的语言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有她自已的语言:立春过后,大地苏醒,草木萌发。
不久,夜红山“杜鹃花发映山红”,马渡河“桃花落尽菜花黄”。
到了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云盘岭“正是橙黄橘绿时”,金竹园“满山尽带黄金甲”,武陵峡“霜叶红于二月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太平顶迎来了第一场雪,冬天悄然而至……【测试】检查预习销声匿迹(xiāo)悄然无声(qiǎo)惟妙惟肖(xiào)风雪载途(zài)一年半载(zǎi)【活动】前置学习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完成下列前置学习:1、找一找:抓关键句,找出有关物候知识的主要信息。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6大自然的语言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单元:探索与发现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的科普儿童诗。
全诗共十小节,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妙。
作者把大自然拟人化了,读起来生动有趣。
诗歌更是一种召唤——召唤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读懂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文中3个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段落背诵下来。
3. 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本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2.通过朗读诗歌,思考交流“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语言”?指导学生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大自然的其他语言。
●体会介绍科普知识儿童诗的语言特色,体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进去,以语感引发情感,以情感带动语感,尝试体验声情一致的朗读能力生成与提升的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4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4篇6大自然的语言篇一.《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含练习).《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大自然的语言》课课练.《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大自然的语言》评估测试练习.《大自然的语言》综合能力测试.《大自然的语言》自学评估.《大自然的语言》课标理念教学详案.《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设计.《大自然的语言》反思性案例分析.《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综合知识点.《大自然的语言》有关资料大自然的语言篇二教学要求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给足时间,照顾差生)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
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6.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14
教学实录导入部分:1.孩子们,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我们现在就去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大自然(课件: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看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呢?(畅所欲言)2.是啊,大自然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呀!它保罗万象,丰富多彩,你们说的太好了,你们用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可是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语言,你们想听听吗?(想)3.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大自然的语言)整体认知课文部分:4.请孩子们把书翻到88页,老师先来读一遍,好不好?(师范读)5.孩子们,你们喜欢老师读的吗?(喜欢)老师谢谢你们,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呢?(想)可是,老师有点儿担心,诗歌里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字,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呢?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查字典、上一类字和二类字表里找、问老师和同学、有的是形声字可以猜猜读音等)6.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再用你的方法和他成为好朋友,开始吧!(生读文)7.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和哪些生字成为了好朋友,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小组交流)8.孩子们,你们有哪些字想特别提醒同学们的吗?(生:省多音字、嵌形象记忆)9.现在这些淘气的字跑到老师这来了,你们能喊出他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字学生抢答)10.看来,你们真的已经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把这些字带回家吧,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边读边想,大自然到底和我们说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生读文)11.生汇报师板书: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树大鱼“三叶虫”化石12.大自然的语言可真多啊,在这么多的大自然的语言中,你喜欢哪种语言就去读哪一小节,反复的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和自己的感受可以标写在书的旁边,一会儿我们开展个朗读大赛,评选出朗读小明星,好不好?(好)那就开始吧!(生读文)13.怎么样孩子们,可以开始朗读大赛了吗?你们准备好了吗?好,我宣布朗读大赛现在开始!首先介绍一下比赛规则:(1)参赛的同学读后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小节?(2)比读的同学,要对前面的同学进行评价。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一些基本语言现象,如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大自然中的一些基本语言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2. 大自然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3. 大自然的语言价值:传递信息、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自然中的一些基本语言现象及其特点。
难点:大自然的语言价值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语言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大自然的语言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大自然的语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大自然中的语言现象,如风、雨、雷、电等,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大自然的语言概念和特点:讲解大自然中的一些基本语言现象,如风、雨、雷、电等,以及它们的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和变化无穷的特点。
3. 分析大自然的语言价值: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在传递信息、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自然的语言特点和价值,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5. 总结和布置作业: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大自然的语言的重要性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表达和思考方面的能力。
3. 分析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对大自然语言特点和价值的理解。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大自然语言现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如大自然的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6.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_6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六个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知,有些语句较难理解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老师这里有一些画面,请同学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观看,如果看明白了就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大家看...指明描述每幅画的内容。
(学生答)2 同学们,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画面上天气、动物、植物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
(板书语言)那这些是谁的语言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大家齐读课题3 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奇趣无比的大自然,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他的语言。
二、走进文本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6页,我们先一起听专业老师的朗读,同学们认真听并标出段落,看看怎样把这首诗歌读好(播放课文朗读)2 相信这首小诗你们也一定读得很棒!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每个字音读准。
思考:诗歌中哪几节具体写了大自然的语言(指名回答)3 开小火车分小节读诗歌。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 学习第2节:a.课件出示白云高飘,看图片的内容,你会想到什么?(指名说一说)(板书:白云高飘晴天)b 在图片上出示第2小节文字内容。
c 齐读这一小节2 学习第三节a (出示蚂蚁搬家画面)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那些搬家的小蚂蚁一边搬家一边会说些什么呀?(指名说一说)b 蚂蚁搬家表示什么?(快下雨了)(板书:蚂蚁搬家雨天)c 画面上出示文字内容,齐读这一节3 学习第四小节(出示蝌蚪游动画面)你看小蝌蚪在水中游动像什么?【生答】你感受到了什么呀?(春天来了)指名回答并朗读这一小节4 学习第五小节(出示大雁南飞画面)你读懂什么?指名回答并有感情朗读这一节。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钱双红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
通过学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感受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诗歌。
四、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白云晴蚂蚁雨蝌蚪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大雁秋观察年轮年龄思考鱼鳞年龄三叶虫化石汪洋漂砾冰川课后反思:《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知识性儿童小诗。
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诗歌文字浅显,文笔优美。
教学完本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优点:1、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课件展示柳树发芽、荷花盛开、黄叶纷纷往下落和腊梅凌寒开放四幅图片,说说从图中知道是哪个季节?引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诗歌,去聆听,去发现吧!(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激发学生兴趣)3、善于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大自然现象,通过学习课文我引导学生编写诗歌,列举课文以外的例子,我又利用课件出示了生活中的谚语,学生熟悉了情形,再次唤起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学以致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 冀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要求:1.学会3个生字,会写12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仿照诗歌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仿写诗歌。
课前准备:1、查找有关“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观察大自然,搜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但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奇妙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去发现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检查读音情况,学生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小节)。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大自然的语言。
4、指名回答。
5、大家一起把这几小节读一读吧。
6、老师在网上下载了两张图片,大家看看。
(课件出示“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脉”图片并介绍。
)7、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哪一些大自然的语言你以前就懂了;哪一些语言你还不懂,就看看课文的插图,想象、做一做动作、也可以在纸张上画一画,把它读懂。
(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感悟)8、谁来说说,哪一些语言是你以前就懂了;哪一些语言你是怎样读懂的。
9、你们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学生回答,师板书:妙不可言10、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呢?学生回答,师板书:观察思考11、指导朗读我们读懂了,并且知道怎样才能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语言,心情一定很高兴吧。
请同学们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读出感情。
先读一读,再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那一小节读给同桌听。
谁来把你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听。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齐读课文。
2、你们平时一定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说说你还发现了那些大自然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课6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冀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与发现》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儿童诗。
文章共十个小节,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
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感悟诗歌语言文字运用之巧妙,感受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通过启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仿编诗歌,加强对学生言语分析的训练,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探索与发现”。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教学本课时应重点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用平实、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知识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预习的习惯和自读的能力,也有不同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
其次,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外阅读也有一定的质量,兴趣广泛。
因此,他们对大自然的语言也比较熟悉,能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适当地对课文内容作出补充,通过学习,能够将自己平日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编诗歌。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会生字“钓”,并了解其他同结构的生字。
3.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照第二三小节创编一节诗歌。
四、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借助字典、书籍和网络等自学生字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2.教师准备:根据本课特点和学情,制定导学案,设计课件,搜集大自然现象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大自然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3.教学环境与设备: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同学们,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大自然的语言》。
出示课件:本课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鱼鳞嵌入睁眼晴天汪洋蚂蚁搬家游泳逗点大雁省略播撒撒手钓鱼漂砾喜马拉雅山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点了吗?(“撒”的颜色不同,是多音字。
)【设计意图:导入简单明了,直奔主题;及时复习巩固生字词,减少遗忘。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运用课件巩固识字,提高教学效果。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你从诗歌中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现象?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请在书上勾画出关键词。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关键词。
2. 你从诗歌中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现象?它们都告诉了我们什么?试着连一连吧。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默读诗歌,整体感知文本。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运用课件出示连一连,整体感知文本。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教师:大自然的语言啊,无处不在,妙不可言。
谁想给大家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自然现象那一小节呢?读后学生给予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教学预设:1.白云飘得高高,第二天是晴天。
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学生:白云飘得高高,就说明空气的湿度低,云层中含的水分少,第二天天就会是晴天。
教师: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你能读出这种奇妙的感觉吗?教师:课文中有一小节和它的写法是一样的,你能找到吗?学生:2.你见过蚂蚁搬家吗?蚂蚁搬家要下雨,为什么?学生:下大雨之前,空气中水蒸气增加,筑在泥土里的蚁巢会变得潮湿。
蚂蚁虽然居住在地面以下,但它天性喜欢干燥,在它的身体有一个感知水分的器官。
当空气中的水分变得很高时,它就感觉要下雨了,就会向高处搬家,以免被雨水淹。
蚂蚁搬家的秘密可真有趣啊,它需要你细心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你还知道哪些现象表明要下雨吗?学生自由发言。
(1)谁想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2)课件出示1、2小节。
比较1、2小节。
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小节,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能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积累,仿照这样的句式说几句吗?课件出示格式。
(3)学生创编。
师:你们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积累真丰富,下面我们继续回到课文中,谁还想来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设计意图:加强朗读指导,了解大自然现象,利用生活经验和课文积累仿编诗歌。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课件出示,给学生直观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谁想读一读这一小节呢?注意标点符号“?”,怎么读?课文中还有一句这样的话,你能找到吗?4.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1)你能像刚才一样读一读这句话吗?(2)指名读这两句话。
(3)你平时说话有没有这种语言,试着说一说。
课件出示格式。
【设计意图:了解大自然现象,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运用课件出示“——,不就像——?”给学生直观印象,学生练习反问句。
】5.大树的年轮:树木砍倒后,在树墩上可以看到有许多同心圆环,植物学上称为年轮。
一年产生一轮。
大自然神奇吧?该怎么读这一小节呢?6.鱼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你钓过鱼吗?(生说)你知道“钓”该怎么记吗?学习“钓”。
“钓”形声字,左边是形旁,表示钓鱼的钩是金属制成的,右边“勺”是声旁,勺是舀取东西的器具,钓把鱼从水中钩上来,也有取的意味。
本义是用鱼钩捕鱼。
师生一起书空;指名说“钓”需要注意的地方;师范写。
学生写“钓”【(1)写第一遍后学生互评;(2)学生写第二遍。
】本课生字中和“钓”结构相同的、左窄右宽的字还有哪些?【设计意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事体会大自然的语言的无处不在,重点指导“钓”,提高记字成效。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课件出示,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年轮”“鱼鳞”,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历的回忆,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7.师:你知道三叶虫吗?三叶虫是生活在6亿年前到两亿多年前的的远古动物,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在当时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海洋。
三叶虫多生活在海底。
后来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碰撞,板块挤压海底抬升,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海洋生物化石就出现了高山上。
喜玛拉雅山脉那么高,那么大,可远古时候却是海洋,“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这一小节。
8.师:你们知道漂砾吗?“漂砾”:它是冰川消融后留下的石块。
漂砾常常用做是识别冰川活动的标志。
它可以随冰川被搬到很远的地方。
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在村头发现一块孤零零的大石头,他就曾产生疑问:这石头是怎样来的呢?为什么周围没有这种石头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李四光很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终于明白了,这块石头是片麻岩,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湖北黄冈)来的。
大自然神奇吧!现在温暖湿润的江南,曾经却是寒冷的冰川。
请你读一读吧!【设计意图:“三叶虫”和“漂砾”这两个板块的知识离学生生活较远,主要通过学生资料的收集和老师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妙不可言。
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课件出示,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三叶虫”“漂砾”,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更好的感悟语言。
】5.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怎样才能发现和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师总结:做一个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人。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把握诗歌中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关注、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课件出示,给学生直观印象。
】6. 配乐朗读。
大自然的语言妙在丰富多彩:从天上到地下,从水里到陆地,从大海到高山,从景观到生物,告诉了我们许多事情,的确很美妙,但它们又都“不可言”,你要是不去观察,就永远不知道它在说什么。
你们想不想再美美地读一遍课文呢?找10名同学朗读诗歌,每人一小节。
(配乐朗读)【设计意图: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运用课件出示诗歌,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四)拓展阅读阅读儿童诗。
今天我们学习了朗读儿童诗,诗歌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缓急强弱,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下面请大家拿出我们的阅读资料,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吧!(1)学生自由读资料。
(2)指名读。
(我想读——的第——小节。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让孩子们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信息技术使用及分析:运用课件出示诗歌,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五)总结课文、提出希望今天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妙不可言。
只有会观察、爱学习、勤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老师希望你们这样坚持下去,和大自然对话,成为大自然的好朋友,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普知识性儿童小诗。
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诗歌文字浅显,文笔优美。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会生字“钓”,并了解其他同结构的生字。
3. 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照第二三小节创编一节诗歌。
教学中主要体现两个理念:1、落实朗读训练,理解课文内容,在品读过程中感悟语言,体会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2、注重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诗歌写作上的特点及形式,指导学生仿照第二三小节创编一节诗歌,给学生创编的平台,使其思维得到拓展。
本课中我觉得自己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闪光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
二、三小节语言最为浅显,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诗歌写作上的特点及形式,指导学生仿照第二三小节创编一节诗歌,孩子们兴趣浓厚。
第八和第九小节,“三叶虫”和“漂砾”这两个板块的知识离学生生活较远,主要通过学生资料的收集和老师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语言无处不在,妙不可言。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中我紧紧地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揣摩语言, 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六、附录课文6 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只有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