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店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打算书依照设计文件和施工标准要求,采纳新奥法施工的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不可缺少的施工顺序,它不仅监测各施工时期的围岩动态转变,而且可为调整初期支护参数,确信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刻提供反馈信息,确保工程施工平安和质量,同时监控量测资料也是工程完工验收及变更设计的依据。
为了切实做好现场的监控量测工作,特成立监控量测小组,由项目部测量人员牵头,会同实验室等相关部室人员,各队测量人员踊跃配合,扎扎实实地做好监控量测工作,把所测数据真正地用于指导隧道施工,为隧道施工效劳。
1.监控量测的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进程中,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固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衬砌砼施工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施工平安、指导施工程序的重要手腕。
2.监控量测项目本隧道以洞内外观看、水平相对净空转变值、拱顶下沉及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四项为施工监测必测项目。
另外,隧道穿越围岩破碎地段加设隧道底部隆起项目。
3.隧道洞内、洞外观看隧道内外观看分开挖工作面观看和已施工区段观看两部份(1)洞内观看①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图表观测A、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B、开挖工作面的稳固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C、涌水情形:涌水的位置、涌水量、水压等;D、是不是有底板隆起现象。
②对开挖后的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A、是不是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离开围岩现象;B、喷砼是不是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C、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形;D、锚杆注浆和喷砼,施工质量是不是符合规定的需求。
③观看围岩破坏形态分析A、危险性不大,可不能发生急剧破坏,如加临时支护以后即可稳固的需求;B、应多引发注意的破坏,如拱顶砼喷层因受弯曲紧缩的阻碍而显现的裂隙;C、危险征兆的破坏,如拱顶砼喷层显现有对称性局部的崩落,侧墙内移等。
(2)洞外观看包括洞口地表情形、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固、地表水渗透的观看。
4.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及拱项下沉量测a. 量测工具(1)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量测采纳DSZ1型周密水准仪、3m的铟钢尺(2把)、钢卷尺一把、观测预埋件假设干进行观测。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国内段)第五合同项监控量测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技术负责人:单位负责人:中铁八局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第五EPC项目部二零一二年二月贵州·普安目录第一章简介 (2)1.1概述 (2)1.2 监控量测目的 (2)1.3 编制依据 (2)1.4、适用范围 (3)第二章监控量测方案 (3)2.1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 (3)2.2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4)2.3 洞内、外观察 (6)2.4必测项目的测点布置 (12)2.5必测项目的量测频率及数据分析 (16)2.6 部分选测项目的监控量测 (19)第三章监控量测安全预警措施 (21)第一章简介1.1概述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和支护的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量测和观察,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统称为监控量测。
隧道监控量测的必要性:(1)隧道工程作为工程建筑物,受力特点与地面工程有很大的差别。
(2)隧道在开挖支护成形运营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受力状态变化这一特性。
1.2 监控量测目的1、保证隧道暗挖和明挖结构的稳定和施工安全。
2、确保临近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等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
3、根据量测结果,分析可能发生危险的征兆,判断工程的安全状况,采取措施,遏制危险的趋势,确保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4、以施工量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更切合实际,安全合理,有利施工。
5、将现场量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修正设计参数,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1.3 编制依据1、相关技术标准、规范:(1)《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J163-2002(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D70-2004);(3)《隧道爆破现代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5)《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管道穿跨越工程》SY4207-2007(6)《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50424-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施工现场踏勘所掌握的情况资料;3、本单位施工经验及物资供应现状。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按下表规定进行。
围岩级别
Ⅴ~Ⅳ Ⅳ Ⅲ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
断面间距(m)
5~10 10~30 30~50
每断面测点数量 净空变化 1~2 条基线 1 条基线 1 条基线
拱顶下沉 1~3 点 1点 1点
注:1 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2 各选测项目量测断面的数量,宜在每级围岩内选有代表性的 1~2 个。
11
围岩弹性波速度
弹性波测试仪
测试精度 1mm 1mm
0.1mm 0.001MPa 0.001MPa
0.1MPa 10με
0.1MPa 0.1MPa
备注 H0>2b 时
临近建筑物
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3.4 检测项目要求
3.4.1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
及发育程度,对易引起坍塌的岩块及时进行锚杆支护或喷射混凝土封闭;
3)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
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4)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
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3.4.2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
3.操作程序
3.1 施工准备
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进行监控
量测设计。该设计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人
员组织等。
3.2 作业流程
监控量测流程图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方案针对某隧道工程项目制定,该隧道全长XX米,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特编制此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二、监控量测内容1.拱顶沉降量测:在隧道开挖后,定期监测拱顶的垂直位移变化,以评估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
2.周边收敛量测:对隧道开挖面周边的围岩变形进行连续监测,防止因收敛过大导致的安全风险。
3.地表沉降观测:通过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实时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情况。
4.锚杆(索)应力监测:监测锚杆(索)受力状况,确保其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5.洞内环境监测:包括通风、排水、瓦斯、地下水位等参数的监测,保障施工环境安全。
三、监控量测方法与设备选择根据上述监测内容,采用全站仪、收敛计、多点位移计、应力传感器等专业设备进行量测。
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
四、监控量测实施步骤1.量测点布置:根据隧道断面结构、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量测点,并做好标识。
2.初始值测定:在施工前先测定各量测点的初始值,作为后续对比分析的基础。
3.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按照预定频率进行持续监测,及时记录并分析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数据处理与预警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当达到预警条件时,启动应急预案。
五、安全保障与质量控制所有监控量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与施工进度紧密配合,将监控量测结果作为调整施工方法、优化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1.1 施工技术方案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爆破震动、瓦斯检测等监控项目同时进行。
1.2 技术参数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见表1.2-1。
瓦斯监控严格按照表1.2-2执行。
表1.2-1 净空位移、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表1.2-1 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制值及超限处理措施1.3 施工工艺流程图1.3-1 监控量测施工工艺1.4 施工方法隧道监控量测是现代化隧道喷锚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奥法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之一。
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以信息化施工手段指导施工。
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监控量测。
现场监控量测不仅监测各施工阶段围岩和支护动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是调整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做时间的依据。
监控量测项目必测项目见表1.4-1。
表1.4-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必测项目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选测项目一般有:钢架内力及外力、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地表设点)、围岩和初期支护间接触压力、两层支护间压力、锚杆轴力、支护和衬砌内应力、围岩弹性波速、渗水压力和水流量、爆破振动、地表等。
可根据隧道围岩条件、断面大小、埋深、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实际情况综合选择,适当增减。
锚杆抗拔力试验属于质量检测内容,未将其列入监控量测内。
1.4.1 洞外洞口及浅埋段地表沉降观测监控(1)布置在覆盖层厚度小于40m的洞口及洞身浅埋段。
地表量测测点横向沿隧道轴线左、右16m范围内按每4m布设一个测点,左、右大于16m范围的按每8m布设一个测点,一般各设3个点。
纵向布置按以下按以下要求布设:①埋深h大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B时(h>2B),断面间距为20~50m,取30m;②埋深h大于1倍而小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B时(2B>h>B),断面间距为10~20m,取15m;③埋深h小于2倍隧道开挖宽度B时(h<B),断面间距为5~10m,取6m。
隧道施工洞内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洞内施工监控量测方案施工监控量测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使用各种量测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并在复合式衬砌中,依据量测结果确定两次衬砌施做时间。
根据隧道围岩的多样性及不良地质地段多的特点,为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我们拟采用信息化施工监控量测技术和实用的量测围岩应力-应变方法,控制围岩变形,掌握准确的数据,修正参数,指导施工。
1. 各类围岩量测项目监测项目分必测项目(A 类)和选测项目(B 类)。
必测项目是用以判断围岩的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经常性量测。
选测项目是用以判断隧道围岩松动状态、喷锚支护效果和积累资料为目的的量测。
各类围岩量测项目见表7-12. (表略)2. 运用隧道三维非接触量测新技术方法在隧道工程中,工程测试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围岩净空位移量测基本上还是沿用20 世纪60~70 年代的量测方法,一般采用钢尺式收敛计,挂钢尺抄平等接触方式进行。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简便可靠、能适应恶劣环境等优点,但采用此种方法有以下几点不利因素:该法对施工干扰大;由于人为因素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测量质量不稳定,容易产生人为错误,不能保证施工安全;测速慢,从而更加大了对施工的干扰;当跨度大于15m 时,由于钢尺的抖动、拉伸、温差等因素及工作条件恶化使测量无法进行。
以上这些都使钢尺式收敛计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隧道快速、大跨、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施工中我们从高精度、简单实用、快速准确的原则出发采用非接触观测。
(1)非接触观测原理非接触观测是以光学/电磁方式远距离测定结构上点位的三维坐标。
由于无须接近测点,该法避免了传统接触式观测必须触及测点才能观测的缺点,是隧道变形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施工中我们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全站仪自由设站是仪器从任一未知点上设站观测若干已知点的方向和距离,通过坐标变换求得该测站上仪器中心的坐标,然后以此测出其余新点的坐标。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1监测目的 (2)2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2)2.1监测控制标准 (3)2.2监测频率 (7)3监测方法 (7)3.1地表沉降 (7)3.2地面建筑沉降与倾斜 (8)3.3桩(坡)顶水平位移 (9)3.4桩体变形 (10)3.5土体侧向位移 (10)3.6钻孔桩内力 (11)3.7土压力 (11)3.8孔隙水压力 (12)3.9锚索(土钉)内力 (12)3.10地下水位 (13)3.11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 (14)3.12拱顶下沉 (14)3.13隧道周边位移 (15)3.14围岩压力 (16)3.15钢支撑内力 (17)4监测反馈程序 (17)4.1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反馈 (17)4.2监测管理体系 (18)4.3提交的监测成果 (19)1 监测目的为确保XX隧道施工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
我们将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开展监测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监控量测的目的主要有: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3、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
4、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2 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为全面掌握暗挖隧道和明挖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围护及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况,并结合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征选择监测项目,具体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原则及要求、仪器设备、监测频率见表1。
明挖段测点布置见图1、图2、图3、图4,暗挖段测点布置见图5。
2.1 监测控制标准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组织设计1、隧道监控量测方法根据瓦斯隧道的工程特点,隧道设置专业地质预报组,以地质素描法、TSP地震波法、地质雷达、地质水平钻探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对前方围岩情况的探测,对掌子面前方的隧道围岩进行长期、中期及短期预报。
通过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达到相互验证,准确预报,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本隧道的地质预测预报系统,提高预报的准确度,对异常地质情况认真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制定施工方案及处理预案,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手段,避免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负面影响,确保施工安全。
⑴地质素描开挖后通过对围岩类别、岩性的判断,围岩风化程度、节理裂隙、产状,地下水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后,绘制剖面、平面地质素描图,并结合位移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资料来判断前方地质情况,据以指导施工。
⑵TSP地震波法TSP(Tunnel Seimic Prediction)超前预报技术节省时间,对施工干扰少,每次爆破记录时间仅需45min,整个量测循环(包括仪器清理)共需2h。
采用TSP 对隧道前方的地质特性进行预测预报,每次预测距离为100m,根据预测的结果分析围岩的地质情况,对TSP探测断层、裂隙发育的地段可采用超前钻孔进行重点探测。
同时每个开挖循环根据地质素描对前方围岩进行判断。
⑶地质雷达为提高地质预报的准确型,除采用常规地质法和陆地声纳以进行地质预报外,同时利用SIR-10B型地质雷达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其探测范围40m内,是一种非破坏型的探测技术,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可现场直接提供实时剖面记录图,图象清晰直观。
⑷超前地质水平钻孔隧道正洞在开挖前采用加深炮眼探测是否有瓦斯、天然气等气体,每个断面加深炮眼的个数不小于5个,均匀分布于掌子面,炮眼深度不小于5m。
当加深炮眼探测到有瓦斯、天然气等有害气体后,应采用3台ф100HQF110全风动水平钻钻孔进行超前地质探测进行验证,孔长度为20m,搭接长度不小于5m,超前地质钻孔每15m一循环。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是为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各项工程质量及安全指标能够得到有效监控和量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下面是关于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的整理,内容包括监控范围、监控设备、监控参数及频率、数据处理和报告等方面。
一、监控范围
1.涵盖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工程环节,包括开挖和支护、疏浚和排水、灌浆和注浆、衬砌和顶板施工等。
2.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应力变化、位移变形、渗流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
二、监控设备
1.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等设备。
2.所使用的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稳定性好等特点。
三、监控参数及频率
1.监控参数应根据隧道施工的特点和工程要求进行确定,包括地表沉降、位移变形、渗流压力等。
2.监控频率应根据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调整,通常为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四、数据处理
1.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校验、去噪、滤波等工作。
2.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和趋势。
3.对异常数据进行识别和处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报告
1.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总结,重点描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措施。
2.监测报告应及时传达给有关人员,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3.对于存在风险的情况,及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和预警。
以上是关于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的整理,通过对监控范围、监控设备、监控参数及频率、数据处理和报告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可以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程质量和安全指标得到有效的监控和量测,提高工程施工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隧道监控量实施方案
隧道监控量实施方案隧道监控是隧道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隧道的安全运行和紧急事件的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监控隧道运行情况,提高隧道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隧道监控量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隧道监控量实施的目的。
隧道监控量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隧道内部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内部的异常情况,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行。
通过监控隧道的交通流量、气象情况、视频监控等手段,及时掌握隧道内部的运行情况,确保隧道的安全畅通。
二、隧道监控量实施的内容。
1.交通流量监控,通过安装车辆检测器和车牌识别设备,实时监测隧道内的车辆流量情况,及时掌握隧道的交通流量情况,为隧道的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气象监控,安装气象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气象情况,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情况,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隧道内部的气象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3.视频监控,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全天候对隧道内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隧道内部的异常情况,如车辆故障、交通事故等,为紧急事件的处理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4.火灾监控,安装火灾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火灾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隧道内部的火灾安全。
三、隧道监控量实施的要求。
1.科学性,隧道监控量实施方案应当科学合理,充分考虑隧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监控手段和设备的选择和布局科学有效。
2.全面性,隧道监控量实施方案应当全面覆盖隧道内部的各个方面,包括交通流量、气象情况、视频监控、火灾监控等多个方面,确保对隧道的全面监控。
3.实时性,隧道监控量实施方案应当具有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的能力,能够及时获取隧道内部的运行情况,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紧急事件。
四、隧道监控量实施的建议。
1.合理布局,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布局监控设备,确保监控范围全面覆盖,监控效果良好。
2.设备选型,选择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的监控设备,确保监控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监控设备的故障率。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1.1.监测方案9.1.1 监测目的为了确保施工期间周围环境隧道结构的施工安全,由专职人员组成监控量测组,在项目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测点的设置、日常量测工作和数据的处理信息反馈工作,进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监测主要目的如下:(1)、掌握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动态,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整体的稳定性;(2)、通过量测取得第一手资料(量测数据),根据各量测数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确定后续工序的安排;(3)、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其结果反馈到隧道支护设计中;(4)、积累施工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9.1.2 监测项目的选择为全面收集掌握区间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的变形和受力状况,以及洞内钻爆开挖震动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结合本区间隧道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选择确定下列监控量测项目:(1)、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与描述★(2)、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监测★(3)、拱顶下沉监测★(4)、周边净空收敛位移监测★(5)、岩体爆破地面质点振动速度和噪声监测★(6)、围岩内部位移监测(7)、围岩压力及支护间应力监测(8)、钢筋格栅拱架内力及外力监测(9)、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内应力及表面应力监测(10)、锚杆内力、抗拔力及表面应力监测注:★为重点监测项目1.2.监测方法(1)、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与描述隧道开挖后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观察描述,确定围岩类别,对初期支护状态进行观察。
根据开挖后围岩的结构、构造的产状、隧道内渗水情况进行描述记录,并按《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中的打分法判定工作面的稳定状况。
整理出地质素描图,每次开挖爆破后即进行此项工作。
(2)、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监测根据所埋设的测点和量测频率要求,对每个测点进行量测并逐点作好记录,对量测数据描绘散点图,并进行回归分析。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监控量测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该方案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相关参数进行量测和记录,来提高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方案概述该监控量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隧道支护监测:对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地表沉降、位移、应力和应变等参数的监测。
可以利用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等设备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地下水位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安全和进度控制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在隧道附近设置监测点,利用水位计等设备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可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环境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
可以利用温湿度计、气体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施工进度监控:利用摄像头等设备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
可以通过对监控视频的回放和分析,识别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方案在实施该监控量测方案时,需采用以下技术手段:1.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对隧道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和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传感器有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水位计、温湿度计和气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分析和处理。
2.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是监控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可以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
同时,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库和数据存储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查询。
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1。
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2地质条件 (2)2.3自然条件 (3)3。
监控量测方案 (3)3。
1监控量测目的及必要性 (3)3.2监控量测原则 (4)3.3各隧道监控量测项目 (6)4.监控量测操作方法及要点 (6)4。
1洞内、外观察 (6)4。
2隧道水平净空收敛监测 (9)4。
3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10)4。
4洞口浅埋段地面沉降监测 (12)4.5爆破振动监测 (14)4。
6监测频率 (15)4。
7选测项目 (16)5.量测管理 (17)15。
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17)5。
2监控量测控制预警值、管理等级 (18)5.3安全评价 (19)5.4围岩稳定性评价 (19)5.5 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信息反馈 (20)5.6监控量测报告提交及资料验收 (22)5.7监控量测工作实施计划 (23)6。
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24)6.1监测组织机构 (24)6。
2监控量测组人员汇总表 (24)7.仪器、设备配备 (25)8。
安全质量措施 (26)8.1质量保证措施 (26)8.2安全保证措施 (29)2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1.**施工合同;2.**施工组织设计文件;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6.**隧道设计图纸、设计交底;7.《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8.《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2.工程概况隧道跨越中国和老挝边境线,全长9592.407m,以国境分界线分段,本标段施工国内段7170。
407m,起讫里程D1K505+925~D1K513+095.407。
本隧洞内线路坡度为单面上坡,线路坡度按里程大小分别为6‰、10‰,隧道最大埋深220m。
除D1K506+145.48~D1K510+153。
【精品】隧道施工监控量测计划
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工程名称:吉首~茶洞高速公路方案名称:隧道施工监控量测计划2012年07月12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监控量测指导思想、监控目标和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指导思想..................................... 错误!未指定书签。
2、监控量测的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3、监控量测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监控量测技术规范.............................. 错误!未指定书签。
1、一般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3、监控量测作业................................. 错误!未指定书签。
4、数据处理和应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5、报告和报警制度提交........................... 错误!未指定书签。
6、测量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7、计量与支付...................................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1、隧道监控量测项目............................. 错误!未指定书签。
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方法
5. 监测频率
5)在初期支护稳定后,可停止该断面的监测。 初期支护稳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初期支护表观现象正常; ②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平均变形速率小于1mm/d, 且持续1个月以上; ③变形时态曲线已经收敛。
5. 监测频率
5.3 地表沉降监测
1)一般为1次/天。 2)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加大监测频率。 3)在二次衬砌施工通过监测断面 H0+B距离后( H0为该断面隧道埋深,B为该断面隧道开挖宽度) ,且地表沉降变形时态曲线已经收敛,可停止该断 面监测。
6. 监测管理值
采用以下4项综合管理 1)变形总量 2)变形速率 3)初期支护表观现象 4)变形时态曲线
6. 监测管理值
6.1 管理等级及对应措施
6. 监测管理值
6.2 变形总量管理值
6. 监测管理值
6.2 变形总量管理值
6. 监测管理值
6.3 变形速率管理值
6. 监测管理值
6.4 初期支护表观现象
7. 监测方法
2)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监测
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监测采用全站仪配合反射膜 片进行。 测点埋设:采用直径不小于20mm的螺纹钢,尾端 (隧道洞内方向)进行45°斜切形成斜切面或者端 部焊接钢板,斜切面处或钢板上面粘贴测量专用反 射膜片(不小于1cm×1cm)。 标识要求:测点布设以后,在测点位置用红色油 漆做醒目标识,每个断面左右侧各布设1个标示牌, 及时记录展示相关信息,监测点上严禁悬挂物品。
2.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量测项目一般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2.1必测项目包括主要包括: ①洞内、外观察; ②净空变化; ③拱顶下沉; ④地表下沉(浅埋隧道必测,H0≤2B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能十堰热电联产项目2×350MW供热机组工程铁路专用线工程施工(B标段)茶店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复核:审批:日期:目录目录 (2)二、编制原则 (3)三、适用范围 (3)四、工程概况 (3)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3)六、监控量测计划与内容 (4)七、监控量测作业 (6)八、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及位移管理等级 (9)九、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馈 (10)十、过程安全性评价及应对措施 (11)一、编制依据1、京能十堰热电2×350MW供热机组工程铁路专用线工程施工B标段招标文件、施工图、工程量清单等。
2、国家、交通部、铁路总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二、编制原则1、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结构稳定。
2、确保地面结构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及地面交通畅通。
3、调整开挖及支护参数,修改施工设计。
4、优化设计与施工,为后序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三、适用范围本施工方案适用于京能十堰热电2×350MW供热机组工程铁路专用线工程施工B标段茶店隧道正洞及斜井施工时监控量测。
四、工程概况茶店隧道位于十堰市张湾区茶店村,单线隧道,隧道内线路纵坡为10.2‰和4.9‰的单面上坡,隧道局部位于半径R=800m的右偏曲线上。
隧道进口里程DK4+547,出口里程DK7+915,全长3368m。
隧道设无轨运输斜井1座(斜井与茶店隧道相交于DK6+750处,交角约47°,长度327.97m)辅助施工。
五、监控量测技术要求全隧施工期间应开展监控量测,将监控量测作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组织,并对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判别,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包括全隧洞内外观察、洞内拱顶下沉、断面净空变化及DK4+547-DK4+640、DK4+740-DK5+000、DK7+670-DK7+915浅埋段地表沉降观测。
地表沉降观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并应与洞内观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地表沉降观测点纵向共布置58个断面(按10米间距计算),观测断面纵向间距及断面横向布点间距应满足《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要求。
洞内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间距按Ⅳ级围岩10-30m,Ⅴ级围岩不大于5-10m布置,各项监控量测断面的布点位置、量测频率以及控制基准等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要求办理。
六、监控量测计划与内容1、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及机械设备等因素制定,并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进行。
监控量测作业应根据下图所示的监控量测流程进行:计设隧道流测程控量监监控量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作业人员的组织等。
施工中,当地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及时修改量测计划。
2、监控量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进行日常施工管理;(2)了解支护构件的作用及效果;(3)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4)将监控量测结果反馈于设计及施工中;(5)了解隧道施工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6)积累资料,作为以后设计、施工参考。
3、监控量测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必测项目是隧道施工必须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确定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1)必测项目必测项目(2)选测项目选测项目(3)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进行物理力学试验。
(4)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测和计录。
(5)对围岩为土砂质时可对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初期支护内力、锚杆拉拔试验等进行量测。
(6)对地下水发育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带可进行水量、孔隙水压力等进行量测。
(7)对隧道附近存在隧道施工爆破影响的构筑物时,可进行爆破振动监控量测。
(8)对一般硬质岩、软岩认为可以优化设计,减少支护结构数量时,可对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初期支护与二衬间接触压力等进行量测。
七、监控量测作业1、洞内观察可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
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
观察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在观察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
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洞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2、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及工程重要性等确定。
监控量测断面可按下表进行: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Ⅳ10-30Ⅲ30-503、净空变形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取。
4、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为保护。
拱顶量测后视测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联系。
5、量测应选择精度适当,性能可靠、使用及携带方便的仪器。
如拱顶下沉量测,没断面宜布置1-3点,应采用水准仪、水准尺、挂钩钢尺等,有条件时周边位移宜采用非接触监测仪进行量测。
锚杆或围岩内部变形量测可采用单点或多点式锚头和传递杆,配以机械式或分表式点测位移计。
变形量测可选用电阻或电感式仪器,仪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标定。
6、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
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
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可在拱腰及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测线。
净空收敛量测测线数开挖方法地段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线拱顶下沉测点拱顶下沉测点全断面法测线布置台阶法测线布置7、拱顶下沉量测应与水平相对净空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可采用水准仪等测定下沉量。
当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
8、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以下两表确定。
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
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注:B指隧道开挖跨度。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9、地表下沉量测应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
地表下沉量的测点应与水平净空相对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横断面内,沿隧道中线,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可按下表采用:地表下沉量测测点纵向间距注:1、无地表构筑物时取表中上限值。
2、H指隧道埋深,B指隧道开挖跨度。
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间隔应取2-5m,在一个量测断面内应设7-11个测点。
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止。
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应和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10、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3周。
11、锚杆轴力、围岩压力、衬砌应力等的量测,开始时应和同一断面的变形量测频率相同,当量测值变化不大时,可降低量测频率,从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直到无变化为止。
八、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及位移管理等级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
位移控制基准各级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下表确定:位移控制基准类别距开挖断面1B(U1B)距开挖断面2B(U2B)距开挖断面较远允许值65%U090%U0100%U0注:B指隧道开挖宽度,U0指极限相对位移值,在缺乏实测资料时,可先按本图预留变形量作为U0控制,在施工中加以调整。
根据位移控制基准,位移管理按下表可分为三个等级:位移管理等级及应对措施注:U指实测位移值。
地表沉降控制基准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取最小值。
钢架内力、喷砼内力、二衬内力、围岩压力、初期支护与二衬间接触压力、锚杆轴力等控制基准应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1、根据控制基准及时态曲线形态综合判别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
2、一般情况下,二衬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1)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2)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九、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馈1、掌子面地质状况表、周边收敛、拱顶下沉测试数据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附表A、B、C格式记录。
2、应及时根据量测数据绘制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拱顶下沉时态曲线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拱顶下沉与距开挖工作面的关系图等。
根据现场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或散点图,在位移--时间曲线趋平缓时应进行回归分析,选择与实测数据拟合好的函数进行回归,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并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及时加强支护必要时应停止掘进,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根据围岩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条件,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4、围岩及支护的稳定性应根据开挖工作面的状态、净空水平收敛值及拱顶下沉量的大小和速率综合判断,并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中,根据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进行判断时,应符合现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并结合隧道跨度修正考虑。
5、设计单位可根据施工单位所提供的监控量测数据反分析求算初始应力、岩体似弹模、塑性区范围、作用在二衬上的荷载及岩体流变参数等,为动态设计提供信息和资料。
6、处理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
7、根据量测结果及《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可按表“位移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十、过程安全性评价及应对措施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建议,以此作为设计施工变更最重要的依据,做到信息化设计与施工。
根据位移管理等级,将工程安全性评价相应分为三级进行,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具体位移管理等级及应对措施见表“位移管理等级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