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CM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dpcm编码课程设计
dpcm编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DPCM编码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数学表达式。
2. 学生能描述DPCM编码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场景及其优势。
3. 学生能解释DPCM编码与其它压缩技术的区别及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DPCM编码方法对简单的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操作。
2. 学生能通过计算和实践,分析DPCM编码的压缩效果和误差。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DPCM编码相关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DPCM编码,培养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科技创新的敏感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课程性质为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掌握DPCM编码的关键技术和应用,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分解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教师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回顾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的背景和发展。
2. 理论基础:-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原理-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数学表达式- 帧同步与自适应预测3. 编码过程:- 量化器的选择与设计- 预测器的设计与优化- 编码与解码的实现步骤4. 应用案例分析:- DPCM在音频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DPCM在图像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DPCM与其它压缩技术的结合5. 实践操作:- 使用软件工具进行DPCM编码与解码- 实际信号处理案例分析- 压缩效果与误差分析6. 教学拓展:- 探讨DPCM编码的优化方法- 研究DPCM编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比较DPCM与其它压缩技术的性能差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按照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本章节将按照课本第X章的内容进行教学,涵盖以上列举的内容要点。
通信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术语。
2. 学习通信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控制方法,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掌握通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通信自动化系统的需求,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和功能划分。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自动化系统的模拟与仿真,具备初步的系统搭建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项目实践中有效配合,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通信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国家建设。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通信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和信息技术基础,对通信自动化技术有一定了解,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通信自动化系统概述- 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2. 通信技术基础- 通信原理与通信方式- 信号传输与调制解调技术- 常用通信协议与标准3. 自动化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基本原理与分类- 自动化控制设备及其功能- PLC编程与应用4. 系统设计与实现- 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 系统功能划分与模块设计- 系统集成与调试5. 应用案例与实际操作- 通信自动化系统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实际操作:系统搭建、调试与优化- 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6. 创新实践与拓展- 设计与创新:基于实际需求,开展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创新-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关注通信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通信自动化系统概述第二周:通信技术基础第三周:自动化控制技术第四周: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五周:应用案例与实际操作第六周:创新实践与拓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完整)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MA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引言 (1)1.1通信系统简介 (1)1.2 Matlab简介 (1)2.系统设计 (2)2.1通信系统原理 (2)2.2 系统整体设计 (3)3.子系统设计 (4)3.1脉冲编码调制(PCM) (4)3.1.1抽样(Samping) (4)3.1.2量化(Quantizing) (5)3.1.3编码(Coding) (6)3.2 Manchester码编解码 (6)3.2.1曼切斯特编码原理 (7)3.2.2曼切斯特解码原理 (8)3.3循环码编解码 (8)3.3.1循环码编码原理 (9)3.3.2循环码解码原理 (10)3.3.3纠错能力 (10)3.4 ASK调制与解调 (11)3.5 衰落信道 (12)4软件设计及结果分析 (12)4.1 编程工具的选择 (12)4.2 软件设计方案 (13)4.3 编码与调试 (13)4.4 运行结果及分析 (14)5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0)摘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需要将输入的数字序列映射为信号波形在信道中传输,此时信源输出数字序列,经过信号映射后成为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并在接收端对应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基本概念及数字信号传输的传输过程和如何用MATLAB软件仿真设计数字传输系统。
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数字通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及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
语音信号基带通信传输系统基于DPCM编码和BCH码的仿真
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通过DPCM编码和BCH码对语音信号基带通信传输系统进行仿真。
根据DPCM编解码和BCH编解码原理,运用DPCM Encoder等模块,对语音信号基带通信传输系统进行绘制,设置模块参数,然后运行,最后通过示波器得到相应的仿真波形。
通过对仿真波形的观察,能够检验该系统功能是否正确实现。
学习并熟悉MATLAB平台及Simulink仿真模块的一般操作和运用,在加深对通信原理课本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已学的知识设计或分析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并且进一步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础理论、通信系统发射端信号的形成及接收端信号解调的原理、通信系统信号传输质量的检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2 课程设计要求1、学习MATLAB的基本知识,熟悉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的特点、规范及语法结构、编写方法。
2、利用通信原理中学习的内容,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中设计基带传输系统,并按题目要求运行、检测系统仿真结果。
3、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设计和实验结果。
4、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3 相关知识1、设计平台本次设计采用的平台是MATLAB 7.0。
MATLAB编程语言被业界称为第四代计算机语言,它允许按照数学推导的习惯编写程序。
MATLAB7.0的工作环境包括当前工作窗口、命令历史记录窗口、命令控制窗口、图形处理窗口、当前路径选择菜单、程序编辑器、变量查看器、模型编辑器、GUI编辑器以及丰富的函数库和MATLAB附带的大量M文件。
MATLAB是由美国Math Works公司生产的一个为科学和工程计算专门设计的交互式大型软件,是一个可以完成各种计算和数据处理的、可视化的、强大的计算工具。
它集图示和精确计算于一身,在应用数学、物理、化工、机电工程、医药、金融和其他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MATLAB作为一种科学计算的高级语言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它有丰富的函数资源和工具箱资源,编程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函数,而无需再去编写大量繁琐的程序代码,从而减轻了编程人员的工作负担,被称为第四代编程语言。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
2. 学习通信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了解信号传输和处理的过程。
3. 掌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理解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进行系统仿真和性能评估。
2. 培养实际操作通信设备的能力,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展示课程项目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通信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课程性质为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达到对通信系统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关联教材第1章内容。
2. 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分析AM、FM、PM等调制方式的性能,关联教材第2章。
3. 数字通信系统:阐述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介绍ASK、FSK、PSK等数字调制技术,关联教材第3章。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讨论信噪比、误码率等性能指标,分析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关联教材第4章。
5.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信号源、信道、接收器等组成部分的设计,关联教材第5章。
6. 通信设备与应用:介绍常见的通信设备及其功能,探讨通信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关联教材第6章。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项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完《通信系统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是加深对有关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具有对通信系统的单独模块、关键技术以及整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熟练掌握至少一种通信系统模块(如信道编码模块)或简易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熟练掌握一种通信系统开发软件(如matlab、FPGA)的使用;为毕业设计和今后大型通信系统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任务:1、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2、加深对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测试的了解和认识;3、掌握通信系统开发软件(如matlab、FPGA)的安装、使用;4、设计和开发至少一种通信系统模块或简易通信系统。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内容:课程设计的题目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也可以自定题目,但必须征求指导老师的同意。
案例一:基于OFDM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系统设计要求按照IEEE802.11a协议的要求,使用Simulink构建发送端和接收端。
首先在高斯噪声信道的要求下,产生它特有的帧格式。
并按照下图仿真研究并发送。
图1 发送端部分而接收端部分按下图所示(这里假设系统符号、载波已同步)。
具体参数指标参照IEEE802.11a 协议。
最后结果要求仿真出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误比特率。
图2 接收端部分案例二:基于LTE 的4G 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按照LTE 协议的要求,使用MATLAB 平台构建发送端和接收端。
首先在高斯噪声信道的要求下,产生它特有的帧格式。
并按照下图仿真研究,具体参数参考LTE 协议。
最后结果要求仿真出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误比特率。
案例三:基于WCDMA 的3G 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按照WCDMA 协议的要求,使用MATLAB 平台构建发送端和接收端。
首先在高斯噪声信道的要求下,产生它特有的帧格式。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慕课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慕课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通信、模拟通信等内容。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和优缺点。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使用通信系统相关软件和实验设备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首先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信号的分类、运算和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然后讲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包括数字调制、数字解调、信道编码和信道解码等。
接着介绍模拟通信系统的原理,包括模拟调制、模拟解调和解调器的设计等。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通信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为学生提供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接着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操作通信系统相关设备,加深对通信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使用《通信系统》一书,该书详细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提供《信号与系统》和《数字通信》等相关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准备一些与通信系统相关的视频教程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系统。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提供通信系统实验箱和相关软件,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通信系统设计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将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占总评的30%。
作业将包括一些相关的计算题和分析题,占总评的30%。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2. 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技术;3. 了解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解码的作用及方法;4. 熟悉常见的通信系统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通信系统性能进行评估;4.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关注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系统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深造和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通信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信号与信道:信号的定义、分类及特性;信道的定义、分类及特性;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3. 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模拟调制、数字调制及解调技术;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4. 信道编码与解码:信道编码的目的、方法及分类;解码的基本原理;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5. 常见通信系统及其应用:电话通信、无线电广播、电视通信、移动通信等;教材章节:第三章6.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误码率、信道容量等性能指标;教材章节:第四章7. 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流程及仿真实验;教材章节:第五章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数字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数字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组成;2. 掌握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3. 了解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等关键技术;4. 熟悉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评估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实际问题;2. 掌握使用相关工具软件对数字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设计与调试;3. 能够撰写数字通信系统相关的技术报告和论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2. 激发学生对数字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数字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为其未来的学术发展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上所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与分类- 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2. 数字信号的表示与处理-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 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 数字信号的处理技术3.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常见数字调制技术:ASK、FSK、PSK- 数字解调技术及其应用4. 信道编码与差错控制-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常见信道编码技术:汉明码、卷积码、Turbo码- 差错控制方法:自动重发请求、前向纠错5.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 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6. 实践教学环节- 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实际通信系统的故障排查与优化- 课程项目: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的数字通信系统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信系统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2. 学会分析并描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带宽、功率等。
3. 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了解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
2.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与调试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的积极性。
2. 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针对通信系统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掌握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了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的能力,为未来从事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围绕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1. 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等。
- 教材章节:第2章 信号与系统,第3章 数字信号处理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误码率、带宽、功率等性能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4章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4. 调制解调技术:介绍常用调制解调技术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模拟调制,第6章 数字调制5. 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验。
- 教材章节:第7章 通信系统设计,第8章 通信系统仿真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1周:通信系统概述2. 第2-3周:通信原理3. 第4-5周: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4. 第6-7周:调制解调技术5. 第8-10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1000字本文简要介绍了通信系统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开题背景、课程设计目的、设计方案、实验结果和总结。
设计方案包括信号的生成和调制、信道噪声的模拟和信号解调。
实验结果表明,该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通信系统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一、开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通讯还是科学研究,都需要高效的通信系统。
因此,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
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的基础原理和应用技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来加深学生对通信系统的认识。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通信系统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针对通信系统的基础原理和应用技能,设计了以下的课程设计内容:1. 信号的生成和调制;2、信道噪声的模拟;3、信号解调。
通过这些实验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加深对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三、设计方案(1)信号的生成和调制设计方案:首先,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基带信号(20Hz~20KHz)。
然后对其进行调制,使其成为高频信号。
对于模拟调制方法,我们选择单边带调制(DSB)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容滤波器去除多余的带外成分,使基带信号变成宽带信号。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数字调制方法,包括脉冲振幅调制(PAM)、脉冲宽度调制(PWM)、脉冲位置调制(PPM)、正交调制(QAM)等方法,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
实验操作: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基带信号输入至单边带调制器,使其与高频信号结合并通过相容滤波器,将多余的带外成分去除。
与此同时,将基带信号进行数字调制,并对其进行解调以验证调制效果。
(2)信道噪声的模拟设计方案:为了模拟通信线路中的信道噪声,我们使用噪声发生器产生高斯白噪声,并将其添加至信号中。
DPCM系统设计
D P C M系统设计(总1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报告课题名称: DPCM系统设计院系: XXXXXXXXXXXX专业班级: xxxxxxxxxxxxxxxx姓名: XXXXXX学号: XXXXXXXXXX指导老师: XXXXXXXXXX时间:2015年12月DPCM系统设计摘要:通过研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是用二进制码组对信号的差值进行幅度量化和编码。
然而DPCM是利用信号的相关性找出可以反映信号变化特征的一个差值量进行编码。
“差值”就是信号的当前抽样值与预测值之差。
根据相关性原理,这一差值的幅度范围一定要小于原信号的幅度范围。
但是差值编码一般是以预测的方式来实现的。
我们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 根据DPCM 编码及解码原理图设计一个DPCM编码与解码系统;改变不同模块的数据并用示波器观察编码与解码前后的信号波形;加上各种噪声源,用误码测试模块测量误码率最后根据运行结果和波形来分析该系统性能。
关键词:MATLAB;Simulink平台;DPCM差分编码;仿真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程设计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的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的基本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DPCM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课程 Simulink仿真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DPCM编码和解码专业年级组长组员指导教师设计题目:基于Matlab-Simulink的DPCM编码和解码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通过matlab-simulink的学习,熟悉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的使用。
2、通过本课程设计,加强对相关理论内容的掌握,熟悉DPCM的编码与解码。
3、增强对通信原理相关知识的了解,锻炼自身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巩固知识、创新等各方面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掌握课程设计涉汲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概念、原理清晰、明了。
2、设计合理的simulink仿真图、正确运行并观察仿真结果。
3、适当的调整仿真参数,观察并分析仿真结果的变化。
4、按照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DPCM的基本原理DPCM编码,简称差值编码,是对模拟信号幅度抽样的差值进行量化编码的调制方式(增量调制是一种最简单的DPCM),是一种利用信号样值之间的关联性进行高效率波形编码的方法。
DPCM是一种基本的预测方法,在预测编码中,每个抽样值不是独立编码,而是先根据前几个抽样值来预测当前的抽样值,再取当前抽样值和预测值之差,将此差值进行编码并传输。
此差值即预测误差,当信号值序列中临近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时,样值的差值方差就会比样值本身的方差要小,因此差值编码可以降低编码比特率,提高编码效率。
若利用前几个抽样值的线性组合来预测当前的抽样值,则称为线性预测。
DPCM仅用前面的一个抽样值预测当前的抽样值。
DPCM系统原理方框图量化器预测器预测器编码器解码器f(i,j)e(i,j)e'(i,j)(i,j)f'(i,j)f(i,j)^e'(i,j)f'(i,j)f(i,j)^输入输出信道传输f ^对于有些信号(例如图像信号)由于信号的瞬时斜率比较大,很容易引起过载,因此,不能用简单增量调制进行编码,除此之外,这类信号也没有像话音信号那种音节特性,因而也不能采用像音节压扩那样的方法,只能采用瞬时压扩的方法。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范文)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范文)第一篇: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范文)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通信系统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学时:2周学分:2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集中实践环节先修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路、通信原理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根据本校《2004级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和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通信原理后续实践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有关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通信技术特点。
本课程设计通过集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使学生在认真消化通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信息产生、变化和传输有进一步的了解,是通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毕业后从事通信系统设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并扩展通信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
结合EDA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和DSP技术和程控交换技术等,使学生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增强软件编程实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实验,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l、进一步巩固和加深通信原理和系统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验证通信原理的能力。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原理,熟练运用有关仿真软件、单片机或DSP开发环境。
4、能独立撰写设计说明,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正确绘制课程设计得出的各类图形。
5、课前做好预习,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正确绘制通信原理的验证图形。
课程设计通信系统
课程设计通信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中的实际问题,具备通信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
2.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等。
3.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如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等。
4.通信系统的实验操作和调试技巧,如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通信系统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和调试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摘要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摘要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运用通信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2)掌握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及特点;(3)熟悉调制、解调、编码、信道编码等关键技术;(4)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电路;(2)能够运用通信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具备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使学生认识到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2.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及特点;3.调制、解调、编码、信道编码等关键技术;4.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引言: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激发学生的兴趣;2.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通信系统的原理及特点,分析调制、解调技术;3.数字通信系统:讲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及特点,分析编码、信道编码技术;4.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介绍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应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特点;3.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通信系统》一书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通信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4.实验设备:准备通信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simulink关于pcm、dpcm的通信原理课设
各专业全套优秀毕业设计图纸前言 (1)1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原理 (2)1.1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2)1.2 模拟信号的抽样原理 (2)1.3 抽样信号的量化原理 (3)1.4 脉冲编码调制原理 (6)1.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原理 (7)2 Simulink组件使用介绍 (9)3 模拟信号抽样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11)3.1模拟抽样信号的设计 (11)4模拟信号量化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15)4.1 模拟信号量化的设计 (15)4.2模拟量化信号仿真结果 (17)5 PCM编译码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19)5.1 PCM编译系统的设计 (19)5.2 PCM编译系统的仿真与结果 (22)6 DPCM编译码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24)6.1 DPCM编译码系统设计 (24)6.2 DPCM编译码系统仿真与结果 (26)总结 (28)参考文献 (29)1837年,莫尔斯完成了电报系统,此系统于1844年在华盛顿和巴尔迪摩尔之间试运营,这可认为是电信或者远程通信,也就是数字通信的开始。
数字化可从脉冲编码调制开始说起。
1937年里夫提出用脉冲编码调制对语声信号编码,这种方法优点很多。
例如易于加密,不像模拟传输那样有噪声积累等。
但在当代代价太大,无法实用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曾开发并使用24路PCM系统,取得优良的保密效果。
但在商业上应用还要等到20世纪70年代。
才能取代当时普遍采用的载波系统。
我国70代初期决定采用30路的一次群标准,80年代初步引入商用,并开始了通信数字化的方向。
数字化的另一个动向是计算机通信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强大,并日益被利用,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共享成为进一步扩大其效能的必需。
60年代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其结果表现在1972年投入使用的阿巴网。
由此可见,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已经基本数字化。
在广播系统中,当前还是以模拟方式为主,但数字化的趋向也已经明显,为了改进质量,数字声频广播和数字电视广播已经提前到日程上来,21世纪已经逐步取代模拟系统。
语音信号频带传输通信系统仿真基于DPCM编码与ASK调制
语音信号频带传输通信系统仿真——基于DPCM编码与ASK调制摘要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个基于DPCM编码与ASK调制的语音信号频带传输通信系统,并对其进行仿真。
该课程设计用的设计和仿真平台是MATLAB7.0集成系统中的Simulink。
在Simulink中实现该课程设计,调整系统参数设置,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输入的语音信号和输出的语音信号一致,其传输质量达到要求,最终结果达到设计的指标。
关键词DPCM编解;ASK调制解调;MATLAB/Simulink1 引言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为设计一个基于DPCM编码与ASK调制的语音信号频带传输通信系统,并对其进行系统仿真。
该系统的主要步骤是录制一段语音信号,对其进行DPCM 编码后再进行ASK调制,送入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传输,在接收端对其进行ASK解调和DPCM解码以恢复原信号,回放比较传输前后的语音质量,并观察前后信号波形是否一致,绘制误码率曲线。
1.1课程设计的目的1、对通信原理这门课程有更深入、更系统地认识。
2、掌握一个系统的整体过程,能够对一个系统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根据要求设计所需要的系统。
3、掌握数字传输系统的好处与意义。
4、掌握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即模拟信号的编码,本课程设计用的是DPCM编码。
5、掌握把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即数字信号的译码,本课程用的是DPCM的解码。
6、掌握频带传输的意义和好处。
7、掌握频带传输的调制与解调,本课程为ASK的调制与解调。
8、学会运用设计平台来模拟所需设计的通信系统。
1.2课程设计的要求1、模型设计应该符合工程实际,模块参数设置必须与原理相符合。
2、处理结果和分析结论应该一致,而且应符合理论。
3、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
1.3设计平台MATLAB中的Simulink。
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
Simulink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设计题目:DPCM通信系统设计学院:电力学院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班级:00000000000姓名:0000学号:***********成绩:指导教师:00000日期:2020 年6月22日—2020 年6月29日课程设计成绩考核表设计说明首先安装MATLAB软件,然后熟悉软件环境以及各个模块并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一个很小的系统,用示波器观察正弦波信号的平方的波形;理解DPCM编码及解码原理图并根据DPCM编解码原理图设计一个DPCM 编码与解码系统;改变不同模块的数据并用示波器观察编码与解码前后的信号波形;最后根据运行结果和波形来分析该系统性能,从而更深入地掌握DPCM编码与解码系统的相关知识使自己受益。
关键词: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编码;解码1 绪论 (1)1.1 课程设计意义 (2)1.2课程设计的步骤 (2)1.3 课程设计要求 (2)2 DPCM通信原理的介绍 (3)2.1 预测编码简介 (3)2.2 DPCM的基本原理 (4)2.3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原理及性能 (4)3 Simulink仿真过程分析 (7)3.1 Simulink仿真建模 (7)3.2 DPCM编码与解码的参数设置 (7)3.3仿真结果的分析 (11)4 程序仿真 (12)4.1仿真程序 (12)4.2仿真程序运行结果 (12)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4)1837年,莫尔斯完成了电报系统,此系统于1844年在华盛顿和巴尔迪摩尔之间试运营,这可认为是电信或者远程通信的开始。
数字化可从脉冲编码调制说起。
1937年里夫提出用脉冲编码调制对语声信号编码,这种方法有点很多。
例如易于加密,不像模拟传输那样有噪声积累等。
我国70年代初期决定采用30路的一次群标准,80年代初步引入商用,并开始了通信数字化的方向。
数字化的另一个方向是计算机通信发展。
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强大,并日益被利用,计算机之间的信息共享成为进一步扩大其效能的必需。
60年代对此进行了很多研究,其结果表明在1972年投入使用的阿巴网。
由此可见,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已经基本数字化。
在广播系统中,当前还是以模拟方式为主,但数字化的趋向也已经明显,为了改进质量,数字声频广播和数字电视广播已经提前到日程上来,21世纪已经逐步取代模拟系统。
基于MATLAB的SIMULINK仿真模型,能够反映模拟通信系统的动态工作过程,其可视化界面具有很好的演示效果,为通信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也为学习通信系统理论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1.1课程设计意义1)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我们做相应的自主练习,消化课堂所讲解的内容。
使我们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2)我们在课堂上学的都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如何用MATLAB仿真语言来描述所学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
通过课程设计,可使我们真正理解其内涵。
3)有利于我们逻辑思维的锻炼,课程设计能直接有效的训练我们大脑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即使使一个简单的模块依然需要我们进行数次的数据调试。
4)在仿真模拟的过程里,当我们对模块输入数据的时候,如果不够认真或细心那么可能就导致最终结果的失败,从而无法得出运行结果。
我们反复修改调试的过程,也是对我们认真操作学习的一个锻炼。
1.2课程设计的步骤1)熟悉DPCM原理;2)使用Simulink构建系统模型文件;3)设置各模块参数,对系统复杂的部分用子系统表示;4)运行仿真,画出各系统部分和最终的信号波形。
1.3 课程设计要求1)掌握课程设计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概念,原理清晰,明了。
2)设计合理的S imulink 仿真图,争取运行并观察仿真结果。
3)适当的调整仿真参数,观察并分析仿真结果的变化。
4)按照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2 DPCM 通信原理的介绍2.1 预测编码简介预测编解码原理图图2-1 线性预测编解码原理方框图图中出示了线性预测编码,译码原理方框图。
编码器的输入为原始模拟语音信号m(t)。
它在时刻kTs 被抽样,抽样信号m(kT s )在图中简写为m k ;其中T s 为抽样间隔时间,k 为整数。
此抽样信号和预测器输出的预测值m k 相减,得到预测误差e k 。
此预测误差经过量化后得到量化预测误差r k 。
R k 除了送到编码器编码并输出外,还用于更新预测值。
它和原预测值m k 相加,构成预测器新的输入m k * 。
为了说明这个m k * 的意义,我们暂时假定量化器的量化误差为零,即e k =r k ,则由图上可得:公式一 m m m m m e m r m k k k k k kk k k =+-=+=+=```*)(` 预测器的输入和输出关系由下列线性方程式决定:公式二 m a m ik p i i k *1`--∑= 公式二中:p 为预测阶数;a i 为预测系数,他们都是常数。
上式表明,预测值m k `是前面p 个量化误差的抽样信号值的加权和。
由图2-1可见,编码器中预测器输入端和相加器的连接电路和译码器中的完全一样。
故当无传输误码时,即当编码器的输出就是译码器的输入时,这两个相加器的输入信号,即r k =r k `。
所以,此时编码器的输出信号和编码器中相加器输出信号 相同,即等于带有量化误差的信号抽样值。
由上述可知,预测编码为了利用邻近抽样值的相关性获得压缩效果,需要存储过去的抽样值,一遍计算和当前抽样值的相关性,所以是一种有记忆的编码。
2.2 DPCM的基本原理DPCM编码,简称差值编码,是对模拟信号幅度抽样的差值进行量化编码的调制方式(抽样差值的含义请参见“增量调”)。
这种方式是用已经过去的抽样值来预测当前的抽样值,对它们的差值进行编码。
差值编码可以提高编码频率,这种技术已应用于模拟信号的数字通信之中。
对于有些信号(例如图像信号)由于信号的瞬时斜率比较大,很容易引起过载,因此,不能用简单增量调制进行编码,除此之外,这类信号也没有像话音信号那种音节特性,因而也不能采用像音节压扩那样的方法,只能采用瞬时压扩的方法。
但瞬时压扩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对于这类瞬时斜率比较大的信号,通常采用一种综合了增量调制和脉冲编码调制两者特点的调制方法进行编码,这种编码方式被简称为脉码增量调制,或称差值脉码调制,用DPCM表示。
这种调制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增噩值分为个等级,然后把几个不同等级的增量值编为位二进制代码再送到信道传输,因此,它兼有增量调制和PCM的各自特点。
设这个误差电压经过量化后变为个电平中的一个,电平间隔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这里认为它是间隔相等的均匀量化。
量化了的误差电压经过脉冲调制器变为P崩脉冲序列,这个P崩信号一方面经过P崩编码器编码后得到DPCM信号发送出去。
另一方面把它经过积分器后变为与输入信号X(t)进行比较,通过相减器得到误差电压e(t)。
实验表明,经过DPC M调制后的信号,其传输的比特率要比PCM的低相应要求的系统传输带宽也大大地减小了。
此外,在相同比特速率条件下,DPCM比PCM信噪比也有很大的改善,与ΔM相比,由于它增多了噩化级,因此,在改善量化噪声方面优于ΔM系统。
DPCM的缺点是易受到传输线路上噪声的干扰,在抑制信道噪声方面不如ΔM。
2.3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原理及性能在DPCM中,只将前一个抽样值当作预测值,再取当前抽样值和预测抽样值之差进行编码并传输。
这相当于在公式二中,P =1,a=1,故m`k=m *k -1。
这时,图一中的预测器就简化成为一个延迟电路,其延迟时间为一个抽样间隔时间T ,在图2-3中画出了DPCM 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图2-3 DPCM 系统原理方框图为了改善DPCM 体制的性能,将自适应技术引入量化和预测过程,得出自适应差分脉冲调制体制。
它能大大提高信号量噪比和动态范围。
适应于语音编码体制的ADPCM 体制,已经由ITU -T 制定出建议,并得到广泛应用,这里不在赘述。
下面将分析DPCM 系统的量化误差,即量化噪声。
DPCM 系统的量化误差q k 定义为编码器输入模拟信号抽样值m k 与量化后带有量化误差的抽样值m k *之差:公式三 r e r m e m m m q k k k k k k k k k -=+-+=-=)()(``*设预测误差e k 的范围是(+ᵟ,-ᵟ),量化器的量化电平数为M ,量化间隔为 Δv ,则有:公式四 M2σΔV = 当M =4时,ᵟ,Δv 和M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M 1,M 2,M 3和M 4是量化电平。
由于量化误差仅为量化间隔的一半,因此预测误差经过量化后,产生的量化误差 在q k 在(-Δv/2,+Δv/2)内。
我们假设此量化误差q k 在(-Δv/2,+Δv/2)内是分布均匀的,则量化误差功率N q 仍可以按照下式计算:公式五 12)(2v q N ∆=由于现在被量化的是预测误差e k ,而不是编码器输入信号,所以DPCM 体制的信号量噪比可以写成:公式六 )())((e N S G N S S S N S q DPCM q e e o q n==上式中:S o 为信号平均功率;S e 为预测误差平均功率;G DPCM=S O /S e 称为差分处理增益,表示经过差分编码后,预测误差功率的动态范围缩小的“倍数”。
在DPCM 系统中,量化器的功能与PCM 系统中的量化器功能完全一样,只是其输入为预测误差而不是输入信号本身。
所以公式六中的预测误差功率与量化噪声功率比(S e /N q )的计算方法和PCM 系统中信号量噪比的计算完全一样。
故可将式S o /N q =M 2=22N 代入公式六得:公式七 222)(NDPCM DPCM q e DPCM q oG M G N S G N S === 对于电话信号,在OTU -T 的建议中,用自适应DPCM 体制对电话信号编码的标准速率可以从PCM 体制的64kb/s 降至32kb/s 。
图2-3 DPCM 系统模块功能介绍:1) 抽样量化编码器:对模拟信源进行抽样量化;2) DPCM 编码器:对抽样量化后的信号进行差分编码;3)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产生噪声;4) DPCM 解码器:对加有噪声的信号进行解码;5) 量化解码器:量化,解码;6) 椭圆模拟低通滤波器:滤波,使信号平滑;3 Simulink仿真过程分析3.1 Simulink仿真建模DPCM通信系统仿真图:图3-1 DPCM编译码系统设计图3.2 DPCM编码与解码的参数设置正弦波模块的参数设置零点保持模块的参数设置量化模块的参数设置积分器模块的参数设置普通编码的模块参数设置普通解码的参数设置增益模块的参数设置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3.3仿真结果的分析4 程序仿真4.1仿真程序clear; %预测器阶数p=5;[x,Fs,bits]=wavread(‘GDGvoice8000.wav’;);r=xcorr(x); %自相关函数r=r/max(r); %归一化r=r(length(x):length(x)+p) %自相关系数序列R=r(2:p+1);C=toeplitz(r(1:p));W=inv(C)*R; %计算最佳抽头系数W=[0;W]; %计FIR滤波器第一个抽头系数w0predict or=dpcmopt(x,p) %利用通信工具箱中的函数直接计算4.2仿真程序运行结果r =1.00000.78840.56060.35310.20090.1226W=0 0.9010 -0.0748 -0.0791 -0.0601 0.0598predictor =0 0.9010 -0.0748 -0.0791 -0.0601 0.0598总结本次通信原理的课程设计,我的设计题目是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的仿真,DPCM编码和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