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病毒教案
第五章病毒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病毒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说出病毒的主要特征2.描述病毒的繁殖过程3.通过观察老师的讲解及绘制病毒的繁殖示意图,形成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动手能力、绘画意识。
4.通过了解病毒的繁殖过程,关注病毒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的繁殖过程2.教学难点:病毒的繁殖过程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生物微课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的学习。
前几天,老师看到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关于一个病毒的自述,一起来看看。
由于我的结构过于简单,连生活中必须的一些酶和细胞器都没有,因此,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只能像孙悟空一样生活在别的生物“肚子”里,靠吃现成饭混日子。
【提问】病毒究竟是怎样简单的结构呢?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呢?(二)新课讲授1.病毒的结构【图片】展示三种不同类型的病毒(杆状的烟草花叶病毒、球状的腺病毒、蝌蚪状的大肠杆菌噬菌体),看看都有怎样的共同特征。
【填空】2.病毒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通过教材阅读,得出病毒结构简单,___(有或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_________中。
离开活细胞后通常会变成________。
4.病毒的种类【讲述】教师讲述:正是因为病毒不能对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的活细胞内,因此我们人为的将病毒寄生活细胞种类的不同将病毒分为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以及细菌病毒,并举出相关例子。
5.病毒的繁殖继续展示病毒的另一段自述内容:而且,我一旦进入到活细胞内,便可随意使用主人的“零部件和设备”,使单独的“一个”快速繁殖成“千千万万个”,这样就可以侵染更多的细胞,将他们变成为我生儿育女的摇篮。
【提问】病毒是怎样由“一个”快速繁殖成“千千万万个”呢?【视频】展示教师手绘病毒的繁殖过程,一边绘制一边讲解。
【动画】在对病毒的繁殖过程加以总结,同时概括出新病毒就是由病毒自身的遗传物质及细胞内的物质共同形成的(三)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一下本节内容吧。
精品 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病毒》教案(两篇)

病毒的 介绍,提问:病毒千姿百态,如何给它 识病毒的种类。
种类 们分类 ?引出分类的依据。
简单介绍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和细菌病
毒( 噬菌体 ) 。
病毒与 阅读教材 9l —92 页内容,了解病毒与
人类生 人类生活的关系。
阅读、思考。
活的关 展示病毒的危害性和人类对病毒的利
初步了解生 物分类。
培养辨证思 考问题的能 力。
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分析自己收集来 的资料。 让每组出代表,班上交流谈对病毒的认 识,并引导,从中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将学生疑问总结性 写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谈对“艾滋病”的认识。 大屏幕出示图片: “艾滋病”病人, “艾 滋病”预防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 据。(在让学生谈对病毒的认识过程中, 不论涉及没涉及到“艾滋病”,教师都 要引导学生谈到这一话题,并通过提问、 引导,使学生对“艾滋病”的一些知识 及其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鼓励其他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同时大 屏幕再次快速闪过图片:“艾滋病”病 人,及“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 体数据。(如学生回答不出,师解答:
提出疑问:艾滋病由什 么引起的? 举手回答:“艾滋病” 由病毒引起,感受病毒 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请举手。 提出疑问,了解学生认知:吃“糖丸” 有什么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 吃“糖丸”为预防疾病,为后面学习 “糖丸”是“减毒病毒”作铺垫。) 设疑,引入新课:为什么“糖丸”能预 防“小儿麻痹”?今天课上内容可以解 答。
【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 病毒的结构。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设计】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生物学 教案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五章 病毒第五章 病毒

第五章病毒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内容包括病毒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次位概念:①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主要讲述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已有经历: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某些病毒会使人类患病,但认知不够全面、准确。
已有技能: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建构生物学重要概念,并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认识。
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说明病毒的生活特点,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尊重事实证据,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病毒的形态;认识到病毒对人类利与弊的两面性。
探究实践:尝试制作病毒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设计和创新能力。
态度责任:关注人类健康问题,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
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病毒》章节学习概览课时内容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第1课时病毒本章中心内容有三个问题: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和增殖;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第五章病毒》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病毒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生活常识的,但是往往局限于其影响人类健康及其给农业、养殖业所造成的危害方面,缺乏对病毒与人类关系的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病毒的结构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意图
大屏幕展示: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视频:温家宝来到昭觉县四开乡中心校红丝带栋梁班,看望父母因患艾滋病去世的41个孤儿。
提问:你知道艾滋病的“元凶”吗?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播放电子显微镜下的几种病毒的动画和图片,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借助老师播放的资料和点拨,完成“预习导学”内容。
重点:描述病毒的特殊结构和繁殖方式;
难点:描述病毒的特殊结构。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病毒》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在生物圈中有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识别病毒,明白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且能繁殖后代等,它具有生命特征,因而是生物。
提问:(1)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哪些类型呢?(2)病毒有哪些结构呢?(3)病毒是怎样进行繁殖的呢?
观察视频并思考,分组讨论回答。
阅读教材,观察教师播放的资料,对病毒进行分类,并完成“预学导学”内容,将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在【问题生成】中。
《病毒》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1.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本章内容由原来的七年级上册内容改到八上,有利于学生分清细菌、真菌和病毒。
本课内容从而编排上看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教材选取了与当前人类生活关系更紧密的常见病毒种类,并介绍了这些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从而体现出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级学习生物学的基础,生活中对各种传染病耳闻目染,但因为细菌、病毒都是肉眼难以见到,所以会有很多人把它们弄混,甚至以为是同种生物。
我们在上课中要充分利用学生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同时尽量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建构模型、生成认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及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通过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关爱艾滋病人,共享生命。
三.教学重点:1、病毒的生活结构与繁殖。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视频等教学手段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学。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五章病毒一、病毒的发现:伊万诺夫斯基二、病毒的结构:1、没有细胞结构 2、蛋白质的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三、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四、病毒的种类:1、动物病毒 2、植物病毒 3、细菌病毒(噬菌体)五、病毒的繁殖:自我复制六、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也有利七.课后反思《第五章病毒》课例反思通过本节的讲解,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发现上课的节奏太快了,没有充分利用好每个环节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好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点,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去理解本节课比较难的地方,同时,本节课的课堂习题难度设置较大,给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病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提出问题】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新冠肺炎、艾滋病、小儿麻痹症、手足口病、麻疹、腮腺炎等,那么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病毒的呢?思考并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病毒性疾病。
环节二病毒的发现【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9内容,并回答问题:1.病毒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病毒的个体大小如何?阅读课本,观察、分析。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讲解】展示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过程。
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
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
通过生物学史的学习,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环节三病毒的大小【讲解】那么病毒究竟有多小?用纳米这个单位来表示,比细菌小得多。
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思考、回答,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及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病毒的大小。
环节四病毒的形态和结构【展示图片】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病毒形态。
小组同学展开讨论,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明它们都像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总结】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多分为杆状、球状、蝌蚪状。
【提出问题】病毒从形态上看千差万别,它们的结构有没有共同之处呢?学生通过对比动物细胞结构和植物细胞结构,得出病毒的结构特征。
【展示图片】展示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结构示意图。
【讲解】(对比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示意图)总结病毒的结构组成:病毒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强调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核酸检测检测的是病毒的遗传物质。
)环节五病毒的种类和生活【提出问题】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的呢?思考并交流。
教学设计5:5.5病毒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特征与繁殖特点.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三.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第五章 病毒

课题病毒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授课PPT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列举几种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病毒。
3.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导入新课【新闻引入】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
新课讲解1.指导学生阅读P89页,了解病毒的发现。
2.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实验过程这个的推理过程,从科学史中学习科学思维。
3.【播放视频】指导学生观察病毒的形态、分类和结构。
【归纳总结】
(1)病毒的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
(2)病毒的类型(按寄主类型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
(3)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4.尝试制作一个病毒模型。
5.比较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结构。
学生分享展示自己制作的病毒模型,评价交流。
6.引导学生根据病毒的结构分析病毒的营养方式。
【归纳总结】
病毒结构简单,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学的活细胞内。
7.引导学生总结病毒的繁殖特点。
【播放视频】病毒的繁殖。
【归纳总结】病毒的繁殖:自我复制。
8.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1~92页,并用思维导图表示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章 病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课标 教材 分析
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依据课标和教材分析确定次重要概念 1.病毒分布广泛,会引发各种疾病,对人类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 2.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也取得可喜的成果。如研制出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2. 支撑概念理解的事实性知识有哪些?
①教材的图片和资料
②课外资料
3 支撑概念理解的事实性材料有哪些?
帮助学生建构 重要概念,了解 病毒的结构。
三、病毒的结 构和繁殖
试着用类比的方法用身边熟悉的两个 事物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大小。(篮球 和摩天大厦)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案卷填空。 承上启下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
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理解重要概念
模型制作
视频再次强化 重要概念
(小组合作
探究)
提供学案卷和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
word
四、病毒的种 模型演示病毒繁殖过程。
类 (小组合作
视频:病毒的结构和繁殖
学生畅所欲言。
探究)
观察思考,分析理解 病毒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呈现
表格按照寄生的细胞类型分为:
五、病毒与人 类生活的关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卷的资料介绍,将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巩固知识
系
常见的几种病毒进行分类;
究学习认识病毒的结构。 观察分析理解
演示教师制作的简易病毒结构模型;
启发,引导学生尝试制作模型
(对学生猜测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过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如何实现
增殖,不断地去繁殖呢?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学案卷资料
将几种病毒进行分类
2/4
应用概念;
病毒对人类的 危害,可引发各 种疾病,同时也 有有利的一面,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doc

第五章病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概述病毒的种类及其结构组成。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际牛活经验的总结來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牛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结构和牛活,培养学牛•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
2.通过对病毒的了解可培养学生良好的LI常行为习惯,增强对病毒预防和治疗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病毒的种类及其构成。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
2.对病毒的预防和治疗。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先请同学们看老师白己动手制作的红丝带。
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学生回答,回答不出,教师告诉学生。
(这是爱滋病预防的标志。
)由此同学们联想到什么?生:冇的说艾滋病。
师:那么谁能告诉大家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生:议论,并回答,艾滋病病毒。
师:回答对了,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病毒呢?生:非典、流感、肝炎、艾滋病、小儿麻痹症、狂犬病……师:好,同学们举了这么多,老师举一个,大肠杆菌噬菌体。
师:病毒在我们周围是普遍存在的。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病毒?主:想。
师:那这节课就由我带人家揭开病毒神秘的面纱师:我们翻开课本72页,同学们阅读文中第二自然段,病毒的发现过程。
师:找到答俺的同学请举手。
生:发现者是伊万诺夫斯棊。
师:那么大家见到过病毒的真实面貌吗?师:伊万诺夫斯垄在研究初期,以为烟草花叶病是rti细菌引起的,于是他便将得病的烟草花叶榨出汁液,然后川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进行过滤,那剩下的滤液里面还冇没冇细菌?生:没有。
师:那按照伊万诺夫斯棊最初的设想,剩下的滤液里面没冇细菌了,然后他川这个滤液再去感染正常的烟叶?那大家想一下,如果这种花叶病是由于细菌引起的,那么这个滤液还能不能使正常的烟叶得病?生:不能。
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分析现实生活中与病毒相关的问题,如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病毒的特点、生命活动方式、传播途径等。
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生物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病毒作为一种非细胞生命形式,具有独特的生命特征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是八年级学生难以理解但又十分感兴趣的知识点。
2.利用多媒体展示病毒感染细胞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病毒的生命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如讨论病毒在食品、水源等方面的安全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措施。
4.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病毒感染机制的理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病毒的特点、生命活动方式等,如:“病毒为什么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是如何感染宿主细胞的?”“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归纳,强化学生对病毒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病毒的科普文章。
2.教师提醒学生在撰写文章时,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文章的准确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五章病毒》一、设计思路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成效,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病毒变“大”、变“活”,解决由于病毒的微小而产生的认知困难,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2、利用QQ群开创生物教学第二课堂,通过创新设计课前导学任务,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创新设计课后拓展任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的习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⑵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的能力。
⑵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认同科技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⑵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⑶学习运用辩证法看待事物的利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⑴教学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⑵教学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章不分节,本章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教学课时为一课时。
通过本章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特点的基础上,将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二个完整的生物学概念:一是全面掌握生物体的构成方式,即生物圈中不仅有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还存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二是全面认识生物圈中的生物类型,即生物圈中不仅有植物、动物、人、细菌和真菌,还有病毒。
同时,本章教学也为学生之后学习传染病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电视、网络和书刊等视听途径,以及亲身体验(如:患过流感、或手足口病等),对病毒有了一定认识。
5.5病毒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比如新冠病毒识别侵染黏膜细胞,破坏人的呼吸系统。
戴口罩预防感染。皮肤细胞就不会被侵染艾滋病毒专门侵染人的免疫细胞,破坏人的免疫系统
有的能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能促使细胞膜打开。使病毒吸附和感染宿主细胞
八年级生物学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
单元课题
第五章 病毒
主
备
人
教学目标
1、说出病毒的发现、种类、结构和繁殖、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深学生结构功能观的理解
3、培养学生对健康负责珍爱生命的社会责任
重点
病毒的结构
难点
病毒的繁殖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个性补充
【探究二】病毒的生物属性
病毒的结构、繁殖
1.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们现在对这么小的病毒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认识病毒。(向学生展示电镜下的病毒图片以及模式图,不同的病毒图片),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生物(植物、动物、细菌、病毒)细胞结构图,说一说病毒结构有何特点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病毒的认识制作病毒模型(制作要求如上)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慧眼识“株”
1.请同学们观察上图,哪个植物是正常的哪个是患病的?(烟草花叶病毒病烟草和正常烟草图片对比图)
这个植株的病叫烟草花叶病
2.请同学们思考:同等水肥条件下,造成植株不健康的可能 原因?
3.3.给你一个各类材料均由的实验室,如何证明你的猜想?(请同学们写下来,两分钟)4.病毒是否可以进行培养呢?要培养它首先我们要认识他,今天我们学习病毒的相关知识,然后再来解决病毒是否能培养的问题。
初中生物第五章病毒教案

初中生物第五章病毒教案教学内容:什么是病毒?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和危害教学目标:1. 了解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生命周期;3. 了解病毒对生物体造成危害的方式。
教学重点:1. 病毒的结构;2. 病毒的生命周期;3. 病毒对生物体造成危害的方式。
教学难点:1. 病毒的复制机制;2. 病毒在生物体内的危害过程。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病毒的相关图片资料;3. 实验室器材和实验操作指导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病毒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病毒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什么是病毒?病毒是一种侵入细胞内寄生和复制的微生物,具有传染性。
2. 病毒与细菌的区别:病毒不具备生物特征,只有在感染细胞后才表现出生物特性。
三、讲解病毒的结构和生命周期(15分钟)1. 病毒的结构:核酸(RNA或DNA)和包膜(有的有,有的没有)。
2. 病毒的生命周期:a. 吸附: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结合;b. 渗透:病毒入侵细胞内;c. 复制:病毒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d. 组装:病毒组装成新病毒颗粒;e. 裂解:新生病毒颗粒破坏细胞膜释放到外部传播。
四、实验操作(20分钟)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和破坏过程,增强对病毒生命周期的理解。
五、讨论(10分钟)讨论病毒对生物体造成危害的方式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惑,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和危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病毒教案

第五章病毒教案教案标题:第五章病毒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病毒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3. 了解病毒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4. 学习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内容:1. 病毒的定义和特征a. 介绍病毒的基本定义和特点,如微生物、非细胞性、寄生性等。
b. 解释病毒与细菌的区别。
2. 病毒的分类a. 介绍病毒的分类方式,如DNA病毒、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等。
b.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病毒的特点和感染方式。
3. 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a. 解释病毒的传播途径,如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水源传播等。
b. 介绍病毒感染的方式,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性传播等。
4. 病毒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a. 分析病毒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感冒、流感、艾滋病等。
b. 探讨病毒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畜禽流行病、植物病毒感染等。
5. 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和措施a. 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等。
b. 介绍疫苗接种的意义和效果。
c. 探讨公共卫生措施,如消毒、隔离和封控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病毒相关的真实案例或图片,激发学生对病毒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病毒的定义、特征、分类、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病毒感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病毒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并讨论预防措施。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病毒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设计一个宣传海报或小册子,介绍该病毒的特点和预防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病毒的短文,包括病毒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感染方式以及预防方法等。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
2. 病毒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案例资料。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海报或小册子制作材料。
第五章病毒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病毒感染是如何发生的?如何预防病毒感染?”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他们的疑问。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5.教学内容与过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环环相扣,层次清晰,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病毒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布置作业题目:“调查生活中的一种病毒感染案例,分析其感染途径和预防措施。”
3.教师强调作业的完成要求,如字数、格式等。
4.结束本节课,提醒学生课后认真复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病毒知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环保意识。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病毒知识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利用PPT展示病毒的结构特点,如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等,并配以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病毒的结构。
2.通过讲解病毒的繁殖方式,如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让学生了解病毒的生存方式。
3.介绍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乙肝病毒导致的乙肝等,让学生认识到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设计4:5.5病毒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的结构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认识到生物界的多样性.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三.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病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病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运用一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病毒的结构组成教学难点: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人类的关系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环节及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日常生活在我们患的疾病除细菌感染蛙,还有很多疾病是病毒造成的?学生观察,思考。
看有哪些病是病毒病。
一、病毒的发现:二、病毒大小:阅读课本89页:学生阅读,课本总结伊万诺夫斯基是如何发现病毒的。
他将患花叶病的烟草榨出汁液,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在感染正常的烟叶,发现还是患病,表明这种生物要比细菌更小。
比细菌小,用纳米来表示,并且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举例:烟草花叶病毒 30万倍腺病毒 50万倍大肠杆菌噬菌体45万倍学生能自己描述发现过程,理解科学探究要有细致的观察力。
让学生们感受有多少。
三、病毒的种类:四、病毒的结构:五、病毒的生活和繁殖:六、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不同细胞生活不同的病毒。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一、自身的结构特点: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二、和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没有细胞结构。
1.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变成结晶体。
2.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自我复制)有害:能引起动物和人黄疾病。
有利:1.制造疫苗,预防病毒.(疫苗: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2.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物3.基因工程方面:转基因、基因治疗学生明确只能生活在相应的细胞里。
运用比较法,更容易理解。
学会看图总结内容。
第五章---病毒教案

讲述病毒发现的过程:Adolf Mayer在1886年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怀疑是一种细菌病。但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任何细菌。那么,这种导致烟草植株患病的致病因子是什么呢?1892年,从事烟草病工作的D.Iwanowski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汁液即使经过Chamberland氏烛形滤器的过滤也仍具有传染的性质。这项观察提示了存有一种比以前所知的任何一种都小的病原体——“滤过性病毒”。1898年德国细菌学家Loeffler和Frosch证实了口蹄疫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后,才看到了烟草花叶病致病因子的面貌。原来它是比细菌小得多的微生物——病毒。
《病毒》教案
执教时间:第16周
课题
病毒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病毒的种类,说出病毒的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2.理解病毒的种类,说出病毒的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难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教学准备
收集病毒的危害、人类对病毒的利用等方面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165年,天花席卷了整个罗马帝国,杀死了意大利全国人口的1/3。幸存的人不是眼睛瞎了,就是面部严重变形。此次天花是最早被人类记载的烈性传染病。
(二)、病毒的种类:
1.动物病毒2.植物病毒3.细菌病毒
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有着特殊的适合寄生的结构
(三)、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幻灯片展示病毒结构,请学生说出病毒的结构。
既然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那么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呢?
动画展示病毒的生活,繁殖。
以噬菌体侵染细菌为例简单介绍病毒的繁殖过程。(附着→注入遗传物质→复制→释放。)病毒离开活细胞变成晶体提问:为什么说病毒是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引导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生物特征及细胞结构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病毒
株洲市田心中学向海南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
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介绍病毒。
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二、学情分析:
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作用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
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
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3)树立关爱艾滋病人的观点.
四、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与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