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三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秦王扫六合 》
![《 秦王扫六合 》](https://img.taocdn.com/s3/m/7d96f08726fff705cd170a0f.png)
《秦王扫六合》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⑴。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⑵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白话译文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
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
所谓大命天与,宏图大略驾御群雄。
天下兵器铸为十二金人,函谷关的大门向东面大开,国内太平。
会稽岭刻石记下丰功伟绩,驰骋琅琊台了望大海,何处是仙岛蓬莱?用了七十万刑徒在骊山下修建陵墓,劳民伤财!盼望着神仙赐长生不老之药来,徒然心哀!派大海船入海,用连发的弓箭射杀山一样大的鲸鱼,是为了清除所谓的妖怪。
哦,那鲸鱼多么大啊,额头就有山丘大,呼吸时扬起的波浪势如云声如雷。
鱼刺一张开,青天看不见,有他们在海里,怎能到蓬莱?徐芾用楼船载三千童男童女去寻仙药,至今没有回来!页脚内容1看看骊山脚下的深土里,金棺盛的只是秦始皇冰冷的骨灰。
[1]作品鉴赏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鉴赏此诗:第一种,是从唐诗赏析的角度:战国末期,秦国最为强盛,所以其他六国就听从苏秦的计谋合纵,简称六合。
所谓秦王扫六合就是秦国灭六国。
六合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六个诸侯国。
此诗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
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
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
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
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
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
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
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
历史(秦王扫六合)
![历史(秦王扫六合)](https://img.taocdn.com/s3/m/32ef52c76137ee06eff918e4.png)
1.鬐鬣(qí liè)
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秦王指的就是秦王嬴政,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秦始皇扫六合,六合指的就 是天下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第一个我们先来看一下秦王统一六国,我们知道在战国后 期经过了兼并战争剩下了七个强大的国家,我们把它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有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这七个国家咱们再说秦国,秦国在战国后期的时候,经过了商鞅变法成为七国当 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后来统一的重任,于是就落到秦的头上落到了秦的头上,我们再说再介 绍一下秦王嬴政嬴政,即位的时候只有13岁,吕不韦作为相国帮助嬴政来治理天下,吕不韦 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这个时候还有一个叫嫪毐( lào ǎi )的人,吕不韦后来就是给秦 始皇,秦王嬴政他的妈妈,引见了一个嫪毐这个人后来太后和他私通嫪毐的权势也非常的 大,所以在22岁秦王嬴政即位,真正的掌权之前秦朝的国政是操纵在吕不韦和嫪毐的手里, 后来在22岁之后秦王嬴政亲政亲政的时候嫪毐发动了叛乱,嬴政平定了嫪毐之乱,平定嫪 毐之乱之后又查吕不韦和这个事件也有关系,把吕不韦迁到蜀地,后来吕不韦一看事情不 之乱之后又查吕不韦和这个事件也有关系,把吕不韦迁到蜀地,后来吕不韦一看事情不 好最后自杀,自杀而亡所以秦王嬴政是消除了,这两大势力掌握了政权,掌握政权之后,于 是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番统一战争消灭————六国完成了统一的大业,秦王嬴政 重用了什么尉缭 王简 蒙恬,这些得力的战将,那么话再说回来,这场统一战争从公元前 230年开始,那么秦朝开始向六国发动了进攻,在进攻六国的过程当中,比如说在秦灭 燕的时候,燕的太子丹最后是命令荆轲去刺秦王,最后荆轲失败,失败之后荆轲被杀, 反而激起了秦王嬴政的恼怒,于是派兵去灭掉了燕,那么还有在秦攻打楚的时候,他就 问两元大将,一个是李信一个是王简,说你们需要多少兵力去灭楚啊!李信年轻嘛!说 大王给我二十万就足可以了,王简说要灭楚非六十万不行,于是秦王嬴政认为王简已经 年老了,派李信为大将,率领二十万人去灭楚,结果被楚军打的大败而回,后来秦王亲 自的去请王简出山,给他派军队六十万,后来王简也是不负重望呀!终于率兵灭掉了楚 国,那么最后一个国家是灭掉的是齐国,于是在公元前221年的时候,秦王铲除了六国 的势力,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把都城定为咸阳,结束了春秋战国。
李白《古风(其三)》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古风(其三)》全诗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55962b03d8ce2f01662303.png)
李白《古风(其三)》全诗翻译与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古风(其三)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翻译:秦王赢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
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
所谓大命天与,宏图大略驾御群雄。
天下兵器铸为十二金人,函谷关的大门向东面大开,国内太平。
会稽岭刻石记下丰功伟绩,驰骋琅琊台了望大海,何处是仙岛蓬莱?用了七十万刑徒在骊山下修建陵墓,劳民伤财!盼望着神仙赐长生不老之药来,徒然心哀!派大海船入海,用连发的弓箭射杀山一样大的鲸鱼,是为了清除所谓的妖怪。
哦,那鲸鱼多么大啊,额头就有山丘大,呼吸时扬起的波浪势如云声如雷。
鱼刺一张开,青天看不见,有他们在海里,怎能到蓬莱?徐芾用楼船载三千童男童女去寻仙药,至今没有回来!看看骊山脚下的深土里,金棺盛的只是秦始皇冰冷的骨灰。
赏析:《古风·秦王扫六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
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
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此诗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
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
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
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8秦王扫六合
![8秦王扫六合](https://img.taocdn.com/s3/m/3456d51ccc7931b765ce1539.png)
(2)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 的措施来加强管理呢?
(3)记者问:请问您为了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呢?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最高统治者)
太尉
(军事)
丞相
(行政)
御史大夫
(监察)
郡( 36 ) 县
郡县制
back
• 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的商人准备到咸阳出售他的千 里马,一路行来发现各地道路宽窄不同,路障横立, 很是辛苦。到咸阳的街头,他吆喝了不一会儿,围 观了很多人,可是没有人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耐 之下,他只好拿出纸笔写下一个大大的 “马”字。 围观的人看了之后更加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位曾 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释说是卖马的,大家这 才恍然大悟…… • 过了一会,有一个燕国老者有意买他的马,老者解 下身上的布袋取出一串貌似刀子的东西数好数目交 给楚人。“这是什么,你用刀子换我的马?我们楚 国都用这种钱。” 楚人掏出一把“石子”。老者一 脸的疑惑。“这不是石子吗,山上多的是,这也可 以买东西吗???”,于是燕人拿出一些布匹与楚 人交换,但是两国尺寸不一……结果可想而知,楚 人的马没卖掉,燕国的老者也没买到中意的马。
• 答案 • 问题一:灭六国统一中国(1分)公元前221年(1分)。 • 问题二: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2分)。商鞅 变法(1分) • 问题三:春秋晚期 鲁国人(2分)。“仁”、爱人(1分) • 问题四: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儒家成 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1分)孔子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代表人物,我们应该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但见三泉 下,金棺葬寒灰。
王维《老将行》唐诗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
![王维《老将行》唐诗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08d44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f.png)
王维《老将行》唐诗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老将行》是由王维所创作的,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老将行》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老将行》唐朝: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老将行》古诗简介《老将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写一老将年少勇战,转战沙场,后因“无功”被弃,然而他自不服老,在边地烽火重燃时,他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
全诗分三部分,开头十句是第一部分,写老将青少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中间十句为第二部分,写老将被遗弃的清苦生活;最后十句为第三部分,写边烽未息,老将时时怀着请缨卫国杀敌的衷肠。
诗中大量用典,几乎句句对仗,层次分明,自始至终洋溢着爱国激情,格调苍凉悲壮,但哀而不伤。
《老将行》翻译/译文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虏骑互相践踏是怕遇蒺藜。
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
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目,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象故侯流落为民路旁卖瓜,学陶令门前种上绿杨垂柳。
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寥落寒山空对冷寂的窗牖。
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https://img.taocdn.com/s3/m/67e57c300912a2161479298a.png)
——李白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秦
兼
并
六 国
秦
咸阳
公元前221年
大地在我脚下 国计掌于手中 哪个再敢多说话 夷平六国是谁 哪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 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 指天笑骂 舍我谁堪夸 秦是始 人在此 夺了万世潇洒 顽石刻 存汗青 传颂我如何叱咤
一、“秦王扫六合”
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见书64页)
政治:分裂阻碍了发展,统一成为大势 所趋。
经济: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 力最强的国家。
军事:长平之战后,六国已无力抗秦。
主观上: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一、“秦王扫六合”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见书65页) (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_第__一__个_统__一__的__多__民_族_ _的__中__央_集__权__的__国__家_; (2)结束了__诸_侯__国__长__期__割_据__混__战__的局面, 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 仔细观察右图,它所代表 的历史事件是( C )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牧野之战
3.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
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 )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5、秦的灭亡:公元前207年,项羽 巨鹿之战 打败秦军。
秦朝灭亡。
6、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都长安。西汉开始。
1.(2009·衡阳中考)右图的秦代砖文 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 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B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赏析-翻译-原文
![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赏析-翻译-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3aa776ad02de80d4d84093.png)
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赏析|翻译|原文古其三秦王扫六合年代:唐作者:【原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芾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秦王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
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
所谓大命天与,宏图大略驾御群雄。
天下兵器铸为十二金人,函谷关的大门向东面大开,国内太平。
会稽岭刻石记下丰功伟绩,驰骋琅琊台了望大海,何处是仙岛蓬莱?用了七十万刑徒在骊山下修建陵墓,劳命伤才!盼望着神仙赐长生不老之药来,徒然心哀!派大海船入海,用连发的弓箭蛇杀山一样大的鲸鱼,是为了清除所谓的妖怪。
哦,那鲸鱼多么大啊,额头就有山丘大,呼吸时扬起的波浪势如云声如雷。
鱼刺一张开,青天看不见,有他们在海里,怎能到蓬莱?许市用楼船载三千童男童女去寻仙药,至今没有回来!看看骊山脚下的深土里,金棺盛的只是秦始皇冰冷的骨灰。
【】此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规讽唐玄宗之迷信神仙。
就思想内容而言并不算李白一人之特见卓识,但就其动荡开合的气势、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而言,实堪称独步。
全诗大体可分前后两段,前段为宾,后段为主。
主要手法是欲抑先扬,忽翕忽张,最后盖棺论定。
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
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
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
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
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
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
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https://img.taocdn.com/s3/m/fcf729325a8102d276a22f96.png)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导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
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
教师:今天这节“秦王扫六合”就是关于秦统一的。
一.秦的统一1.那么我们首先看到,战国时期七雄分别是哪七雄呢?是秦国的实力最为强大。
并且先后灭了东方六国。
2.秦王政内史腾率兵灭韩国,俘韩王安,所得韩地置颍川郡,韩亡。
前228年,秦军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
前227),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
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杀太子丹求和,燕破。
前225年,王贲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前224),王翦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一年后,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
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降越君置会稽郡,越国亡。
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代王嘉。
燕、赵彻底灭亡。
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投降,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3.秦統一六國。
時間,定都,地位。
4.秦爲什麽能夠統一六國呢?首先是,商鞅變法以後,秦國具有了滅亡六國的能力。
2.秦王嬴政善于用人。
如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
3.民心渴望统一。
二.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其中包含三层含义:皇帝称号的由来。
(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皇帝的权力:凡行政。
军事。
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为了总揽权力,制定了一套机构。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货币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资的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2.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的交往和发展。
嬴政的诗词
![嬴政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6e30f79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6.png)
嬴政的诗词
哎呀呀,说起嬴政,那可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呀!他可不单单是统
一六国的霸气帝王,人家还留下了一些诗词呢!
你想想看,嬴政站在那高高的城楼上,望着自己打下的江山,那心
中该是多么豪迈呀!就好像一个英勇的将军,看着自己征服的战场,
充满了自豪。
他的诗词中肯定也有着这种霸气,这种唯我独尊的气势。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一句诗不就把嬴政的威风凛凛展现
得淋漓尽致嘛!他就像一只猛虎,在六国的土地上横冲直撞,无人能挡。
这和我们在生活中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是很像吗?我们也要有那种
勇往直前,不顾一切的劲头!
还有呢,嬴政在处理朝政的时候,肯定也会有很多感慨吧。
也许他
会在某个夜晚,对着月光,吟出几句诗词,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或者
是对天下苍生的关怀。
这就像是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也会在心里默默
给自己打气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讨论嬴政的诗词,大家都特别兴奋。
一
个朋友说:“嬴政的诗词那就是霸气的代表呀!”另一个朋友马上反驳道:“也不全是呀,也有柔情的一面呢!”然后我们就开始争论起来,
就像那些大臣们在朝堂上争论一样,可有意思啦!
嬴政的诗词,是他那个时代的见证,也是我们了解他内心世界的窗口。
我们可以从他的诗词中感受到他的霸气、他的智慧、他的情感。
这难道不令人着迷吗?难道你不想去深入探究一下吗?嬴政的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们这些后人忍不住去仰望,去追寻!
我的观点就是,嬴政的诗词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研究。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https://img.taocdn.com/s3/m/208431d076eeaeaad1f33078.png)
秦统一的原因: 秦统一的原因:
1、顺应民心民意,人民渴望统一。 、顺应民心民意,人民渴望统一。 2、嬴政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嬴政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 3、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奠定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了统一基础。 了统一基础。
返回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 230 221年 前221年,秦王嬴政 相继灭了六国。 相继灭了六国。
返回
军事方面
北击匈奴,北筑长城。
辽东
全长6700 公里
临洮
兴 修 灵 渠 统 一 东 南 和 岭 南
军 事 方 面
返回
北至长城 东 到 到 东 海
人口达2000万 万 人口达
南到南海
返回
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 了什么重要作用? 了什么重要作用?
返回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 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 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 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 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 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 影响十分深远。 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 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 秦统一文字、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 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
秦王扫六合ppt18
![秦王扫六合ppt18](https://img.taocdn.com/s3/m/c9374e21ba1aa8114531d915.png)
3、建立专制集权统治:
皇帝
掌 太 握 军尉 事
最高统治者
御掌 史握 大监 夫察
处 辅 丞 理 助 相皇 国 政 帝
中央政府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郡 (守 ) 县 (令 ) 地方政府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太尉 丞相 郡
县
御史大夫
郡县制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没有强硬的手段,也不可能成就千秋霸业,所 以说他的 “功”大于“过”。那秦始皇该不该被荆轲刺死?
选择题 1、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B ) A、公元221年 B 、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年 D、公元前230年 2、秦在岭南开凿的是( C ) A 、郑国渠 B、堵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3、秦朝规定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B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4、在秦朝“焚书”过程中,允许保留下来的书籍是 ①医药 ②占卜 ③种植 ④儒家书籍(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万里长城最西点临洮位于现在的( B ) A.陕西境内 B.甘肃境内 C.辽宁境内 D.河北境内 6、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主要特征是( B ) A.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国家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C.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 D.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函谷向东开宾客尽西来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函谷向东开宾客尽西来经](https://img.taocdn.com/s3/m/90a54f8f81c758f5f61f67d0.png)
南到南海
练习题
一、选择 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二、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三、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
A.长江和黄河 B.长江和珠江 C.珠江和闽江 D.珠江和黄河
三、越族地区的开发 四、秦的疆域
北至长城
西
秦始皇的政到陇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于有深远影响?
A.秦灭六国西,建立起我国人历口史上达第2一0个00统万一的中央集东权
的封建国家。
到
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大小政事都有皇帝一人裁东决。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海
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E.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敬请指教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学校 邱红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函谷向东开宾客尽西来经
燕
赵齐 秦魏
韩 楚
燕 赵齐 秦魏
楚
燕 齐
秦魏
楚
燕 齐
秦
楚
燕 齐
秦
齐 秦
历史意义:秦建立起秦我统一中国
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前221年
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
战的局面,符合了广大 人民的愿望。
一、秦灭六国
二、秦统一后的措施—— 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三、越族地区的开发
四、秦的疆域
御史大夫
秦
政 治
皇 帝
丞相 太尉
郡县
统
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统一度量衡
一
济
统一货币
李白《战城南》古诗原文及鉴赏
![李白《战城南》古诗原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2987595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a.png)
李白《战城南》古诗原文及鉴赏战城南李白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李白诗鉴赏天宝年间,唐玄宗轻启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此诗就是诗人针对战事而作。
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波及范围落笔。
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
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战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
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
”此二句借用其意。
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马,可见征战之远。
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也更深厚。
“万里”二句是本段的结语。
“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军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
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
“匈奴”以下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
如果说第一段从横的方面写,那么,这一段便是从纵的方面写。
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
”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习性。
李白将这段妙文熔炼成“匈奴”两句诗。
耕作的结果会是禾黍丰盈,杀戮的结果却只能是白骨黄沙。
语浅意深,含蓄隽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句。
秦筑长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
看似客观的描写中警喻之意和痛彻之心显而易见。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这深沉的叹息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背景的。
【诗歌鉴赏】李贺《秦王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贺《秦王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5f3e46f524ccbff0218422.png)
【诗歌鉴赏】李贺《秦王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李贺《秦王饮酒》原文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鹅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李贺《秦王饮酒》注释、秦王:一说指唐德宗李适(kuò),他做太子时被封为雍王,雍州属秦地,故又称秦王,曾以天下兵马元帅的身份平定史朝义,又以关内元帅之职出镇咸阳,防御吐蕃。
一说指秦始皇,但篇中并未涉及秦代故事。
一说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做皇帝前是秦王。
2、“秦王”二句:写秦王威慑八方,他的剑光把天空都映照成碧色。
3、羲和:传说中为太阳驾车的神。
敲日:说他敲打着太阳,命令太阳快走。
因太阳明亮,所以诗人想象中的敲日之声就如敲玻璃的声音。
4、劫灰:劫是佛经中的历时性概念,指宇宙间包括毁灭和再生的漫长的周期。
劫分大、中、小三种。
每一大劫中包含四期,其中第三期叫做坏劫,坏劫期间,有水、风、火三大灾。
劫灰飞尽时,古无遗迹,这样一来无古无今,所以称之为“古今平”。
王琦认为这里是借指“自朱?、李怀光平后,天下略得安息”。
5、龙头:铜铸的龙形酒器。
酒星:一名酒旗星。
6、金槽:镶金的琵琶弦码。
枨枨:琵琶声。
7、雨脚:密集的雨点。
这句说笙的乐音像密雨落在洞庭湖上的声音一样。
8、银云:月光照耀下的薄薄的白云朵。
栉栉:云朵层层排列的样子。
瑶殿:瑶是玉石。
这里称宫殿为瑶殿,是夸张它的美丽豪华。
9、宫门掌事:看守宫门的官员。
一更:一作“六更”。
0、花楼玉凤:指歌女。
娇狞:形容歌声娇柔而有穿透力。
狞字大约是当时的一种赞语,含有不同寻常之类的意思。
、海绡:鲛绡纱。
红文:海绡上绣的红色花纹。
香浅清:清香幽淡的气息。
2、黄娥跌舞:可能是一种舞蹈。
千年觥:举杯祝寿千岁。
3、仙人烛树:雕刻着神仙的烛台上插有多枝蜡烛,形状似树。
4、清琴:即青琴,传说中的神女。
桃源行望夷宫中鹿为马古诗翻译及赏析
![桃源行望夷宫中鹿为马古诗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20588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6.png)
桃源行望夷宫中鹿为马古诗翻译及赏析桃源行望夷宫中鹿为马古诗翻译及赏析《桃源行·望夷宫中鹿为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
其全文如下: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前言】王安石的这首《桃源行》发挥了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其中把造成秦末之乱的原因概括为赵高“指鹿为马”和秦始皇修长城。
诗人也像陶渊明一样,通过对桃花源的描写,寄托了希望和平与安宁的社会理想。
【注释】⑴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歌行”。
⑵望夷宫:秦国宫名。
鹿为马:指鹿为马。
⑶商山翁:指商山四皓。
⑷薪:柴火。
⑸漾舟:泛舟。
⑹世上:指渔人。
⑺山中:指桃源中人。
⑻长安:西汉的首都,这里泛指中原故国。
吹战尘:指发生战乱。
⑼重华:即舜,名重华,为传说中上古时代的贤君。
宁:岂。
【翻译】望夷宫里在指鹿为马,秦人多半死在长城脚下。
逃避乱世的'不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
到此地种桃度过了多少冬春,采桃花吃桃实桃枝可作柴薪。
子孙在这里生活与世隔绝,虽有父子却不分君臣。
渔郎荡着船不知远近,在桃花深处相见吃惊地彼此相问。
世上人怎记起古代有秦,山中人怎料到如今是晋。
听说长安又吹起战尘,春风中回首往事泪下沾巾。
虞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
【鉴赏】自晋末陶渊明创作了一篇《桃花源记并诗》之后,历代文人歌咏桃花源之事的篇什便层出不穷。
王安石的《桃源行》就是利用这个传统题材加以发挥,凭着自己的想象,作了一番再创造。
全诗一反历来桃源诗以景象描写为主的传统,主要由议论出之。
更洗削神仙氛围,而着眼于历史的兴亡。
既表达了对乱世的不满,又道出了对淳朴平等社会的向往,反映出作者致君尧舜的理想,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诗作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雅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三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出自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
全诗如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秦王扫六合”中的“六合”指的是战国末期,秦国形势最为强盛,其他六国无奈之中听从苏秦的计谋合纵,所以简称六合。
这里的秦王扫六合指的就是秦国灭六国。
“虎视何雄哉”一句极力渲染了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
一个“扫“字,何其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