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成矿规律研究4
成矿规律研究的主要方法3
成矿规律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讲人:张均成矿分析是一个借助科学概念、运用理性方法整理感性材料,以揭示成矿现象本质,反映成矿时空规律的动态认识过程,贯穿于成矿研究和勘查评价的始终,是研究成矿规律研究,进行成矿研究的最基本途径和最有效方法。
大量的矿产勘查实践证明,科学的成矿研究实质上是在正确的成矿分析基础上的合理推断。
研究水平的高低和研究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矿分析的深入程度,而对矿体定位规律的认识深度和成矿规律研究的准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矿分析思路、途径、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成矿条件的优劣性评价1)控矿因素控矿因素是指一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因素,其一般包括了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岩浆岩、地层、岩相、古地理、变质作用、区域地球化学因素等。
一个地区内矿产的高度发育及某一类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多种控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针对具体的某一矿床则控矿因素对成矿的贡献是有主次之分的。
例如,内生矿床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和岩性的控制,外生矿床则着重与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等有关,变质矿床则主要受到变质作用的制约。
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2)成矿特征研究区内已知的成矿特征对于评判矿床未来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勘查工作决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矿床成矿特征着重是考虑成矿的矿种及其共生组合特征、矿床类型、矿床规模、矿体赋存特征及其复杂程度、矿物种类及其共生组合、有用元素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等:成矿的矿种倘为市场需求较为迫切、本身价值较大,特别是多种有益元素共生,则矿床往往由此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如金是一种贵金属、本身就具有货币功能,在我国湘西一带出现Au 、Sb 、W 共生的大型矿床,并且三种元素的储量都单独构成大型矿床的规模,三者的共生造成了矿床本身价值及开发生产效益的巨增。
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成矿分析的基本内容3)矿化信息矿化信息是指能够直接和间接地指示矿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
矿化信息一般可分为矿产地质信息、遥感地质信息、地球化学信息、地球物理信息四大类。
成矿规律研究
成矿规律研究成矿规律研究是矿产预测工作的核心内容,采用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方法,解剖典型矿床,划分成矿系列并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编制成矿规律图件。
第一节成矿特征研究一、典型矿床解剖典型矿床解剖工作是成矿规律研究工作的基础,要求选择工作区内在矿种、规模、成矿类型、控矿因素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或矿点,进行典型矿床解剖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1. 控矿因素的研究控矿因素的研究是在成矿地质背景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控制成矿的直接地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前提是首先确定各类地质作用是否和成矿有关。
(1)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的研究内容:地层层序、时代、产状、空间分布、岩石组合,岩石结构构造、岩石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微量元素、不同岩性和成矿的关系。
(2)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研究内容:侵入岩三度空间形态、侵入深度、侵入期次,侵入时代、侵入角砾岩特征、自变质作用,接触带特征,岩石结构构造、剥蚀程度、矿物成分、微量元素、岩石化学、同位素成分、稀土元素分配、气液包裹体、岩石组合、脉岩、隐伏岩体的推测和圈定。
(3)控岩控矿构造研究内容褶皱构造:划分褶皱变形期,确定各期次褶皱的产状、形态、空间组合形式,确定褶皱构造演化历史及空间特征变化,确定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关系。
断裂构造:确定控矿和非控矿断裂,确定其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深度,级别划分、空间展布特征,平面和剖面形态组合特征、控矿构造期次,发生发育历史、控矿构造的性质及各期次各空间产状的性质转化特征,控矿构造和区域构造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的确定,成矿物质迁移沉淀和构造活动的关系。
(4)古构造的分析研究内容:韧性剪切带、继承性区域断裂带、火山机构、火山原生构造、火山岩浆构造带、沉积盆地,隆起和坳陷等古构造轮廓、同生构造带、造礁带等。
2. 成矿特征的研究(1)填制矿产统计卡片,内容包括矿床位置、区域构造背景、控矿因素、矿床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内容,附矿区平面图及典型矿体剖面图。
成矿规律知识点总结高中
成矿规律知识点总结高中成矿规律是指地质学家根据对矿床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矿床产状、发育规律的研究,总结出的矿产富集的规律性和客观规律,是指矿床产状、地质构造、成岩作用、流体作用、构造热量等复杂地质作用系统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岩石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工程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的矿床成矿规律。
矿床成矿规律是矿床形成、发展和演化的规律,主要包括形成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产状规律、电子颈规律、成矿规模和矿化度规律、成矿周期规律等。
一、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成矿作用是一个系统性的地球化学过程,对于成矿规律,地质构造、地层产状、岩浆活动、热液活动、地球化学环境等因素都有重要影响。
(一)地质构造与成矿规律1.构造对成矿的影响构造作用是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构造的复杂程度对成矿规律有重要影响。
构造发育差异对成矿规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差异构造是矿床产状差距及产状变形的重要原因。
②差异构造的存在使矿床的形态和长度具有规律性。
③构造对热液作用的空间分布、时间发展和深度条件等都有重要影响。
2.构造与蚀变作用构造对产状变形和岩石兼容性产状变化起主要作用,其中蚀变对矿质和矿床成矿有密切关系。
3.构造对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热液作用构造和其发育规律关系密切,构造与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构造对热液作用的空间分布、时间发展和深度条件等都有重要影响。
(二)地层产状与成矿规律1.产状对成矿的影响产状因素是矿床形成、分布和富集的主要外部条件,与构造及岩浆活动的关系密切,对于热液流体的传递和热液的生成均有重要影响。
2.矿床构造对地层产状的影响地质构造对地层产状的作用及其不均匀性,决定了矿床的形状与长度都具有规律性。
3.陆相暴露和海相沉积产状的影响地面降水和海相盐度的不同,以及不同深度产状对热液作用和成矿作用都有所不同,因而对矿化物质的生成和富集有影响。
海相沉积带矿床常具有水平的产状,陆相暴露矿床产状多呈近直的产状。
(三)岩浆活动与成矿规律岩浆作用是自上而下的矿床形成。
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
规律被认为是现象内部本质的联系, 这种联系决定了现象必然的合乎逻辑的发 展。 成矿规律的研究,最早在由 L. 德洛内 (1892)提出。之后,B.H.斯米尔诺夫、 P.鲁蒂埃等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
目前形成了 全球成矿规律,区域成矿 规律、矿区成矿规律以及单矿种为主的专 门成矿规律等不同分支。
海 期(2000~1800Ma) 南罗得西亚期 (1700~2500Ma)
表4-2 全球主要成矿期及有关矿床(据Г·А·特瓦尔奇列利哲,19பைடு நூலகம்0)
最主要的 成矿期 中一新生代 成矿期 (<150Ma) 主要的褶皱作 用的地台 形成期 阿尔卑斯 期(50Ma) 出现金属矿 化作用的强 度 最主要 地 槽型 的 矿石建造 地 台 型
(2)加里东成矿期 ;
(3)海西成矿期 ;
(4)燕山成矿期 ;
(5)喜马拉雅期 。
表4-1 我国成矿期成矿特征简表
成 矿 时 期 代 纪 中-晚元古代
6-18 亿年 早元古代-晚 大古代 19~25 亿年 早太古代 15~ 38 亿年
地槽期及褶皱带期 内生和变质矿床 外 生 矿 床 Cu、 Fe、 U、 Au、 稀有等. (康 Fe、Cu、 P、(伊陕
成矿规律
R.W. Boyle (1979) 在讨论金矿床的成矿规律 时强调,研究成矿规律必须考虑三个基本问题:
矿床中成矿元素的来源;
矿床中成矿元素赖以达到其沉积场所的通道,
包括输导构造和渗透性岩石;
沉积场所或包含矿床的圈闭,包括有利于交代
和浸染作用的构造和容矿岩石。
此外,还应该包括成矿作用随着时间的进程而发生 的变化,以及成矿过程中介质的来源和热源等。
表4-1 我国成矿期成矿特征简表
矿山成矿规律研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矿山成矿规律研究吴远亮,刘镇华摘要:矿山床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沉积型,另一种为变质型,均属层控性矿床。
本区矿床就是沉积变质型矿床类型。
本文将结合实际针对矿山成矿规律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矿山;成矿规律区内主要矿体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地形较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层岩性较单一,地质构造不发育,局部地带受风化作用影响,岩体的稳定性变差,露采边坡可沿不利结构面产生局部滑移。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区内附近无污染源,矿石及废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
为了确保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针对矿山成矿规律展开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矿区地质1.1 区域地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夏板块(Ⅱ)东南加里东期造山带(Ⅲ)武功山隆起,北部为扬子陆块江南东部隆起带九岭逆冲隆起,南部为华南陆块北武夷云开—会稽山前沿褶冲带(Ⅲ1)和南侧的武功山逆冲推覆带(Ⅲ1),区域褶皱构造处于神山倒转褶皱南翼。
联圩组。
褐黄色黏土、亚黏土、含砾亚砂土,下部砂砾层及砾石层;佘田桥组。
紫红色石英砂岩、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白云岩、硅质岩、泥硅质岩;牛角河组。
灰、深灰色高碳质板岩(石煤)、硅质板岩、石英岩、粉砂质板岩及变质砂岩组成的砂板岩互层;老虎塘组—坝里组(合并表示)。
灰色白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夹粉砂岩、绢云千枚岩、厚层状变凝灰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夹硅质岩;下坊组。
绿泥千枚岩、绿泥绢云千枚岩、含黄铁矿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矿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石英岩、磁铁石英岩;上施组。
浅灰色绢云千枚岩、黑云母绿泥绢云千枚岩;库里组。
黑色碳质绢云千枚岩、砂质千枚岩;板坑单元。
中粗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新余式”铁矿;矿区范围。
区域上已知矿产有。
铁矿、硅质岩矿,钾长石矿;武功山腹地一带有雅山锂铌钽矿、下桐岭钨钼矿、新坊钨矿,及煤炭、瓷土矿、石灰岩、白云岩、镁质黏土、锰等矿。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1.成矿规律学: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2.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控矿(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1.成矿期\成矿域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2.研究意义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
4.3成矿规律
印支成矿期( T 三叠纪)
印支运动结束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侵状态,使之上升为 陆地,出现一系列内陆盆地,形成许多重要的外生矿床, 有铜、石膏、盐类、石油、油页岩等。 西部地区尚有三江地槽褶皱系,松潘 —甘孜地槽褶皱系、 秦岭地槽褶皱系及海南岛地槽褶皱系,其中形成众多的内 生矿床,如Fe、Cu、Cr、Ni、稀有金属、云母、石棉等。
矿产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通常用划分成矿期 的方式来表述:凡产生特定矿产组合的一段地质 时期(代)就称之为成矿期。
1.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划分成矿期是研究矿床在时间上的发展、演化和 分布规律性的有效途径。地史中一定类型的矿床 及其组合的出现往往和一定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有关。据我国地壳发展的主要构造运动及成矿特 征,将我国的成矿期划分为如下六个:
中 国 北 方 中 生 代 大 规 模 成 矿 作 用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140Ma和120Ma左右两次成矿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 140Ma左右形成Mo(W)矿, 120Ma左右形成金矿
华北克拉通北缘多金属矿带: 190-160Ma, 140Ma 左右和120Ma左右三次成矿
喜山成矿期 (Q R新生代)
1)前寒武纪成矿期, 3)海西成矿期, 2)加里东成矿期, 4)印支成矿期,
5)燕山成矿期,
6)喜山成矿期
早太古成矿期(泰山期)(38—25亿年); 地壳开始形成,薄而不稳固,故有大量来自上地幔的超基性、基性岩浆 活动,形成重要的绿岩带及有关矿床。本期末发生阜平运动,有广泛的 火山和火山沉积作用、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作用,并伴随一系列矿床的形 成,重要者有铁、金、铜、磷、滑石、菱镁矿、石墨、云母等。 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期(中条或吕梁期)(25—18亿年) 本期地壳已经形成并相对稳定下来,火山作用、花岗岩化、混合岩化仍 较普遍和强烈,火山和火山沉积建造,各种碎屑沉积建造及化学沉积建 造大量出现,生物沉积建造开始出现。在这种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矿产有 铬、镍、铂、铁—钛、金刚石、铜铅锌硫化物、稀土、硼、滑石、菱镁 矿、云母等。 晚元古或震旦亚界成矿期(18—6亿年) 本期属晋宁、澄江、扬子构造旋回成矿期。这时稳定区与活动带区别明 显,大气中CO2占优势,海水中CO2逐渐减少而变成硫酸盐型,主要矿 产有铁、铜、磷、石棉、石墨等,在北方产于长城、蓟县、青白口系地 层中,在南方则产于板溪群、会理群、昆阳群、神农架群、南沱砂岩层 及相应地层中。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及成矿规律_概述及解释说明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及成矿规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我国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及其成矿规律进行概述和解释说明。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对于我国而言尤为关键。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形成过程以及分布规律,能够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金属矿产资源及成矿规律、非金属矿产资源及成矿规律、成矿规律解释说明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同时概括文章的结构框架。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概述和解释我国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及其成矿规律。
通过深入探讨各类矿床形成过程和分布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背后所蕴含的形成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本文也将对不同类型的成矿规律进行解释说明,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的发展前景。
2. 金属矿产资源及成矿规律:2.1 金属矿产资源概述:金属矿产是指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金属元素或化合物,包括常见的铁、铜、铝等以及稀有金属如钕、锂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国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金属矿产资源。
2.2 金属矿床形成过程:金属矿床是指地壳中相对集中含有一定品位和规模的可开采的金属矿物聚集体。
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和流体运移等多个阶段。
在岩浆型成矿作用中,岩浆从地幔上涌至地壳,在运移过程中会携带含有各种金属元素的流体,并通过与周围固体结构进行反应沉积,形成富含金属元素的岩浆型金属矿床。
与此相对应,沉积型成矿作用则是通过水流将溶解在水中的金属离子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型金属矿床。
2.3 金属矿产资源分布特点: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呈现着分布广、品位较低、矿种多样等特点。
其中,我国东部地区以铁矿、锰矿等为主要金属矿产资源;西南地区以白银、钨、铅锌等多种金属为主;西北地区则以铜、铝等为主要金属资源;东北地区则拥有丰富的黄金和稀有金属储量。
成矿规律研究报告
成矿规律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成矿规律,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成矿规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究,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成矿规律的可行性。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我们的研究方法、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1. 引言成矿规律研究是地质学和矿床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研究成矿规律,可以揭示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本报告将从成矿规律的定义、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等方面进行介绍。
1.1 定义成矿规律是指矿床形成和分布的规律性总结。
它包括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环境、成矿条件和成矿周期等方面的规律性描述。
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矿床形成的机制和过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1.2 研究意义研究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方面,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地质学和矿床学理论体系,推动科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勘探和开发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揭示矿床形成的机制和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采用综合性的理论分析、实验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成矿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2. 研究方法研究成矿规律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验模拟和案例分析。
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2.1 理论分析首先,我们将对成矿规律的基本概念进行理论分析。
通过综合研究文献、分析历史数据和调研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揭示成矿规律形成的机制和规律。
2.2 实验模拟其次,我们将采用实验模拟的方法,通过模拟成矿作用的过程和环境,研究成矿规律的形成机制。
我们将构建实验模拟装置,模拟成矿作用的各种条件,观察和分析成矿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2.3 案例分析最后,我们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矿床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成矿规律的可行性。
成矿规律主要研究内容
成矿规律主要研究内容一、引言成矿规律是研究地球上成矿作用发生的规律性规律,并对矿床的形成与演化进行预测的学科。
通过对成矿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成矿规律的研究内容。
二、地质特征与矿床类型1.地质特征地质特征是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涉及地质构造、岩石成因、岩石圈演化等方面的内容。
地质特征对于矿床形成的条件以及成矿作用的机制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地质特征的分析,可以识别出矿床的类型和成矿规律。
2.矿床类型矿床类型是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之一。
根据成矿作用的性质和条件,矿床可以划分为热液矿床、沉积矿床、岩浆矿床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规律和特点。
三、成矿过程与成矿因素1.成矿过程成矿过程是研究成矿规律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矿质组分改变、岩石圈物质转化、流体运移富集等多个环节。
成矿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矿床形成的机制和路径。
2.成矿因素成矿因素是影响矿床形成的各种因素的总称。
它包括地质因素、地球化学因素、地球物理因素等多个方面。
成矿因素的研究是成矿规律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为勘探找矿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
四、成矿模拟与预测1.成矿模拟成矿模拟是通过建立合理的成矿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矿床形成的过程和规律。
通过成矿模拟,可以预测矿床的形成过程以及矿床中矿物的分布和富集。
2.成矿预测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和矿床地质特征,利用各种勘探手段和技术,对矿床的存在与分布进行预测。
成矿预测是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合理规划勘探区域以及提高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五、成矿规律与矿产资源开发成矿规律的研究对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充分理解矿床形成的规律和机制,可以更好地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工作。
成矿规律的应用可以提高勘查效率,减少勘探风险,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论成矿规律作为矿床形成和演化的研究领域,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勘查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矿产勘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矿产勘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认识。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背景本次实验以某地区某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实验室分析,对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矿产勘查方法等进行研究。
2. 实验步骤(1)实地考察1)了解矿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基本情况;2)观察矿床地质特征,如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等;3)采集矿石样品,记录样品信息。
(2)资料收集1)查阅矿区相关地质资料,了解矿区地质背景;2)收集矿区地形图、地质图、矿产分布图等资料;3)了解矿区开采现状和勘查历史。
(3)实验室分析1)对采集的矿石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矿石类型和品位;2)对样品进行矿物学鉴定,确定矿物组合和矿物特征;3)对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了解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成矿规律研究1)分析矿区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水文地质等条件,探讨成矿地质背景;2)结合样品分析结果,研究矿床成因和成矿过程;3)总结矿区成矿规律,为矿产勘查提供依据。
(5)矿产勘查方法研究1)根据矿区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2)分析不同勘查方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3)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矿产勘查方法的应用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地考察结果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矿区位于某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构造复杂,矿床主要产于某构造带。
2. 资料收集结果收集到矿区地形图、地质图、矿产分布图等资料,了解了矿区地质背景和矿产分布情况。
3. 实验室分析结果(1)化学成分分析:样品主要含铁、铜、锌等元素,矿石品位较高;(2)矿物学鉴定:样品主要矿物为磁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3)地球化学分析:样品中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有利于成矿。
4. 成矿规律研究根据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实验室分析结果,总结出以下成矿规律:(1)矿床产于某构造带,受构造控制明显;(2)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源和成矿物质;(3)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成矿物质富集。
成矿规律研究总结概论
第!期
地质矿产研究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成矿规律 研究总结概论
梅友松, 王京彬, 金 浚
$%%%$( )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北京
摘
要:本文重点论述了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时空
分布、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共生组合和典型矿床剖 析等方面的研究途径和研究要点。 关键词: 成矿中心; 成矿条件最佳组合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找矿勘查工作,在成矿规律研究总结所获认识 指导下, 才有利于收到好的找矿效果。 因此探讨针对 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研究途径与研究要点甚关重 要。为此, 从长期找矿勘查、 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取 得找矿成功与突破的实例中,从我们自己在这方面 的实际体验中, 就此问题做了如下概要论述, 期望有 益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与同矿种和不同矿种 "—#级成矿区带
在空间产出的相互关系,并根据物探成果了解成矿 构造、 含矿建造、 矿化部位等的三维空间形态。 据此, 选定找矿主要矿种、 类型度高、 低不同的矿田、 矿床范围内, 分 别要从矿体特别是主要矿体的自然形态、 产出特点, 和 ( 或 ) 从主要矿化地段的矿化、 矿致异常与产出特 点的研究入手, 查明与容矿构造的关系。 研究有关成 矿时期, 特别是主要成矿时期, 容矿构造类型、 样式、 性质、 组合与变化特点, 产出规律和在垂向上、 侧向 上的分带规律。 研究容矿构造与配矿、 导矿构造的组 合关系与特征, 及其与其它构造的关系。 确定含矿建 造、 含矿层位的成矿特点, 研究容矿围岩、 容矿岩浆 的种类、 特征、 形成环境、 时代及空间分布, 和水文、 古水文地质成矿条件等。 研究成矿条件控制矿床、 矿 体、 矿床类型、 矿化蚀变及其相关异常的特征、 空间 产出规律和成矿时代。 根据物化探工作成果, 分析矿 体、矿致异常和盲矿体及相关的成矿条件等的三维 空间形态和产状特征。编制矿区地质成矿特征图 件。 注意查找成矿中心, 特别是主要成矿中心所在地 区, 优选有望找矿地段和分析找矿前景。
成矿规律知识点归纳总结
成矿规律知识点归纳总结成矿规律是指在地球内部的构造-岩浆活动和于地表的物理-化学活动过程中,矿物和矿石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和规律性的分布规律。
成矿规律对矿床的预测、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成矿规律的基本概念、构造成矿规律、岩浆成矿规律、热液成矿规律以及沉积成矿规律等方面对成矿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一、成矿规律的基本概念1.成矿规律的含义成矿规律是指在地球内部的构造-岩浆活动和于地表的物理-化学活动过程中,矿物和矿石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和规律性的分布规律。
成矿规律是一种对成矿现象、成矿过程以及与成矿有关的地质现象和规律性分布进行总结和归纳的理论规律。
2.成矿规律的特点成矿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规律性和局部性。
普遍性是指在地球的各个地方都能够发现一定的成矿规律;规律性是指成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的现象和分布规律;局部性是指某些成矿规律只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才能够发现的规律。
3.成矿规律的研究目的成矿规律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成矿现象和成矿过程中存在的规律性现象,为矿床的预测、勘探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二、构造成矿规律1.构造成矿规律的含义构造成矿规律是在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下,矿物和矿石在一定的构造背景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规律性现象和分布规律。
2.构造成矿规律的特点构造成矿规律具有明显的构造控制作用,矿床的产出与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
构造成矿规律主要包括断裂成矿、褶皱成矿和地壳运动成矿等。
3.构造成矿规律的研究意义构造成矿规律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壳构造运动对矿床成矿的控制作用,为构造地质条件下的矿床预测、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三、岩浆成矿规律1.岩浆成矿规律的含义岩浆成矿规律是指在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过程中,矿物和矿石在一定的岩浆条件下形成的规律性现象和分布规律。
2.岩浆成矿规律的特点岩浆成矿规律具有岩浆独特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矿机制,主要包括火山岩浆成矿和侵入岩浆成矿两种类型。
成矿规律、成矿机制、找矿方向
成矿规律、成矿机制、找矿方向一、成矿规律成矿规律是指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地壳演化过程中形成矿产资源的一种规律性表现。
它是通过对矿产资源分布、矿床类型、矿化蚀变带等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归纳出来的。
成矿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工作。
1. 成矿规律的分类根据地质成因的不同,成矿规律可以分为热液成矿规律、沉积成矿规律、变质成矿规律和岩浆成矿规律等。
- 热液成矿规律:热液成矿是指在岩浆活动或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由于热液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常见的热液成矿规律有热液相分离规律、热液活动形成规律等。
- 沉积成矿规律:沉积成矿是指在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由于沉积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常见的沉积成矿规律有河流沉积规律、海洋沉积规律等。
- 变质成矿规律:变质成矿是指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由于岩石圈内部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常见的变质成矿规律有接触变质规律、区域变质规律等。
- 岩浆成矿规律:岩浆成矿是指在岩浆活动或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由于岩浆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常见的岩浆成矿规律有火山喷发规律、岩浆侵入规律等。
2. 成矿规律的研究方法研究成矿规律的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分析、物理勘探、矿床模拟实验等。
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和研究,可以获取矿床的空间分布、岩相特征、矿石特性等信息,从而总结出成矿规律。
二、成矿机制成矿机制是指矿产资源形成的物理、化学和地质过程。
了解成矿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矿床的形成过程,从而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工作。
1. 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有地幔、地壳和外部输入三个方面。
地幔来源的成矿物质主要是岩浆和热液,地壳来源的成矿物质主要是沉积物和变质岩,外部输入的成矿物质主要是降水和大气等。
2. 成矿过程成矿过程包括物理、化学和地质过程。
物理过程主要是岩浆侵入、岩浆喷发、热液活动等;化学过程主要是热液作用、溶解沉淀、离子交换等;地质过程主要是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
新疆哈拉奇一带恰甫铜矿点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新疆哈拉奇一带恰甫铜矿点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张兆宏摘要:哈拉奇一带成矿带位于西南天山阔克萨勒岭Pb-Zn-Cu-Fe-重晶石矿带及塔里木北缘柯坪塔格(前陆盆地)Pb-Zn-Cu-Fe-宝石矿带的结合部位,属霍什布拉克多金属成矿带北东延伸喀拉铁克金及有色金属成矿带,具多种构造组合形态控制成矿区带展布,具有优越的找矿环境及地质条件,成矿潜力巨大,通过研究前人成果,该区显示出较好的找矿潜力,矿化类型主要为热液型铜金矿与热卤水沉积-构造叠加型铜矿,就目前调查成果来看,矿体在深部富集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哈拉奇一带;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型沉积矿床;恰甫铜矿床(点)1 区域地质背景区内大地构造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南侧,隶属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活动带迈丹河复背斜(图1),北为喀拉铁克大断裂,南为可牙克大断裂,成矿带具多种构造组合形态展布,沿断裂带及地层展布方位分布铜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1.1 地层区域地层总体属于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北西部为南天山地层分区萨阿尔明地层小区;南东部为塔里木地层区柯坪-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柯坪地层小区。
主要出露古生代和新生代地层。
1.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区域布格重力异常横跨两个Ⅱ级异常区,即西天山布格重力异常区、塔里木布格重力异常区,整体都为负异常,但异常强度西低东高。
调查区处在塔里木盆地相对重力高异常区(巴楚隆起)向西南天山相对重力低异常区(阔克萨勒岭)宽缓过渡带的负值异常区,布格重力值在-190×10-5m/s2~-260×10-5m/s2。
西南天山地区区域重力异常具有清楚的分带性,各带内部具有不同的特征,异常强度东高西低,异常线总体走向为NEE。
调查区位于自由空间重力异常中偏南带正自由空间重力异常中心密集区,最大强度+100×10-5m/s2,该区已发现布隆金矿、萨喀尔得铜矿点等多处铜金矿床(点),成矿较为有利位置。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知识点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成矿作用答: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慢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2、同生矿床和后生矿床答:同生矿床指矿体和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下,同时或基本同时形成的矿床。
后生矿床指矿体与围岩分别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且矿体形成的时期明显地晚于围岩的矿床。
3、边界品位答:指用来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
4、矿石的结构和构造答:矿石构造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矿石结构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特点,即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也包括矿物颗粒与矿物集合体的结合关系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5、以铁矿为例,说明主要矿床工业类型有哪些?答:铁矿的工业类型主要有下列几种:(1)岩浆型铁矿床(2)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3)火山—侵入型铁矿床(4)沉积型铁床(5)沉积变质型铁矿床(6)多成因叠加型铁矿床6、围岩蚀变答:在热液作用下,近矿围岩与热液发生反应而产生的一系列旧物质为新物质所替代的作用,称之围岩蚀变。
其结果使围岩的化学成份、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等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改变。
7、成矿地质背景答:泛指大范围地质作用对矿产资源的宏观控制。
它包含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地球化学场背景、地球物理场背景三个方面。
8、成矿规律学答: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产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是经济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9、成矿系列答:指在一定的地质单元内,在一定的地质发展时期,与一定的地质作用有关,在不同或相同的演化阶段,形成的有相互成因的一组矿床。
10、成矿建造答:指在一定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成因联系和共生关系的矿床组合。
11、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答:矿石矿物指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届矿物,也称有用矿物,如铬矿石中的铬铁矿,铜矿石中的黄铜矿、斑铜矿和孔雀石等。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分析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5月上100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分析杨世权,程进强,陈美莲(河南省地质局矿产资源勘查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6)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贵金属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直接推动了矿产的开发。
金矿是从金矿石中提取出来的,它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随着对金矿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改进,对金矿床形成规律和地质特征的把握,可以为其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本文从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两个角度,对金矿床的形成原理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9-0100-3Study and analysis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gold depositsYANG Shi-quan, CHENG Jin-qiang, CHEN Mei-lian(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Center of Henan Geological Bureau,Zhengzhou 450006,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the demand for precious metals is also growing, which direct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s. The gold extracted from gold ore not only has high economic value, but also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it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he grasp of its formation law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it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principle of gold deposit is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d from two angle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law.Keyword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alysis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杨世权,男,生于1984年,汉族,湖北红安人,地质矿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
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成矿规律是在研究矿床产出的地质及地球化学背景基础上,阐明矿床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由于成矿规律研究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至今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以下介绍的几个基本问题是在成矿规律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其中有些是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有些是经验总结,还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有些是正在探索中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工作。
一、成矿区域与成矿时代地壳中的矿产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地壳中某种或某些矿产大量集中的那一部分地区称为成矿区域。
在一个成矿区域中,矿化往往集中地发生在某个或某些地质时期内。
这样的矿化比较集中的时期称为成矿时代。
(一)成矿区域1. 金属成矿省1913年法国地质学家L. de Launay首次提出了金属成矿省(metallogenic province)的概念,意指在地壳特定的区域内产出异常多特定类型的矿床。
以上概念可以理解为成矿地质构造与矿床组合的一种耦合定式,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方式,但已经初步表达了区域成矿的思想。
迄今经过9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对其研究的内涵和研究方法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第28、29届国际地质大会将“成矿作用地质演化”和“金属成矿省演化”作为专题讨论。
在第30届世界地质大会的“金属成矿省地质历史演化与成矿年代学”讨论会上,裴荣富(1996)提出金属成矿省已由过去在大地构造背景上圈定不同类型矿床而划分成矿区带的静态方法,发展为从地质历史演化分析入手,深化研究背“景”、成矿“场”、成矿“相”和矿“床”,即“景”、“场”、“相”、“床”4个成矿等级体制耦合性规律的动态方法;并认为这4个等级体制的耦合梯度是评价或预测成矿远景区的依据。
每个成矿省属于一个特定地区,它们在岩石圈演化中形成一组或多组在时空演化上有密切联系的特定矿床群。
Amstutz(1996)认为金属成矿省演化是一切成矿因素的函数。
裴荣富等(1994)提出了金属矿省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成矿构造背景研究,主要从地质历史演化研究不同时期区域构造的交汇样式、相互作用强度和彼此影响的范围,探讨构造演化的动力机制,提出有利“成矿构造场”形成的背景和条件;②“成矿构造场”研究,主要研究“成矿构造场”中综合控矿因素有利组合和汇聚的机制,尤其应突出研究其中“金属成矿相”的形成、分布与结构,阐明它形成的最有利时空域;③成矿地质事件研究;④编制不同比例尺的金属成矿省的成矿分带图,依据成矿与构造的统一性和地质历史演化中动态成矿新概念,编制新的成矿分带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矿远景区预测。
茅山断裂带高淳段成矿条件分析及找矿方向
茅山断裂带高淳段成矿条件分析及找矿方向摘要:茅山断裂带矿产资源丰富,区域成矿条件有利,近几年于断裂带西南段接连开展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和地质成果,获得了大量的找矿线索和成矿信息,,在成矿条件、物化探异常、找矿方向等方面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为该地区深部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高淳地区同属茅山成矿带,区内地球物理场特征较为明显,重磁异常分布广泛,找矿指示作业明显,具有较好的成矿有利条件。
关键词:茅山断裂带、异常、找矿方向1.引言自晚侏罗世始,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从安徽宣城起,往北延伸至江苏高淳、溧水等地发育有大量的褶皱冲断层和逆掩断层,形成了由茅东断裂和茅西断裂夹持的茅山推覆构造,其中茅东断裂和茅西断裂以及其它次级断裂共同组成茅山断裂带,该断裂带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且广泛分布碳酸盐岩地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近几年更是在安徽宣城地区新一轮深部找矿中取得茶亭铜金矿、长山金铅锌多金属的找矿突破。
本文通过梳理同为茅山断裂带的高淳地区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分析研究区内成矿条件及找矿前景,提出新的找矿方向。
2.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下扬子台坳南缘与江南古陆北缘交接部位,处于茅山推覆体的西南段。
构造上属于江南深断裂的北缘、敬亭山一狸桥复背斜北东端、茅山断裂带的西南端。
高淳地区主要由志留系-三叠系沉积建造组成的茅山推覆体叠加在溧水火山岩之上,主要分布有一套沉积建造和火山建造。
区域上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下构造层由志留系~三叠系组成,各地层单元(组、群)之间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印支运动使下构造层发生较为强烈的褶皱,同时产生北东和北西向两组纵、横断层;上构造层由侏罗系和白垩系组成,为一套陆相火山岩和内陆坳陷红层建造,层间地层为不整合接触,褶皱构造较弱。
区内主要发育北东向茅东、茅西断裂,断层构造发育,地层错位、缺失等现象较为普遍。
本区岩浆活动强烈,属下扬子构造-岩浆带东段及我国东南沿海构造-岩浆带西缘的结合部分,区域第四系覆盖较广,岩浆岩出露面积相对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某些矿种或矿 床常在某一地区的某一地质时代内集中出现。
✓ 世界上70%的金矿、62%的镍和钴、60%以上的铁矿 形成于前寒武纪;
✓ 80%的钨矿形成于中生代; ✓ 世界上的盐类矿产主要形成于二叠纪等。
➢ 矿产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通常用划分成矿期的方式 来表述:
➢ 中-晚元古代成矿期(1800~600Ma): • Fe、Cu、P、石棉、石墨等矿产,在北方产于长城、 蓟县、青白口系地层中,在南方则产于板溪群、会理 群、昆阳群、神农架群、南沱砂岩层及相应地层中。
2)加里东成矿期 (600-410Ma)
➢ 华北、西南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地质时期。 • 早期矿产以产在浅海地带和古陆边缘海进层序底部 的Fe、Mn、P、U等外生矿床为主,如宣龙式铁矿、 瓦房子锰矿、湘潭式锰矿、昆阳式和襄阳式磷矿等。 • 中期海侵范围扩大,普遍出现大量钙质沉积,形成 灰岩白云岩矿床。 • 晚期在海退环境下形成泻湖相石膏和盐类矿床。
➢ 总体特征:各类矿床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匀。
• 铁、金矿产在地史发展的早期比较富集; • Hg、Sb、As、稀有金属在地史发展的晚期相对集中。
2、全球主要的成矿期
➢ 根据构造作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和成 矿作用的一系列特征,Г.А.特瓦尔奇列 利哲将全球分为七个最主要的成矿期(P70 表)。
全球最主要成矿期及有关矿床(Г.А.特瓦尔奇列利哲,1970)
印支运动结束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侵状态,使之 上升为陆地,出现一系列内陆盆地,形成许多重要 的外生矿床,有铜、石膏、盐类、石油、油页岩等。
西部地区尚有三江地槽褶皱系,松潘-甘孜地槽褶 皱系、秦岭地槽褶皱系及海南岛地槽褶皱系,其中 形成众多的内生矿床,如Fe、Cu、Cr、Ni、稀有 金属、云母、石棉等。
➢ 凡产生特定矿产组合的一段地质时期(代)就称之为成矿 期。
1、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划分成矿期是研究矿床在时间上的发展、演化和 分布规律性的有效途径。地史中一定类型的矿床 及其组合的出现往往和一定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有关。
据我国地壳发展的主要构造运动及成矿特征,将 我国的成矿期划分为如下六个:
1)前寒武纪成矿期, 2)加里东成矿期, 3)海西成矿期, 4)印支成矿期, 5)燕山成矿期, 6)喜山成矿期
➢ 自米 尔 诺 夫 、 Р. 鲁 蒂 埃等人都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 研究。
➢ 主要研究分支:
✓ 全球成矿规律 ✓ 区域成矿规律 ✓ 矿区成矿规律 ✓ 单矿种为主的专门性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研究的内容:
1. 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2.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3. 成矿物质来源规律 4. 矿床共生规律
6)喜山成矿期 (65.5 Ma -现今)
➢ 此时我国东部进入了地质余动期,构造活动较弱。
➢ 但台湾和喜马拉雅地区地质活动仍强烈,产出有伴随基性—超基 性岩浆活动的Cr-Pt矿床(西藏)、Cu-Ni矿床及火山岩中的Cu、Au 矿床(台湾)等以及Pb、Zn、S矿床(新疆西南部)。
➢ 外生矿产比较发育,以风化淋滤和沉积矿床为主,主要的有塔里 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边缘地带的层状铜矿床,各地的砂金、砂 锡矿床,风化淋滤型镍矿,风化壳型铝土矿,西北许多地区的 硼矿和盐类矿床,西南地区的钾盐和岩盐以及第三纪的煤炭和 石油等。
➢ 祁连山、龙门山、南岭地区地质活动强烈。 • 矿产为内生的Cr、Ni、Fe、Cu、石棉,如镜铁山铁 矿床,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等。
3)海 西 成 矿 期 (410-251Ma)——华力西期
➢ 东部地区处在稳定地质阶段,以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泻 湖相及陆相沉积为主,相应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外生矿产, 如南方泥盆纪的宁乡式铁矿、二叠纪的泻湖期相Mn、Fe 煤等矿床;北方石炭、二叠纪的铁、Al、煤、粘土矿等矿 产。
1)前寒武纪成矿期
该成矿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成矿期,持续时间最长。 ➢ 早太古代成矿期(泰山期)(3800~2500Ma):
• 绿岩带及有关矿床;Fe、Au、Cu、P、滑石、菱镁 矿、石墨、云母等。
➢ 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期(中条或吕梁期)(2500~1800Ma): • Cr、Ni、Pt、Fe-Ti、金刚石、铜铅锌硫化物、稀土、 硼、滑石、菱镁矿、云母等。
5)燕山成矿期(199-65.5 Ma)
燕山运动时期是我国最重要的内生成矿期。
➢ 我国西部地区大都进入了地质稳定发展阶段。
➢ 东部地区进入活化阶段,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相 当强烈,形成丰富多样的内生矿床。
• 早期以广泛分布的大规模岩浆活动为代表,形成一系列W、Sn、Mo、Bi、 Fe、Cu、Pb、Zn矿床;
3、地壳成矿演化的若干特点
➢ 多旋回性 ➢ 继承性 ➢ 长期性 ➢ 方向性
1)成矿的多旋回(多阶段)性
➢ 成矿的多旋回性,指的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 相同的矿床类型或类似的矿产组合在前后构 造旋回中周期性地重复出现的规律性。
第三节 成矿规律研究
成矿规律的概念 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成矿物质来源规律 矿床共生规律
成矿规律概念
➢ 成矿规律是指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 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的高度概括 和总结。
➢ 成矿规律既是进行成矿分析的向导(基础), 又是成矿分析的结晶,它对预测找矿工作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西北地区仍处于地质活跃阶段,以内生金属矿产为主,有 秦岭和内蒙的铬、镍矿床;内蒙白云鄂博式稀土-铁矿床; 阿尔秦、天山地区的稀有金属伟晶岩矿产,与花岗岩有关 的W、Sn、Pb、Zn;南祁连的有色金属;川滇等地的Cu、 Pb、Zn以及力马河Cu-Ni硫化物矿床。
4)印支成矿期 (251-199 Ma)
• 晚期以广泛分布的小规模岩浆活动为代表,形成一系列重要的Fe、Pb、Zn、 Hg、Sb、Au、稀有金属、萤石、胆矾石等矿床。
➢ 喜马拉雅山及台湾地区仍处在地质活跃期,超基性、基性岩 浆活跃,伴随Cr、Ni、Cu、Pb、Ag等矿床。
➢ 该期外生矿产不及内生矿产发育,在小型内陆盆地中有Fe、 Cu、U、煤、盐类、油页岩等矿床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