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找规律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3.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超市购物》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超市购物》教学设计

“超市购物”——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小学二年级张秀芳【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2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应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的内容,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事例设计情景,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编排上,教材继续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材中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它所反应的数量关系是除法现实模型的拓展,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需要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来解决。

在完整的呈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出示“想一想”的题目,同样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解决,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最后还借助小精灵的“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直觉”。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乘法口诀求商及对平均分和除法意义的理解,形成相应的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强调对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与分析,继续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根据除法的意义选择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绘本故事的形式,提供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在情境中找出相关的数学内容,促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渗透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建立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情境模式。

【教学目标】1、通过“超市购物”的情景,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掌握。

3、通过绘本融入教学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

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有余数的除法,特别是如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

我们将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除法来找出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3. 学生如何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

2. 黑板和粉笔。

3.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按规律排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 讲解: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以加深理解。

4. 应用: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余数的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2.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3.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 如何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题。

2. 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练习题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利用有余数的除法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问题"这一部分,学生往往会遇到理解上的挑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3. 练习:通过具体的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

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2.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后,我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在这个阶段,我会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15个苹果,想要平均分给小明和他的3个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还能剩下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能找出规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解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复习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策略。

2.教学资源:课件、教材、黑板、教学素材。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 学习展示(15分钟)•展示一些具体的找规律的例子,让学生一起讨论规律的发现过程。

3. 交流互动(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找出给定问题的规律并向全班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规律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总结找规律的方法。

4. 拓展应用(1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应用找规律的方式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或实践中。

5. 总结反思(5分钟)•结合当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课程的收获并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其应用找规律的能力和方法是否得当。

3.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找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目标明确,教学准备充分,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发现过程,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为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3课时)的教学设计,希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与策略,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找规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找规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找规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目标解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已了解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的。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在发现规律,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多种方法内在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体会数学的统一美,也使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一张庆六一的图片并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根据音乐舞动起来。

教师提问:从图片和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有规律的)师:这是同学们一年级学的找规律,今天我们就用找规律来解决问题,教师板书课题:找规律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观察规律,课件出示例题1:(1)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他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能简单概括一下吗?(三面一组,每组都是按黄、红、红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2)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教师提示:可以用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的方法。

(3)自主尝试师:明白了题目的意思,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拿作业纸,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看看第16 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

教师巡视,收集有代表性的做法。

(4)汇报交流师:第16 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呢?我刚才拿了一些同学作业纸,我们来请这些同学说一说他们是怎么想的,请学生边展示边说。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观察、发现和描述图形、数字的简单规律。

培养学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找到图形、数字的规律。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找到规律。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规律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主要介绍了如何找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图形和数字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描述规律。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和形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学生对于观察和描述事物有一定的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者故事,引起学生对找规律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故事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思考。

3.2 教学活动:使用具体的图形和数字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描述规律。

鼓励学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找到规律,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3.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找规律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所找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描述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评价内容:学生能够观察、发现和描述图形、数字的简单规律。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找到图形、数字的规律。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5.2 教具:图片、故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5.3 学具:画图工具、列举纸条等学具。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者故事,引起学生对找规律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故事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思考。

6.2 第二步:新课讲解(15分钟)使用具体的图形和数字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描述规律。

人教版数学二下《找规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找规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规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究问题中的规律,找到问题的规律。

2.运用数学方法验证和推导规律。

3.练习应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了解规律的概念2.探究数字序列中的规律3.发现图形变换中的规律4.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了解规律的概念1.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规律的概念。

2.讲解:介绍规律的定义和特点。

3.练习:让学生找出给定数列或图形中的规律,并进行验证。

第二节探究数字序列中的规律1.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些数字序列并找出规律。

2.练习:让学生自行找出一些数字序列的规律,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第三节发现图形变换中的规律1.引入:展示一些图形变换,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2.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变换规律,完成相应的变换练习。

第四节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引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2.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方式1.激发思维: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合作解题。

3.适当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不做过多干预。

4.综合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应用练习。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

2.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完成的规律练习和问题解决情况。

3.小测验: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规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回顾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评估是否合适。

2.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3.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对规律概念的理解程度,分析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规律的概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2)运用图形、实物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规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章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2.2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找规律的能力尚需培养。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2 自主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找出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交流心得。

3.3 课堂讲解:(2)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的应用。

3.4 实践操作:(1)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规律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5.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分析其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5.3 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资源:(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练习题目。

6.2 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3.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

教材分析:“找规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与一年级下册相比,本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它们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本课在内容的选择上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学情分析: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实验、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习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有关于规律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课件出示:复习题(导语:刚才这些是上学期学的重复排列的规律。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和上学期不一样的规律,那么有什么不一样呢,先来认识几位老朋友。

)课件出示:《海绵宝宝》全家福二、观察发现规律师:马老师把几个老朋友,排成2幅图,你喜欢哪幅?为什么?课件出示:2幅《海绵宝宝》排列图师:这幅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各小组带着导学案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1.横着看;2.竖着看;3.斜着看。

(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用课件演示)三、课堂小结:同学们发现的规律都对,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规律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排列,我们就叫做循环排列规律。

(板书:循环排列规律)师:小朋友们真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

预习提纲:预习看书第68页例6,从图中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规律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

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新课交流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

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

问题: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
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
谁再简单说一说?
检验: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答题吧。

变化:1. 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试一试。

2. 第25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四)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问题:在课本上完成第68页做一做
1. 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 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自己试一试。

3. 有的同学发现27÷3=9没有余数,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

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是什么颜色?
三、巩固练习,积累经验
1.完成课本第70页第5题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求: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独立解决问题。

(3)你是怎样做的?
2.完成课本第70页第5题: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要求:
(1)独立解决问题。

(2)你是怎样做的?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 学校门口插了一排彩旗,彩旗按红、黄、蓝、绿、紫的顺序排列。

第28面彩
旗是什么颜色?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独立解决问题。

(3)你是怎样做的?
四、拓展练习
如果6月10日是星期一,6月30日是亮亮的生日,那么亮亮的生日是星期几?学生独立完成
五、课堂总结
问: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