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一门奥秘而精密的学科,从运动学、力学到电磁学,从原子物理到统计物理学,物理学的范围广泛,涉及多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也涉及到很多,我们综合以下几方面的知识总结出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概要:一、第一章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及其特性,包括运动的定义、特性、运动量及其守恒、加速度等。

运动学中包括:(1)定义和描述运动:运动是指物体变换位置的过程,可以通过位置、图形和速度描述运动。

(2)直线运动的特性:直线运动的特性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和移动方向。

(3)运动量的守恒:运动量定义为物体在受物理作用时发生变化的物理量,例如质量、速度、动能等。

所有运动量在物理作用中守恒,这是运动学的基本定律。

(4)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速率,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开始加速运动、匀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

第二章学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物体间的力的作用原理、力的种类及其作用关系。

在力学中,力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定义、力的矢量积、力的性质、力的和等。

(1)力的定义:力是指物体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其大小、方向和模式是有规律的,可以用对应的力来描述它们。

(2)力的矢量积:力是一种矢量,它由力大小和力方向决定,可以用图形的方式实现力的矢量积。

(3)力的性质: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推力,另一类是拉力。

力还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内力是物体内部存在的力,外力是物体外部存在的力。

(4)力的和:力的和可以用两种方式给出,一种是力的平衡,另一种是力的组合。

两种力的和的结果可以确定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三章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电场、磁场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主要涉及电力学、电磁学、静电学和磁学等内容。

(1)电力学:电力学是研究电力的一类学科,它主要涉及电荷、作用力、电压、电阻、电流等物理量,可以用来计算电场的强度和分布。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速度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2、从V—t图象中可求: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在t.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⑵、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0V)...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t=0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正.,在t .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 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⑷、 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 种类 区别(特点) 联系匀直线运动V=恒量1、匀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a=0 x = vt匀变速直线 运动 v =v 0+ata=恒量x =v 0t +at 2/2 =t V V t )(210+ =aV V t 2202- a 与V 0同向为加速a 与V 0反向为减速 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必修一物理每章归纳总结

必修一物理每章归纳总结

必修一物理每章归纳总结第一章:引言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必修一物理作为中学物理学习的起点,为我们打开了探索物理世界的大门。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章的归纳总结对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每一章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1. 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2. 直线运动的描述:位移的计算方法、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曲线运动的描述:速度的切向和法向分解、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4. 速度图象和位移图象:通过速度-时间图象和位移-时间图象可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三章:运动的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力的合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

4. 物体受力分析:通过分析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及其合力,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四章:力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可以通过重力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进行描述。

3. 弹力: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产生的力,可以计算和测量弹性力。

4.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表面上滑动或滚动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可以计算和测量摩擦力。

第五章:能量1.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如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2. 功和功率: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与物体位移的乘积成正比,功率则衡量功的速率。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摩擦和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学习物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能源并保护环境。

第六章:功率、机械能和机械效率1. 功率的计算:功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可以通过力对物体做功的公式计算得到。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原创版】目录1.必修一的内容概述2.第一章:力学基础3.第二章:运动的描述4.第三章:相互作用5.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6.第五章:动量守恒定律7.第六章:机械振动8.第七章:万有引力和重力9.第八章:简谐波10.第九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1.第十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2.总结正文【提纲】1.必修一的内容概述- 必修一作为高中物理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介绍了力学、热力学和简谐波等基础物理知识。

2.第一章:力学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了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如何用坐标系和位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4.第三章:相互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万有引力、电磁力等相互作用力,以及它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章主要介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6.第五章:动量守恒定律-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7.第六章:机械振动- 本章主要介绍了简谐振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8.第七章:万有引力和重力- 本章主要介绍了万有引力和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9.第八章:简谐波- 本章主要介绍了简谐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10.第九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本章主要介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11.第十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本章主要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12.总结- 对必修一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对后续学习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绘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久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拟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假如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样〔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间隔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那么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高一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全一册知识点归纳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作为高一学生,物理是我们必修的一门学科,是我们理解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将对高一物理全一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力学基础1.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分为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受到加速度的改变。

1.2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不会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与加速度成正比,质量越大,所需力的大小越大。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3 运动的描述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1.4 动力学常用公式涉及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公式有:v = u + at、s = ut + 0.5at²、v² = u² + 2as。

第二章:力学进一步2.1 推导运动规律通过牛顿定律推导运动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定律。

2.2 力学系统的能量变化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自由落体、弹簧振子等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2.3 力的做功和功率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时做功,功率是功对时间的变化率。

2.4 动量与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第三章:热学基础3.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的度量,热量是物体之间因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

3.2 理想气体基本性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温度。

3.3 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循环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第四章:电学基础4.1 静电学基础静电荷分布和电场力的计算,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力正比于它们的电荷量乘积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的倒数。

人教版高一物理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引言
本文档为人教版高一物理各单元知识点的总结,旨在帮助高一学生系统地复物理知识。

第一单元:力学
- 牛顿三定律:质点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 机械能守恒: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简单机械的应用
- 运动学: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第二单元:功与能源
- 功: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功的单位
- 动能、势能与功:动能的定义与计算、势能与势能变化、功与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 能源与能量守恒:能量的分类、能源的转化与利用、能量守恒定律
第三单元:热学
-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定义与测量、热平衡与温度传递、热量的传递与计算
-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定容过程与定压过程、循环过程的功与热量
-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性质、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四单元:光学
- 光的直线传播:本质与基本法则、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
-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
- 光的粒子性:光的光子说、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第五单元:电学
- 基本电荷与电量守恒:电荷的性质与基本电荷、电量守恒定律、电流的定义与计算
-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的基本性质、电阻率的定义与计算、电阻与导线的关系
- 欧姆定律与电功率: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串联与并联的电阻
结论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高一物理各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涵盖了力学、功与能源、热学、光学和电学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有效地指导高一学生们复习物理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成绩提供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摘要:一、引言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参考系2.质点3.位置与位移4.速度与加速度三、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3.追及与相遇问题四、第三章静力学1.平衡条件2.受力分析3.力矩与力偶五、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3.牛顿第三定律六、第五章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1.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2.圆周运动3.万有引力定律七、第六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能量守恒定律八、第七章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1.动量守恒定律2.能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九、第八章简谐振动1.简谐振动的概念2.简谐振动的性质3.简谐振动的应用十、第九章电磁学基本概念1.电荷2.库仑定律3.电场与电场强度十一、第十章静电场1.电势与电势差2.电场线与等势线3.电容器与电容十二、第十一章电流与电路1.电流的定义与性质2.欧姆定律3.电路的连接方式与分析方法十三、第十二章磁场与磁场力1.磁场的基本概念2.安培环路定理3.磁场力与洛伦兹力十四、第十三章电磁感应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楞次定律3.互感和自感十五、第十四章交流电与电磁波1.交流电的基本概念2.欧姆定律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3.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十六、第十五章光学1.光的折射与反射2.光的干涉与衍射3.光的偏振与光的本质十七、第十六章原子与原子核1.原子结构2.原子核结构3.放射性衰变与核反应正文: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力、热、光、电、磁等各个领域。

高一物理必修一作为高中物理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概括性地介绍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主要介绍参考系、质点、位置与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运动而选定的一个参考基准;质点是为了简化问题而将物体看做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位置与位移分别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空间位置和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则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变化的重要参数。

高一物理必修一各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各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各章知识点高一物理必修一是学生初步接触物理学的门槛,通过学习必修一的各章知识点,学生将对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所了解。

本文将逐一介绍每章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一物理必修一的内容。

1. 第一章:力和运动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和运动的描写。

力是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原因,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方向或者改变形状。

而运动则可以用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此外,力的合成和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以及重力等概念也是本章重点内容。

2.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第二章主要阐述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说明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则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则说明了相互作用力的平衡和反作用力的产生。

这些定律经常应用于力的分析、物体的平衡以及弹力、摩擦力的计算等。

3. 第三章:机械能第三章介绍了机械能的概念和运用。

机械能是指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是指物体的运动能力,而势能则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产生的能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计算物体的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转化等问题。

4. 第四章:作用和反作用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作用和反作用的概念和运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概念体现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通过分析物体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力,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力学问题。

本章还涉及平衡条件、斜面运动、速度比较等内容。

5. 第五章:万有引力第五章介绍了万有引力的概念和运用。

牛顿通过研究行星运动,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按照该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广泛应用于行星运动、人造卫星轨道计算等领域。

此外,本章还包括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地球引力加速度等内容。

通过对高一物理必修一各章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对力和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及应用、机械能、作用和反作用、万有引力等重要概念有所掌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力1.重力:G=mg2.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μ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μFN(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t=v0+at①2.位移公式:s=v0t+at2②3.速度位移关系式:-=2as③4.平均速度公式:=④=(v0+vt)⑤=⑥5.位移差公式:△s=aT2⑦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1:2:3:…:n.(2).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3).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 n-1).(4).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注意:(1)同一性: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只成立于惯性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2.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物体平衡条件:F合=0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角速度的定义式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⑥.向心加速度2.(1)向心力公式:F=ma=m=m(2)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全)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概念: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②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

物理高一必修一第1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第1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第1章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必修一第1章知识点归纳第1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量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物质内部结构与性质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它关注的是物质和能量的相互关系,探索宇宙的奥秘。

二、物理学的基本量和单位物理学采用国际单位制,通过规定基本量和导出量的单位来量化物理现象。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包括: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电流(安培,A)、温度(开尔文,K)、物质的物量(摩尔,mol)和发光强度(坎德拉,cd)。

三、物理学的基本量和导出量物理学中有些重要的量是通过其它基本量的组合而导出的,例如:速度(m/s)、加速度(m/s²)、力(牛顿,N)等。

这些导出量在物理学中也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

第2章:运动的基本概念一、参照系和参照系的选择参照系是观察和研究运动时所处的参考对象,常用的参照系有地面、地球、太阳等。

在研究运动时,选择合适的参照系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二、位移、位矢和位移大小的计算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差,它的大小等于位移矢量的长度。

位矢是指从参照点指向物体位置的矢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到参照点的距离。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始终以相同的速度做直线运动;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速度会发生变化。

四、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加速度是指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当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时,就会有加速度的存在。

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描述了质点的惯性。

二、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即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 为物体的加速度。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識考點考點一:時刻與時間間隔の關系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の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の一個瞬間。

對一些關於時間間隔和時刻の表述,能夠正確理解。

如:第4s末、4s時、第5s初……均為時刻;4s內、第4s、第2s至第4s內……均為時間間隔。

區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考點二:路程與位移の關系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の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運動軌跡の長度,是標量。

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の大小..。

..等於路程。

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の大小考點五:運動圖象の理解及應用由於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の關系,所以在解題の過程中被廣泛應用。

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の有x -t 圖象和v —t 圖象。

1. 理解圖象の含義:(1)x -t 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の變化規律 (2)v —t 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の變化規律 2. 明確圖象斜率の含義:(1) x -t 圖象中,圖線の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圖象中,圖線の斜率表示加速度考點一:勻變速直線運動の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時間關系式:at v v +=0 (2) 位移—時間關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關系式:ax v v 2202=-三個公式中の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個,就可求出其餘兩個。

利用公式解題時注意:x 、v 、a 為矢量及正、負號所代表の是方向の不同。

解題時要有正方向の規定。

2. 常用推論:(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時間中間時刻の瞬時速度等於這段時間內の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の中間位置の瞬時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兩個連續相等の時間間隔(T )內位移之差為常數(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點二:對運動圖象の理解及應用1. 研究運動圖象:(1) 從圖象識別物體の運動性質(2) 能認識圖象の截距(即圖象與縱軸或橫軸の交點坐標)の意義 (3) 能認識圖象の斜率(即圖象與橫軸夾角の正切值)の意義 (4) 能認識圖象與坐標軸所圍面積の物理意義 (5) 能說明圖象上任一點の物理意義2.x-t圖象和v—t圖象の比較:如圖所示是形狀一樣の圖線在x-t圖象和v—t圖象中,考點三:追及和相遇問題1.“追及”、“相遇”の特征:“追及”の主要條件是:兩個物體在追趕過程中處在同一位置。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第一章力1.重力:G = mg2.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 = μFN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3.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t = v0 + at ①2.位移公式:s = v0t + at2 ②3.速度位移关系式:- = 2as ③4.平均速度公式:= ④= (v0 + vt) ⑤= ⑥5.位移差公式:△s = aT2 ⑦公式说明:(1)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5 : … : (2 n-1).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2. 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3. 超重与失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第四章物体平衡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0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①.线速度的定义式: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②.角速度的定义式:=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⑤.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212P E k x =∆212K E mv =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0,此时物体仅受到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功的计算。

cos W Fx α=123cos n F F F F W W W W W F x α=++=合合2. 计算平均功率:P vW t P F =⋅⎧=⎪⎨⎪⎩ 计算瞬时功率:瞬瞬v F P = cos P F v α=⋅⋅ (力F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夹角α)3. 重力势能:P E mgh =重力做功计算公式:12G P P W mgh mgh E E =-=-初末 重力势能变化量: 21P P P E E E mgh mgh ∆=-=-末初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G P W E =-∆重力做功特点:重力做正功(A 到B),重力势能减小。

重力做负功(C 到D),重力势能增加。

4.弹簧弹性势能: 0x l l ∆=-(弹簧的变化量)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P P P W E E E =-∆=-弹初末特点:弹力对物体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

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5.动能:动能变化量:22211122K K K E E E mv mv ∆=-=-末初 6.动能定理:K K K W E E E =∆=-合末初常用变形:123n F F F F K K K E W W E W E W ∆=++=-末初7.机械能守恒: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会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1122P K P K E E E E +=+(初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等于末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 K PE E ∆=-∆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 A B E E ∆=-∆ (A 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 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⑵、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⑴、 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功的计算。

cos W Fx α=
123cos n F F F F W W W W W F x α=++=L 合合
2. 计算平均功率:P v
W t P F =⋅⎧=⎪⎨⎪⎩ 计算瞬时功率:瞬瞬v F P =
cos P F v α=⋅⋅ (力F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夹角α)
3. 重力势能:P E mgh =
重力做功计算公式:12G P P W mgh mgh E E =-=-初末
重力势能变化量: 21
P P P E E E mgh mgh ∆=-=-末初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G P W E =-∆
重力做功特点:重力做正功(A 到B),重力势能减小。

重力做负功(C 到D),重力势能增加。

4.弹簧弹性势能:
x l l ∆=-(弹簧的变化量)
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P P P W E E E =-∆=-弹初末
特点:弹力对物体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

弹力对物体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5.动能:
动能变化量:
22211122K K K E E E mv mv ∆=-=-末初 6.动能定理:K K K W E E E =∆=-合末初
常用变形:123n F F F F K K K E W W E W E W ∆=++=-L 末初
7.机械能守恒: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会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
1122P K P K E E E E +=+(初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等于末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
K P
E E ∆=-∆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 A B E E ∆=-∆ (A 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 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位移
⑵、图线的斜率
..的大小
.....表示物体运动速度
⑴、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向作直线运动,图线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反向作直
线运动。

⑵、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⑶、比较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关系(看两物体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
.....)
2、从V—t图象中可求:
⑴、任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轴上方
...表示
......,在t.轴下方
...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为正
物体运动方向为负
......。

⑵、图线的斜率
...的大小
.....表示物体加速度
⑴、图线纵坐标的截距表示
..........0V)
........t=0
...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⑵、图线与横坐标所围的面积表示
........,在
....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

在t.轴上方的位移为正
t.轴下方的位移为负
.....................。

........。

某段时间内的总位移等于各段时间位移的代数和
⑶、两图线相交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度相同
⑷、比较两物体运动加速度大小的关系(比较图线的斜率大小)
补充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 与速度V 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 方向相同....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增大...。

⑵若a 与V 方向相反....时,不管..a .如何变化,.....V .都减小...。

补充三:利用纸带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分析纸带问题的核心公式:
◆(1)求某点瞬时速度V : V t/ 2 =V =s t
=T S S N N 21++ ◆(2)由21aT s s s n n =-=∆- 求加速度a ;
逐差法求加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