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嘧啶药厂废水中期研究报告结论
磺胺嘧啶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磺胺嘧啶片的制备方法;2. 了解磺胺嘧啶片的质量控制指标;3. 培养实验室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效率。
二、实验原理磺胺嘧啶(Sulfadiazine)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杀菌和抑菌作用。
其分子式为C10H12N4O3S,分子量为252.26。
本实验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磺胺嘧啶片,通过将磺胺嘧啶与辅料混合,制成片剂,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磺胺嘧啶:纯度≥98%;(2)淀粉:药用级;(3)乳糖:药用级;(4)滑石粉:药用级;(5)硬脂酸镁:药用级。
2. 实验仪器:(1)电子天平;(2)研钵;(3)混合机;(4)压片机;(5)片剂硬度仪;(6)崩解时限仪;(7)紫外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步骤1. 原料称量:按照处方比例,准确称取磺胺嘧啶、淀粉、乳糖、滑石粉和硬脂酸镁。
2. 混合:将称量好的原料放入研钵中,充分混合均匀。
3. 制粒:将混合好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成软材。
然后将软材通过制粒机制成颗粒。
4. 干燥:将制得的颗粒在60℃下干燥,直至颗粒水分含量降至2%以下。
5. 压片:将干燥后的颗粒通过压片机压制成片,每片含磺胺嘧啶100mg。
6. 检查:(1)外观:片剂表面光洁,色泽均匀;(2)片重:每片重量误差±0.05g;(3)硬度:硬度仪测定,硬度≥5.0N;(4)崩解时限:崩解时限仪测定,崩解时限≤15分钟;(5)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95%。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制备的磺胺嘧啶片外观光洁,色泽均匀,符合要求。
2. 片重:通过压片机压制的片重误差在±0.05g范围内,符合要求。
3. 硬度:硬度仪测定,硬度≥5.0N,符合要求。
4. 崩解时限:崩解时限仪测定,崩解时限≤15分钟,符合要求。
5. 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95%,符合要求。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磺胺嘧啶片,通过固体分散技术提高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率。
磺胺嘧啶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磺胺嘧啶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实验报告磺胺嘧啶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感染。
了解磺胺嘧啶的生物利用度对于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测定磺胺嘧啶的生物利用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实验所需材料:1. 健康成年大鼠;2. 磺胺嘧啶药物;3. 血液采集工具和试剂;4. 手术器械和材料。
实验步骤:1. 动物操作: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n只。
一个组作为给药组,另一个组作为对照组。
2. 给药:将给药组大鼠口服给予一定剂量的磺胺嘧啶药物,对照组大鼠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3. 血液采集: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如0、0.5、1、2、4、8小时等)采集大鼠血液样本。
使用合适的无菌针头和注射器采集血液,将血液转移到采血管中,然后离心分离血浆。
4. 血浆样本处理:将离心分离的血浆样本转移到标有时间和样本编号的离心管中,并进行标记。
5. 荧光法检测:使用荧光光谱仪检测磺胺嘧啶在血浆中的浓度。
根据磺胺嘧啶的荧光特性,选择合适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进行检测。
6. 数据处理:根据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磺胺嘧啶的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F)通过计算给药后的面积(A)与静脉给药后的面积(A0)之比来评估。
F = A / A0。
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的生物利用度可以反映磺胺嘧啶的肠道吸收和首过效应情况。
一般而言,生物利用度越高,药物吸收效果越好。
实验结果应该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给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显著差异。
磺胺嘧啶的生物利用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1. 药物生物可及性: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和溶解度可能会影响其在胃肠道中的溶解和吸收。
2. 肠道吸收:磺胺嘧啶可能通过主动转运或扩散从小肠吸收入血液循环。
因此,肠道功能和健康状况可能会影响生物利用度。
3. 药物代谢和消除:药物代谢和消除速率可能会影响生物利用度。
例如,如果药物在肝脏中被快速代谢和排泄,则生物利用度可能较低。
4. 其他因素: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能对磺胺嘧啶的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
《2024年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其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范文

《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其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抗生素作为重要的药物之一,在人类健康和动物养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磺胺类抗生素作为抗生素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其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重点研究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及其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二、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磺胺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医疗等领域。
由于其频繁的使用和不合理处置,导致其进入了环境系统,进而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当前,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污染:水体中的磺胺类抗生素主要来源于制药废水、医院废水以及养殖业废水等。
研究表明,许多江河湖泊乃至地下水中都检测到了磺胺类抗生素。
2. 土壤污染:土壤中的磺胺类抗生素主要来自农用化肥、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和不合理处置。
这导致了农田土壤甚至周边的环境受到了污染。
3. 生物富集与生态风险:进入环境中的磺胺类抗生素可能被生物体吸收并富集,对生态系统的生物造成潜在危害。
此外,长期暴露于低浓度的磺胺类抗生素可能影响生物的生理机能和遗传特性。
三、磺胺类抗生素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为了更好地了解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及危害程度,学者们对其环境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下是关于磺胺类抗生素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1. 吸附与降解: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吸附、降解等。
研究表明,土壤和水体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吸附磺胺类抗生素,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此外,微生物降解、光解等过程也能使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得到去除。
2. 迁移转化: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复杂多样,包括吸附、解吸、生物富集等。
这些过程影响着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归宿。
3. 生态风险评估:针对磺胺类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估已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通过实验研究、模型预测等方法,评估了磺胺类抗生素对生态系统及生物体的潜在危害程度。
药理实验报告磺胺嘧啶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磺胺嘧啶的药理作用和抗菌活性。
2. 掌握磺胺嘧啶的抗菌谱及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
3. 研究磺胺嘧啶的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
二、实验原理磺胺嘧啶(Sulfadiazine)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属于磺胺类药物。
其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止细菌体内叶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嘧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肺炎、淋病等感染。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显微镜、细菌培养箱、菌落计数器、培养皿、接种环等。
2. 实验试剂:磺胺嘧啶、对氨基苯甲酸、氯化钠、磷酸盐缓冲液、营养琼脂等。
3.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四、实验方法1. 抗菌活性测定(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培养过夜。
(2)用无菌接种环分别取适量细菌悬液,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
(3)在平板上均匀涂布一定浓度的磺胺嘧啶溶液。
(4)将平板倒置,放入细菌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5)观察并记录磺胺嘧啶对各种细菌的抑制作用。
2. 抗菌机制研究(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分别接种于含有对氨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培养过夜。
(2)向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磺胺嘧啶,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
(3)通过比较含有和不含对氨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情况,研究磺胺嘧啶的抗菌机制。
五、实验结果1. 抗菌活性测定磺胺嘧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2. 抗菌机制研究磺胺嘧啶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其抗菌机制可能与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有关。
在含有对氨基苯甲酸的培养基中,磺胺嘧啶的抑制作用减弱,进一步证实了其抗菌机制。
六、讨论1. 磺胺嘧啶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磺胺嘧啶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磺胺嘧啶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实验报告以下是磺胺嘧啶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测定磺胺嘧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二、实验原理:磺胺嘧啶是一种广谱抗菌素,能够抑制许多细菌的生长。
它主要在肠道吸收,并在体内代谢。
生物利用度是指口服给药后进入循环系统的药物量占总口服剂量的百分比。
因此,通过测定口服磺胺嘧啶后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可以计算出其生物利用度。
三、实验步骤:1.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
2. 给予第一组动物口服磺胺嘧啶溶液,剂量为20mg/kg。
3. 给予第二组动物静脉注射磺胺嘧啶溶液,剂量为4mg/kg。
4. 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0.5h、1h、2h、4h、8h)采集动物的血液样本。
5. 采集的血液样本离心,取上清液。
6.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上清液中磺胺嘧啶的浓度。
7. 根据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计算出其生物利用度。
四、实验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得到不同时间点上清液中磺胺嘧啶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h) | 口服组浓度(μg/mL) | 静脉注射组浓度(μg/mL)||:--------:|:-------------:|:------------------:|| 0.5 | 3.2 | 9.1 || 1 | 4.6 | 7.2 || 2 | 2.8 | 3.9 || 4 | 1.1 | 1.5 || 8 | 0.4 | 0.5 | 根据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计算出其生物利用度,口服组为28%,静脉注射组为80%。
五、结论:口服给药后,磺胺嘧啶的生物利用度为28%;静脉注射后,磺胺嘧啶的生物利用度为80%。
磺胺嘧啶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磺胺嘧啶的理化性质,包括其溶解性、反应性、稳定性以及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等,为后续的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磺胺嘧啶(Sulfadiazine,简称SD)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磺胺类药物。
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磺胺嘧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与特定试剂的反应以及其在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等性质,来全面评估其理化特性。
三、实验材料1. 磺胺嘧啶纯品2. 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3. 硫酸铜试液、硝酸银溶液4. 硫酸酮试液、碳酸氢钠5. 无菌蒸馏水、乙醇、乙醚、氯仿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 烧杯、试管、滴管、滤纸等实验器材四、实验方法1. 溶解度实验将少量磺胺嘧啶分别加入不同溶剂(如水、乙醇、乙醚、氯仿)中,观察其溶解情况,记录溶解度。
2. 反应性实验(1)取少量磺胺嘧啶,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记录溶解度。
(2)取少量磺胺嘧啶,加入硫酸铜试液、硝酸银溶液,观察其反应现象,记录反应产物。
3. 稳定性实验将磺胺嘧啶放置于不同光照条件下(如日光、紫外光、黑暗处),观察其颜色变化,记录稳定性。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将磺胺嘧啶溶解于无水乙醇中,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其浓度。
五、实验结果1. 溶解度实验磺胺嘧啶在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碱溶液中溶解度较好,在乙醇、乙醚、氯仿中溶解度较差。
2. 反应性实验(1)磺胺嘧啶在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中溶解度较好,在氨水中溶解度最大。
(2)磺胺嘧啶与硫酸铜试液反应,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
(3)磺胺嘧啶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磺胺嘧啶银,为白色沉淀。
3. 稳定性实验磺胺嘧啶在日光照射下颜色逐渐变深,在紫外光照射下颜色变化不明显,在黑暗处颜色稳定。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磺胺嘧啶在无水乙醇中的浓度为0.1mg/mL。
六、实验讨论1. 磺胺嘧啶为两性化合物,可在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中溶解,这与其分子结构中磺酰氨基和芳氨基的酸性、碱性有关。
含磺胺嘧啶和酮基布洛芬的化学合成制药生产废水处理研究

作者:陈 曦,男,1972年生,博士,研究方向为化工环保。
*国家“863”计划项目(No .2002AA647020)。
含磺胺嘧啶和酮基布洛芬的化学合成制药生产废水处理研究*陈 曦(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重庆400047) 摘要 含磺胺嘧啶(S D )和酮基布洛芬(KP )的化学合成制药生产废水对生物处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厌氧菌和好氧菌的驯化、筛选和复配,采用酸析作预处理,结合厌氧/好氧串联工艺可有效降低废水的COD 、BOD 5和NH 3-N ;经酸析和厌氧水解酸化处理后,COD 去除率为85%,再经15h 的好氧处理,COD 去除率可达94%,运行效果稳定。
关键词 生物处理 磺胺嘧啶 酮基布洛芬 制药废水Treatment of a pharmaceutical plant wastewater containing sulfadiazine and ketoprofen Chen X i .(School of Chemis -try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7)Abstract : A trea tability study w as pe rfor med o n the wa stew ater (pH =11.5,COD =2525mg /L ,BOD 5=915mg /L ,N H 3-N =258mg /L )fro m a pharmaceutical plant producing sulfadiazine (SD )and ke to profen (K P ).Ex cel -lent treatment re sults w ere obtained by 3sequential batch t reatment steps o f acidification /neutralizatio n ,a naero bic biodeg radatio n a nd aerobic bio deg radatio n .Duplica ted e xperimental r uns w ere conducted to obtain data of CO D de -cline during acidificatio n /neutr alizatio n ,COD decline and gas pro ductio n during anaero bic deg radatio n at 34℃,and CO D decline during the final aero bic trea tment ste p to define the most co st effectiv e t reatment procedure .T hewastew ater pH was fir st lo wer ed to pH to 2.0to pr omo te hy droly sis then neutr alized after 40min in the acidificatio n /neutra lizatio n reactor ;the pretrea ted w astew ater was then treated in the anaer obic reacto r fo r 72h and finally in the aerobic bio reactor for 15h .Such sequential trea tment achieved an o verall CO D reduction of 94%.Keywords : biolo gical tr eatme nt ;sulfadiazine (SD );keto pr ofen (K P );pha rmaceutica l w astew ater 西南某合成制药厂二分厂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磺胺嘧啶(SD )和酮基布洛芬(KP )[1]。
磺胺嘧啶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磺胺嘧啶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实验报告以下是一份磺胺嘧啶生物利用度测定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通过雄性大鼠的生物利用度测定,探究磺胺嘧啶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参数。
实验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磺胺嘧啶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雄性大鼠的生物利用度测定,探究磺胺嘧啶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参数,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磺胺嘧啶钠原料药;2. 雄性大鼠;3. 注射用水;4. 氢氧化钠溶液;5. 甲基红指示液;6. 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7. 硝酸银试液;8. 氯化钡试液;9. 草酸铵试液;10. 蒸馏水。
三、实验方法:1. 磺胺嘧啶钠原料药的制备:将磺胺嘧啶钠原料药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加热煮沸,然后慢慢加入注射用水,直至磺胺嘧啶钠原料药完全溶解,然后过滤,得到磺胺嘧啶钠原料药溶液。
2. 雄性大鼠的生物利用度测定: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5 只。
对照组大鼠口服磺胺嘧啶钠原料药溶液,实验组大鼠口服相同剂量的磺胺嘧啶钠原料药溶液,然后用注射用水将大鼠处死,取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3.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采用二室开放模型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包括清除率、分布容积、半衰期等。
四、实验结果:1. 磺胺嘧啶钠原料药的制备:实验结果显示,磺胺嘧啶钠原料药的制备过程符合实验要求,制备的磺胺嘧啶钠原料药溶液质量符合要求。
2. 雄性大鼠的生物利用度测定:实验结果显示,磺胺嘧啶钠原料药溶液在雄性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较高,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约为 90%。
3.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磺胺嘧啶钠原料药溶液在雄性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的要求,半衰期约为 3.2 小时,清除率为 0.16ml/(kg·h)。
电催化氧化降解水中磺胺嘧啶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9-6094(2014)06-0143-05电催化氧化降解水中磺胺嘧啶的研究*张佳1,夏明芳1,2,魏宏农3,王国祥1,韩睿明1(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环境演变及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2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南京210024;3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210036)摘要:为了解并优化电化学方法对水体中磺胺类药物的去除效果,以IrO 2-RuO 2/Ti 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Na 2SO 4为电解质,电催化氧化降解模拟废水中的磺胺嘧啶(Sulfadiazine ,SD ),反应时间为240min 。
探讨了SD 初始质量浓度、电流密度、pH 值、电解质浓度及电极板间距对电催化降解SD 效率的影响,并利用HPLC-MS 分析降解产物。
结果表明,电催化氧化可有效去除水中的SD 。
升高初始质量浓度、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可提高SD 降解速率,初始质量浓度由15mg /L 升高到50mg /L 时,去除率降低了9.2%;电流密度从5mA /cm 2升高到15mA /cm 2,去除率增加了38.1%,电流密度大于15mA /cm 2时其对去除率的影响不明显;极板间距由2cm 增加到4cm ,去除率增加了12.2%;酸性条件降解效果最好,碱性对SD 去除率略有抑制,pH 值为1和13相比于pH 值为7时去除率分别增加9.9%及降低4%;电解质浓度(≤0.05mol /L )与SD 降解速率呈负相关,电解质浓度大于0.05mol /L 时,对去除率影响不明显。
降解主要基于·OH 的氧化过程,生成4-(2-氨基嘧啶-l (2H )-基)苯胺中间产物,过程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电催化;磺胺嘧啶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DOI :10.13637/j.issn.1009-6094.2014.06.033*收稿日期:2013-08-02作者简介:张佳,硕士研究生,从事电化学方法修复水污染研究;夏明芳(通信作者),高级工程师,从事水污染修复研究,mingfang -xia@sina.com ;王国祥(通信作者),教授,从事水生态修复研究,wangguoxiang@njnu.edu.cn 。
污水处理系统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恶唑的优化处理研究

污水处理系统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优化处理研究污水处理系统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优化处理研究一、引言随着大规模畜禽养殖的迅猛发展,磺胺类药物作为兽药广泛使用,被广泛检测到存在于农田、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洋等环境中。
磺胺类药物的存在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潜在风险。
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是磺胺类药物中用量较大且易获取的两种典型代表。
因此,对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去除和降解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存在与去除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在污水处理系统中主要来源于养殖废水和农业排水,并且其浓度较高。
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对磺胺类药物具有较低的降解效率,因此需要寻找高效的去除方法。
目前,常见的磺胺类药物去除方法包括生物处理、化学氧化和高级氧化技术等。
三、生物处理方法优化研究生物处理方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种方法。
然而,针对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生物降解效率较低,需要进行优化研究。
研究者通过改变活性污泥的曝气方式、添加特定微生物菌剂、调节进水C/N比等方法,提高了生物降解效率。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索了调节操作条件和优化微生物菌群结构的方法,以提高对磺胺类药物的去除率。
四、化学氧化法优化研究化学氧化法是指通过添加氧化剂使磺胺类药物发生氧化反应,进而实现对其的去除。
研究者通过改变氧化剂的种类和浓度、调节溶液pH值等方法,优化了化学氧化法的处理效果。
同时,还通过添加辅助剂提高氧化反应的效率。
研究表明,化学氧化法可以有效地将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转化为较低的代谢产物,并降低它们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五、高级氧化技术优化研究高级氧化技术是指通过光催化、臭氧等方式产生高活性的氧自由基,进而对磺胺类药物进行降解。
研究者通过调节光催化和臭氧氧化的工艺参数,优化了高级氧化技术的处理效果。
此外,还尝试了将高级氧化技术与其他去除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磺胺类药物的去除率和降解效果。
《生物电化学法降解磺胺喹恶啉特性研究》范文

《生物电化学法降解磺胺喹噁啉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抗生素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磺胺喹噁啉(SQ)作为一类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其广泛使用和不当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降解SQ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电化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环保、低能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本研究采用生物电化学法降解磺胺喹噁啉,探讨其降解特性,为实际污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1. 材料与试剂本研究所用磺胺喹噁啉(SQ)购自Sigma-Aldrich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所用水为去离子水。
2. 生物电化学法降解实验本实验采用生物电化学系统(BES)进行SQ的降解实验。
首先构建BES系统,然后接种活性污泥,待系统稳定后,向系统中加入一定浓度的SQ。
通过监测系统电流、电压及SQ浓度变化,研究SQ的降解特性。
三、结果与讨论1. 生物电化学法降解SQ的电流电压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BES系统中,SQ的降解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电流和电压变化。
随着SQ浓度的降低,系统电流和电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这表明SQ的降解过程中产生了电子转移,促进了系统的电流和电压变化。
2. SQ的降解速率及影响因素实验发现,SQ的降解速率与BES系统的运行参数密切相关。
当系统运行在一定的电压和电流条件下,SQ的降解速率达到最大。
此外,pH值、温度、污染物浓度等也会影响SQ的降解速率。
在适宜的条件下,SQ的降解速率显著提高。
3. SQ降解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分析通过分析SQ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发现生物电化学法降解SQ的过程中,SQ分子被裂解,生成一系列小分子化合物。
随着降解的进行,这些小分子化合物逐渐被进一步氧化或还原,最终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一过程表明生物电化学法具有较好的矿化能力。
4. 生物电化学法降解SQ的机理探讨根据实验结果及文献报道,推测生物电化学法降解SQ的机理主要包括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等。
含磺胺嘧啶和酮基布洛芬的化学合成制药生产废水处理研究

关键 词 生 物 处 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磺 胺 嘧 啶 酮基 布 洛 芬 制 药 废 水
T e t n f h r cui l ln w se a rc nann l daiea d k tp oe C e .( c o l f C e s rame t p ama e t a pa t atw t o tiigs f iz n eo rfn h nXi S h o h mi oa c e u a n o —
wa twae H sf s o rdt H O2 0t r mo eh d o y i t e e taie fe 0mi h cdf ain se trp wa i t wee O p t . O p o t y r lss h n n u rl datr4 ni tea iic t / r l z n i o
ln rame trs lswee o tie y 3 sq e ta ac rame tse s o cd cto / e taiain a a r bc e tte t n e ut r b an d b e u n ilb th te t n t p fa im a in n u rl t , n eo i z o
维普资讯
陈 曦 含 磺 胺 嘧 啶 和 酮 基 布 洛 芬 的 化 学 合 成 制 药 生 产 废 水 处 理 研 究
含磺胺嘧啶和 酮基 布洛芬 的化学合成 制药生 产废水处理研 究 *
陈 曦
( 庆师范大学化学学 院 , 庆 404 ) 重 重 0 0 7
C OD e l e d rn h i a e o i r a me t t p t e ie t e mo t c S fe t e t e t e t p o e u e Th d c i u i g t e fn l a r b c te t n s e O d fn h n s O t e f c i r a m n r c d r . v e
磺胺嘧啶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磺胺嘧啶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磺胺嘧啶的分析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磺胺嘧啶(Sulfadiazine)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磺胺嘧啶的含量,通过测定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出样品中磺胺嘧啶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烧杯、玻璃棒等。
2. 试剂:磺胺嘧啶对照品、盐酸溶液、0.1mol/L盐酸溶液、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溶液的制备:称取磺胺嘧啶样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磺胺嘧啶100mg),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13)10mL,充分振摇使其溶解,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5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另取磺胺嘧啶对照品约10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13)10mL,充分振摇使其溶解,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5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3. 吸光度的测定: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适量,以0.1mol/L盐酸溶液为空白溶液,在324nm为测定波长(2),340为参比波长(1)下,测定吸光度。
4. 样品中磺胺嘧啶含量的计算: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样品中磺胺嘧啶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以磺胺嘧啶对照品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中磺胺嘧啶含量的计算: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磺胺嘧啶浓度,计算样品中磺胺嘧啶的含量。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磺胺嘧啶的分析方法,并测定了样品中磺胺嘧啶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为磺胺嘧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磺胺嘧啶方法学验证报告

磺胺嘧啶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报告1适用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磺胺嘧啶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
2目的建立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试验方法的完整性,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3概述3.1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需氧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控制菌的检查。
根据样品特性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若符合,按验证的方法和条件进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若不符合,重新建立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再进行验证,直至验证结果符合设立的验证标准。
4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文件4.1验证需用仪器设备4.2验证所需要的文件及存放地方5可接受的限度范围标准5.1氢氧化钠微生物限度检查质量标准5.2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判断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采用薄膜过滤法,若菌液对照组生长菌落符合要求,阴性对照组无菌落生长且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若各试验菌的回收试验均符合要求,照所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及计数方法进行该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
5.3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结果判断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采用薄膜过滤法(沙门氏菌用平皿法),若阳性对照组检出试验菌(检出试验菌判断如下 5.3.1),阴性对照组未检出试验菌且实验组检出试验菌(检出试验菌判断如下 5.3.1)按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供试品的该控制菌检查;若试验组未检出试验菌,应采用其他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进行验证。
5.3.1大肠埃希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判断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大肠埃希菌;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杆菌。
5.3.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判断若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黄色菌落或外周有黄色环的白色菌落生长,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若平板上没有与上述形态特征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长,或虽有相符或疑似的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磺胺嘧啶的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磺胺嘧啶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磺胺嘧啶的鉴别方法;3. 掌握磺胺嘧啶的合成方法。
二、实验原理磺胺嘧啶(Sulfadiazine,简称SD)是一种磺胺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效。
本实验通过观察磺胺嘧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鉴别反应,了解其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显微镜、研钵、烧杯、试管、酒精灯、蒸发皿、滴管、玻璃棒、试管架等。
2. 试剂:磺胺嘧啶、硝酸银溶液、硫酸铜试液、氢氧化钠溶液、氨试液、稀盐酸、稀硫酸、乙醇、乙醚、氯仿等。
四、实验步骤1. 磺胺嘧啶的物理性质(1)观察磺胺嘧啶的外观,记录其颜色、形态、气味等;(2)称取一定量的磺胺嘧啶,测定其熔点;(3)称取一定量的磺胺嘧啶,分别加入少量水、乙醇、乙醚、氯仿,观察其溶解性。
2. 磺胺嘧啶的化学性质(1)鉴别反应:将磺胺嘧啶溶于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试液,观察反应现象;(2)磺胺嘧啶银的合成:将磺胺嘧啶溶于稀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3)磺胺嘧啶锌的合成:将磺胺嘧啶与锌粉混合,加热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3. 磺胺嘧啶的鉴别方法(1)重氮化-偶合反应:将磺胺嘧啶溶于稀盐酸中,加入亚硝酸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2)磺胺嘧啶钠的合成:将磺胺嘧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磺胺嘧啶的物理性质(1)磺胺嘧啶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2)磺胺嘧啶的熔点约为225℃;(3)磺胺嘧啶在水中几乎不溶,略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2. 磺胺嘧啶的化学性质(1)鉴别反应:磺胺嘧啶溶于稀氢氧化钠溶液中,与硫酸铜试液反应,生成黄绿色沉淀,放置后变为紫色;(2)磺胺嘧啶银的合成:磺胺嘧啶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磺胺嘧啶银;(3)磺胺嘧啶锌的合成:磺胺嘧啶与锌粉混合加热反应,生成磺胺嘧啶锌。
3. 磺胺嘧啶的鉴别方法(1)重氮化-偶合反应:磺胺嘧啶溶于稀盐酸中,加入亚硝酸钠溶液,生成红色沉淀;(2)磺胺嘧啶钠的合成:磺胺嘧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磺胺嘧啶钠。
对磺胺嘧啶厌氧生物降解机理的研究

对磺胺嘧啶厌氧生物降解机理的研究李欣航,曹占平,惠婷,董妩嫘,王华(天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87)[摘要]以磺胺嘧啶为目标污染物,考察厌氧生物对磺胺嘧啶的降解性能。
结果表明,在25℃、pH 为6.0、外加100mg/L 碳酸氢钠的条件下,微生物对20mg/L 磺胺嘧啶的降解率为99.7%,磺胺嘧啶的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降解途径分析显示,厌氧生物通过3条平行途径降解磺胺嘧啶,将磺胺嘧啶逐渐转化为低毒和无毒的化合物,其中2-氨基-4-羟基嘧啶是主要降解产物。
[关键词]磺胺嘧啶;厌氧;生物降解[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9X (2021)04-0052-04Study on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sulfadiazineLi Xinhang ,Cao Zhanping ,Hui Ting ,Dong Wulei ,Wang Hua(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gong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 :Choosing sulfadiazine as the target pollutant ,the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of sulfadiazine by anaerobic organisms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sulfadiazine at 20mg/L by microorganisms was 99.7%under the conditions of 25℃,pH=6.0,and 100mg/L sodium bicarbonate.The degradation process of su ⁃lfadiazine met zero ⁃order reaction kinetics.Analysis of degradation pathways showed that anaerobic organisms deg ⁃rade sulfadiazine through three parallel pathways ,the sulfadiazine was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low ⁃toxic and non ⁃toxic compounds ,of which 2-amino-4-hydroxypyrimidine was main degradation product.Key words :sulfadiazine ;anaerobism ;biodegradati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265)磺胺嘧啶(SDZ )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用于临床医疗、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2024年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其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范文

《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其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抗生素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磺胺类抗生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在人类和动物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其使用量的不断增加,磺胺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就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及其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医疗、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
随着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磺胺类抗生素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导致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污染:磺胺类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会通过排放废水、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2. 土壤污染:磺胺类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通过土壤渗透、灌溉等方式进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
3. 生态风险:磺胺类抗生素的残留对生态环境和生物体产生潜在的风险,如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三、磺胺类抗生素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磺胺类抗生素的环境行为研究主要涉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宿等方面。
近年来,关于磺胺类抗生素环境行为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迁移转化: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条件、微生物作用、光解等。
研究表明,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可发生水解、光解、生物降解等反应,其迁移转化过程复杂多变。
2. 归宿研究: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归宿主要包括吸附、沉降、挥发等过程。
研究表明,磺胺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归宿受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3. 生态风险评估:针对磺胺类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估已成为研究热点。
通过实验室模拟和现场监测,研究者们对磺胺类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针对磺胺类抗生素的环境行为研究,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与技术手段。
废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工 业 技 术117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7.29.117废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康蓓蓓 黎春燕(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分院 贵州贵阳 550008)摘 要:针对难降解的磺胺类抗生素,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效果不理想,本文介绍了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来源及危害,综述国内外磺胺类废水的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并对每种技术的处理效果及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磺胺类抗生素的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磺胺类 废水 控制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X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b)-0117-0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渐发达,人工合成类医药物质层出不穷,其中磺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疗效好等优点,是最早使用的一类[1]。
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众多公共水供应系统中,磺胺类抗生素经常被检测到,发展中国家也无例外[2,3]。
因此,废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环境污染及其生态毒理效应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
1 磺胺类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磺胺类废水的来源主要包括:(1)制药企业废水未处理或处理后未达标直接排放;(2)在人类、畜牧或者水产养殖业的使用过程中进入水体;(3)无用或者过期的磺胺类医药被大量抛入排水沟或者垃圾箱,其中具有药物活性的物质可能伴随废水进入自然水体中或者在填埋场通过渗滤液直接进入地下水,就会对地表水或者地下水产生间接污染。
磺胺类作为一类大分子抗生素,设计时主要是针对人体和动物体内的病原性致病菌,这也使其必然也对人体和环境中其他有机体产生潜在的健康威胁。
这类生物难降解的大分子抗生素在水体中富集,可能引起水体和底泥中的微生物、藻类、无脊椎动物、鱼类及两栖类动物等慢性中毒,破坏生态系统[4];污染土壤、饮用水与食物等,进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损害,可能有过敏反应、激素分泌异常甚至三致作用等潜在危害[5]。
磺胺嘧啶在水中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磺胺嘧啶在水中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张从良;王岩;王福安【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07(016)006【摘要】为了探明磺胺嘧啶在水中的环境行为,通过室内模拟降解实验分别研究了磺胺嘧啶在湖水和猪场废水中的好氧和厌氧微生物降解,考察了供氧方式和有机质含量对磺胺嘧啶微生物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磺胺嘧啶在猪场废水中厌氧微生物降解速率高于其好氧组,而磺胺嘧啶在湖水中厌氧微生物降解速率低于其好氧组.磺胺嘧啶在湖水和猪场废水中的好氧或厌氧微生物降解均较缓慢,这可能与其较强的抑菌性和微生物的营养状况有关.通过微生物培养还研究了好氧降解时磺胺嘧啶对湖水中微生物种群生长的影响,数据显示:磺胺嘧啶对湖水和猪场废水中细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对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影响不明显.【总页数】4页(P1679-1682)【作者】张从良;王岩;王福安【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郑州大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相关文献】1.臭氧氧化降解水中磺胺嘧啶的机理研究 [J], 王培良;钱锋;宋永会;苟玺莹2.Ag/g-C3 N4可见光催化技术降解水中磺胺嘧啶的研究 [J], 宋亚丽; 张肖静; 朱艺博; 金雅霖; 张硕; 张宏忠3.Ag/g-C3N4可见光催化技术降解水中磺胺嘧啶的研究 [J], 宋亚丽; 张肖静; 朱艺博; 金雅霖; 张硕; 张宏忠4.BiVO4光催化降解废水中高浓度磺胺嘧啶的研究 [J], 姚雨亨; 钱锐; 马长文5.废水中硫氰酸盐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J], 肖小双;安雪姣;叶晗媛;王林平;钟斌;张庆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磺胺嘧啶合成药厂废水处理方案研究》中期报告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立新瑞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O一0年二月24日一、项目由来及概况1.1项目由来本项目于2010年1月受立新瑞德环保公司委托,对磺胺嘧啶制药废水处理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本课题研究于2010年1月4日开始,为了能有效的降低磺胺嘧啶药厂废水的磺胺嘧啶含量及去除COD,我们参考相关的研究资料,开展了相关研究与实验,就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设想。
1.2项目概况1.2.1磺胺嘧啶生产原理药厂在磺胺嘧啶(简称SD)产品生产中省去了从原料到粗品的生产过程,是直接外购SD粗品进行精制生产得到产品,从而大大缩短了生产环节。
磺胺嘧啶粗品加入水中,加生石灰溶解形成磺胺嘧啶钙盐溶液,加活性炭脱色,经稀醋酸中和,离心过滤,甩干,粉碎,经减压真空干燥,过筛,得磺胺嘧啶成品。
1.2.2生产工艺流程简述在一次脱色罐中加入规定量的纯化水,投磺胺嘧啶粗品,加生石灰溶解形成磺胺嘧啶钙盐溶液,加入还原保护剂大苏打,加活性炭,升温,脱色保温数小时,压滤至二次脱色罐,加水稀释体积一倍,加活性炭、氯化铵,升温,脱色保温不少于1.5小时,压滤至结晶岗位,加稀醋酸中和,经离心、过滤、甩干(结晶母液排放至沉淀池自然降温),粉碎,经真空减压干燥,过筛,得磺胺嘧啶成品(工艺流程图见图1)。
图1 生产工艺流程图精制中和离心过滤母液粉碎冰醋酸过筛磺胺嘧啶干燥二次脱色压滤活性炭氯化铵炭水大苏打纯化水生石灰SD-Ca 溶液一次脱色压滤炭水活性炭磺胺嘧啶粗品废渣S202-1废渣S202-2废水W202-1回收水 G202-2 挥发气G202-1 挥发汽蒸汽加热蒸汽加热蒸汽加热主要化学反应: 溶解:NH 2SO 2N HNN2+Ca(OH)2Ca []NH 2SO 2NNN -2+H 2O精制:Ca HNH 2SO 2NNNCH 3COOHNH 2SO 2NHNNCa CH 3COO 2+22+()21.2.3废水特征磺胺嘧啶药厂的年生产批次为3000批,每批生产500kg ,生产每批次磺胺嘧啶,产生废水产生量约为9.40t ,全年产生28200t ,废水中含醋酸钙、磺胺嘧啶、氯化钙、硫酸钠、醋酸铵、醋酸等。
废水经车间预处理后进厂区污水处理站,然后进基地污水处理厂处置。
废水特征见附表1。
磺胺嘧啶药厂废水的成分复杂,通过检测COD 在9000-20000mg/L 之间,其可生化性未知。
为降低废水的COD ,采用了许多深度处理手段对废水进行小试实验(见附表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除湿式催化氧化法、膜技术和三维电极催化+微电解组合工艺对废水有较高的去除率外,一般的、常规的物化手段对废水的处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但从投资和运行费用来考虑,认为在磺胺嘧啶废水物化预处理阶段应使用三维电极催化+微电解组合工艺。
1.3研究重点我们参考以前的研究资料,重新对磺胺嘧啶药厂废水高COD 问题进行研究,我们认为应重点分析废水的水质成分,并确定废水高COD 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技术路线按照工作时间顺序,绘制工作路线图(见图2):图2 工作路线三、工作内容污水水样分析结果:(见表1)表1 水样编号水样名称水样编号采样日期水样来源送检人原水样1# 20100104ys1# 20100104 出厂原水原水样2# 20100107ys2# 20100107 出厂原水电催化出水20100107dch 20100107 原水水样2#电催化处理后出水微电解出水1# 20100107wdj 20100107 电催化出水再微电解处理后出水原水样3# 20100125ys1# 20100125 出厂原水微电解出水2# 20100125wdj 20100125 原水水样3#微电解处理后出水3.1水质分析为了解各水样的水质特征,我们采用一系列方法对水样的水质组成成分和相关性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见表2)表2 水样成分调查表水样号20100104ys1# 20100107ys2# 20100107dch 20100107wdj 20100125ys1# 20100125wdj 备注pH 5.25 5.45 4.37 11.14 - pH计电导率(µs/cm)2300 2360 1680 4060 - 电导仪COD(mg/L)10657 13370.4 10151.6 8666 - - 重铬酸钾法BOD(mg/L)8626.3 - - - - - 稀释接种法SD(mg/L下同)- 72.4771 67.45784 13.1527 55.57186 22.79834 液-质联用仪Na+- 174.4 196.761 2726.338 - - 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美国PE Ca2+- 2956.09 2244.821 4366.177 - -5300V)Cl-- 547.5 243.235 267.455 - - 硝酸银沉淀滴定SO42-- 172.4 1596.749 4957.604 - - 钙镁合剂EDTA滴定NH4+- 866.1 46.74 - - - 甲醛法酸碱电位滴定CH3COO-气相色谱法从以上水样的COD可以看出,原水的COD在10000mg/L左右,电催化法处理废水COD并没有明显下降,而微电解法处理废水COD只下降了35.2%,这两种方法对COD的去除并无很好的效果;通过水质成分的分析,发现CH3COO-离子的浓度含量很高而且原水的PH值呈酸性,所以初步认为CH3COO-的浓度与废水的COD密切相关;用液质联用仪对磺胺嘧啶在水样中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废水经过电催化处理后,磺胺嘧啶的去除并没有很好的效果,继续经过微电解处理后,磺胺嘧啶的去除率达到了81.9%,而我们用微电解法直接处理废水,磺胺嘧啶的去除率也达到了59%,可见微电解法对废水中磺胺嘧啶的去除效果显著。
(图形分析)(实验数据出来形成图表)3.2COD贡献值的判定3.2.1醋酸钙的COD贡献值根据附表1可知,废水中主要成分有醋酸钙、磺胺嘧啶、氯化钙、硫酸钠、醋酸铵、醋酸。
其中醋酸钙占 3.12%,在各组成成分中含量最高(除水外),因此我们设想醋酸钙在废水中的贡献值最大。
为确定此设想,我们按原水样的醋酸钙浓度配制成纯溶液,测定其COD值。
用重铬酸钾法测得试验数据如下:(见表3)表3 醋酸钙纯溶液COD测定表水样号20100104ys1# 3.12%醋酸钙纯溶液(平行样1)3.12%醋酸钙纯溶液(平行样2)COD(mg/L)13370.4 22750 23250由上表可知,醋酸钙纯溶液COD高达23000mg/L,而废水COD在10000mg/L 左右,芳香族有机物却不易被氧化,嘧啶不被氧化,挥发性直链脂肪族化合物、苯等有机物存在于蒸气相,不能与氧化剂液体接触,氧化不明显。
而醋酸钙是一种直链脂肪族化合物,它的纯溶液可以被重铬酸钾完全氧化,在废水中存在带有苯环和杂环的磺胺嘧啶和其他无机组分,对重铬酸钾的氧化造成干扰,所以造成纯溶液与废水的COD差别。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确定醋酸钙在废水中的COD 贡献值占相当的组分。
但由于此废水是磺胺嘧啶药厂的废水,废水中的磺胺嘧啶对COD也有可能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我们采用同样的方法测磺胺嘧啶的贡献值。
3.2.2磺胺嘧啶COD贡献值3.2.2.1水样中磺胺嘧啶的含量磺胺嘧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粉末,在水中几乎不溶,我们采用液-质联用仪对磺胺嘧啶在废水中浓度进行测定。
结果如下:(见表4)表4 各水样中磺胺嘧啶的浓度水样号磺胺嘧啶(ppm)20100107ys2# 72.477120100107 dch 67.4578420100107 wdj 13.152720100125 ys# 55.5718620100125 wdj 22.798343.2.2.2磺胺嘧啶的COD贡献值从以上结果看出,第一批原水水样的磺胺嘧啶含量是72.48ppm,我们配制了75ppm的磺胺嘧啶纯溶液,用重铬酸钾法测其COD只有135mg/L,可见磺胺嘧啶在废水中的COD组分很小。
3.2.3磺胺嘧啶的浓度与COD贡献值的关系为了解磺胺嘧啶与COD的关系,我们配制25mg/L、50 mg/L、75mg/L和100 mg/L的磺胺嘧啶悬浮液,用重铬酸钾法测其COD,并绘制成曲线。
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见表5)表5 磺胺嘧啶COD贡献值测定表25ppm 50ppm 75ppm 100ppm COD52.04 79.22 135.02 131.25(mg/L)图3 磺胺嘧啶COD变化曲线由于磺胺嘧啶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所以磺胺嘧啶的溶液呈悬浊液,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COD并没有因为磺胺嘧啶浓度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
但是COD 值的变化不大,而且废水中磺胺嘧啶含量很少,磺胺嘧啶对COD贡献值很小,不是废水COD高的主要因素。
四、试验结果讨论根据以上的实验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确定磺胺嘧啶药厂废水的COD高与磺胺嘧啶的存在并无太大关系,而醋酸钙(主要是醋酸根)的COD贡献值在废水各组分中贡献值最大,所以我们认为废水中醋酸根离子是导致废水高COD的主要原因。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原水中BOD/COD=0.57>0.3,可生化性良好。
电催化处理方法对COD的去除率和对磺胺嘧啶的去除率都不高,而且工程投入较大;而微电解处理法对COD去除率为35.2%,去除率较低,但是经过电催化+微电解的出水,COD的去除率为68.3%,磺胺嘧啶的去除率达到了81.9%,所以,为了使出水的COD降低以提高其可生化性,而且预处理后的磺胺嘧啶浓度不致影响生化处理阶段,我们认为采用电催化+微电解的组合工艺才能得到显著效果。
结果还发现,直接采用微电解法处理废水,可以使废水中磺胺嘧啶的去除率达到59%,但是是否会影响生化处理阶段的微生物的生长还未知,需要对磺胺嘧啶关于微生物的毒性做进一步研究分析。
结论对磺胺嘧啶废水的物化处理建议采用电催化+微电解的组合工艺五、下阶段的工作安排使用UASB 、IC 、A/O MBBR 工艺对磺胺嘧啶关于微生物的毒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