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科技职业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立项评审指标体系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cf8695504b35eefdc8d333c9.png)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最新)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总体目标:2019—2021年,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通过高水平学校领衔、高层次团队示范,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辐射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国家示范,分级创建。
教育部支持建设国家级团队,探索建设模式,集聚优质资源,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示范引领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建设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点带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专兼结合。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8617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2.png)
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师函(2019)4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团队以教授或副教授为带头人,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团队成员综合素质和水平较高,规模适当,年龄、职称结构合理。
第三条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和组织模式,有利于形成和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团队建设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广阔平台和凝聚专兼职教师向心力的良好载体。
第四条.学校构建“三级”教学团队,即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候选从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中择优推荐。
第二章申报立项第五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按照项目组申报、学院审核、学校形式审查、专家评审、校长办公会审议、公示等程序进行,分年度实施。
具体工作程序如下:1.学校发布项目申报文件,提出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拟申报项目按照《高职教育教学团队评审指标》进行自评,前期建设基础应达到50分以上;2.二级学院根据申报文件要求,审核申报材料;3.学校受理项目申报,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校长办公会审议、公示等程序,确定立项项目;4.学校审定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批准项目立项;5.项目所在学院组织项目开展建设。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六条教务处是实施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组织者,主要履行如下职责:1.统筹规划建设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完善相关规章制度;2.制订和发布项目申报文件,组织项目评审,确定立项项目;3.审核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协调、指导项目建设工作;4.对项目建设情况、资助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评价:5.推广、宣传项目建设成果。
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ba0e10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c.png)
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做好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根据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贯彻《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精神,为在我院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变革、能为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解决科技问题的科研XX,进一步提升学院科研水平、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创新团队要按学科类别建设,围绕学院提升办学水平的需要,发挥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服务人才培养、服务专业建设、服务社会发展。
第三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鼓励大胆探索,鼓励专业交叉,鼓励校企合作,鼓励国际合作和交流,鼓励模式创新,组建不同类别的复合型科研团队。
第四条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学院相关技术学科领域,重点开展应用技术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相关教学改研究。
第二章组建团队的条件第五条学院科技创新团队与教学团队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具体条件如下:1.科技创新团队要有明确的学科专业方向,在区域和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团队以学科(专业)领军教师或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教师和专兼职技术人员相结合,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研究队伍。
2.团队带头人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且是长期从事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专任教师;每个团队规模原则上由5~10位成员组成。
一人只能担任一个团队的带头人,且团队带头人不允许做另一个团队的成员。
3.团队成员组成中,副教授(或博士)不少于2名,40岁以下人员不少于50%。
4.团队成员近三年有省级以上的鉴定(验收、奖励)成果或专利;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或有与企业合作的产业化项目2〜3项,项目经费每年达10万元以上(含10万)。
第三章申报与审批程序第六条科技创新团队每三年组织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为12月初,由各系部按照条件组织申报。
第七条申报时必须填报申报书(附件1)和建设规划书(附件2)并上报科教处,科教处根据条件进行资格初审后,报院学术委员会复审,复审通过的团队将参加科教处组织的答辩会,由学术委员会委员评审、报院长办公会批准,由学院下达正式文件。
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指标体系
![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508c6a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1.png)
姓名
课题名称
一级指标
评审指标
主要观测点与评审标准
分值
分数
A立项依据
A1研究价值
切入点准确,能有效解决指南问题;
创新性或应用性强;
在教育理论发展、教学实践应用、教学经验推 广、难点热点问题解决等方面具有创新和突 破。
15
B研究基础
B1己有成果
课题主持人为第一作者的相关学术成果丰富, 究方法
研究方法与课题性质、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 研究者能力相匹配,具有可操作性;
重视实证研究。
1()
C4实施方案
技术路线与实施步骤清晰、明确、可行; 时间计划安排合理,符合科研工作内在规律。
10
D预期价值
D1预期价值
预期成果数量得当,能够反映出先进的教育理 念,理论有突破,实践有创新,具有应用与推 广价值;
是否具有向上级部门推荐立项的价值。
10
E经费预算
E1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各科目数额是否得当、合理。
10
专家建议
专家签名总分
5
B2研究团队
团队人数适当,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 专业特长突出,分工明确。
1()
B3研究背景 分析
对相关法规及政策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 对本研究领域的实践进展、存在问题及其发展 趋势的分析清晰、客观、准确。
10
C课题设计
C1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紧扣主题,表述清晰、明确、具体。
10
C2研究内容
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清晰、准确; 内容设计紧扣研究目标,符合自身逻辑论述详 实;研究假设合理;创新点表述清晰。
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95a512dd88d0d232d46a00.png)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为搞好我校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工作,起草修订工作量计算办法。
教师教学工作量包括:课程教学工作量和非课程教学工作量。
教师教学工作量按标准学时进行统计。
第一部分教师课程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一、课程教学工作量的界定1、本办法中的“课程教学工作量”指教师直接面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辅导的工作量,包括:讲课、实验、习题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考试、教学实习、指导课程论文(设计)、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
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依据是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教学工作量是发放教师授课津贴的依据。
2、教师进修学习或到校外基地蹲点期间,若不直接授课,则不计教学工作量,其津贴发放按学院有关规定处理,其实绩记入本人业务档案。
3、实验室管理人员若不直接从事有关实践教学工作,则不计算教学工作量。
二、各类教学环节包含的工作内容1、理论教学:包括编制授课计划、习题和参考资料、备课、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测验等。
2、实验实训课:包括备课、上课、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实验实训预做、指导实验实训、批改实验实训报告、课外辅导和技训考核。
3、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包括编写实习计划、实习准备、实习指导、实习总结。
4、毕业实习:包括编写毕业实习计划、编制毕业实习课题、毕业实习联系及安排、毕业实习巡视指导。
5、毕业论文设计:包括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毕业论文交流答辩。
6、考试:包括命题、监考、阅卷等。
三、课程教学工作量统计、核算的依据和原则1、教学工作量以教务处审核、分管院长批准的每学期教学任务为根本依据,以实际工作量为核算依据。
教学任务包括期初下达的及期末下达的(如监考、毕业生补考辅导等)。
2、教学工作量统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为:依据正确、实事求是、规范准确。
四、课程教学工作量的具体计算(一)授课工作量:标准学时=实际教学时数×折算系数K说明:1、学生数40为一标准班(≤40人按一个班计)。
学术团队建设方案
![学术团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a37e1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7.png)
学术团队建设方案学术团队建设方案团队建设方案(一)一、明确科技创新团队定义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
二、创新团队的特点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
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必然要有一个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必须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学科透视与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发挥较强的凝聚和领衔作用,并已经取得优秀业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有明确稳定的研究目标团队。
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等。
有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
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已经或能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学术成就。
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团队内部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甚至包括个性结构,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
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
团队内部具有和-谐的氛围,能够进行知识交流和有效沟通,同时团队成员具有以淡泊个人名利为主的协作精神。
宁波市20**年开始开展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
目前,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创新团队和第二层次创新团队。
从今年评审情况看,第一层次主要是高校研究单位。
“十二五”期间,我市力争培育建设30个左右创新人才集聚,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综合性科技攻关、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发战略性产品、培养中青年创新人才能力,并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三、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1、依托单位(申报单位)从重点企业中遴选(重点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及省、宁波市及本市工程技术中心中培育);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
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教学团队建设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af3cb732581b6bd97e19ea17.png)
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情况学院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主讲教师德高尚,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不断提高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强,工作效率高。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落实科教兴国和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才强市战略的精神,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体魄、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合作精神,能够联系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高层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二、教学团队构成情况(一)人员构成表1 课程教学队伍一览表(含兼职教师)表2 课程教学队伍专任教师一览表(不含兼职教师)???(二)教学队伍整体情况(不含兼职教师)表3 教学队伍专任教师整体情况统计表(三)教学队伍企业工作技术服务情况表4 技术服务情况(四)教学队伍的学缘结构(不含兼职教师)表5 教学队伍的学缘结构情况由以上表可以看出,企业基层管理实务课程组共有7名教师,其中专任教师5名,企业兼职教师2名,专兼职比例5:2。
本课程组专任教师5名,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均为中青年教师,其中35岁以下者3人,35~45岁者2人,教师平均年龄32岁,其中副教授2人占40%,“双师型”教师3人占60%,硕士(含在读硕士)5人占100%,高级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
教师队伍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教学力量雄厚,师资学缘结构优良,年龄结构合理,师资队伍稳定。
三、课程负责人简介精品课程负责人卢海涛,1990年7月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97年6月毕业于黑龙江商学院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8年3月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并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658d7b33d4b14e84246893.png)
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为了一个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好的发展,打造一个很具实力的教学团队很有必要,如果你也想打造一个不错的师资力量,可以来看看这篇由资料站为您准备的高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
具体建设目标为,1. 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
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to see the village was founded after the "tax class", on the way to meet Japan soldiers to the countryside "mop-up", caught suspected him of "Shina". Ma Xiren2.团队结构的优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关键是优化团队结构,使其具有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合理的梯队结构及有效的运行机制。
通过学历提高、国内外进修和企业锻炼等途径,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使团队的结构更加合理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双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47bc887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3.png)
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办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估学校的办学质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
一、教育教学质量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学生发展需求,涵盖了学科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
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如何,能否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
2、教学方法教师是否采用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是否现代化,是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的表现,包括考试成绩、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等。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升,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4、实践教学学校是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
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能否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结构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科分布等结构是否合理。
是否有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及具有高学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2、教师素质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是否过硬,能否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3、教师培训学校是否为教师提供定期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培训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否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
4、教学研究教师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是否有一定数量的教学研究成果。
教学研究是否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三、学生发展1、思想道德素质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是否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身心健康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学校是否重视体育教育,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
学院教学团队评审标准
![学院教学团队评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ec1342a0740be1e650e9aed.png)
标准
一级指 二级指
标
标
评审标准
①团队知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结
合,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
②团队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1-1 专 达到30%以上;
任教师 ③团队中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教师比例达到20%以
(6分) 上;[说明:行业、企业经历是指在与本专业相关的
②大多数毕业生在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工
5.人才 5-1 人 作,起薪较高,且较稳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
培养效
才培养
价好; ③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获得较好
果与社 质量 成绩,取得国家级竞赛三等(含)以上奖项或省部级
会声誉
(8分)
(含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竞赛项目)一等奖,或取得 省部级(含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竞赛项目)二等奖至
口支援
出贡献; ②能够利用基地等教学资源,为中等职业教育培
(5分) 养师资。
①面向行业企业需要主动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技术
4-3 技 服务与咨询项目,并取得实际效果;
术服务
②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为行业企业和社
(5分) 区提供服务、咨询每人每年累计不少于20学时。
①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
行业企业技术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④团队中获职业资格证书或教师系列以外职称教
师比例达到80%以上。
1-2 兼
兼职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专业技术
职教师
人员或能工巧匠占专任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例达到 30%以上。[说明:兼职教师课时工作量(包括其它教
(4分) 学工作量)每学年120学时折算1名教师]
⑤重视梯队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带青年教师,
高职学院教师绩效考核办法
![高职学院教师绩效考核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b3b2ce6bd97f192379e995.png)
高职学院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一、教师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根据教师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的内容可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德”具体体现为素质指标、“能”具体体现为能力指标,“勤”具体体现为态度指标,“绩”具体体现为业绩指标。
结合高职学院教师的特点,确定关键绩效考评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1:教师绩效指标一览表级二级指标频指指标考核□标考核主体性质率标BA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思想素学上级、同好,公道正派,原则性定性质期事、下级强素质满足岗位业务要求,讲职业素学上级、同指职业道德,分析表达能定性质期事、下级标力强廉洁自秉公守法,严于律己,学上级、同定性律法律意识强期事、下级统筹规划、合理有序,组织协学上级、同控制、沟通、协作、协定性调期事、下级调能力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学习创学上级、同能习能力强,敢于突破,定性新期事、下级力创新能力强指掌握本专业学科理论标业务技学上级、同知识,具备娴熟教学技定性能期事、下级能。
教师基语言表达能力强,熟练学上级、同定性本技能计算机辅助教学。
期事、下级事业心责任心强,忠于进取敬学上级、同职守,有强烈的进取精定性业期事、下级神执行力贯彻、落实工作快捷有学上级、同定性态度效,执行力度好期事、下级度为学生、家长、社会提指服务意学上级、同供服务,做到热情、细定性标识期事、下级心、耐心、周到将自己融入整个团体,团队意学上级、同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定性识期事、下级的作用。
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工学其他(讲座)等达到一定量教务科作量期定数量。
教学质定性、学学生评价80分教务科量定量期学生工班主任工作、管理兼学定性学生科作职、教书育人期学年专著、论文、科研项目、业科研工第课题等综合科研分达定量教务科绩作二到各类职务标准指学标期获奖与教学奖、、指导学生奖学专利(成项、学科建设奖、科研定量院办期果)奖、创新项目等。
学年招生工吾期值班、宣传、学生第定性招生办作推荐、考试信息等一学期二、绩效考评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了体现各个绩效指标在绩效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精准服务区域发展 打造全国高新区办学“新吴模式”
![精准服务区域发展 打造全国高新区办学“新吴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487357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4.png)
吕 佳,李蕾蕾,陈淼绚,林 俊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 214028)
[摘 要]本文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介绍该校在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精准服务区域发展,打造全国
高新区办学“新吴模式”的实践中的做法和成效。 从体制机制建设、合作载体建设、双师结构队伍建设、科技平台搭
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学校通过《 服务高新区( 新吴区) 三年行动计划》 构建“ 区校发展共同
二、通过合作载体建设,提升合作深度和广度 ( 一) 企业大学 学校已分批建设并投入运行了 3 家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共 建的“ 航信学院” “ 物联网科技大学” “ 村田现代学徒制教育中 心”企业大学。 学校在持续建设省级物联网技术应用工程中 心、省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的基础上,着力推动与南京第五 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建的“ 云计算研究所”、与感知控 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 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所” 建设。 ( 二) 产教融合平台 近几年,学校分别建成了 4 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项目、1 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 个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 心、1 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培育项目、2 个 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通过建立“ 中国民主建国会无锡市 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基地” “ 无锡智能制造咨询服务工作站” “无锡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实验室” 和“ 无锡市信息技 术应用协会智能制造实践基地” ,推动学校产学研合作工作, 加快无锡产业转型升级,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搭建 平台。 中国青年报以《构筑技术技能积累高地 助推区域产业 发展进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创新驱动、区校一体” 办学 的探索与实践》 为题,专题报道我校在搭建科技平台、服务区 域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成效。 研究报告《 铺建校企合作 “ 高速路” ,勇当产教融合“ 领跑者”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为例》 ,被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评为江苏省 2018 年高等教育 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 嵌入教学,工学结合” 企业经验实 训课程项目实践》 《 校企共建“ 航信学院” 协同共育会计服务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f9ebd89f705cc17552709c0.png)
△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为主观评价指标,△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为主观评价指标,△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为主观评价指标,△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为主观评价指标,△为部分主观评价指标;学生指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置上限指标超过上限均为满分。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07ffc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a.png)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学质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构建一支高效稳定的教学团队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养团队意识1.推行团队教学模式高校可采用团队授课的模式,有效整合教师资源,提供更多的教学观点和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组织团队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团队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三、引进优秀教师1.扩大引进范围高校应积极拓宽引进优秀教师的途径和范围,注重选聘有特色和研究成果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术资源。
2.制定优秀教师激励机制制定一套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待遇、职称晋升、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激励,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高校教学团队。
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1.加强教师培训高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
2.建立教学评估制度建立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估制度,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议等方式,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进步和成长。
五、加强教学资源建设1.更新教学设备高校应密切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设备,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2.建设教学平台建立优质的教学平台,集中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在线学习的机会。
六、拓展国际交流1.建立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高校可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项目,开展师生交流,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
2.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定期组织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参与,促进高校教学团队与国际前沿学术的交流。
七、鼓励团队成员参与科研1.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高校应营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2.设立科研项目经费设立科研项目经费,资助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鼓励团队成员进行创新研究。
八、加强学生指导1.建立学生导师制度建立学生导师制度,指导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
2.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
最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六篇)
![最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3e320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4.png)
最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六篇)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方案篇一(一)以硕士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水平有限。
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3名。
其中:中级职称教师14名,高级职称教师8名;17名教师具有硕士学历,5名教师具有博士学历;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名15。
教师专业方向涵盖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基本覆盖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这样的职称、学历、年龄、教师专业方向结构在独立学院中较为合理,但以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批青年教师中,虽有7人次在校级授课比赛中获奖(含第一名),并有1名教师获评“广东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也有个别青年教师具有十年以上高校任教的教龄,对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余老师基本教龄在三到五年左右,教学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不够深厚,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效果有限。
该团队超过80%的教师,一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行业背景单较为单一。
(二)不同课程师资力量分布不合理。
该教学团队现有古代汉语教师2名,现代汉语教师2名,中国古代文学教师6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4名,外国文学教师2名,文艺学教师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1名,还有1名教师因该专业的“对外汉语”方向取消,正面临转型。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数量充盈,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力量单薄。
基于行业性别特点,该团队育龄女教师超50%,加之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该团队面临生育高峰;行业对教师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要求逐渐加强,以硕士学历为主的中青年教师急需通过访学,甚至离职读博等方式提高个人能力。
一旦师资力量薄弱的课程,有任课老师出现休产假、访学、离职等情况,则面临请相近专业方向教师代课甚至停课等问题,既不利于代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系统性发展,又不利于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建设,还扰乱了教学秩序。
(三)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易沟通协调不畅。
国际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指标体系
![国际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34ccd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5.png)
国际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指标体系
首先,教学质量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包括教学资源配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
一个国际级高水平专业群应该有完善的教学体系,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科研水平也是评价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指标。
这包括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产出、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
一个国际级高水平专业群应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科研团队,能够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师资队伍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
一个国际级高水平专业群应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和讲师。
此外,学科建设也是评价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包括学科的发展潜力、学科交叉融合、学科竞争力等方面。
一个国际级高水平专业群应该有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并且能够在跨学科合作方面具有优势。
最后,国际合作也是评价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国际级高水平专业群应该有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能够吸引国际学生和教师参与,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综上所述,国际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涵盖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提升高水平专业群的整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分院关键要素评定体系
![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分院关键要素评定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b66013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6.png)
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分院关键要素评定体系
1.教学质量要素评定:评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包括师资力量、教学
设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成果等。
师资力量包括教师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和教学经验;教学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的数量
和质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机制等;教学成
果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业率、学习动力等。
2.实践教学要素评定:评定实践教学的关键要素包括实习基地、实习
指导和实习成果等。
实习基地包括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评价指标
包括基地的规模、设备和技术水平等;实习指导包括导师的参与程度和指
导质量等;实习成果包括实习报告、实习产品和实习证明等。
3.学生发展要素评定:评定学生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幸福感和学生创新能力等。
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成绩、社会实践、
体育锻炼和文化素养等;学生幸福感包括学生的就业前景、学校的环境和
氛围等;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和科技竞赛等。
4.专业建设要素评定:评定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包括专业设置、专业
资源和专业人才培养等。
专业设置包括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设置和专业
方向等;专业资源包括教学设施、实验室和图书馆等;专业人才培养包括
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等。
以上是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分院关键要素评定体系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
这些要素的评定,可以全面了解学院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学生发展和
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为学院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不
断完善和优化评定体系,可以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学生的
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学科团队建设方案
![学科团队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045b90fad6195f302ba67b.png)
学科团队建设方案团队是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XX年至XX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团队及组成。
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
应为本学科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
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
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行业现状,追踪学科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校级精品课程评审标准
![校级精品课程评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87aa37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2.png)
一级指标
检查内容
课程负责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课程组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 特色鲜明。
1.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心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 合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措施落实,效果显著。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受过校级及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励和教学表彰;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
段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有教学研究活动具体规划与规范的活动记录;教学大纲科学、规范,体现内容改革和能力培养且全部上网; 教案规范、齐全,执行效果好,且全部上网;有课程建设规划,落实效果好。
5.教学管理及效果 学生对课程评价高。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用优秀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 需要。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效果明显。
建有教学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运行良好的课程网站,并能有效共享。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4.教学方法与手 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 性,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
2.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双师结构
(1)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团队中本校教师 70%,计 2 分;达到 80%及以上,
“双师”比例(3) 计 3 分。(2)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达到 30%以上,且皆为高水平兼职教师,
8
兼职教师(5)
(1)带头人持有三个县(院)级或两个市级或一个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教育工 作者等奖励,计 1 分。(2)带头人近五年有公开发表的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论文一篇计 0.5 分,可 累加。(3)带头人在本行业的技术领域有较大的行业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最高计 3 分,量化表
7 见附件一。(4)带头人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相关行业,或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的科研项目,或经学院 支持为企业行业开展培训服务工作等,持有相关原始材料、证明、记录等,每项计 2 分;或带头人 持有专利,专利按排名顺序前 3 人分别计 2、1、0.5 分,分值可累加,至多计三项。
22 分
2-2
教学能力(3)
教学水平与教学 教研项目(1)
研究成果
教学成果(3)
(1)带头人的优质课、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称号,分别计为国家级 3 分,省级 2.5 分, 市级 2 分,县(院)级 1 分。(2)带头人的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或教改项目量化分,可累加计 三项,最高计 1 分,具体量化分表见附件二。(3)本项可累加,最高分 3 分。带头人获得省部级 7 三等奖教学成果,每项计 1 分;省部级二等奖教学成果,每项计 2 分,一等奖教学成果,每项计 3 分。国家级三等奖及以上教学成果,每项计 3 分。
计 5 分;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达到 30%以上,其中 50%及以上为高水平兼职
教师,计 3 分;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达到 30%以上,其中 10%--49%为高水
平兼职教师,计 1 分。
2-1
2.
学术水平
团队带头人
师德(1) 治学理念(1) 影响力(3) 技术服务(2)
17 0.5—2 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教材计 0.5—1 分;国家规划教材 1 本,计 1 分,省部级奖励教材 1 本,计 1 分,可累加,最高 4 分;建设有省级以上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计或 建设有 3 个以上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效果好计 1--4 分。
3-3 教学改革
AA 科技职业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立项评审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审要素
评审标准
分值
1-1 综合水平
团队设置(1) 整体素质(3) 成果(4)
团队设置和整体素质分由“指标 1-2、1-3、1-4”的分值折算计;成果分由“指标 3-3、4”的分 8
值折算计。
1. 团队组成
1-2 知识年龄结构
24 分
1-3 职称结构
4-1
4.
科研项目
技术服务情 4-2
况 科研成果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审要素
评审标准
分值
2. 团队带头人
2-3 组织与管理能力
组织能力(4) 领先水平(2) 团队建设规划(1)
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和领导能力,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
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计 1—4 分;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 8 (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群)建设的领先水平计 1—2 分;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
及成果
教研论文(2) 教学成果(2)
果或相应的教学奖励三等奖,计 1 分;二等奖及以上,计 2 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审要素
评审标准
分值
3. 人才培养 情况
38 分
3-4 毕业生情况
就业率(1) 专业对口率(1) 社会评价(4)
所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在 90%以上计 1 分;毕业生主要从事所学专业工作,专业对口率高计 1 分;有实际证据和事例表明实现了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群)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 6 平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计 1—4 分。
专业(群)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22 分
运行机制(1)
计 0.5—1 分;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建设运行机制计 0.5—1 分。
3-1
校企合作(4)
专业(群)人才 教改专业(1)
培 养 方 案 的 开 培养方案(2)
发、设计
专业特色(1)
具有校企合作进行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材料计 1—4 分;教学改革(精品建设) 专业院级计 0.5 分,省级计 1 分;及时跟踪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所形成的工学结合 8 的人才培养方案能满足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计 1—2 分;富有高职教育专业特色计 0.5—1 分。
学历比例(2) 年龄结构(1)
正高比例(2) 高级比例(2) 中级比例(1)
(1)硕士占 30%及以上,2 分;30%--10%,1 分。(2)成员中 45 岁及以上占 20%--30%,30 3
岁至 45 岁占 40%--60%,29 岁以下占 20%--30%,计 1 分。 (1)1 名以上正高级技术职务,计 2 分;(2)高级技术职务教师达到 20%,计 1 分;达到 35%,
3.
人 才 培 养 情 3-2
况 专业(群)
38 分
人才培养方案 的实施
教学内容(3) 精品课程(2) 顶岗实习(1) 人才共育(2) 开发教材(1) 教材水平(4) 实践教学(4)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设置合理,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计 1—3 分国家级精品课计 2 分,可累加,最高 2 分;学生顶岗 实习半年,且效果好计 0.5—1 分;团队分工协作,人才共育的形式、途经与方法得当,效果好计
教改思路(2) 教研项目(1)
(1)教学理念先进、教改思路清晰、教学改革有创意计 1—2 分;(2)团队成员承担省部级以上 教学研究或改革项目,前五位按位次依次计 1、0.8、0.6、0.4、0.2 分,可累加。(3)公开发表教 7 学研究论文 15--19 篇,计 1 分,20 篇及以上,计 2 分。(4)教学成果 2 分:省部级以上教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