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初探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实践 活动课作 为小学数学课 程 的一个 重要组 成部分 , 它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还 能促使学 生 自主地去 发现和解决 问题 ;它不仅积累了学生的知识 ,还 增强学生的 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认真 研究这个新领域 ,从学习内容上提供实践活动 的条件 ;努力 改进教 学方法 ,为实践 活动提供保 证 ,让学 生有思考 、表 达 的机会 ,有表达 自己想法和展示 自己才华的场所 。
二 、数 学 实践 活 动 的 形 式 要 多样 化 。 在数 学实践 活动 课应 该是 在教 师指 导 下学生 主动 活 动 ,学生之间合作解决 问题 的过程 ,并 在这个过程 中获得 直 接经验形成技能为主的课程 。因此 ,活动 的形式与方法应该 多样化 。活动 的地点可在室 内,也可在室外 ,可 以运用 多媒 体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 生参 与活动 ,也可组织学生 到实 地 测量 、观察收集信息。活动 的形式不可单一 ,可 以是个人 活 动 、小组 活动 、甚 至全班活动 ,还可三者并兼。 如教学一年级《你说我摆》时 ,我通过个人 “摸一摸 ”,初 步感知几何体 ;通过“分一分 ”、“堆一堆”、“滚一滚 ”,让学 生 结合生活实际 ,说 说各类物体的本领 ,这样加深学生对形体 特征的认识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的判断力 。最后以小组 为 单位进 行“搭一搭 ”的活 动 ,利 用准备好 的各种形体 发挥 想 象搭 出 自己最喜爱 的图形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的喜 悦 ,也培 养 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能力。 又如 教学《走进乡村 》时 ,是不 可能 真正带领学 生到 乡 村实地去考察 的。于是我就利用 多媒 体创 设一个 “走进 乡 村”的生活情 境 ,图画中绿化茵茵 、鲜花盛开 的小村 庄 ,一 条 小河静静地从那流过,孩子们开心地玩着,处处流淌着大 自
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初探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对于启蒙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航人,要带领学生走进数学课程,学好数学。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笔者在教学中深深感受到了现代教育理念给教学带来的诸多变化和可喜成果。
学生在学习上也有了积极的转变,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此,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观点等进行了一些总结,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中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就师生关系存在的弊端来看,核心是抹煞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只有教而无学,只有教师的主导而无学生的能动,这种现象应该变革。
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也就是把学生做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从而最终获得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句话,在学科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不可动摇。
然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在教学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此消彼长的“消长”关系,而应是“相长”关系,正确发挥主导作用是有助于增强主体作用的。
教师与学生,犹如导演与演员,虽不能代替演员形神兼备表现角色,却要千方百计地诱导演员进入角色,在学生实现主体地位的全部过程中,时时刻刻凝聚着教师对知识深层次的挖掘,体现着对教育过程独具匠心的设计,闪烁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智慧火花。
教师恰似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向导,使学生时而似在峰回路转的迷途之中,时而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那饱含激情、娓娓动听的诱导,使学生消除了攀登时的疲劳;那要言不繁、说理透彻的点拨,使学生终生获益。
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除了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教师的要求变为学生学习的需要。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旧的教育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事实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及其熟练的程度,而是应该更具有探索和思考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问题。
因为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思考和探索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创新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指导原则。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的是主动参与,关注的是实现学生从“听数学”、“练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如下的策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1创建问题情景,使学生想要去探究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确定思维的方向,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加足思维的“马力”。
小学数学课堂标准,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从而能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式表达出来,这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设计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此,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有时候不要把问题的结构设计的太全,条件不也不要太明显,必须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结合有关的经验才能解决问题,特别重视开发性练习的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初探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初探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0051-01摘要: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情趣。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创设一种融洽、和谐的教学情境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去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导入入手,去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1、巧设悬念,创建“愤”、“绯”情境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
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
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
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
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
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2、设疑导入法“疑”是学的需要,是思的源泉,是创的基石。
因此,我们应大胆设疑,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解疑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课始就抛出一个疑问:“我们看到的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等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不做成方的?”为破解疑问,学生就自觉地对新知识进行了探求。
在通过自学答疑后,大家都知道了车轮做成圆的原因,学习兴趣高涨。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初探
养 学生 合作 、探 究 的 精 神 。教 师要 积 极 指 导 学 生 学 会 在 合 作 中与 人 协调 和施 展 自我 ,培 养 学 生 的合 作 意 识 和 合 作 精 神 ,提 高 探 究 活 动 的效 率 。探 究 活 动 离 不 开 学 生 之 间的 相 互 合 作 。在 合 作 探 究 的 过 程 中 ,小 组 成 员 之 间 既 有 明 确 的 分 工 ,防 止 出 现 互 相 推 诿 、
例 如 ,教 学 “ 米 、米 的认 识 ” 时 ,对 于 这 些 长度 单 位 ,二 厘 年 级 学 生 对概 念 是 不 清 晰 的 。 我从 比 高 矮 等 实 际 事例 人 手 ,使 学
引 导 下 ,让 学 生 觉 得 数 学活 动 有 门道 、 数 学活 动 有 趣味 ,学 生 就
能 积 极 参 与活 动 。
2 .实 践 性 。 美 国 教 育家 杜 威 提 倡 : 让 学 生 从 做 中 学 。 “ ”数
学 实 践 课 必须 让学 生 真 正 “ ”起 来 , 引导 学 生 广 泛 接 触 事 物 , 动 要 生 明 白 了长度 单 位 对 于精 确 测 量 的 意 义 ,再 让 学 生通 过 测 量 工 具 尽 量 感知 事 物 ,从 中发 现 问题 , 自己提 出 解决 问题 的方 案 。 例如 ,在 学 习 统 计初 步认 识 时 ,安排 一 节 实践 课 。 课 前 ,让 认 识 这 些 长度 单 位 ,然后 再 亲 自动 手 测 量 图钉 的 长度 、 食指 的 长
能 。
关 键 词 实践活动 探 究性 学习 素质提高
为 了 让 学生 乐 于学 数 学 ,学 好 数 学 ,提 高 数 学 实 践 能 力 ,有 效 应 ,达 到 共 同发 展提 高的 目的 。 效 地 提 高 学 生 的 数 学 综 合 素 养 ,我 们 要 广 辟 渠 道 ,组 织 学 生 开 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初探摘要: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做数学”。
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乐学、善思,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实践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更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手实践,使学生乐学我们以往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
”的情况,学生学习被动、方式单一、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
往往让学生去记忆现成的知识,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对数学概念不理解,不会运用。
有些学生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甚至不爱学数学。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内容,让学生动手“做数学”。
如在《镜子中的数学》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像小小科学家,积极探索镜中奥秘,,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在反复的实验中感悟了镜子中的数学——对称。
这样获得知识在他们的大脑中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吃西瓜》一课中,用回答熊妈妈问题这个游戏,将学生带进愉悦的童话世界,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的精彩有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探讨对于小学数学来讲,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错误,其实也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加强对错误资源的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产物,错误中蕴含着宝贵的教学价值。
对教师来讲,学生出错不仅是教学契机,也是挑战,更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关键。
而对于学生来讲,教师故意出错,不仅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有利于激活、发展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应正确对待、巧妙运用授课中出现的各类错误。
一、正确看待错误的出现作为数学学习的关键内容,错误资源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在分析、探究中存在的偏差。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看待错误资源的产生,并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错误资源,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犯错的学生,否则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惧怕犯错,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直面自己的错误,认识到错误对学习的积极作用,使其能够积极地发现和改正错误。
二、挖掘错误资源的教学价值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对错误中蕴含的教学价值进行挖掘,以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不断成长。
由于年龄、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对相关错误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通过充分挖掘错误资源中的教学价值全面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认知。
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对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诱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错误资源具备的有用性。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这两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都会将两者混淆在一起,因而常常在图形类型判断时出错。
对此,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来强化两种图形的判断方式,然后再对学生出现错误的例题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这样的分析、强化,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的判断方式的印象,而且学生今后在做题时也能够避免同样的错误,做出正确的判断。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初探
小 学 数 学趣 味教 学 初探
夏毅 丽 河 北省 安 国市门 东 学 区 0 7 1 2 0 0
教 学实践表 明, 学生如果对 数学知 识充满好 奇心 , 对 学会知识 有 自 信心, 那么他 们总是 主动积 极、 心情愉 快的进行 学 习。因此 , 在数 学课 堂教 学 中, 我们要 时刻注意发掘教 材孕伏 的智力因素 , 因势利 导地 为学 生创 造 良好 的教 学情境 , 激发 学生 的兴趣 , 让 学生在 学习数学 中愉 快地 探 索。 数学 趣味 教 学探索
葙 国
教学 方案与技巧 2 0 1 3 年3 月第 3期 ( 下) 2 0 1 3 . M a r c h。 N o . 3 ( u n d e r
了研究 自然规 律的科学方 法 , 这 就是 “ 抽 象思维 , 数 学 推导 , 科 学实 验 ” 相结 合 物理 知识的不 同之处 。例 如 , 当学生学 习了光 学成像 的知识 后 , 可 以向 学生提 的方法 , 对科学研究起 到 了重大 的启蒙作用 , 极大地 推动 了物理 学发展 , 是 人类 出这 样一个 问题 : 通 常防盗 门上 都装有 “ 猫眼 ” , 其 特点 是可 以从室 内 向外观察 物理思想上最 伟大 的成就 之一 。然后 引导学生重做 伽利略 的斜 面实验 , 加 深对 而不 能从室外 向室 内观察 。怎样解 释这一 现象 ?这是 一个 看似 简单 其实 并不 方 法的理解 。 容易 回答的问题 , 它 的解决不 仅 需要 拥有 物 理知 识 , 而 且需 要 运用 科学 方 法。 4 让 学生运用 科学方法解决 实际物理 问题 因此 , 在 中学 物理教学 中 , 必 须创设 良好 的认 知情 境 , 对 学生 的探 索进行 指 导 . 在 中学物理 教学 中进行科 学方法教 育 , 必 须结合 实 际 问题 。这 是 因为 , 科 让学生 主动地观察 、 思考、 实验、 讨论, 使 之沿着 科 学 的思 路 在不 知不 觉 中掌握 学方 法的真正掌 握 , 必 须在探索和发 现之 中实现 。这正是掌 握科学方 法与学 习 其 中的科学方法 。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开展策略之初探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开展策略之初探安徽省肥西县洪桥学区中心学校刘世银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一线教师应把握好数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意义以及措施,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实践活动开展数学小学一、问题的提出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照本宣科较多,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较少;强调统一化齐较多,促进个性发展较少;书面书写作业较多,课外活动实践较少。
然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基本理念,从根本上讲就要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焕发生机,趣味多多。
二、数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从广义上来讲,数学实践活动应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所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
(一)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本来就爱做小动作,如果再让他们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那课堂岂不一团糟!其实不然,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究、研究,努力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的实践活动环节,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统计》教学中,我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记录下所有成员一分钟跳绳的数据,然后自己整理数据,提出有关统计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统计概念),最后结合成绩给每个队员提出相应的锻炼建议。
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因为既贴近生活又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自主、合作、探索”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了课堂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教师的精心指引下,学生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分享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此学习过程遵循了以生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拥有新知识的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大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而提升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效率。
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主要靠大量练习形成的惯性思维来巩固认知,主要靠模仿老师的解题模式、思路,学生获得的知识靠的是题海战术,形成的是固定模式的思维。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些题海战术都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是真的感兴趣,因此学生在解题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所以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是多么重要。
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得到的知识,必然在脑海中的印象深刻,遇到困难、困惑时,再与他人互相交流讨论,得出的结论会比老师直接的灌输强许多。
毕竟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经过了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体验了知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们养成了善于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学习中,我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带的长方体学具,并提出问题:它有几个面?这些面的面积有何特点?并试着想一想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么去计算?学生经过观察后,很快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并发现相对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在感受长方体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分别感受一下长方体各个面的大小。
然后引导学生计算一下各个面的面积,再引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这时,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下,开始思考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经过计算各个面的面积后,相加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初探《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
教学情境则是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一、在新课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
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
积极的情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就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进行探索性思维活动。
1、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
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不管是几位数),教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可以被3整除,这样几个回合,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作者:程明报来源:《新课程·中旬》2017年第05期摘要:综合实践课顾名思义就是一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知识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开展是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一要求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并不断创新有关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游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的具体要求之一。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从而掌握知识。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反思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很多学生可能还不适应这样的转变,所以才会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使学生在实践中慢慢改善自己对小学生活的不适应。
但这只是表面,实际情况是现在的小学低年级教师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还是按照传统的讲课模式,并没有让低年级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这门活动课丧失了开设的本意。
还有一种情况是数学任课教师没有特别重视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心智和认知能力不健全的情况,没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使得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丧失活力,使这门课程丧失了原有的价值。
二、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策略(一)联系现实,以境入学数学这个学科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因为小学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幼儿园的数学学习,小学数学需要他们能够把数学知识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只像幼儿园数学学习那样只是认识数字,了解数字的含义。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小商店》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就可以利用联系现实、以境入学这一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有效性初探课堂教学的探究
小学数学有效性初探课堂教学的探究1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效与否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
例如,在找规律教学时,我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小明家新装修了房子,他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房,你们愿意去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出示课件)。
到了小明家的门口,他家的门是设计了密码,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小明已经帮我们输入了前三组的密码,最后一组他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谁愿意来试一下。
你能用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个发现吗?(有规律的。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复排列规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找规律。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小明的房间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小明的房间)。
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小明家的墙面上还隐藏着好多规律,你们能找出来吗?本课主要从情境的生活化、现实化、趣味化和情境呈现的连续与递进等方面做了探索。
通过一个个问题情境的呈现和解决,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归纳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整堂课下来气氛活跃,学生学的轻松而愉快,教学效果也不错。
2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自主探索是指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钻研;二要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眼观摩、动口表达的适度空间。
自主探索是每一节课都必须要有的环节,而合作交流则不然,合作交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教学难点,完成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同时,合作学习也是丰富学生经验,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自主互动教学初探(1)
小学数学自主互动教学初探作者:曹聪洁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2年第22期小学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从而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经过实践与创新,获得丰富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一、重视课堂生态场的建设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就是一个“生态场”。
影响这个生态场有许多生态因子,数学课堂要有利于师生交往互动,就必须关注课堂生态场的建设。
从大环境来说,教室环境的布置应该优雅、大方、洁净,教室四周的墙壁上,不宜过多地张贴图片。
教师上课需要用到的多媒体设备,应提前准备好,播放音乐时,音量控制要适当,屏幕的使用最好不要挡住教室前面的黑板,以免影响教师上课的板书。
窗帘的颜色和高度也可随时调节,保证教室有足够的亮度,起到保护学生视力的作用。
学生座位的设置,学习小组的建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进行调节,以方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
从小环境来说,教师教学用具应有序摆放,制作的课件、书写的卡片等提前到位,避免上课时手忙脚乱,影响教学进程中师生交往的时间。
课堂这个生态场,要营造和谐、温馨、宽松的学习氛围,不仅通过教师言语,而且要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及时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扩大师生互动的面,从而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二、注重师生互动的策略指导1.精心预设问题。
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角色层面的互动行为往往围绕着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进行。
因此,要提高师生交往互动的质量,教师就必须精心预设问题。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把学生认为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加以引导,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品质。
初探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
教海探索初探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邹礼慧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开始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学科——数学,必须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关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改革,教师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培养积极探索、主动认知、积极实践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问题与对策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1.忽略问题明显,教学效果不佳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应引起数学教师的充分重视。
但是,从实践效果的角度来看,小学综合数学实践活动课长期以来一直被教师忽略,活动效果始终难以达到预期。
主要原因是教学工作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还没有完全摆脱填鸭式教学的影响。
例如,分数始终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指标,教学工作始终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很少强调全面的实践活动课,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缺位问题明显,教学质量低下从过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情况来看,教师一直是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任务和要求,合理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
根据预设的教学程序演示相关教程,并要求学生对给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在这样的活动中,个别学生在培养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再加上综合数学实践课的定位目标不明确,经常会出现诸如活动衔接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3.教师的实践精神不足,情绪不高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主要实施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真正增加对知识探索的热情,因此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如果老师情绪平平,学生将不可避免地感到无聊,并且很快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措施分析1.增强实践活动的趣味性根据相关调查,有趣的教学方法被认为是小学生最认可的教学方法之一。
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出发点,选择多种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初探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创设有效情境初探
铜仁 市 实验 小学 陈继群
有效 的教学情境是学 生思考 问题、探究知识 的智力背景 ,创设 良好的 问 题情境 ,可 以引发学生 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为达到认知的心理平衡而解决 问 题 的欲望 ,点燃学生学 习的热情 ,它能加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 状态 , 促使他们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发现数学 、探究数学、体验学习的活动中。 那么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提 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昵? 情境刨设耍有救学原 昧 提到 “ 情境创设”,许多教师 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似乎 “ 情境 ” 是多媒体 的代名词 其实,在大量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进行创设情境 的同时 ,教师对 隋境 ”一词的理解也产生 了偏差 。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情境的 直观形象 , 生动有趣 , 而放弃了情境应有 的数 学思考 。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 “ 加 减混合运算 ”时 ,练 习是这样设计的 : “ 几只小鸟飞来衔着几道卡片,每张卡 片上写着一道加减混合算式 ,让学生选 自己喜欢的一道或几道完成。当老师说 完要求后 ,大部分学生没有动笔 ,只是看着荧幕 。于是老师就 问: “ 你们还有 什么 问题吗? ”学生经老师这么一 问才回过神来开始做练习,但有两位学生还 是聚精会神的看着荧幕 。老师又 问他俩 : “ 有 问题吗 ?”这时学生 1 说: “ 老 师,你这幅画做得真漂亮啊 l”学生 2 说: “ 老师,小鸟嘴里一直衔着卡片不 停地飞 ,它们不累吗 ?”老师听 了他俩的话,不知该说什么好。可想而知这样 的情境不仅没有很好的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分散学 生思维、练习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情境创设应离不开数学知识 的本身,切忌喧宾夺主 ,要让情境充满数学的原汁原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 心底里唤起学生对数 学的热爱 。 二、情境 刨设耍具有趣味性 《 数学课程 标准 ( 实验稿 )》提 出: “ 教师应激 发学生的学 习积 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 活动经验。”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产生内在 动力 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年龄段兴趣相和谐的有趣教学情境。 只有学习情境与学习兴趣和谐,才能使学生对所要探究的知识产生积极的学习 心理倾向。例如我在教学 “ 商不变性质”一课时,改编了 “ 猴王分桃”的童话 故事: 花 果山上风景秀丽 , 气候宜人。 猴王在果园里 为小猴分桃子 。 猴王说:“ 我 把6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小猴吃。” 小猴听了直嚷嚷 “ 太少, 太少 ” 。 猴王又说: “ 我把 6 0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0只小猴吃,怎么样?”小猴听了还是嫌少,试探 地问: “ 大王 , 在 多给一 点行 吗?” 猴王一拍桌子 , 显得很慷慨大度地样子说: “ 那好吧 !给你们 6 0 0个桃子平均分给 3 0 0只小猴,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 猴笑了,猴王也笑了。故事讲完了,班上的孩子们也情不 自禁地笑了,这时, 我意味深长地问: “ 同学们,你们说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抓到契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化教学初探
2020年07月DANGDAIJIAOYANLUNCONG数学活动化教学是在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的思想指导下,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在活动中实践,探索,思考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创新为根本保证,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其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
实施探索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数学活动化教学,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态度,习惯。
一、追求“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活动中实践、探索、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途径。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关注传授知识转向关注实践活动。
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并利用知识点的学习,创设激情问题,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真正“动起来”。
通过创设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外在的学习活动,如小组教学,合作学习,互动交流,讨论活动,角色扮演,促使他们动脑,动眼,动耳,动嘴,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方便、快捷的算出三角形的面积?用数方格法,还是将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面积图形?怎样转化?想不想亲自动手试试?接着让学生从自备的学具中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接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图形。
接着让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上面拼成的几个图形中,你能计算出面积的图形有几个?2.你知道他们的面积公式吗?3.上面第几个图形的面积公式你目前还没有学?4.你能根据上面学过的几个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试试看。
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这样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大量合理的想象,既了解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对数学公式的理解,推导,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又使学生体验了自我探索的成功与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活动课初探
数学活动课要体现“教育性”和“趣味性”相统一、“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导向性”与自主性”相和谐、“灵活性”与“开放性”相兼顾。
标签:数学活动课探究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把儿童当作知识的容器置于被动地位的倾向,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因此,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论断,主张让儿童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学习,即“从做中学”。
数学活动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在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上好活动课对教惯了传统数学课的老师老来说,是一种挑战,值得我们探讨。
本学期,在教学处的领导下,根据学初计划,我们四年级组六位数学老师选定“三角形的内角和”作为我们活动课研究的内容,共同探讨如何上好一节数学活动课。
以期实现师生共同发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缩小与新课标的差距。
一、明确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
活动课的教学应以体现教育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去渗透科技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教学目标。
因此,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验动手动脑,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要突出数学活动课的特征
1.“教育性”和“趣味性”相统一。
活动课不仅要使学生受到思想、知识、情感教育,而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为学生喜闻乐见,充分体现教学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实践课中,我们非常注意课题的引入:崔老师通过“学生量出两个角,老师马上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张老师通过“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直角,一条直线旋转,四个角的度数变了,但总和不变”,渗透数学思想,为“不管三角形怎么变化,但内角和总是180度”设下伏笔。
接着用生活中的长方形、红领巾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概念,自然、贴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因势而教、为学而教”。
2.“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活动课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应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例如,在实践课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估一估”等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得出了“量、拼、折、撕、画、分等多种方法,验证了”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3.“导向性”与自主性”相和谐。
数学活动课开展的过程中,从活动的组织与准备到活动的进行与结束,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并要保证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个个动手、动口、动脑,相互启发、多向交流,使教师的导向性与学生的自主性和谐发展。
例如,在实践课中,我们科学的安排了5次学生操作活动,分别是(1)求长方形的内角和;(2)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3)探讨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4)概况活动;(5)探讨多边形的内角和。
每次活动之间的衔接非常紧凑,详略得当,富有启发性。
学生从十分熟悉的长方形内角和入手,再转移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顺利的实现了图形之间的转换,同时又为任意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地推导奠定了基础。
活动五活化图形变换方法,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发展潜能。
4.“灵活性”与“开放性”兼顾。
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要灵活多样、灵活多变、机动灵活,并要注意在开放的状态中上好活动课。
灵活性是实现趣味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条件,开放性是使活动与现实相辅相成的关系。
例如,在实践课中,我们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研究材料以及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整个过程是开放的。
学生在实践中产生了困惑和合作需求,在实践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老师选择不同方法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实现了方法多样、灵活、开放。
三、要研究活动课的课型和教学模式
根据活动课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我们要灵活地选择活动课的课型和教学模式。
活动课可分为如下课型:
1.数学史话课,如数学故事会、数学名家介绍、数学读书会等。
2.趣味数学课、如数学游艺、数学迷语、趣题讨论等。
3.思维训练课,如简算计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
4.实践应用课,如制作学具、实地测量、办数学墙报等。
5.竞赛辅导课。
本节实践课属于思维训练和实践应用课型。
在这节课中,我们选择的教学模式是:“提出课题假设实验结论应用”。
四、要建立活动课的评价体系
要提高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应从活动课的教育功能、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上进行科学的评估。
评估要考察:1、是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是否让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3、是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4、是否指导数学知识的应用,5、是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用以上五点来反思本节实践课,我们感到很惭愧,差距还很大。
例如,如何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备课,如何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有哪些好的教学模式等等。
今后我们继续探讨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力争实际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有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