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物理八上2.3探究——物质的密度课

北师大物理八上2.3探究——物质的密度课

应用拓展
结论: 质量(m/g) 同种物质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铝块 1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铝块2 铜块1
体积(V/cm3)
质量/体积 (g/cm3)
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铜块 2 密度.表示符号: ρ.
水1 密度的公式: ρ=m/V
密度的单位:kg/m3(SI),g/cm3
谢谢!
学情分析
目标制定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 重点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
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 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1.导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密度表。 2.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 2. 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 难点 本过程。 道理的科学精神。 3.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 2.密度概念的建立,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 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
应用拓展 应用拓展
创设情境
对比分析
实验探究
应用拓展
你知道阿基米德是如何帮助国王鉴定这个皇冠 是否纯金的吗?
创设情境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
实验探究
应用拓展

酒精 鉴别 铝

八年级物理上册2_3学生实验探讨——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_3学生实验探讨——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进程】
一、引入
师:(出示香皂块和泡沫)如何区别?
生:看出来的。
师:(再出示两杯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如何区别?
生:闻气味。
师:(展现一个奖牌)大伙儿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材料的?怎么明白?请大伙儿传看。
师:咱们有时能够从外观来直接分辨物质,有时却很难分辨,例如自来水和矿泉水,外观全然无法区别,因此咱们想明白能不能有一个更科学的方式来区分呢?
(重叠放,显现同一坐标的3条直线)
生:从这3条直线能看出,说明同种物质比值相同,不同物质,比值又不相同。
师:对,从图像中咱们也能够取得结论。再一次证明大伙儿的猜想是正确的。
评估:
问:回忆适才,咱们用了几种方式来处置数据,取得实验结果?
生:两种。计算与作图。
问:你以为哪一种方式更直观?
生:作图像。能够不用大量的计算。描点就能够得出。
3.进行实验(大约7分钟)。
期间由学生把表格画在黑板上,并非断填写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师:此刻大部份小组都做完了实验,咱们来看一看各组实验结果。
问:下面每一小组都来分析讨论,你们从数据中取得了什么?(2分钟)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析。
(因为前面有了猜想的基础,其他小组学生可能会用计算器算出。)
质量m(g)
体积V(cm3)
生: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说明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师:既然成正比,就有比值,算一算每种物质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生:相等。
师:证明适才大伙儿的猜想是正确的。
再问:此刻综合3个表再来比较,你又得出了什么?
生:不同物质,比值不同。
(投影结论)
问:关于适才的数据处置进程,同窗们有什么体会?
学生实验:探讨——物质的密度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三、探究——物质的密度》_7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三、探究——物质的密度》_7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铁块、铝块(6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3组),天平和砝码各6组。

【学习过程】。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三、探究——物质的密度》_21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三、探究——物质的密度》_21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理应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

本节实验水平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水平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实行实验设计、实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用2课时.二、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水平,会使用天平和量筒;具有初步的观察和分析水平,但比较习惯老师给什么记什么。

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活性思维和动手水平较差。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

2.会用天平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3.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学生对间接测量有感性的理解.4.学生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行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理解有所拓展.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规律.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比值定义法的实验方法.2.教学难点:学生亲自动手、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实行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五、学习情境设计:故事情境引入,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进入探究、合作学习之中.六、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在多媒体教室实行;采用PPT课件;多组实物的天平、量筒、木、铁;实验表格.七、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协作式、问题解决式多种策略组合的教学模式八、教学过程:(一)新授一. 密度概念的引入近日,家住望城格塘乡柏叶村高林组邓正荣老人和老伴被两个上门的骗子骗走1700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钱不值的破铁块!据邓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物。

北师大版(京改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2.3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

北师大版(京改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2.3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

《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把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作为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初二物理第二章第三节。

教材通过让学生测同种物质和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体积、以及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分析抽象得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从而将物理事实与科学方法有机的联系起来。

2. 学生分析初二学生,对质量体积比较熟悉,但对于为何还要学习密度却是一个普遍的疑问,且接受密度这个新概念比较困难。

因此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引入密度的原因和为什么要用比值来反映物质的这一特性,把物理事实与科学方法有机的联系起来,进而使密度的含义成为可以理解的概念。

因此,在实际教学时,并没有按照教材上那样直接让学生做实验得出密度的概念,而是从学生熟悉的“气味、颜色、质量”等特性的不同来鉴别不同物质开始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从而发现另一种特性.进而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通过科学探究得出密度的概念。

②通过科学探究,会用天平、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活动对密度概念的建立,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②通过密度概念的建立,使学生从定性思维发展为定量思维,学习定义概念的科学方法-----比值定义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密度概念、密度计算、密度单位。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围绕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链”,让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把单一的结论形成变为多元的智能发展。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 初二物理 课件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 初二物理 课件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备课:赵阳地区: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朱阳关中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会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体积。

(2)通过探究实验,掌握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固体密度的测量。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用具天平、砝码、量筒、细线、装有水的大烧杯、小石块、食盐、玻璃棒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妈妈买了一条金项链,你能帮她鉴别一下是否是纯金制作的吗?(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二、自主学习(一)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的密度1.设计实验(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讨论:(1)本实验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2)如何测量体积?(3)实验时先测质量好还是先测体积好?实验步骤:(1)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金项链的质量m(2)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的示数V1(3)用细线系住金项链,将金项链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水面的示数V2,则金项链的体积为V =V1—V2(4)将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中,根据公式ρ=m/v计算出金项链密度2.用小石块代替金项链,学生分组实验,测出小石块密度(二)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1.提出问题如何测液体(盐水)的密度?2.设计实验(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讨论:(1)如何测量液体的质量;(2)如何准确测量液体的体积?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则盐水的质量为m =m 1—m2。

(4)将数据填入设计的表格中,根据密度公式ρ=m/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教学目标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北师大版初二上)教学目标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北师
大版初二上)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实验探究明白得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咨询题.
⑵会查密度表,明白水的密度.
⑶能讲明一些生活中与密度知识相联系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体会描述物质性质的方法.
⑵感受科学探究的差不多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对密度知识和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神和团结合作.
⑵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咨询题的良好品质.
⑶培养学生留心观看周围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二章第三节《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1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二章第三节《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word教案1

《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

比如: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件才对?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新课教学1:学生预习课本,问:同学们观察了图后有什么发现?(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3: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对上面的讨论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是多种多样的,千奇百怪的,有些甚至是离谱的,教师要充分给予肯定,将代表性的猜想与假设列在黑板一侧进行归类。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物理八年级 第二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度密 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物理八年级 第二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度密 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
【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概念建立的意义
【教学工具】:天平、砝码、量筒、刻度尺、装有水的大烧杯、小烧杯、铁块(圆柱体或长方体).三组质量、体积不同的铜块
◆教学情景导入
师:这有两瓶水,一瓶是矿泉水,一瓶是纯净水,请同学判断哪一瓶是矿泉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饮料瓶分别装矿泉水和纯净水)
师:再请同学们判断这个饰品是银的还是白金的?(展示一个抛光的银质的饰品.)
师:我们要区分是哪一种物质,就要找到物质不同的特征,今天我们一起通过研究一些具体问题探究物质的一种特殊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3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3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3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2.初步掌握密度公式、单位、单位换算.3.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激起求知欲.说明:1.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得到:对于同一种物质,是定值;对于不同种物质,的值不同.即体积相同的不同的物质的质量不相同的结论,由此知道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而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质量是相同的,即“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相同”.2.通过分析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中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得出密度公式.由公式分析出密度的单位.3.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及基本训练题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密度公式、单位、单位换算.说明:密度是一个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与以后学习的比热等都是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密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比概念的理解,能使学生了解这类物理量的一般研究方法(在某些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以及这类物理量的共同特点(对同种物质是一个常数,对不同种物质不同).因此,教好密度概念,是本章的重点,同时它的教学方法对后面的教学也有影响.(三)教学难点: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密度的单位换算.说明:密度概念难建立,生活中的说法“油比水轻”对学生建立密度概念有一定的障碍.由于学生对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理解不深,对判断一些问题感到困难,容易出错.(如将一块砖切成两块,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的单位是组合单位,单位换算较繁.二、教法设计(一)教法指导:1.本节地位:本节是在本章前两节“质量”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知识的.密度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后面的压强、浮力、功等几章的计算中将要用到它.对密度这一表示物质特征的物理量的理解,为以后学习比热的也有帮助.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前面学过了质量,在小学学过了体积,学习本章没有知识的障碍.但对为什么要通过实验求,为什么要比较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以及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理解不透.在单位换算中,数字大给换算带来难度.3.教法建议:本节课可通过利用物质常见性质鉴别物质入手,通过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得出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及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通过分析密度概念得出密度公式,由密度公式导出其单位.说明:密度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密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关键.应通过实验得出“对于同种物质是相同的,对于不同物质是不同的”结论,引入密度的概念.应重视分析实验结果,在分析过程中,应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归纳总结.根据密度的定义得出密度公式、规定密度单位对此应让学生理解,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如下几个单元:1.根据物质的性质可区分物质;2.通过实验建立密度概念、得出公式和单位;3.通过例题的计算巩固公式及概念.(二)教学设计方案:1.引入新课拿出不同的物体:水、酒精、糖水、锡、铁等,让学生利用物质的性质区分它们?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归纳出:不同的物质,可根据气味、味道、硬度来区分它们.再拿出两把形状、大小相同的不锈钢勺和铝合金勺让学生区分.引入本节的课题.学生对水与糖水;水与酒精;锡与铁等各组物质的区分不会感到困难.在区分不锈钢勺和铝合金勺时,学生可能会答根据轻重来区分.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天平区分.引入课题的方法之二:有一块已知体积(很大)的石碑(无法用磅秤称质量),如何知道它的质量?2.讲述密度(1)密度概念让一个学生报告上节实验课测得的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和木块的质量值,比较它们的质量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教师演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比较它们的体积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做课本图7-5的实验,并分别算出每次实验的质量/体积.用天平称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形铁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长方形铁块的长宽高,并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为了节省时间,做此演示实验时,两块铁块的质量由教师测,两块铁块的长、宽、高由前排学生测,并由学生算出铁块的体积.将测量数据填入课本表中.再依照上述步骤测出两块木块的质量和体积.将测量数据填入课本表中.分析课本表格里的数据:铁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但是相同的.木块的质量跟木块的体积成正比,但是相同的.与不同.但对同一种物质来说,不管它的体积、质量是多大,其都不变.反映了物质的特性.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小结出密度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公式根据密度定义,得出密度公式:ρ=.介绍“ρ”的读法和写法.V表示体积.(3)密度单位根据密度公式,推出密度单位:国际单位:千克/;常用单位:克/.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两套密度单位间的换算过程及结果,得出:1克/=千克/.(4)巩固练习通过练习课本例题,熟悉密度公式,应用密度公式.讨论ρ、m、v三者间的关系:ρ=m/v,不能理解为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对于同种物质,ρ是一定的,与m、v无关.加深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 2.3 学生实验 探究——物质的密度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 2.3 学生实验 探究——物质的密度
(2)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认识世界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重点
1、导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密度表。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2、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
教学用具
故事导入
新授:
问题与猜想: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第49页图2—17,认识到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出现这种现象,是否与物质本身的某种特性有关。
制定计划:
设计如下方案:
1、选体积、质量不同的水、铁、铜三种物质作为研究对象。
2、选用天平、量筒登作为研究工具
3、分别测量出三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
4、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运用了探究式学习,体验了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我们学到了密度这一重要概念,并会运用密度这一特殊性质,去鉴别物质,计算物质的量和体积。再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探究式学习。
作业:1、P53第1、2、3题。
2、阅读52页科学窗
解:依据密度公式
ρ=m/v=4000g/570cm³=7.02g/cm³<13.6g/cm³
答:由密度表可知,这个球不是铅球。
学生观察思考,猜想
学生实验探究
每个小组分别选取3种物质去探究
教师指导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注意事项
交流讨论
小组内交流完成探究结论,讨论其他发现
学生演示例题,得出结论,并讨论密度这一物理量的单位。
收集证据:
分组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格。
质量/g
体积/ml
比值(质量/体积)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3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3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具
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
1、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2、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3)公式的物理意义。
思考讨论
小结Βιβλιοθήκη 密度的引入目的、概念、公式、单位作业
指导丛书P261、2、3
C.水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D.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分析
练习ρ的写法
练习单位的化法
交流与
讨论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木块15100.5木块210200.5石块11042.5石块22082.5水150501水21001001
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材分析“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

通过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让学生体验探究密度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实验收集数据,列表分析、画图像得出结论。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多媒体课件,体积、质量不同的水、铜、铁,天平、量筒、刻度尺等。

第1课时一、情境引入今天,在学习新知之前,先给同学们观看“皇冠的故事”视频。

在故事中,阿基米德仅仅通过测量皇冠的质量和体积,与纯金的质量和体积进行比较,就判断出鉴别出王冠不是纯金做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2.3探究----物质的的密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2.3探究----物质的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教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液体的密度的方法.二、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液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水。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一个问题:[投影]测水的密度.[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生]三次为宜.[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师]具体如何来测呢?[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师]怎样测呢?[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师]这个方法好不好,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吗?[生]不好,量筒中的水如果全部倒入烧杯中将倒不干净,会产生比较大的误差,要强调“将量筒中的水倒一部分到烧杯中”,读出原来水的体积V1和剩下水的体积V2,那么水的体积V=V1-V2.[师]说的非常好,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生]有.[师]怎么测呢?[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塘湖中学葛旺年一、教材分析探究物质的密度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经常在考试中考查,也是今后学习压强、浮力和物体浮沉条件等问题的必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然而在学生的认知体系形成过程中,本节课知识内容和思想方法很多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如:第一次接触比值定义法、第一次接触复合单位,第一次遇到计算公式,第一次遇到物质的特性等等。

而且八年级学生认知能力不高,数学工具不完整,比如: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八年级的学生都没有学到。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因此根据我对物理学整体知识体系的理解,结合课标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课件展示)①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物理意义和单位;②通过对密度公式得出过程的学习,初步体会比值定义法,体会数学之美;③通过数据测量,形成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的科学作风④通过密度的应用,感受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人长期坚持的“以数学为基础、以实验为依托、以科学探究为理念、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针对常规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课件展示)1.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2.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

商丘市某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三学生实验探究__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商丘市某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三学生实验探究__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长方体蜡块、木块、铁块、铝块)、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播放有关大型飞机的图片,提出问题:1.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2.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看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实验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设计实验: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

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

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表格。

进行实验:用质量不同、形状规则的长方体的石蜡块和干松木块为研究对象,把它们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石蜡块干松木块体积V /cm 3质量m /g体积V /cm 3质量m /g1 10 9 10 52 20 18 20 103 30 27 30 154 403640 20数据处理:我们以体积V 为横坐标,以质量m 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会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教学目的:1.知识和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3)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边实验探究、边讨论、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具:1.演示实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演示量筒,烧杯,水,细线,视频展示台,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

2.学生实验:每组学生都有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量筒,烧杯,水,细线,小石块。

教学过程: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两块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并提问:如何区分它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注意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方案,有些说法可能与本节内容与直接联系,但不能否定它们的说法,应给予鼓励。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通过比较质量来区别它们?师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常说:铁比塑料重,事实上是这样吗?任何理论上的说法都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能成为真理,这里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研究这些说法的可信度,但老师今天上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所拿来的器材中只有天平,没有砝码,这里有两块体积相等的塑料和铁块,怎样使用老师所提供的器材,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这个水库的蓄水量是4.0872×1014千克,合4.0872×1011吨
教学反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今天讲了密度的公式及其应用,我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发扬:
1、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安排合理,难度适中,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和讨论。
2、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落实到位,基本上都达到了目标。
同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问题设计的趣味性不足,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只能靠老师的表述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应尽量把问题设计的比较有趣味。
五、组织学生练习(练习册21页第6题和第7题)。
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读题并思考。
学生观察并讨论解题方法。
学生继续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其他学生订正。
学生交流并整理结果。
学生审题,思考。
学生或独立完成或讨论完成。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小结
有关密度的计算公式和物理应用题的解答步骤。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第二章练习三。
2、练习册25页第21题(作业本)。
板书设计
密度的公式及其应用
密度计算公式:m=ρvρ=m/v v=m/ρ
例题1:长江三峡水库的总容量约是3.93x1011m3,这个水库的蓄水量是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解:m=ρv=1.04×103Kg/m3×3.93×1011m3=4.0872×1014Kg
4.0872×1014Kg=4.0872×1011t
(1)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2)通过解决本节课的问题,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复习密度的计算公式并推演该公式。
2、熟练使用密度的计算公式及推演出的公式,并用这些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师提问,复习旧知。
1、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定义,密度的定义?
2、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单位及符号?
3、密度的就算公式?
二、师生共同推演密度计算公式。
三、新授例题1。
1、教师创设情境,展示例1(课本41页作业2)。
2、教师指导写出已知条件。
3、教师检查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指导其中出现的问题。
2、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我认为这是习惯问题,需要慢慢培养。
3、在本节教学的解题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先写出已知条件,求解目标,在来组织解题过程,最后作答和检查。但很多学生不习惯,我觉得以后还需要多加练习,慢慢就会适应。在此过程中通过写已知和求解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4、教师点名,由学生叙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方法。
四、新授例题2。
1、教师创设情景,出示例题2(课本41页作业1)。
2、教师组织,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寻找已知条件,按前面总结的解题方法解答本题,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组织检查完成情况,并要求学生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
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
探究物质的密度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八年级三班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巩固查密度表的方法,并记住水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在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如何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