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2节
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共39张PPT)
()
A.防止CO 等的干扰 B.防止Cl 的干扰 新知探究(二) 氯离子(Cl )的检验 2-
-
一往般往先 是除最去后有停毒止、加有热刺或激停性止气通味气的气体3,后除去无毒、无味的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C.生成Ag CO 沉淀 新知探究(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新知探究(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由气体的性质选择干燥剂
(3)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水代替饱和食盐水来除去 杂质HCl,原因:氯__气__在__水__中__有__一__定__的__溶__解__度__,__要__防__止__氯_ 气__在__水__中__的__溶__解__。
(4)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水或澄清石灰水代替NaOH 吸收尾气,原因:_水__吸__收__氯__气__的__效__果__太__差__,_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 __的__溶_解__度__很__小__,__吸__收__效__果__也__很__差__。
取少量待测液于一洁净试管中,加入硝酸酸 规范描述 化的AgNO3溶液,若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
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Cl-
[注意]
①检验时要先加稀硝酸,以排除CO
2- 3
等离子的干
扰,不能用稀硫酸,因为Ag2SO4微溶,会干扰实验,更不能
用盐酸,因为盐酸中含有Cl-。
②若被检液中含有SO
2- 4
,需先用Ba(NO3)2溶液除去SO
往往是最后停止加热或停止通气
新知探究(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由气体的性质选择干燥剂 新知探究(一)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Na2CO3 _白__色__沉__淀___ 溶液
_沉__淀__溶__解__并_
2Ag++CO23-=== Ag2CO3↓、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第三组实验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第四组实验
u
(可以)
(不可以)
形成条件四:必须具备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 原反应(中学指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能导电非金属)作电极。 一般的,较活泼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金属(或非 金 属)为正极 常只起导电作用。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一般的,酸、碱、盐溶液的某种成分能和负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④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指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 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
我国目前发电总量构成
①分析教材图2-8,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什么?
化石燃料
燃烧
热能 蒸汽
发电机
机械能
电能
化学能
②火力发电有什么利和弊?
技术成熟
利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燃料廉价易得
投资较少,建厂快
化石燃料不可再生,面临枯竭
弊 产生SO2、NO2等污染气体,导致酸雨等污染
【实验探究三】
A
在探究二装置的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现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
无气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结论]:导线中有电子的定向移动,有电流通过。
通过这个装置,我们实现了把 氧化还原反应 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 动,从而产生 电流 ,化学能 直接 转化为 电能 。
例3. 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 (2) 装 置 乙 中 正 极 的 电 极 反 应 式 是 _____________ 。 (3) 装 置 丙 中 溶 液 的 pH 变 化 是 ________。(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第二节 原子磁矩
PJ H mJ
总磁量子数:mJ = J, J-1, …… -J共2J+1个可能值
按原子矢量模型,角动量PL与PS绕PJ 进动。故μL与μS也绕 PJ 进动。
第二节 原子磁矩
二、原子磁矩表达式的推导
μL与μS在垂直于PJ 方向的分量(μL)┴与(μS)┴在一个进动周期中平 均值为零。 ∴原子的有效磁矩等于μL与μS平行于PJ的分量和,即:
J gJ J J 1B
J 6.7B
如果已知原子基态光谱基项
L 2S 1 J
,则可以直接得到S、L、J
三个量子数,从而算出原子基态的磁矩。
第二节 原子磁矩 四、随堂练习 1、试计算自由原子Fe (3d6) 、Co (3d7) 、Ni (3d8) 、Gd (4f75d1) 、 Dy (4f10)等的基态具有的原子磁距μ各为多少?并写出基态光谱 基项。(课后习题1)当堂交作业
S1113
L 210 3
222 2
基态光谱基项的表示方法: 2S 1 LJ
J LS 3 2
轨道量 子数L
0
1
2
3
4
5
6
大写英 文字母
S
P
D
F
G
H
I
所以, Cr3+的基态光谱基项表示为:4 F3 2
第二节 原子磁矩
三、计算原子磁矩实例
2、Dy3+,4f9电子组态 f 电子,l = 3,磁量子数m = +3, +2, +1, 0, -1, -2, -3
2、原子磁矩μJ在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μJ 在H方向的分量为:
J
mJ
J J 1
gJ mJ B
J gJ J J 1B
高一物理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时刻
时间
区 别
①时刻指一瞬时,对应于 物体所处的位置
②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表 示
③只有先与后、早与迟的 区分,没有长短之分
①时间指两时刻之间的间 隔,对应于物体的一段路 程或位移
②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 段表示
③只有长短之分,无先后、 迟早的区别
①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时间,即△t=t2-t1 ②时间轴上的两个点无限靠近时,它们间的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重点)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重难 点) 3、初步了解标量和矢量 4、直线运动的位移
知识讲练
研究物体的运动离不开时间,我们的 生活与时间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常说 “第一节上课时间是8:00”,“一节课 的时间是45分钟”。
这两句 话中时间意 思相同吗?
知识讲练
我们平时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 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要根据上下文认清它的含 义。
知识讲练 几个相关时间概念的理解:
第二秒末 第一秒末 第三秒末
0 1 2 3 4 5 t/s
第一秒
第三秒
第二秒
【注意】ns末、ns初是指时刻,第ns内是指1s的时间, 第ns末与第(n+1)s初指的是同一时刻.
知识讲练
0 1 2 3 4 5 t/s
前三秒 前二秒 前一秒
前n秒是指n秒的时间。
知识讲练
例:在时间轴上找到
1.前3s 4.第3s末
2.第3s内 5.第2s末
3.第3s初
A BCDE FG 0 1 2 3 4 5 6 t/s
结论: n秒末、n秒初是指时刻。第n秒内是指1秒的 时间。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指的是同 一时刻。前n秒是指n秒的时间。
(3)描述立体空间内运动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可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烯烃的加成、氧化规律(学生版)
第2课时 烯烃的加成、氧化规律[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掌握单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2.掌握二烯烃的加成反应。
3.掌握烯烃的氧化规律。
一、烯烃的加成规律1.单烯烃的加成(1)对称单烯烃的加成CH 3CH==CHCH 3+Br 2―→CH 3—CH==CH—CH 3+HBr ――→催化剂△(2)不对称单烯烃的加成 CH 3—CH==CH 2+HBr ――→催化剂△⎩⎪⎨⎪⎧ (主要产物)(次要产物)研究发现,当不对称单烯烃与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时,通常“氢加到含氢多的不饱和碳原子的一侧”,即遵循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简称马氏规则)。
2.二烯烃的加成二烯烃是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烯烃。
(1)n (CH 2==CH—CH==CH 2)∶n (Br 2)=1∶1的两种加成方式(2)CH 2==CH—CH==CH 2与足量Br 2的完全加成CH 2==CH—CH==CH 2+2Br 2―→。
3.烯烃的加聚反应 (1)二烯烃的加聚反应:n CH 2==CH—CH==CH 2――→催化剂CH 2—CH==CH—CH 2催化剂(2)多个烯烃的加聚反应:n CH2==CH2+n CH2==CH—CH3――→1.β-月桂烯的结构如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A.2种B.3种C.4种D.6种2.现有两种烯烃:CH2==CH2和。
它们的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则聚合反应的产物中含有如下四种物质中的()①CH2—CH2②③④A.①④B.③C.②D.①②④二、烯烃的氧化规律烯烃与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规律烯烃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生成物会因烯烃的结构不同而不同:烯烃被氧化的部分CH2==RCH==氧化产物CO2、H2O(酮)1.下列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产物中可能有乙酸的是()A.CH3CH2CH==CHCH2CH2CH3 B.CH2==CH(CH2)3CH3C.CH3CH==CHCH==CHCH3 D.CH3CH2CH==CHCH2CH32.(2021·银川高二月考)已知某种烯烃经臭氧氧化后,在Zn存在下水解,可得到醛和酮。
第二章 第二节常见生物样品的收集和保存.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收集和保存
能力要求:血样的收集和保存 【工作程序】 程序1 血样的采集 末梢采血——耳垂取血和指间取血(无名指内侧)两种方法, 婴儿也可在脚后跟。第一滴血拭去。 静脉采血——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 程序2 血清或血浆的分离 尽快分离,离心速度不应过高。 应放于温度4℃的冰箱,且存放时间不能超过72h。 程序3 血样保存 血清4℃可保存数天。 -30 ℃以下可放置几周、几个月乃至数年。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收集和保存
单元一 、尿液样品的收集和保存(24小时尿样) 知识要求 1、尿液的种类 (1)任意尿
即留取任何时间的一次尿液,适用于门诊、急诊 患者。本法留取尿液方便。但易受饮食、运动、 用药等因素的影响。 即清晨起床,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排出的尿液, 为较浓缩和酸化的标本。受前天膳食影响较小, 其化学成分较恒定,故采用较多。 午餐后2h收集患者尿液,对病理性糖尿和蛋白尿 的检出更为敏感。 准确留取早晨6时至9时的全部尿液。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收集和保存
单元二、 粪便的收集和保存知识要求 正常组成。
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 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可以判断胃肠、肝胆 胰腺系统的功能状况;了解肠道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检查 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进行营养代谢实验,收集的时间至少3天。
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操作技能 第二章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 (三级/高级)
第二章 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
第一节 人体体格测量 第二节 常见生物样品的收集和保存 第三节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
第二节 生物样品的收集和保存
生物样品的收集是生化检验的前提,准确地收集适 当的样品才能顺利进行人体营养水平鉴定,分析人体临 床营养不良症、营养储备水平低下或营养过剩状况,一 般较早掌握营养失调征兆和变化动态。 尿液——水溶性维生素耐受实验、肌酐测定、维生素和 矿物质代谢实验、蛋白质代谢和骨代谢实验 粪便——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 瘤等,并可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功能状况, 进行营养代谢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二节离子反应知识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如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钾等。
(2)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蔗糖等。
(3)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电解质非电解质相同点均为化合物不同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本质区别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发生电离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所含物质类型酸:H2SO4、HCl、HNO3、H3PO4、H2CO3、CH3COOH碱:NaOH、Ca(OH)2、NH3 ·H2O、Fe(OH)3盐:NaCl、KNO3、NaHSO4、CaCO3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CaO、MgO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CO、P2O5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特别提醒】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属于化合物。
例如,HCl是电解质,其水溶液盐酸不是电解质。
②化合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便为电解质:a.在水溶液中能导电;b.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例:化合物HCl在液态时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③CO2等非金属氧化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了能电离出导电离子的H2CO3,H2CO3属电解质,CO2属非电解质。
④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铜等;电解质不一定都能导电,如NaCl晶体。
⑤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⑥BaSO4、CaCO3等盐难溶于水,但它们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知识点二、电解质的电离(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电解质在水溶液里产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的原理(以NaCl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和电离为例,如下图所示):(3)电解质导电的原因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条件是电解质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因条件,就是溶于水或受热使电解质呈熔融状态。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
沉淀的是
()
A.[Co(NH3)4Cl2]Cl
B.[Co(NH3)3Cl3]
C.[Co(NH3)6]Cl3
D.[Co(NH3)5Cl]Cl2
解析: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由离子键结合,只要外界存在 Cl
-,加入 AgNO3 溶液即有 AgCl 沉淀产生。而 B 项的配合物 [Co(NH3)3Cl3]分子中,Co3+、NH3、Cl-全处于内界,很难电 离,不存在 Cl-,所以加入 AgNO3 溶液不能生成 AgCl 沉淀。
D.全部
解析: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个原子(或离子)有孤电子对,另
一个原子(或离子)有空轨道。在②CH4、③OH-中,中心原子
碳和氧的价电子已完全成键,没有孤电子对。
答案:C
5.向 CuSO4 溶液中加入稀氨水至沉淀刚好溶解。若所得溶液中只
有一种溶质,该溶质是
()
A.Cu(H2O)4SO4
B.Cu(OH)2
答案:A
考查配位键与配位化合物
[例 2] 下列过程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除去 Fe 粉中的 SiO2 可用强碱溶液
B.向一定量的 AgNO3 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
C.向 FeCl3 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 D.向一定量的 CuSO4 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沉淀消失
[解析] 对于 A 项,除去 Fe 粉中的 SiO2 是利用 SiO2 可与强 碱反应的化学性质,与配合物的形成无关;对于选项 B,AgNO3 与氨水反应生成了 AgOH 沉淀,继续反应生成了配合物离子 [Ag(NH3)2]+;对于 C 项,Fe3+与 KSCN 反应生成了配合物离子 [Fe(SCN)n]3-n;对于 D 项,CuSO4 与氨水反应生成了配合物离子 [Cu(NH3)4]2+。
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说课--原电池(共19张PPT)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原电池的概念;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原电池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 科学探究的意义,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 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 的奇妙与和谐;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4时48分54秒下午4时48分16:48:5421.7.21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 问题二:氢离子变成氢分子有时从哪里来 的呢?
• 问题三:根据电学知识中电子的流向,你 能判断装置的正负极吗?
4、设问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形成条件
Zn Cu
Fe Cu
Zn Zn
Fe
Cu
√A
√B
C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PPT课件
秦 岭
1.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 一线分布
—
淮
河
一 线
2.冬季我国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的
地
理
意 义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1.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 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800mm
减 递
1 600mm
读图思考
1.图中有几条 等降水量线? 2.说出等降水 量线的主要延 伸方向? 3.总结我国降 水的分布规律。
知道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都是哪里吗?
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年平均降水量达6 558毫米。1912年更创下年 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温故知新
请大家根据等温线的数值计算并且比较一下冬季和夏季漠 河与海口的温差大约是多少度?
漠河
漠河
温差约44℃多
温差约8℃多
海口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冬季南北温差大
海口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夏季南北温差小
温故知新
请同学们比较冬季和夏季平均气温在16℃以上的地区范围 有什么不同?
漠河
漠河
温差约44℃多
温差约8℃多
海口
海口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夏季普遍高温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验证结果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教师版)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一、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杂化轨道及其特点2.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形成在形成CH 4分子时,碳原子的一个2s 轨道和三个2p 轨道发生混杂,形成四个能量相等的sp 3杂化轨道。
四个sp 3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H 原子的1s 轨道重叠成键形成CH 4分子,所以四个C—H 键是等同的。
碳原子的sp 3杂化可表示如下:3.杂化轨道类型杂化类型 sp sp 2 sp 3 参与杂化的原 子轨道及数目 1个s 轨道 1个p 轨道1个s 轨道 2个p 轨道1个s 轨道 3个p 轨道杂化轨道的数目234判断正误(1)所有的原子轨道都参与杂化( ) (2)杂化轨道能量集中,有利于牢固成键( ) (3)杂化轨道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的数目相同,但能量不同( )(4)第ⅠA 族元素成键时不可能有杂化轨道( ) (5)杂化轨道既可能形成σ键,也可能形成π键( ) (6)孤电子对不可能参加杂化( ) (7)s轨道和p 轨道杂化可能有sp 4出现( ) 答案 (1)× (2)√ (3)√ (4)√ (5)× (6)× (7)×应用体验下列有关sp 2杂化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由同一能层上的s 轨道与p 轨道杂化而成 ②共有3个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③每个sp 2杂化轨道中s 能级成分占三分之二 ④sp 2杂化轨道最多可形成2个σ键答案 ①② 解析 同一能层上s 轨道与p 轨道的能量差异不是很大,相互杂化的轨道的能量差异也不能过大,①正确;同种类型的杂化轨道能量相同,②正确;sp 2杂化轨道是由一个s 轨道与2个p 轨道杂化而成的,③不正确;sp 2杂化轨道最多可形成3个σ键,④不正确。
归纳总结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1)原子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和轨道重叠等过程。
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一定是中心原子。
(2)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
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原电池
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原电池的原理,指出下列 原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是什么?写出电极 反应方程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相同条件下,纯锌粒和粗锌粒与同浓度的 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一样吗?为什么?假如要 求你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你的实验方 案是怎样的?证据和结论又是什么?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你能为她开一个药方吗?
必发生 失电子 的 氧化反应
必发生 得电子 的 还原反应
原电池
2、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向外线路提供电子→原电 池的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发生还原反应→接受 外线路提供的电子→原电池的正极。
电极 材料 Zn片
现象
电子 得失
电极反应
原电产 生
Zn-2e-= Zn2+ 2H++ 2e-= H2↑
【实验一】 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 观察现象。
【实验二】 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 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A
原电池原理 一、原电池 1、定义: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问题探究 你能找到原电池 的正负极吗?
“负极出电子,电子回正极”
负极
Cu片
得
正极
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Zn+ 2H+ = Zn2+ + H2↑
形成原电池要具备哪些条件?
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Zn—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Fe—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Cu—Zn与乙醇进行实验.
Cu—Zn与一个西红柿(或一个苹果)进行实验.
Cu—Zn与两个西红柿进行实验.
Cu—Zn与橙汁进行实验.
离散数学第二章第二节
7
第2-2讲 作业
P62 1eg,2,3a,7 P65 2bc,3b,4,5
8
第2-2讲 谓词公式与翻译
1. 谓词演算的合式公式 2. 用谓词公式表达命题 3. 约束变元和自由变元 4. 约束变元的换名规则
5.自由变元的代入规则
6. 第2-2讲 作业
1
1、谓词演算的合式公式
定义1 不出现命题连接词和量词的n元谓词 P(x1,x2,...,xn)(n≥0) 称为谓词演算的原子公式,简称原子谓词公式。
根据这个定义,命题、命题变元、简单命题函数统称为谓词演算 的原子公式。如:R, Q(x), P(x,y), P(f(x),y), A(x,y,z), A(x,a,y当按下列规则生成: ⑴ 原子谓词公式是合式公式; ⑵ 若A是谓词公式,则A是合式公式; ⑶ 若A、B是谓词公式,则A∧B,A∨B,A→B ,AB是合式公式; ⑷ 若A是谓词公式,x是A中出现的任意客体变元, 则(x)A和(x)A都是合式公式 ⑸ 有限次应用规则⑴-⑷所得到的式子是合式公式。
6
5、自由变元的代入规则
对谓词公式的自由变元可以用与原公式中所有变元名 称不同的符号去代替,但必须处处代替。
例如: (1) (x)P(x,y)∨Q(z,y) (x)P(x,w)∨Q(z,w) (2) (x)(y)(P(x,y)∨Q(y,z))∧(x)P(x,y) (x)y)(P(x,y)∨Q(y,z))∧(u)P(u,v)
3、约束变元和自由变元(续)
P(x1 , x2 , … , xn )是n元谓词,它有n个相互独立 的自由变元。若对其中k个变元进行约束,则成为n-k 元谓词。因此,谓词公式中如果没有自由变元出现,则 该式就成为一个命题。例如,P(x,y,z)是三元谓词,而 (x)P(x,y,z)是二元谓词,(y)(x)P(x,y,z)是一元谓 词。 量词对变元的约束与量词的次序有关。 多个量词连续出现时,约定按从左到右的次序读出。量 词的次序不能颠倒,否则会改变命题的意义。 例如,(y)(x)(x<(y-2))表示“对任何y均存在x, 使得x<(y-2)” ; 而(x)(y)(x<(y-2))表示“存在x对任 何y均有x<(y-2)” 。 又如,(y)(x)(x<(y-2))表示“存在y, 有x,使得x<(y-2)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板块运动(共22页ppt)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 板块交界地带)
板块运动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 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运动形式
碰撞挤压 张裂
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
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印度洋板块
亚欧板块
动动手
学以致用-合作探究
思考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印度洋 红海位于__非_洲___ 板块 板块和_印__度__洋_板
交界处,两大板
非洲板块
块发生张裂运动, 导致红海不断扩
非洲大裂谷
张,最终会形成 新的大洋。
学以致用-合作探究
思考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
由板块拼合而成。——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
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
的运动之中。 ——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中
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
块交界—地—带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亚欧板块
美
洲
太平洋板块
板
非
块
洲
板 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3)板块运动 结合课本42页文字,观察:
在板块交界处, 两个板块发生张裂, 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 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图中“→←”表示什么? 碰撞挤压 “←→”表示什么? 张裂
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第二章第二节2、基本偏差系列
谢谢大家!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2120.10.21Wednes day, October 21,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6:53:5416:53:5416:5310/21/2020 4:53:54 P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2116:53:5416:53Oc t-2021- Oct-20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下午4时 53分20.10.2116:53Oc tober 21, 2020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21日星期 三4时53分54秒 16:53:5421 October 2020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4时53分54秒 下午4时53分16:53:5420.10.21
基本尺寸
2)基本偏差J~ZC的换算过程(以K、M、N 的过渡配合为例)
基轴制
+ 0 -
ES ei
+ 0 -
基孔制
基本偏差J~ZC的换算过程图
基本尺寸
B.基本偏差的换算规则
1)通用规则:同名字母代号的孔和轴的基本偏差的绝对值 相等,而符号相反,即从公差带图解看,孔的基本偏差是轴 的基本偏差相对于零线的倒影。
•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2120.10.2116:5316:53:5416:53:54Oc t-20
•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4时53分 54秒 Wednesday, October 21, 2020
第二章第二节 唯一性定理
ϕi ' = ϕ j '
∂ϕ j ' ∂ϕ i ' εi =εj ∂n ∂n
ϕi ' ' = ϕ j ' '
∂ϕ j ' ' ∂ϕ i ' ' εi =εj ∂n ∂n
Vj
因此,在介质分界面上, 因此,在介质分界面上,ϕ也满足
Vi
ϕi = ϕ j
∂ϕ j ∂ϕ i εi =εj ∂n ∂n
——(2.5)
运用唯一性定理讨论几个问题
例一: 例一:有一个中性的导体球壳 A,在此球壳内放 置一带电体 M,其荷电为 Q。证明: 1) 球壳外的电场只与 Q有关, 与 M在球壳内的位置无关; 2) 球壳 A的外表面上的电荷为 均匀分布,与 M在球壳内的 位置无关。
S
M
证明: 证明: 所研究的区域为球壳外的区域, 其界面为 S∞ 和 S 。 边界 S∞ 上的电势为零; 而对于界面S,由于感应使得 S的内表面的电量为 -Q,则界面 S上的总电量为 +Q,这一结论不 论M在球壳内何处,只要在球壳 内即成立。
∫
Si
ϕ∇ϕ ⋅ dS = −ϕ i ∫ ∇ϕ ⋅ dS
Si
V V’
=0
而对于外边界面 S,根据(2.13) 外边界面 可知,
i
Si
∫ ϕ ∇ ϕ ⋅ dS = 0
S
n S
对于区域 V 的外表面 S
ϕ S = 0 或者 ∂ϕ ∂n S = 0 ——(2.13)
V
因此,对 V’ 的整个界面
V’
∫ ϕ ∇ ϕ ⋅ dS = 0
2 i Vi i
Vj
但是被积函数始终满足
Vi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要点 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问题:如何才能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呢? 方法一 写、拆、删、查(见自主学习)。 方法二 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法(以 CuSO4 溶 液与 Ba(OH)2 溶液为例)。
(1)“写”:分析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对 于易溶于水、易电离的反应物(如可溶性强酸、强碱、盐), 写出其电离方程式,明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写出它们 的离子符号;对于难溶、难电离或气态反应物,用它们 的化学式表示。
解析:(1)醋酸要写成分子形式,不能拆开,生成的 钠盐易溶于水且易电离,应拆开。(2)氧化钙不能拆开。(3) 二者混合,实质是 Ba2+和 SO24-发生反应。(4)NaH2PO4 应拆开,但 H2PO4-不能拆开,因 OH-过量,生成了 PO34- 和 H2O。
答案:(1)CH3COOH+OH-===CH3COO-+H2O
答 案 : (1)√ (2)× (3)× (4)√ (5)× (6)× (7)× (8)√
2.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NaOH+KCl===NaCl+KOH B.AgNO3+NaCl===AgCl↓+NaNO3 C.Na2CO3+Ca(OH)2===CaCO3↓+2NaOH D.2NaOH+Cu(NO3)2===2NaNO3+Cu(OH)2↓ 解析:B、C、D 中均有沉淀生成,均发生了离子反
答案:(1)H2SO4+Ba(OH)2===BaSO4↓+2H2O,恰 好完全反应,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变为零,导电能力变为 零。
(2)H2SO4+BaCl2===2HCl+BaSO4↓,自由移动的 H+和 Cl-浓度均为 0.1 mol·L-1,导电能力相当于 0.1 mol·L -1 的稀硫酸的二分之一。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222021/11/222021/11/2211/22/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电阻定律1.本节探究导体的电阻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时,采用____________的实验方法.测长度所用仪器是________,要测横截面积,需先测量其直径,用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也可用________法进行测定.2.电阻率ρ是一个反映导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国际符号____________.而电阻R 反映的是导体的属性,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3.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导体的电阻.4.两种材料不同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1∶5,截面积之比为2∶3,电阻之比为2∶5,则材料的电阻率之比为________.5.一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截面直径为d ,电阻为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A .R/1 000B .R/100C .100RD .10 000R【概念规律练】知识点一 电阻和电阻率的理解1.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R =ρlS 知,导体的电阻与长度l 、电阻率ρ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 成反比B .由R =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 .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D .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2.下列关于电阻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常用的导线是用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C .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D .半导体和绝缘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知识点二 电阻定律R =ρlS的应用3.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 时,通过的电流是I ,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 ,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A .U/2B .UC .2UD .4U4.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裸导线,若把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电阻变为原来的多少倍?若将它截成等长的三段再绞合成一根,它的电阻变为原来的多少?(设拉长与绞合时温度不变)【方法技巧练】一、用电阻公式和欧姆定律相结合解决有关问题5.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绞合起来,然后给它们分别加相同电压后,则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它们的电荷量之比为( )A .1∶4B .1∶8C .1∶16D .16∶1 二、导体电阻率的测定方法6.用伏安法测量电阻R 的阻值,并求出电阻率ρ.给定电压表(内阻约为50 kΩ)、电流表(内阻约为40 Ω)、滑动变阻器、电源、电键、待测电阻R(约为250 Ω)及导线若干.图1(1)画出测量R 的电路图.(2)图1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 、电压U 的值,试写出根据此图求R 值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出的电阻值R =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3)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直径为________.图2图3(4)由以上数据可以求出ρ=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B .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C .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D .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2.关于电阻的计算式R =U I 和决定式R =ρlS,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B .导体的电阻仅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C .导体的电阻随工作温度变化而变化D .对一段一定的导体来说,在恒温下比值UI是会变的,导体的电阻随U 或I 的变化而变化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几乎等于零B .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锰铜合金和镍铜合金的电阻率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电阻丝,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设温度不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其阻值仍为R( )A .当l 不变,S 增大一倍时B .当S 不变,l 增大一倍时C .当l 和S 都减为原来的12时D .当l 和横截面的半径都放大一倍时5.如图4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 ,ab 边长为L 1,ad 边长为L 2,当端点1、2或3、4接入电路时,R 12∶R 34是( )图4A .L 1∶L 2B .L 2∶L 1C .1∶1D .L 21∶L 226.一只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1 Ω,当这只灯泡停止发光一段时间后的电阻应是( )A .大于121 ΩB .小于121 ΩC .等于121 ΩD .无法判断7.两根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a 和b ,a 的长度和横截面的直径均为b 的两倍,要使两电阻丝接入电路后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加在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 a ∶U b 为( )A .1∶1B .2∶1 C.2∶1 D .1∶ 28.现有半球形导体材料,接成如图5所示(a)、(b)两种形式,则两种接法的电阻之比R a ∶R b 为( )图5A .1∶1B .1∶2C .2∶1D .1∶4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答 案导线加相同的电压时,其电功率之比P 甲∶P 乙________;如果通过两根导线的电流强度相同,则其电功率之比P 甲∶P 乙=________.10.相距40 km 的A 、B 两地架设两条输电线,电阻共为800 Ω.如果在A 、B 间的某处发生短路,如图6所示.这时接在A 处的电压表示数为10 V ,电流表示数为40 mA.求发生短路点相距A 有多远.图6第2节 电阻定律答案课前预习练1.长度 横截面积 材料 控制变量 直尺 螺旋测微器 缠绕2.导电性能 无关 欧姆·米 Ω·m 材料 横截面积 长度3.ρ=R Sl长度为1 m ,横截面积为1 m 24.4∶35.D [由R =ρlS,V =lS ,得R ′=10 000R .]课堂探究练1.AD [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中的电流无关,A 对,B 、C 错.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率常与温度有关,并存在超导现象.绝对零度只能接近,不可能达到,D 对.]2.ABD3.D [导线原来的电阻为R =ρl S ,拉长后长度变为2l ,横截面积变为S2,所以R ′=ρl ′S ′=ρ2lS 2=4R .导线原来两端的电压为U =IR ,拉长后为U ′=IR ′=4IR =4U .]4.9 19解析 金属原来的电阻为R =ρlS,拉长后长度变为3l ,因体积V =Sl 不变,所以导线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3,即S /3,故拉长为原来的3倍后,电阻R ′=ρ3l S /3=9ρlS=9R .同理,三段绞合后,长度为l /3,横截面积为3S ,电阻R ″=ρl /33S =ρl 9S =19R .点评 某导体形状改变前后,总体积不变,电阻率不变.当长度l 和横截面积S 变化时,应用V =Sl 来确定S 和l 在形变前后的关系,然后再利用电阻定律即可求出l 和S 变化前后的电阻关系.5.C [本题应根据导体的电阻R =ρl /S ,欧姆定律R =U /I 和电流定义式I =q /t 求解. 对于第一根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则其横截面积必然变为原来的1/2,由导体的电阻公式可知其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第二根导线对折后,长度变为原来的1/2,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故其电阻变为原来的1/4.给上述变化后的裸导线加上相同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得:I 1=U 4R ,I 2=UR /4=4U /R由I =q /t 可知,在同一时间内,电荷量之比q 1∶q 2=I 1∶I 2=1∶16 故C 项正确.] 6.见解析解析 (1)由于待测电阻(约250 Ω)与电流表内阻(约40 Ω)相近,远小于电压表内阻(50 kΩ),因此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误差较小.控制待测电阻电压的线路,用滑动变阻器连接成限流式接法或分压式接法均可,如下图所示.(2)作U —I 直线,舍去左起第2点,其余5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不在这条线上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求该直线的斜率k ,则R =k =229 Ω(221~237 Ω均为正确).(3)因为游标为50分度,所以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150 mm =0.02 mm ,另外游标卡尺不能估读,读出待测电阻的长度为8.00×10-3 m ,直径为1.98×10-3 m.(4)将数据代入公式ρ=RS l =R πd 24l得ρ=8.81×10-2 Ω·m.课后巩固练1.A [根据电阻定律:R =ρlS ,可见当横截面积S 一定时,电阻R 与长度l 成正比,A正确.]2.BC3.AB [超导现象是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接近零的现象,故A 正确;C 中材料只是电阻率变化不明显,而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C [由R =ρl S 和V =Sl 得:l 不变、S 增大一倍时,R 变为原来的12;S 不变,l 增大一倍时,R 变为原来的二倍;l 、S 都减小为原来的12时,R 不变;l 和横截面的半径都增大一倍时,R 变为原来的12.]5.D [设薄片厚度为d ,则由电阻定律,得R 12=ρL 1L 2d ,R 34=ρL 2L 1d.故R 12∶R 34=L 21∶L 22,选项D 正确.]6.B [由于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大,停止发光一段时间后,灯丝温度降低,电阻减小,故选B.]7.D [由公式R =ρl S ,S =14πD 2,P =U 2R 得,U =4ρlPπD 2,解得U a ∶U b =1∶2,故D 正确.]8.D [将(a)图半球形导体材料看成等大的两半部分的并联,则(b)图中可以看成等大的两半部分的串联,设每一半部分的电阻为R ,则(a)图中电阻R a =R2,(b)图中电阻R b =2R ,故R a ∶R b =1∶4.]9.1∶3 3∶1 10.12.5 km解析 A 、B 间距离l =40 km ,导线总长2l ,总电阻R =800 Ω. 设A 与短路处距离x ,导线总长2x ,总电阻R x .由欧姆定律:R x =U I =1040×10-3 Ω=250 Ω由电阻公式:R =ρ2l S ,R x =ρ2xS,得:x =R x R l =250800×40 km =12.5 km.即短路处距A 端12.5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