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归田园居》ppt课件
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 抗。但文中有些乐天知命思想是不足取的。这篇 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叙事、写景、抒情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感情真实充沛,富有抒情意味。 宋代著名作家欧阳修曾赞扬说:“晋无文章,惟 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陶渊明在《归田园 居·少无适俗韵》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三 十年。”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 这是第三首。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他不愿 在黑暗的官场中生活,回到了农村田 园。这首诗便描写了他每天早出晚归、 辛勤劳动的生活。劳动十分艰辛,露 水打湿了衣衫,但诗人说:只有坚持 自己的理想才是最珍贵的。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 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这里记载了陶 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束职”, 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 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 心不悦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 子多,生活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作官, 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 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 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 在彭泽县任职。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 写信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 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 好待他。”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 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初二语文]29 诗词五首_课件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h 怎一个愁字了得!
36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
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
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
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
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
首。
h
4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huì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hè zhǎng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zhān
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
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
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
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
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有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
h 》辑本。
28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 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h
8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归田园居》课件
05 课堂互动
问题讨论
讨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引导学生探讨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中表达的归隐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现代 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让学生讨论诗歌中出现的自然意象,如“田园”、“菊”、“酒”,以及这些 意象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诗词朗诵
朗诵指导
教师提供朗诵指导,包括语音、 语调、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让学 生通过朗诵深入感受诗歌的韵律 和美感。
创作背景
01
02
03
• 陶渊明在41岁(405年)时,因对当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感到失望,愤而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 ,过着躬耕自足的生活。他从29岁起开始出仕,但一直对官场不满,最终选择归隐。《归田园居 》组诗共五首,是他在归隐初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和思想情感。
作品概述
• 《归田园居》是陶渊明的一组诗歌,共五首。这组诗歌描绘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 田园生活和思想情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意境 深远,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THANKS
2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对田园的赞美到对归
隐的渴望,情感层次丰富,引人共鸣。
情感表达手法
诗人运用了多种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使情感 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意境描绘
意境描绘
诗人通过对田园风光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和谐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田园之 中。
细节描写
诗中通过细节描写,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生动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琐碎与美好。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
归田园居》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八年级语文下册29《诗词五首》终南别业课件语文版图文文库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 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 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 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 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时代背景
唐朝中期,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王维作为这 一时期的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风格深受时代背景影响。
作者生平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他一生 经历丰富,早年曾任官,后隐居终南山,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 和山水画。
文学成就及影响
西方文化中的自然观
西方文化往往将自然视为人类征服和 改造的对象,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和 利用。在诗词中,自然常被描绘为壮 丽的背景或象征某种抽象概念。
不同文化背景下自然元素在诗词中运用
中国诗词中的自然元素
中国诗词中大量运用自然元素,如山水、花鸟、雨雪等,来抒发诗人内心情感。这些自然元素既具有审美价值, 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尽管诗中流露出孤独和无奈,但诗人依 然能够保持豁达的心态,欣赏大自然的 美景,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孤独之感
诗中的“独往”、“空自知”等词语 ,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 。
05
知识拓展:相关诗
词作品欣赏
同时期其他诗人作品推荐
01
王维《山居秋暝》
02
杜甫《登高》
03
李白《将进酒》
04
这些作品都展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对人性和社会问题进行了 深刻的探讨,是值得一读的文学作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29课《诗词五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语文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题解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 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 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 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 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 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 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 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 作。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 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诗歌仅用四句话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气势和波涛汹涌的声势 。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翻译: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 (我)安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 要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
听读诗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歌注释
张丞相:一说为张九龄,一说为张说。张九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
至二十四年(736)为宰相。
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旁观垂钓的人,空有一厢羡慕之情。
[化用典故,巧为设喻,卒章显志]
赏析:表达自己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钓者”[当 朝做官的人,这里指张丞相。]这两句话,诗人巧妙运用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 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 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 亢,不失身份。
孟浩然
题解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 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 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 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 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 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 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 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 作。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 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诗歌仅用四句话就概括出洞庭湖的浩渺气势和波涛汹涌的声势 。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翻译: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 (我)安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 要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
听读诗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歌注释
张丞相:一说为张九龄,一说为张说。张九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
至二十四年(736)为宰相。
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旁观垂钓的人,空有一厢羡慕之情。
[化用典故,巧为设喻,卒章显志]
赏析:表达自己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钓者”[当 朝做官的人,这里指张丞相。]这两句话,诗人巧妙运用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 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 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 亢,不失身份。
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课件语
(比喻、用典)
徒有羡鱼情。
整理ppt
11
随 竹明 空
意 喧月 山 春 归松 新
山
居 芳 浣 间 雨
歇, 女, 照, 后,
王 莲清 天 孙 动泉 气 自 下石 晚
秋 暝
可 渔上 来
留 舟流 秋
整理ppt
12
一、解题:山居:作者晚年居住在蓝田的生活。 暝:晚间。 秋天的傍晚,留宿于山中.
二、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
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曾一度
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被执,
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安史乱平,以陷贼官而论
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
整理ppt
9
整理ppt
1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写 气蒸云梦泽, 景
波撼岳阳城。
合作探究:
1水、天诗交人接描,绘了浩洞瀚庭湖怎样 的 无景涯象的?雄哪伟些气词势语用得好,
为什么?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抒 坐观垂钓者, 情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景物的优美衬托了诗 人高洁的志向,对理
想境界的追求。
整理ppt
18
“以动衬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 手法,古诗中也经常用到,如 “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请你用这种写作方法,描写你 最熟悉的一种场景。
整理ppt
19
徒有羡鱼情。
整理ppt
11
随 竹明 空
意 喧月 山 春 归松 新
山
居 芳 浣 间 雨
歇, 女, 照, 后,
王 莲清 天 孙 动泉 气 自 下石 晚
秋 暝
可 渔上 来
留 舟流 秋
整理ppt
12
一、解题:山居:作者晚年居住在蓝田的生活。 暝:晚间。 秋天的傍晚,留宿于山中.
二、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
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曾一度
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被执,
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安史乱平,以陷贼官而论
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
整理ppt
9
整理ppt
10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写 气蒸云梦泽, 景
波撼岳阳城。
合作探究:
1水、天诗交人接描,绘了浩洞瀚庭湖怎样 的 无景涯象的?雄哪伟些气词势语用得好,
为什么?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抒 坐观垂钓者, 情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景物的优美衬托了诗 人高洁的志向,对理
想境界的追求。
整理ppt
18
“以动衬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 手法,古诗中也经常用到,如 “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请你用这种写作方法,描写你 最熟悉的一种场景。
整理ppt
19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诗词五首(语文版)优秀PPT课件
4.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比喻、用典。
终南别业
王维
文学常识
王维(701年~761年), 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 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 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 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 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 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 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 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受禅宗 影响很大。
诗句赏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 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 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 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 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 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 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 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 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 常见的字句、故事,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 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 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 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回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终南别业
王维
文学常识
王维(701年~761年), 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 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 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 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 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 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 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 精通音律,多才多艺。受禅宗 影响很大。
诗句赏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 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 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 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 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 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 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 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 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 常见的字句、故事,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 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 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 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回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八年级语文下册 29《诗词五首》终南别业课件 语文版
翻译:中年以后喜好佛理,晚年安家在终南山下。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翻译:兴致来时,常常一个人出门欣赏美景, 美好的事情只有自己明白。
赏析:这两句概括山居得到的乐趣。“兴来每独往” 一句,写出诗人每每勃勃兴致,自得其乐;而“盛 世空自知”一句,则写出了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只身独游,赏景怡情, 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 其趣而已。独来独往有自得之乐,但或者也还有些 许的寂寞悲哀。满山的美景,却只有一人欣赏,连 这山也难免会感到寂寞吧,更何况独行山中的人呢。 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心头掠过一丝波澜。然而,这 一切又有何妨?继续前行,诗人很快就恢复了宁静。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原籍太原
题解 开元二十九年(741 )初,王维完成“知南选”任务, 从岭南回长安,下半年开始在长安南郊的终南山隐居, 本诗即是时所作。此前王维亦曾在淇上、嵩山等地有过 归隐生活。 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市南,秦岭山脉的一段,又称 “中南山”、“太乙山”、“南山”。唐代王室崇奉道 教,而终南山与道教素有渊源,加之它距离京都不远, 往来方便,吸引了不少文人士子在此流连、隐居。他们 中少有真修道养性者,大多是以退为进,想藉此向朝廷 表露自己,走一条“终南捷径”。而此次王维归隐终南, 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归隐,与那些试图走“终南捷径”者 完全不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联历受推崇。 王维诗中多有这种充满禅意的诗境。与后来 宋诗中的哲理诗不同,王维从不直接说理, 而总是让人在不知不觉间神游其禅境,请体 悟其意蕴。
宋《宣和画谱》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 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 法,皆所画也。‛其实,这两句诗的妙处,还不在 于‚诗中有画‛。陶渊明诗言‚云无心以出岫‛, 云给人的感觉就是无心、自在而闲散。在佛家眼里, 白云的舒卷自如、任意飘荡、无所阻碍,正是所谓 的‚不住心‛、‚无常心‛,是淡泊无机、安详自 足的象征。行至水穷之处的诗人,并没有丝毫的怅 惘,而是随遇而安,坐下静观云起。面对悠悠白云, 诗人的心境也同它们一道,空无挂碍,悠闲自在地 随处飘游。这样的境界,不正是最自然、最和谐的 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田园 诗派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发展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脉络
一读:读懂音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huì zhǎng h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二读:读懂意
劳作情形
归途心情
在南山下种豆,草长得茂盛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苗却稀疏。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杂草,晚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间顶着月亮扛着锄头回来。 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晚上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裳沾湿了不值得惋惜,只要 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李清照(1084---1151?) 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宋 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自幼 资质聪慧少识音律。与大学 士赵明诚结婚,共同搜集、 研究金石、校勘古籍,生活 平静美满。靖康之难,夫妻 避难江南,丈夫赴任湖州时 病死。从此她颠沛流离,在 凄凉困苦中度过了晚年。她 的词语言自然清新、凝练新 颖,有《漱玉词》传世。
下阕(
抒情
):
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去追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自由美好的生活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情怀。
下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
• 下阕(抒情 ):
主题
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 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 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她对自由的渴 望、对光明的追求。
1、背诵比赛 2、给下列红体字注音 荷锄( chu ) 焜黄( kūn ) 舟楫( jí ) 浣女( huàn ) 谩有( màn ) 榆关( yú ) 雪一更( gēng ) 聒碎( guō ) 3、分别找出这五首诗词中表达主题的诗 句,并体会其情感。
知背景
陶渊明身处东晋时期,他一方面受道家思 想影响,向往自然,返朴归真;另一方面, 他也接受儒家思想,认为大丈夫要建功立 业,出仕做官,可现实的黑暗让他倍感失 望,时仕时隐后,终于在任彭泽县令八十 多天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 而辞官 返乡,永别官场,在农事中寻找快乐, 《归园田居》组诗是陶渊明完全归隐田园 的第二年写的。
主题
这首五律,通过写诗人自己退 隐山林后游山玩水,自由自在 欣赏大自然的闲适情趣,表达 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 怡乐、随遇而安的情怀。
给你三分钟试背诗文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 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 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平 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 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 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 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突出 了“偶然”二字。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 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 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 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 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 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 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 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 漫飘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 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 仰望天空,只觉得)天河就要旋转起 来。
上阕( 写景
):
描绘了一幅___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景 象,我认为___接、连 ____________词用得好,因为 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夜深人静,夜不能寐, 满腹愁绪,一腔乡思
身向榆关那畔行,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烘托出词人内心的 孤寂凄凉,同时 蓄的表达出词人对 陪侍生活的厌恶。
主题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千里行程中看到 的景物,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含 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陪侍生活的情绪及浓 郁的思乡之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或触景生情,或 融情于景,或借景抒 情。请你描写一段景 物,体现你或愉快、 或忧伤的心情,做到 情景交融。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三读:读懂情
要求以“这是一种 之 乐”的句式来体会作者情 感。 四读:带表情朗读
五读:品读语言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劳动情形的描写,表现 出诗人在劳动中淳朴直率的生活情态,表 达诗人归隐园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 品质。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赏 菊 图
五柳先生(自号)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 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 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 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 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 首,写作于隐居后第 二年,这是第三首。
王维(701年-761年),字 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 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 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 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 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 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 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 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受禅宗影响很大。
本文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撼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抒 坐观垂钓者, 情 徒有羡鱼情。
合作探究:
写 气蒸云梦泽, 蒸 景
水天交接,浩瀚 1、诗人描绘了洞庭湖怎样 无涯的雄伟气势 的景象?哪些词语用得好,
为什么? 山水诗派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拓展:陶渊明归隐之我见
对陶渊明的归隐,你有何 看法? 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 提倡?
了解作者
诗歌朗读
洞庭风光
诗歌赏析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阳人(今湖北襄阳)。早年闭门 苦读,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 安应进士举,不第返乡,东游吴越。 开元25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 长史,应聘为从事,但不到一年即 辞职返乡,两年后病故。孟浩然一 生主要是隐居,写下了许多山水田 园诗,首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歌创作 的先河,与王维并称“王孟”。这 是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张九龄的 一首诗,希望得到丞相的提拔和录 用。
纳兰性德(1564--1685)清代 词人,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 洲正黄旗人。权贵纳兰明珠之子, 授乾清门一等侍卫,一直跟随康 熙左右,31岁病故。他善射骑, 好读书,生平淡泊名利,文学成 就以词为最,尤以小令见长,颇 得南唐二主遗韵。时人誉为“清 代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经 解》、词集《饮水词》(《纳兰 词》)《长相思》写于随康熙赴 盛京(今沈阳)途中。
希望出仕,无人引荐
(比喻、用典)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这联写出了洞庭湖水汽蒸腾、波澜壮阔 的气势。“蒸”字从视觉感受上写, “撼”字从听觉和触觉感受上写,写得 雄浑壮阔,极富感染力。
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 丽雄伟,反映出诗人不愿终老 山林,希望出仕为世所用的愿 望。
终南别业
王 维
文学常识
听录音,感悟诗中所蕴含的感情
偶 然 值 林 叟 , 谈 笑 无 还 期 。
行 到 水 穷 处 , 坐 看 云 起 时 。 兴 来 每 独 往 , 胜 事 空 自 知 。 中 岁 颇 好 道 , 晚 家 南 山 陲 。
王 维
终 南 别 业
诗句赏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年以后厌烦尘俗喧嚣,信奉佛 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长相思
山一程, 了解作者: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词人陪同皇上出游,历 经千山万水,他是怎么描 写的?“夜深千帐灯”表 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下阕突出描写的景物是什 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 怀?
长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风 雪一更, 雪
写作背景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 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 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 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 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 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 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文体介绍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 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 “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 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 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 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四言古诗:《诗经》
古体诗 诗
五言古诗:曹操《短歌行》
七言古诗:白居易《琵琶行》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绝句: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近体诗 律诗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