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其详解(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20d13a6de80d4d8d05a4f07.png)
(8)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
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其英文缩写为 RTS 。用 K 和 L 分别表示资本
投入量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变化量,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RTSLK
K L
或 RTSLK
dK dL
4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会计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原材料和燃
料的开支、固定资本的折旧等。
(13)经济成本
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成本,它不仅包括厂商在生产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会计成本),
而且还包括厂商所获得的正常利润,即厂商使用资金的机会成本。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
1.请解释下列概念 生产函数 长期 短期 边际产量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 等成本线 边 际技术替代率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扩张线规模报酬 会计成本 经济成本 经济 利润 正常利润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边际成本 短期成本 长期成本 答:(1)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指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可能达到的最大 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 (2)长期 长期是指时间长到可以改变所有的要素投入。在长期内,厂商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 来调整产量,不存在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的区别。 (3)短期 短期是指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的那段时间。在短期内,厂商不可能通过调整生 产规模来调整产量,存在着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的区别。 (4)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或者是使用最后一个 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5)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 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 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07f99e9e518964bce847c47.png)
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 I S 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 系的曲线。 LM 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 M 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同 向变动关系的曲线。把 IS 曲线和 LM 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说明两个市场同时 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 IS LM 模型。
4.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 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 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是指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的高 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因素,如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 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 等。它是衡量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水平。经济在长期中将处于自然失业率水 平。 短期内,一旦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通货膨胀就会加速。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 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 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 受其影响。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5ef3caa7c1cfad6195fa761.png)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130017ea58da0116c1749c6.png)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十章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1.在浮动汇率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里,税收上升和货币供给减少分别会对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有何影响?如果是固定汇率制,情况又会怎样?答:(1)小国:浮动汇率制,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汇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贸易余额减少。
固定汇率制,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
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是对经济调整没有效果。
(2)大国:浮动汇率制,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会导致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减少,汇率上升,贸易余额下降。
固定汇率制,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会导致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
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与小国的货币政策情形一样,货币政策无效。
2.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进行预测,当下列情况之一发生时,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在浮动汇率下和固定汇率下会怎样变化?(1)消费者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储蓄;(2)为保护该国不多的森林资源,该国决定关闭本国的一些造纸厂而进口更多的纸张;(3)自动取款机的普及降低了人们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答:(1)消费者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储蓄,对于浮动汇率制来说,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对于固定汇率制来说,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
(2)对于浮动汇率制来说,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对于固定汇率制来说,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模拟试题及详解 【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模拟试题及详解 【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cd3ff4c866fb84ae55c8d04.png)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奥肯定理答: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y y a u u**-=--式中,y代表现时的实际GDP的增长率,y*代表潜在GDP的增长率,u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代表自然失业率,a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
该式的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向替代关系。
奥肯定律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
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2.IS LM-模型答:IS LM-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也称“希克斯—汉森综合”或“希克斯—汉森图形”。
-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IS LM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 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31a83916137ee06eff91868.png)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1.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被动性政策反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答:被动性政策有助于经济稳定的原因在于:(1)政策效果滞后。
政府在试图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时,其采取行动的时机以及这些政策行动的最终生效,往往会滞后于实际经济的运行,因而常常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2)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由于时滞的存在,宏观经济政策要到实施后很久才会起效,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能精确地预测将来的经济情况。
但是,经济的发展趋势往往是难以预计的。
(3)卢卡斯批判。
卢卡斯认为,人们的预期会对经济政策的变动作出反应,并对经济政策形成反作用,从而抵消经济政策的效果。
2.卢卡斯批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对宏观经济政策之争产生了什么影响?答:从凯恩斯学派看来,总供给曲线是僵化的,没有生命力;而在卢卡斯眼中,总供给曲线是可变的,富有生命力的,它会对政府的宏观政策做出反应,政策制定者要了解和重视这种反应。
这就是“卢卡斯批判”的重点所在。
凭借对凯恩斯主义稳定性经济政策的批判,卢卡斯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3.什么是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你能举出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这一点吗?答:政策制定者在特定时点上做出的相机抉择尽管在当时可能是理性选择,但从长期来看却不能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这就是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过程实质上是政府与公众的博弈过程,政府开始时宣布一个规则,公众根据这一规则形成自己的预期;但一旦公众预期形成,政府就可能在这一预期下重新决策,从而违背自己开始时宣布的规则。
举例:中国在2009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对经济率先走出金融危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此引发了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隐患,而收缩信贷却又担心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
上述货币政策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4.为什么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管理预期而不是调控经济?答:如果政策制定者采取的政策是时间不一致的,尽管有可能减少短期的社会损失,但由于政策制定者没有兑现承诺,从长期来看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学习辅导书-第六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学习辅导书-第六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732595ee87101f69e3195d4.png)
第6章开放经济6.1复习笔记考点一:贸易与资本流动★★1.开放条件下的总支出用X表示本国的出口;用C f表示私人消费中用于购买外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用I f表示私人投资中用于购买外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用G f表示政府部门用于购买外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那么开放经济中,一国的总支出Y表示为:Y=C+I+G+X-(C f+I f+G f)将一国净出口表示为NX,NX=X-(C f+I f+G f),则上式改写为:Y=C+I+G+NX此即为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等式左边是一国的总产出,右边是本国加上外国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
2.对外净投资与净出口一国的对外净投资总是等于净出口,推导过程如下:将Y=C+I+G+NX改写成:Y-C-G=I+NX。
等式左边即为国民储蓄。
用S表示储蓄:S=I+NX在上式两边同时减去I:S-I=NX上式反映了用于资本积累的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产品和服务在国际间的流动之间的关系。
等式左边是本国对外净投资(NFI),是国民储蓄超出国内私人部门投资的部分。
对外净投资等于本国出借给外国的资金数量减去外国出借给本国的资金数量。
等式右边的净出口也被称作贸易余额,等于本国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后的余额。
考点二:小国开放经济模型★★★1.基本模型小国是国际市场上既定利率水平的接受者。
用r表示这个小国的利率水平,用r*代表世界市场上的均衡利率,那么:r=r*。
(1)模型假设①假定产出Y为一个固定值,由投入要素的数量和生产函数所反映的技术关系决定。
在长期中,投入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有:Y=_Y=F(_K,_L)。
②假定私人消费与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正相关,其间的函数关系用C表示。
于是消费的函数表示为:C=C(Y-T)。
其中T表示税收,Y-T表示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
③私人部门的意愿投资与实际利率成反比,公式表示:I=I(r)。
(2)模型内容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账户体系中存在如下的恒等式:NX=Y-C-G-I由于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上公共储蓄,即S=Y-C-G,因此:NX=S-I将上面的三个假设代入式NX=Y-C-G-I,同时令实际利率等于世界资金市场均衡利率,并令产出Y为固定值_Y,则有:NX=[_Y-C(_Y-T)-G]-I(r*)可得:NX=_S-I(r*)这样就可得到如图6-1所示的储蓄和投资图。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a1833dca417866fb84a8edb.png)
第十五章公共产品1.假如一个社会由两个人A 和B 组成。
A 对蚊子防治的需求为100A q P =-,B 对蚊子防治的需求为200B q P =-。
(1)如果蚊子防治是一种纯粹公共产品,在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为120元时社会最优水平是多少?(2)如果蚊子防治由私人厂商来进行,那么会有多少单位产出?(3)如果由政府来实现蚊子防治的最优水平,成本为多大?A 和B 各应为这种公共产品的消费缴纳多少税收?解:(1)由于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由个人曲线垂直相加得,根据已知条件,则有:()()()100200300A B A B A B P P P q q q q =+=-+-=-+由于MC MR P ==,则有:300120180A B q q +=-=。
得到均衡时最优产出为90A B q q ==,社会总产出为180。
(2)如果是私人厂商生产,社会边际收益曲线是由个人边际曲线的水平相加总而得。
则根据条件有:3002A B q q q P =+=-。
由于MC MR P ==,则有利润为:()3002P P π=-。
收益最大化条件:d 30040d P Pπ=-=。
得到产出75P =,那么总产出为()()2007510075150-+-=。
(3)根据题意有:(100)(200)3002A B P P P q q q =+=-+-=-。
收益为:()3002q q π=-由均衡条件:d 30040d q qπ=-=。
得到75q =,那么A 和B 各缴税为25A P =,125B P =。
2.下式给出了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该社会只生产一种公共产品(P )和一种私人产品(G ),221005000G P +=。
该经济社会由100个相同的个人组成,个人的效用函数为()1/2i i U G P =,其中/100i G G =,为个人消费的私人产品份额。
(1)如果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两种产品的产出水平各为多少?每个人的效用为多少?(2)两种产品的最优产出水平为多少?个人的效用为多少?解:(1)市场达到竞争性均衡时,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同,即,,i P G P G MRSRPT =,1i = ,2,,100,从而得到:100i G P P G =因为每个人的效用函数都相同,所以利用对称性可知,达到竞争性均衡时,每个人消费的私人品的数量相同,即12100100G G G G ==== ,从而得到:100100G P P G=再联合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221005000G P +=,解得0.704P =,70.4G =,从而0.704i G =,此时每个的效用为0.704i u =。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黄亚钧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黄亚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611f1c4afe04a1b171de1b.png)
《宏观经济学》课后重要习题答案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3、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哪些宏观变量与周期波动同步?哪些变量具有超前性?答:实际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周期波动同步,股票价格变量具有超前性。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其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其详解(导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6314771de80d4d8d15a4fd0.png)
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⑥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开展的,其基本假设有:完全理性、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进行调节。
②基本内容不同。
前者的基本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后者的基本内容则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章 导 言【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章 导 言【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3c9b3bf6bd97f192379e960.png)
第一章 导 言1.请解释下列概念稀缺性机会成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需求价格弹性均衡产量和价格答:(1)稀缺性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从稀缺性出发,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
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3b6b37676a20029bd642dde.png)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十章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一、名词解释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从货币金融角度,在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模型。
该模型将封闭经济的宏观分析工具IS-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分析研究。
在西方文献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对国际金融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对象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国家。
分析的前提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即使在长期里,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在这个前提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货币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基础货币的构成;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财政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总支出构成。
2.浮动汇率制答:浮动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即在没有央行直接干预下,由外汇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决定汇率的政策。
大多数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它是相对于固定汇率制度而言的。
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先后都实现了浮动汇率制。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不再规定金平价,不再规定对外货币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现实汇率的波动幅度,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
浮动汇率制按照政府是否干预,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从总体上看,浮动汇率制相对于固定汇率制有以下特点:①汇率形式多样化;②汇率不是纯粹自由浮动而是有管理地浮动;③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大;④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元化的;⑤特别提款权等“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
3.固定汇率制答:固定汇率制指现实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679278b5901020206409c66.png)
第二篇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向下倾斜有三个原因:(1)财富效应。
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会相反。
财富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下倾斜。
(2)利率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利率水平必然上升。
利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当前愿意消费的产品数量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削减原有计划中的投资规模,企业愿意购买的投资品的数量也会减少。
由于利率效应的存在,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会减少,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下倾斜。
(3)开放效应。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
因此,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2.请简述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区分。
在什么情况下两者达到一致,在什么情况下两者又会偏离?答:(1)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而长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
一个经济短期总供给受价格因素的影响,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一个经济长期总供给由这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潜在产出水平决定,与价格无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2)由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一条垂直的线,会偏离长期总供给曲线,因此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出发,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①失业均衡:这时的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7-1所示。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d62eeaede80d4d8d15a4fdb.png)
第四章失业1.什么是自然失业?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有什么区别?答:(1)自然失业是指那些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无关,由“自然”因素(如劳动市场的人口流动、技术变化等)决定的失业人口。
自然失业是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即没有周期性失业的状况。
当所有的失业都是季节性、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
(2)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的区别:①自然失业与市场机制无关,因为在劳动市场供求平衡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摩擦性和结构性人口;而周期性失业与市场机制有关,是劳动市场供求失衡的产物。
②自然失业(古典失业)可以认为是一个长期现象,而周期性失业(凯恩斯失业)则是一个短期行为。
③虽然自然失业人口会不断变化,但一般来讲相对比较稳定,因为它是由一个经济“自然”因素决定的;而周期性失业人口的变化幅度则较大,它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
2.为什么在一个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的经济中,劳动者并不能在两个市场中自由转移?答: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中,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劳动者并不能在两个市场中自由转移。
其原因在于:(1)从同质性角度来看,劳动市场中的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劳动者能够胜任的岗位不同,不同的劳动者愿意从事的职业也不同。
当劳动市场发生变化时,这种不同质的劳动就构成了市场转移的障碍,或者说,构成了市场转移成本。
结构性矛盾引起的失业规模的大小,与转移成本高低有直接联系。
转移成本越高,花费的时间越长,失业问题就越严重。
(2)从完全信息角度来看,劳动市场的信息并不是完全的,劳动者并不知道所有空缺职位的信息,企业也无法清楚了解所有申请者的才能和潜力,双方所获得的信息都是不充分的,这样,劳动者在寻找工作中必然产生成本,也就是职业搜寻成本。
总之,一方面由于劳动者技能的差异产生的转移成本使劳动者不能在部门之间自由转移;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市场不完全信息产生的搜寻成本使失业者不能马上找到工作,这样,在一个经济经历结构变动和市场摩擦时,就会出现岗位空缺市场和失业市场并存的现象。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20b369228762caaedd33d4e5.png)
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1.请解释下列概念派生需求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边际要素成本买方垄断答:(1)派生需求厂商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最终生产出产品并把产品销售给消费者,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因此,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导致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故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被称为派生需求。
(2)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也就是要素的边际产量,即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或者是使用最后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3)边际收益产品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时追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
它等于边际产品(MP)与边际收益(MR)的乘积,即:=⋅MRP MR MP边际收益产品是以收益表示的边际生产力,它受边际产品和边际收益两个因素的影响。
由于边际产品是递减的,因而边际收益产品也是递减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收益要视不同的市场曲线而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两条曲线按同一速度下降;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一条倾斜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而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再重合,前者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据这一收益大小来决定它对该要素的需求量及价格。
因此,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就是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它与要素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与均衡量。
在这一点上,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只有在这一条件下,厂商才会实现利润最大化。
(4)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即:=⋅VMP MP P因为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产品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5d922635fbfc77da269b1d9.png)
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1.请解释下列概念效用 总效用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预算约束线 消费者均衡 恩格尔曲线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价格效应 正常商品吉芬商品 消费者剩余答:(1)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是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是消费者对商品主观上的偏好和评价。
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
由于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因此,同一商品会因人、因时、因地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用。
对效用或者对这种“满足程度”的度量,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2)总效用总效用是消费者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得到满足的总量。
(3)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它是基数效用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为Q ,则总效用函数为()TU f Q =,于是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TU Q MU Q ∆=∆。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设消费者的总效用为()U q ,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公式可表示为:()d /d 0MU q q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
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或者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将第二单位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因此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宏观经济学流派)【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宏观经济学流派)【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01bf51969dc5022abea008f.png)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十六章宏观经济学流派一、名词解释1.适应性预期答:适应性预期是运用某经济变量的过去记录去预测未来,反复检验和修订,使预期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
在经济学中,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的经验。
如果过去的通货膨胀是高的,那么人们就会预期它在将来仍然会高。
在通货膨胀理论中,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一般认为是短期的冲击造成的。
但是,一系列的冲击会引导人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持久性的特征,特别在冲击较大的时候。
这样,他们就会基于将来高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修正他们的经济行为。
譬如,他们会开始寻求更大的工资提升,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推高价格,如果企业自身也有类似的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将会激起另一轮的支付提升。
因此,“物价与工资螺旋”一起作用直接制造了经济中的通货膨胀。
适应性预期的存在不利于经济的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的持续。
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西方国家的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如此,因此适应性预期非常广泛地流行起来了。
适应性预期后来受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认为它缺乏微观经济学基础,适应性预期的权数分布是既定的几何级数,没有利用与被测变量相关的其他变量,对经济预期方程的确定基本上是随意的,没有合理的经济解释。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理性预期”逐渐取代了“适应性预期”。
2.理性预期答: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理性预期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
实际上,理性预期包含以下三个含义:(1)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
(2)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开放经济)【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开放经济)【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a72ba80c1c708a1284a4469.png)
2.为什么说在小国开放经济中,当储蓄不等于投资时,市场仍然是出清的? 答:可以分两种情况: (1)在小国经济中,当国际市场的均衡利率大于封闭市场的利率时,封闭经济下的储 蓄大于私人部门的意愿投资。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水平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当本国 的储蓄大于私人投资时,多余的储蓄就会流向国际资金市场,形成对外国的投资。此时,储 蓄与私人投资的差额就构成了本国的对外净投资。而对外净投资恒等于净出口,也就是贸易 顺差。这时小国就会出现贸易顺差。
从这个小国的角度来看,储蓄不等于投资,市场并没有达到均衡;但从国际市场的角度 来看,储蓄等于投资,市场是均衡的。这是因为,当储蓄大于投资时,多余的资金在国际市 场上找到了出路;当储蓄小于投资时,多余的投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满足。因此,尽 管在国内储蓄不等于投资,但通过国际市场机制的作用,国内的市场仍然是出清的。
2 /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在小国经济中,当国际市场的均衡利率小于封闭市场的利率时,和(1)相反, 封闭经济下的储蓄小于私人部门的意愿投资。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水平是由国际市场 决定的,当本国的储蓄小于私人投资时,缺乏资金的私人部门就会到国际资金市场上去融资, 形成外国对本国的投资,即本国对外的净投资为负。这时小国就会出现贸易逆差。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圣才出品】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5982132daef5ef7bb0d3c09.png)
圣才电子书
式得到的。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GDP 消胀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都能反映经济的总体价格水平,但它们在三个方
面有明显区别:①GDP 消胀指数衡量价格时涉及的商品组合更广泛,它包含所有商品和服
务的价格信息,而 CPI 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代表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②GDP 消胀指数仅
(2)投资:根据储蓄投资恒等式: I SP Sg M X ,则 I 300 200 100 200 。 (3)政府支出: GDP C I G X M ,则 G 5000 200 3800 100 1100 。
5.根据表 2-1,分别用支出法与收入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表 2-1
仅包含本国生产的产品价格,进口产品不计入 GDP 因而也不反映在 GDP 消胀指数里。而
如果进口品在消费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就会被计入 CPI,因此 CPI 往往包括进口品的
价格;③CPI 所衡量的商品组合的数量是固定的,而 GDP 消胀指数所涉及的商品组合的数
量是变动的,它取决于每年的产量。假定经济中只生产 A、B 两种产品,那么 GDP 消胀指
格的差异,不同的是 GDP 消胀指数使用的是当前的产量,商品数量组合每年不同;而 CPI
使用的是基年的产量,商品数量组合是固定的。GDP 消胀指数也称为帕夏指数(Paasche
Index),而 CPI 则称为拉斯佩耶斯指数(Laspeyres Index)。
(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 CPI 相似,它使用固定的商品组合。它与 CPI 的差别 在于,一方面两者包括的范围有差异,比如说它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另一方面,它衡量 的不是消费者实际支付的零售价格,而是销售过程中开始阶段的价格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
1.在浮动汇率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里,税收上升和货币供给减少分别会对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有何影响?如果是固定汇率制,情况又会怎样?
答:(1)小国:
①浮动汇率制。
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汇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贸易余额减少。
②固定汇率制。
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导致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
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是对经济调整没有效果。
(2)大国:
①浮动汇率制。
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会导致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减少,汇率上升,贸易余额下降。
②固定汇率制。
假设是税收上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也会导致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
货币供给减少也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与小国的货币政策情形一样,货币政策无效。
2.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进行预测,当下列情况之一发生时,国民收入、汇率和贸易余额在浮动汇率下和固定汇率下会怎样变化?
(1)消费者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储蓄。
(2)为保护该国不多的森林资源,该国决定关闭本国的一些造纸厂而进口更多的纸张。
(3)自动取款机的普及降低了人们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答:(1)消费者减少当前消费而增加储蓄:
①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增加。
因为资本的流动,消费者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并不使本国利率下降,而是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降,贸易余额会向顺差方向发展,即净出口增加;因净出口增加与国内减少的消费相抵消,所以国民收入不变。
②固定汇率制下,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不变。
因为消费者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时,资本外流,本国货币汇率有下降的压力,货币当局通过外汇市场上的公开市场操作维护固定汇率不变,但其外汇储蓄下降,国内基础货币供应量也相应下降,国民收入因此也下降,汇率和净出口保持不变。
(2)关闭本国的一些造纸厂而进口更多的纸张:
①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下降,国民收入没有变化,贸易余额不变。
因为关闭本国造纸企业而进口更多的纸张,使本国贸易余额向逆差方向发展,即净出口下降,本国货币汇率会下降,本国货币汇率的下降反过来使其他商品的进口减少,净出口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所以,这一政策不会使国民收入和贸易余额变化,只是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下降。
②固定汇率制下,汇率不变,国民收入减少,贸易余额减少。
因为关闭本国造纸企业而进口更多的纸张,使本国贸易余额向逆差方向发展,即净出口下降,本国货币汇率有下降的压力,中央银行为维护固定汇率则减持外汇储备,国内货币供给量也相应下降,使国民收入下降。
(3)自动取款机的普及降低了人们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①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贸易余额增加。
因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降低
使得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货币资本外流,使本国货币汇率下降,净出口和
国民收入都会相应增加。
②固定汇率制下,对经济调整没有效果。
因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降低使得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货币资本外流,使本国货币汇率有下降压力,中央银行为维护固定汇率制使外汇储备下降,国内货币供给量也相应下降,货币市场恢复均衡,国民收入不变,贸易余额也保持不变。
3.为了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保持总收入不变,在浮动汇率制下,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应该选择怎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
答:应选择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1)由于本国货币贬值有助于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依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选择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本币汇率下降,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下降,国际价格竞争力提高,从而净出口增加。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导致本币汇率下降、净出口增加的同时,也会导致国内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升。
过快的国民收入上升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为保持国民收入水平的稳定。
在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可配合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使国内的需求水平下降,可以抵消出口竞争力提高而增大的外来需求,使总收入保持不变。
4.设想经济中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可支配收入(Y -T )而不是总收入Y ,于是货币市场均衡方程为:
(),M L r Y T P
=-
试分析在浮动汇率下,减税对一个小国开放经济中的汇率和收入有何影响?在固定汇率
下情况又如何? 答:(1)在浮动汇率制下,在小国开放经济中,减税相当于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曲线右移;同时,减税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税收减少的同时又会使得维持货币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下降,这意味着曲线的左移,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本国净出口的下降,不仅抵消了财政扩张所创造的需求,还要求收入进一步减少,因此,收入会减少。
(2)在固定汇率制下,在小国开放经济中,减税相当于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曲线右移,引起总需求扩张;同时,减税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税收减少的同时又会使得维持货币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下降,这意味着曲线的左移,汇率更高,但是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将会在外汇市场上抛出本币,购入外币,从而使货币供给增加,曲线右移,一直到汇率与原始状态一致为止,从而使收入增加。
5.假如你是一个大国开放经济的中央银行行长,你的目标是保持收入的稳定。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你该采取怎样的政策?你的政策会对货币供给、利率、汇率和贸易余额产生怎样的影响?
(1)财政部决定提高税率以弥补财政赤字。
(2)商务部决定限制进口日本彩电。
答:(1)提高税率相当于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①在固定汇率制下,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曲线左移,净出口下降,名义汇率下降,从而使货币供给减少,曲线左移,使得产出上升,利率上升。
为了保持收入稳定,此时应该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需求,从而抵消税收提高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社会货币供给量增大,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
IS LM IS LM LM IS LM
下,利率水平下降,资本大量外流,本国货币汇率也会下降,即贬值,净出口增加。
但由于本国是一个开放经济大国,本国资本大量外流会使世界利率水平下降,这样,又会反过来减缓本国的资本流出,所以,本国货币汇率的下降幅度和净出口的增加量都会较小国开放经济要小些。
②在浮动汇率制下,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曲线左移,国际收支逆差使本国名义汇率下降,净出口增加,右移,逐步回到原来的位置,产出和利率无变化。
(2)限制进口相当于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①在固定汇率制下,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曲线右移,净出口上升,名义汇率上升,从而使货币供给增加,曲线右移,产出下降,利率下降。
为了保持收入稳定,此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无效。
②在浮动汇率制下,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曲线右移,国际收支顺差使本国名义汇率上升,净出口下降,左移,逐步回到原来的位置,产出和利率无变化。
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无效。
6.构造一个中国经济利率差异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
在人民币存在升值的预期下,讨论这个模型的汇率和产出的变化。
答: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考虑风险因素,可以将国际间的利率差异用下式表达:
其中,是本国利率,是世界资金市场利率,是风险贴水系数。
的值取决于世
界市场上的投资风险和汇率风险。
如果世界市场上的风险较大,则为负,本国利率小于世界市场上的利率。
如果本国市场上的风险较大,则为正,本国市场上的利率大于世界市场利率。
由于与本国市场风险的变化方向一致,因此,可以被看作是代表本国市场风险的量。
IS IS IS LM IS IS r r θ
*=+r *r θθθθθ
将上式代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描述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方程中,可以得到以下带有风险系数的和方程:
方程为
方程为
给定该国的风险水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可以计算出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产出水平和名义汇率。
在人民币存在升值的预期下,汇率风险会降低,风险贴水将下降,本国利率将下降。
利率的下降将使投资增加,于是使产品市场均衡的产出增加,利率下降同时又会使得维持货币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下降,这意味着曲线的左移。
这样,本国风险的下降,将会导致产出的减少(由降到)和名义汇率的上升(由升至)。
这是因为,尽管利率下降使投资增加,但名义汇率大幅度上升使出口大大减少。
图10-1 风险增加
IS LM IS ()()()*Y C Y T G I r NX e θ=-++
++LM ()*,M L r Y P
θ=+Y LM 2Y 1Y
2e 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