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礼仪中国古代婚礼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婚前准备在古代中国,婚姻并不是由个人自由选择,而是由家族、长辈来安排的。

首先是“纳采”,这是男方家族中的长辈到女方家查看女方的家境和家世是否合适,是否符合男方家族的身份地位。

如果纳采通过,就会举行“聘礼”,男方家族会给女方家族一些婚前礼物,以表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谢意。

然后是“问名”,男方家族会派人到女方家中了解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等,以便进行批命。

据此,男女双方家族可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下一步的“纳彩”仪式。

最后是“纳彩”,男方家族会在婚前给女方家族一定的彩礼,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喜爱,女方家族则会准备一些嫁妆。

嫁妆是由女方家族提前准备好的一些物品,用来装饰新居和婚宴。

婚礼仪式在古代中国,婚礼通常会分为三个环节:迎亲、酒宴和送别。

迎亲是婚礼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热闹的环节。

新娘穿着华美的嫁衣,头上戴着鸾凤冠,身着红色喜服。

新郎则穿着锦袍,头戴软纱帽,脚踏红色绣花布鞋。

双方的家人和朋友会一起组成队伍,载着婚车去接新娘。

新郎会高举“喜字旗”领队,整个队伍热闹非凡。

到达新郎家后,会进行过门仪式。

新婚夫妻会跨过桥洞,象征全家和睦。

然后会进行敬茶仪式,新娘会给新郎家中的亲戚敬茶,表示尊敬和感激。

酒宴是婚礼的重头戏,通常在宴席上有多道菜肴,还有丰富的酒水。

婚宴上,新娘和新郎都会穿着礼服,互相敬酒,然后敬神明和长辈。

婚宴上还有诗歌、音乐等表演节目,增加婚宴的喜庆气氛。

送别是婚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新郎随着婚车离开新娘家,回到自己的家中。

新娘会在丈夫的护送下返回夫家,开始新的生活。

婚后习俗拜堂是新婚夫妻在婚后第三天,到夫家的祖堂前,向祖先行礼,表示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

入洞房则是新娘第一次进入新郎家的卧房。

在洞房中,通常会摆放一些五谷丰登的象征物和红绸子,寓意着新娘将带来好运和丰盛的生活。

新娘会被新郎解下头纱,表示新娘即将融入新家。

此外,新娘还要按照家族的习俗,做一些家务劳动,比如磨豆腐、扫地、煎饼等。

这些习俗旨在向新家族表示尊敬和融入新家庭。

古代婚房礼仪_婚礼大全_

古代婚房礼仪_婚礼大全_

古代婚房礼仪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一个优良传统。

贺喜是最经常发生的社交活动,我们说“来而不往非礼也”。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代混纺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古代婚房礼仪我国传统婚礼大致可以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

一:婚前礼1.嫁妆、聘礼、婚服的准备(即纳征)。

男方需向女方送聘礼,女方接受聘礼。

接着女方便要开始准备嫁妆。

最主要的嫁妆为缝被子,必须找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缝制,缝新被子须用红线缝,不能用黑线,更不能用白线。

缝制的时间须在农历的9月,不能在10月。

忌寡妇或与新娘属相不合的人缝被子,以免给新娘带来厄运。

新娘所穿的婚服,都应该是全新的,如果陈旧,新人便有不贞之嫌。

此外,婚服忌讳单的,棉的最好。

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气。

2.婚房的准备及禁忌。

婚房布置在古代礼节中称为“铺房”,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收拾,并备礼前来暖房。

既为洞房,风水非常重要,不懂风水仅凭自己喜欢,容易给以后的婚姻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

所以婚房布置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⑴洞房最好选择在光线明朗,空气流通的地方。

⑵洞房颜色不要五花十色,这样做容易发生婚外情。

⑶洞房的窗台勿挂风铃,容易使新娘神经衰弱,头晕心烦。

⑷洞房不可跨在屋内外之横墙下,夫妻易发生口角。

⑸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二:正婚礼1.迎亲时的礼节禁忌(即亲迎):男方按照当初双方商定好的“请期”时间去迎亲。

“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

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

如若在迎亲途中遇到另一迎亲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互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2.新娘的礼节禁忌: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

出嫁当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

中国古代婚礼仪式与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仪式与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仪式与习俗中国古代的婚礼仪式和习俗源远流长,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社会,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仪式,不仅仅是两个人的联姻,更是两个家族的结合。

本文将从订婚、婚礼流程、婚俗以及婚后习俗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代的婚礼仪式与习俗。

一、订婚古代的婚姻通常由父母或者媒人商议安排。

当两个家庭达成初步协议后,便会举行订婚仪式。

订婚仪式在中国古代十分重要,它代表着双方家族的联姻。

订婚时,两个家族的长辈和亲朋好友会聚集在一起,交换礼物、敬茶、祭祀祖先等。

订婚礼仪的举行也象征着婚姻关系的建立,因此具有非常高的仪式性。

二、婚礼流程1. 迎亲在古代,新娘一般不会离开自己的家庭,而是由新郎一方派人迎娶。

迎亲是婚礼的第一步,新郎会穿着喜服,手捧鲜花,带领着队伍前往新娘的家庭。

一路上,会有鞭炮和锣鼓作为热闹的庆祝。

2. 接亲新郎一行到达新娘家后,新娘的父母会率领着满盘的水果和酒迎接。

新郎则要接过这满盘的水果,然后将一碗酒倒入碗中,用红布蘸一下,再与新娘父母碰一下碗,象征着两个家庭的联合。

然后,新娘会戴上新郎送的喜帽,然后两家人会一起回到新郎家。

3. 宴请宾客婚后的第一天,新人会举行婚宴并招待亲朋好友。

宴席上,通常有多道菜肴,其中糖饼和糖葫芦等糖果是必不可少的,代表着甜蜜和团圆。

三、婚俗1. 穿婚服古代的新娘婚服通常是红色的,象征着喜庆和幸福。

婚纱以绣花或刺绣为主,金线、珠子和玉钗都是必不可少的装饰。

新郎则会穿着蓝色的喜服,象征着他的身份和地位。

2. 点燃喜烛在婚礼上,点燃喜烛也是一种重要的仪式。

新人会握着一根精美的红烛,然后点燃。

整个过程象征着两个人的心灵和情感相互交融。

3. 环环相扣的婚戒婚戒在古代婚礼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新郎会将婚戒戴在新娘的无名指上,代表着两个人的永恒爱情和忠诚。

四、婚后习俗1. 进新房在古代,新娘进入新房的时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门槛和仪式。

新郎会踩着石敲门,新娘则要踩着红布并轻轻步过门槛。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礼仪之美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礼仪之美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礼仪之美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是千百年来历史传承下来的,其独特的美丽和庄严仪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讲究形式庄重、内容繁复,承载着家族的传承和社会的期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尊重。

1.起名礼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首先要进行的是起名礼。

这个环节是由双方家长为新婚夫妇起名字,用意在于寄托对新人美好的祝愿和期望。

起名礼通常在婚礼前的几个月举行,亲友们聚在一起,共同商议起一个吉祥美好的名字。

2.红娘介绍红娘是中国古代婚礼习俗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红娘扮演着媒人的角色,她负责介绍合适的男女双方,并协调双方家庭的事宜。

红娘的出现,将更多的婚姻牵线搭桥,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3.聘礼聘礼是古代婚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男方家族会派代表前往女方家庭,带着一些财物和礼品,以示自己的诚意和尊重。

同时,聘礼也是双方家庭协商婚约的重要标志,意味着双方家庭达成共识,赞成这段婚姻。

4.红盖头红盖头,即红色的婚床帷幔,是中国古代婚礼习俗中的一大特色。

新娘在婚礼当天将自己的头部覆盖起来,以示矜持和含羞。

红盖头的出现,使整个婚礼更加神秘而庄重,也增添了一份浪漫和喜庆的氛围。

5.过门过门是中国古代婚礼习俗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新娘在披盖头后,需经过一系列令人期待的闹洞房环节,最后由新郎背着新娘共度洞房花烛夜。

这象征着新娘离开父母家庭,正式成为新娘子,步入新的人生阶段。

6.敬茶敬茶是古代婚礼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礼仪。

新郎和新娘要依次向双方父母敬茶,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这一环节既体现了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也寓意着新婚夫妻对未来家庭和睦幸福的期望。

7.喜宴喜宴是中国古代婚礼习俗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喜宴上,新人与亲友们一起分享喜悦和幸福,品尝美食,共同庆祝婚礼的圆满成功。

喜宴除了丰盛的食物,还有精心布置的桌花和舞台背景,给人们带来一种愉悦和美好的氛围。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仪式庄重、内容繁复,体现了家族的传承和社会的期望。

中国汉朝时的婚礼礼仪

中国汉朝时的婚礼礼仪

中国汉朝时的婚礼礼仪1.婚前准备在汉朝时期,迎亲方的家庭首先要派人物色媒妁,通常是受过教育的女性或有丰富家事经验的妇女。

媒妁的任务是为迎亲方选择合适的佳偶,并向迎亲方家庭提供婚礼筹备方面的建议。

2.纳采纳采是婚礼的第一步,双方家庭派代表进行交流。

男方代表带着礼物,如果双方父母亲允许,代表男方叩拜并向女方家书写婚约。

一旦女方家庭接受了婚约,双方正式成为夫妻候选人。

3.彩礼男方需要给女方家庭准备一份丰厚的彩礼。

彩礼的内容和形式不完全相同,通常包括黄金、白银、布匹等。

男方的财力强弱对彩礼的丰厚程度有较大的影响。

4.大婚大婚是汉朝时期婚礼的重要环节。

大婚的日期由吉日决定,吉日必须经过阴阳家或预测家的筛选。

大婚当天,男方家庭派人去女方家庭接新娘回家。

5.出阁新娘出阁是婚礼的最后一步。

出阁时,女方父母将临别礼赠给新娘,以示关心和祝福。

在出阁之后,新娘正式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

6.宴席在汉朝时期,宴席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宴席通常分为三天,包括亲友宴、亲戚宴和朋友宴。

亲友宴和亲戚宴主要邀请亲朋好友,而朋友宴则是男方与新娘的朋友们聚会。

7.喜庆装饰婚礼期间,男方家庭会做好喜庆装饰。

门前会悬挂灯笼和红色的帷幕,以示新婚之喜。

庭院内会布置鲜花和彩灯,增加喜庆氛围。

8.祭祀仪式婚礼前会进行祭祀仪式,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祝福。

祭祀仪式包括向祖先神龛献供、祭拜天地神明等。

这些仪式旨在祈求新婚夫妻的幸福和和谐。

9.鸣锣开道新娘离开娘家回到男方家时,会有人敲锣开道,以示欢迎和喜庆。

新娘一般会坐在花轿中,由新郎亲自抬着,前面有一队人敲锣打鼓。

10.急行军仪式在新娘到达男方家之前,男方家庭会派人出门迎接。

出迎的队伍要排练急行军仪式,队伍会以特殊的方式行走,并且伴随着锣鼓声。

在汉朝时期,婚礼礼仪非常繁琐,十分重视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这些规矩和仪式的目的是为了展现双方家族的尊贵地位,以及婚姻的庄严性。

这些礼仪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中国古代婚礼过程

中国古代婚礼过程

中国古代婚礼过程
一、门客礼仪:门客礼仪是中国传统婚礼上最重要的一项礼仪,主要
由新郎新娘的双方家长率先进行,由家里来的门客分别带礼物,食品,调
剂剂等到新房间。

二、乞巧礼:乞巧礼是中国传统新婚婚礼的必要礼仪,它是一种对新
婚夫妇的庆祝,新郎家庭代表准备彩带,硬币或纸钱,在新房间,新郎家
的迎亲客人分别乞巧,被新婚夫妇双方送给红包。

三、聘礼:聘礼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盛大仪式,由新郎新娘的双方家
长进行,新郎家为新娘准备嫁妆,比如首饰,服装,该过程也象征着新郎
新娘家庭和睦相处的象征。

四、婚礼:婚礼一般在夜间举行,新娘要穿着美丽的嫁衣,由新郎家
的迎亲客人把新娘从家里接到婚礼现场,新郎则穿着西装从新娘家出发,
来到婚礼现场。

五、迎亲:在婚礼过程中,新娘的家人和新郎的家人是不能杂合在一
起的,迎亲是婚礼上最重要的仪式,接应新郎的迎亲客人要穿漂亮的衣服,从新娘家来到新郎家。

古代婚礼当天细节流程

古代婚礼当天细节流程

古代婚礼当天细节流程
古代婚礼当天的细节流程如下:
1、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2、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3、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4、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5、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着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6、催妆: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男方喜娘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懒于梳妆。

7、上轿:新娘上轿前,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懒于梳妆;而后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

8、起轿:起轿时,女家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中国古代婚礼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严谨而庄重,注重细节和仪式感。

在古代,婚礼被视为一种庄严的仪式,是男女两家的重要关系的建立。

以下将介绍中国古代婚礼的一些常见礼仪。

一、婚姻的提亲在古代,婚姻多由父母或长辈安排。

当一家有意向与另一家联姻时,首先会派人前往对方家中提亲。

提亲时,通常由男方的长辈带领一些亲戚和朋友一同前往。

在正式提亲之前,男方的长辈会事先与女方的家长商谈好婚事,双方达成一致后,才会进行提亲仪式。

二、聘礼的交换提亲成功后,男方会派人送聘礼给女方家。

聘礼是男方向女方家庭表达诚意和尊重的一种方式。

聘礼的内容包括金银珠宝、衣裳、食品等各种贵重物品。

女方家庭收到聘礼后,会安排人员进行验收,以示礼节。

三、定亲的仪式定亲是婚礼筹备的重要环节。

在定亲仪式上,双方家长会正式宣布男女双方的婚事,并且将定婚书交给新人。

定亲仪式通常在男方家中举行,双方亲戚和朋友会参加这个仪式,以祝贺新婚的到来。

四、婚礼的筹备婚礼的筹备工作通常由女方家庭来负责。

在婚礼前,女方会选定一个吉日,通常选择农历的吉日进行婚礼。

在婚礼前的准备工作中,女方会制作婚床、婚车和一些婚庆用品。

同时,女方还要准备一些新衣服和嫁妆,以及一些应对新生活的用品。

五、迎亲的仪式在婚礼当天,新郎会带领一队迎亲队伍前往新娘家接新娘。

迎亲队伍通常由鼓手、锣手和一些喜庆的彩车组成。

当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口时,新郎会亲自迎接新娘,然后双方一同进入新房。

六、交杯酒的仪式交杯酒是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象征着新人之间的爱情和誓言。

在交杯酒仪式中,新郎和新娘会交换酒杯,彼此喝下对方的酒。

这个仪式是新人向对方表达爱意和承诺的重要方式之一。

七、拜堂和敬茶的仪式拜堂是婚礼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人向天地神灵祈求祝福和父母双亲致谢的仪式。

在拜堂仪式中,新人会先向天地神灵行礼,然后向双方父母行礼,接着向长辈和亲友行礼。

之后,新人会为双方父母敬茶,以表达对父母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中国古代婚礼的内容

中国古代婚礼的内容

中国古代婚礼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婚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仪式,具有深厚的传统和意义。

一场古代婚礼包含了一系列的环节和仪式,既反映了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婚姻的价值观念和仪式的庄重性。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介绍并解析中国古代婚礼中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一、婚前准备阶段在中国古代,婚前准备阶段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纳采”,即男方家庭派代表前往女方家庭提亲,并商定婚礼的事宜。

接着是“聘礼”,男方家庭送出一定的财物或礼品作为聘礼,以示诚意。

女方家庭在接收聘礼后,将准备“过大礼”的事宜。

双方家庭还会商议婚礼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安排等。

二、婚礼仪式1. 迎亲仪式在古代婚礼中,迎亲仪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

通常情况下,新娘会由亲人或仆人陪同出嫁。

当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口时,由新郎家的长辈或亲友负责迎接。

迎亲队伍会沿途设立各种吉祥的装饰,如彩旗、花灯等,以庆祝新娘的到来。

新娘会通过踩踏红布或其他象征门槛的物品,象征过去的生活已经结束,开始了新的生活。

2. 家族祭祀婚礼中,家族祭祀是为了祈求祖先保佑新婚夫妇幸福,同时也是对先祖的一种尊重和纪念。

婚礼当天,双方家族会举行祭拜仪式,祭祀先祖,向他们表达敬意并请求祝福。

在祭祀过程中,长辈会带领大家向祖宗祝酒,焚香祈福,宣读神契等,以示对祖先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3. 交杯酒仪式交杯酒仪式是中国古代婚礼中最具代表性的环节之一。

新郎新娘分别手持酒杯,彼此交错交杯,并同时饮下对方杯中的酒。

这象征着新婚夫妇将共同度过今后的日子,分担快乐和困难。

4. 过大礼过大礼是婚礼中的重中之重,主要表现为新娘家庭赠送给新郎家庭的财物和礼品。

新娘的家人会准备精心的嫁妆,包括金银饰品、织锦、家什等,以显示家族的气派和对新婚生活的祝福。

除此之外,双方还要相互赠送礼物,如新郎赠送给新娘的花翎、首饰等,以及新娘家族对新郎家长的馈赠等。

5. 敬茶仪式敬茶仪式是对长辈和亲友表达敬意和谢意的重要环节。

新婚夫妇会分别向双方双亲和亲友敬茶,然后接受长辈的祝福和赞美。

中国古代婚礼

中国古代婚礼

3、拜堂
• 新人需要一起给父母拜堂,拜堂要拜三次,一是拜天地、二是 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4、送新娘入洞房 拜堂完毕后就是送入洞房,虽然是新人一起回婚房,但是新郎
只是将新娘送回房间,古时候一般是男方招待宾客,女方在房间 待着。
5、宴宾 新郎将新娘送入洞房后就需要出来招待宾客了,要对来参加婚
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宾客表示感谢,这一流程现在也保存着,只不过现在是男女 双方一起敬酒。
3、纳吉 即是“订婚”在古代又称为“小 定或文定”。男方和女方家里平 安无事之后,男方会备下礼物并 通知女方家里,告知决定要缔结 婚姻,送给女方金银首饰
4、纳征 即:男家择定良辰吉日,奉
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 等到女家,今称「过大礼」
• 5、请期 即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确定了娶亲吉日後,即派人告知女家, 徵求女家的同意。
6、闹洞房 闹洞房对于古代中国的夫妻来说非常重要,很多刚结婚的夫妻
彼此都不熟悉,通过闹洞房可以抛开羞涩,使新娘能比较快地熟悉适 应新郎和新家,同时减轻当天的不安和恐惧。
7、合卺与结发及洞房 小两口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然后各剪下一缕头发和在一处结
发,经过那么多的仪式后,夫妻就可以洞房过上新生活了。
感谢观看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一、三书
• 聘书: 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 (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 女家之书柬。
• 礼书: 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 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 迎书: 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 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 女方的文书。
二、六礼
• 1.纳采 • 2.问名 • 3.纳吉
• 4.纳征 • 5.请期 • 6.亲迎
• 6、亲迎 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亲书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古代婚礼流程详细版

古代婚礼流程详细版

古代婚礼流程详细版古代婚礼是一个庄重而繁琐的仪式,通常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流程和规定。

以下是古代婚礼的详细流程:一、准备工作1.提亲:男方家长或长辈代表向女方家庭提出婚事,交换礼物,商定婚期。

2.定婚:双方家庭在定婚日当天进行简单的交换礼物仪式,男方家庭也会给女方家庭送媒人以示感谢。

二、婚前仪式1.娶亲仪式:男方派人前往女方家庭,进行娶亲之礼,将媒人带回男方家庭。

2.迎亲仪式:男方派人去女方家庭接新娘,通常新娘会穿着嫁妆,成双成对地被迎入婆家。

三、迎亲仪式1.接亲:新娘进入婆家后,由男方亲属牵引她进入洞房,与丈夫完成婚姻登记。

2.密房:新婚夫妇在洞房内度过三日三夜的密房之夜,随后才会正式开始婚宴。

四、婚宴仪式1.敬茶:新娘为婆家的长辈和亲戚分别上茶,以示尊重和请安。

2.结纳:新娘家的亲朋好友以及其他来宾也会送来各种礼品,并由男方家庭代表接纳。

3.合家欢宴: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宾客也会为新人敬酒并祝福他们。

五、晚宴仪式1.退阵:在晚宴之前,男方还需要退还一部分礼金给新娘家庭,两家和睦分手。

2.敬父母:在晚宴期间,新郎新娘分别向双方父母敬酒,并拜谢。

3.上床:晚宴结束后,新娘被男方家人抬上新床,象征着夫妻和睦、早生贵子的寓意。

六、新婚之夜1.送春:伴娘、嫂子等人会在新婚之夜送来“春”字作为象征。

2.夫妻入洞房:新婚夫妇回到洞房,开始共度新婚之夜。

古代婚礼流程复杂而繁琐,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这些古代的婚礼仪式,代代相传,凝聚着古人对婚姻和家庭的期望和祝福。

虽然如今的婚礼流程已经有所改变,但古代的婚礼仪式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体现了尊重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中国古代婚礼礼仪中国古代婚礼礼仪1中国古代的婚礼礼仪,大体有六项,故称“六礼”。

据唐杜佑《通典》“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

六礼之仪始备。

”可见,“六礼”在周代就已形成。

秦汉以后,六礼逐渐形成定制。

所谓“六礼”者,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所谓纳采,就是说采择之意,即男子选择妻子。

男方欲择某家之女为妻,便托媒妁交通女方,试探女家之意。

倘女家同意,则可收下男方送去的采择之礼。

纳采的礼物,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

“周制,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唐`杜佑《通典礼典》。

可见周代的纳采礼是用雁的,也称“奠雁”。

之所以要用雁作为纳采之礼物,是因为“雁飞成行,止则成例。

”胡培翚《仪礼正义》云:"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

又取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纳采用雁,为的是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

纳采也有用羊者。

羊者,祥也,取其群而不党。

在古代,纳采还有一套繁琐的仪式。

杜佑在《通典》中记载了周代纳采情况“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

使者玄端至,傧者出,请事。

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

某有先人之礼,使某请纳采。

女父对云:某之子愚蠢,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

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

宾不答拜,揖入。

宾升西阶,当阿东面。

使者致命曰:敢纳采。

主人阼阶上,北面再拜。

授于楹间,南面。

宾降出,主人降,授老雁。

又执雁,请问名,如初礼。

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对曰: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曰某氏。

傧者出,请醴宾者曰:子为事故至于某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仆者。

宾对曰:某既得将事矣,敢辞。

傧者曰:先人之礼,敢固以请。

宾曰:某辞不得命,敢不从。

礼毕,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也就是说两家人是要有几番客套的。

问名:纳采仪式结束后,使者退而复返,向女方的父母问女儿之名,从纳采的仪式记载来看,纳采和问名当是同一时间进行的。

古代结婚当天流程

古代结婚当天流程

古代结婚当天流程
古代结婚当天流程如下:
1、亲迎:新郎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或新郎在家等待,新娘由上头梳妆后由娘家出发,前往新郎家。

2、拜堂:新人到达男方家后,需进行拜堂仪式。

先拜天地,再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

3、宴请宾客:拜堂仪式结束后,新人需宴请宾客。

宴席上,新人和双方父母接受宾客的祝福和红包。

4、送入洞房:宴席结束后,新人被送入洞房。

在洞房内,新人需喝交杯酒,寓意着夫妻合二为一。

5、闹洞房:在古代,闹洞房是婚礼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对新郎新娘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和考验,以增加婚礼的喜庆氛围。

6、回门:结婚后的第三天,新郎新娘要回女方家,这被称为“回门”。

回门是新娘首次回娘家,也是新郎向岳父母展示自己能力的好机会。

以上是古代结婚当天的一些主要流程。

不过要注意的是,不同朝代和地区可能有细微差别,有些地方可能还有自己的婚俗习惯。

现代人在复古婚礼中也会参考这些传统流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婚礼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古代结婚间的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

古代结婚间的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

古代结婚间的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有那些)文章目录[+]古代婚嫁的礼仪婚礼嫁娶,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更大的礼仪。

和其他习俗相比,婚嫁礼仪随世情而多变。

从一定的程度反映出了人类当时文明教化的程度。

古代的婚姻中间有许多繁琐的程序,尽管如此人们却也都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目的只有二个:一是使婚姻得到社会的确认,二是为新婚夫妇清除邪恶,祈求美满幸福的生活。

时下有一部分年轻人在结婚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婚礼与众不同,又有一部分开始走向了传统。

在这里我将我国古代的婚嫁礼仪与大家做一下介绍,以作为大家的参考。

一、说媒“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

媒人可以主动的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

还有一句话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

如果女命克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

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

三日内,如家中平安无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

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等等。

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三、定聘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

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

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

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

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

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

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

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四、送礼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

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

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

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古代结婚是一个非常庄重的仪式,充满了独特的礼仪和习俗。

以下是古代结婚的六种主要礼仪:1.求婚礼仪:在古代,男方一般会先派代表到女方家中提出求婚请求。

代表会带着特别设计的礼品,如首饰、美酒和珍贵的宝物,以示诚意。

如果女方家庭接受求婚,他们会重新坐下来商议婚姻的事宜,包括聘礼和婚礼日期等。

2.问名礼仪:在古代,结婚后,新郎必须前往新娘家庭,向长辈们行“问名礼”;新娘也要回家拜见新郎家的长辈。

这一礼仪是用来表达尊敬和感谢,以及表示双方已经正式结成亲家。

3.出嫁礼仪:这是女方离开家庭,嫁到新家的重要仪式。

女方会穿上十分讲究的嫁衣,戴上盖头,坐上花轿,并由嫁妆陪伴。

在出发前,女方会向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道别,这是一种表达对家庭的告别和感恩之情的方式。

4.迎亲礼仪:这是新郎一行人前往新娘家迎娶的重要仪式。

男方会乘坐花轿,带着聘礼和亲友,亲自到女方家庭接新娘。

在新郎到达时,新娘会在门口的门楼下举起红色的被子,新郎则会用红包化解新娘的阻力。

然后,双方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并在家庭成员的见证下开始结婚仪式。

5.进门礼仪:这是新娘正式进入新家的仪式。

在新郎家门口,新娘会踩过“三岔”,接着会有各种吉利的仪式,例如踩过擂鞠或丢绣球。

然后,新娘会进入新家的堂屋,双方家长会为他们行举行入洞房仪式,并且发送新房夫妻下脚垫。

这些仪式标志着新娘正式成为新家庭的一员。

6.酒席礼仪:结婚之后,男方家会准备一场盛大的酒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庆祝新婚。

酒席有很多仪式,如拜堂、举杯、敬父母和敬长辈等。

在酒席上,除了新郎新娘必须尽责以外,双方父母也要尽心尽责,照顾每位宾客,以示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

以上就是古代结婚的六种主要礼仪。

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家族的重视和婚姻的庄重,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尊重。

虽然如今的结婚仪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对于这些古老的礼仪仍然有很多人保持着敬重和传承。

古代婚礼流程详细版

古代婚礼流程详细版

古代婚礼流程详细版一、前准备1.纳征纳征是指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出婚姻要求,并承诺给予一定的聘礼。

2.纳聘女方家庭接受男方家庭的纳征,并准备相应的回礼给男方家庭。

二、婚前仪式1.祭告天地和祖先男方在婚礼前准备祭告天地和祖先,以祈求神灵保佑婚事顺利。

2.迎亲男方亲友乘车到女方家,迎接新娘返回男方家。

3.纳采男方家族长辈代表到女方家,进行纳采仪式,宣布双方已经订婚。

4.缔结婚约男方女方以及双方的家族长辈在见证人的陪同下,一同参加缔结婚约的仪式,正式确认婚姻的成立。

三、婚礼仪式1.准备婚房男方家庭精心准备婚房,布置成婚床和新娘的婚衣等。

2.新娘嫁妆女方家准备好新娘的嫁妆礼物,包括衣物、饰品、嫁妆箱等。

3.娶亲男方带领一众随从迎接新娘,进行娶亲仪式,护送新娘至婚房。

4.行礼男方和女方家族成员在新娘面前行礼,表达对新娘的尊重和欢迎。

5.敬茶新娘向男方家族的长辈和亲友敬茶,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谢意。

6.助婚新娘的闺蜜或家人为新娘帮忙穿着婚衣、头饰,进行助婚仪式。

7.交杯酒男方和新娘交杯酒,象征着两个家庭的联合和祝福新婚之幸福。

8.敬香男方和新娘向祖先敬香,祈求祖先保佑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

四、婚后仪式1.守床新婚的当晚,男方和新娘守床,表示新婚生活的开始。

2.迎请新媳妇家男方在新娘到家后,派人前往女方家带请新娘的父母,表示感谢和尊重。

3.迎亲宴男方家族安排迎亲宴,邀请亲友一同庆贺新婚之喜。

4.接回娘家过了一段时间,男方家庭会派人前往女方家接回新娘,表示新婚生活的正式开始。

5.礼成出阁女方家庭在举行完一系列告别仪式后,将新娘送出阁,结束新娘在娘家的时间。

以上是古代婚礼流程的详细版,整个流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婚姻所值得重视的家族观念、尊重礼仪和祖先崇拜等传统价值观。

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古代婚礼流程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但整体上大致遵循这个流程。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不同的仪式和习俗。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1.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之一,夏朝时期的婚礼形式相对简单。

男方一般会送给新娘礼物,如兽皮、兽骨等,并结合祭祀的方式进行婚礼。

2.商朝:商朝时期的婚礼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仪式。

婚礼一般在夜晚举行,新郎需要在女方家的门前驻足三夜,以示决心。

同时,还有牛、羊等牲畜作为婚礼宴席上的主食。

3.周朝:周朝的婚礼形式相对隆重。

古代婚礼的最高规格是三冢礼,即男方三代同堂出席的婚礼。

婚礼上,新娘穿着华丽的婚纱,新郎穿着锦袍,由排长官主持婚礼。

4.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婚礼形式开始向现代婚礼过渡。

新郎需要送给新娘一些贵重的礼物,如金饰、玉石等。

同时,还有丰盛的宴席和各种娱乐活动,如舞蹈、音乐等。

5.秦汉时期:婚礼形式进一步发展,秦汉时期的婚礼更加隆重。

婚礼一般在傍晚开始,新郎要在新娘家门前驻足一夜,双方家人和亲友共同参加婚礼。

同时,还有舞狮、舞龙等娱乐活动。

6.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婚礼的规模较大,多数采取府中婚礼形式。

仪式上,主持人会为新郎新娘行拜天地、拜堂和拜父母等礼仪,然后举行酒宴并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7.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的婚礼形式更加注重礼仪和规定。

新郎需要亲自前往新娘家接娘,而不是由代理人代劳。

婚礼上有详细的礼仪和仪式,如天地盟、鞠躬问名和交杯酒等。

8.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婚礼形式相对繁琐。

婚礼前,新娘需要进行多次仪式试妆,确保妆容完美。

婚礼当天,新郎新娘分别由父母引领进入礼堂,由主持人主持仪式,进行交杯酒、敬茶等仪式。

以上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的简要介绍。

这些婚礼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婚姻观念,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婚礼形式多种多样,但传统婚礼的影响依然存在,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婚姻观念。

中国古代结婚礼仪

中国古代结婚礼仪

中国古代结婚礼仪婚礼,古有六礼,即问名、订盟、纳彩(纳聘)、纳币(纳徵)、请期、亲迎。

后来并为四体,即:问名、订盟(送定)、定聘(纳彩、纳币)、亲迎(并请期)。

一、问名“问名”主要的仪式,是双方交换正式姓名、年庚、生辰八字,使相互了解两造家族之来历,衡量一下这宗婚姻是杏“门当户对”。

其手续先由媒的送女方之“庚帖”于男家,男家将此帖置于神前暨先人案头上,卜吉。

3日内如家中平安无事,则将男方庚帖送女家,女家接受后,或问卜于星相,或即同意合婚。

议婚之初,或有女家托媒妁请男家提出庚帖(字仔),做为“探听”男方之依据。

女方如认为适当而吉祥,即将男女生庚合写一谱,送与男家,否则仪将原件退回做罢。

字仔(庚帖),写在红色长方形纸上。

中央直书,如女方书“某姓坤造某某年某月某某日某时瑞生”;男方书“某姓乾造某某年某月某某日某时建生”。

字数须双数,如单数,男于生字上添“建”。

女于生字上添“瑞”。

又“字仔”与“八字”虽均称年庚,略有不同,即八字之甲庚必须用于支写,以便做占卜用,字仔则写籍贯、排行等,做为查采之用。

俗称“字仔”为小年庆,“八字”为大年庚。

△婚尚未定,不可两家并列,议定后方可。

二、订盟订,即定议。

订盟之礼叫文定,又称小聘,也就是现在的订婚礼。

送定,择吉日,由男家备送聘礼至女家。

聘礼计为:红绸(用金字甲庚别在红绸上或安金字于帖内)、金花(金簪)、金戒指、金耳环、羊、猪、礼烛、礼香礼炮、礼饼、连招花盆(取意连生贵子古兆)、石榴花等(石榴花取意多子)。

媒的及男家双亲或其亲戚,陪同前往。

女家接受聘礼大部分,备12 品件回赠。

礼饼则分赠亲戚朋友,做为订婚通知,此叫“分饼”。

受赠亲朋,日后须赠贺结婚礼物。

举行订婚礼,有“戴戒指”仪式。

送定时,男家6 人或12 人(双数)亲至女家送礼,女家将聘礼奉置于神龛先人案头前供拜。

由将嫁女儿捧甜茶上厅,逐个引见与之见面,男家饮茶后各送“压茶匝”之红包于茶杯上。

随后女复出,立在厅堂中央之椅上(双脚另置一矮几表示高贵;出嫁面向外,招夫面向内),由男家卑长挂戴戒指。

中国古代婚嫁礼仪

中国古代婚嫁礼仪

中国古代婚嫁礼仪中国古代婚礼,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婚嫁礼仪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中国古代婚嫁礼仪一、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红包。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二、新娘礼服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

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

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

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因为其上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基本流程: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必备道具中式婚礼之必备道具1、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

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凤冠霞帔: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

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5、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6、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

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7、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8、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庆礼仪中国古代婚礼
问名
纳吉
纳吉,即过文定,有一点像西方人的定婚,这时其实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
纳征,即过大礼;“纳”是的意思是聘财,而“征”就是“成”
的意思,亦即是说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

过大礼时,
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完成纳征的仪式后,婚约便正式定立。

请期
请期即是“择吉日”成婚的意思。

男家会择定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再准备婚期吉日书和礼品给女家,女家受礼及同意后,便可确
定婚期。

亲迎
亲迎亦称迎亲,就是在结婚之日,新郎会与媒人和亲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

新郎前往女家之前会先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之礼,
然后以花轿接新娘回到男家。

新人会在男家举行拜天、地、祖先的
仪式,然后送入洞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