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评课稿

合集下载

《长城》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长城》评课稿《长城》这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

难点是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我就结合预先设定的这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课堂实际的效果,学生的所得进行反思:1、整节课我预设是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句话。

使这句话就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

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基本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2、“入境始与亲”,恰当的运用多种手段,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由衷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是为了更好的体悟作准备。

在教学“远看长城”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结合录象,同时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含义。

语文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教育,应多把语文和我们情感认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语文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里。

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都认识到了有形的长城的作用是抵御外强,保卫国家主权。

课文中长城的知识点学生也许能掌握得很好了,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更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象征,我们国歌中就有这个新的长城,但是我没有利用这个契机,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更与时俱进的爱国情感教育,从而进一步挖掘、引申出文章的更深层次主题——在我们心里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保捍卫、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这样才能将课堂提了一个高度,学生胸中回荡的熊熊爱国豪情才根深蒂固,长城的精神才会世代传唱,永放光芒。

3、在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个缺失,就是在学生发言时,我和学生的对话缺少配合。

应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多读,多说,多思,多写。

学生读书后,我应创设各种机会放手让学生完整地讲出自己的感悟,在学生理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后我再适时指导,不能害怕学生讲不出而浪费时间。

长城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第五单元的开篇之作,引领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连老师教学的是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课文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一节课听下来,就针对于课堂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课堂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
在重点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连老师紧扣过渡句的导入,并抓住“条石”为切入口,训练学生讲话,明确告知学生“联想”必须建立在“见闻”之上,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再以“作者看着条石还想到了什么”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句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抓住“数不清”、“两三千斤重”等词进行感悟,朗读,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建筑长城的艰辛。

这。

长城-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长城-评课稿篇一:长城评课稿《长城》评课稿化小学教师:欧阳正新面就龙正灯老师所上的《长城》一课做以点评。

周所众知: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长城》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龙老师的课堂教学,一堂课下来,我不但感受到了她那饱满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那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下面就这一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注重了问题的准确性、条理性(有层次、有梯度、连贯性强)课堂上问题提的准、有条理,可以使学生直接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理解课文,如若不然就会七猜八猜,读这一句,挖那一句,浪费了时间,也没达到教师的要求,反倒让老师扣上一顶“启而不发”的帽子。

龙老师在这堂课上问题提的准、连贯性强、有梯度。

如:去过长城的学生说说你见到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看到图片后再说说长城是什么样子?再读课文,了解长城远看是什么样子?近看是什么样子?看到了长城想到了谁?等等。

老师思路清晰了,学生学起来也觉得很有条理,这样的设计,既教会了学生怎样读书,又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文也要注重文章的条理性,不要头上一句,脚上一句。

二注重了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就不会有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肯定不好;方法灵活多变、喜闻乐见,学生的学习兴致就高,就会在同样的四十分钟内学到更多的识。

本节课采用了图文结合、启发引导、实例对比,抓关键词句,指名读、齐读、指导读等。

使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会了知识。

三、注重了语文的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龙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前两自然段时,注重让学生通过了解长城的样子,感受长城的气势宏伟、高大坚固,使学生很自然的想起修筑长城的人是多么伟大,多么的了不起。

为后面联想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顺其自然的把知识性和思想情感结合在了一起。

四、注重了时间的合理分配、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评课稿一、课文背景介绍《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修建长城的故事。

通过本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长城是如何修建、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及我国古代人民为保卫家园付出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应该能够: - 了解长城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意义。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听说读写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思维,培养他们的判断力与推理能力。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3.1 教材内容•第一单元:《长城》(第一课时)(部分内容)3.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课程目标:了解长城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导入:观看长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话;•自主探究:听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分享问题和答案;•总结归纳: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修建过程,引导学生总结。

•课堂小结:复述本课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

3.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长城的背景和重要性,让学生对长城有初步的了解。

•将一张长城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对长城的话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自主探究(15分钟)学生通过听读课文,自主探究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逐段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记录关键信息;•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问题。

步骤三: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分享问题和答案,促进合作学习和互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所记录的问题和答案;•各小组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将讨论结果进行归纳。

(整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评课

(整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评课

《长城》听评课记录执教这堂课后,又受到了一次中华文化的熏陶,一次爱国精神的洗礼,下面我就本堂课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课堂注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课堂伊始,从长城的简易图猜猜导入:由宇航员在月球上唯一能拍摄到的建筑就是长城开始,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再有气势的朗读题目,让学生从读中感悟长城的气势雄伟。

播放一组长城的风光图,学生欣赏,谈谈体会,找出作者对长城的赞美语句。

进入课文学习。

第二、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帮助了解长城特点。

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抓住了长城的长和长城的独特构造来学习。

出示长城的远、近两张情境图,学生很快的找到了作者的观察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段落。

课件演示(长城示意图)并讲解:从东头的山海关开始,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直到西头的嘉峪关,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10来个地方,全长一万三千里。

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长城的长。

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体会长城的独特构造时,也很好的利用了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学生通过指指认认很快就搞清楚了,也明白了这些设施的作用。

第三、抓重点语句,品味语言,体现了语文味。

第1自然段,抓住比喻句和列数字“一万三千里”的品读,体会到了长城长的特点。

第3自然段,教师关注文本,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

比如:“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抓住“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体会到工程浩大;“没有……没有……”体会到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体会到条件的艰苦。

多种形式反复地读,引导学生体会到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再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

教学中,本人的描述,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建造长城的壮举。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在朗读中表现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另外,课文的最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例如体会“为什么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之后,师述:是呀,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据计算,如果用修筑长城的砖头和条石筑成一道宽1米,高5米的墙,这道墙可以围绕地球一周多,这样的长城修筑需要多少代人的生命的付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设计、反思和评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设计、反思和评课

《长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003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么?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对,是长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长城,板书课题。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1、请同学们读课文,看看从文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指名说。

学生可能会交流到长城很长、长城高大坚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等等。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3、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想一想你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4、学生小组学习,自读自悟。

5、讨论交流⑴交流一:从“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

①明确观察点出示课件: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看长城)你从哪看出来的?②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

(借助图理解词语,从而体会到长城的特点。

)③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④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人教版小学语文《长城》听课评课记录 Microsoft Word Document

人教版小学语文《长城》听课评课记录 Microsoft Word Document

《长城》听课评课记录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节课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在近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说说你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样的,这样处理很不错,既加深了学生对长城特点的直观感受,又内化了文本语言。

高老师:
配乐朗读课文,音乐很美,很幽静,学生在这种音乐背景的衬托下,能较容易融进课文描绘的意境中。

李老师: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让学生扮演各国领导人,模仿这些领导人的语气,说说他们对长城的评价,这个环节很精彩,学生很活跃。

因为学习《长城》这样的课文,课堂气氛总体来说比较严肃,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情绪可能比较沉闷。

绘声绘色的扮演、模仿,一下子让学生的情绪活跃起来。

而且,这个环节也紧扣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长城评课

长城评课

《长城》的评议我觉得罗老师这节课上得还是很精彩的。

对于这节课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罗老师一入课就展示长城的图片,并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长城给你的印象,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长城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为更好地学习下文做了充分的铺垫。

2、直奔重点,回文引读课堂中罗老师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重点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老师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成了罗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

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

在教学中,通过一次次的回文引读,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这也是这节课的点睛之笔。

3、形象说明,浅显易懂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

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罗老师让学生读相关的段落,并画出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

如学习长城的长时,罗老师重点抓住“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

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罗老师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跟我们的操场比,是操场的两万七千圈,还有是讲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

通过这种形象的说明,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所以这时学生才会发至内心地“哇哇”地感叹长城的长。

4、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罗老师通过第一段“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指导学生作者采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还有作者从远到近的写作顺序通过板书给体现出来。

为今后的作文写法指导做了铺垫。

个人的看法:这篇课文应该是分两个课时上的,罗老师就用了一个课时给上完了,所以课堂的容量显得大了一些,而且过于面面俱到了,你看课前有图片展示,还有利用图片理解“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的样子,后面有两次说话训练:他们会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

长城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姚永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长城》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李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展现、灵活引导,一堂课下来,我不但感受了李老师那饱满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到了李老师她那扎实的教学功底。

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课堂教学重点突出。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李老师的课堂教学,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教学第3自然段上。

而在教学这一段时,又主要是抓住了3个重要的句子(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来进行解读这一段,重点非常突出。

李老师的课研究的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时,李老师能先抓句后抓词来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也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这是本堂课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值得学习。

第二,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

在重点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李老师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讲解课文时,也注重了朗读教学和说话练习,真正地体现了一堂语文课该有的东西。

在教学的每一个重点句后,都进行了朗读练习,而且方式也较多,有指名的,有齐读的,同时有的句子也有必要的指导。

如:“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一句的朗读前,李老师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来到长城,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这样一铺垫,学生就有了一个朗读时的明确的感情基调,使得在朗读时学生的感情一下子就出来了。

当然,教学时,李老师自己富有激情的语言,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是学生激情朗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长城》评课稿(帅玮)

《长城》评课稿(帅玮)

《长城》《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找出中心句,然后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一、找奇迹,感受长城的长。

首先请学生通读全文,说说长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在读文后,体会到长城很长,我们讨论了具体写长的句子是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之间需要经过的省份,以及词语如“一万三千里”,然后我又给学生补充资料说,曾经有人徒步走长城,用了两年的多的时间,这样自然而然地把“一万三千多里”转化成学生可感知的形象,学生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对长城的长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二、找奇迹,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对于这一段的处理,我觉得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我用多媒体出示长城近景图,然后采用导游形式小组介绍,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对照小图,在图上把长城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标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在读课文时,图文对照,边读边看,让学生理解文本有了一个依托,在这个依托上又加深了学生对长城的理解。

读懂了课文,对长城的高大坚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悟写法,感受表达方法的魔力。

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是如何将长城的长,美的气势表达出来的,总结学法,是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让文章如此生动形象。

因此,安排了一个拓展训练,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写写城台。

语文课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在课堂中总感觉语言点有了,如何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达到高潮,让教材在解构中在不断的重组与建构。

虽然学生的情感有了,但总感觉读和悟没有深入,没有层次性,感悟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学生情感的高潮没有迸发。

《长城》专家评课

《长城》专家评课

《长城》专家点评《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走进世界遗产”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韩秀芬老师执教的这一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合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一堂课下来,不但感受到了韩老师那饱满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她那扎实的教学功底。

教学本节课韩老师充分体现了以下几点:一、教学思路清晰、构思巧妙、重点突出。

这节课,韩老师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生情,体会长城这一伟大的奇迹是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巧设悬念,以“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一问题贯穿全课,引导学生从气魄雄伟、高大坚固、修筑不易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奇迹。

在品词析句中体会长城这一伟大的奇迹,是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一咏三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一设计匠心独特,合理恰当。

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重点突出。

二、抓重点语句,品味语言,体现了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体现了一堂语文课该有的东西。

在品悟劳动人民的艰辛时,韩老师让学生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抓住“数不清”、“两三千斤”、“没有”、“无数”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长城之长,条石之重,修筑条件之艰苦落后,并借助想象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伟大,体会长城这一伟大的奇迹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创造的。

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抓住词语“一万三千多里”,以“曾经有人徒步走完长城,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和“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有300多米,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走上22000多圈”为例,自然而然地把“一万三千多里”转化成学生可感知的形象,让学生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对长城的长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小学语文评课资料《长城》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资料《长城》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资料《长城》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长城〉》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李老师的课堂教学一堂课下来,我不但感受了李老师那饱满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到了老师他那扎实的教学功底。

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课堂教学重点突出。

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的课堂教学,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教学第3自然段上。

而在教学这一段时,又主要是抓住了3个重要的句子(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来进行解读这一段,重点非常突出。

老师的课研究的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时,老师能先抓句后抓词来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也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这是本堂课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值得学习。

第二,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

在重点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老师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讲解课文时,也注重了朗读教学和说话练习,真正地体现了一堂语文课该有的东西。

在老师教学的每一个重点句后,都进行了朗读练习,而且方式也较多,有指名的,有齐读的,同时有的句子也有必要的指导。

当然,教学时,老师自己富有激情的语言,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是学生激情朗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他自己饱满的感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2】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学语文《长城》评课稿

小学语文《长城》评课稿

小学语文《长城》评课稿导语: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有不少名人曾慕名而来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长城》评课稿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长城〉》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一堂课下来我不但感受了李老师那饱满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到了老师他那扎实的教学功底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个人的看法第一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的课堂教学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教学第3自然段上而在教学这一段时又主要是抓住了3个重要的句子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3、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来进行解读这一段重点非常突出老师的课研究的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老师能先抓句后抓词来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也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本堂课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值得学习第二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在重点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老师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讲解课文时也注重了朗读教学和说话练习真正地体现了一堂语文课该有的东西在老师教学的每一个重点句后都进行了朗读练习而且方式也较多有指名的有齐读的同时有的句子也有必要的指导当然教学时老师自己富有激情的语言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是学生激情朗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他自己饱满的感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一、说教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准备:长城远、近景图的课件二、说设计理念: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四、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准备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五、说教学流程:(一)展示资料在历史情境中激情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课文教学我以交流资料为起点请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交流完之后把它贴在后黑板的读书角学生可能搜集到的资料有:“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好汉坡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曾有宇航员说从月球俯瞰地表惟有两处建筑遥遥可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经过的省市、修长城的目的、时间……齐读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老师搜集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氏城文化的兴趣(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学生们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让他们带着定的知识储备进入读书过程首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查字典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同桌互相检查读生词并将自己认为需要给大家提醒字、词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读音“堡垒”的垒3个撇着点要写均匀“屯兵”、“堡垒”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就是让他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后要学生说说读书知道了些内容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理请课文的思路。

《长城》评课稿(9篇)

《长城》评课稿(9篇)

《长城》评课稿(9篇)《长城》评课稿(9篇)《长城》评课稿1观课主题用细节成就历史课堂的情与趣主要亮点1、注重了对课标的研读,对本课的主干知识及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

2、教学流程明晰。

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教师通过设计表格引导学生梳理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要素,落实了知识目标和方法目标,但在此基础上缺乏生动诱人的历史细节的运用,难以让学生感受历史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

比如关于台儿庄战役,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述、亲历者回忆、影视资源播放等方式,给学生呈现中国军队是如何与日寇殊死搏斗的,生动的细节方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惨烈,才能体会中国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也才能真正领会血肉筑长城的含义,否则,学完此内容后,学生只是单纯地记住了一个“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的结论,不仅三维目标未能有效达成,历史课堂应有的情、趣也体现不足,时间一久,历史课堂就会离学生越来越遥远,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好感会逐渐消退,历史课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也就会事倍功半。

《长城》评课稿2听了王老师的这堂课,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受到了一次中华文化的熏陶,一次爱国精神的洗礼,也见识到了王老师的个人教学魅力,感受到了他那饱满的教学热情。

下面我就本堂课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课堂注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课堂伊始,王老师从热点话题导入:20xx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杨利伟,他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就是万里长城,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再从长城的英文单词抛出了问题:为什么外国人要把长城叫做“伟大的墙”“了不起的墙”呢?伟大在哪?从而自然的转入学问。

从远看长城、近观城墙,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我们怎能不为之赞叹,为之佩服呢?就连许多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游览了我国的万里长城,都无不称奇呢!出示了三个国家领导人的话,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在读中,民族自豪感再次得以升华。

《长城》评估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城》评估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学习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及能在观察中产生联想。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课前准备: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幻灯片、长城视频片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长城,(板书:长城)声音洪亮地读一读课题.2、师: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中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登上了长城,情不自禁地赞叹——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参观了长城,也啧啧称赞——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3、在我们的课文中,作者同样也发出了对长城的赞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这句话.(1)指名读文,反馈:(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请同学们像作者一样赞美一下长城吧!(自由有感情地读)4、师:读了作者的赞叹之后,你有没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质疑,师整合问题。

)二、潜心读文,感悟长城1、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词句,仔细品味,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简单地写在旁边。

2、学生自由学习,作批注,师巡视。

第一段感悟长城的“气势雄伟"1、指读第一自然段、简单谈感受(长、弯曲)。

这是作者站在什么角度看长城?板书:远一条长龙(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2、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长城与长龙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预设:共同点:长、蜿蜒盘旋……)A、长:(到底有多长?)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大家猜猜用了多长时间,整整五百零八天。

评课稿

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张老师的课是教学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的第3、4自然段。

课文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一堂课下来,我不但感受了张老师那饱满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到了张老师他那扎实的教学功底。

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张老师的课堂教学重点突出。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张老师的课堂教学,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教学第3自然段上。

而在教学这一段时,又主要是抓住了3个重要的句子(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来进行解读这一段,重点非常突出。

老师的课研究的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时,老师能先抓句后抓词来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也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这是本堂课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值得学习。

第二,本堂课也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

在重点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张老师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讲解课文时,也注重了朗读教学和说话练习,真正地体现了一堂语文课该有的东西。

在老师教学的每一个重点句后,都进行了朗读练习,而且方式也较多,有指名的,有齐读的,同时有的句子也有必要的指导。

如:“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四年级语文《长城》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长城》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长城》评课稿一、课程标准方面:《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是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徐老师执教的《长城》一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都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徐老师以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落实本课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方面:1.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来看,多数学生从未到过北京,从未亲眼见过长城,所以对于文中体现其气势雄伟的语句“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体现高大坚固的特点的语句“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等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徐老师在教学中就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感受长城的气势。

教学“高大坚固”这一特点时,落实了教学重点。

2.《长城》一课的教学难点是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之所以将情感的目标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情感是基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认同而产生的共鸣,不能是生搬硬套,也不能是强加于人,而是自然生发的,徐老师为此设计了以下环节: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

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

三、教学设计方面:教学思路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所在。

徐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实效性,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对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习惯培养方面:课堂不仅是教师展示的舞台,更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平台。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从以下几方面关注了学生的活动。

(一)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徐老师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学生只有在认真听的情况下,才能对同学做出恰当,准确地评价,这也是约束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

小学语文评课资料《长城》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资料《长城》评课稿

小学语文评课资料(长城)评课稿(1)李老师的课堂教学一堂课下来,我不但感受了李老师那饱满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到了老师他那扎实的教学功底。

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课堂教学重点突出。

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的课堂教学,大局部的时间用在了教学第3自然段上。

而在教学这一段时,又主要是抓住了3个重要的句子〔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建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聚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峻峭的山岭。

〕来进行解读这一段,重点非常突出。

老师的课研究的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时,老师能先抓句后抓词来让学生感受长城的宏伟气势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也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这是本堂课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值得学习。

第二,表达了语文课的特点。

在重点局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老师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讲解课文时,也注重了朗读教学和说话练习,真正地表达了一堂语文课该有的东西。

在老师教学的每一个重点句后,都进行了朗读练习,而且方法也较多,有指名的,有齐读的,同时有的句子也有必要的指导。

当然,教学时,老师自己富有激情的言语,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是学生激情朗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他自己饱满的感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2)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朱老师的课是教学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的第3、4自然段。

课文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制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评课稿
武瑞杰:
李老师这课堂注重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课堂伊始,毛老师从热点话题导入:,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杨利伟,他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就是万里长城,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再从长城的英文单词抛出了问题:为什么外国人要把长城叫做“伟大的墙”“了不起的墙”呢?伟大在哪?从而自然的转入学问。

从远看长城、近观城墙,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我们怎能不为之赞叹,为之佩服呢?就连许多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游览了我国的万里长城,都无不称奇呢!出示了三个国家领导人的话,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在读中,民族自豪感再次得以升华。

到后来的“为什么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的解读,学生的爱国热情得以激发。

最后,“长城四季”让学生从感官上领略到了万里长城四季如画,毛泽东诗句的朗诵,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江山如画,特别是课件演示“抗日烽火映长城”部分,学生的爱国热情沸腾,所以,用一句话来赞美长城时,学生的语言中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杰:
李文文:
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毛老师抓住了长城的长和长城的独特构造来学习。

出示长城的远、近两张情境图,学生很快的找到了作者的观察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段落。

课件演示(长城示意图)并讲
解:从东头的山海关开始,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直到西头的嘉峪关,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10来个地方,全长一万三千里。

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长城的长。

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体会长城的独特构造时,也很好的利用了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学生通过指指认认很快就搞清楚了,也明白了这些设施的作用。

宋其珠:
抓重点语句,品味语言,体现了语文味。

第1自然段,抓住比喻句和列数字“一万三千里”的品读,体会到了长城长的特点。

第3自然段,教师关注文本,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

比如:“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抓住“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体会到工程浩大;“没有……没有……”体会到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体会到条件的艰苦。

多种形式反复地读,引导学生体会到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再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

教学中,教师的描述,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建造长城的壮举。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在朗读中表现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赵玉玲:
教师的语言非常煽情。

她自己饱满的情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如:体会长城的长,毛老师是这么说的:全长一万三千多里,一里等于500米,换算一下,13000多里就有我们学校32500个操场的跑道那么长,你每天跑学校操场的10圈,得跑上8、9年,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还有体会“为什么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之后,师述:是呀,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据计算,如果用修筑长城的砖头和条石筑成一道宽1米,高5米的墙,这道墙可以围绕地球一周多,这样的长城修筑需要多少代人的生命的付出。

在完全没有科学技术支持的古代,能够修筑如此雄伟的长城,能不说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能不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吗?这样的话语是充满智慧的,富有激情的,一次,学生再次发出赞叹时,语气就非常到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