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引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国务院近期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提出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为此,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在全球制造业产出占比已从2000年的7%上升到2012年的19.8%。
这一巨大成就的背后,有一个数目极为庞大却在公众领域相对沉默的群体——产业工人。
他们作为最普通的劳动者群体之一,用双手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制造业强国的梦想需要他们的付出与奉献,时代发展呼唤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工匠们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创造出工艺上的奇迹,展现出极致化的追求,令人惊叹、让人敬佩。
现代社会,即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
产业工人的职业尊荣感如何得到社会认同?当代中国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又该如何促进越来越多的“工匠”涌现?请看本期对话。
转型需求时代呼唤高水平的“工匠”不仅能制造,还能创造。
制造业强国的实现需要成千上万产业工人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工艺水平记者: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不乏“庖丁解牛”“卖油翁”这类经典故事,但进入现代社会后,“工匠精神”逐渐匮乏,近年来人们的关注和呼吁越来越多,原因何在?常凯:现阶段,我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时代召唤工匠精神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时代召唤工匠精神导读:本文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时代召唤工匠精神,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时代召唤工匠精神工匠,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中国古代就有鲁班、欧冶子、丁缓、綦毋怀文、梓庆等工匠。
他们虽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社会地位不高,非但以工匠之身“治国”不太可能,就是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难以传承。
除了部分像纣王一样穷奢极欲的统治者需要具有精益求精精神的工匠外,普通百姓的愿望就是能吃饱穿暖,士大夫大多推崇“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反对锦衣九重、食前方丈,因此,工匠想精益求精也难有人买账。
另外,精益求精不只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能力。
传统中国受儒家“君子不器”思想的影响,整个社会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气,没有哪个有能力有水平有抱负的人愿意做一个工匠,“学稼”“学为圃”的樊迟被孔子叱为“小人”就是个例子。
因此,在古代提倡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就大打折扣了。
子夏认为做工匠是小道,“君子不为”,而当代社会又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横向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纵向看起来,两种观念都是时代的产物。
当今中国,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而想实现“中国梦”,就要大力发展经济;想发展经济,就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想拓展海外市场,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想要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弘扬工匠精神。
另一方面,当下的中国,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已经得到了满足,大家都开始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对一切产品的品质也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势必要推崇满含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工匠精神。
提倡工匠精神是时代召唤的结果。
提倡工匠精神,我们已付出实际行动:2015年—2017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让我们在镜头前见识到了这些工匠的平凡生活与崇高追求;2016年,“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的先进事迹,授予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师徐立平“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之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媒体公布“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意设计能力”已被写进高中课程标准。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近来,“工匠精神”一词不断各大媒体的头条位置,甚至多次出现在国务院总理的工作报告中,可见“工匠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是多么的重要,时代在呼唤“工匠精神”。
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提高一点点,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工匠精神”也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1、敬业。
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2、精益。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
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追求完美和极致。
3、专注。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
“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
4、创新。
“工匠精神”还包括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
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从事高铁研制生产的铁路工人和从事特高压、智能电网研究运行的电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优秀传承者,他们让中国创新重新影响了世界。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第二步:标题的特点和写法
人民论坛: ①大国担当背后是中华民族正确义利观; ②公共文明,“筷”来行动。 新华网评: ①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 ②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光明时评: ①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打赢脱贫攻坚战; ②科学合理摘下口罩,为修复生活注入信心。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国务 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 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 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 “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 “工匠精神”。针对这一新闻热点,《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了《以工 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
拓展积累
大国工匠掠影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 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
首席钳工,他在30多年里亲手加工 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
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 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
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 一座钟表要花上他好几年时间,
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 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
4.怎样理解“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
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参考:并非人人都要成为手工匠人,从事 技术工作,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该在 自己的岗位上追求并践行工匠精神,热爱 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这句话体现 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任务四: 这篇新闻评论的“准”“新”“深”体现在哪里?
任务三:如何理解“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观点?
传承工匠精神,凝聚时代力量
传承工匠精神,凝聚时代力量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品质,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是一种脚踏实地、钻研不倦的品质,是一种不断创新、永不满足的精神。
工匠精神的传承,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是激发全社会敬业乐群、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工匠精神更需要被传承和弘扬,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工匠精神是中国悠久文明的精华,是源远流长的国粹。
中国古代就有许多杰出的工匠,如后羿、精忠报国的岳飞、工匠大师鲁班、铜雀台上的郎中辞、从师广成子、鲁班碣石、相梁公鼎等,他们都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后羿射日,岳飞精忠报国,鲁班能工巧匠,都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工匠精神在工艺、纺织、造船、冶炼等各行业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团结协作、创新不止,这些都是我们当代急需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工匠精神,是实现千载一时梦想的决胜之举,更是堪与狮身人面像等世界文化遗产相媲美的精神基因。
”工匠精神是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体现,是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驱动力量。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工匠精神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工艺中,工匠精神不断焕发新的光芒,成为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正是这种工匠精神,推动着中国制造业实现了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积极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加强对工匠的培训和激励,营造尊重劳动、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
企业要推动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建立健全的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工匠精神包含着精益求精、匠心独运、追求卓越的信念和品质,这种精神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培育新型人才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新时代,我们应当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之成为时代发展的推动力量。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匠心独运,强调制作过程中的用心和专注,追求卓越的产品品质。
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只有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企业,在产品质量、工艺技术、创新研发等方面才能有所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虽然在规模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在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方面还存在差距。
强调工匠精神,重视精益求精、注重工匠技艺传承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和绿色发展。
在新时代,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而工匠精神的弘扬正是推动这一转型的内在动力。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培育新型人才。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传统工匠技艺正在逐渐消失,而新兴行业和新型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则日益增长。
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多的匠人精神,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
弘扬工匠精神,可以帮助培养具有匠人气质的新型人才,让他们在新型产业和新兴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民族自信。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产品和技术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和实力,而工匠精神的弘扬,则可以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
工匠精神的弘扬也能够增强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全社会更加团结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工匠精神文章 用心雕琢诠释时代之美
工匠精神文章用心雕琢诠释时代之美工匠精神文章用心雕琢诠释时代之美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的专注和执着,是对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是通过不断的自我超越和追求卓越来展现美的一种态度。
正是这种精神的践行者们,不断创造着属于时代之美的精品。
本文将以工匠精神为主题,以不同行业中的工匠人物为案例,展示工匠精神的价值和影响。
第一章:时代的呼唤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特定时代的精神体现,逐渐被重视和发扬。
过去,人们更多地关注产品的数量和速度,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工艺,这使得工匠精神得到了更大的体现和价值。
第二章:匠人的力量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比如建筑行业的工程师、艺术行业的雕塑家、制造行业的工人等。
他们都以自己的专业领域为舞台,展示出独特的工匠技艺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以建筑行业为例,每一栋高楼背后都有无数工匠的辛勤努力和智慧。
无论是设计师的构思、建筑师的规划,还是施工工人的操作,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工匠精神的痕迹。
正是这些工匠们的付出,赋予了每一个建筑作品以生命和灵魂。
第三章:工艺的美学工匠精神不仅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得到体现,也在产品的设计和创作中彰显出独特的美学。
无论是某某行业还是某某领域,工匠们都以精湛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让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审美价值。
以陶瓷艺术为例,陶瓷匠人们凭借着灵巧的双手和对素材的深入理解,创造出了一个个艺术品。
每一个陶瓷作品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灵感来源,通过工匠们的巧手,将自然界的美妙刻画在陶瓷器物上,使得每一个作品都成为了艺术的代表。
第四章:工匠精神的传承工匠精神的传承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学徒制度的延续。
在传承的过程中,老一辈的工匠们会将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学徒,让他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工匠精神。
以传统手工艺为例,很多手工艺品的制作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往往需要经过多年的时间才能够掌握。
年轻的学徒们通过和老一辈工匠的交流和学习,逐渐掌握了工匠技艺,将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回归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回归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在日后的讲话中再次提到工匠精神,呼唤着这种久违的理念回归,很是令人振奋!文化产品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提倡工匠精神、多出精品力作在当今的出版界尤为重要。
工匠精神是精品出版的必由之路之所以说工匠精神伟大,就是因为这种精神是所有优秀民族的特质,无论是德国、瑞士、日本还是中国无一例外。
曾国藩曾对“工匠精神”有过一段准确的描述:“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
”我想,工匠精神是一种不懈的追求,是经年久月的坚持,是心无旁骛的坚守。
我做编辑几十年,对工匠精神有所感悟,愿与大家分享,恳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教。
我从事的专业是食品专业。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食文化是一片肥田沃土、博大精深,它传承了中国5000年灿烂的农业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基文化、优秀文化,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学习、去传播。
在这个专业领域里,我曾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大型专科辞典《中国茶叶大辞典》,成为中国第一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型茶学工具书。
也曾用了23年的时间,完成了国家“九五”接转“十二五”重点项目、十卷本的《中国饮食文化史》,结束了中国饮食文化没有大型史著的历史。
还完成了对1300年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梳理与总结,出版了国家“十五”重点项目《中国清真饮食文化》大型画册等。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时时提醒自己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不怕挫折,甘坐冷板凳,最终填补了多个出版空白和学术空白。
这些著述分别获得国家图书奖、国家辞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百种优秀民族图书奖、国际美食奖等中国出版界及国际的高级别奖项。
我本人也获得了中国出版界的个人最高奖项“韬奋出版奖”及中国饮食文化突出贡献奖。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有如下体会:1.工匠精神是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细我感到,但凡想做成一本精品书,就要有一套精品工艺流程,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一丝不苟的严谨操作,特别是辞典类的图书更是如此。
课程思政-工匠精神
评价一个人说的“互联网思维”是不是正见,要看是不是从用户出发,以产品 为本,否则,就是耍流氓。
医生,要精心开好每一张药方,把每一个手术做到完美;教师,要精心上好每 一堂课,对每一个学生精准开展思想教育;饭店服务员,要精心洗好每一个盘子,给 每一个顾客无微不至的关心。
课程思政-工匠精神
六、何谓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就是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追求更好,就是精了还要更精,好了还要 更好。一丝不苟,则可以理解为,以“严”为核心的精神状态,包括严谨、严格、严 苛、严肃等,在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细之又细中不断进步。 对于工匠来说,追求卓越不仅是一种自我的超越,也充分展现了他们为国家、为民族 、为社会、为人民创造最大价值的使命与担当。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THANKS
二、工匠精神在中国的提出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了实现从低端制造业迈向高端制 造业的转型,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弘扬 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 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 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课程思政-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在中国的提出
中国制造,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从小到大;现在又走到了一个新的 历史阶段,从低到高,即从低端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业。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目前中 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弘扬“工匠精神”,则是推动中国高端制造业全 面发展的重大举措。
课程思政-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工匠精神
三、德国的工匠精神
1、德国制造曾经是带有侮辱性的符号。 德国人进入工业化后也经过与今天中国类似的 “山寨阶段”:向英、法学习,偷人家的技术 ,仿造人家的产品。 2、珍视“身后名” 不贪“眼前利” 德意志不是个“喜新厌旧”的民族,德国人喜 欢有经历的东西,有历史记忆的东西,有文化 记忆的东西。在德国,你永远也看不到有两座 建筑物会是一样的。因此人们说,德国建筑师 重视的不是“眼前利”,而是“身后名”。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使命呼唤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使命呼唤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总体部署,给广大劳动者指明了新时代奋进方向,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标准要求,凝聚了全社会崇尚劳模精神、追求工匠精神的广泛共识。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相辅相成,劳模精神是催生工匠精神的土壤,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的更高境界。
二者“同中有异”,其共同之处在于对本职工作的执着、专注与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付出。
差别在于,“劳模”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但其核心特征从未改变,就是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而工匠精神所植根的人类历史更长,语境也更丰富,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核心特征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在孜孜以求中展示天赋,用“道”“技”合一的匠心与匠魂诠释着对细节、对完美、对极致、对精品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
可以说,劳模精神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底色,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的一种升华。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走进新时代的使命呼唤。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显著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某年的57.5%o 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创新,终究是由“人”来完成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大国工匠,不仅是我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石,更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流砥柱。
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抉择。
当前,有效供给不足与供需错配在我国经济中同时并存,导致消费外溢,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而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的竞争力。
因此,激发广大劳动者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全社会的勤奋作为、创新发展意识,为培育更多的优秀企业和名优产品奠定坚实基础,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新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日益竞争,工匠精神的弘扬变得尤为重要。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工作中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一种态度和追求,体现了劳动者对自己的职业、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工作的态度,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它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时的匠人精神,到近年来有所发展的工匠精神,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匠人的聪明才智和极高的工艺道德、工艺水平。
工匠精神的弘扬,不仅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益,也对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弘扬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和完美。
工匠们在工作中追求卓越,不仅对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要求严格,还关注细节和个性化需求。
他们力求将每一个产品做到最好,追求精益求精。
在这个过程中,工匠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突破自我和技术难题,实现了精湛的工艺和优质的产品。
工匠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热爱和专注。
工匠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和热爱,他们用心去感受和理解每一道工序的重要性和价值。
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分日夜,不厌其烦,对每个细节都保持高度的关注和敬畏之心。
正是因为热爱和专注,工匠们才能将自己的技艺不断完善,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工匠精神的弘扬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社会的需要。
在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技术革新的浪潮中,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唯有通过弘扬工匠精神,才能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和更高技术水平。
工匠精神的弘扬,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还能够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和工匠精神的人才,为中国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真正弘扬工匠精神,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要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重视。
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劳动者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要加强对工匠技能的培养和传承。
通过设立工匠学院、打造工匠工作室等方式,培养一批技艺高超的工匠,传承工匠精神。
传承工匠精神,凝聚时代力量
传承工匠精神,凝聚时代力量工匠精神,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是指那些对待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职业人,是那些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人。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价值观念,是集体的、社会的精神风貌。
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凝结了上千年积淀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瑰宝。
它强调人们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它蕴含了中国人民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精神内核的具体表现。
传承工匠精神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传承工匠精神,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磨砺自己。
在这个物质丰富而精神贫瘠的时代,工匠精神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工匠精神代表了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对工作的尊重、对技艺的敬重。
传承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敬业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工匠精神是中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传承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的竞争力。
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传承工匠精神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传承工匠精神,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具备高技能、严谨细致、勇攀高峰的劳动者。
这些工匠们不仅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而且可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抢占先机。
传承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只有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
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品质,可以为企业产品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质量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美誉度。
传承工匠精神,可以带动企业不断自我完善,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研发,积极创新产品。
传承工匠精神,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传承工匠精神,有助于破解关键核心技术依赖。
在当前科技领域,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依赖于人多、设备差、管理差的突出问题。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匠精神也在不断的得到弘扬和传承。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一种对高品质、高标准工作态度的积极追求,是一种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担当。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们要认识到,工匠精神是一种全面的专业精神。
在古代,工匠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无数的艺术品和工艺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艺。
而在当代社会,工匠精神也体现在制造业中工匠们的认真、细致与专业。
无论是制作一件精美的首饰,还是打造一座高楼大厦,抑或是生产一台先进的设备,都需要工匠们的匠心独运。
而这种匠心,则是由对专业的理解和对工作的热爱所孕育而成。
我们应该珍视工匠精神,培育工匠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专业的技艺培训,从而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弘扬工匠精神也是对产品质量、品质和安全的一种保证。
高质量的产品和精良的工艺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工匠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品质和更合理的工艺流程,他们以匠人之心对待每一件产品,将自己的精湛技艺和专业知识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之中,力求做到完美。
这就使得工匠们的产品成为了优质、可靠的产品,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放心、舒心、放心。
工匠精神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也增强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工匠精神也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能够顺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技术和管理创新,这就需要各个岗位上的员工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推动企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应该注重引导和培养员工发扬工匠精神,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进入新时代,中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重大历史时期,弘扬工匠精神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而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必将更加彰显其重要价值。
弘扬工匠精神,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共同呼吁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弘扬工匠精神,首要的就是要倡导勤劳。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
工匠精神所倡导的勤劳,不仅仅是指勤奋努力工作,更是指在工作中勤奋学习、钻研技艺,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工匠精神所倡导的勤劳,是一种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勤劳,是一种永不止步、追求卓越的勤劳。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创造更多的辉煌,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
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倡导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工匠们一直以来坚持不懈的追求。
无论是古代的铁匠、木匠,还是现代的工程师、技师,他们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极致的品质和完美的工艺。
弘扬工匠精神,就要在每一个从业者心中培养“精益求精”的意识,始终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推动工艺水平的提高,为中国制造赢得更多的荣耀。
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倡导实干、创新。
实干、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只有不断实践、勇于创新,才能推动工业技术不断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才能使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
弘扬工匠精神,就要不断鼓励从业者勇于实践,积极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倡导团队合作、传承与发展。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工匠精神要发扬光大,需要形成一支支团结协作、传承创新的精英队伍。
只有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工匠精神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弘扬工匠精神,就要让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要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让中国的工匠精神也能在新的舞台上赢得更多的掌声和赞誉。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所在。
它代表着对工作的热爱、对品质的追求和对技艺的精湛。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以及如何在新时代加强工匠精神的建设。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包括了对工作的专注、对技艺的追求、对品质的执着以及对责任的担当。
工匠精神注重对工作的专注。
工匠们在工作时,能够全神贯注,把每个细节都处理到位,追求无懈可击的完美。
工匠精神强调对技艺的追求。
工匠们在技艺上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创新,使得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工匠精神注重对品质的执着。
工匠们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最高水平。
工匠精神强调对责任的担当。
工匠们把产品当作自己的作品,对每一个产品负起责任,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二、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匠精神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只有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具备了高品质、高技术含量,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工匠精神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国际舞台上,我们需要展示中国工匠精神,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如果能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就能够提升产品品质,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工匠精神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传统手艺、工艺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工匠的传承和发展,才能够得到保存和发展。
三、在新时代加强工匠精神的建设在新时代,如何加强工匠精神的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
需要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和倡导。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倡导活动,让人们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激发广大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激情。
需要加强对技术和技能的培训。
为了强化工匠精神,需要加强对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提升工人的专业水平和技术含量,使得他们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大力拥护工匠精神,为工匠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学习《工匠精神》,追求匠心力量——读付守永《工匠精神》有感(最新)
学习《工匠精神》,追求匠心力量——读付守永《工匠精神》有感(最新)我阅读了由中国价值型企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价值型企业理论体系的创建者、实践者、传播者付守永老师撰写的《工匠精神》一书,让我感触很深。
全书以“我们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为导言,围绕“生命的觉醒——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工匠之魂——工作是一种修行”“工匠之道——正念引领生命新航道”“工匠之术——用对方法,创造价值”“工匠之器——唤醒生命中的正能量”“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等六个主题,用通俗而又严谨的语言告诉读者,什么样的工匠才是合格的工匠,做一名合格工匠的基本素养和他需要怎么样的付出,合格工匠的心态怎样保持平衡以及怎样才能发挥出优秀的工匠精神等。
一、时代呼唤工匠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其核心就是: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永不满足的精神。
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我们从不缺乏能工巧匠,更不缺工匠精神。
从两千多年前的木工制造“一代祖师”鲁班,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学家李冰,再到隋朝时期的著名石匠李春,他们都是大师级的工匠,还有那些我们引以为傲的万里长城、故宫建筑、赵州石拱桥、西安大雁塔等工匠的杰作。
可以说,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肌体里,早已藴藏着工匠精神的基因,工匠精神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当我们对着这些文物,惊叹古时匠人精神的伟大时,又会情不自禁地想“我们现代的工匠精神在哪里呢?”历史上,我们曾经把品质做到极致,但现在,我们却在快速发展中变得急功近利,丢失了很多美好。
总想走捷径成了我们的常态,产品偷工减料、食品掺假掺毒、服务偷懒耍滑,这样累积下来就成了我们生产出的产品口碑不理想的最好解释。
看看这些年中国人如何到海外市场抢购商品便可知晓,中国人出境旅游,有一个特点,志不在山水,意在购物。
社会期待并呼唤“工匠精神”
社会期待并呼唤“工匠精神”为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3月1日晚8点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我怀着崇敬和激动地心情观看了整台节目。
“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聚焦体现“中国荣耀”的国家重大工程,着力展现其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中,一位位产业工人“为国筑梦”的精湛技艺、卓越匠心和他们执著坚守、默默奉献的家国情怀,透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挖掘并提拎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
所表彰的十位年度人物都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人才,他们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本领,令人叹为观止。
但更令人动容并深受鼓舞的是,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他们的坚守与忠诚给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流,他们的踏实与创新,把握着时代的机遇,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激发人们不懈奋斗。
在大国工匠里,年仅29岁陈行行的事迹让我特别意外和感动。
他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加工中心特聘高级技师,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四川工匠等称号,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加工中心(四轴)职工组第一名。
他在核武器科技事业中从事着高精尖产品的机械加工工作。
他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的大型数控加工中心完成多种精密复杂零件的铣削加工,掌握了多种铣削加工参数化编程方法、精密类零件铣削及尺寸控制方法和铣削钻削等成型刀具的手工刃磨方法,同时还具备了数控车技师、高级制图员、二级模具设计师等8项职业资格。
他编程功底扎实,操作技术精湛,尤其在新设备运用、新功能发掘和新加工方式创新等方面,成为研究所新型数控加工领域的领军人才。
陈行行,一个从微山湖畔小乡村走出来的农家孩子,10年时间破茧成蝶,在投身我国核武器研制的宏伟事业中,成长为数控机械加工领域的能工巧匠,他是当代年轻人的骄傲!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无暇的精神理念。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自己手中得到升华的过程。
传承工匠精神,凝聚时代力量
传承工匠精神,凝聚时代力量
在当下社会快速变革的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显得尤为珍贵和重要。
它代表了人们对
于真实和高品质的追求,反映了对于文化传承和价值体系的理解。
同时,工匠精神也是创
新和发展的必需品,它能够帮助人们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和社会进步。
工匠精神的传承需要深入推进文化教育和品质培养。
要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工匠文
化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
同时,要加强对
于创新和科技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推动产业结构的
升级和转型。
工匠精神的传承上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手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提高行业技术和服务标准。
同时,在保护传统文化和
保护知识产权方面也要加强监管和执法,保护工匠文化和品牌形象。
总之,传承工匠精神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
加强文化教育、培养人才、加强政策支持和社会监管等措施,让工匠精神成为潮流和时代
的标志,推动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浅谈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的这一号召,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们看来,过去中国制造的形象更多地体现在“量”上,如今强调的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让中国制造也拥有高品质的形象。
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理念变革的当下,提“工匠精神”正当其时。
何谓“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至少五六位代表委员用这个成语向本报记者解释工匠精神。
其中就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巨晓林,这位常年奋斗在高铁建设一线的技术工人直言,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做品质最高的产品,不断追求完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同样持有这种观点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宁波港集团原董事长李令红。
他认为,工匠精神是对产品锲而不舍地追求极致,既包括追求完美和卓越,也包括一丝不苟确保质量,更包括心无旁骛地、不断地对工艺设计、材料和生产流程进行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主任王向朝则早就准备好了关于弘扬工匠精神的提案,这源于他之前做的一番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的调研。
他没想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直接提到了这个词。
转型升级的良机
“工匠精神”并非新词,但为何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在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赵萍看来,这是因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业体量上的大国,但是低层次的产品不能撑起一个制造强国。
实际上,我国过剩的产能既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到国外竞争力也不强。
“只有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才能适应不断增长的需求。
”
这个观点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波的赞同。
“为什么我们的消费者总是去国外买东西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产品标准比较低。
”
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服饰”的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菁则感慨,我们国家的工匠能一直坚持下去的太少,很多传统工艺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失了。
“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就应该包括一种使命感,把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
”
“在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当下,提出工匠精神的要求,其实是对建设者们最好的鼓舞。
对于中国制造来说,只有坚持不懈做好细节,提升工作品质,
创新生产能力,才能与世界同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织金县蔡群苗族蜡染刺绣有限公司创始人蔡群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中国制造的未来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工匠精神将带来怎样的未来
事实上,高铁就是个很好的范本。
巨晓林对此深有感触。
他认为,中国从十几年前才开始做高铁,到现在许多部分已经世界领先,就是因为在国家重视之下,高铁从业者始终坚持着工匠精神。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赵萍认为,这意味着企业和员工不能只顾及短期利益,还要考虑长期的社会效益。
孙明波则以青岛啤酒创国际品牌的经验为例说,一定要有定力,不能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要牢牢抓住做品牌的主线,才有发展潜力。
“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从业者来说,这是一种启示,那就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时机到了。
”
李令红将此视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
他分析说,我们国家能制造出许多高精尖装备,但是长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未能予以重视,这导致许多产品数量过剩,但是品质不行。
“在升级换代之时,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使中国制造能够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