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城乡规划条例

合集下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1]29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1]29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1〕2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已翻印下发)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城乡规划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切实做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进行,并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要以实现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为重点,合理确定本区域城镇化发展目标、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和城镇空间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和规划实施措施。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提出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围绕中心建制镇建设和发展重点提出发展要求;要结合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城乡居民点的布局。

重点地区的城镇体系规划要以强化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和协调区域城乡发展为主要任务,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切实解决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等问题。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经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评审后,逐级上报审查和审批。

各市、县要于2002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本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审和报批工作。

二、抓紧做好城镇总体规划编审工作城镇总体规划是指导城镇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依据。

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抓紧做好城镇总体规划编审工作。

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

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

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12月18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分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镇、乡和村庄,镇、乡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不单独划定规划区。

第三条城市和镇、乡应当制定城市规划、镇规划和乡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应当制定村庄规划的区域。

鼓励其他村庄根据发展需要制定村庄规划。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注重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突出地域特色和传统风貌,改善人居环境。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给予经费支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需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

第七条经依法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

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
总体规划 相衔接 。
第六条 各级人 民政府应 当将城 乡规
责承担有关 城乡规划 管理工作。
县人 民政府所在地镇 以外 的镇 和乡人
划 的编制 和管 理 经 费纳入 本 级财 政 预算 。 县级 以上 人 民政府应 当对编制镇 规划 、乡 规划 和村庄规划给予经费支持 。 县级 以上人 民政府财政部 门应 当根据
环境 。
相关行政部 门负责人 专家 和公众代 表组 成 ,其成员 由本级人 民政府 聘任 。城 乡规
划委员会应 当根据本级人 民政府确定 的工
作职责 ,建立健全运作程序 和表决方式 等
工作规程 。 第十条 县级 以上人 民政 府城乡规划 主管部 门负责本行政 区域 内的城 乡规划管
规划 、城市规划 、镇 规划 、乡规划 和村庄 规划 。城镇体 系规划分为省域城镇 体系规

6一
《 徽 人 政 公 》 0 第1 发 省 民 府 报 2 F 1f 1
划 、区域 城镇 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 、镇 : 第八条
革 , P. ^ ‘ ^ 罐蠹H f ’ 蕞觌篝 — ’ ^港 滋 . ’ ‘ -
用职权 、玩忽职守 、徇私舞 弊 ,未依照本 条例规定办理登记 、查 处违法 行为 ,或者
特别行政 区和 台湾地 区企业在 中国境 内设 立代表机构的 ,参照本条 例规定进行 登记
管理 。
支持 、包庇 、纵容 违法行为 的 ,依法给予 处分 。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 例规定 ,构 成
内的村庄 ,不单独划定规划 区。
第三条 城市和镇 、乡应 当制定 城市
规划 、镇规划 和乡规划 。
县级 以上人 民政府确定应 当制定 村庄
规划 的区域 。鼓励 其他村庄根据 发展 需要 制定村庄规划 。

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城市规划被批准之日起15日内,向社会公告城市规划的内容,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依法需要备案的城市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7日内报法定机关备案。
第二十三条依法设立省级以上开发区或者改变其规划范围,应当附具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城市规划审查意见。
第一章则
第一条为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规范城市规划管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及监督检查。
第三条城市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行依法管理。
第二十六条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应当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征求公众意见,并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方可核发选址意见书;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应当向社会公告,并采取听证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
第二十九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城市建设年度计划和城市土地储备年度计划,安排城市重大工程建设和城市国有土地出让计划。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建设项目,以及对报备案的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应当依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
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受让方应当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违反规划设计条件和附图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告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纠正。

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

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

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安徽省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的决议(2012年10月19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查了《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决定予以批准,由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和管理城乡规划,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一体、区域统筹、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注重保护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城乡规划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第五条城乡规划委员会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地区城市设计及专项规划草案、重大项目的选址及规划条件、城乡规划方面的重大政策以及城乡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本条例,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七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接受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市辖区(含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第八条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关于《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情况的说明

关于《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情况的说明

关于《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情况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03.01•【分类】修改意见的报告正文关于《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情况的说明—2010年10月19日在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委员蔡传扬代理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6月27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城乡规划非常重要,事关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根据城乡规划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

同时,也对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书面征求了各市人大常委会、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赴合肥、阜阳、巢湖、芜湖、江北产业集中区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当地有关部门、省人大代表等方面的建议,征求了今年省人代会议案领衔代表的意见。

同时,对常委会组织的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组提出的立法方面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

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草案进行了三次集中研究。

9月28日上午,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根据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的建议,对草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初步修改。

10月9日上午,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了法制工作委员会对草案初步修改情况的说明,对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形成了《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修改稿),并于10月11日上午向主任会议作了汇报。

现将主要修改情况说明如下:一、关于条例的总体篇幅有些组成人员提出,草案的篇幅过长,与城乡规划法相重复的条、款比较多,可以删去,有些条、款可以合并。

法制委员会研究认为,在不影响本条例篇章结构和调整范围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城乡规划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可以不再作重复规定。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指导意见-建规[2011]42号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指导意见-建规[2011]42号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指导意见正文:----------------------------------------------------------------------------------------------------------------------------------------------------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实施《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指导意见(建规〔2011〕42号)各市、县住房和城乡建委、城乡规划局:2010年12月18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颁XXX实施,对于推进我省城镇化建设,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贯彻实施好《条例》,现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充分认识《条例》的重要意义《条例》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在总结我省城乡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条例》进一步强化了城乡规划的作用与地位,突出了城乡规划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公共政策属性;强调了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了城乡规划对城乡各项建设的指导与调控;细化了城乡规划制定、审批和修改程序,规范了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建立了完善的监督与约束体系,明确了城乡规划的责任关系;提出了具有安徽特色的规划管理要求,顺应了安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条例》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律依据,《条例》的施行,对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规划工作,保障和促进全省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城乡规划部门与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条例》制定实施的意义,提高广大干部职工贯彻实施《条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安徽城乡规划条例

安徽城乡规划条例

安徽城乡规划条例一、背景介绍安徽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东地区。

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性。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安徽省制定了《安徽城乡规划条例》。

二、法律目的和依据《安徽城乡规划条例》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城乡规划行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保护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该条例的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三、主要内容1. 规划编制和审批《安徽城乡规划条例》规定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2. 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安徽城乡规划条例》明确了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和特殊用地。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合理布局农田、农村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

3. 城乡建设项目规划《安徽城乡规划条例》规定了城乡建设项目规划的要求。

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保证城市建设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农村建设项目规划应符合农村总体规划和农村建设用地规划,保证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

4. 城乡环境保护《安徽城乡规划条例》对城乡环境保护提出了要求。

城市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农村建设项目必须保护农田、水源地、生态环境等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 规划实施和监督《安徽城乡规划条例》规定了规划实施和监督的机制。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乡规划的监督和评估工作。

四、法律责任和处罚《安徽城乡规划条例》对违反规划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责任和处罚规定。

对违反规划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并追究刑事责任。

发挥规划先导作用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解析

发挥规划先导作用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解析

别 规 定 了城 镇 体 系 规 划 , 市 、 总 城 镇 体规划 , 控制 性详 细 规划 和 乡规 划 的
村, 防止 历史 文 化名 城 、 名镇 、 村保 名
护 的滞后 性 。 因此 , 例规 定 , 条 历史文
化 名城 、 镇 、 名 名村 的保 护 规划 应 当
整体利益 、 经济发 展与环境 保护 、 现代 强 制性 内容 。
本 条例 的规 定 设 置 了相应 的法 律 责
任。 1 有 关人 民政 府 、 乡规划 主管 、 城 部 门 和相 关 行 政 部 门违 反 条 例规 定
专业 性 , 作为 组织 编制 机关 的各 级人 民政 府或 者城 乡 规划 主管 部 门 。 自身 难 以承担 具体 的规划 编制 任务 。 随着 制工作 逐 步走 向市 场化 . 由政府 或者 部 门委 托 市 场 上 的 规 划 编 制单 位 承 担具体 的城 乡规 划编 制工作 。 了提 为 高这些 市 场主 体 的整体 素质 , 证城 保
化建设与历史 文化保护等 关系 ;必须
坚 持依法管理 ,逐步实现城 乡规划 的
与 城 市 总体 规 划 、 总 体 规 划 、 镇 乡规
第 四 , 强 调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 划 和 村 庄 规 划 同 步 编 制 ; 关 城 乡 规 相
应 名 镇 、 村 的保 护 规 划 与 相 关 城 划 已经批 准 的 , 当单 独 编制 保护 规 名
第 五 。 乡 规 划 编 制 单 位 实 城 行资质管理 。
和先规 划后建 设 的原 则 重 近期 建 虑 到保 护 好历 史 文化 名 城 、名镇 、 注 名

_
~一一一 ~

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2015.4.1

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2015.4.1

安徽省地方标准DB 34/T5011-2015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Standard for Compiling of Villages planningin Anhui Province2015-01-27发布2015-04-01实施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地方标准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Standard for Compiling of Villages Planning in Anhui ProvinceDB 34/T5011-2015主编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规划与建设处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5年04月01日2015年合肥前言根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4年度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及标准设计图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80号)的要求,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规划与建设处、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会同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蚌埠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安徽省村庄规划建设实践经验,参考国内有关标准,重点考虑安徽省经济条件、地域差异、历史文化和村庄特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村域规划;4.村庄建设规划;5.村庄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6.规划成果。

本标准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规划与建设处(合肥市东流路28号,邮编:230051)。

本标准主编单位: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规划与建设处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蚌埠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邹桂武程堂明卢凯杨丽君蔡进彬孙权徐从广陶其中刘锋田海松吴胜亮胡舟吴艮汪方胜高玉龙刘奕馨张卫华章慧明黄闯杨洪钧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宋直刚王胜波王斌江冰郭佑芹刘复友刘祁乔森陈继腾李珉李恕建黄峰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村域规划 (3)3.1 一般规定 (3)3.2 村庄分级与分类 (3)3.3 人口规模 (3)3.4用地分类与构成 (4)3.5村庄产业发展 (4)3.6道路交通规划 (5)3.7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3.8基础设施规划 (6)3.9 生产设施规划 (7)3.10水利设施规划 (8)3.11防灾减灾规划 (8)4 村庄建设规划 (9)4.1 一般规定 (9)4.2村庄建设用地 (9)4.3 村庄规划布局 (10)4.4 农民住房规划 (10)4.5 道路交通规划 (11)4.6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4.7基础设施规划 (12)4.8 村庄绿化与水体规划 (14)4.9 村庄整治规划 (15)5 村庄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 (16)6 规划成果 (17)6.1 编制成果 (17)6.2 规划图纸 (17)1 总则1.0.1 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指导村庄整治与建设,规范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保护村庄风貌特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安徽省农村实际,制定本标准。

淮南市城乡规划条例

淮南市城乡规划条例

淮南市城乡规划条例【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批准部门】8;812;81201;【批准日期】2014.09.26【发布部门】淮南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14.09.26【实施日期】2014.12.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淮南市城乡规划条例(2014年8月14日淮南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14年9月26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以及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城乡规划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设立派出机构,负责指定区域城乡规划管理的具体工作。

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城乡建设、房地产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规划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市、县城乡规划委员会负责审议、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重大事项。

第五条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规范、标准,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城乡规划有关技术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与修改第六条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编制计划,并将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建住宅小区综合查验办法》的通知-建房[2013]92号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建住宅小区综合查验办法》的通知-建房[2013]92号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建住宅小区综合查验办法》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新建住宅小区综合查验办法》的通知(建房〔2013〕92号)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城乡建设委)、房地产管理局、规划局,广德、宿松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局)、房地产管理局、规划局:为加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和监督,规范住宅小区综合查验行为,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本省实际,我厅制定了《安徽省新建住宅小区综合查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6月9日安徽省新建住宅小区综合查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和监督,规范住宅小区综合查验行为,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住宅小区综合查验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新建住宅小区综合查验,是指新建住宅小区在交付使用前,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以及物业买卖合同的约定,组织开展对住宅小区各项建设指标、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和各专项工程竣工验收情况等进行核查的活动。

第四条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全省新建住宅小区综合查验工作。

县级以上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建住宅小区综合查验工作。

建设、规划、市政公用、园林、公安消防、环保、质监等有关部门,以及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有线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各专项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出具相应的竣工验收合格证明。

关于《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的说明

关于《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的说明

关于《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03.01•【分类】其他正文关于《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的说明—2010年6月26日在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倪虹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就《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一、制定《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必要性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

科学编制与实施城乡规划,直接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保证我省近期发展的当务之急,又是促进我省科学发展的长远之需。

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城乡规划工作,强调城乡规划要在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先导和统筹作用,有效调控和引导城乡建设与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省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全省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30.7%上升到2009年的42.1%,7年间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

城镇化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加速崛起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乡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解决城乡规划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建立城乡统一的规划管理体制,完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规划机制,加强农村规划管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无序建设和浪费土地的现象等。

因此,为了统筹城乡建设与发展,需要在总结近年来我省城乡规划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条例》,解决城乡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符合我省实际和发展需要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科学规范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

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以及法律责任等项制度作出了重大修改,同时对应当制定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范围、有权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镇、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临时建设的规划管理等,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具体办法。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实施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实施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计划生育政 策执行 。除按 规定 办理 有关手续后 的正常调动 以及 婚嫁 、复转军 人 、国家机 关 及事 业单 位 公 开 招聘 干部 、 大 中专毕业生 回原籍 、劳改劳教 期 满 回原 籍 等人 口外 ,禁止迁人人 口。
四、相 关 市 、县 ( )人 民政 府 以 区
证人 民群众生命 财产安全 ,现通告如下 :
第六条
督察 :
督察员有权对 下列行 为进行
( )违反 法定 程 序编 制 、调 整 、审 一 批城乡规划 的 ;
政府派 出城 乡规划督察员 ( 以下简称 督察 员) ,对 当地城 乡 规划 管 理 、历 史 文化 名 城 ( 、村 ) 保 护 、风 景 名 胜 区 管 理 等 镇 工作进行督察 。省城 乡规 划 主管部 门负责 督察 员 日常管理工作 。 第三条 督 察员原则上 在从 事过规划
属机构 : 遵照执行 。


《 安徽省 实施 城 乡规戈 督 察员 制度 办 J I
法》 已经省政府 同意 ,现 印发 给你们 ,请


÷
安徽省人 民政府办公厅 二 。一一年三月九 E l
2 一 2
《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 》2 1 年第 l 01 O号
安徽省实施城乡规划 督察 员制度办 法

单位 、勘察设计单位 的负 责人 。
第 四条
件:
担任督察员 必须 符合 以下条
第八条
督察 员开展督察 工作 时 ,有
权 向城 乡规划组 织编制 、审批 、申报 、执 法等单位收集资料 ,进 行调查 。有关单 位
和个人不得拖延 和拒绝 。
( )熟悉城 乡规 划 有关 法 律法 规 和 一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管理的通知-建规[2012]100号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管理的通知-建规[2012]100号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管理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管理的通知(建规〔2012〕100号)各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管理,规范办事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根据《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以及国家、省有关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或者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县以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依法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依据应当是经依法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或相关专业规划。

相关专项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必须征求本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意见。

二、以下项目可以依据经审查通过的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未纳入依法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相关专业规划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因安全、环境保护、卫生、资源分布等原因需要独立选址建设的国家或者省重点建设项目。

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严格规范上述项目选址的程序及要求。

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应由建设单位委托相应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进行编制,并经具有相应资质的城乡规划技术服务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审查。

独立选址项目,位置在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相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选址意见书时,必须征求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意见,经同意后,才能按照规定程序核发选址意见书;独立选址项目位置在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相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选址意见书时,必须征求设区的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意见,经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核发选址意见书。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2.05.30•【字号】皖自然资规划〔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5.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市、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强化乡村规划许可管理,规范乡村建设行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依据《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积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一)扎实开展村庄分类。

各地要对城镇开发边界外的自然村进行调查,全面分析其区位、建设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发展水平、空心化程度等要素,按照提升型、稳定型、收缩型和撤并型对自然村进行分类。

结合行政村区位条件、历史文化、发展趋势等因素,按照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集聚提升类、搬迁撤并类、其他类完善行政村分类。

搬迁撤并类村庄应严格控制在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

村庄分类应当征求村民意见,分类结果要进行公示,搬迁撤并类村庄要经村民会议同意。

行政村和自然村分类成果经县级政府批准后,于2022年10月底前报省自然资源厅和农业农村厅。

(二)完善村庄布局。

编制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根据村庄分类成果,认真开展县域村庄布局研究,确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提出村庄布局优化和发展的指导性要求,明确不同类型空间地域内的村庄布局安排。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进一步深化村庄空间布局,划定村庄建设边界。

村庄规划应落实上位规划中的村庄分类和布局,统筹村域空间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内部用地布局安排,保障规划管控要求逐级传导落实到位。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安徽省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

城镇化发展目标20__年,全省城镇化率51%,城镇人口3200万人;20__年,城镇化率58%,城镇人口接近3900万人;2030年,城镇化率70%-73%,城镇人口5100-5300万人。

城乡空间布局全省近期发展形成“一圈一带一群”城镇空间结构,其中“一圈”为合肥都市圈,“一带”为沿江(皖江)城市带,“一群”为皖北城市群。

在此基础上,远期:加快发展芜马都市圈和淮蚌合芜宣发展(轴)带,形成“两圈两带一群”的城镇空间结构。

城镇规模与功能规划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500万以上城市1个,300-500万的城市1个,200-300万的城市4个,100-200万城市8个,50-100万的城市3个,20-50万的城市5个;规划20-50万的县城40个,10-20万的县城7个,5-10万的县城6个,以及700个左右镇。

区域性特大城市为合肥和芜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蚌埠、阜阳、安庆、黄山;地区性中心城市为马鞍山、铜陵、宣城、六安、池州、滁州、淮南、淮北、宿州、亳州。

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调整,合理发挥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建设安全、低碳和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三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形成以国家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网为主骨架,以城际铁路、公路、水运和支线航空交通为补充的交通通道,重点建设安徽中心城市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系统,全省形成沿江、东部、北部、西部四个交通走廊。

片区发展指引皖北片区加快皖北城市群建设,着力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示范区,规划至2030年片区总人口达到2570万人左右,城镇人口167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65%左右。

皖中片区形成以合肥为中心的环巢湖区域性特大城市,进一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皖政〔2015〕101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皖政〔2015〕101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皖政〔2015〕10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现就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提出如下意见:一、科学编制规划(一)完善规划体系。

各地要遵循《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加快健全以城市、县城总体规划为统领,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核心,以专业规划和城市设计为支撑,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落脚点,层次清晰、上下衔接的城镇规划体系。

提高乡村地区规划编制水平,完善镇、乡规划编制标准,科学编制村庄规划,确保城乡建设依法有序开展。

(二)强化规划衔接。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统筹落实交通、水利、安全、消防、电力、通信、环保等经济和社会事业相关要求。

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加快建立省域—市域—县域全覆盖的“多规合一”体系,探索建立全域覆盖、体系完善、部门联动、动态更新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不断健全空间规划协调机制。

(三)推动绿色集约发展。

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编制要坚持绿色、集约、安全发展原则,开展水、土地、能源、大气等环境资源要素评估,科学确定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落实城市安全要求,推进城镇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全面融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合理布局城乡各类空间,科学确定地块开发强度,居住用地容积率不得小于1.0,原则上特大城市、大城市容积率不得超过2.5,中等城市容积率不得超过2.2,小城市容积率不得超过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12月18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分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镇、乡和村庄,镇、乡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不单独划定规划区。

第三条城市和镇、乡应当制定城市规划、镇规划和乡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应当制定村庄规划的区域。

鼓励其他村庄根据发展需要制定村庄规划。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注重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突出地域特色和传统风貌,改善人居环境。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给予经费支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需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

第七条经依法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的管理,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

对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委员会是本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决策的议事机构,负责审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和需要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草案以及需要其审查的其他城乡规划草案,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审查意见。

城乡规划委员会由本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其成员由本级人民政府聘任。

城乡规划委员会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运作程序和表决方式等工作规程。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其中,设区的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乡规划工作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的镇和乡人民政府依法承担城乡规划管理职责,并确定相关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第十一条制定城乡规划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本省城乡规划编制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规范和指导全省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指导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第十二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国务院审批。

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由组织编制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三条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合肥市和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镇的总体规划和乡规划、村庄规划,由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其中,设区的市城市规划区内的镇的总体规划和乡规划、村庄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分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一并编制和审批。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对城市远景发展做出预测性安排。

第十四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在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研究处理,并反馈处理情况。

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镇、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对代表的审议意见进行研究处理,并反馈处理情况。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第十五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经城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其中,设区的市城市规划区内的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六条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应当包括: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管制要求,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省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

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控制性指标、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范围以及防灾减灾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应当包括:各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设高度、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配置要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以及涉及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的建筑物、构筑物控制指标等。

第十七条乡规划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内村庄发展布局,确定保留、发展和撤并的农村居民点和村庄建设标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布局与建设要求、建设用地规模,以及对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保障措施等作出的具体安排。

村庄规划应当合理配置规划区内各类生产要素,综合利用村内闲置土地和土地整理节余建设用地,统筹各类生产及服务设施用地布局,确定农村住宅建设要求。

规模较小的村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简化部分规划内容。

第十八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重要交通枢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审定。

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定。

其中,设区的市城市规划区内的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定。

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由建设单位编制,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第十九条涉及空间资源利用的相关专业规划,经征求本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意见,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

法律、法规对专业规划编制、审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同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已经批准的,应当单独编制保护规划,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备案。

第二十一条城市、镇的总体规划应当符合城镇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城市、镇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

专业规划应当符合城镇体系规划或者城市、镇总体规划,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城乡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不得违反所依据的城乡规划,不得在规划成果中弄虚作假。

第二十三条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在固定场所、政府网站等向社会予以公告,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批准前,审批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专家或者有相应资质的城乡规划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审查。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自城乡规划批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社会公布城乡规划。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将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材料存档。

公众可以依法查阅存档的材料。

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乡规划。

城市、县和镇人民政府应当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同步编制城市、镇的近期建设规划,并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五条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的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推行建筑节能,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镇、乡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标准,统筹布局产业、居住等各类用地,优先安排供水、防洪、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优先安排生产、生活必需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按照节能节地、防灾减灾等规定,鼓励和引导村民集中建设农民新村或者农民住宅小区,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二十六条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一)需要省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由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征求项目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意见后,核发选址意见书;(二)需要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