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范仲淹)

合集下载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翻译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翻译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翻译《苏幕遮·碧云天》原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碧云天》翻译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

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碧云天》注释⑴苏幕遮:词牌名。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寒烟翠: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

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苏幕遮·碧云天》赏析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手两句,即从打出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花地”,同样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及赏析碧云天,黄叶地, 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作相思泪。

【注释】:① 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

黯乡魂,化用江 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② 追旅思:追,追缠不休。

旅思,羁旅的愁思。

③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 睡”。

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译文】:碧蓝的天空飘着屡屡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 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 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 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 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赏析】:范仲淹是宋朝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叱咤风云的同时,之度。

此词言辞婉丽,深情绵邈。

内容写羁旅思乡之感。

题材一般, 上阕写景,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视点由上及下,由近到远。

自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后, 往与离情密不可分,它的季节特征反而在其次。

上阕皆为景语,仅“无情”二字点出愁绪,犹是对景而言,不露痕迹。

下阕直揭主旨,因“芳草无情”导入离愁和相思。

“追”字尤显愁情缠绵之形。

“酒入愁肠”两句,极写愁思难遣的苦闷。

其《御街行》词也说:”愁肠已 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此词以大景写哀情,别有悲壮之气。

清代张惠言、黄蓼园据词中个别意象, 认为此词非为思家,实借秋色苍茫,隐抒其忧国之意。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正宫端正好〕云:“碧 云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 也不失其风雅 但写法别致。

“芳草”往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即由此词点染而成。

上阕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

苏幕遮范仲淹

苏幕遮范仲淹

词的下阕,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 如何将上阕的景和下阕的情联结起来的?
• 下阕抒发了浓重的思乡之情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 本词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 • 上片描写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卷,已蕴涵乡思离 情,融情于景,为下阕抒情作铺垫。下阕相思离 愁是在上阕写景基础上展开的。 • 词人采用倒叙手法,先在上阕描写触目所见的秋 景,然后在下阕“明月楼高休独倚”一句才点出 倚楼远眺、伫立相思的主人公,使情景人完美结 合在一起。 •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反衬离愁浓重。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进一步突出这种乡思 之情。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 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 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简介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谥号“文正”。
吴县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
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
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
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
事疏”,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
“庆历新政”。可惜不久由于保守派的反对而不 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 颍州途中病死特点?(朗读思考,应该从哪些角度 进行分析) 思考角度:1、色彩2、视角变化3、情景关系 1、色彩:“碧”“黄”“翠”等描写色彩的词语颜色明 丽、醒目,营造出秋季特有的寥廓清新的意境。 2、视角变化: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 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 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视线继续向远处延伸。结尾三句将 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 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使描写的秋天意境更为空旷、辽 远。 3、情景关系: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以无 情的芳草反衬浓重的乡思,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 和铺垫。

范仲淹的《苏幕遮》的意思

范仲淹的《苏幕遮》的意思

范仲淹的《苏幕遮》的意思《苏幕遮·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创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1040-1043年),入选《宋词三百首》。

该词描写羁旅乡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上阕着重写景,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成为抒情的背景;下阕重在抒情,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

【原文】苏幕遮(1)·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2)。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3)。

黯乡魂(4),追旅思(5),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1)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2)“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3)“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4)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5)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1,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1.黯(音an):心情忧郁。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旅思(音si):客中情思。

与上文“乡魂”为互文,一意两笔。

【译文】白云飘去,万里云空澄碧,黄叶飘去,覆盖苍茫大地。

秋色连着烟波,波上寒烟翠绿。

斜阳辉映山峦,水波接连天际。

无情无思伸向斜阳之外的唯有芳草萋萋。

思乡的魂梦呵,追随着旅程,令人忧郁。

夜夜难眠,除非好梦留人在乡梦里。

明月朗照高楼之际,不要独自凭倚。

酒入愁肠,也化作相思的泪滴。

【赏析】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清刚的笔触,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

上阕多用丽语,碧云、黄叶、翠烟、斜阳,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意境壮阔、色彩斑斓的秋景图。

起句写秾丽阔远的秋景,字里行间暗透出一种掩抑不住的乡思。

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云天、叶地两个角度描绘塞外那种苍茫寥廓的秋景。

天游碧云、地满黄叶,画面苍丽,意境萧飒。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寒烟翠”中“寒”字既突出了翠色的烟霭特征,也写出了秋色寒意浸人的感受。

紧接着三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词人的情思随着景物的前展而延伸到了想象中的天涯。

尤其“情”字的出现,更为全词由写景到抒情的转折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下阕紧承上阕所写的芳草天涯词境,直接点出“乡魂”“旅思”,抒发作者无限的羁旅愁思。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近。

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显现出主人公羁泊异乡的时间之久和乡思离情之深。

“夜夜除非”两句写出了作者夜里除睡时偶然的好梦外,别无其他的慰藉。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苏幕遮·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范仲淹苏幕遮翻译,欢迎阅读。

苏幕遮·怀旧原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⑴苏幕遮:原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指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本呈白色,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芳草”二句:意思就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是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是形容心情忧郁。

乡魂,即思乡的情思。

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经典诗句】“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碧云天,黄叶地。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赏析碧云天,黄叶地。

[译文] 天上,漂浮着青碧瓦蓝的流云;地下,铺满金黄的落叶。

[出自] 北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

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追旅思:追,追缠不休。

旅思,羁旅的愁思。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译文1: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译文2:天上,漂浮着青碧瓦蓝的流云;地下,铺满金黄的落叶.浓重的秋色同远处的江水碧波相连接,碧波上寒冷的烟雾漂浮,一片沧溟青翠多光洁.斜阳映照着远山,秋波连天,天水相接;斜阳照不到远在山那边的故园芳草,使人枉自叹思念家乡,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怎么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呢?除非是每夜都做一个回乡的好梦。

明月朗照,楼阁高耸,不要一个人凭栏独倚上楼台。

还是喝上一杯酒吧,酒入愁肠都化作思乡的热泪。

译文3: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译文4:蓝天白云,黄叶遮地,秋色连着水波,水波上寒烟凄迷。

斜阳映照着群山,蓝天与白水连在一起,色彩浑然如一。

苏幕遮原文

苏幕遮原文

苏幕遮原文一苏幕遮·碧云天[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

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注释】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译文一】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译文二】秋高气爽,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虚无缥缈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蓝的天色映衬着,看上去也是淡淡的翡翠颜色;金风习习,玉露冷冷,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

远处无边的秋色与浩淼的水波相连,碧翠的秋水,在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涟漪,远远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烟雾笼罩,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

天色将晚,落日的余晖映得万山红遍,天水相连之处水天一色。

只有岸边的芳草,全不顾深秋已经来临,依然芳菲烂漫,一直开放到夕阳照不到的地方。

看到了这深秋景色,客居他乡的词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乡愁,好象随着这落日的余晖一直来到斜阳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乡。

范仲淹《苏幕遮》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赏析苏幕遮北宋·范仲淹碧云天(1),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2)。

黯乡魂(3),追旅思(4),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1)碧云天:南朝诗人江淹《休上人怨别诗》有“日暮碧云合”句子,此后“碧云”一词广泛流传。

“碧云天”其实就是“碧天”,青碧色的苍天。

或谓秋天稀薄的白云在碧空的映照下略带青色,即带着薄云的碧天。

(2)更在斜阳外:指草延伸到斜阳以外的天边。

(3)黯乡魂: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思乡之情,令人心情黯然。

(4)旅思:出门在外者的愁思。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

在参知政事任上,提出过政治革新的方案,主持庆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文章骈散相间,气势磅礴,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卒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题解】选自《范文正公诗余》。

苏幕遮,词牌名,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也让人看到被称为“甲兵十万在胸中,赫赫英名震犬戎”(《宋人轶事汇编》卷八)的范仲淹多情脆弱的一面。

继承江淹《别赋》作“黯然销魂”语,但超出一般描写乡愁的词。

【赏析一】这首词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后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化用。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的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在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翻译

范仲淹苏幕遮原文翻译

苏幕遮范仲淹朗诵_范仲淹苏幕遮原文翻译苏幕遮(北宋)范仲淹【原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sì):羁旅之思。

【简析】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上片用色泽渲染秋景,下片直抒乡关之思,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天际地极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鉴赏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鉴赏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翻译|鉴赏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苏幕遮·怀旧》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苏幕遮·怀旧》原文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怀旧》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怀旧》鉴赏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首“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两句,从碧天广野到遥接天地的秋水。

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

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

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

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

“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

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辽阔而多彩的秋色图。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

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苏幕遮》范仲淹主旨

《苏幕遮》范仲淹主旨

《苏幕遮》范仲淹主旨《苏幕遮》范仲淹主旨《苏幕遮·怀旧》是范仲淹的一首词作。

这是一首描写乡愁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苏幕遮》范仲淹主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苏幕遮·怀旧朝代: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翻译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词语解释苏幕遮:词牌名。

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

黄叶,落叶。

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

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

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中心思想鉴赏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苏幕遮·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苏幕遮》全词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铺的大地,萧瑟秋色连着江中水波,波上寒烟迷漫肃杀苍翠。

一抹斜阳映照群山天连着水。

绵绵密密的芳草不谙人情,一直铺到斜阳照不到的山外。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是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片刻安睡。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译文二】碧蓝的天空飘着屡屡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①黯乡魂:黯,沮丧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

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②追旅思:追,追缠不休。

旅思,羁旅的愁思。

③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这里是节拍上的停顿。

④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宋词:范仲淹《苏幕遮》

宋词:范仲淹《苏幕遮》

宋词:范仲淹《苏幕遮》《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景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歪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歪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美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说明】①黯乡魂:黯 , 丧气愁苦;黯乡魂指思乡之苦另人黯然销魂。

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②追旅思:追,追缠不休。

旅思,羁旅的愁思。

③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美梦留人睡”。

这里是节拍上的停留。

④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季的风景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盖着寒烟一片葱翠。

远山洗浴着斜阳天空连结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歪的太阳以外。

黯然感慨的他乡之魂,追赶旅居异地的愁思,每日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眠。

当明月照耀高楼时不要单独依倚。

端起酒来清洗愁肠,但是都化作相思泪。

【译文一】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铺的大地,萧瑟秋景连着江中水波,波上寒烟迷漫肃杀葱翠。

一抹歪阳照耀群山天连着水。

绵绵密密的芳草不谙人情,向来铺到歪阳照不到的山外。

静静想念家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解,除非是夜夜都做美梦,在美梦中才能得片晌安睡。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屡次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译文二】碧蓝的天空飘着每每白云,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

秋季的风景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盖着寒烟一片葱翠。

远山洗浴着斜阳天空连结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歪的太阳以外。

黯然感慨的他乡之魂,追赶旅居异地的愁思,每日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眠。

当明月照耀高楼时不要单独依倚。

端起酒来清洗愁肠,但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范仲淹简介】范仲淹( 989 年— 1052 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少年时家贫但勤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责备当时的宰相,因此三次被贬。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译文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译文及赏析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原文、译文及赏析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醉。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词牌名。

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

黄叶,落叶。

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

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

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

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

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

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鳎?慌汕啻洹I椒澹?痴兆怕淙盏挠嗷裕惶煊睿??幼糯蠼?牧魉? N耷榈姆疾莅。

简述范仲淹《苏幕遮

简述范仲淹《苏幕遮

苏幕遮(北宋)范仲淹【原文】碧六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抒写了影旅乡思之情,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

于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菱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征伸展,融汇进流动不要的江水:浩洲波光的酒面,笼与着年三得酒的烟露,一片空要。

一派管翠。

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

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

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著我之色彩"。

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

秋景之凄清克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征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

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诗画吟》)。

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

芳草怀远,兴寄高愁,本已句空见惯,但本词凭词人内在的“丹诚",借"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因而"别有一番滋味"。

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

“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赏析

“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赏析

“碧云天,黄叶地。

”范仲淹《苏幕遮》翻译赏析篇一:《苏幕遮》《菩萨蛮》对比阅读附答案赏析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1)“山映”三句:傍晚,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着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先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出乡思离情。

(2分)“风柔日薄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

抒发了欣喜之情。

(3分)(2)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

(2分)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结合赏析2分)李词的抒情是委婉含蓄。

(结合赏析2分)二:(1)这两首词的下阕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2)两首词都表达了思乡的主题,但风格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都采用了正话反说的写法。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只有在梦中才不会受思乡之苦,言外之意是说长夜难眠,备受思乡之情的折磨;“明月楼高休独倚”,劝说自己不要登上高处,正表明自己独倚高楼,愁绪满怀。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可见清醒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4分)(2)范词上阕写景从大处落笔,意境开阔高远;下阕抒情,“酒入愁肠,比作相思泪”,抒情自然直接;李词上阕写初春清晨起床后的感受,意境闲适优美;下阕抒情,“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不直说愁,而说酒,说熏香,抒情含蓄隽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 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 远方。以家乡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
❖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这两句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为什么说“芳草无情”?
这三句使用了 虚实结合 的表现手法。“山映斜阳天 接水”是写远观的 实 景,“芳草无情,更在斜阳 外”则是 虚 景。三句进一步将天、地、水通过斜 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 的天涯。在诗词中,芳草就往往与乡思别情相联系。 这里的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化身。它遥接天涯, 远连故园,更在斜阳之外,使瞩目望乡的客子难以为 怀,而它却不管人的情绪,所以说它“无情”。
❖ (3)“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销 愁愁更愁。
黯乡魂,追旅思
“黯乡魂,追旅思”紧承芳草天涯, 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 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义近。两 句是说思乡羁旅之情缠绕不止,使人
黯然销魂。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
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 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现。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 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关于家乡的美梦才能 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
范仲淹
关于作者——范仲淹
❖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谥号“文正”,后追封“楚国公”。
❖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 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 己任,有敢言之名。
❖ 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 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
❖山 ❖水 ❖斜阳 ❖芳草
画面:
夕阳西垂 想起 家
芳草萋萋
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
外”两句使用的层层深入的手法(层深)。
❖ 一说:“芳草”化用了《楚辞》“王孙游兮不 归,芳草生兮萋萋”句,意思是说王孙远游 不归,只见家乡的芳草丰茂地生长,因此 “芳草”指故乡。
❖ 二说: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如《饮马 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宋代谢逸《蝶恋花》:“独依栏杆凝望远, 一川烟草平如剪。”李煜的《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双调的词作往往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从而 达到情景相生之妙。诵读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 天),想一想,上片所写之景有何特点?下片抒发了 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将上片的景和下片的情
巧妙联结起来的?
答: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上片写景,下片 抒情。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 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 之境、秾丽之景和深挚之情的统一。上片所描摹的 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已蕴涵乡思离情;下片相思 离愁则全是从上片生发开来。词人运用了倒插逆挽 的手法,先在上片摹写触目所见的秋景,在下片 “明月楼高休独倚”一句方才点出倚楼远眺、伫立 凝想的主人公及立足点,这样景、人、情就更为有 机地统一在一起。
关于作者——范仲淹
❖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 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 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 如父,斋三日而去。” ——《宋史范仲淹传》
《苏幕遮》——范仲淹
碧蓝的天空飘着缕缕白云,金黄的树叶铺 满大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 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 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 斜的太阳之外。
势,写出了天、地、山、水浑然一体的壮阔视觉感受。
“外”字在这里有一直向远处延伸,直至苍茫不见的
感觉, 也体现出意境的高远。
上阕
写壮丽阔远的秋景, 暗透乡思
词人是如何排遣自己的思乡 及羁旅之愁的?
❖ (1)“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寄希望 于好梦中。
❖ (2)“明月楼高休独倚”——登高望远,但 不能倚。
出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所处的地方依然是那 座高楼,足见乡思离愁之深重。“楼高”“独 倚”点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写的都是倚楼所见。 这样写,不仅避免了结构与行文的平直,而且
使上片的写景与下片的抒情自然地融为一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 入愁肠,却又都化作了相思之泪,这 真是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 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 发下发展到最高潮,词也就在这难以 为怀的情绪中黯然收束。
关于作者——范仲淹
❖ “三贤祠”的北面,有一棵古老的唐楸树。 树下有一块十分醒目的石碑,碑上深刻着冯 玉祥将军撰写的楹联。
❖ 上联是: 兵甲富胸中总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 范小老子;
❖ 下联是: 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 秀才先生。
关于作者——范仲淹
❖ 范仲淹成功抵御了西夏的袭扰,博得了宋仁 宋“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的赞赏。庆历 三年(1043年),吕夷简罢相,范仲淹任参知政 事。他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 “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 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 历新政”。可惜不久由于保守派的反对而不 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 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关于作者——范仲淹
❖ 康定元年(1040年),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 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 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 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 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 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当时城中流传着一首 歌谣道:“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 文。”人们称赞他:“文能治国,武能保 疆。”
总结全词
借景抒情,境、景与情的高度统一
❖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乡思离愁 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但这首 词却反其道而行之,它的特殊性在于阔远 之境、浓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这一 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 然的热爱,反衬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感 情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柔 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关于词牌——《苏幕遮》
❖ 另有言,苏幕遮亦称“乞寒节”,是龟兹国 为祈祷当年冬天严寒以降更多的雪,来年水 源充沛。唐代时,苏幕遮传入中原,曾轰动 京城,成为唐和宋时的一个重要节日。唐人 写的关于苏幕遮歌舞的诗词,就数量繁多。 到宋时,苏幕遮就成了词牌名。
关于词牌——《苏幕遮》
❖ 苏幕遮,词牌名,又名:《古调歌》、《鬓 云松令》、《云雾敛》、《般涉调》等。原 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为一种少 数民族服饰。幕,一作“莫”或“摩”。代 表作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周邦 彦的《苏幕遮·燎沉香》。
❖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 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 遮”。此戏本出龟兹国,西至今犹有此曲。
表面上看,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 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说 “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言外之 意是说,好梦作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 逗出下句:“明月楼高休独倚。”便登楼远眺, 以遣愁怀;但圆月高挂,更增添了词人身在异
乡的孤独寂寞之感,因此不由发出了“休独 倚”的慨叹。从“斜阳”到“明月”,显示
❖ 这两句实虚结合,将读者的情思引向
更加渺远的故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 的抒情。
上片 的阔大意境是如何体现的
①抓住典型景物从大处落笔,境界开阔。开篇一
“天”一“地”,既写出了秋日天朗气清,黄叶遍地 的特色,又展现了一片天地的廖廓苍茫。
②词人炼字极准。“连”“接”两个动词极具气
深秋景色
思乡之情 羁旅之思
上阕所 写秋景 选择了 哪些意 象? 具有怎 样的意 境?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品读上片,回答:
❖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 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云碧 叶黄 波绿
特点:
鲜艳浓烈 烟雾迷蒙
烟翠
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 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