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55754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b.png)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冲刺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君子文化是儒教文化的精华。
②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
《论语>对此有种种具体描述,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
而《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③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在孔子自己看来,他在“仁”“智”“勇”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仁”,未达无忧;“智”,未达无惑;“勇”,未达无惧。
这些自我评判表明,孔子是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认知” “情感”“意志”。
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情感上达到“仁”,意志上达到“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新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④自子贡提出“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实际上都是指本于人性自觉采取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的人。
这种人性自觉包括两个方面:对自己来说,是自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说,是认识到他人与自己是同类,因而同自己一样也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并且自己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的文明生活。
在后一种意义上,人性自觉包含着对他人的爱,正是基于这种爱和由这种爱所产生的对他人的责任感,才会有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文明生活的道德意识。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https://img.taocdn.com/s3/m/be981c4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e.png)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案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不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A.无论是国外媒体抑或国内媒体,VR都是热门的新兴载(zài)体,但它有着时空因素的极大掣肘,人们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流于肤浅的“技术决定论”的窠(kē)臼。
B.世界色彩斑斓,变幻莫测.(cè),谁拥有了一双慧眼,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谁就能洞察世事真相,占领思想高地,就能得到命运的亲睐.(lài)。
C.金秋时节,淡雅玲.(líng)珑的桂花开始绽放自己的生命,满树金黄细小馥.(fù)郁飘香的花儿,点辍着红叶艳丽的季节,芳香中透着丝丝甜意,使人久闻不厌。
D.天气渐凉,在一次未知的寻访中,我踏入古寺,在这尘世喧嚣中,古寺像极了一湾宁静的海港,身处.(chù)其中,似.(sì)是掉入追溯前世的梦境。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平时容易误读的字和对读音相同的错别字的辨识。
近几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都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语料贴近现实。
预估难度系数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原创)〔甲〕粹精原指五谷的精华部分,是隐藏起来的宝贝,从来不会良莠不齐....,更不会虚妄地骗取人们的信赖。
粹精,黄灿灿的衣裳,让人敬畏,那坚硬的个性仿佛诚实倔强的祖辈。
当打破硬邦邦的外壳,发现美在其中的韵味,竟然..那样珍贵。
粹精不怕风雨,不畏艰难,一生一世都在满足人类的味蕾。
〔乙〕稻谷以糠皮作为甲壳,麦子用麸皮当作外衣:粟、粱、黍、稷都如同隐藏在毛羽之中。
精粹不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要通过扬簸和碾磨等工序,去掉虚伪,才能提取货真价实的粹精。
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考试作文及范文汇编
![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考试作文及范文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be9e1ad8daef5ef7ba0d3cbd.png)
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考试作文及范文汇编XXXX年前加入自己朋友圈之后,就开始“极度关注”她的一举一动,“有些小情绪发着好玩,却被他们当了真,不断询问、劝说,让我哭笑不得。
” 你的微信朋友圈是否对父母无权限开放?你是否愿意父母从朋友圈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当我们在朋友圈里屏蔽父母时。
我们屏蔽的究竟是什么?也许是不想父母因为风吹草动就紧张兮兮,也许是不想父母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唠唠叨叨。
也许,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吧。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立意参考: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小刘悄悄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屏蔽了父母”,给出的任务是“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可以审出要讨论“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的问题。
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立意:一、朋友圈应该屏蔽父母。
1.从孩子的角度立意:朋友圈有私密性;孩子渴望自由,渴望独立,避开父母,减少矛盾;只依靠朋友圈与父母交流,并不能使双方感情升温;部分屏蔽是最佳选择等;2.从父母的角度可以立意:父母应尊重孩子,不要以爱的名义监督管控孩子;关心适度;过度的关心说教,让子女反感;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会引发亲子误会,更不利于双方交流。
二、朋友圈不该屏蔽父母。
1.从孩子的角度立意: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担心,试着换个方式交流,关心父母,搭建好与父母交流的桥梁;2.从父母角度立意,父母想通过朋友圈了解孩子的生活、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建立家庭微信群,来加强沟通等。
三、朋友圈屏蔽父母折射出的社会问题1.孩子们报喜不报忧的心理2.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3.朋友圈里内容参差不齐等点睛: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父母与孩子之间如何沟通,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当这种交流遇上了朋友圈,就会发生更多的无法预知、无法想象、相似但又不同的情况,现在的高中生新潮前卫、自尊敏感、个性张扬、兴趣广泛,对于这个话题一定有许多自己的看法。
2018年各地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解析与例文导写
![2018年各地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解析与例文导写](https://img.taocdn.com/s3/m/a14b76f8524de518964b7dae.png)
2018年各地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解析与例文导写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一位同学在本班墙报提到,课本里的有些内容是存在问题的。
比如《劝说》中说“蟹六跪而二螯”,而实际上,正常蟹有一对像钳子一样的足来掘洞、防御和进攻,叫做螯足;还有四对足是用来步行或划水的,叫做步足。
说“六跪”不对,应该说“八跪”。
又比如《孔雀东南飞》里说“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古今其他诗歌中也往往用“鸳鸯”比喻夫妻恩爱,忠贞厮守。
但研究发现,鸳鸯不一定有固定的“夫妻”关系。
这位同学发问道: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请你写一篇文章,对他的发问作出回应。
要求:800字以上,题目自拟。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明确要求考生对材料中那位同学的发文作出回应,这是写作任务的核心。
那么,那位同学的问的是什么问题呢?“对这类出现在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应该怎么对待?”首先,我们必须搞清问题的对象是“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而不是“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这个修饰成分。
有不少同学看了一遍题目提笔就写出“对于经典我们要批判的继承”,这实际上是不符合作文任务要求,是偏离题意的。
在弄清楚了所要回答的问题的对象之后,接下来就是回答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如果仅仅是回答如何对待“不科学的内容”这个问题,那么很简单:既然不科学,那我们就更正它,让它成为科学的内容不就可以了吗?然而,这个问题的对象还有一个修饰成分,我们在审题的时候也不能忽视:“经典文章中、习惯认知和说法里的”这个关键性的限定条件。
那么,我们如何去思考这个限定条件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思考“经典文章、习惯认知和说法”对我们人类的价值意义,从而明确立意的方向。
显然,人们阅读经典文章,认可习惯认知和说法,是因为它们对我们有价值,而这个价值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针对客观世界,另一个层次是针对主观世界。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金题精选精析(8套)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金题精选精析(8套)](https://img.taocdn.com/s3/m/4eef80b5fe4733687f21aaee.png)
2018高考作文模拟金题精析(一)
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三条名言围绕“争与不争”指向三个写作角度:
第一、竞争的进步意义。
①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
②竞争对个人的意义: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在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 竞争激发个人潜力;③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
2018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模拟题汇总
![2018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模拟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b2e59d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b.png)
2018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模拟题汇总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模拟题汇总,更多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高考零分作文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8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模拟题汇总一、任务驱动作文:1、山东潍坊一模: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月15日起,琼州海峡出现罕见持续性大雾天气,导致大量游客和车辆滞留海高峰期滞车辆一度超过2万辆,排队长达20公里。
海口市政府启动应急响应,市民、热心企业、志愿者等纷纷投入到为返程蔽客的服务与保障之中。
2017年,上海市提出未来五年要成为人文之城:建筑是可以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某春节庙会景区发出上万张“寻亲”门票,门票背面发布丢失儿童的照片和相关信息,并鼓励游客拍照发至朋友圈,让孩子多一条回家的路。
某护理院为了鼓励病人儿女多来探望老人,推出“奖孝全”—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得200元现金抵用券“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论语·先进》)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海口,以人民为中心,急百姓之所急;责任担当;上海市,提前规划,责任担当;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百姓提供休憩、有温度的公园。
“寻亲”门票,发布丢失儿童的照片,关心他人,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援手相助;有温度的门票。
某护理院,有温度的孝敬提示,呵护老人,美丽境界,和谐世界,老幼共乐;和谐你我,弘扬正能量。
风乎舞零,咏而归,美丽境界,和谐世界,自由天成。
关键是把相同、相通的事件联系起来;最重要是确定自己的观点。
2、广东: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
2018年各地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作文
![2018年各地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ce7c830b4e767f5bcfce1c.png)
2018年各地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写作部分质量监测卷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经典,是人生的瑰宝、时代的精华,是情感的凝聚、想象的放飞,更是它赖以诞生和流传的文化传统所绽放的璀璨花朵。
以下所列的篇章,都是中国古代诗文中的杰出经典:《诗经·蒹葭》(蒹葭苍苍) 《庄子·逍遥游》潜《桃花源记》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杜甫《登高》商隐《锦瑟》轼《赤壁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试以其中两至三篇为例,向初中的学弟学妹们谈谈你心目中的中国古代诗文经典。
要求选择恰当的角度,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以人之长补己短,以人之厚补己薄。
(汉·向)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
(明·薛碹)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宋·陆九渊)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
(明·吕坤)青年们尽可以开眼睛,用自己的判断力以决定自己的前途。
(恽代英)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22.【立意探索】立意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明确给出的材料中每一句体现的意义,最好从个人品格或国家情怀两个角度分析:学会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
人美在修养、在涵。
做人要学会学习别人、反省自己。
做人要说话恰当、做事诚实。
青年人要有独立的判断,以此决定自己的前途命运。
做人要谦虚、不自满。
第二步,可以从相似性、相关性、相对性等角度寻找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立意,比如一起,可以从学习、反省、提高的角度立意;再如一起,可以从学习的态度和做法的角度立意等;当然,也可以一起,从反省自己、不被表象欺骗、要做诚实的人的角度立意等等。
2018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
![2018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1417a120ba0d4a7303763ad5.png)
仿真模拟(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那些关心和关注现实生活,努力用语言、人物、故事对现实生活进行展现和表现,企图用自己的作品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的写法,叫现实主义。
作家之所以愿意辛苦地伏案写作,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不称心、不快乐、不满足的事情,企望通过自己写出的作品对现实生活发表看法,为读者送去一份精神慰藉,使人们能在其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世界各国的作家依据自己的理解,已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和探索。
批判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出现,就是这种试验和探索的成果。
但现实主义这种创作方法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前辈作家并没有穷尽一切可能,我们这些后辈作家依然可以在其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依然可以大有作为。
当我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可以与中国历史上民间智者渴望超脱世俗的玄想传统相结合,写出充满灵性的现实主义作品。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民间智者都有一些渴望超脱世俗的玄想,这些玄想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不能解释且太令人苦恼。
这些玄想有的变成神话被记载,有的变成传说在流传,有的变成宗教教义和信仰的内容在传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当我们去写当下的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时,不能不想到历史文化的流动,因为任何现实在你要表现的那一刻,其实都已进入历史,任何当代人物都不能不浸润在历史文化中。
当我们把历史上人们对于创世、对于日月星辰、对于风霜雨雪、对于天宫等等的玄想,与现实人物的人生际遇结合起来写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效果,会使我们的人物从现实中超拔出来。
当我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可以借鉴西方知识界喜欢科学幻想的做法,把现实主义创作与科学幻想相结合,写出带有未来眼光和科幻味道的现实主义作品。
2018高考模拟作文试题及解析,作文
![2018高考模拟作文试题及解析,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906817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7.png)
2018高考模拟作文试题及解析高考模拟作文试题及解析,,作文2018高考模拟作试题及解析高考模拟作试题及解析1. 阅读下面的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根据要求写作。
(60(60分)2017年6月7日晚日晚,,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三学生程某在微信公众号上以《201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出现年江苏高考满分作出现,,快围观》为标题发表《人生如路快围观》为标题发表《人生如路,,快上车吧》快上车吧》,24,24小时过去小时过去,,阅读量破百万阅读量破百万,8,8天过去天过去,,阅读量超过325万,转发量26万多次,点赞4万多个。
万多个。
但经中新网记者向江苏省考试院核实但经中新网记者向江苏省考试院核实,,并没有所谓“满分作”流出。
一时间舆论反转分作”流出。
一时间舆论反转,,网友纷纷怒指“每年都有这种蹭热点的营销鸡汤。
”对以上事件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你怎么看? ?要求要求::选好角度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确定立意,,明确体明确体,,自拟标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字。
1.1.【写作指导】【写作指导】【写作指导】(1)(1)造谣的程某造谣的程某造谣的程某::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
而身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传播学院的学生,,为了吸粉博眼球赚取阅读量而造假新闻为了吸粉博眼球赚取阅读量而造假新闻,,暴露了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暴露了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
(2)(2)信谣的公众信谣的公众信谣的公众::谣言得以迅速传播谣言得以迅速传播,,除了反映人们缺乏常识以外常识以外,,更反映了公众对高考的过度关注更反映了公众对高考的过度关注,,形成了一种高考娱乐和高考焦虑。
从以“零分作”为噱头的网络段子到以“满分作”为由头的不实传言“满分作”为由头的不实传言,,全民都付出了无限的热情。
全民都付出了无限的热情。
(3)(3)传谣的自媒体传谣的自媒体传谣的自媒体::明知故犯、影响巨大、个体获利明知故犯、影响巨大、个体获利,,这既是本次事件的特征既是本次事件的特征,,更是诸多新媒体无底线竞争的一个缩影。
2018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各地模拟题目汇编2
![2018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各地模拟题目汇编2](https://img.taocdn.com/s3/m/d78c301da6c30c2259019eab.png)
写作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③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春的野草。
(臧克家)④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⑤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泰戈尔)⑥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罗素)在人类前行的历史中,充满智慧和情怀的思想比比皆是。
我们何其幸运,能与这些伟大的人的灵魂亲密接触……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①孟子的回答主要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
他乐观自信地认为“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就表明了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我期许。
这种浩然之气,这种大我情怀,应该是当代青年学子的一个精神的鞭策。
②这是诸葛亮的《戒子书》里的话,意思是:(作为君子)应当以不受外界影响来修养自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对名利如果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有所前进达到远大的目标。
③这句诗出自臧克家的《有的人》。
青青的野草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诗人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可就以鲁迅为代表的“野草精神”阐发所思所为。
④《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毛泽东站在历史、时代和宇宙的高度看待这场论战,通过急速变化的时空交互映衬,表现出一种力挽狂澜的胆魄、一种义无反顾的决断、一种激昂奋进的斗志。
全国各地市高考模拟考试作文及范文汇编(含解析)
![全国各地市高考模拟考试作文及范文汇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446188d1f34693daef3ec8.png)
全国各地市高考模拟考试作文及范文汇编(含解析)[成都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播出后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
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说“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等,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结构完整,书面整洁。
【解析】正向立意:1、《朗读者》借大众表达自我的想法为基础,同时又为大众尤其是草根群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也促使他们去更积极地寻找优秀的文章和作品。
2、与许多低俗娱乐相比,《朗读者》带有浓厚文化氛围,称之为清流算不得殊荣。
3、《朗读者》把握了方向,为将社会风气扭转作出贡献。
4、因为人们都愿意展现自己更优秀的一面,所以许多高品质的文章和故事被挖掘,形成了一种具有价值的筛选和淘洗。
5、即使是碎片化阅读,也是有目的的碎片化。
在碎片中,展示的虽是冰山一角,但糅合了朗读者的经历与情感,经典的诠释,以及积极的引领。
6、浮躁的人性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逐渐曝光,人们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己,而文学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灵魂的共鸣,心灵的呼应。
《朗读者》不同于八卦新闻的低俗娱乐,不同于时事热点的理性纪时,它在认真地向观众讲述文学,修整人们内心的纹路。
反向立意:1、《朗读者》的热捧却暗含着文化的隐忧。
因为它恰恰说明了当下中国民众对文化享用的渴求与实际文化资源的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
2、为追求收视率的“名人效应”,也许是更注重其中的表演效果和商业效益。
3、《朗读者》的碎片化阅读,充其量还是一种“快餐阅读”,很难通过几期节目来实现大众阅读兴趣的助推。
4、《朗读者》形成的文化冲击只是抵达了浅层。
国人“读书少”“阅读缺乏”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要文化意识的觉醒。
___2018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___2018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534d8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9.png)
___2018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A.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诚信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对于个人修身、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B.本文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诚信在立身、治国和平天下中的作用,强调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的诚信传统及其在历史人物中的体现,同时呼吁人们传承这一美德,将诚信铭记于心。
D.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了诚信在立身、治国和平天下中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将诚信铭记于心并传承下去。
本文旨在强调诚信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对于个人修身、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文章阐述了诚信在立身、治国和平天下中的作用,呼吁人们传承这一美德,将诚信铭记于心。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了诚信在立身、治国和平天下中的重要性,希望读者能够将诚信作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并将其传承下去。
宋代___兴起,吸收了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部分,使得隋唐三教鼎立的形势不再存在。
尽管___受到___影响,但更应该指出___是在___、___的心性之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连续的发展。
宋代后,学术界常用禅学指代佛学,称某人思想近禅,即指其有___思想倾向。
在中国宗教界、思想界的影响深远,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其理论上讲明心见性,抓住了当时时代思潮的中心问题。
的发展时期各宗各派都涉及心性问题,把心性论的研究提到了新的高度,不但充实了的理论,也加深了中国哲学史思维的深度。
除外,___各宗派都靠收租过活,不断引起与政府争劳力、争租税的矛盾。
则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他们的原则是自己劳动,自己消费,“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从而在经济上立于不败之地。
答案:A、并非___的一种,而是___的一种;并非吸收了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部分,而是自成一派,有自己的独特特色。
B。
在大发展时期,各宗各派对心性论的研究与当时的思潮紧密相连,这是逻辑上的必然趋势。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d7417a1ed9ad51f01df2fb.png)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以礼法为良法善治之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治之基,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
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中和”。
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
和谐、和合、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
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
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
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
法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稳定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
“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的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二是“中正”。
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
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
程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可见,中道即是正道。
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
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
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要正己,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
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下有道”,“有道”,即有仁道,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
全国二十所名校2018年高三最新模拟作文试题_考试作文素材
![全国二十所名校2018年高三最新模拟作文试题_考试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6c20abb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4.png)
全国二十所名校2018年高三最新模拟作文试题1.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五次阶段测试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
人们经常爱用彩虹来比喻生命。
她神奇地瞬间幻成,五彩缤纷,又神秘地瞬间消隐,氤氲朦胧;有时她像一张强劲的弓,有时她像一条柔弱的绢;她兀自独立,又依赖阳光。
她让我们产生许多联想和想象,生发许多感慨和思想。
请以“生命,那道美丽的彩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注意:只要扣住题目立意,不必与提示语表达的意义有关联。
2.广东省师范大学附中届高三语文2月模拟试卷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把心唤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特点鲜明,立意明确,层次清晰,卷面(包括字迹)3分,错别字扣至3分止。
【提示】“把心唤醒”,也就是说,心灵还处在一种沉睡状态、麻木状态、冷漠状态,这种状态不表现出来,“唤醒”则无从附着。
且相应“唤醒”的,当是“良知”“人性”“情愫”等等,像“理智”一类,就显得有点不切,理智需要的是冷静,而不是“唤醒”。
从题目来看,既可以写唤醒他人,也可以写唤醒自我,写自己最为熟悉的题材比较容易出彩。
3.年浙江高考模拟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三只蚂蚁先后遇到同一块极其陡峭的石头。
甲蚂蚁勇往直上,一会掉下,再爬再掉,爬而又掉,掉而又爬,最后爬过石头;乙蚂蚁则绕过石头,到达目的地;丙蚂蚁则望石而转,也找到丰富的食物。
生活如蚂蚁前行,有时需直行,有时需要转向……但无论如何都要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请以“直行与转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4.成都七中-XX学年度下期XX级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6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越过了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后果是大量生物的灭绝。
全国二十所名校2018年高三最新模拟作文试题
![全国二十所名校2018年高三最新模拟作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d0352576c66137ee061948.png)
全国二十所名校2018年高三最新模拟作文试题2018-03-011.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五次阶段测试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经常爱用彩虹来比喻生命。
她神奇地瞬间幻成,五彩缤纷,又神秘地瞬间消隐,氤氲朦胧;有时她像一张强劲的弓,有时她像一条柔弱的绢;她兀自独立,又依赖阳光。
她让我们产生许多联想和想象,生发许多感慨和思想。
请以生命,那道美丽的彩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注意:只要扣住题目立意,不必与提示语表达的意义有关联。
2.广东省师范大学附中XX届高三语文2月模拟试卷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把心唤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特点鲜明,立意明确,层次清晰,卷面(包括字迹)3分,错别字扣至3分止。
【提示】把心唤醒,也就是说,心灵还处在一种沉睡状态、麻木状态、冷漠状态,这种状态不表现出来,唤醒则无从附着。
且相应唤醒的,当是良知人性情愫等等,像理智一类,就显得有点不切,理智需要的是冷静,而不是唤醒。
从题目来看,既可以写唤醒他人,也可以写唤醒自我,写自己最为熟悉的题材比较容易出彩。
3.XX年浙江高考模拟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三只蚂蚁先后遇到同一块极其陡峭的石头。
甲蚂蚁勇往直上,一会掉下,再爬再掉,爬而又掉,掉而又爬,最后爬过石头;乙蚂蚁则绕过石头,到达目的地;丙蚂蚁则望石而转,也找到丰富的食物。
生活如蚂蚁前行,有时需直行,有时需要转向……但无论如何都要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请以直行与转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4.成都七中XX-XX学年度下期XX级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6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越过了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后果是大量生物的灭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
?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
写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深入思考,细化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
?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撇开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
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
写作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
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童话大王郑渊洁做客李咏主持的《咏乐会》。
现场一位观众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能获得成功??郑渊洁回答得既简洁又干脆:?交好人!与好人相处,以学识水平高、有安身立命之术的人为友。
?他还引用了素来敢以直言相谏的历史名臣唐代宰相魏征的一句话:?立身成败,在于所染!??立身成败,在于所染!?这句话也是郑渊洁挂在自己卧室中的座右铭,他希望渴望成功的朋友,都能记住这句座右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体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
【写作导引】本题的关键句是?立身成败,在于所染?,所以考生只要抓住此关键句即可审题立意。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蕴含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交往影响着自己的未来。
一个人,如果渴望善良,就要力争多与善良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快乐,就要力争多与快乐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健康,就要力争多与健康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成功,就要力争多与成功的人在一起;如果渴望幸福,就要力争多与幸福的人在一起……总之,一个人,如果结交什么样的人,就很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正如孔子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春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群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填其所与处者焉。
?故本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一、论述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二、结合当今社会现象,论述不良环境对人生的影响;三、深度解读,论述我们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生存环境,这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蹲下去,请蹲下去,细细观察一棵草,哪怕是一棵最平常、最弱小的草。
草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与生命相对,你不再是观察草,而是面对着另一个生命,交流、领悟;草也不再是观察你,草面对着你这庞大而复杂的另一生命,将自由地显示出自己的全部尊严、省悟与憧憬。
蹲下去,请蹲下去……要求: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导引】这则材料蕴涵着很深刻的人生哲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千世界,而其中的每个生命都自成一道风景,每个生命都是平等、伟大、厚重的,老羚羊为了托起身后的小羚羊,纵身跃入万丈悬崖的那一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在生命的天平上,不应该有地位、权利、金钱这些世俗的砝码,生命没有大小之分,正如简?爱所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们不是无感情的机器?,任何生命都不容藐视、践踏,那些视生命如草芥的人,将会逐步失掉爱心,所以生命之间应该互相关爱,可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这样世界才能和谐、美好!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构思:(1)呼唤人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善待万物。
(2)联系现实,从反面立意,批判目前人们蔑视、践踏生命的行为。
(3)综合立意,可引申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等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对母女相依为命。
一天,女儿上学前提醒久病在床的母亲要按时服药。
放学后,母亲敷衍女儿说吃过药了。
女儿将药瓶中的药物倒出来一粒粒数过之后,责怪道:?还是21粒,您根本没吃。
?母亲一愣之后紧紧拥住女儿,泪水夺眶而出……生活就是这样,最感人的故事往往很平凡。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生活中不可能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平凡的故事,常常是最宝贵的东西。
看似?平凡?默默无闻,却能穿透人心,震撼灵魂。
女儿数药,看似?平凡?,却深含着母女深情。
读这则背景材料本身就让人感受到那绵绵不尽、如涓涓细流般的母女之情。
把握住平凡的生活,珍惜所拥有的事物,等到有一天将所有的记忆拿出来晾晒,你会发现平凡的色彩也可以如此悦目,平凡的人生也值得你去自豪。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人一向以?中庸?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讲究?与世无争?。
因此,?韬光养晦?也成了无数人立身处世的原则。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快餐文化的冲击,时间观念的加深,许多人都希望能更快地崭露锋芒,更快地成就自己的事业。
于是,韬光养晦和崭露锋芒似乎成为了一对矛盾的事物……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诸葛孔明躬耕南阳,二十七岁的时候才上演了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最终成就了诸葛孔明在历史上传奇的人生;北宋的苏洵,二十七岁发愤读书,四十七岁才得到文豪欧阳修的赏识走上仕途,但年龄并不能阻挡苏洵闪亮的文采,最终他成为了北宋最有名的策论家之一;曹雪芹更是韬光养晦的典范,正是有了他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了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问世。
同时,那些崭露锋芒的新星也不在少数。
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传说六岁能做诗,那首《鹅》相传就是他孩提时代的作品;曹植的《白马篇》中描写的?幽并游侠儿,连翩西北驰?便是人们心目中那个少年得志的英雄模样;民国女子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到如今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因此,一个人的成功,其实并不在于自己是韬光养晦还是崭露锋芒,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善于在自己的人生中勤奋努力。
诸葛孔明的传奇是建立在自己潜心钻研,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度上;苏洵的成功建立在自己的闭门苦学上。
脱离努力奋斗,单单来谈是韬光养晦好还是崭露锋芒好,本身就是可笑的。
可从以下角度立意:一、赞同韬光养晦的人生态度,因为那是立身之道,没有实力何谈名气;二、结合当今现实,赞同崭露锋芒的人生态度。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也有一定的弊端,宣扬自己,张扬个性,也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三、辩证地看待韬光养晦和崭露锋芒的关系,侧重谈二者的利弊;四、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管是韬光养晦还是崭露锋芒,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自己的人生中勤奋努力。
由此谈成功的根本之道,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力。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见这样的广告:?你想卓越不凡吗?请到××学校来?;?在××楼盘,与世界顶级人物为邻,非凡生活视等闲?;?要想日进斗金,成就不凡吗?请加入××公司行列?……一位在中国工作的瑞典精算师对此深有感慨地说:?在瑞典,我们把‘平凡’当成对一个人最好的赞美,因为这意味着他心灵安定、精神充实,而这似乎比不凡的财富、地位更难追求!?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以“尊重平凡”为题,选准角度,自选文体,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导引】作为一则带有材料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是要审准题目,而材料只是对题目的补充说明。
?尊重平凡?关键词是平凡,尊重是对平凡的态度,因此本题可就此展开联想。
在眼下这样一个浮躁风气弥漫的社会,追求成功和卓越不凡、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精英成为一种毋庸臵疑的时尚,?平凡?已经被人混同于平庸,甚至成为无能的代称。
人们对平凡之事,往往不屑一顾或不屑为之,认为那是庸常人的事情。
但是,对于社会和人生而言,?平凡?真的是无所谓吗?生活中,平常的人和事,常常会凭其突然闪现的人性的光芒和存在的价值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低首心折,感叹不已。
再者,我们也看到一些很不平凡的名人、伟人,他们的为人处世又是那么平凡与普通,正是在这种平凡普通中折射出灵魂的安定、精神的充实、内在的和谐。
因此本题把?平凡?和?尊重?这两部分联系起来看,就是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对平凡的人和事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发掘出平凡之中的不平凡,进而点燃?平平淡淡最是真?,?平凡也是伟大?,?平凡最值得我们尊重?等思想的火花。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
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
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宿构。
【写作导引】这则材料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故事《断箭》,作为一则材料作文,我们可通过抓关键句或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儿子为什么当初英勇非凡而后来却惨死阵前,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突然发现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所有的意志,勇气、信心便轰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