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指具有具体意义和词义的词语,可以独立存在,用于构成句子
的主要成分。
常见的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虚词是指没有具体意义和词义的词语,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作为其他
词语的辅助词或虚词,起到连接词语、构成句子结构等作用。
常见的虚词
有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的方法如下:
1.在写作或口语中,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实词和虚词。
实词用于表
达具体的人、事、物,而虚词用于表达关系、连接句子成分等。
2.实词可以独立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而虚词不能独立存在,需要和
其他词语一起使用。
3. 在使用介词时,要注意介词的用法和搭配。
例如,使用介词"on"时,可以表示在一些物体上,也可以表示在一些时间上,要根据具体语境
选择正确的意义。
4.助词的使用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进行选择。
例如,在英语中,要根据主谓一致原则选择正确的助动词。
5.在使用连词时,要注意它们的作用和关系。
连词可以连接两个句子、词组或词汇,起到连接作用,使句子更加连贯。
6.另外,要注意虚词和实词的拼写和用法,避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总之,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是书写和表达中的基本要求,需要根据语
境和语法规则进行选择和运用。
新高考语文第6讲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课件

A.变换 感染 数字化 B.变换 感召 智能化 C.变幻 感召 数字化 D.变幻 感染 智能化
【审答题眼】本题题眼是“词语”“最恰当”。
【思路分析】第一空,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不规则 地改变。“变幻”强调的是事物变化无常、动荡不定,使人难以预测。根据语 境,应该选“变换”。第二空,感召:感化和召唤。感染: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 人相同的思想感情。语境说的是时代浪潮的召唤,应该选“感召”。第三空,智 能化:指事物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 动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数字化:指在某个领域的各个方面或某种产品 的各个环节都采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根据语境,“传播+阅读+沉浸式”的出 版,依靠的是科技的智能化,此处应选“智能化”。 答案:B。
书面语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 爸爸——父亲
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较庄重 (口语) (书面语)
文雅,使用时应分清场合。
②苞米/棒子——玉米
(方言)
(普通话)
【典例剖析】 【例2】在下面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许多粉丝觉得某明星在北京迷笛音乐节上“溜白菜”是为了哗众取宠,这一 看法不免太______了。 (2)七夕情人节期间,凡在本超市购买商品超过1 000元者,本超市将______价值 100元的鲜花一捧。
沟通:本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用以泛指使两 方能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
据句②中的关键信息“减少误 会”“化解矛盾”等,可知语境侧重于 人与人的交流
喧闹:喧哗热闹,喧哗吵闹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也指喧嚷
据句③中的关键信息“批发市 场”“起来”“劳作”,可知语境侧重 “热闹、吵闹”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示例一: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组是[05全国卷3]
B
① 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
护 《反分裂国家法》。
② 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
观音”精妙绝伦, 人心。
③ 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
的到来 了4年。
A. 制定 振奋 推迟 B. 制定 震撼 推迟
陷于不良境地而不能自拔。
2.推敲
推求
“推敲”指写作的斟酌字句,也指反复琢磨,
“推求”指根据已知条件或因素来探求。
3.凌乱
紊乱
“凌乱”往往指具体的内容:“紊乱”往往指较为
抽象的内容。
第35页,共41页。
4.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每个领导都应该大胆
,
不能袖手旁观。
C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沙中。
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
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2006高考辽宁卷】
第10页,共41页。
五. 正确使用实词的方法
(一)去同存异,辨细微差别 1.从词义上辨析 2.从语法上辨析 3.从色彩上辨析
第20页,共41页。
2.他 不住内心的激动。 (a、克服b、克制)
b(“克服”的对象多是客观上的困难、错
误等 “克制”的对象多是主观上的情感、 愿望等)
3.这些科学论据令人
(a、信服b、佩
服)
a(“信服”的对象一般是道理、事实、言论
等; “佩服”的对象一般是精神、品德、能
高考语文复习如何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04
高考真题回顾与解题思路 分享
历年高考真题中实词虚词考查点
01
02
03
实词词义辨析
高考中常出现对实词词义 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准 确区分近义词、多义词等 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虚词用法及搭配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 转折、修饰等作用,高考 会考查虚词的用法及与其 他词语的搭配。
实词虚词综合运用
副词、数词和量词使用注意事项
副词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 词或整个句子。在使用时,要注意其 位置以及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
量词
量词用来表示事物的计量单位,要与 相应的名词搭配使用。在选择时,要 考虑其准确性和习惯性用法。
数词
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要注意其 用法和拼写。同时,要关注分数、小 数、百分数以及倍数的表达方法。
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文本 ,包括文学、历史、科技 、社会等,培养对语言的 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精读与泛读结合
针对重要篇章进行精读, 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同时 保持泛读习惯,拓宽视野 。
注重阅读质量
选择优质文本,关注语言 表达规范、用词准确的文 章,提高阅读品质。
归纳总结常见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整理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录遇到的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形成个人 笔记。
根据句子的结构和表达的逻辑 关系,选择合适的连词。
注意连词的位置和搭配,避免 出现语法错误。
助词和语气词在句子中作用
01
助词主要用来表示句子成分之间 的关系,如“的、地、得”等。 使用助词时应注意其与前后词语 的搭配和语序。
02
语气词主要用来表达句子的语气 和情感,如“啊、呢、吧”等。 使用语气词时应注意其与句子语 气的匹配和表达的准确性。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实词虚词补充资料正确使用词语考点相关语法知识补充资料实意词实词是具有比较具体实在的意义、能够在句法结构中充当成分的词。
现代汉语的实词有以下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叹词。
其中,前面六类一般都可以进入句子与其他词语相结合;后面两类即“拟声词和叹词”没有组合功能,不能与其他词语组合应用,只能充当独立成分或者独词句。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1.名词的语法特征①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
例如:人都来全了。
大会现正在向各位代表征集意见。
2、名词的类型① 普通名词表示一个人或事物的名字。
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和宾语。
根据名词前面出现的量词,一般名词可分为个别名词和集体名词。
个体名词可以计个体量,前面可以受个体数量短语修饰。
例如:(一棵树)(两盘磁带)(三头牛)(八辆卡车)(九朵玫瑰)集合名词不能计算数量,只能用集合量词修改。
例如:(一批)衣物(一些)马匹(一些)青年(一部分)群众(一部分)船只②抽象名词是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
例如:风格、道德境界、氛围、时尚、思想、精神鼓舞、党性、友谊、理念原因内容形式政治文化社会革命欲望力量交际裨益师资③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
例如:中国北京香港渤海台山长城太阳火星壳牌国务院葡萄糖酸钙李白鲁迅钱学森诺贝尔爱因斯坦中文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④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例如:春天秋天春节元旦清明中秋早晨晚上就在今天,昨天,课外课现在开始了。
周日时间名词是一种特殊的名词。
时间名词和量词短语的组合能力较差,少数成员没有被数量短语修饰。
除了主语和宾语之外,时间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状语。
例如:(昨天)我检查了三次。
医生建议他先接受外科治疗以消除炎症。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他在十点[晚上]之前上床睡觉。
⑤处所名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例如:近处远处高处低处明处暗处周围附近学校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馆故宫南京济南⑥方位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名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分类3. 能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概念与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2. 虚词的概念与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标点符号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解析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实词与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2. 讲解实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3. 讲解虚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4. 进行实词与虚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找出五个实词和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第二章:实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实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用法: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2. 实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实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三章:虚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虚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用法:介词、连词、助词等2. 虚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虚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虚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虚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2. 能够正确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副词等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运用技巧,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与运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造五个句子,运用所学的实词与虚词第五章:实词与虚词的辨析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实词与虚词的辨析能力2. 能够灵活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章:语境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语境对实词、虚词使用的影响2.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1. 讲解法:讲解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实词、虚词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语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2. 讲解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3. 进行语境中实词、虚词使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找出五个句子,分析其语境并判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七章:病句修改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病句2.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3. 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实词、虚词在修改病句中的正确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修改病句的方法1. 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讲解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通过练习题,学会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五、课后作业1. 复习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找出五个病句,并加以修改,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八章:阅读理解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在阅读理解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阅读一篇文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并回答相关问题九章:写作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写作能力2. 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写作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写作的基本技巧2. 写一篇短文,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十章:综合练习与提高一、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的实词、虚词知识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综合练习题2. 语言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分析法:分析实际语言运用中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通过实际语言运用实例,分析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3. 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完成一套综合练习题,提高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重点关注环节: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例句和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使用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1.正确使用结构助词。注意它们的固定结构和习惯位置。 【误例】 这次我是受人所迫害,的的确确是冤枉的。
• 解析: “这次我是受人所迫害”改为“ 这次我是被人所害”。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2.正确使用动态助词“着”“了”“过”。 【误例】 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 高潮。
【误例】 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 何也推不上那个山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 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解析: “向”和中心语“他聊了起来”不能 搭配,应是“和他聊了起来”“同他聊了起 来”;与“向”相搭配的,应是“向雷锋学 习”“向老师请教”“向专家咨询”等。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四、助词 助词是附在别的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起辅助 作用,表示一些附加意义的词。
①结构助词: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所”、 “的、地、得”都读de(轻声),它们的分工是 书面上的。定语后面的de写成“的”,状语后面的de写 成“地”,补语前面的de写成“得”。 ②动态助词 :动态助词表示动作进程状态。汉语中的动 态助词主要有: “着” “了” “过” “的” “来”和 “来着” “着呢” ③比况助词 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或谓词性词语后面, 构成比况短语,表示比喻。常见的比况助词有“似的、 一般、一样”等。
第二编·第一部分
专题四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栏目导引
解析: A.“终于”与“最终”都表示经过较 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但“终于”较多用于 希望达到的结果,不合语境。依照B句我们可以 另造一个句子:“他不反对这样做,他提倡这样 做。”显然前后分句间不是转折关系,而是递进 关系,因此B宜用“而且”;D.“恰好”侧重表 示“正好、正合适”;这里宜用“恰巧”,表示 偶然的巧合。 答案: C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应用上。
类型
特点 同音近义词
示例
祛除、驱除,侦
查、侦察 品位、品味,沟 通、勾通 捐赠、馈赠,风
同音 实词
同音异义词
充当语素的字音全不相同
异音 或部分不同的词,而词语
(多用于否定)。
恐怖 5.她脸上就显出[恐怖/恐惧]________的神色来,这是在 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祝福》)
[二者语意轻重不同] 辨析:“恐怖”多指因生命受到威胁而惧怕,语意较重。 “恐惧”泛指害怕,语意比“恐怖”轻。二者的轻重不 同。这里根据语境,祥林嫂的内心应是恐怖的。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
9.看表达重复与否
对词语意义理解不准确经常会导致重复表达。辨析实词 也可从表达重复与否的角度辨析。如: 参加舟曲救灾的“铁军”________(凯旋 胜利)归来。
“凯旋”是“胜利归来”,本身就有“归来”之义,所
以只能说“胜利归来”,而不能说“凯旋归来”。
与之相类似的词语还有:“悬殊”是“差别很大”之义, 因此不能说“很悬殊”或“悬殊很大”;“忍俊不禁”不能 说“忍俊不禁地笑”;“贻笑大方”不能说“被人贻笑大方” 等。
幽僻 2.这是一条[幽僻/偏僻]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
夜晚更加寂寞。(《荷塘月色》)
[二者侧重点不同] 辨析:“幽僻”指昏暗而僻静。“偏僻”指远离城市或 中心区,交通不便。前者侧重于“幽”,“幽”有昏暗 之义,并且“幽”本身还含有“僻静”之义,与语境 “寂寞”相应,符合朱自清寻静的想法。后者侧重于 “偏”,指偏远。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分类及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等。
2. 虚词的分类及用法: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分类、用法及搭配。
2. 教学难点:虚词的辨析和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新课内容:讲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搭配,分析典型例句。
3.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作业提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实词和虚词分类、用法及搭配的PPT,辅助教学。
2.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实词和虚词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专题共计10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安排:按照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用法进行授课,每节课重点讲解一种词性,并结合练习巩固。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实词和虚词的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
3. 自主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对实词和虚词的认识。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ppt1

如[例 4]中,“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
如[例 5]中,“风光”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 的景象,还表现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其使用范围比景象大。 籍”“树木”,后者如“河”“书”“树”。 (3)看表达侧重
且做且思 QIEZUOQIESI 在下列句子的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说明选择理由。 例 1 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蔓延/曼延)
[2014· 山东高考]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
选词:(蔓延 ) “蔓延”比喻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如“火势蔓延”,而“曼延”指连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学案二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学习目标:①明确高考对实词、虚词的考查角度 ——辨析近义实词;正确使用 词、虚词的常用方法。 考向一 实词辨析
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 词、名词、形容词在语境中的辨析为主。
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实词的考
条使他陶醉不已。(熏陶/熏染) 选词:( 熏陶)
“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好的)。“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 2011 年 8 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
高考语文复习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课件 新课标

(32)范围/范畴 范围:周围的界限。如:职权范围、划定范围,“范围” 的适用对象可具体,可抽象,比“范畴”宽泛得多。范畴:强 调学科领域,范围,比较抽象、概括。如:经济学属于社会科 学范畴。 (33)妨害/妨碍 妨害:损害;有害于。如:妨害团结。妨碍:使不能顺利 进行。如:妨碍交通。 (34)分辩/分辨 分辩:为消除误会或指责而说明事实真相。如:不能只许
加优美动人。渲染:①用色彩、语言的烘托描写加强艺术效果。 如:诗中渲染了一种安乐祥和的景象。②比喻夸张地描述。如: 这部作品过分渲染了战争的恐怖。
(28)凋敝/凋零 凋敝:衰败;衰落。如:经济凋敝。凋零:①草木枯萎零 落。如:秋风肃杀,草木凋零。②凋敝。如:百业凋零。 (29)度过/渡过 度过:用于时间方面。如:度过了假期。渡过:用于有水 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如:渡过难关。
(22)伺候/侍候 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侍候: 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23)次序/秩序 次序:先后顺序。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24)篡改/窜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如:日本篡改教科书的 行为,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愤怒。窜改:改动文字。如:不要随 意窜改古人的诗句。
正确使用虚词,主要是指正确使用关联词语、连词、介词、 副词和助词。其中考查最多的是连词,尤其是复句中关联词语 的运用。对关联词语的考查有两种形式:或是给出一段挖空关 联词语的句子让考生选填;或是给一个完整句子让考生
判断关联词使用的正误。其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复句或句群中 分句之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的是分析能力。对连词、介词、副 词和助词的考查则以常用虚词的运用为主,目的是考查考生对 句子的内部结构、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虚词的 考查一般与实词的使用或辨析、修改病句的考查相结合,不单 独设题。
高考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PPT精品课件1

高考语文专题复 习
高考链接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 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 炉,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B. 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 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 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 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 2010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 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D. 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 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 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轻轻告诉你: (1)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 仅。根据句中的“还”可知前两句话存在递进关系,因 此应选“不只” (2)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无坚不摧:没有 任何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形容力量强大。根据(2)句 语境可知,修饰“战斗堡垒”的只能是“坚不可摧”。 (3)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 别人的意见。自行其是: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不考虑 别人的意见)。根据(3)句语境可知,应选“自以为是”
高考语文专题复 习 新课标《考试说明》规定:正确使用词语
考查范围
高考语文专题复 习
从词性角度分,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
高考语文专题复 习
考查要点: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实词近义词的使用和词意辨析;
(2)关联词、介词和副词的使用; (3)成语、熟语的使用与辨析。
所以此处应用“熔化”
高考语文专题复 习
正确使用 词语——实词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进而”用于递进关系,上述语句前后 是因果关系,应当使用“从而”。 18
方 法 点拨
例1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 组是 ( )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 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用DNA分子制成 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中的电子元件要 小得多, 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 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 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 甚至 所以 B.只是 也许 可见 C.如果 甚至 而且 D.虽然 也许 然而 19
方 法 点拨
例11 今年要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 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解析
介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关系要恰当, “以”应和“为”搭配,“把”应和 “作为”搭配,而此句却把“以”和 “作为”搭配在一起,搭配错误。
17
方 法 点拨
(2)关联词的误用 ①错用连词 使用连词应当与句意关系相符合。 例12 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 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 益。
5
方 法 点拨
例3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 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 高。
解析
“不是 …… 就是 ……” 是表示选择关系 的关联词语,这里,前一分句的主语是 “质量”,后一分句的主语是“成本”, 因此“不是”要移到“质量”前面。 6
方 法 点拨
二、正确使用虚词的要领
2.防止虚词滥用 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 但也不能滥用,否则就多余,使表达啰嗦, 造成语病。 (1)滥用介词 不该使用介词却使用了就会造成句子成 分残缺。 7
另外,在复习中也要考虑副词、助词语意 理解是否准确,未然、已然事实是否清楚。
例15 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 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 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正确理解运用实词虚词

一、多义词的语境义理解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多义词,多义词往往具有几个义项,但 在具体语境里多义词所包含的义项只能有一个被显现出来。
如“要”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用的多义词,它的义项有:(1)希望得到; (2)希望保留;(3)重要;(4)将要;(5)应该;等等。“我要这本书”,显示 义项(1);“这捆资料我还要呢”,显示义项(2);“摘要记录了今天会议的
能(动词) 颜色的“能”,意义和用法相 阶段:
202 3
全国 乙卷
同的一项是(3分)
第一阶段为2016~2021年,主要考查近义实
是(A是A,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
词、虚词的选用。以实词为主,所选词语不偏
B是B) (词 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 不怪,皆为生活、学习中常见常用的,难度不
语的结构 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包括言语交际行为的主题、目的、表达方式、当时当地 的情景、对话双方的关系、距离等因素;
第三,话语的宏观使用环境,包括话语活动的社会、
历史和文化背景等。
语境知识
语境制约和影响着语义的理解。在具体语境中,会产
生增义、减义或反义等现象。
语境 “增义”是指由于
的影响,所表达的语义内容
有所增加,可能是表达者有意增加的附加义,接受者也可 依据语境,凭借自己的理解获得。如鲁迅《藤野先生》: “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 ‘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 圈。”联系语境,上下文中有学生会干事曾怀疑作者的解 剖学作弊,由此可知,这特地加圈的“漏”字另有增义, 是影射作者得到了教员透露的考题。
C. 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
D.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考点02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高考语文新课标命题方法分析及创新策略

虚词好久不考,很多学校都忘记了复习! 语文匠提示:全面复习,各个击破! 不要去问,明年考什么! 这才是正确的复习! 考试提前悄悄话: 本题A中直接提及“意动”二字(属于语法术语),极为罕见。要 知道高考试卷一向回避“术语”。 再联系今年语用题还考到“借喻”手法这个术语(属于修辞术语), 让河北省这一题均分腰斩。 我们今后要重视语文学科的术语!
社会现象,适用的范围广。
角度二 从色彩角度辨析 1.看词语的感情色彩
释义
从感情色彩看,词语可分为褒义(含肯定、赞许、喜悦的感情)、贬义(含否定、贬斥、憎恶的感 情)和中性(既不明显褒奖,也不明显贬斥)三种。
示例
“牟取”与“谋取”,“牟取”含贬义,而“谋取”属中性词。“大肆”和“大事”,前者指毫 无顾忌地(做坏事),贬义词;后者指大力从事,中性词。
A.以及 容易尚且 然而 B.乃至容易仍然虽然易于 尚且虽然D.乃至 C.以及易于 仍然然而 (2019·全国I卷)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 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
2.看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 释义 (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
体等。
示例
“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恐惧”,都有口语语 体和书面语体之分。“盐”和“氯化钠”,则是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的区别。
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适用的范围广。
3.看词义的范围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
2. 掌握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
3.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实词、虚词的分类和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词、虚词的案例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分类,引导学生关注实词、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知识梳理:讲解实词、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辨别和运用实词、虚词。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 课堂讨论:选取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实词、虚词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和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虚词的知识,提高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误用例子,如“他的成绩非常的好”、“我昨天吃了一碗大大的米饭”。
2. 分析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词、虚词的正确用法,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
七、实词、虚词辨析练习1. 练习设计:编写一些实词、虚词辨析的练习题,如“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好好、美好、好好地”。
2. 练习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后给予讲解和反馈。
3. 错题分析: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错题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学即练】 在下列句子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4分) 1.在他眼里,整个世界在光的照耀下,都被赋予了生命,特别是光在空气中的无 穷________,更是摄影创作的好题材。(变换 变幻) 【解析】选“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 指不规则地改变。
2.智能路灯的大幅应用,不但市场前景广阔,而且能切实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提 升城市管理水平与________。(品位 品味) 【解析】选“品位”。“品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也指矿石中有用元 素或有用矿物含量的百分率,百分率越大,品位越高;还指官吏的品级、官阶。 “品味”指尝试滋味,品尝;仔细体会,玩味;(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格调和趣味。
4.近日,一名天津网友在《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________和平区鹏程里小 区有住户私搭乱建,存在安全隐患。(反映 反应) 【解析】选“反映”。“反映”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 出来;二是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指事情所引起的意 见、态度或行动;也指化学反应;还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 活动或变化。
⑤
⑥
A
就因此 不仅 而且/ Nhomakorabea又
B
/
因此
既
又
不仅 而且
C
则
所以
/
还
既
还
D
还
所以 不但
/
如果
就
【解析】选B。①添加任何成分,都不如不加更简明与连贯。②“因此”和“所 以”都表示因果关系,不同的是,“因此”含书面语色彩,“所以”含口语色彩。 这段文字是书面语,选“因此”比“所以”更合语体。③“接引、融会西方科 学精神”与④“防止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对立的偏颇”是并列关系,据此 可以确定选“既……又……”。⑤“提供综合创新的启示”与⑥“提供探索真 理的精神动力,让科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是递进关系,据此可以排除带有并列 关系和假设关系的选项。
【解析】选“边境”。“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所指的范围很大,词义较抽 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小,词义较具体。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4.看感情色彩
有些词在指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人们对该事物或该现象的爱憎、褒 贬等感情,这就是词的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讲,词语可分为褒义词、 中性词和贬义词三类。 【例4】 中国政府将继续与世界各国就防核扩散问题保持________(勾通 沟通)与磋商,并愿在防核扩散出口管制的有关领域与各方加强交流与合作。
3.山东中医药高专在学术报告厅举办________教育专题讲座,邀请烟台市人民 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郑昌河同志做《让清正廉洁成为新常态》专题讲座。 (法制 法治) 【解析】选“法制”。“法制”指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 法规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 家和社会;也指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
【解析】选“沟通”。“沟通”指使双方能通连,是中性词;“勾通”指暗中串 通,勾结,含贬义。
5.看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语的语体倾向性,也就是说有些词语尽管它
们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但适用的场合不同,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 口语通俗、朴实、生动,多用于对话、文艺(作品);书面语文雅、庄重,多用于 郑重场合。 【例5】 尽管美洲国家组织和美国卡特中心等国际机构一直在积极 ________(调解 斡旋),但双方的矛盾目前仍处于难以调和的状态。
【解析】选“原委”。“原委”指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强调原因。 原句强调的是事情的经过,故选“原委”。
3.看范围大小 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有大有小。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
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一部分;有的是事物的集体,有的是事物的个体。 【例3】 俄罗斯负责国防事务的副总理罗戈津表示,俄将在远东联邦区萨哈 林岛部分地区撤销________(边境 边疆)管制制度,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
4.关注关系 虚词运用要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因此理清语句之间的关系是虚词辨析的重
要途径。 【例4】 随着市场大猪猪源的逐步减少,加上冬季仔猪死亡率过高带来的肥 猪紧缺的态势,整体上预计生猪价格在7~8月份存在上涨可能,很大程度上这 将是生猪市场调整恢复________(从而 进而)蓄势反弹的阶段。 【解析】选“进而”。“从而”连接上文的原因、方法和下文的结果、目的, 相当于“因此就”;“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
第1节 正确使用实词、 虚词
内容索引
导图·概览
导图·概览
【导图·概览】
综观这些年的高考词语题,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数量上的小幅增减,还是 题型上发生的微妙变化,万变不离其宗。一是词语的考查重点依然没变,二是 解题方法依然没变。只要我们准确地掌握了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了常见的 词语错误类型,答题时联系语境,综合思考,就能准确做出判断。
一 辨析近义实词的“3个方面”“8个角度” (一)从意义方面辨析 1.看词义轻重
有些近义词的意义虽然是相近的,但是在表现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程度上有 轻重之分: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 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
【例1】 欧盟委员会负责环境事务的委员亚内兹·波托奇尼克近日在接受专 访时表示,欧洲许多政策正朝着循环经济的方向努力。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合作 中,中国是值得欧盟________(信任 信赖)的实力伙伴,中欧应携手致力于全 球可持续发展。 【解析】选“信赖”。“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信赖”指信任并依靠, 词义比“信任”重。
【解析】选“扣押”。“扣押”指扣留,拘留,其搭配对象是物或人;“扣压” 指扣留下来不办理,其搭配对象多指物品,如文件、意见等。
7.看适用对象 词语的适用对象主要看它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特定对象,是用于自己表
谦称,还是用于他人表敬称。 【例7】 ①《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中国56个民族人文情怀影像纪实》孙 大虹专题摄影展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作者用镜头记录下了全国各族人民 对毛主席的________(爱护 爱戴)和崇敬之情。 ②我与________(令尊 家父)有四十多年的交情,虽然有段时间有些过节,那 只不过是观点上的“稍异”,并没有影响到我们之间的交情,从不把被迫害、 被折磨的事放在心上。
二 选用虚词关注“5个方面” 1.关注词性
虚词的词性不同,意味着它们的语法特点和功能也不同。 【例1】 许多私营企业在劳动合同中规定工人每天工作9个小时以上,______ (公开 公然)违反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 【解析】选“公然”。“公开”指使秘密的成为公开的;也指不加隐蔽的,面 对大家的。“公然”指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句中修饰“违反”,故应选“公 然”。
【解析】选“斡旋”。“调解”用于日常口语中,指劝说双方消除纠纷;“斡旋” 是外交辞令,常用于重大的国际争端,是书面语体。
(三)从用法方面辨析 6.看搭配习惯
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则,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 配,一要合乎情理,二要合乎习惯。 【例6】 5月14日,南非农林渔业部宣称,他们在南非附近海域________(扣押 扣压)了中国渔船“鲁黄远渔186号”。
【即学即练】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孔子思想中浸透着道德的身影,__①__,孔子的幸福观里,个体一定要不断 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加强道德修养,__②__具备道德才能获得幸福。许多统 治者认为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事,__③__能稳定自己的统治。亚里士多德 受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__④__肯定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唯有品质优良的人 才能够做到公正、节制。常人__⑤__没有通过德行来追求生活的幸福,__⑥__ 很难获得长久的幸福。
2.看词义侧重点 词义的侧重点主要指不同语素意义上的差异。这也是近义词的一个主要
差异,只有把握各自的侧重点,才不会用错。 【例2】 校长找到几名同学详细询问,才知道事情的________(原委 缘由)。 原来这些书是一个书贩来推销的,开始同学们都不想买,可是这个书贩说他是 大学生,要勤工俭学,大家才买的。
学的层面搭建融通中西的桥梁。__②__,发掘和弘扬中医先贤的科学精神,__ ③__有助于接引、融会西方科学精神,__④__能防止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 对立的偏颇;__⑤__能为当代医学工作者提供综合创新的启示,__⑥__能为广 大科学工作者提供探索真理的精神动力,让科学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①
②
③
④
2.关注范围 虚词的适用范围大小,涉及对象和场合等,需综合考虑。
【例2】 这本书是________(关于 对于)环保方面的。 【解析】选“关于”。(1)“关于”和“对于”都可以将一个行为事件引进来, 比如“关于扶贫工作,上级已经有了指示”,也可以说“对于扶贫工作,上级已 经有了指示”。因为“扶贫”是一个行为事件。(2)在引进一个事物关系上, 只可以说“关于”而不能用“对于”,如本例。(3)一般说,涉及一个问题的大 范围的,用“关于”,比如“关于织女星,民间有一个传说”;而不能用“对 于”。(4)对象性比较强、范围比较清晰的事情,用“对于”不用“关于”,比 如“对于制定条约,大家都赞成”;而不能用“关于”。
3.关注搭配 许多关联词语都是成对使用的,其搭配也是固定的。如“不是……而是
……”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不但……而且……”表递进 等。 【例3】 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 ________(不管 尽管)江南绿油油的稻田多么迷人,我也不能忘掉西藏的青 稞。
【解析】选“不管”。“不管”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 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总”“都”等副词与之搭 配;“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然而”“但是”“还是”等 表示转折的连词与之搭配。
【解析】①选“爱戴”。②选“令尊”。“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 辈;“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辈之间,有时还用于物。“令尊” 是敬辞,称对方的父亲;“家父”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