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与合》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与合》获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与合》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分与合的方法,能够运用分与合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分与合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分与合的意义。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分与合的方法,能够运用分与合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分与合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与合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分与合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与合的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分与合的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出分与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分与合的教具,向学生展示分与合的过程,让学生初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分与合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分与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1)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 5 可以分成 1 和 4、2 和 3、3 和 2、4 和 1,那么反过来,1 和 4 合起来是几呢?2 和 3 合起来是几呢?3 和 2 合起来是几呢?4 和 1 合起来是几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和 4 合起来是 5;2 和 3 合起来是 5;3 和 2 合起来是 5;4 和 1 合起来是 5。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有一些小棒,小组成员合作,把小棒分成两部分,然后说出小棒的分与合。
3. 教师出示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例如:4 = ( )+( );5 = ( )+( )。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 4、5 的分与合。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掌握了 4、5 的分与合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 4、5 的分与合。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不够到位;在巩固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分与合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同时设计更加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种分法,发现其中的吗?” 引导学生发现:4 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越来越大,另一部分就越来越小。
2. 合 4
一年级分与合教案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分与合的概念。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分与合: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理解10以内数的分与合。
2. 实践操作:通过拼图、排序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概念。
3. 数的顺序:通过排序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
三、教学重点:1. 数的分与合: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
2. 实践操作:通过拼图、排序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1. 数的顺序:理解数的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数。
2. 实践操作:通过拼图、排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写出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2. 投影仪:展示数字和图片。
3. 教学软件:动态展示数的分与合的过程。
4. 实物拼图: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六、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践操作。
3.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拼图、排序等活动。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导入,通过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引出数的分与合的概念。
2. 讲授新课:通过投影仪展示数字和图片,让学生理解10以内数的分与合。
然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分与合的概念。
同时,通过排序活动,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
3. 巩固练习:通过分组进行拼图、排序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与合的概念和数的顺序。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八、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策略。
九、作业布置:1. 在家中找出一些可以拼图的材料,尝试自己进行拼图和排序。
2. 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些数学游戏,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与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与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与合。
本单元通过引入分与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5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二是5以内数的加减法,通过分与合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2.通过分与合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5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2.5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通过分与合的活动,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活动法、引导发现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中,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物、图片、卡片、小棒等;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数,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例如,拿出一张有3个苹果的图片,问学生:“这里有几个苹果?它们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引导学生回答:“这里有3个苹果,它们是由1个苹果和2个苹果组成的。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5以内的数,让学生跟读,理解数的意义。
分与合(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标题:分与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分与合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数的分与合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数的分与合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用书、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简单的数的分与合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数的分与合的例子,并简单解释其含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详细讲解数的分与合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数的分与合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数的分与合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数的分与合的概念和练习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困惑。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数的分与合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学生将完成的作业交给教师,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数的分与合的概念,并培养了学生运用数的分与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课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补充和说明: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分与合教案5篇
人教版一年级分与合教案5篇人教版一年级分与合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
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课前准备: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教法:培优辅差学法:小组合作教学课时:1课时一、图字结合,认识口耳目手足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二、认读生字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
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3、学习新课文。
三、巩固认读1、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3、学生练习书写:课本田字格中生字自己写一写。
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四、作业布置:在田格本上写今天所学的生字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一年级分与合教案篇2?小溪笑了》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流利地背诵课文。
3、读认生字,利用分析法和联想法记忆生字。
4、体会小溪变化的原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思。
教学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意。
教学难点:了解小溪的变化与动物行为变化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器。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昨天我们都被春天的景色迷住了,就是因为春天中有美丽的颜色、悦耳的声音和感人至深的微笑——池塘在笑,小溪也在笑,它们怎么会笑呢?让我们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小溪笑了》这篇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请学生们试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着往医生仔细都溪扔屑猪些臭病2、请学生根据拼音试读这些生字,然后老师订正。
3、结合上述情况,指出应注意的生字。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4《分与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4《分与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合与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合与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合与分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学到了一些简单的合与分的实际操作,但对合与分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合与分的概念,初步掌握合与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合与分的概念理解。
2.合与分的方法掌握。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合与分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合与分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准备教学课件,设计有趣的动画和游戏。
3.准备分与合的操作工具,如卡片、小物品等。
4.准备分组讨论的或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合与分的实例,如分水果、分零件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合与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合与分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合与分的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5的分与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5的分与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数学中的“分”和“合”概念。
2.掌握数字2~5的分与合运算规则。
3.能够应用分与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分与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实际应用中的分与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带领学生观察多张图纸,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分”和“合”。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的概念,并且观察物品分成若干份的情况。
•控制学生思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合”的概念,并且往一起合成的物品上加数字标牌。
2. 讲授新知识•教师将数字2~5的学习卡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让学生通过操作卡片,掌握数字2~5的分与合运算规则。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3. 拓展应用•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掌握分与合运算在日常使用中的应用方法。
•带领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合作,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1.观察法:通过多张图片观察来让学生理解“分”和“合”的概念。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多次实际操作掌握数字2~5的分与合运算规则。
3.游戏法:通过游戏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愉悦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在具体的操作中,老师能够及时地判断和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
2.通过个人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有效提升。
3.通过实际应用的情况检验,发现并尽可能解决学生在应用知识时出现的问题。
六、课程反思1.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随时调整教学方式,避免出现负面情况。
2.慎重选择数字的大小和操作难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应对难度适宜的课程内容。
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分与合》教学设计9篇
《分与合》教学设计9篇《分与合》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这样的编排有以下几点好处。
首先是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的难点。
其次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5以内数的认识,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加减法。
最后,这样安排拉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整体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分与合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教科书在第21、22页分两个层次编排2-----5各数的组成。
在第21页以“4”的组成为例进行教学。
在第22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5的组成规律。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基本掌握2-----5各数的组成,为后面学习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建立数感。
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对5以内各数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让学生初步尝试自己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4和5的组成与分解,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设计理念:《分与合》这节课,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有差。
针对这些原因,本节课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游戏激趣,引入新课一年级孩子自制力差,一开始上课注意力不能很快集中到课堂上。
所以,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猜谜语有奖的游戏,一下子把他们的吸引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在研究数的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发现联系、寻找规律,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对1~5各数的认读写,数序,比大小的基础上,在解决问题体中,通过摆、画、写,自主探究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数进行分与合)。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板书贴纸、学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张。
四、教学过程(一)4的组成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
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2.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1)观察4的组成与分解,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2)演示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
(二)学习5的分与合。
(1)写出5的分与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这些花放在筐里又有几种可能呢?试着写一写。
(2)说一说。
由学生介绍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项任务。
任务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达。
任务二:用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任务三:总结方法,自编顺口溜,便于记忆。
(3)由符号化还原于实物图。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小学数学一年级分与合教案参考6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分与合教案参考6篇小学数学一年级分与合教案参考1一、学生情况分析今年我带一年级三班和四班的数学课。
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大部分孩子聪明可爱,活泼好动。
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有很强的可塑性。
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但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0--1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设别。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4分与合︳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4 分与合︳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设计,课题是“分与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围绕第3.4章节的内容展开。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分与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部分,以及如何通过组合不同的部分得到一个新的整体。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与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部分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与合”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小物品,如水果、糖果等,以及一些卡片。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拿出一袋水果,让学生们观察这袋水果,然后我会将水果分成几份,让学生们看到水果的“分与合”。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我会让学生们观察一些物品,然后让他们将这些物品分成几份,或者通过组合不同的物品得到一个新的整体。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板书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分与合”的概念。
我会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将“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们对“分与合”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些作业题目。
例如,我会让学生们观察一些物品,然后让他们将这些物品分成几份,或者通过组合不同的物品得到一个新的整体。
作业答案可以是具体的物品数量,或者是物品的组合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就是我对一年级的“分与合”数学教学设计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概念至关重要。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课堂的初始阶段,我选择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年级分与合教案
一年级分与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运用分与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与合的概念介绍2. 分与合的实践操作3. 分与合的应用题三、教学重点1. 分与合的概念理解2. 分与合的操作方法掌握3. 分与合的应用题解答四、教学难点1. 分与合的概念理解2. 分与合的操作方法掌握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与合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分与合的操作。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应用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思想。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分与合的概念介绍一、导入新课1. 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如苹果、糖果等,让学生进行分发。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分给不同的人?二、讲解分与合的概念1. 老师讲解分与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意义。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总结分与合的概念。
三、实践操作1. 老师给出一个例子,如将10个苹果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2. 学生动手操作,解答例子。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分与合的操作方法掌握一、导入新课1. 老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分与合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里尝试分与合的操作。
二、讲解分与合的操作方法1. 老师讲解分与合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总结分与合的操作方法。
三、实践操作1. 老师给出一个例子,如将15个糖果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2. 学生动手操作,解答例子。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苹果、糖果等实物,分与合的操作材料。
2.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如图片、动画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发,引出分与合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数的拆分和合并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分与合的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数的拆分和合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分与合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拆分和合并。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分与合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拆分和合并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实物等。
2.准备教学场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分与合”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一个小猴子分水果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分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一些简单的数的拆分和合并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10个苹果,让学生想办法将这些苹果分成2组,或者将这些苹果合并成20个。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分与合的过程。
例如,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尝试将一些物品分成2组,或者将这些物品合并成20个。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分与合的方法。
例如,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我有5个糖果,我想分成2个和3个,怎么办?”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让学生尝试用分与合的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024最新-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最新7篇)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最新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本文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最新7篇】,欢迎参考。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滅法”单元中的“分与合”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和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掌握1-5各数的组成和分解,培养学生对数字的。
喜欢和理解,最后能够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内容:分与合教学时间:20xx.9.26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教学准备:小花朵,磁铁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图中有几朵花?2、请圈出从右往左数第三朵花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的向日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里,大家想帮帮地唱?二、新授(一)学习4的分合1、把4朵向日葵放在两个筐里,怎么放?(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师巡视2、指名回答并板书,师领读4的分与合。
3、小朋友真了不起,很快学会了4的几种分法。
再请小朋友们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板书4、练习巩固4的分解与组成。
出示苹果图,要把四个苹果放进两个盘子里,应该怎么分?学生回答。
(二)学习5的分合1、你们想知道5的分与合吗?好,我们一起来观看图片,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放法?2、小朋友们用彩笔代替玉米,分一分。
3、学生操作,师指导4、学生反惯,师板书5、反过来谁说一说5的合成。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与合》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示分与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物体的分与合,二是数的分与合。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数学,对数学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理解,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善于模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图片展示等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能够用语言和动作表示分与合。
2.让学生掌握分与合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分与合的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分与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对分与合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操作、图片展示等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分与合。
3.游戏教学法: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分与合的运算。
4.循序渐进教学法: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分与合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物、图片、数学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物品(如水果、玩具等)、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可以怎么分呢?让学生初步感受分与合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分与合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物体分成两份,让学生观察和模仿;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将物体分成两份,并说出分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分与合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些物体分成两份,并将分好的物体按照要求组合起来。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分与合的运算。
一年级数学《分与合》教学设计(精选)
定期与学生及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收集他们的 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 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测 验等。
实施课堂评价
观察学生表现
在课堂上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 包括听讲、思考、发言等方面,
及时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
提问与回答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 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 极思考和表达。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 在小组中的表现和交流情况,评价 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参加学术会议 如果有机会,可以参加数学教育领域的学术会议, 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趋势,拓宽视野。
不断反思和总结
撰写教学反思
每节课后,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记录自己的教学得失,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定期总结教学经验
每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出有效 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网络课程
搜索和筛选与《分与合》相关的优质网络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
在线题库
利用在线题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题和测试题,帮助学生巩 固所学知识。
教学论坛
参与数学教学论坛,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学 效果。
06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
观摩优秀课例
观看名师课堂实录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 方法和课堂管理技巧。
拓展练习
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的分与合》教案、教学设计
三、课堂练习
1.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数的分与合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及时给予反馈。
四、拓展提高
1.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如数的分与合的迷宫、拼图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合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数的分与合的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数字的分与合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数字规律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教具等,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对数字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字,但对数字之间的关系和运算规律尚不明确,需要通过具体操作、直观演示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数的分与合的概念。
2.学生的思维特点: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观察、探索,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2.实践操作,感知规律
小学数学一年级分与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分与合的概念和意义。
2.学会用图形和物品进行分与合的操作。
3.学会用口算的方式进行分与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苹果、橙子等,并请学生观察这些物品。
2.教师问学生这些物品可以怎么分和合,引导学生思考。
二、呈现(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图形上有若干个小圆圈,教师问学生这些小圆圈可以怎么分和合,并引导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两个图形,一个图形上有5个小圆圈,另一个图形上有3个小圆圈,教师问学生可以如何进行分与合的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并解释正确的分与合的方法。
三、拓展(3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具体的例子,如一只盒子里有8颗苹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些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然后又如何进行合并。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分与合的操作,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结果。
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分与合的规律,引导学生归纳出分与合的基本原则。
四、巩固(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口算题目,如2+3=?、4-1=?、5+2=?等,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2.学生进行配对练习,每个学生配对一个同学,进行口算计算,巩固分与合的口算能力。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分与合的概念和意义,并帮助学生理解分与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
教学资源:物品、图形、口算题目等。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和意义,是否能够熟练进行图形和物品的分与合操作,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口算的分与合运算。
2.参考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配对练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算能力。
3.收集学生的回答和问题,评估学生对分与合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通过图形和物品的分与合操作,以及口算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分与合的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
《分与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5以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各数的认识。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在研究数的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通过发现联系、寻找规律,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对1~5各数的认读写,数序,比大小的基础上,在解决问题体中,通过摆、画、写,自主探究5以数的组成(能对5以数进行分与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以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贴纸、学生每人小花卡片10。
四、教学过程
(一)4的组成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1)黑板上你能看到哪个数字朋友?(2个筐和4朵花)
(2)要把这4朵花放到这2个筐里,有几种放法呢?(3种)
2.动手实践。
可以用手中的花朵卡片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把想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回归教材,放手实践,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分的过程。
3.从形象到抽象,分享研究成果,掌握4的组成。
(1)课件配合演示,展示学生摆一摆的结果。
由学生介绍摆图,教师重点强调从无序的摆放到有序摆放。
先在左边筐里放1朵,剩下的3朵放在右边筐里;从右边筐里拿1朵放到左边筐里,左边添上1朵变成2朵,右边少了1朵也变成了2朵;再从右边筐里拿1朵放到左边筐里,左边变成3朵,右边变成了1朵。
三种方法一一呈现。
(2)展示画一画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花朵到画圆的抽象过程,感受替代的简洁。
(3)展示写一写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到写,从图到数,感受数学的简洁。
(4)展示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
重点理解符号表达的意思。
从上往下看,表示把4分成两部分,1是一部分,3是另一部分。
如图所示。
从下往上看,表示把1和3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如图所示。
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过程,理解符号化形成的过程。
从上到下看是分的过程,从下向上看是合的过程。
(5)基于实践,总结方法。
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
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4.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1)观察4的组成与分解,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2)演示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
总结:可以按顺序写,从1开始写,不容易遗漏,也不容易出错。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容,把4的组成当作例题,完成摆,画,写,找的过程,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梳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简洁,学会数学的符号语言,发现分与合的互逆,初探组合规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5的组成
1.学习5的分与合。
(1)写出5的分与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这些花放在筐里又有几种可能呢?试着写一写。
(2)说一说。
由学生介绍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项任务。
任务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达。
任务二:用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任务三:总结方法,自编顺口溜,便于记忆。
(3)由符号化还原于实物图。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把较难的5的组成当作练习,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分解过程,借助深入讲解的4的组成这座桥梁,搭建5的组成,并在完成4和5组成的基础上,再找规律,完善认识,增加数学的神秘性,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巩固练习
1.基础应用。
(1)猜一猜。
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边玩边让学生写出3的组成和分解,然后拍手说一说。
(2)对口令。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2题,完成对2、3、4组成的复习。
(3)说一说下面的图表示什么意思,再填空。
2.解决问题。
(1)能一样多吗?
以独立书写的形式完成教材23页第3题,并说明原因。
(2)怎样就公平了?
更改23页第4题变成6个人,左边2个人,右边4个人,问题是怎样就公平了?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完成这道关于6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和对口令中巩固新知,复习2~5的组成。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突出数的特点,有时可以平均分,有时不能平均分。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的分与合,还学习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你觉得在哪方面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