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语言交际中的关系

合集下载

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浅析

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浅析

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浅析作者:许欣高杨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42期摘要:合作原则能够使人们的言语交际顺利地进行,礼貌原则能够很好的解释人们为什么在说话的时候有意的违背合作原则。

本文简单介绍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合作原则内部的联系、礼貌原则内部的联系以及两者之间在言语交际中的关系。

关键词:语用学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用学是研究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何得体地、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学科。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系统的阐发了会话含义,提出了“合作原则”的理论,以达到谈话时相互理解配合。

合作原则的提出,引起了不少人对于会话含义的研究,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就提出了“礼貌原则”对合作原则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1]一、合作原则格莱斯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互相理解,彼此总是需要互相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质量准则、适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合作原则是应用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如果要求会话要真实,首先就必须与所谈话题有关,即要满足质量准则之前要先满足关联准则。

例如:A:安徽师范大学的性质是?B:它是一所省属重点师范院校。

C:我的高考分不过提档线。

在这个例子中,B的回答满足了质量准则,并且也满足了关联准则。

而C的话语单从这句话来说可能是真实的,但是C跳过了A的问题从而将话题转入了下一个话轮,与A的提问没有直接的关联性,也就无法探讨他是否遵循了真实准则。

另外,方式准则中要求的显豁、明确、简洁都与适量准则有关,因此,在满足方式准则之前应先满足适量准则。

例如:A:小王是怎么认识小张的?B:下雨那天,他借小张了一把伞。

在这个对话中,小张和小王谁是逻辑意义上的施事谁是受事就搞不清楚了。

那么我们通过句法变换:“他借给小张了一把伞”和“他向小张借了一把伞”。

加入介词句义就明确了,很显然,B的回答也是由于量的不足。

由此可见,方式的违背多是由于量的把握不够好,歧义是由于信息量少而啰嗦则是由于量多。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一、本文概述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的交流。

在言语交际中,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作为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原则,对于指导人们的言语交际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原则,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阐述它们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合作原则强调交际双方在言语交流中的合作性,要求双方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准则,以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

礼貌原则则关注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和情感需求,要求双方在言语交流中表现出尊重和礼貌,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言语交际实例,分析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体现。

这些实例将涵盖不同场合、不同社会角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行为,以展示这两个原则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帮助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更好地遵循这两个原则,实现有效沟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能力。

二、合作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合作原则,由语言哲学家H.P. Grice提出,是指导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原则。

这一原则主张,在言语交际中,参与者应尽可能提供清晰、准确、相关且充足的信息,以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数量准则要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提供足够的信息,不应多于或少于所需的信息。

在日常交流中,这通常表现为回答问题时提供完整且必要的细节,避免含糊不清或过于冗长的回答。

(完整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试论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一.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是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学识,它是由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

这个理论提出,谈话的参与者都必须有把谈话进行下去的愿望。

所谓成功的言语交际需要会话双方互相合作互相配合,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

正是交谈者的这种配合,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交谈者在交际中所遵循的那些原则和准则就是所谓的“合作原则”,即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合作原则又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1)质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lity):A.不要说自已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量的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实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3)关联准则( The Maxim of Relation):说话要贴切。

4)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表达要清楚A.避免晦涩的词语B.避免歧义C.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D.说话要有条理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在实际交往中,人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遵循这四条准则,甚至有时是故意违反这些准则。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人们故意违反这些准则中来,探究隐含在语言之下的那些言外之意,有时会达到幽默的效果,有时却会引起听者的误解,以至于有时说话者不得不额外的注以解释。

例如在(1)对话中:女孩:我漂亮吗?男孩:你带眼镜的时候很漂亮。

在这个对话中女孩所期待的回答是:是的,你很漂亮。

这样也遵守了合作原则。

但偏偏男孩没这样回答,也就是说他违反了合作原则,所以令女孩产生了误解,她完全有理由这样想:“那就是说我不带眼镜的时候很丑了”。

而男孩为了不让女孩误解,赶紧接着说“你不带眼镜的时候更漂亮。

”以此来消除前句话有可能带来的负面的效果。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A: o l t ep s i l o o ol n W u di b o s efry ut e d b
mey u o rpe n?
w y oyucos e o f en n- h o hoeh j o biga E g d t b n
l ht a h r i c e? s e
B: eGr a Th e tGas y tb .
从而提高我们的言语交际水平 。本文从
语用学 的角度 出发 ,探讨这两者在 言语
交 际 中的 作用 。

( 策略准则 一)

是使他人受损最小 ;二是使他 人
受惠最大。例如:
A:E c s .C u d y u ma e l o x u e me o l o k o m o me fr ? B Ye . f ol e : s o c1s . r ‘
令 ,而指令是各种言语行为 中最需要讲 礼貌的 , 它是最能体现礼貌 的一 种行 为。
正是对话 双方 中的 A采用 了策略准则 ,
dem Scn l,hso if f my a r ra . eo d tijbs to y i r mj . o
是避免晦涩 ; 二是避免歧义 ; 三是
这组对话发生 在求 职面试中 ,回答 适度对于求职者来说是很重要 的 ,如果
重要课题。 日常的言语交 际中, 在 为了达
作 。在该例 中 , 员工提供 了真实 的信 息 ,
遵守 了质量准则。
( ) 系准则 三 关
合作 原 则 在 日常 会 话 中具 有 普遍
到各种 目的 ,人们必须在与他人交谈 中
采用一些会话策略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 则 能更 好地 帮助我们分 析会话 的含义 ,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研究【摘要:】言语交际在人与人的合作交流中越来越重要,每个人都需要对话,需要有人理解。

但是说话不能信口开河、随口而出,而有它语言的准则。

本文将从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通过举例、分析和得出总结来说明这两大原则的重要性和联系。

并提出一些自己在这两个原则上的看法。

【关键字】合作礼貌交际原则【正文】年少时单纯无忧,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拓宽,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已经变得与原来不一样了。

尤其是在言语交际方面,上了大学,就已经注定要有新的面貌,新的精神状态。

由于生活里少不了交际,而交际中我们多通过言语表达,这让言语交际的一些原则尤为重要。

一、合作原则早在1967年,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合作原则”。

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

因此,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

格赖斯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一文中认为人们在交际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原则和一些次原则。

准则有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联原则和方式原则。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含义,又相互联系。

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

一、数量原则数量原则中,首先要想到的是所需信息量,也就是信息量应该满足所需。

比如打电话要有对方的号码,就如同投信首先要有短信,总不能发个空信息吧,就算没有人会否定你,可是那毕竟是个浪费财力时间的活儿,所以还是不做为罢。

打电话若没有对方号码,那就实现不了通讯联系的功能了,当然,若愿意另选其他联系方式,那是另一回事了。

这是在所需信息量的满足上讲,生活中我们突然需要联系某个人,又或者需要请教别人的时候,发现没有对方联系方式、请教的问题还没有具体准备好,那前期所做的都是无用功,性子再急也没有用。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言语交际的第一个原则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的,但合作原则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以“援救”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四大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数量准则有两条要求:1)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2)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质量准则同样有两个要求: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联准则则要求所说的话要有联系性。

最后一个方式准则则是尽可能追求说话的清楚明了。

这方面有四个要求: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简单明了d)井井有条格莱斯发现每当违反一项准则时就会产生会话含义。

他对准则的违反情况做了区分,概括出以下四种。

1) 说话人悄悄地不加声张地违反一条准则。

在这种情况下,他有可能是欺骗对方或将对方引入歧途。

2) 说话人公开声明不予合作。

如“无可奉告”、“我不想谈”便是典型的表示,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必然导致交际的中断,因此,不会产生会话含义。

3) 说话人面临着准则之间的冲突,处于两难的境地。

他可能满足信息数量的准则,而违反质量准则。

这种情况可能产生会话含义。

4) 说话人可以蔑视某一准则,公然不去执行。

而尽管某些准则表面上被违反,但在更深的层次上仍然起着作用。

这是一种真正通过违反准则产生会话含义的情况,也是我们讨论的中心。

格莱斯也注意到人们在实际会话中常常不遵守这些原则,有时故意违反某些原则,这就使得听话者要通过说话者话语的字面意义推测出话语的真正含义。

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以及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隐涵,但他并没有指出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

Brown,Levinson和Leech 等在后来的研究中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认为人们在会话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的原因。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外交语言和策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在沟通交流中巧妙地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成为了外交工作者必须学会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原则来谈一下外交沟通中应该如何表达。

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各方之间可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避免竞争与矛盾,而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在外交交流中,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合作的基础上,可以让各国之间建立信任,增进友谊。

首先,利用“我们”的表达方式。

在沟通交流中,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形式来说话,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合作态度。

比如,“我们可以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尽快达成协议”等等。

其次,采用倾听式的交流方式。

在交流中,不仅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倾听对方的意见。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并且尊重其看法,那么就有可能建立合作关系。

比如,“请告诉我您的想法,我非常认真地听取”。

最后,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

在交流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那么对于合作关系的建立会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我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我们可以考虑一下”。

二、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流中,尊重对方和维护自身形象的原则。

在外交沟通中,做到礼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外交工作者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辞。

在交流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等,这些词语在外交交流中是非常常见的。

同时,还要注意语气,避免使用过于强硬的说话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其次,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在外交工作中,要必须要有一定的外交与礼仪教育,遵循一些外交的惯例和流程。

例如,向对方的国家领导人打招呼,要注意表达找对方的工作和贡献的敬意,也要注意怎样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政策或行动。

最后,注意形象气质。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言语交际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基本的交流方式之一,而在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合作原则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交际任务;而礼貌原则则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应该尊重对方,保持良好的交际关系。

下面将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首先,合作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在工作中需要与同事协作完成任务,在学习中需要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在家庭中需要与家人沟通交流等等。

在这些交际过程中,合作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团队的利益,那么就会导致团队合作效率低下,任务难以完成。

因此,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交际双方的利益,尽可能地配合对方,共同完成交际任务。

其次,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也非常重要。

礼貌原则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应该尊重对方,保持良好的交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例如与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等等。

在这些交际过程中,礼貌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与老师交流时,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的意见,不要随意打断老师的发言;在与同学交流时,我们应该尊重同学的感受,不要轻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通过这样的交际方式,我们可以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最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是相互关联的。

在交际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注重合作而忽视礼貌,那么就会导致交际关系的破裂;反之,如果我们只注重礼貌而忽视合作,那么就会导致交际任务的无法完成。

因此,在言语交际中,我们应该同时注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尽可能地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

综上所述,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运用这两个原则,我们可以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交际效率,达到交际目的。

浅谈会话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浅谈会话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浅谈会话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提要:从已有研究看来,对于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大致有三种认识:一是认为合作原则高于礼貌原则,二是认为礼貌原则高于合作原则,三是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存在着一种进退相让的关系,合作原则多一点则礼貌原则少一点,合作原则少一点则礼貌原则多考虑一点。

本文试从事例中证明第三种观点。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一、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格赖斯认为会话双方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流是因为都遵守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使会话双方在会话中互相配合以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

会话合作原则的内容包括:量准则:使自己的话提供充分而不多余的信息;质准则:说自己认为是真实或有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说话要切题;方式准则:话语在表达上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并且避免歧义。

而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违反会话合作原则的例子多不胜数。

格赖斯的真正贡献在于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又能被听话人理解,并默许听话人作不同理解,那么就会产生“会话含义”(指交际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而产生的话语意义)。

(1)甲:你现在一个月能拿多少钱啊?乙:不多。

以上甲乙两人的对话中,“乙”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的“量准则”以此表达他不愿意透露自己收入的想法。

与此同时,“乙”也违反了“方式准则”,没有清楚明白得回答“甲”的提问。

(2)Visitor: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what you have done for me.Guide: Not at all. This is the least I could do.以上是旅客和导游之间的对话,旅客表达了对导游的感谢,而导游出于礼貌而说了谦虚的话,因而违反了“质准则”。

(3)甲:介意我开一下窗户吗?乙:今天挺冷的。

以上两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乙”违反了合作原则的“关系准则”,因而会产生会话含义:“乙”不同意“甲”开窗户。

二、利奇礼貌原则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要求人们在会话中相互合作,实际生活中人们却经常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至于为什么人们会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利奇认为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大都与礼貌有关,于是提出“礼貌原则”以“援助会话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间的关系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间的关系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间的关系
论文思路:
• 1、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作用不同,相互交融相互制约。 • 2、从例(1)(2)中看出制约性,在遵守某一原则的前 提下贬损着另一原则。 • 3、从例(3)中看出二者的互补性,所占份额的互补。 • 4、实际交往中,以礼貌原则为先。 • 5、诚意原则,作为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补充,三者是 在双方愿意交谈的情况下起作用。 • 6、在交际活动中,三原则共同起作用,有助于交际的继 续。

• • •
例(3)A:How old are you ? B1:I’m 30. B2:I am as old as my age. B3:I’m nearly 30. B1的回答完全遵守了合作原则,合作值最大。 B2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年龄,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B3处于部分合作的立场,合作值居于中等。 但从礼貌值看,B2的礼貌值高于B1,以幽默的方式既回答了A的问题, 又使自己不处于尴尬的位置。
• 例(1)A:你觉得我男朋友怎么样? B1:他今天打扮不错。 B2:我觉得他不怎么样,还不如你的前男友呢。 B1的回答是基于礼貌原则的一致原则,有意的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 准则。 B2则把自己的内心想法直接说出来,符合合作原则的要求,但在一定程 度上违反了礼貌原则,不利于双方的后续交谈。
• 例(2)A:刚过九点没多久,你说,现在去洗澡,水会不会不热啊? • B1:应该不会吧,要不你再等等。 • B2:我又没还没洗澡,怎么知道水热不热啊。 B1和B2都不能准确地说出水到底热不热。 B1出于礼貌的需要,不想让A失望,于是故意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 原则,把话说的模棱两可。 B2清楚明白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遵守了合作原则但违反了礼貌原 则。 从例子得出二者关系:制约性 在某种程度上遵守合作原则,就要在相同程度上贬损礼貌原则; 在多大程度上遵守礼貌原则,也要在相同程度上违反合作原则。

会话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会话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

会话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摘要: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人们语言交际中需要遵守的语用原则。

合作原则可以使人们的言语交际顺利进行。

礼貌原则则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在说话的时候有时候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无论在相同或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一直是会话双方必须遵守的主要原则,但礼貌原则也是会话的一种语用策略。

本文就此探讨了二者在日常会话中的关联性,揭示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合理运用对会话成功展开的重要性。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一.引言近年来,语用学研究已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Grice 的会话含意理论提出言语交际时要遵守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说话双方要相互合作。

但是,人们在交际中又往往不遵守这些准则,甚至故意违反这些准则。

Grice 认为,当人们在交际中发觉对方故意违反这些准则时,他们就据此进行语用推理,从而推导出他所说话语中有意超越字面意义的隐含意义。

Grice的这种观点引起语用学界的兴趣, 其中讨论较多的是人们在言语交往中既然要遵守合作原则, 那为什么又要故意违反这个原则?Brown和Levinson等学者提出了语言使用的礼貌问题。

Brown和Levinson提到言语交际涉及社交关系与文化, 因而存在礼貌策略问题; Levinson则认为, 如果要解释为什么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让听话人去意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那就是因为礼貌, 于是他提出了言语交际中要遵守的礼貌原则。

他认为,合作原则不尽完善,礼貌原则可以“援救”(rescue )合作原则,与合作原则相益补,礼貌原则可以用来合理地解释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什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准则。

二.会话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外交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合作原则指的是在交往中,双方应以合作为基础,尽可能地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

礼貌原则则强调了在交往中应当尊重对方的情感和意愿,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或伤害性的语言。

在外交交往中,合作原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往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各方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也可以帮助各方建立起信任和友谊。

同时,合作原则也可以帮助各方在交往中保持冷静和理智,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在具体实践中,这种合作原则可以表现为双方在交往中互相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尽量采取妥协的方式达成共识。

与此同时,礼貌原则也是外交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

礼貌原则要求各方在交往中尽可能地尊重对方的情感和意愿,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或伤害性的语言。

这种礼貌原则可以表现为在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和客套话,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避免使用过于粗鲁或傲慢的言辞。

如果不遵守礼貌原则,可能会导致交往失败,甚至会伤害到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总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外交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这两种原则可以帮助各方在交往中保持平等、理智和友好的态度,从而为国际关系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1 -。

简析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简析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简析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语言是人类社会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对于语言功能,德国诗人海涅在《法国的现状》中曾有精辟的论述;“语言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

”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合作原则”及与之相关的“会话含义”理论,在此基础上又由英国语言学家利奇等人补充提出了“礼貌原则”我国也有研究者提出了“协调原则”(包括得体准则、合意准则、接近准则),这些原则构成并完善了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一)合作原则格赖斯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能够相互理解,彼此总是要相互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合作原则包含如下四条准则。

1.真实准则又称“质量准则”在人们的交往中,讲真话是基本的行为准则,人们一般都会努力去实践这条准则,说话人会努力使听话人相信所听到的话是真实的;在听话人看来,说话人所说的也应该是真话。

因此,某种托词也可能被认为是说的真话。

2.适量准则又称“数量准则”,适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含有与当前交谈目的相关的信息内容,并且所说的话不多不少,既不使人感到信息量不足,又不使人感到重复哕唆。

例如:唐僧:你干什么?悟空:放手!唐僧: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

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悟空:我Kao!(一拳打倒唐僧)3.相关准则又称“关联准则”,相关准则要求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

比如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不能避而不答,或者答非所问,否则就是违反了相关准则。

例如:那大嫂看着手中的车票,眼里含着热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笑了笑,心想这大嫂真有意思,大概还想还钱呢,就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会话中的修辞效果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会话中的修辞效果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会话中的修辞效果摘要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也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两项原则。

基于对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关系的详细描述,本文探讨了这两项原则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应用。

文章首先分析学习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次准则,其次讨论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相互关系,即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什么时候应该考虑合作原则多一点,什么时候则要考虑礼貌原则多一点。

本文可以使人们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以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进行交流,避免在违反了合作原则下的对话中,由于推导不出说话者真正的会话含义而导致的不必要的误会。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会话含义实际应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是会话活动中的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分别由美国哲学家Grice和英国语言学家Leech提出。

合作原则要求会话者在会话过程中提供真实的、适当的、有关联的信息。

而礼貌原则,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是人们在会话中应当遵守的一种社交礼貌规则。

这两种原则在会话中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密切相关的。

但却有一个问题时常存在,就是当两种原则发生冲突时,应当选择遵守哪种原则。

1.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1.1 合作原则的内容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美国哲学家Grice首次提出合作原则。

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会话双方在交谈中都遵循了某种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Grice认为,人们在会话中总是互相合作,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希望能够更好的理解对方的意思。

Grice本人是哲学家,他提出的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是套用德国科学家康德的量、质、关系和方式这四个哲学范畴体系(何兆熊,2000:166)。

合作原则是我们在谈话中时时遵守的语用规则。

合作原则包括以下四个准则:A).量的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a)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完整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试论会话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一.会话中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是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学识,它是由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

这个理论提出,谈话的参与者都必须有把谈话进行下去的愿望。

所谓成功的言语交际需要会话双方互相合作互相配合,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

正是交谈者的这种配合,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交谈者在交际中所遵循的那些原则和准则就是所谓的“合作原则”,即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

合作原则又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1)质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lity):A.不要说自已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量的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A.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实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3)关联准则( The Maxim of Relation):说话要贴切。

4)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表达要清楚A.避免晦涩的词语B.避免歧义C.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D.说话要有条理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在实际交往中,人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遵循这四条准则,甚至有时是故意违反这些准则。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人们故意违反这些准则中来,探究隐含在语言之下的那些言外之意,有时会达到幽默的效果,有时却会引起听者的误解,以至于有时说话者不得不额外的注以解释。

例如在(1)对话中:女孩:我漂亮吗?男孩:你带眼镜的时候很漂亮。

在这个对话中女孩所期待的回答是:是的,你很漂亮。

这样也遵守了合作原则。

但偏偏男孩没这样回答,也就是说他违反了合作原则,所以令女孩产生了误解,她完全有理由这样想:“那就是说我不带眼镜的时候很丑了”。

而男孩为了不让女孩误解,赶紧接着说“你不带眼镜的时候更漂亮。

”以此来消除前句话有可能带来的负面的效果。

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的‎或多边的言‎语行为,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这就‎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利奇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

‎下面我就‎结合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一‎下这两个问‎题。

‎(一)合‎作原则美‎国哲学家格‎赖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提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交际‎过程所说的‎话语符合交‎流的目的和‎方向,从而‎使交流得以‎有效、顺利‎地进行。

这‎就是“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内部‎有四条准则‎,即1.适‎量准则、2‎.质量准则‎、3.关联‎准则、4.‎方式准则。

‎‎1、适量‎准则‎适量准则指‎信息量要适‎度,以实际‎需要为标准‎:⑴‎言语交际时‎说出的话应‎当包含交际‎所需要的必‎要信息。

‎⑵话语‎信息量不超‎过所需要的‎信息。

‎例‎:问‎:昨天一天‎你去哪儿了‎?答‎:上午去学‎校上课。

‎只回答‎了“上午”‎做什么了,‎没有回答其‎他时间都做‎什么了。

所‎以,信息不‎完全。

‎‎‎2、质量准‎则质‎量准则指发‎话人保证发‎出信息的真‎实性:‎⑴发出的‎信息不虚假‎。

⑵‎信息有足够‎的证据。

‎‎例1:‎从前有十‎个人,相约‎每人带一壶‎酒来聚餐。

‎其中一个人‎想:我带一‎壶水去,和‎他们的酒放‎在一起,谁‎也不会知道‎是谁带的。

‎殊不知,别‎人也和他想‎的一样,都‎带了水来当‎白酒。

结果‎到喝酒时,‎每个人倒了‎一杯,发现‎一点儿酒味‎也没有。

都‎以为是自己‎那壶水,也‎不好说酒淡‎,反而啧啧‎称赞:“好‎酒!”“好‎香啊!”‎这个笑‎话中,每个‎人喝的都是‎水,却称赞‎“好酒!”‎,因此每个‎人发出的信‎息都是虚假‎的。

‎3、关‎联准则‎关联准则‎指发出的信‎息与话题和‎对方的谈话‎内容有关联‎性或相关性‎。

浅析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浅析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浅析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作者:文艺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4期摘要:“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是语用问题中的重要原则。

目前,普遍的观点是“礼貌原则”平行或者高于“合作原则”。

本文从另外的角度,论述“合作原则”高于“礼貌原则”,原因体现在深度和广度上:在深度上体现为两点:首先,“合作原则”是最基本最深层次的原则,“礼貌原则”根植于“合作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继承发展;“合作原则”体现的语言“信息传递功能”也是“礼貌原则”体现的“人际互动功能”的基础;在广度上:“合作原则”的适用范围广于“礼貌原则”。

所以,“合作原则”是一切言语交际开展的前提,“礼貌原则”是其在特殊情况的发展,不可认为“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处于同等地位或高于“合作原则”。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关系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066-01关于“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观点:首先是提出“礼貌原则”的利奇认为,“…礼貌原则‟是…合作原则‟的…援救原则‟,是为援救合作原则解决一系列麻烦的一种必要的补充”。

在利奇看来,“礼貌原则”是“合作原则”的补充,二者适用于两种不同的情况,当“合作原则”无法解决问题时使用“礼貌原则”,可以说,二者相互补益,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其次,我国学者刘润清认为:“…礼貌原则‟先于…配合原则‟(合作原则,下同)”、“…礼貌原则‟具有更大的约束力,很难使讲话人违背它”。

以上观点将“礼貌原则”放在平行于或某些地方高于“合作原则”的位置,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仍存在偏颇。

我们认为,在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是高于“礼貌原则”的,“礼貌原则”从深度和广度都不如“合作原则”。

在深度上体现为两点:首先,“合作原则”是最基本最深层次的原则,“礼貌原则”根植于“合作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继承发展。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浅谈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语用学作为言语学科的一部分,是探讨言语的使用的范畴,阐述言语使用的实质、规律以及影响其使用的变量。

它重视言语使用的形式,从语言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功能和变异出发,揭示言语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例如,我们通常使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社交交流,以保持行为的良好性和社会性。

合作原则是语用学重视的原则之一,它指在语言交流中,双方按照有利于交流的正确模式展开交流,以制定一个有效的语言交流策略,使双方的目的实现。

它的根源在于语用学的提出的有关言语的功能的理论,这提供了一种框架来理解说话者的行为。

它更像是一种行动指南,旨在帮助发言者理解和实践有利于交流的合作策略。

一般来说,合作原则包括双方在交流中对对方言谈行为的尊重,即在影响对方行为的一个过程中,双方都保持礼貌;共同把握交流内容,即双方都要遵循一定的语言礼仪,以确保正确的传达信息;记录谈话内容,即双方需要及时记录谈话的内容,以解决可能出现的疑问;具体地把握语法规则,即双方要密切关注语法、词汇和句法上的不一致性,以便提高双方的理解和沟通能力;调节言语情绪,即双方要尊重彼此言语表达的情绪,并在必要时调节彼此的言语情绪;分析谈话语境,即双方应分析谈话的情境和语境,以此推断对方的真实意图。

同样,礼貌原则对于社会性语言交流也很重要。

它规定了一系列遵守的行为准则,保证了双方之间的交流行为的良好性和正确性。

此外,礼貌原则也是言语行为的一种文化表征,体现了双方交流中的文化情感和文化态度。

根据礼貌原则,双方交流应尊重彼此,尊重他人,遵守基本礼节,遵守交谈礼节,同理心,尊重文化差异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于促进和谐、文明言语交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发言者理解交流步骤,而且可以打造一个自然、融洽的交流环境,从而实现交流的成功。

此外,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也对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当双方进行交流时,可以使用合作策略和礼质来加速交流的成功,从而实现双方的期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operation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Verbal CommunicationAbstract: Cooperation principle, a center major theory in pragmatics, is proposed by Oxford linguist philosopher H. P. Grice, but cooperation principle itself converses endless to consummate. Sometimes, because of politeness and different occasions, people violate cooperation principle, which leads to the produce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English famous linguist G. N. Leech proposed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ory, and thought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cooperate principle may mutually make up for the profit,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may save cooperate principle.Key words; Cooperation principle, politeness principl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relations Introduction: The cooperation principle explain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words’ literal significant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t and how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s produced, but cooperation principle had not explained why people did have to violate the conversation criteria to implicitly, indirectly express our own intention. In order to make up this kind of insufficiency, G. N. Leech put up with politeness principle to “rescues” the cooperation principle.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operation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with the insufficiency of cooperation principle as well as the daily conversation which actually observe politeness principle but violate cooperation principle to achieve arts of speaking.ⅠCooperation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In daily life, people don’t usually say things directly, but tend to imply them. In Grice’s theory, the two participants of the conversatio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smoothly because they keep some basic principles, which make them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 Our talk exchanges do not normally consist of a succession of disconnected remarks, and would not be rational if they did. They are characteristically, to some degree at last, cooperative efforts; and each participant recognizes in them, to some extent, a common purpose or set of purpose, or at least a mutually accepted direction.(胡壮麟,2006,P191)In other words, we seem to follow some principle like the following: “Make your conversational contri bution such as is required, at the stage at which it occurs, by the accepted purpose or direction of the talk exchange in which you are engaged.”To specify the cooperation principle, Grice introduced four categories of maxims as follow:QUANTITY:1、Make your contribution as informative as is required (for the current purposes of the exchange).2、Do not make your contribution more informative than is required.QUALITY:Try to make your conversation one that is true.1、Do not say what you believe to be false.2、Do not say that for which you lack adequate evidence.RELA TION:Be relevant.MANNER:Be perspicuous.1、A void obscurity of expression.2、A void ambiguity.3、Be brief (avoid prolixity).4、Be orderly.Only keeping the four maxims, can a conversation go on smoothly. If one participant tells lies on purpose, but the other participant is not aware of this, then the conversation is actually cheating, not cooperating. If one participant comes up with a topic, but the other participant answers something unrelated, which will end the conversation. Besides, more asking and less answering, obscure language, as well as talking ambiguously all hinder the continue of a conversation. So, keeping the four maxims of cooperation principle is the basic foundation for two participants to sincerely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任铁平,2006,P181)Grice’s main contribution was he found the violation of the maxims would produc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He distinguished the violation of the maxims into four situations.1、The speaker violates one of the maxims by stealth. In this situation, he or she may cheat or misleads the other participant.2、The speaker publicly claims that he or she will not cooperate with the other participant. For example, “I have no comment to make” or “I do not want to talk”. This is an extreme condition, which certainly lead to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conversation. So, it won’t produc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3、The speaker confronts conflicts among the maxims, and in a dilemma. He or she may satisfythe maxim of quantity, but violate the maxim of quality. This condition may produc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4、The speaker look down upon a certain maxim, and doesn’t carry out it. Although some maxims are violated on the surface, to a deeper extent, they still take effect. It’s the real condition that will produc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Grice has also noticed that in daily conversation, people often don’t keep these maxims, and sometimes even violate maxims deliberately. Then, the listener should guess the speaker’s real meaning through the literal meaning of words.For example, ①A: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new glasses? B: It is quite beautiful. ②A: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new glasses? B: The color of the spectacles frame looks beautiful. In the example ①, B observes cooperation principle; however, in the example ②, B violates the maxim of quantity. In fact, B means that the color is beautiful, but it doesn’t suit A. Grice thought it was participants didn’t comply with cooperation principle that produc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hiding the real meaning under the literal meaning, which can be called overtones in conversation.But, why do people violate cooperation principle and converse their real purposes indirectly? Though Grice proposes cooperation principle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for the violation of maxims, he doesn’t give the answer. In 1978, Professor Brown, Levinson and Leech proposed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y all had the view that people violated cooperation principle in daily communication as the result of politeness.Politeness principle is not equal to polite language, such as “Hello”,“Sorry”,“Goodbye” and so on. People are certain to use polite language when keep politeness principle, but polite language isn’t the whol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Relative to CP, the cor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s place, relation and manner. Place decides what to say, relation decides who to say, manner decides how to say. Generally, politeness principle has the feature of altruism.(刑福义,2002,P239)Politeness principle proposed by Leech includes six maxims:APPROPRIA TENESS:1、Make others loose the least.2、Make others benefit the most.GENERSITY:1、Make oneself benefit the least.2、Make oneself loose the most.PRAISE:1、Try to reduce the disparagement to others.2、Try to exaggerate the praise to others.MODESTY:1、Try to reduce the praise to oneself.2、Try to exaggerate the disagreement to oneself.AGREEMENT:1、Try to narrow the divergence between oneself and others.2、Try to magnify the agreement between oneself and others.SYMPA THY:1、Try to narrow the antipathy to others.2、Try to magnify the sympathy to others.For example:③ A: Jim is to disgusting, he is always drinking my drinks. Doesn’t he buy i t himself? B: Maybe he is to busy.④ A: How tall your son is at the age of 13! B: He is only tall in height.In the example③, B gives up the maxim of quality, and keeps the maxim of sympathy. In the example④, B violates the maxim of quality, but keeps the maxim of modesty. In our daily life, as long as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our words, we are surprised to find that we often talk insincerely on account of politeness. Politeness is a social phenomenon.ⅡPoliteness principle complements and develops cooperation principleThe use of terms such as “principle”and “maxim”doesn’t mean CP and its maxims will be followed by everybody all the time. People do violate them and tell lies. Pragmatic principle, especially CP, is the basic foundation to make sure the conversation goes on smoothly. However, in real social activities, people don’t keep CP strictly. The speaker may say something false, but according to CP, the listener maybe not aware the speaker is telling lies, and incorrectly thinks that the speaker keeps CP as well. But, the speaker doesn’t keep CP not for the reason of telling lies, but for politeness and occasion.Grice thought people deliberately violate maxim, told lies, said ambiguously, or talked indirectly in order to achieve some social purposes. Leech’s politeness principle makes a complementary for CPand greatly develops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Mostly, CP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can’t be totally given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When other factors are the same, people would weaken the impolite thoughts to the lowest points. The analysis of Leech is reasonable. In daily conversation, the examples of people violating CP to keep polite are not rare of ordinary occurrence. Then, I will take examples to explain it.⑤ John: would you like go to a dancing party with me tonight?Marry: There will be an exam tomorrow.In this conversation, Marry refuses the invitation. But if Marry refuses directly, it will hurt John. Saying that she will have an exam tomorrow violates the maxim of relation, but she keeps the maxim of appropriateness.⑥ Having ridden for several hours, Ms Li is very hungry.Parent: Ms Li, would you like stay here to have supper, please?Ms Li: No, thanks! I came here after having diner.Parent: Y ou meant you have had lunch, don’t you?Ms Li: I meant supper, it was supper. But, her stomach kept rumbling at that time.In fact, Ms Li doesn’t have super, but she says she has had super before she came out, which violates the maxim of quality–make your conversation is true. As a teacher in charge of class, she comes to make a visit to the parent of students, it is not right to stay for diner. So, her words keep the maxim of appropriateness.There is another example. Owing to different social purposes, two participants keep and violate opposite maxims.⑦ Ms Li: Li lei, since you have come back, you can come to talk with us. My opinion may be not right. It is only for you reference.Li lei: Since you yourself think it may be wrong, why do you still want to say?Ms Li is in a daze, but after a while she still goes on her talking.What Ms Li says to Li lei violates the maxim of quality of making true contribution, that is to say, Ms Li doesn’t think her opinion is wrong. She makes the maxim of modesty. While, Li lei’s response violates the maxim of agreement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he doesn’t try to narrow the divergence between himself and Ms Li. He keeps the maxim of truth of CP, expressing his opinion directly and clearly.In daily communication, the situation that people keep CP not for the reason of politeness is also quite common. There is a living example in life.⑧ A and B are good friends. As the saying goes on, distance produce leads to beauty. Any two people who stay together for a long time will cause contradiction. If one felt he or she paid more than the other, he or she would feel imbalance in the heart. A studies very hard and she is so busy that she doesn’t have time having dinner and buying hot water. At the beginning, they made a agreement t hat no matter who has time, she would food and hot water for another one. In the morning, A finds that there is breakfast on her desk.A: I am so sorry to having you buy breakfast for me.B: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in the canteen. It is so crowd. (In fact, there aren’t so many people in the canteen,)A: How much is the breakfast?B: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there, so the cook collects two Y uan more carelessly. (In fact, the cook doesn’t collect more money.)A: I am sorry. I was so sleepy that I went sleep after class.B: It is only you who are sleepy. Aren’t I sleepy? (In fact, B is quite energetic.)In the conversation, the meaning of B is that she takes more effort and money for A. The words of B certainly violate the maxim of quality, but what B says is not on account of politeness, because the basic meaning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s making oneself suffer losses and others benefit from the conversation. B exaggerates the truth, it certainly makes herself get benefits and make A suffers losses. But as a matter of fact, she pays much less than she says, and that makes A feel guiltier.Leech holds the view that CP is necessary, but CP can not full explain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Politeness principle explains what CP can not explain. It is the complementary of CP, and it can explain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Politeness principle saves CP.However, from the example ⑤ to example ⑧, we can get a conclusion: Leech’s words are too absolute. Although politeness principle complements CP, we can neither say politeness principle solve the problem that CP can not do, nor politeness principle saves CP, because the two principles are not in the same level. In our daily conversation,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people to violate CP. Politeness principle is only one of them. Though people violate CP for the majority reason of politeness, examples of both violation of CP and impoliteness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This phenomenon can not beignored, and can not be imposed on politeness principle. Or it seems inadequate and also not beneficial for the stud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ⅢThe relation between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cooperation principleIn the conversation, the cooperation of the two participants is very important. It’s said that,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