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地生命周期——以都江堰市为例
旅游规划都江堰城区规划分析
![旅游规划都江堰城区规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58568a10661ed9ac51f336.png)
n 山、水、城、文化浑然一体,旅游者在现代文明与良好生态间保持着若即若 离的关系,既可享受城市生活,又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主题形象全国 罕见。
• 都江堰市旅游资源品位高、知名度大,适合开发面向省外和境外游 客的旅游精品的需要。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世界级别的价值。其 中,都江堰水利工程应成为该区旅游品牌的代表;青城山道教文化 观光游应成为该区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
• 都江堰市具有开发度假旅游的优良环境。
•优良环境:宜人的康乐气候,良好的环境质量,清幽的避暑环境等。
n 在交通上 距成都市仅39公里,只需20分钟就可到达,到双流国际机 场也只需30多分钟。西北可达九寨沟、黄龙、雪山草地,是成都―九 寨沟川西北和成都--卧龙--四姑娘山川西黄金旅游通道的枢纽。
n 在经济上 既有平原经济的富庶,又有山区经济的贫瘠和经济作物的多 样性特征。都江堰是四川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术人员居多,其余依次为行政人员、教师、商务、个体经营者等; n 一般停留时间为1天(过夜),其余为1天(不过夜)、2天、3天; n 出游时间一般在5—10月;2月份到龙池观雪、滑雪是次高峰时节; n 旅游总花费的一半用于餐饮、住宿、门票、购物。人均消费水平偏低,在青
城前山,有20%左右散客自带干粮,平均每人消费85元左右;55%的团队游 客人均消费150元左右;25%的会议游客人均消费300元左右。
少。出游在八月前后及春节前后出现高峰。
B.外地游客流动规律
n 客源地集中——主要集中于本省和东南沿海地区 n 以成都为节点向周围扩散——线路集中于成都-乐山-峨眉山;成都-重庆;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961ea0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2.png)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西北部,是一个具有丰富生态资源的地区。
近年来,都
江堰市积极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首先,都江堰市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的所在地,都江堰
市高度重视对于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市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加强景区的
绿化建设,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强化对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保护水源地和游憩地
的生态环境。
其次,都江堰市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
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农耕
文化,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都江堰市通过开展乡村旅游主题活动、举办特色
民俗展示、推广农家乐和农田观光等手段,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另外,都江堰市通过开展生态学习、科普教育等活动,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例如,
组织学生参加生态保护讲座和野外考察活动,开设生态旅游工程方向专业等,培养专
业人才,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最后,都江堰市积极与周边地区合作,推动生态旅游产业链的合作发展。
通过与成都
市及周边县市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打造更大规模的生态旅游品牌,提升都江堰市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主要体现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动
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以及与周边地区合作发展等方面。
这些措施既
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和
借鉴。
城市旅游的驱动机制和突变发展模式研究——以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为例
![城市旅游的驱动机制和突变发展模式研究——以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ffa28c90c22590103029d00.png)
摘 要: 运用概念性旅游规划 的原理和技术路线分析了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发展城市旅游 的驱 动机制 , 据突变理论 探讨 了都 根
江 堰经 济 开 发 区 的 发展 模 式 , 为都 江 堰 区 域旅 游 地 的 整体 整 合 和 长远 发 展 提 供 导 向 。
关键词 : 概念规划 ; 城市旅游 ; 驱动机制 ; 发展模式 ; 突变理论 ; 都江堰市
H Un G h n —w n , E G Ma i2 YU Z e g e D N o—l , n
( . o eeo M n i l n u l os ut n C eg uU i rt, hn d 11 6 C ia 1 C l g f u i p dR r nt c o , hn d n e i C eg u6 0 0 , hn ; l c aa aC r i v sy
。。 。。。。 。— —
A C s f c n mi D v l me t o ei ui g a i ae o o c ee p n n D j n y n C t oE o Z n a y
, H i, E G Ma —q S UI 4 D N o i We
5 Scn flt o '2cC o qn d a U vrt, hnq g 000 C i ) .eodAfa dH s t f hn i Mei l n e i C o i 0 1 ,h i e i pv g g c i s y g n4 a n
Ab ta t T i p p ra pid t ep icpea d tc o gc l o t ui c n e ta ln i gt n lz e die  ̄h ns a d e p oe sr c : hs a e p l r il n h l i ue o t r m o c pu lpa n n oa a e t r n ml a i n x lr e h n en o a r f o s y h v t 2 m, te d v lp n d l r a ui l b a s o h h oy i o d r o o e e r t a b s o l t n io f o o c d v l m n f r a h e eo me t mo e u b t r i y C t t p e T e r .n r e f r h ei l ai frte r s in o n mi e eo e t b n f o n o Sl ar t to c s } a t c e p ou
都江堰:打造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
![都江堰:打造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https://img.taocdn.com/s3/m/4de05de2910ef12d2af9e77a.png)
都江堰:打造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作者:王建宏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16年第06期发达国家的旅游产业发展轨迹清晰地告诉我们:随着旅游产业不断往纵深发展,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传统观光游必将逐步向康体养生游转型——这也应该是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和需要。
面对转型升级的战略使命,如何抢抓机遇,提前布局?最近,记者在都江堰市得知,该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再用10―15年时间,打造“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
生态本底与文化底蕴支撑“康体养生”综合历史文化底蕴、自然生态本底、区位交通优势等众多因素考量,都江堰打造世界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处川西北高地向成都平原过渡地带,拥有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和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
是四川省距离中心城市最近的知名旅游城市。
境内高铁、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多通道城市交通系统,至成都中心城区和双流国际机场仅30分钟左右。
全市平均海拔72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59.27%,空气中负氧离子达2.2万个/ cm³,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非常适合术后病的后期康复。
都江堰市是第一个由国家命名的中国长寿之乡,全市人均寿命77.1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7岁。
除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都江堰养生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中国道教发源地的青城山,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历史悠久,道教文化源远流长,道家独特的一套养生方法,许多方法与中医是一脉相通的,具有增强体质、平衡身心、延缓衰老的功效。
而都江堰境内药用资源品种共1100余种,是国家认定的川芎、杜仲道地药材原产地,是全国“三木(黄柏、杜仲、厚朴)”药材基地县(市)之一。
1400多年前药王孙思邈就在青城山镇悬壶济世,开诊行医,并写下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专著《千金要方》。
正是基于这些无可比拟的优势,《都江堰市健康服务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8)》提出,未来10―15年,是都江堰市健康服务产业规划落实和目标实现阶段。
试论都江堰市旅游形象定位与再发展毕业论文
![试论都江堰市旅游形象定位与再发展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de923e453610661fd9f408.png)
试论都江堰市旅游形象定位与再发展---以都江堰市区为例摘要:在旅游业逐渐成熟的今天,旅游者对精神需求的提高,对休闲的要求开始突出。
“休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在众多城市开始打造主题旅游,并且对自身形象有了成熟定位的前提下,都江堰市作为举世闻名的风景区也需要进一步对自身的旅游形象进行定位与再发展。
本文从多角度对都江堰市区定位进行阐述,综合都江堰市区的旅游现状,自然人文条件的特征,对都江堰进行旅游形象的地位与再发展进行分析,对都江堰应打造“休闲之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都江堰形象与定位再发展休闲之都Studies on Posi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magein Dujiangyan--Take Dujiangyan as an Example Abstract:With the tourism gradually becoming mature today, tourists' spiritual demand and leisure demand begin to rise and stand out. And leisure is not a simple topic. Many cities begin to build their theme tourism and they also have mature positon of their tourism images. In such a precondition,Dujiangyan,the famous scenic spot in the world, also needs to position its tourism image and develope it. This paper elucidates the position of Dujiangyan urban district in many aspects. Synthesizing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ourism and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s in Dujiangya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on and redevelopment of tourism image in Dujiangyan to give some specific proposal and opinions of the recreational in Dujiangyan.Key words:Dujiangyan, image and position, redevelopment, the recreational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旅游地生命周期案例
![旅游地生命周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bcecc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4.png)
旅游地生命周期案例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从开发到衰退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旅游地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从兴盛到衰败,再到重新兴盛。
本文将以某个具体的旅游地为例,探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及相关特征。
首先,我们选取的旅游地是一个海滨度假胜地。
在早期阶段,这个旅游地可能是一个未经开发的原生态海滩,吸引了一些探险者和自然爱好者前来探索。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里可能会逐渐被开发成为一个度假胜地,建立起各种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海滨度假胜地可能会进入成熟期。
这个阶段,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已经非常完善,各种酒店、餐厅、娱乐设施等应有尽有,吸引了大量游客。
这个旅游地可能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海滨度假胜地可能会进入衰退期。
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游客数量下降、设施老化、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
一些新兴的旅游地可能会取代它的位置,游客们的兴趣也可能转移至其他地方。
在衰退期之后,这个海滨度假胜地可能会进入重新兴盛期。
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新的投资、新的开发计划,以及对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更新和升级。
通过这些努力,这个旅游地可能会重新焕发生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这个海滨度假胜地可能会经历多次的兴盛和衰退。
而每一次的兴盛和衰退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社会、自然环境等因素。
只有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这个旅游地才能够持续地保持吸引力。
综上所述,一个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
通过对某个具体旅游地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为旅游地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希望这个案例分析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域旅游视角下都江堰市旅游发展思考
![全域旅游视角下都江堰市旅游发展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5afbcf14afe04a1b171de04.png)
一
我 国经 济 增长 速度 从2 0 1 2 年 开始 结 束近 2 0 年G D P 1 0 %的 高速 增
D i s t r i c t e c o n o my l区域经济
全域旅游视 角下都 江堰市旅游发展思考
张 婷 王 洁 西 华 师 范 大 学 国 土 资 源 学 院 四 川 南 充 6 3 7 0 0 0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我 国经 济发展进 入新 常态 ,旅 游业 蓬勃 发展 ,形 成态 势差 。在新 的经 济环境 中,全域旅 游模 式应运 而生 。
一
、
都江 堰市旅游发 展现状
都 江堰 市 地 处成 都 平 原西 北 部 ,距 离 成都 市 3 9 k m ,处于 四川
视 周 围 区域 的建 设 、 配套 设 施 的 完 善 等 ,旅 游 的 出行 模 式 由 团 队 省 五 大精 品旅 游 区和 九 环 线 的黄 金 枢 纽 位 置 ,交通 便 利 。都 江 堰 6 2 家 全 旅 游 更 多地 转 向 自助 旅游 ,现 有 的 传 统 旅游 发 展 模 式 已经 不 能适 市 有举 世 闻名 世 界 文化 遗 产都 江 堰水 利 工程 ,是 全 国首 批2 域 旅 游 示范 区创 建 单 位 之 一 ,有 发展 旅 游 的 良好基 础 ,有 “ 天 下 应我 国 旅游 业发 展 。 结 构 ,严控 风险 ,严 格 把 关 资 金流 向 ,严控 资金 向 “ 三 高 ” 产 业 经 济 格 局 ,统筹 “ 引进来”和 “ 走 出去 ” 统 筹 产 业 升级 和产 业 转 流 动 的 合规 性 ,严 控 “ 僵 尸 ”企 业 变 相 “ 死 而复 活” ,加 大 资 金 移 ,做 强 制 造业 和 提 升 服 务 业 ,充分 发挥 自身 地 理 位置 的优 势 , 倾 斜 力 度 ,对 全 区农 牧 业 、 绿 色循 环 环 保 型 产业 以及 基 础 设 施 建 积 极 融 入 国 家 “ 一 代 一 路 ” 战 略 ,鼓励 钢 铁 、化 工 等企 业产 能过 设 加 大 资 金 投放 。完 善 社 会保 障机 制 ,对 改 革过 程 中 的 出现 的 失 剩 企 业 走 出 去 ,在 国外 市 场 投 资 建 厂 ,减 少 成 本 ,积极 促 进 转 型 业 、再 就 业 人 员安 置 问题 ,政 府 和 企 业 应 划 拨相 应资 金 ,成 立 人
2024年都江堰旅游后心得体会
![2024年都江堰旅游后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bd79bc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6.png)
2024年都江堰旅游后心得体会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2024年,我有幸前往都江堰旅游,亲眼目睹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壮丽景观,以下是我对这次旅行的心得与体会。
都江堰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灌溉制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遗产。
整个灌溉系统的核心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它是由一条人工开挖的堰渠和一条长达50多公里的主渠组成。
这个古老而辉煌的工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首先,都江堰的规划和设计令我惊叹不已。
这个工程几乎完美地利用了自然地形和水流条件,使农田能够得到最合理的灌溉。
通过修建堰渠和主渠,将岷江水引入农田,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干旱问题,实现了农田的持续灌溉。
我在现场看到,整个灌溉系统不仅设置有堤坝、泄洪口和渠沟等设施,还根据水流的特点设计了分水口和水塔等装置,使水能按照不同的需求进入不同的灌溉渠道。
这种细致入微的规划和设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对水利工程的熟知。
其次,都江堰的施工工艺也令我赞叹不已。
这个古老的工程在没有现代技术和机械的情况下,完全依靠人工修建。
工程的取水口是通过人工开挖出来的,整个堰渠是通过手工挖掘、石料码砌、夯土夯筑等方式建造而成的。
令我惊叹的是,尽管这个工程建设时间长达10多年,但每一段水渠的坡度和水流速度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这得益于施工过程中精确的测量、严格的控制和高超的技艺,这些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
第三,都江堰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收益让我深受震撼。
通过这个工程的灌溉,上百万亩的农田得以持续灌溉,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
此外,灌溉还带来了大量的水产资源,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
不仅如此,都江堰所带来的水源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充足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改善了城市的生活条件。
可以说,都江堰的建设不仅是农田的灌溉工程,也是整个社会经济的改善和发展的基础。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feacef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8.png)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自然资源的城市。
近年来,都江堰市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发展,通过实践与探索,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品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川西北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都江堰市被确定为川西北生态旅游示范区,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生态保护、环境整治和景区建设。
修复和保护了都江堰古蜀道、青城山等自然景观,同时建设了一批有别于传统旅游的生态旅游项目,如登山徒步、生态观察、农耕体验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都江堰市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将农户的宅基地和农田进行整合,打造旅游农庄,提供农耕体验和乡村生活体验项目。
同时,推动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产品销售结合,发展农产品观光采摘游,吸引游客参与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三、打造生态文化主题活动都江堰市举办了一系列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如青城山摄影大赛、水利文化节等,通过展示都江堰市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其中。
同时,市政府与企业合作,举办生态音乐节、草原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提升了都江堰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都江堰市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严格控制旅游人数,建立相关管理制度。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源保护区域的巡查和监管,确保水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管理,设立垃圾分类点和环卫工人巡查制度,保持景区环境的整洁。
总之,都江堰市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川西北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和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等举措,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和形象,为都江堰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4年都江堰旅游总结范文(2篇)
![2024年都江堰旅游总结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ebc15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9.png)
2024年都江堰旅游总结范文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来到了____年。
在这一年里,我有幸亲身体验了百年历史的古镇都江堰。
都江堰不仅是一座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一座富有魅力的旅游胜地。
通过我的亲身体验,我将为大家做一个____字的总结,希望能为你们带来帮助和启发。
首先,都江堰的自然景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穿越了几百年的历史,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依然保持完好无损,向世人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勤劳。
一到都江堰,我首先参观了都江堰景区内的主要景点——都江堰水利工程。
这座古老而又宏伟的水利工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智慧的伟大和辛勤劳动的精神,他们创造了这座神奇的工程,改变了水文化的流向,使得都江堰成为了一座富饶的农业之地。
其次,都江堰的人文景观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古都文化的底蕴,还深入了解了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
在游览过程中,我参观了杜甫草堂、玉垒山等重要景点。
杜甫草堂是唐代文人杜甫隐居的地方,这里保存了杜甫的遗迹和文物。
在这里,我仿佛回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大诗人的情怀和思想。
而玉垒山则是都江堰的一处美丽的自然景点,这里的山峰奇峻,风景优美。
我在这里爬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俯瞰着都江堰的美丽风光,心情格外舒畅。
此外,都江堰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
作为川菜的发源地,都江堰的美食可谓琳琅满目。
我品尝了许多特色小吃,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火锅和麻辣烫。
都江堰的火锅闻名遐迩,不仅汤底鲜美,配料丰富,而且辣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
而麻辣烫则是都江堰的特色小吃,它麻辣可口,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我也体验了都江堰的热情好客,感受到了巴蜀人民的热情和豪爽。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都江堰的生态环境。
在全球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都江堰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生态保护成为了游客的首选。
我游览了都江堰的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的农田,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
这里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功能区“领航”全域旅游——都江堰市推进旅游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功能区“领航”全域旅游——都江堰市推进旅游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d988a56d3169a4517623a31b.png)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身份限制.同平台凭实力干事创业。
三是推动“工作考核”向“多元考评”转变。
改变以往工作考核的单一模式,根据各岗位职能职责、工作强度、业绩贡献等因素核定各岗位薪酬待遇标准。
坚持自主分配、绩效导向,采用目标管理法科学制定绩效考核办法。
以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指标,以“单位领导评+部室互相评+第三方测评”为考核方式,以“季度考核+年度考核”为考核时段,以部室为考核单元,对个人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年度考核,连续2年被评为D等级的人员不再续聘,体制内人员实行分流,市场化选聘人员按劳动合同解除聘用关系。
(作者系成都市双流区委编办主任)功能区“领航”全域旅游都江堰市推进旅游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实践探索•成都市都江堰市委编办都江堰市依托青城山一都江堰核心品牌,围绕城市旅游功能发挥推进旅游产业功能区建设。
设立旅游管理“大机构”,整合资源,推行一体化管理;创新管理体制,赋予功能区管委会独立行使县一级职能,构建完善管理、服务、执法、经营四大体系;理顺职责边界,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专业高效”的管理体系。
四川省都江堰市历史文化悠多的“世界三遗之城”,2018年接久,旅游资源丰富,是全球为数不待游客超过2400万人次。
近年来,都江堰市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的旅游管理体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开放国际化、旅游全域化的新要求,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层因素。
为此,都江堰市立足区域实际,依托青城山一都江堰核心品牌,围绕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融合空间、资源、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统分结合、建管一体、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立足区域功能,设立旅游管理“大机构”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都江堰市深化主导产业定位,集群化错位发展产业,打破原先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碎片化的产业功能区建设、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格局,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跨区连片旅游资源统筹管理。
在原来的旅游管理体制中,除旅游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外,青城山一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负责核心景区管理,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管委会、滨江新区文化娱乐集聚区推进办,负责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辖区乡镇(街道)承担具体行政职能。
都江堰市旅游发展规划(摘要)
![都江堰市旅游发展规划(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a3eae050de80d4d8d05a4f09.png)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杨振之一、教学目的开设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总结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以理论的方式,介绍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让这些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并了解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法,形成对规划的总体认识。
二、教学计划本课程共有36个课时,每周两个课时。
开发篇是本课程的重点,因此要多花一些时间,其第一、二、四、六章各用两次课讲完,剩下的课程用10次课将完。
三、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的方法。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案例是理论的具体体现。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旅游地形象策划一、旅游地1、旅游吸引物是旅游地的基础2、旅游业是这一地区的重要产业,并能影响该地区的经济收入和经济增长3、旅游地的范围可大可小,依具体情况而定4、旅游地与旅游点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二、旅游规划与旅游策划三、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支撑要素(一)旅游资源的本我特质及其释放1、历史文化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2、自然旅游资源对旅游地形象定位的作用3、历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在旅游地形象定位中的优势比较(二)旅游者的感知、认知(三)旅游地的空间竞争1、差异化形象定位2、旅游形象遮蔽(四)旅游市场定位四、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旅游形象五、旅游地形象定位与旅游地产品特色定位六、旅游地形象的市场调查1、知晓度调查2、美誉度调查3、形象度调查4、满意度调查5、旅游地形象信息来源渠道调查七、旅游地形象的市场调查的评价1、知晓度评价公式2、美誉度评价公式3、形象度评价公式4、满意度评价公式案例:四川省江油市旅游形象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摘要第二章旅游产品策划一、如何把握可开发为产品的资源要素(一)发现、挖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二)要善于对各类资源要素进行巧妙整合(三)把握资源要素与产品要素间的逻辑联系(四)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二、旅游产品的特色定位(一)旅游资源特质与产品特色定位1、旅游资源的品质和特色是旅游产品特色定位的基础2、在旅游产品特色定位时,要兼顾各种因素3、旅游资源的特色并不一定等于旅游产品的特色(二)旅游资源区域分布与产品特色定位(三)可进入性与旅游产品特色定位1、可进入性2、可进入性对旅游产品特色定位的影响三、旅游产品体系(一)按要素组合分类1、目的地景观与环境。
2024年都江堰旅游心得感想范例(2篇)
![2024年都江堰旅游心得感想范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d121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7.png)
2024年都江堰旅游心得感想范例今天,我们来到了都江堰市,游览举世闻名的浩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是由秦国李冰父子率成千上万的军民建成的。
话说当年,群山层层把岷江东去之水截断,造成了源源不断的岷江水直逼乐山地区,使乐山民众遭受洪水之灾;而成都平原地带却终日期不见滴水,大旱降临,皇帝爱莫能助。
李冰父子见状,甚是于心不忍,于是开始导水。
由于四川地带的山主要由钟乳石构成,这种石头一大特点就是易燃,李冰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开始烧山。
李冰浇山时在冬天,江水冷得刺骨,高温的火和冰冷的水在一起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山“砰”的一声就炸开了。
这样,岷江水被分成了两部分内江和外江,内江流向成都平原,造福于百姓;外江起到汛期分洪的主要作用。
一路上,我们顺着岷江水往上走,水声“哗哗”,十分悦耳。
来到景区,我和弟弟在开放的喷泉池里大玩一通。
然后,我们参观了宝瓶口,只见岷江之水气势汹汹,竟可与长江相媲美;接着,我们走到飞沙堰,这是二次分流处,泻洪时在内江多余的水会被排出的同时,在凤栖窝未排除的泥沙会被排出,使得流入内江的水只含有少量的泥沙;我们的游览是逆流而上,所以最后来到了第一个分流处—鱼嘴,因其地势极其像鱼而得名,它把岷江水分成两部分:内江,便是当年李冰开凿的,外江主要起泻洪、排沙作用。
内江在“凤栖窝”的过滤下有极少的沙子再经过飞沙堰的二次排沙,使灌溉农田的水中只有一丁点的泥沙,这也就意味着瓜果将更加健康,老百姓食品吃得更加放心。
总之,鱼嘴的特点是四六分洪,二八排沙。
今天,成都平原的百姓人人靠它,灌溉农田也好,饮食也好……可以说,它就像清甜的甘露,浇灌着成都百姓的生活。
李冰这一壮举更替中国向世界说了一句:“中国是强大的,伟大的!2024年都江堰旅游心得感想范例(2)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四川省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我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有幸来到了这里,亲身感受了都江堰的风景和文化。
2023年都江堰游玩心得体会
![2023年都江堰游玩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ca56e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7.png)
2023年都江堰游玩心得体会第一段:介绍都江堰市都江堰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尤其以都江堰水利工程著名,被誉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迹。
2023年的我来到了都江堰市,亲身体验了这个古老城市的魅力。
第二段:游览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我来到了都江堰游客中心,了解了这座古老工程的历史和构造。
之后,我跟着导游深入工程内部,看到了大量的水渠和堤坝。
站在堤坝上,远眺都江堰水库,湖水碧绿,四周青山环绕,美不胜收。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了解到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为周边的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第三段:品味都江堰美食来到都江堰,当然不能错过它的美食。
我尝试了当地的名菜──鱼香肉丝。
这道菜以肉丝鲜嫩可口,味道酸辣开胃而闻名,量大实惠。
除了鱼香肉丝,都江堰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色小吃和美食,如毛肚火锅、鸡冠煮饺等,满足了我的美食需求。
第四段:感受都江堰的自然风光除了水利工程和美食,都江堰还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我前往了著名的青城山,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迷人的风景。
我选择了徒步上山,一路上欣赏着山水相间的美景。
在山顶,我俯瞰了整个都江堰市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人类智慧的伟大。
此外,青城山还有许多古老寺庙和文化遗迹,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第五段:体验民俗文化都江堰有着悠久的民俗文化传统,我也参与其中,体验了当地的民俗活动。
我参观了一座民俗博物馆,了解了都江堰的传统手工艺品和民族服饰。
我还参加了一场民俗表演,欣赏到了传统舞蹈和音乐的精彩演出。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都江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更深刻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第六段:感悟与展望在都江堰的旅行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自然之美。
都江堰水利工程展示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旅游规划都江堰城区规划分析
![旅游规划都江堰城区规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1ea8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8.png)
都江堰城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民俗文 化、美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便捷的交通网络
都江堰城区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和水路等交通网络发达,方便游客 前往旅游。
03
CATALOGUE
旅游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旅游市场现状
旅游资源丰富
都江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众多优质旅游资 源。
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都江堰市不断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投入,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旅游市场活跃度有待提高
尽管都江堰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市场活跃度相对较低,需要进 一步拓展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趋势
个性化旅游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游客更加注重旅游体验的独特性 和深度。
城区旅游产品创新规划
挖掘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都江堰城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 旅游产品。如推出水利工程研学游、道教文化体验游等主题 旅游产品。
创新产品形式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旅游产品形式。如利用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开发智慧旅游 APP,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服务。
智慧旅游成为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游客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 移动设备获取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生态旅游受到追捧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追捧,游客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的 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
目标市场定位
以国内市场为主体
都江堰市应立足国内市场,深入挖掘国内旅 游市场的潜力,提升国内游客的旅游体验。
提升景观品质
都江堰市旅游胜地探索
![都江堰市旅游胜地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dd35bb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b.png)
都江堰市旅游胜地探索
都江堰市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美丽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都江堰市旅游胜地探索着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游客们可以探索着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领略着古老的灌溉技术之美。
山水之间,都江堰市还拥有着独特的生态景观,蜿蜒的河流和青翠的植被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
游客们可以漫步在山间小道上,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静谧的氛围。
探索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穿越时空,体验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除了自然景观,都江堰市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历史悠久的古镇和传统的民俗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欣赏传统的表演艺术,感受着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之美。
探索着都江堰市的文化遗产,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传统的魅力。
总的来说,都江堰市旅游胜地探索着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之美,为游客们提供着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游客们可以领略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文的智慧结晶,感受着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活力。
无论是追寻历史足迹,还是享受自然风光,都江堰市都将带给您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能否共存正方例子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能否共存正方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e15fd95aef8941ea76e057a.png)
正方例子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是生态学、旅游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
生态旅游不仅迎合了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而且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体现。
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以都江堰为;例一、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一)优良的生态环境,奠定了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岷江中上游,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地貌兼具平原、丘陵、山区等多种形式,是中国西部两大地形阶梯的转折点,建于2260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川西平原工业、农业、环保、生活等用水的唯一源头,被称为川西平原生命之源,是成都平原和岷江水系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同时,都江堰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市内两大植物区系交汇,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典型性的极高价值。
拥有2处世界世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国家森林公园(龙池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7911.5公顷,其中,龙池原始森林和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离特大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境内有重要景观33处,有国宝大熊猫和珙桐等多种珍稀动植物3012种,1994年被中科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
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使都江堰市成为成都平原一方绿色宝地,而且“生态牌”已成为市域可供长期利用十分可观的无形资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魅力。
(二)良好的发展基础,拓展了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增长的巨大空间近年来,都江堰市坚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为先导,确立了“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坚持防治结合,营造绿色人居环境城市;坚持依法行政,塑造环境管理精品城市”的环境方针和“建立绿色政府、经营绿色城市、发展绿色经济、推广绿色生活、倡导绿色文明”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绿色经济生态系统,走出了一条富有都江堰特色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力地促进全市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都江堰: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一)
![都江堰: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一)](https://img.taocdn.com/s3/m/26a6410c4b73f242336c5ffa.png)
都江堰: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一)摘要:都江堰在2260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范例,孕育出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多年的快速发展,都江堰已经成为了当代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
特别是在近10年的发展中,都江堰又在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化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面对水危机的挑战,都江堰水利人将传承“人水和谐”、“以人为本”的治水理念,弘扬李冰治水精神,在技术、制度、主体三个层面上推进水利现代化,为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关键词:都江堰持续发展都江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它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是我国水利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持续发展的光辉典范。
在都江堰建堰226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它的发展历程,总结它的历史经验,展望它的未来前景,对于促进它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都江堰的发展历程及其巨大效益公元前256年,李冰率民众于岷江出山口处,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成都平原从此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在此之后一直到公元1949年的2200多年时间里,都江堰经历了漫长的缓慢发展阶段。
公元前157年,西汉蜀郡太守文翁穿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1700顷,成为史载扩大都江堰灌区的第一人。
经过唐宋时代的发展高峰,都江堰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到了当时成都平原的14个县,并逐步形成了冬季断流、春季淘淤的岁修制度。
元明两代是都江堰堰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笼石”与“铁石”两种治堰方法的反复争论与实践,使都江堰堰工技术和工程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并趋于成熟。
清代在治理和维护都江堰的同时,还形成了水费征收制度,并在整理治水经验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
近代以后,由于国运不昌,堰务不振,到上世纪40年代末,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仍然由历史上的300万亩萎缩到了282万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商论2011.1区域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以都江堰市为例●徐伟1,2,李立华1,付涤非1,2(1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2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关键词]区域;旅游生命周期;[摘要]本文首次将“旅游地”定位为行政区,以区域为案例研究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基础上,用对比方法分析都江堰市的区域整体旅游市场、遗产旅游市场和非遗产旅游市场各自的生命周期演化和特征。
结果表明,前人有关研究的结论仅展示区域旅游生命周期演化的某一方面,以区域整体为对象则能从全局角度更好的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的特征、动力和途径。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61(2011)02-0155-03一、引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旅游学科的最重要理论之一,从它被提出开始就引起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有关该理论的后续研究,同样是旅游学科的长期热点。
但是,有关研究中对于“旅游地”这一概念的界定一直争论不休,它应该是地区、城镇、还是景区、饭店等并没有统一定论[1]。
本文认为,在我国典型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模式框架下,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从区域发展角度来讲更具有实际意义。
一方面,行政边界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有关区域旅游发展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政策环境、特别是旅游规划的编制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以行政区为单位;另一方面,当前国内的旅游发展特别是旅游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已经或者即将由景区、景点开发的发展模式进入到“全域化”旅游发展模式,区域内部已无景区与非景区之分,或者说整个区域即为一个大景区。
如目前各地正在大力推出的“绿道”运动休闲旅游产品,即整合区域道路系统与区域整体景观资源,可以说整个区域即为景区。
因此以行政边界作为“旅游地”界线来探讨其旅游生命周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四川省老牌旅游目的地、世界双遗产所在地都江堰县级市为例,探讨区域旅游地生命周期。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进展1、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加拿大学者Butler 在1980年提出的旅游学科的重要理论[2],它来源于Vernon 的产品生命周期概念以及经济地理的其他研究成果。
Butler 利用一条“S ”型曲线分析旅游地的演化过程,一个循环的旅游地生命周期可以分为:探索阶段(exploration )、参与阶段(involvement)、发展阶段(development)、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停滞阶段(stagnation)、衰落(decline)或复苏阶段(rejuvenation)六个阶段。
在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过程中,认为每个阶段的旅游人数以及其增长率、游客构成、当地居民的参与程度等都各不相同。
随着生命周期的演化旅游人数持续增长而其增长率则出现快慢变化,游客构成也是由最早的画家、记者等逐渐转变为大众旅游者,当地居民的参与程度出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
2、国内外研究进展国外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后续研究主要涉及周期阶段划分、周期阶段特征的描述、影响周期演变因素和理论的应用性评价、与旅游规划管理的潜在联系、案例实证研究等方面;国内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在于实证研究和理论评述等方面,如影响因子研究、生命周期延长、实证案例等方面[3]。
近年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其他理论的结合研究受到学者的关注,如拐点理论等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的结合分析[4-5]。
最近郑海燕,保继刚等最近探讨了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问题[6]。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区概况1、研究方法。
国外学者Haywood 认为生命周期155江苏商论2011.1曲线实际上是由若干不同的细分市场组成的,尽可能将这些细分市场对生命周期的贡献大小区别出来,以确定市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并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和完善旅游功能,来延长旅游地的生命周期。
[7]通过增加目的地次要功能优化总体功能从该模型得到启示,即以行政区为对象研究其生命周期,与以景区、景点、主题公园等为对象的研究具有有很大差异。
行政区域内旅游产品类型多样,对应的消费市场结构相对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可行的方法就是分开不同的产品和市场,与区域整体做比较研究,以获得可信的结论,与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方法具有相似性。
2、研究区概况都江堰市位于岷江上游与成都平原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着名风景名胜区。
青城山-都江堰是全国首批国家文保单位,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现都江堰是拥有两项(三处)世界遗产名录,首批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首批AAAAA 级旅游景区点的县级市,都江堰市旅游有悠久深厚历史基础。
自1978年中国旅游业转向经济产业以来,都江堰市旅游业快速发展,一直是都江堰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旅游业实现了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并重发展之后,旅游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年均发展速度超过16%(2004-2009年),2009年旅游接待人次超过958万人次,人均接待旅游者超过1:14人次,旅游总收入42亿元,相当于地方生产总值的36%。
三、都江堰市旅游生命周期分析从都江堰市历年旅游接待人次数增长率来看,其发展周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8年至1994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至2003年巩固和停滞阶段(2003年因受到“非典”影响出现异常值)、2004年至今恢复增长阶段。
按产品细分市场的旅游生命周期青城山景区和都江堰景区是老牌旅游目的地,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一直主导都江堰市的旅游发展。
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更是极大程度上促进该市旅游发展的水平和规模。
在统计数据可获得性为前提条件下,文章将都江堰市整体旅游市场按旅游产品细分为遗产旅游和非遗产旅游两大类,其中遗产旅游市场包括青城山景区、都江堰景区从1988年至2000年年间的数据;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遗产旅游的有关数据难以单独获得,则包含在非遗产旅游市场之中。
1、世界遗产旅游生命周期分析。
青城山景区和都江堰景区是老牌旅游景区,历史上就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从1978年改革开放国内旅游业得到大力发展以来,就是着名的旅游目的地。
但从旅游地生命周期发展阶段来看,早在80年代末就进入巩固和停滞阶段。
从其整体来看从1988年开始至1998年青城山景区和都江堰景区作为老牌旅游景区处于生命周期的巩固和停滞阶段;从1999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至今处于快速回复阶段,1999年是明显拐点。
可见世界遗产申请和成功,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具有极大影响。
2、非遗产旅游产品。
都江堰市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品味较高,除去青城山—都江堰外还具有龙池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池—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同时其农业旅游资源、气候旅游资源等同样具有比较优势。
受到遗产旅游的带动其非遗产旅游市场和产品获得较好发展,从1988年开始基本可以为四个阶段:1988年至1994年快速增长阶段、1994年至1998年的巩固和停滞阶段、1998年至2003年的衰退阶段、从2003年至今快速回复阶段,基本上与Butler 旅游地生命周期相吻合。
前文已介绍,都江堰市历史上就是着名旅游目的地,一直具有较大市场和较高知名度,应该是验证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最佳现实例证。
但是受到现实条件的影响,获得其长期历史数据的基本不可能,因此在现有可获得的统计数据条件下,其下难以确定其生命周期的探索阶段和参入阶段。
四、对比分析都江堰市按旅游产品细分的生命周期及区域旅游生命周期对比。
都江堰市各类旅游市场历年接待人次数1988年至1994年快速发展阶段,来源于非遗产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而遗产旅游市场一直处于巩固和停滞阶段。
1994年至2003年巩固和停滞阶段,旅游市场出现两方面变化:一方面是1994年至1998年间非遗产旅游市场进入巩固或停滞期,而1998年至2003年间进入衰退期;另一方面是从1999年开始遗产旅游市场出现开速增长,平衡非遗产旅游市场的衰退。
2004年至今,遗产旅游市场和非遗产旅游市场同时出现高速恢复增长,因此整体旅游市场的进入快速回复阶段。
从上述分析来看,区域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是由不同细分市场组合而成,而且不同阶段内各细分市场或者说产品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Haywood 关于旅游地通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完善旅游功能延长其旅游生命周期的论断。
自1978年至1998年这20年间,都江堰市先后投入资金10多亿元,开发青城后山、龙池森林公园、青城156江苏商论2011.1外山、灵岩寺等一批新的景区景点,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旅游服务功能,是其旅游生命周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和巩固阶段的主要原因。
自1998年开始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至2000年的申遗成功,世界遗产旅游产品的推出是保证都江堰市旅游生命周期并没有随非遗产旅游市场的衰退而衰退。
2003年都江堰市定位中国西部休闲第一城,同时推出龙池冰雪节、清明放水节、消夏夜啤酒节等接回旅游产品使得非遗产旅游市场快速复兴,同遗产旅游市场共同推动其区域旅游生命周期进入恢复增长阶段。
五、讨论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诞生开始,关于其演化阶段的划分的争论也随之产生。
如Agarwal [8]认为旅游地的不同组成部分(如宾馆、主题公园等)都有各自的生命周期。
Getz [9]通过研究尼亚加拉瀑布认为在参与阶段与发展阶段间并无明确的界限,而且没有单独完整的巩固、停滞、衰落与复兴阶段,这些阶段是并存的。
Priestly [10]提出“后停滞阶段”,认为许多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地在经历了增长过程达到发展顶峰后没有马上衰落,而是出现了一个相当长的平稳发展阶段。
上述讨论的结果在都江堰市区域旅游生命周期演化过程中均有表现。
如Agarwal 认为旅游地不同组成部分各自具有生命周期,都江堰市遗产旅游产品和非遗产旅游产品同时表现出不同的生命演化进程;Getz 各阶段并存的结论,也同样体现在都江堰市旅游生命周期的演化过程中,在1998年至2003年之间,从区域整体来讲其处于巩固或者停滞阶段,从两大细分市场来看则分别处于复苏阶段和衰退阶段;Priestly 提出的“后停滞阶段”则表现的更加明显,无论是从区域整体还是细分市场来看,都具有一个长时间的平稳发展时期。
都江堰市区域生命周期的演化从1994年至2003年、遗产旅游市场则是从1988年至1998年出现两个十年左右的平稳发展期,非遗产旅游市场从1994年至1998年出现了5年的平稳发展期。
本文认为从区域整体来讲,过分追求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具备太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准确无误划分的可行性较低,有关区域旅游发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巨系统,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往往具有不同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