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设计者:广州市第四十中学政史地科组 何冬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 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 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 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

人教版初中地理下册教案五篇

人教版初中地理下册教案五篇

人教版初中地理下册教案五篇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各类基础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潜能,增加对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们养成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状态。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三、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能简单分析人—地内在关系;3、初步学会国家和地区的分析方法;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

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电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的概念。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仪的使用。

1.2 地图的绘制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教学内容:地图的要素、地图的阅读、地图的使用。

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亚洲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等。

教学内容: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

2.2 欧洲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洲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主要国家等。

教学内容:欧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

第三章:中国地理3.1 中国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内容: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2 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包括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教学内容: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4.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4.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教学内容: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方法。

第五章:人口、城市与交通5.1 中国的人口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特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等。

教学内容: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特点。

5.2 中国的城市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包括城市化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内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的影响。

5.3 中国的交通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交通状况,包括交通设施和交通网络。

教学内容:中国的交通设施、交通网络、交通状况。

第六章: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6.1 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对外开放政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在本章中,我们将初步认识亚洲这个大洲。

我们将能够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范围,并学会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等资料,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

我们还将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在教学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亚洲的位置特点以及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在导入部分,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提问引出亚洲。

首先,我们将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然后,我们将观察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并明确亚洲的纬度位置。

接着,我们将了解亚洲周围的大洋和各大洲与亚洲的相对位置,从而明确亚洲的海陆位置。

在完成P3活动一部分,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亚洲与其他大洲之间的界线。

我们将提问学生能否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学生将了解到亚洲与欧洲之间的界线是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而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界线则是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此外,亚洲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在过渡部分,我们将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并与其他大洲进行比较。

在顺承部分,我们将强调亚洲不仅跨度最广,而且还拥有许多世界之最。

例如,亚洲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远。

最后,我们将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和范围。

通过本章的研究,学生将初步认识亚洲这个大洲,并对亚洲的自然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根据地理方位和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

中国位于东亚分区,同在该分区的还有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

其他分区包括南亚、中亚、西亚、东南亚等,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不同方位。

要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除了地理位置,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

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

亚洲的地形特点是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4俄罗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4俄罗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4俄罗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4俄罗斯》一课,主要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人口分布、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学生可能只停留在一些基本的认识上,对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深入观察和研究俄罗斯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人口分布、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

2.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人口分布、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发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特点。

2.讲解法:对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人口分布、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资料。

2.准备PPT,用于展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人口分布、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俄罗斯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提问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经济特点、人口分布、城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并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极地地区思维导图课标内容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科学考察的意义及极地环境的保护。

难点:极地投影图的阅读。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材和学案进行教学。

过程与方法1.教学思路:本节课根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图释导学,让学生体会地理位置对极地独特自然环境的决定作用,尝试通过图文资料对比分析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图文资料进行分析,逐步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在感受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流程如下图:2.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激趣质疑情境导入:播放纪录片《冰冻星球》节选。

问题引领:看完《冰冻星球》,你认为极地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极地地区距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对其独特的环境,学生缺乏了解和感知,通过视频,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真实的环境、唯美的画面、完美的音乐和解说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壮美,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获得具体而深刻的感知,并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深入了解的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问题直接切入本课的教学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可以看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是否正确。

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寻果探因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讨论和完成学案,归纳出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

学生活动1:在图中找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找出重要的经线和纬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问题引领: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点都只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相交?有没有几条经线同时经过的地点?北冰洋和南极洲跨越多大的经度X围?它们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黄河站位于亚洲大陆的什么方向?某某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教学评价: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和对极地投影图方向判读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主要涵盖了第七到十二章的内容。

本册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地理部分,介绍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地理部分,介绍了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区域划分以及各省区的地理特点;人文地理部分,介绍了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世界主要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但学生在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复习阶段,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全册内容的复习,使学生掌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的全部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册内容的重点知识点,如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区域划分以及各省区的地理特点;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世界主要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等。

2.难点: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地图的阅读和运用、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全册复习的课件,包括文本、图片、动画等,生动展示地理知识。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地理案例、数据等,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主要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非洲地区的认知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非洲的大致情况,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该地区的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地区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关爱非洲、关注全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风光、动物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对非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呈现的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重要部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变化、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相对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应具备观察自然、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难点: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自然环境,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参考书。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等。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调查表、标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什么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因素?2. 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展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1教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2.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自学指导1.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b.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a.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b东西距离最大c.面积最大(4400千米)3. 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地形和河流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3.主要河流: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典题训练1、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B.非洲C.亚洲D.大洋洲2、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A.乌拉尔河B.苏伊士运河C.白令海峡D.乌拉尔山3、亚洲的气候特点中不包括()A.气温与降水年际变化小B.季风气候显著C.气候复杂多样D.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当堂检测1、东亚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A.亚欧大陆地势高B. 太平洋水温最高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D.洋流影响2、下面全部是东亚国家的一组是()①中国②韩国③朝鲜④菲律宾⑤新加坡⑥蒙古⑦日本⑧越南A.①③④⑦⑧B.①②③⑥⑦C.①②⑤⑥⑧D.①④⑤⑥⑦作业布置1、四大洋中亚洲地区的河流未注入的是()A.太平洋B.印度洋D.北冰洋2、中亚地理位置最突出的特点是()A.年降水量少 B.沙漠面积广大C.地处高纬度地区D.深居大陆内部第一节自然环境第2教时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形成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环境的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PPT,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3.操练(15分钟)针对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亚洲的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亚洲的河流和湖泊分布有什么规律?”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谈谈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新授:(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活动]:看图讨论回答: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①最北:81°N;最南:11°S;②最东:170°W;最西:26°E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就是使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于使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认知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就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开朗又疑惑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备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存有了一定的重新认识,但对人口所引起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

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想】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

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价值的地理”理念启程,非政府基本建设教学内容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人教版【1】《日本》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五)风采展示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全册)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环境(共2课时,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第一大洲,并说明依据。

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学习过程学案备注一、世界第一大洲试着描述自己家庭住址。

1.你家住什么村(社区)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一)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回答1、见书P3 活动12、比较亚洲与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看能得出什么结论:2、(二)读图6.2亚洲的范围,完成要求1、见书P3活动22、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范围,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三)结合以前所学,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四)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完成要求1、见书P4活动4二、地形和河流听歌曲《亚洲雄风》,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一)读图6、5回答1.看图例,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

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

2.讨论:从以上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

3.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

4.如果我们沿着30°N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5.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找出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鄂毕河、叶尼塞河,看看它们各流入哪个大洋,并说说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

(二)读图6.7、6.8说说亚洲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自我检验:(见学习与评价)自我检测:(见学习与评价)第六章第2节人文环境(共2课时,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最新最全面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华版)

最新最全面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精华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学生发散思维。

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问题抢答: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新课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如:有多大?有多高?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美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教学重点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导入: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

(可口可乐、摩托罗拉手机、福特汽车、柯达胶卷等。

)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它的工业产品遍布世界,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

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认识美国的工业状况。

2.引导:你知道美国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吗?(钢铁、汽车、化学、电子、宇航、石油、飞机制造、军火等。

)3.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并说明也t,1的著名工业门类。

底特律、纽约、休斯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

(底特律:汽车。

纽约:纺织、化工。

休斯顿:石油、宇航、飞机。

旧金山:电子。

洛杉矶:宇航、电子、电影。

西雅图:飞机。

)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

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4.引导:美国有哪些产品居世界前列?(居世界第一位:合成橡胶、轮胎、铅、载重汽车、发电量、磷肥等。

居世界第二位:煤炭、新闻纸、水泥、钢、小汽车。

)提示:多看阅读材料。

5.引导:根据以上材料学生发现美国的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工业产品种类齐全,产量大,技术先进。

)板书:完整的工业体系,产量大,技术先进。

6.引导:有人说: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你同意吗?你能列举一些有关高新技术的产品和其他事物吗?(航天飞机、微软公司、彼尔盖茨、爱国者导弹、大型轰炸机。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7.引导: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

阅读P87页第2题提供的材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1)美国经济增长中的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

(2)1988 1996年,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新增就业机会105.6万个。

(3)预计到2001年;因特网收入将超过3500万美元。

(4)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于信息产业。

板书:带动美国经济的增长。

美国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高新技术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板书: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8.过渡: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

它众多的工业产品和高水平的生活消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请学习下面一个标题的内容。

二、能源消耗大国1.创设情景。

(1)放录像:美国街头众多汽车的片段。

(2)提供美国进口石油的数量资料。

(3)展示美国东北部排放的废气,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的文字材料和图片。

借助材料,直观感受美国对世界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2.展示美国矿产资源图。

引导:美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这为美国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展示一些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图。

引导: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消耗本国资源,要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

观察图中所标数字,美国消耗的能源是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倍?板书:资源消耗大国。

说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78倍,是中国的8.9倍。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大量掠夺、消耗世界资源为代价,发展本国经济,对世界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展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图。

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数字计算: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的平均水平多少倍?是中国的多少倍?(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是中国的7倍多。

)板书:排污大国。

5.引导:为什么说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是美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有能力保护;美国也是世界第一资源消耗和排污大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美国政府应该有责任心,有措施,使世界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板书: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小结: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环境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初中地理临场发挥研究【摘要】要取得较好的中考地理成绩,除了平时认真学习、复习外,还要靠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考场上要答好试卷,首先要心平气和,不能紧张,即使遇到冷偏的题目也不能急躁。

【关键词】地理;学习;复习;中考;发挥笔者认为,不管干什么事,明确它的目的是头等重要的事。

学习地理也是一个样。

学习地理的目的是什么?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掌握一些简单的地学原理,自然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目的,但笔者认为学习地理还在于培养学生记忆方面的素质、分析比较的素质和综合论述的素质。

这三个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

笔者想,只要我们能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学生面对一大堆的书本,就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

记忆,甚至是死记硬背,是重要的,有些东西也只有像小和尚念经一样重复若干遍,才能牢固地储存在你的头脑中,以便考试时能流畅地输送出来,同时你还得到了强化记忆的训练。

但单纯的记忆又显然不是学习的全部内容,地图和资料的分析比较,一些主要原理及其应用的综合训练,也有着与记忆同等重要的地位。

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出发点不能是应付中考,那样学生的思路就只能局限在老师指点给学生的那些试题的范围之内,而真正的能力却没有培养成,因而遇到千变万化的试题往往不能应付自如。

其次,对于学习地理来说,地图很重要,它往往能帮助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分析。

举个简单的例子,要记住哪个国家有哪些物产,学生想可能是自己都感到头疼的事,但若借助于地图,事情就好办得多。

不同的物产在地图上是用不同的符号或图案表示的,而某特殊的符号分布在地图上的什么部位,要比文字抽象地记叙某种物产产于某个国家易记得多。

因为前者是对某一画面的反映,牵强一些可算是第一信号系统的反映,后者则完全是文字的组合,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前者自然要比后者易于记忆。

其他诸如,根据地图上不同国家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印象,比较不同国家的气候情况;根据某一地区特殊的地形图示的印象,综合该地区的地貌特征;根据洋流图的印象,分析海水的运动规律等等,比单纯地背记文字要方便得多。

总之,反复地熟悉地图,注意地图上的每一细枝末节,在脑中形成一个牢固的印象,将大大有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

再者,笔者个人非常反对学生依靠大量的资料(习题)学习地理。

课本是学生的圣经,充分地熟悉课本,将是学生取得成功的捷径。

书本有限而资料无穷,中学地理教科书可以编出不止六十本讲义来,而学生毕竟又不能只应付地理一门课,况且中考怎么考也渊源于课本,万变不离其宗。

复习地理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

笔者指导学生主要是抓了两条;一是利用地图进行复习;二是有意识地自我考试。

最后,笔者谈谈学生中考几点临场经验:(1)如果面对同一道题,学生的脑子里先后跳出两种答案,而经过仔细分析,仍觉得都有道理(这在考试中常常出现),那么笔者建议最好选择最先跳入脑中的那一个,这或许正确的可能性会大些。

因为这符合生理学的道理。

(2)对问答题,请不要相信某些过来人所说的少答不行,多答些没事。

要知道,现代的考试非常注重学生的反应还要求熟练程度,试题的量很大,用寸金难买寸光阴来形容中考的时间,实在不为过分,所以请切切珍惜哪怕是半分钟的时间。

你宁愿多思考半分钟也不要多写半分钟,平时考试就要养成这种习惯。

再说写得太多,阅卷老师不得不在你冗长的答案中寻找要点给分,往往连你正确的要点都给忽略了。

(3)考场上要善于自我调整,遇到题目特别难或特别容易不要过于紧张或兴奋,这样往往会造成无谓的失误。

要想到这试题对你太难或太容易,对别人也没两样,此时比的就是毅力了,看谁有最大的耐心去思考,有最大的细心去作答。

另外,拿到试卷后,不必忙于立即答题,而应用一分钟左右时间,把整个试卷浏览一下,做到对试卷有个粗略的整体的印象,最好能对每一部分题目所需的时间大致估计一下,心中有个数。

而不要匆匆下笔,以致最后时间来不及,造成整个卷面虎头蛇尾。

在答每道题时,先要看清楚题意,在要求范围内回答,不能离题太远。

否则,只是白费了时间、精力,甚者会造成答题过程紊乱。

审题是答题重要的一环,题目分析得正确就能抓住要点,紧紧围绕中心答卷。

答题除抓住重点之外,还必须围绕重点展开,较为详细地加以说明,回答一道题不能仅仅是一两条提纲式的句子。

如让你回答试卷上的比较题,你不能只写位置、地形、气候,物产的总特征,而需要进一步具体地对各要点加以阐述,必要时可追溯其原因。

答题时,若遇到自己不太有把握的题目时,可借助头脑中的地图来有步骤地回忆。

如回答某一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时,就可根据这一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带以及地形等因素,用自己的语言逐项的来阐述、回答。

答题时,还要注意条理和措辞。

回答的内容要让别人看了一目了然、要点分明、措辞恰当。

比如,某一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到大片地区的水资源、植被、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回答时应按顾序有条理地回答。

如果我们不顾前后顺序,就会混乱不堪,甚至会出现逻辑错误。

总之,要取得较好的成绩,除了平时认真学习、复习外,还要靠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