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全反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全反射教案》

《全反射教案》

《全反射教案》word版第一章:全反射的概念与条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发生的条件。

1.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的定义。

解释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1.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的图像和实例。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的条件。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全反射的图像,让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玻璃和水来观察全反射现象。

第二章:全反射的数学表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sin(\theta_c) = \frac{n_2}{n_1} \]解释临界角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全反射的数学表达式。

2.4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例题计算全反射角度。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计算全反射角度的方法。

第三章:全反射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光纤的传输原理。

解释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全反射望远镜。

3.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4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光纤通信的实验装置,了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全反射的实验观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全反射的观察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全反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解释实验中如何观察全反射现象。

4.3 教学方法:使用PPT展示全反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装置。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全反射现象。

4.4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全反射实验,观察全反射现象。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2024年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高中物理全反射优质教案 1一、教材分析《全反射》是高中物理选修3—4的必修内容,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之后编写的,是反射和折射的交汇点。

本节就从光的折射入手,探讨了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相关应用。

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的概念及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了解全反射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1)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过程,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全反射现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教育。

(2)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临界角的概念及全反射条件难点: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四、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个时期的学生学习了物理一、二册的教材,已经逐步体会出教材的思想,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和视频,将演示实验与多媒体的模拟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

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思维空间。

恰当的设疑,引导学生猜想,再通过演示和多媒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既实现了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又体会到了“设疑————猜想————实验————分析————结论”的研究方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学案预习本节内容。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5篇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5篇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高唐县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第四章光现象第二节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光的反射学生分析这节课之前,学生已探究过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且老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对有关光的现象的浓厚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和光路可逆现象。

最后介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本节课利用生活中的反射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会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生活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分析和处理教学重点光的反射规律和镜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延伸把物理融入到实际生活,让物理走向社会教具激光手电,平面镜、自制光源、实验报告一份、自制反射仪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引入课题新课学习光的反射规律猜想3分钟4分钟3分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要送给大胆聪明的学生,大家看到讲台上有礼物吗?老师把它藏在讲台的后面,谁能利用讲台上提供的仪器让班上的同学都看到礼物。

光的反射物理教案优秀5篇

光的反射物理教案优秀5篇

光的反射物理教案优秀5篇光的反射物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现象.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教法建议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光的反射物理教案(精选篇2)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复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会用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问题;能说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学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法线的形象解释,渗透真正做人的思想教育。

第2节 全反射 教学设计

第2节 全反射 教学设计

第2节 全反射[学习目标]1.能正确区分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2.能正确理解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3.能用全反射的条件计算有关问题和解释相关现象.4.知道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1 全反射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1)定义: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2)对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理解①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而言的,同一种介质,相对其他介质来说可能是光疏介质,也可能是光密介质.②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光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③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反之,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④光疏和光密是相对介质的光学特性来说的,并不指它的密度大小.2.全反射(1)定义: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光离法线会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却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作全反射.这时的入射角叫作临界角.(2)折射率与临界角的关系:sin C =1n .(3)发生全反射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判一判]1.(1)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水是光密介质.()(2)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一定能发生全反射.()(3)光从玻璃射入水中时能发生全反射.()(4)水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亮,就是因为光从水或玻璃射向气泡时,在界面发生了全反射.()(5)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就能发生全反射.()提示:(1)×(2)×(3)√(4)√(5)×[想一想](1)水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2)当光从水中射向与玻璃的交界面时,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就会发生全反射,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提示:(1)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与折射率大的比是光疏介质,如与水晶相比;与折射率小的比是光密介质,如与空气相比.(2)不正确.要发生全反射必须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而水相对玻璃是光疏介质,所以不管入射角多大都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知识点2全反射的应用1.全反射棱镜(1)全反射棱镜是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2)全反射棱镜的特点①当光垂直于它的一个界面射入后,都会在其内部发生全反射,与平面镜相比,它的反射率高,几乎可达100%.②反射面不必涂敷任何反光物质,反射时失真小.③全反射棱镜改变光路的两种常见情况.如图甲、乙所示.2.光导纤维(1)光导纤维导光的原理:全反射.(2)光导纤维构造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如图所示).(3)光纤通信的优点是传输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等.(4)光导纤维除应用于光纤通信外,还可应用于医学上的内窥镜等.[判一判]2.(1)全反射棱镜的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光导纤维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光传播时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提示:(1)√(2)√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所以水是光密介质B.因为水的折射率小于酒精的折射率,所以水对酒精来说是光疏介质C.同一束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大D.同一束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小解析:选BD.因为水的折射率为1.33,酒精的折射率为1.36,所以水对酒精可知,光在光密介质中的速度较小.来说是光疏介质;由v=cn2.(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夏天,海面上下层空气的温度比上层空气的温度低.可以设想海面上的空气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景物发出的光线由于不断被折射,越来越偏离原来的方向、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出现了蜃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蜃景是景物由于海平面对光的反射所成的像B.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的折射率大C.A是蜃景,B是景物D.B是蜃景,A是景物解析:选 C.当大气层比较平静时,空气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减小,海面上空气的温度比空中低,空气的折射率下层比上层大.远处的景物发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不断被折射,射向折射率较低的上一层的入射角越来越大,当光线的入射角大到临界角时,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在地面附近的观察者就可以观察到由空中射来的光线形成的虚像.这就是海市蜃楼的景象.3.(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多选)透明的水面上有一圆形荷叶,叶梗直立在水中,紧靠叶梗有一条小鱼,在岸上的人恰能看到小鱼,则()A.当小鱼潜深点时,人就看不见它B.当小鱼潜深点时,人照样能看见它C.当小鱼上浮点时,人就看不见它D.当小鱼上浮点时,人照样看见它解析:选BC.小鱼下潜一点后,它的入射角变小,光线能折射出水面,人能看到鱼,同理,鱼上浮一点,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人不能看到鱼,所以B、C正确,A、D错误.探究一全反射现象【问题导引】1.只有一种介质能否确定它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2.七种色光能否在同一界面上同时发生全反射?提示:1.不能.光密介质、光疏介质是对确定的两种介质相比较折射率而确定的,只有一种介质是无法比较折射率的,从而无法确定它是光疏介质还是光密介质.2.能.如果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并且入射角大于等于红光的临界角,则七种色光能在同一界面上同时发生全反射.1.对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理解(1)对光路的影响:根据折射定律,光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例如由空气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例如由水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比较光的传播速度折射率光疏介质大小光密介质小大(3)比较光在其中传播速度的大小或折射率的大小来判定谁是光疏介质或光密介质.2.全反射现象(1)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2)全反射遵循的规律:发生全反射时,光全部返回原介质,入射光与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由于不存在折射光线,光的折射定律不再适用.(3)从能量角度来理解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随着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同时折射光线强度减弱,即折射光线能量减小,反射光线强度增强,能量增加,当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折射光线强度减弱到零,反射光的能量等于入射光的能量.(4)临界角①定义:刚好发生全反射(即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为全反射的临界角,用C表示.②表达式:光由折射率为n 的介质射向真空或空气时,若刚好发生全反射,则折射角恰好等于90°,n =sin 90°sin C ,即sin C =1n .③不同色光的临界角:不同颜色的光由同一介质射向空气或真空时,频率越高的光的临界角越小,越易发生全反射.【例1】 (2022·山东高二期末)如图所示,一小孩在河水清澈的河面上沿直线以0.5 m/s 的速度游泳,已知这条河的深度为 7 m ,不考虑水面波动对视线的影响.t =0时刻他看到自己正下方的河底有一小石块,t =6 s 时他恰好看不到小石块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6 s 后,小孩会再次看到河底的石块B .河水的折射率n =53C .河水的折射率n =43D .t =0时小孩看到的石块深度为 473 m[解析] t =6 s 时他恰好看不到小石块,则知此时光线恰好发生了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 ,6 s 后,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仍发生全反射,所以小孩不会看到河底的石块,故A 错误;6 s 内小孩通过的位移为s =v t =0.5×6 m =3 m ,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得sin C =1n ,sin C =s h 2+s 2=37+32=34,则n =43,B 错误,C 正确;t =0时小孩看到的石块深度为h 视=h n =374 m ,故D 错误.[答案] C【例2】 如图,△ABC 是一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A =90°,∠B =60°,一细光束从BC 边的D 点折射后,射到AC 边的E 点,发生全反射后经AB 边的F 点射出.EG 垂直于AC 交BC 于G ,D 恰好是CG 的中点,不计多次反射.(1)求出射光相对于D 点的入射光的偏角;(2)为实现上述光路,棱镜折射率的取值应在什么范围?[解析] (1)由于D 是CG 的中点,GE ⊥AC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光束在D 点发生折射时的折射角为r D =30°那么,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在E 点的入射角、反射角均为r D +30°=60° 在F 点的入射角为αF =30°在D 点的入射角为αD ,可得折射角r F =αD故出射光相对于D 点的入射光的偏角为60°-αD +r F =60°.(2)由E 点反射角为60°可得, EF 平行BC ,故根据D 点折射角为r D =30° 在F 点的入射角为αF =30°可得棱镜折射率n <1sin 30°=2根据光束在E 点入射角为60°,发生全反射可得n ≥1sin 60°=23 3 故棱镜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233≤n <2.[答案] (1)60° (2)233≤n <2[针对训练1] 为了测定某种材料制成的长方体的折射率,用一束光线从AB 面以60°入射角射入长方体时光线刚好不能从BC 面射出,如图所示,该材料的折射率是多少?解析: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n =sin 60°sin r ①由题意可知sin C =1n ②而C =90°-r ③由②③得cos r =1n ④而cos r = 1-sin 2r ,代入④得 1-sin 2r =1n ⑤联立①和⑤解得n =72.答案:72探究二 全反射的应用问题分析【问题导引】1.如图所示,自行车后面有尾灯,它虽然本身不发光,但在夜间行驶时,从后面开来的汽车发出的强光照在尾灯上,会有较强的光被反射回去,使汽车司机注意到前面有自行车.那么自行车的尾灯利用了什么原理?2.微细的光纤封装在塑料护套中,使得它能够弯曲而不至于断裂,光纤为什么要由两层介质构成?提示:1.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2.光纤的工作原理是全反射,要由两种介质配合才能产生全反射现象.1.全反射棱镜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是全反射棱镜.它在光学仪器里,常用来代替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光通过全反射棱镜时的几种方式:入射方式项目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光路图入射面AB AC AB全反射面AC AB、BC AC光线方向改变角度90°180°0°(发生侧移)2.光导纤维:用光密介质制成的用来传导光信号的纤维状的装置.(1)光纤原理:“光纤通信”利用了全反射原理.实际用的光导纤维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一定程度上可以弯折,直径只有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之间,由内芯和外套组成.如图所示,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使反射光的能量最强,实现远距离传送.(2)光纤的应用:携带着数码信息、电视图像、声音等的光信号沿着光纤传输到很远的地方,实现光纤通信.【例3】如图甲所示,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不断发生全反射向前传播的.如图乙所示,将一激光以入射角θ从P点入射,经过折射后恰好在界面的Q 点发生全反射,则此介质的折射率为( )A.1+sin 2 θB.1+cos 2 θC.1+sin 2θD.1+cos 2θ[解析] 激光以入射角θ从P 点入射,经过折射后恰好在界面的Q 点发生全反射,设在P 点所形成的折射角的大小为α,则在Q 点的入射角为π2-α,可得n=sin θsin α=1sin ⎝ ⎛⎭⎪⎫π2-α,即sin θsin α=1cos α,解得sin θ=tan α,将cos 2α+sin 2α=1代入得n =1+sin 2 θ. [答案] A[针对训练2] 如图所示,由某种透明介质制成的长直细圆柱体置于真空中.某种单色光在介质中传输,经过多次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若以全反射临界角传输的光线刚好从右端以张角2θ出射,则此介质的折射率为( )A.1+sin 2θB.1+cos 2θC.1+cos 2 θD.1+sin 2 θ解析:选D.设射出时的入射角为α,根据折射定律得n =sin θsin α,由几何关系可得,发生全反射图线片边缘时入射角为C =π2-α,n =1sin C ,根据以上几式,解得n =1+sin 2 θ,故D 正确,A 、B 、C 错误.【例4】 空气中两条光线a 和b 从虚框左侧入射,分别从方框下方和上方射出,其框外光线如图1所示.虚框内有两个折射率n =1.5的玻璃全反射棱镜.图2给出了两棱镜四种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图1效果的是( )[解析]四个选项产生光路效果如图所示,则可知B正确.[答案] B(建议用时:30分钟)[基础巩固练]1.已知水、水晶、玻璃和二硫化碳的折射率分别为1.33、1.55、1.60和1.63,如果光按以下几种方式传播,可能发生全反射的是()A.从水晶射入玻璃B.从水射入二硫化碳C.从玻璃射入水中D.从水射入水晶解析:选 C.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之一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大,故只有C正确.2.酷热的夏天,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你会看到一定距离之外,地面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似乎还能看到远处车、人的倒影.但当你靠近“水面”时,它却随你靠近而后退.对此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A.此“水面”存在,但在较远的地方B.“水面”不存在,是由于酷热难耐,人产生的幻觉C.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折射率大,发生全反射D.太阳辐射到地面,使地面温度升高,折射率小,发生全反射解析:选 D.酷热的夏天地面温度高,地面附近空气的密度小,空气的折射率下小上大,远处车、人反射的太阳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发生全反射,从而出现题述现象.3.(多选)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为n= 2 的某种玻璃的表面,i代表入射角,则()A.当i>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无论入射角i多大,折射角都不会超过45°C.欲使折射角等于30°,应以i=45°的角度入射D.当tan i=3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解析:选BC.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A错误;由折射定律sin isin r =2,则sin r=sin i2,因i<90°,故r<45°,B正确;若r=30°,则sini=n sin r=22,即i=45°,C正确;当tan i=3时,sin i=31010,则sin r=sin i2=35 10,cos r=1120,所以i+r≠90°,由几何知识,两光线不垂直,D错误.4.(多选)已知某介质对一单色光的临界角为C,则()A.该介质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等于1sin CB.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等于c sin C(c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与在真空中的波长之比为sin CD.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频率是在真空中的1sin C倍解析:选ABC.由临界角的计算式sin C=1n得n=1sin C,A正确;将n=c v代入sin C=1n 得sin C=vc,故v=c sin C,B正确;设此单色光的频率为f,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0,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λ,由波长、频率、光速的关系得c=λ0f,v=λf,故sin C=vc =λλ0,C正确;此单色光由真空射入该介质时,频率不发生变化,D错误.5.为了表演“隐形的大头针”节目,某同学在半径为r的圆形薄软木片中心垂直插入一枚大头针,并将其放入盛有水的碗中,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3,为了保证表演成功(在水面上看不到大头针),大头针末端离水面的最大距离h为()A.73r B.43rC.34r D.77r解析:选 A.只要从大头针末端发出的光线射到圆形薄软木片边缘界面处能够发生全反射,从水面上就看不到大头针,如图所示,根据图中几何关系有sin C=rr2+h2=1n=34,所以h=73r.6.(多选)在高山湖泊边拍摄的风景照片,湖水清澈见底,近处湖面水下的树枝和池底都看得很清楚,而远处则只看到对岸山峰和绿树的倒影,水面下的景物则根本看不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远处山峰的倒影非常清晰,是因为来自山峰的光线在水面上发生了全反射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的波速变小C.远处水面下景物的光线到水面处,入射角较大,可能发生了全反射,所以看不见D.来自近处水面下景物的光射到水面处,入射角较小,反射光强而折射光弱,因此有较多的能量射出水面而进入人的眼睛中解析:选BC.远处山峰的倒影非常清晰,是因为山峰的光线在水面上发生了反射,但不是全反射,因为全反射只有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才可能发生,故A错误;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光的波速变小,故B正确;远处水面下景物的光线射到水面处,入射角很大,当入射角大于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时能发生全反射,光线不能射出水面,因而看不见,故C正确;近处水面下景物的光线到水面处,入射角越小,反射光越弱而折射光越强,射出水面而进入人眼睛中能量越多,故D错误.[综合提升练]7.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A.62 B. 2C.32 D. 3解析:选A.光路图如图所示,由折射定律n=sin 45°sin r,在AC边恰好发生全反射,sin C=1n,由几何关系:C=90°-r,解以上三式得n=62,A正确.8.如图是一个14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E 、F 、G 、H 将半径OM 分成5等份,虚线EE 1、FF 1、GG 1、HH 1平行于半径ON ,ON 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 =53,若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OM ,则光( )A .不能从圆弧NF 1射出B .只能从圆弧NG 1射出C .能从圆弧G 1H 1射出D .能从圆弧H 1M 射出解析:选B.由临界角公式得到sin C =1n =35.设圆弧的半径为R ,R sin C =35R ,则由题可知,当光从G 点入射到圆弧面G 1点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当入射点在G 1的右侧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将发生全反射,光将不能从圆弧射出.当入射点在G 1的左侧时,入射角小于临界角,不发生全反射,光将从圆弧面射出.所以光只能从圆弧NG 1射出,故B 正确.9.(多选)一束细光束由真空沿着径向射入一块半圆柱形透明体,如图甲所示,对其射出后的折射光线的强度进行记录,发现折射光线的强度随着θ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乙的图线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透明体的临界角为30°B .透明体的临界角为60°C .透明体的折射率为233D .透明体的折射率为32解析:选BC.由题图乙的图线可知,当θ小于等于30°时,入射角大于等于60°,折射光线的强度为零,光线产生全反射现象,所以此透明体的临界角为60°,故A 错误,B 正确;由临界角公式sin C =1n ,解得n =233,故C 正确,D 错误.10.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体形棱镜的水平截面图如图所示,左侧ABOD 为长方形,右侧DOF 为以O 为圆心的14圆.光线从真空以入射角θ1=60°射到棱镜AB 面,经折射后,光线到达BF 面上的O 点并恰好不从BF 面射出.(1)画出光路图;(2)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 和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速度大小v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3×108 m/s).解析:(1)光路图如图所示.(2)设光线在AB 面的折射角为θ2,折射光线与OD 的夹角为C ,则n =sin θ1sin θ2由题意可知,光线在BF 面恰好发生全反射sin C =1n由图可知,θ2+C =90°解得n=72,又n=c v解得v=677×108 m/s.答案:(1)见解析图(2)72677×108 m/s。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优秀4篇)光的反射篇一一、设计说明1.本节课的难点是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所以本节课首先为突出这一点而精心设计了一套演示实验器材,便于学生猜想,并引导学生实验。

另外还有大量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等──实验是最丰富的语言,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主要实验设计如下:实验内容实验类型主要器材主要目的说明射击比赛1全体学生参与激光手电、靶子。

复习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下个实验射击比赛2(反射后击中目标)全体学生参与比上面多一块平面镜引出光的反射研究光的反射定律1全体学生参与可折叠的纸板,平面镜及激光手电,量角器精确研究“两角相等”及共面问题“找眼睛”全体学生参与直立的一块较大的平面镜。

引出“光路可逆”体会通过反射看到眼睛是相互的射击白纸与平面镜学生参与演示激光手电、白纸和平面镜通过光斑的亮暗引出两种反射幻灯片分别投射到白布和平面镜上演示幻灯机,盖有白布的大平面镜充当银幕。

比较两种反射2.谁都明白,人在竞争中最富激情,本节课就利用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现象范围里展开竞争来充分调动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光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节课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将生活中的物理随手拾来像“光污染”、“黑板反光”等,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生活是最深刻的实验”。

二、主要创新点1.实验教具的创新自然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自制的光的反射实验模型装置如图。

中间的空心塑料管长约0.4米,直径约1.5厘米(另两根与它尺寸相同),下用铁丝圈作底座支撑,使之竖直悬起;左右两根安装在长方体木块上,其倾斜角度可通过连接处灵活方便地调节,喷成红色,并可附上箭头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其中一根的上方管口插入一个市面常见的激光棒,可使激光从管中通过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

演示实验时,从一根管口射出的激光,经下方平面镜反射后,通过调节另一根管,使反射的激光再从中射出,于是,三根管便分别代表了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反射现象可形象化,具体化。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优秀10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反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5、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6、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七、板书设计2.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凸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镜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潜望镜的制作八、教学后记《光的反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高三物理教案 全反射9篇

高三物理教案 全反射9篇

高三物理教案全反射9篇全反射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现象,掌握发生的条件.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的临界角.能力目标能判断是否发生,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能运用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光的在光导纤维上的应用.情感目标1、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现象进行充分的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2、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初中没有学过,它对学生是一种新现象.建议作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现象,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发生.2、现象是生活中常遇到的,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现象产生的条件:一是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先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光密”和“光疏”的概念,要知道“密”和“疏”是相对而言的,并且要注意不要把其与介质的密度混同起来.3、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这就要做好演示实验,要让学生看到:①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趋近于90°,再增大入射角,光密介质中的折射光消失.②随着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的亮度不断增强,折射光的亮度不断减弱,当折射光消失时,反射光最强.4、要让学生会用的知识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建议介绍一下光导纤维可以将市场出售的纤维饰品让学生看一下以得到感性认识,加深理解.讲过之后,建议小结一下,说明光射到透明介质界面上时,一般来说,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只有发生时没有折射光线.'教学设计示例(-)引入新课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演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然后由光的可逆性推断可能发生的现象,并用实验证实现象.(二)教学过程1、做好演示实验:光的折射和光的实验.2、带领学生分析发生的条件: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会发生,而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先达到90°,就发生了现象.入射角必须大于一定的角度:临界角强调::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A、产生的条件: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者等于临界角.B、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能量已经减弱为零,发生了.C、当光由光密介质射火光疏介质时,应先判断会不会发生.为此应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光路,然后再根据折射定律或反射定律进行定量计算或动态分析.3、棱镜:通常指截面是三角形的三棱镜.探究活动(一)1. 利用光的的有关知识自制光导纤维.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光纤的发展和过程.(二)实验研究:题目:“海市蜃楼”实验模拟内容:本实验的关键在于配置密度分布不均匀的蔗糖溶液,做法如下:先在玻璃缸析出时为止,这样就配置了浓度很高的蔗糖溶液,再在蔗糖溶液上面缓慢加入清水,加入清水时要注意不能让溶液与清水混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2. 了解全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掌握全反射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2. 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3. 计算全反射的临界角。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全反射的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入全反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全反射的定义和条件(10分钟)1. 定义: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完全被反射在光密介质内部,不再折射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2. 条件: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三、讲解全反射的应用(10分钟)1. 光纤通信:光纤内部采用全反射的原理,可以传输光信号,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2. 医学成像:通过光纤和内窥镜等设备,可以在医学影像学中实现内部器官的成像。

四、实例分析(1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光线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五、练习和讨论(10分钟)1. 要求学生计算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空气的临界角;2. 让学生讨论并分享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六、总结(5分钟)对全反射的定义、条件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全反射在光学领域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全反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写一份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反射的概念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全反射是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完全被反射回原介质,不再折射出去的现象。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全反射的原理、条件和应用,并提供一些相关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全反射的原理在光传播的过程中,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的入射角越大,光线将越容易被折射,直到达到一定的入射角。

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完全沿着界面表面发生反射,不再折射出去。

2. 全反射的条件光线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临界角的大小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部分光线将根据折射定律发生折射;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全部发生全反射。

3. 全反射的应用全反射广泛应用在光纤通信、光导纤维、显微镜和望远镜等领域。

通过在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之间建立界面,可以实现光线的传输和集中。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全反射的原理,将信号通过光纤的反射传输。

4. 实验一:光的全反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全反射现象,了解全反射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材料:玻璃块、直尺、激光笔。

实验步骤:a) 将玻璃块平放在桌面上;b) 在光疏介质(空气)一侧的玻璃块表面射入激光笔,调整角度使光线射入光密介质(玻璃块);c) 观察光线在玻璃块内部发生全反射的现象。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线在光密介质(玻璃块)内部发生全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空气)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将全部发生全反射,并留在光密介质内部。

5. 实验二:光纤通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光纤中的传输特性,理解光纤通信原理。

实验材料:光纤、光源、接收器、光功率计。

实验步骤:a) 将光纤连接到光源和接收器之间;b) 调整光源的强度,使光线射入光纤的一端;c) 利用光功率计测量光纤输出端的光功率。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线从光源通过光纤传输到输出端时,光纤内部发生了全反射。

《主题九 第二节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主题九 第二节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基本原理。

2. 掌握全反射现象在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中的光线传播方向的改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械等。

2. 准备教学内容:搜集全反射现象在生活和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3. 安排实验:进行全反射现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线传播方向的改变。

4. 安置预习:预习相关章节内容,准备好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起首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引入全反射现象,例如:光导纤维传递信息、全反镜汽车驾驶夜间倒车、全反镜军用夜视仪等等。

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诠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械进行全反射现象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线在入射角增大到一定值时发生全反射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全反射现象,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3. 知识讲解:在实验演示的基础上,对全反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讲解全反射的条件和全反射光路。

通过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原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4.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实际应用实例,如全反镜、光导纤维等,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全反射现象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就全反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通过教室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加深他们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6. 总结回顾:最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全反射现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全反射的概念及原理;2. 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和计算方法;3. 了解全反射在光学设计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光路板、信号发生器、导线、示波器、三棱镜、简易自制全反射实验装置等。

教学资料:PPT、教学视频、实验指导书。

三、教学流程:1. 引入新课引入光的全反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现象说明:给学生一个悬挂在空中,一根直的铁丝,利用一盏灯,灯光经过一定角度照在铁丝上,当改变灯的角度时,发现铁丝上呈现的光线长度不同,此时我们可以问学生是什么原因导致铁丝上呈现不同的光线长度。

(2)实验说明:利用三棱镜,将一束光线在三棱镜内多次反射,最后出射时发现光线完全没有折射,这是为什么呢?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3)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光在反射时可能出现全反射?全反射的发生有哪些条件?2. 理论知识(1)全反射的定义:当光线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中,入射角大于一定的角度时,光线完全反射于介质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2)全反射的条件:折射角大于90度,即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3)全反射的计算公式:sin φc=n2/n1,其中,n1为光疏介质的折射率,n2为光密介质的折射率,φc为全反射的临界角。

3. 实验演示(1)通过展示实验表明全反射现象,可利用三棱镜或简易自制全反射实验装置进行演示。

(2)通过实验,让学生运用全反射的条件和计算公式计算临界角。

4. 应用实际(1)介绍全反射在光学设计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和显示器结构等。

(2)让学生思考并讲解较深刻的例子来加深对全反射的理解,如梅欧森棱镜、菲涅尔双透镜等。

五、教学反馈在学生结束这节课时,可以组织一些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意愿。

同时还可以为下一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可以利用相关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光的全反射的印象。

光的全反射-鲁科版选修3-4教案

光的全反射-鲁科版选修3-4教案

光的全反射-鲁科版选修3-4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全反射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全反射角的定义;3.熟练掌握全反射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光的全反射的概念和特点;2.全反射角的定义。

三、教学难点1.光的全反射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全反射的概念和特点全反射是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小于全反射角时发生的现象。

在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角为90度。

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例,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全反射的概念和特点。

2. 全反射角的定义全反射角是指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达到某一临界角度时发生全反射的角度。

教学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全反射角的定义。

3. 全反射的应用全反射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光导纤维、激光加工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结合图像,让学生了解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案例1. 全反射的实例将一根光导纤维插入盛有水的杯子中,向纤维中注入光线,当光线与纤维成一定角度时,光线会被纤维壁全反射。

这一现象在生活中使用广泛,如光纤通讯、医疗、激光加工等。

2. 全反射角的计算一束光线从水射向空气,已知入射角为45度,求全反射角。

解:空气的折射率为1,水的折射率为1.33,由折射定律知: >n1\sinθ1=n2\sinθ2当光线从水射向空气时,n1=1.33,n2=1,且θ2=90度,因此:>sinθ1=1/1.33θ1=48.75度由于θ1>全反射角,即θ1=θc,因此有:> θc=sin⁻¹(n2/n1)θc=sin⁻¹(1/1.33)θc=48.75度因此,全反射角为48.75度。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全反射的概念、特点、全反射角的定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实践和计算理解了全反射角的计算方法。

3. 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2-3教案

3. 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2-3教案

3. 光的全反射-教科版选修2-3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2.了解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3.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全反射的概念和条件;2.实验探究全反射的规律;3.全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2.学生对于全反射在实际中应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波长为532nm的激光器、三棱镜、平板玻璃、水、橡皮筋、棉签等;2.教具:投影仪、实验报告模板等。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环节1.教师利用PPT展示全反射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全反射现象;2.教师让学生思考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5.2 实验环节1.让学生分组,每组2-4人;2.把激光器打开,调节光线向平板玻璃射入;3.把三棱镜插在玻璃片上,让光从不同角度射入三棱镜;4.观察发生的反射现象;5.尝试调节角度,让光线发生全反射效应;6.观察全反射的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7.重复实验,得到更多的数据。

5.3 分析数据1.让同学们交换数据,对于数据进行归类,得到不同的图表;2.让学生自己画出实验结果曲线;3.帮助学生分析结果,让他们理解全反射的形成原理;4.引导学生思考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5.4 总结反思1.教师问学生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全反射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全反射的应用有哪些?2.讲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实际应用。

六、教学延伸1.在讲解全反射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让他们逐步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和实际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未来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反馈1.学生后期将数据整理并制作成实验报告,让他们综合运用到本次实验的知识和能力;2.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建议和评价,让他们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主题六 第二节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主题六 第二节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全反射现象的观点和原理。

2. 理解全反射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光的全反射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全反射现象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展示光的全反射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进行实验演示和讲解。

3. 准备教室互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准备课后作业,让学生动手实践,将全反射现象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本节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发生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的探究学习为主线,在问题探究、活动设计的基础上适当采用摩登化的教育技术手段。

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环节一:光的折射现象导入,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生产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通过比较光的反射现象引入全反射的观点。

为了增强实验效果,引入激光。

用实验让学生感受全反射的现象。

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生活和生产中折射现象的观察分析,明确全反射的观点。

对于激光的认识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可以借此引入学习课题:全反射的应用。

环节二:合作探究,展示应用分组进行全反射的应用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入射角的大小?如何判断发生了全反射?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光导纤维有什么特点?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新的应用,教师应对此给予鼓励和引导。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全反射的应用,同时增强合作认识。

环节三:知识应用与提升在了解了全反射的应用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如何利用全反射现象制作光导纤维?如何利用全反射现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进一步稳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的全反射教案

光的全反射教案

《光的全反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②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

③知道全反射棱镜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演示、讨论、分析过程,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感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辨证关系,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教学难点】①掌握临界角的概念;知道临界角是发生全反射的最小入射角.②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方法】情景激学法、实验探究法【教具】玻璃杯(1个)、硬币(1枚)、水(一杯)、小铁球(1个)、试管夹(1个)、蜡烛(1根)、火柴(1盒),激光演示仪(1台)、半圆形玻璃砖(1块).【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让学生参与实验,并让学生知道物理与生活联系很紧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①演示实验:熏黑的铁球浸没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放在水中的铁球变得比在阳光下更亮。

②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跟光有关的奇妙的自然现象,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现象——全反射现象。

二、探究规律,把握真理(一)、实验探究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条件实验1: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平侧面并指向圆心O。

实验2: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侧面并指向圆心O。

两个实验的入射角都从0°增大到90°的过程中,观察两个实验并比较两个实验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学生观察: ①反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②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强弱变化情况;③圆侧界面和平侧界面的现象等。

(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相同点:①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折射角都增大;②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增强,折射光减弱;③在圆侧界面,入射角皆为0°(即为垂直入射),光不偏离直线传播;而在平侧界面(直径AB的分界面),入射角不为0°,光偏离原直线传播(即发生了折射)。

《光的全反射》 教学设计

《光的全反射》 教学设计

《光的全反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的概念和条件。

(2)掌握临界角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3)了解光的全反射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探究光的全反射条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2)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的全反射现象的条件。

(2)临界角的概念和计算。

2、教学难点(1)对光的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2)运用光的全反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图片或视频,如光纤通信、海市蜃楼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光的全反射现象。

2、知识讲解(1)光的折射定律回顾复习光的折射定律,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为讲解光的全反射做铺垫。

(2)光的全反射概念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达到90°,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

(3)光的全反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4)临界角介绍临界角的概念,即折射角为 90°时对应的入射角。

临界角 C 的计算:sinC = 1 / n(n 为光密介质对光疏介质的相对折射率)。

3、实验探究(1)进行光的全反射实验实验器材:玻璃砖、激光笔、量角器等。

实验步骤:①让激光笔的光线从玻璃砖的一侧以不同的入射角入射。

②观察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情况,并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③当折射光线消失时,确定此时的入射角,即为临界角。

(2)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探究光的全反射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光的全反射说课教案

光的全反射说课教案

光的全反射应用—海市蜃楼光的全反射烟台机械工程学校郭林山光的全反射(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2)理解光的全反射.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3.德育目标: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三、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我所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等突破重难点. (二)温故知新对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我采用的方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法,增强师生双边活动的效果。

1. 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3.折射率:(三)引入新课利用一个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知识探究--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认识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为下面的内容设下铺垫。

一: 1.光疏介质 2.光密介质;3. 让学生指出以上两个图中的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让学生自己体会出一种介质是光密介质还是光疏介质其实是相对的.二:全反射接着教师做全反射的实验,以视频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主要让学生观察实验:光从玻璃射到空气,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增大入射角,又会发生什么现象?着重观察:先后发生了什么现象和光线的亮暗比较.观察现象后回答问题。

接着得出全反射定义,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临界角C接着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解析课前提出的问题,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三:学以致用(1)现象解释:露珠为什么这么亮?(2)现象解释:沙漠海市蜃楼现象的原因?(五)实例应用利用实例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对激励学生学好物理尤其重要。

教科版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教科版高中物理《光的全反射》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2.通过课件和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思维海洋中的波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方法、能力.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2、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到它与光疏介质的界面上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就发生全反射现象.教具1.半圆形玻璃砖、光源;2.弯曲的试管一支、烧杯、水、铁架台四、教学方法:结合学科“四结合”-------探究性教学方法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光的全反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界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六、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听有人说胃痛,得了胃炎,胃发炎的程度如何,医生常叫病人去做胃镜,那么胃镜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呢?请大家看一段录相:——————有关胃镜的录相;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里的物理现象———光能够在弯曲的管子中传播,将胃内的影像反映在可视屏上,大家肯定很想知道为什么,学了今天的内容,就可以解决了。

(二)新课教学前面,我们明确了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通常要发生改变。

光从空气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这里,涉及了两种介质,在物理上,我们把两种介质中,折射率小的叫光疏介质,折射率大的叫做光密介质.一、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光密介质:折射率大的物质叫光密介质光疏介质:折射率小的物质叫光疏介质例如:空气的折射率为1;水的折射率为1.33;玻璃的折射率为1.5;(黑板上板书)空气的折射率小于水的折射率,则空气为光疏介质,水为光密介质;玻璃的折射率大于水的折射率,则玻璃为光密介质,水为光疏介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广东省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参赛教案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4章第3节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参赛选手:高远静选手单位:华南师范大学【课题】光的全反射【教学时间】1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4章第3节【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初中内容的光的反射和高中内容的光的折射之后编写的,作为光的一种特殊现象来介绍,是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的拓展提升。

全反射现象的研究,在全章中承上启下,既是对反射和折射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又为日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学习作铺垫。

同时,本节内容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光怪陆离的现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用物理科学知识解释神奇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此外,本节内容与生产和科技应用联系紧密,是实现课堂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科技热情的重要教学内容。

全反射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光纤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3.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把本节内容划分为两个知识点:一光的全反射,二光导纤维的结构与应用。

教材首先基于学生上一节学习的折射现象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一个逆向思维的引导性问题——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总是大于折射角。

倘若让光束从光密射入光疏介质也会有类似的现象发生吗?——直接引入本节的学习内容。

然后通过实验观察与思考,总结归纳光的全反射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同时提出临界角的概念。

接着,教材为了让学生明确研究光的全反射现象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专门在第二部分举出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实例——光导纤维,并介绍了光导纤维的结构以及在光纤通信方面的应用。

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安排了自制学具的实践活动,并在教材网站上提供光纤和光缆的拓展知识阅读。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自行总结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以及推导临界角公式。

4. 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光的全反射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二,突出光的全反射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视STS教育;第三,注意到学生物理学习的差异性,加强了内容的选择性。

5.教材处理:(1)鉴于本节内容的综合性、资源丰富性和应用广泛性,同时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我重新梳理了本节知识的逻辑线索。

对本节内容主要分两部分来处理:一是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光的全反射概念及认识它的产生条件;二是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应用。

更加突出了本节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2)满足课标要求,灵活调整教学目标。

课标对全反射现象的学习水平要求是“认识”,介于“了解”与“理解”之间,在满足课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上,考虑教材编写的选择性以及高二学生的学情,本节课把内容学习目标定位为:初步认识全反射现象以及它的产生条件,对于临界角公式推导则放到课后;层层引导学生了解光导纤维的基本结构和广泛应用,比较复杂的光纤工作原理则放到课后拓展了解。

(3)学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已有充分认识,但是对于全反射现象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我适当补充、完善和扩展了教材中的本节内容。

设置对比实验突出全反射现象,总结归纳了全反射的概念,穿插了全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的教学内容,演示了消失的小猫和模拟光纤等能产生认知矛盾的生活经验,增加了光纤其他新用途等感性认识材料。

(4)教学设计更着重以学生为本。

教材是从提出逆向思维的问题出发进行实验探究,本节课则从奇妙的生活现象出发,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行知识回顾与理论推导,产生用原有知识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用实验探究释疑,建立新的概念。

教材仅设置一个全反射实验,本节课则设置了对比实验,既让学生通过实验充分感受全反射现象的产生条件,也使产生全反射的条件的得出更严谨、更顺理成章。

光纤的结构和应用的讲授也是让学生经历了一定的思维和实验过程才得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印象更深刻。

(5)开发、挖掘和有效利用教学辅助资源,丰富和充实了教材的内容。

在解释光导纤维的结构和应用,教材只是展示光线实物的结构示意图显得抽象晦涩。

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知识的挖掘能力仍相对薄弱,所以不易理解和接受。

本教学,在处理教材时灵活运用演示实验和动画,展示光线怎样在光纤里面发生全反射,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层层递进,化静为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明了的图像,印象深刻。

在其他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也多处用到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特点:学生对物理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很容易为客观事物的新奇现象所吸引。

同时对物理活动具有动手操作的兴趣,而且,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进一步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

在教学的各环节充分利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探究实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意义建构的基础。

学生此前已学过光线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光的反射、折射、光密光疏介质等相关内容,具有扎实的光学知识基础。

高二学生已经做过很多探究实验,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思考概括现象的能力,因此在学习本课新知识时较得心应手。

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3.学生的认识特点:一方面,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具备一些光现象的感性认识,喜欢观察鲜明、生动、不寻常的光现象,但不明原理;另一方面,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还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折射光线一定存在。

最后,对光的全反射现象的理性认识不足,并不知道产生全反射的条件,也不能灵活地运用全反射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应用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新奇的生活现象为切入点,产生认知矛盾,通过逐步引导,理论分析,实验探究,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建立正确概念,理解概念外延,并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知道发生全反射的条件;(2)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会应用全反射的条件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用实验手段研究物理问题和解释物理现象的科学方法;(2)在师生互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学习全反射产生条件的过程中,学会对比、对照、概况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实验解惑,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体会合作的快乐,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2)通过互动实验探讨光纤的工作原理以及解释小猫消失的神奇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3)通过自制演示教具重走光纤发明之路,体会科学家进行科技发明与研究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以及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4)通过介绍光纤之父——华人科学家高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科教兴国的爱国情怀;介绍光纤的广泛应用,体验物理科学与现代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全反射知识解释光纤的工作原理。

【教学策略设计】学生“学”的问题是教师思考“教”的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本节课始终坚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原则,师生互动,参与式教学活动贯穿始终。

1、教学方法(1)实验法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结合互动实验设问引导,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综合采取演示实验、边教边实验、分组实验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对比实验、对照实验等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规范实验和纠正错误操作,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从而帮助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2)谈话法(问题驱动法)通过师生间的“问题性对话”活动传递和交流信息;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围绕重点知识提出问题,展开谈话,帮助学生构建全反射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结合模拟光纤演示实验,层层递进地提出问题,与学生对话,剖析光纤的工作原理。

教师分层提示,学生跟随思考,教会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利用全反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讲授法教学的任何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讲解学习内容,配合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从不同方面阐述教学重点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通过听讲获取和领悟新知识。

本教学综合运用实验法、谈话法、问题驱动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物理问题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学习内容为主线的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2、学法指导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已发生转化,他们的思维已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不再满足于对物理现象的感知,对现象产生原因有较强的求知欲。

因此引导学生学法如下:⑴随堂探究小实验。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尝试自己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原理,概括结论,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以及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⑵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主动跟其他同学交流看法,共同思考、解决问题,体验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⑶观察、对比、归纳。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各种现象、实验,并会用对比的研究方法进行物理学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归纳。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归纳。

3、教学媒体设计以媒体课件为载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形象,清晰直观:利用视频和实物图像,让学生从生活的现象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全反射的概念;利用实验视频和对比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全反射产生条件;利用PP模拟动画对演示实验进行分层分析,了解光纤工作原理和解释小猫消失现象;利用图像图片展示光纤技术的应用拓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塑料膜、小猫卡片、水槽、弯曲的玻璃棒、幕布、盐水、塑料杯、半圆形玻璃砖、激光笔、支架、白纸 【教学流程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消失的小猫?(趣味实验)二、观察现象建立概念条件:入射角≥临界角(视频重温)三、分析对比总结归纳光纤与高锟(演示实验)解释小猫消失现象(对照实验)设计小魔术四、关注科技应用拓展五、课后思考动手实践光的全反射概念(分组实验)条件:光密→光疏(对比实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min ) 先向学生讲述教师洗东西时发现的一种神奇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