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R术在直肠前突治疗中的临床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ARR术在直肠前突治疗中的临床运用

发表时间:2012-11-20T17:24:02.9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杨双华

[导读] 评价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杨双华 (云南红河州开远人民医院肛肠科云南红河 661600)

【摘要】目的评价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患者采用STARR手术,B组32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达100%;B组有效率8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当天疼痛、术后第1天疼痛、术后第3天疼痛、术后第7天疼痛程度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是一种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新方法。

【关键词】STARR术直肠前突疗效

直肠前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经直肠或阴道对前突部分进行修补,效果往往不好,而且存在手术操作难度大、并发症多、手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 STARR)治疗直肠前突是2004年意大利学者Longo提出的用于治疗直肠前突的新术式,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科2007年从成都肛肠病医院学习引进STARR技术,经我科运用治疗直肠前突,现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同期治疗直肠前突患者两种术式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将我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直肠前突患者80例,均采用STARR手术。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41~64岁,直肠前突Ⅱ度18例,Ⅲ度10例;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42例,合并会阴下降10例, 临床表现及手术指征为:(1)便延迟或费力;(2)排便前或排便后便意频繁;(3)需用手指协助排便;(4)需用泻药或灌肠排便;(5)排便不尽感;(6)排便时间过长;(7)盆底坠胀、直肠不适和会阴疼痛。

1.1.1 排除标准直肠前突合并有液体大便失禁、全层直肠脱垂、会阴感染、直肠阴道瘘、妊娠、感染性肠病、盆底痉挛综合征。静息状态下肠疝形成;需要联合治疗的显著妇科或泌尿系盆底异常;没有与排便梗阻综合征(ODS)相关的解剖或生理学异常;存在不能安全实施该手术的技术因素;直肠或直肠周围显著纤维化;曾行直肠吻合术者。

1.2 方法

1.2.1 STARR手术术前准备:术前1d进半流饮食,术前晚及术晨各清洁灌肠,腰麻或硬外麻,折刀位或截石位,两把PPH吻合器,器械:2把强生33mmPPH03吻合器。金属压舌板1个。STARR手术方法:用扩肛器扩肛,置入肛门镜,取出内芯,将肛门镜缝扎固定于臀部,在缝合器视野下,于直肠前壁距齿线约5cm层面处,自截石位9~3点(顺时针)在黏膜下层作半荷包,同法在齿线上约3 cm层面处分别作半荷包(上下共2个半荷包);用挡板(压舌板)从肛门镜外侧紧贴直肠后壁插入直肠挡住直肠后壁,置入吻合器,将2根荷包线绕吻合器连杆同时收紧打结,自侧孔引出,轻轻拉紧(女性击发前更换手套探查阴道后壁未嵌入吻合器),关闭吻合器,打开保险,启动吻合器切断黏膜并同时吻合,取出吻合器,检查吻合口,有活动性出血点用可吸收薇荞线”8”字缝扎止血;剪断吻合口末端黏膜连合处。再于直肠后壁距齿线约5 cm层面处,自截石位3~9点(顺时针)在黏膜下层作半荷包;用挡板(压舌板)从肛门镜外侧紧贴直肠前壁插入直肠挡住直肠前壁,置入吻合器,将2根荷包线绕吻合器连杆同时打结,自侧孔引出,轻轻拉紧,关闭吻合器,打开保险,启动吻合器切断黏膜并同时吻合,取出吻合器,检查吻合口,有活动性出血点用可吸收薇荞线”8”字缝扎止血;结扎剪除两个吻合口连接处形成的邹状黏膜隆起,检查无出血后,置入排气管,术毕。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并止血、输液等治疗,术后每天二次中药熏洗治疗、中药涂擦治疗,3d后开始正常普食。

1.2.2 传统手术术前准备:术前1 d进半流饮食,术前晚及术晨各清洁灌肠准备。骶麻后病人取截石位,术区常规消毒,充分括肛,用肛门拉钩向两侧牵拉肠壁充分暴露直肠前壁,左手食指插入阴道引导,用1-0可吸收线(薇荞线)从直肠前突囊袋中央最高点向下纵行连续缝合直肠黏膜肌层,至齿线上0.5cm处,操作时勿穿透阴道后壁,上下两端缝合略窄,避免形成狭窄,影响排便。对重度直肠前突病例或修补后囊袋未完全消失的可于缝合处两侧1~1.5cm同法纵行缝合直肠黏膜肌层。1 :1消痔灵注射液10~15mL,于缝合处两侧黏膜下柱壮注射。伴有混合痔的行痔外剥内扎术治疗,伴有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于松弛黏膜下行消痔灵注射治疗。检查无出血及直肠壁损伤后,用碘仿纱布团压迫阴道后壁48 h以减少出血。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并止血、输液等治疗,术后每天二次中换药、中药熏洗治疗、中药涂擦治疗,术后第一天开始正常进食。

1.3 观察指标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有效率的统计分析。见表1。

1.3.1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结果采用统针软件SPSS(17.0)建立数据库分析,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1.3.2 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A组48例术后随访2~3个月直肠指诊前突消失,吻合口无狭窄,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完全消失,患者术后排便困难症状缓解,直肠指诊示直肠袋状凹陷消失,有效率达100%。B组32例病人术后随访半年到1年,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0例,有效率85%,A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有效率方面均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8例均一次手术成功,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例,手术时间为25~50min,平均47min,住院时间平均6~9d,术后尿潴留1例。术后无大出血、感染、肛门失禁及肛门狭窄,无肠瘘;肛缘外观平整,无肛缘水肿。见表2。

表1 两种手术方法的比较(-x±s)

其中,术后并发症常见有:①出血:术中出血约5~20ml,术后出血主要表现为便纸带血或便后滴血3~5ml;所有患者无大出血。②便次增多:主要发生在术后3~5d,2~3次/d,随后逐日恢复正常,每天一次。③排便不尽感:往往与便次增多相关联,但比较少。④控便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便意急迫,控便时间短,无肛门失禁,7d后均全部恢复。⑤尿潴留:两组患者术后均予导尿并留置导尿管24h尿管拔除后无尿潴留病例发生;对于术后出血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是:我们的经验是吻合后检查吻合口是否出血和吻合口是否牢靠非常重要,对活动性出血点和吻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