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幼儿的记忆
《幼儿心理学》课件 主题4 幼儿的记忆
![《幼儿心理学》课件 主题4 幼儿的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0284a9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1.png)
知识殿堂
三 记忆的分类
(一)按照内容的不同划分
按照内容的不同,记忆具体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语义记忆和情绪记忆。
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 象作为内容的记忆。通 过视觉、听觉、嗅觉等 对具体形象、图形符号 进行记忆。
运动记忆
以做过的运动或动 作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
情绪记忆
以语词对事物关系、 事物本身意义和性质进 行概括,将此作为内容 的记忆,又称语词逻辑 记忆。
学 习 任 务 艺艺能够向父母描述幼儿园里做过的有趣游戏、吃过的午饭,这是记忆的结果。 而记不住故事的具体内容也是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可能是因没有刻意记忆而 遗忘。成人需要了解幼儿记忆的基础理论,以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记忆。
知识殿堂
一 记忆的概述
记忆是个体的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个体进行思维、想象等高心理活动的基础。
以体验过的情绪和 情感作为内容的记忆。
知识殿堂
(二)按照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
按照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具体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 记忆
是当客观刺激停止后,个体在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感觉信息,又称感觉记忆。这种信息是未经 加工处理的原始信息,记忆容量较大,但存储时间很短,在 0.25~2s。
解析
小圆在时隔半年后还能认出小艾,这是记忆的再认;小圆能够说出小艾的名字,并描述之前一起玩耍的场 景,这是记忆的再现。对事物的再认速度往往跟当前事物所处的环境、条件与之前体验事物所处的环境、条件 的相似程度有关。小圆能够快速、准确地认出小艾,可能也是因为她们两次都是在愉快的游玩场景下相遇的, 这立刻勾起了小圆的回忆。
例如,教师与幼儿一起玩“传话游戏”,第 一位传话人说出的话,经过不同幼儿、教师一次又 一次的传递后,最后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往往已经不 是原话了。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1节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1节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5ee8c35561252d380eb6e63.png)
• 2.记忆的过程
• 3.记忆的分类
• 按记忆的目的划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 按记忆材料的内容划分:形象记忆、词语逻 辑(语义)记忆、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
• 按记忆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 忆和长时记忆。
• 按对材料的理解情况划分:机械记忆和意义 记忆。
• 4.记忆表象
• 表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 呈现的形象。
• 表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可分为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和嗅觉表 象等。
• 4.表象的特征 • (1)直观形象性(逼真感)。 • (2)概括性。(一般特征) • (3)可操作性。
测测你的记忆力(脑年龄)
二、记忆在幼儿活动中的作用
1岁 几天 -----
2岁
3岁
4岁
几个星期 几个月
1年
几天 几个星期 几个月
7岁 3年 1-2年
•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 (2/4)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 幼儿无意记忆的影响因素:一是客观对象的性质;
二是客观对象与主体的关系。
• 实验:要求幼儿按照要求到“商店”去买皮球、牛奶、 铅笔、娃娃、糖果等五样东西。
幼儿心理学
第一节: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高凡 892337037@
讨论-分享
• 分享:最让你尴尬的一件事 • 如果某一天,像手机一样,你身上出现了
一个“恢复出厂设置”按钮,一按一切记 忆归零。你会去按它吗?为什么?
一、记忆概述
• 1.记忆
•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 例如: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
5.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识记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0b74548f46527d3240ce09c.png)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2、环节包括识记、保持、恢复。
恢复又包括两种形式:再认、再现(回忆)【简答】二、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而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
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
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使儿童能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儿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记忆不易区分。
3.记忆与言语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要靠记忆,儿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离不开记忆。
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记忆的发展影响儿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记忆使情感丰富,意志活动稳定。
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的发生(一)记忆发生的指标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
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
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1.习惯化不学而能。
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2.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1~3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
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简答】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
幼年健忘:指3岁前的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现象。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4.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2f2fcecd915f804d2a16c1d6.png)
编辑ppt
24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 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编辑ppt
25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 展
➢ 前面所说到的幼儿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 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语词记忆对形象记忆的渗透,以 及它们的日益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 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
在信息保持时间和信息保持量上有 不同,在记忆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结构和 功能,处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编辑ppt
8
第五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这 一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 • 识记 • 保持 • 回忆
编辑ppt
9
一、识记
含义:识记就是记,是信息的编码 与输入过程。
编辑pptLeabharlann 10识记的分类: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与自觉性分为:
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编辑ppt
20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
②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③ 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④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⑤ 活动动机。
编辑ppt
21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编辑ppt
23
为什么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
其主要原因如下:
•
第一,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理
解使记忆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
![《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73cfafb4afe04a1b071de82.png)
第五章幼儿期记忆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老师要求幼儿说出刚呈现的卡片上有几只小鸡,而幼儿则回答小鸡是黄颜色的,这是一种()。
A.感觉的对比现象 B.幼儿的说谎想象 C.偶发记忆现象 D.记忆更精确的现象2.表象具有()的特征。
A.形象性和概括性B.有意性和无意性C.形象性和抽象性D.抽象性和概括性3.根据研究,人们发现遗忘的规律是()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前后均衡D.没有规律4.“提笔忘字”属于( )A. 暂时性遗忘B. 永久性遗忘C. 记忆不精确D. 记忆的偶发现象5.下列陈述中,哪个不是幼儿记忆的特点()A容易记容易忘B.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C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D.记忆的非常精确6对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时兴奋激动心情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运动7下列不属于表象特点的是()A.形象性B.直观性C.概括性D.间接性8首先提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规律的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马斯洛9游览过南京中山陵以后,对中山陵墓形象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10对幼儿记忆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意记忆占优势B有意记忆占优势C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D记忆的精确性较差11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2“习惯化”指标可用于测量前语言时期儿童的( )。
A.感觉 B.知觉 C.语言 D.记忆13习惯化是测量前语言时期_______的一种指标。
( ) A.儿童感觉 B.儿童动作 C.儿童社会性发展 D.儿童记忆14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
这是( )。
15.原始的记忆因素是( ) A.自然条件反射 B.习惯化 C.人工条件反射 D.重学记忆16.记忆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
( ) A.幼儿 B.婴儿 C.新生儿 D.胎儿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18.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最新《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资料
![最新《学前心理学》第五章到第八章练习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be44ff358f5f61fb7366646.png)
第五章幼儿期记忆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老师要求幼儿说出刚呈现的卡片上有几只小鸡,而幼儿则回答小鸡是黄颜色的,这是一种()。
A.感觉的对比现象 B.幼儿的说谎想象 C.偶发记忆现象 D.记忆更精确的现象2.表象具有()的特征。
A.形象性和概括性B.有意性和无意性C.形象性和抽象性D.抽象性和概括性3.根据研究,人们发现遗忘的规律是()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前后均衡D.没有规律4.“提笔忘字”属于( )A. 暂时性遗忘B. 永久性遗忘C. 记忆不精确D. 记忆的偶发现象5.下列陈述中,哪个不是幼儿记忆的特点()A容易记容易忘B.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C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D.记忆的非常精确6对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时兴奋激动心情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运动7下列不属于表象特点的是()A.形象性B.直观性C.概括性D.间接性8首先提出“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规律的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金纳D马斯洛9游览过南京中山陵以后,对中山陵墓形象的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10对幼儿记忆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意记忆占优势B有意记忆占优势C机械识记多于意义识记D记忆的精确性较差11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12“习惯化”指标可用于测量前语言时期儿童的( )。
A.感觉 B.知觉 C.语言 D.记忆13习惯化是测量前语言时期_______的一种指标。
( ) A.儿童感觉 B.儿童动作 C.儿童社会性发展 D.儿童记忆14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表现出和新异刺激不同的反应。
这是( )。
15.原始的记忆因素是( ) A.自然条件反射 B.习惯化 C.人工条件反射 D.重学记忆16.记忆产生于__________时期。
( ) A.幼儿 B.婴儿 C.新生儿 D.胎儿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18.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试题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3f76cdde009581b6bd9ebe2.png)
第五章幼儿记忆一、单项选择题1、看到“五星红旗”四个字,头脑中就会立刻浮现出五星红旗的形象,这属于( )。
A.形象记忆B.感觉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2、研究发现,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程是( )。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不会遗忘D.起伏不定3、下面符合幼儿记忆发展特点的是( )。
A.以有意记忆为主B.以词语逻辑记忆为主C.以无意记忆为主D.以意义记忆为主4、在欢度“六一”儿童节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春天在哪里》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
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B.识记C.回忆D.保持5、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一种识记是( )。
A.有意记忆B.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D.意义记忆6、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 )。
A.有意记忆B.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D.运动记忆7、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害怕什么都是()的结果。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机械记忆D.运动记忆8、婴儿的“认生”现象,是( )的结果。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词语逻辑记D.运动记忆9、我们对公式、定理等的记忆,就是()。
A.形象记忆B.词语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10、没有自觉的记忆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是A.有意记忆B.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D.意义记忆11、在不理解古诗含义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B.理解记忆C.机械记忆D.逻辑记忆12、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B.再现C.保持D.识记二、多项选择题(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1、再认和再现是识记与保持的( )。
A.前提B.基础C.结果D.证卿2、下列有关幼儿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B.词语记忆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C.形象记忆效果好于词语逻辑记忆D.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记忆的过程包括( )。
A.识记B.保持C.再认D.再现三、判断题1、形象与词的结合,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
儿童记忆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1995ad700abb68a982fb68.png)
三至六岁儿童记忆的特点
•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 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学
第 前
儿
三 童
• 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儿童喜爱什么、依恋 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婴幼儿对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容 易记忆和保持。
• 形象记忆(6~12个月)——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比如,婴 儿认识自己的奶瓶、认识妈妈、能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 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是依靠视 觉表象进行的。
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 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 记忆保持的时间不断延长
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 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这种现象称“幼年健忘”;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 记忆提取方式在发生变化
2岁左右出现回忆; 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再认依 赖的是感知,回忆依赖的是表象,感知 的刺激在眼前,立即可以引起记忆痕迹 的恢复;表象的活动还有待于儿童在头 脑中进行搜索。所以,再认容易,回忆 较难。
也是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
1、再认
再认是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来。人们往往以为不能重现
识记过的事物就是遗忘,其实,能识别再度出现的事物,也是回忆。
2、再现 再现是当识记过的事AD物D Y不OU在R T时EXT能HE够RE 在头脑中重现。这是一种高水平A的DD回YOU忆R T,EXT如HERE
第五章第二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活动
![第五章第二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0edb3445cf84b9d528ea7ad7.png)
课后作业
• 如何组织幼儿的识记材料 • 简述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理论
学习之后如果能够睡眠,将大幅减少干扰
避免饥饿
人在饥饿时记忆效果最差
延长记住的时间
周期性地对自己的记忆成绩进行测验 逐渐延长两次回忆之间的时间间隔
利用记忆术
记忆术的作用 在一般记忆能力不变的情况下,用特殊的编码和 存储策略使特殊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常见的记忆术 联想法、串联法(环扣法 )、定位法、线索法、谐 音法、歌诀音韵法、归纳法
100 90 比保 80 持 70
1.大多数遗忘发生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
2.遗忘遗忘的速是先快后慢,渐趋平稳; 3.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百 60 分 50
40 30
20
10 0 1 23 4 5 10 15 20 25
时间(天数)
30
• 影响遗忘发展的因素
– 识记材料的性质 – 材料数量 – 学习程度 – 检查方式
• 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 幼儿以无意记忆为主,影响提高幼儿记忆 效果的因素:
• • • • 1、活动材料的性质 2、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3、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 4、活动中感官可参加的数量
• 幼儿的兴趣、积极性与记忆 • 1、活动动机 • 活动的动机对幼儿记忆的积极性和效果有 很大影响。 • 2、幼儿的兴趣 • 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不同,记忆的效果也 不同
• 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活动的组织 • 1、保持和遗忘
• 保持:对过去识记过事务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 的过程 •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 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 保持和遗忘是相反的过程,也是同一记忆活动的 两个方面; • 遗忘并非完全是坏事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210b63ae87101f69e319597.png)
第四节记忆的保持和遗忘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什么是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这里涉及到表象和表征两个概念。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具体表象就是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主要是大脑皮层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符号表象是运用语言、文字或其它符号所形成的客观事物的象征性形象。如“苹果”一词在头脑中的形象,它是大脑第二系统的活动,研究认为,儿童1岁以后就可能产生最早的符号表征能力。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比如,幼小的婴儿经常用奶瓶吃奶或喝水,当他只看到奶瓶的一个侧面时,就“知道”那是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东西,马上做出吃奶或喝水的反应;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或兴奋起来,这些对奶瓶的知觉或对妈妈声音的知觉,已经与经验发生了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三)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幼儿记忆的发展精讲
![幼儿记忆的发展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2c86e92eb90d6c85ec3ac6b2.png)
第五章幼儿记忆的发展内容提要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个体能正常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最基本的心理能力。
本章在对记忆进行简要概述之后,阐述了记忆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着重介绍了幼儿记忆能力、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发展特点,同时还介绍了一些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和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1.了解记忆的概念以及常见的记忆现象。
2.掌握幼儿记忆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幼儿记忆能力、记忆策略、元记忆的发展特点。
3.了解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能设计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活动方案。
2011-02-18 人教网记忆记忆的发展记忆策略元记忆第二节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一、记忆的发生与发展(一)记忆的发生(指标、时间)婴儿的许多所作所为,在逻辑上均隐含着记忆系统的存在。
将一张新的图片与一张已经重复看过几遍的图片放在4个月的婴儿面前时,婴儿看后者的时间明显更长一些。
一个3岁幼儿能够详细地叙述他们班到一个面包厂的交游经历。
在这些活动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记忆。
幼儿的多数认知活动都涉及记忆。
注意的习惯化是以某种再认为前提的。
如果婴儿不能以某种方式保持关于重复呈现刺激的经历,他们就不可能对它习惯化;模仿和搜寻被藏客体(客体永久性)也一样要求对以往事件的记忆;很早便出现在婴儿身上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也一样离不开记忆前提。
婴儿不仅很早就存在记忆,而且他们具有相当好的信息保持能力。
例如,5个月婴儿接触一张面部照片仅仅两分钟,在长达两个星期后仍有可能再认照片的迹象。
在一项研究中,让婴儿对看到小汽车时做出踢脚反应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结果3个月婴儿能够将这种习得的联系保持长达两个星期的时间。
如果在最初的学习与记忆测验期间,为婴儿呈现关于这一联系的提示物,如实验者以婴儿所熟悉的方式轻轻摇晃小汽车,则婴儿的记忆更加持久。
婴儿对诸如母亲的面孔这种经常出现的重要刺激的记忆,延续时间更长。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及其特点尽管记忆可能很早就存在,但并非一开始就很完善。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4f514a20242a8956aece431.png)
培养学前儿童记忆力的策略
听声做游戏
拍电报
3
看谁记得多
2
4
1 什么东西 不见了
5 不讲卫生
的毛毛
1.什么是记忆?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记忆有哪些特殊现象? 3.幼儿的记忆有什么特点? 4.试用有关知识分析本单元“案例导入”中甜甜 的记忆特点。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做?
Thank You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二)记忆保持
1.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2.记忆容量不断增加——记忆广度、记忆范围 A.记忆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量。7+2 B.记忆范围: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3.记忆内容的不断变化
幼儿机械记忆占优势,与幼儿的生理、心
理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机
(1)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
械
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
记
(2) 幼儿知识经验比较贫乏,抽象思维不发
忆
达,不能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
行记忆。
(3) 幼儿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因此较
多地采用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方法。
2.婴儿记忆的发展
2~3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短时记忆, 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对人与物的认识。 到5~6个月表现出明显的“认生”。1岁左右 出现“客体永久性”观念。
5~6个月的婴儿表现出明显的“认生”。对熟 悉的人愉快接近,对陌生的人则畏怯躲避,甚至惊 哭。
1岁半以后,言语的出现使婴儿记忆的发展具备如 下新特点:
三、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案例导入
静夜思 甜甜背诵《静夜思》后不到 半天时间就想不起来了。反复记 忆几次,甜甜能成诵,但却解释 不出诗的意思。
第五章 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 儿童记忆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afc1cde700abb68a882fb25.png)
4、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四岁后幼儿意义记忆开始发展,两种记忆都随着年 龄的增长而发展,意义记忆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的效果 来得高。
年龄 4岁 5岁 6岁 7岁 意义记忆再现量 47% 64% 72% 77% 机械记忆再现量 4% 12% 26% 48%
5、记忆不精确,记忆的精确性和巩固性较差
习惯化就是指由于刺激重复出现,反应的逐 渐减弱。这时,人的注视程度、心率和呼吸 频率都会减弱或减慢,表示兴趣降低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刺激的出现,又会导 致较强的反应。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 “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机制使新生儿不断地关注 周围环境中他们不熟悉的那些新东西,这是 他们进行有效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例:你能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几位数字?
3.1415926535897932384626。。。 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 尔乐苦煞吾(26535) 把酒吃(897) 酒杀尔(932) 杀不死(384) 乐尔乐(626)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并居优势地位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 会进行有意识记。而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 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小学生入学时,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到 了小学中高年级,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有意记忆的记忆效果比无意记忆效果好。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二)记忆容量的增加 1.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 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人类的记忆广度为 7±2个信息单位。幼儿末期记忆广度大约为6个信 息单位。 数字广度测验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 幼儿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 幼儿记忆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3a15509e87101f69e3195f6.png)
第二节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 1、习惯化。可以作为新生儿和幼小婴儿对事物是 否熟悉(是否能够再认)的指标。如采用感觉偏爱 法研究新生儿对熟悉图形的视觉习惯化,可以发 现生后1-3天新生儿已经有了原始的记忆。 •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 另一种指标,对条件刺激物作出条件性反应,表 明再认的存在。 • 3、重学记忆。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经过 一段时间后,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 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 • • • •
三、幼儿童记忆的年龄特征及记忆 力培养
• • • • 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记忆的特点 一、1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新生儿记忆的特点 是记忆发生的时期。其记忆主要是短时记 忆,表现为对刺激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 射。
• (二)1-6个月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 1、长时记忆开始发生。1~3个月是长时记 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 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3~6个月婴儿的 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 (三)6-12个月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 1、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 2、开始出现工作记忆。8个月左右的婴儿, 开始出现工作记忆。婴儿开始能够把新信 息和过去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和比较。
四、记忆表象 (一)记忆表象的概念: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 象叫之。 (二)记忆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 (三)记忆表象的种类: 1、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和动觉表象, 是已表象的感知特点划分。 2、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是已表象的概括性划分的。
•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 • 1、1岁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得以用符号进行表征, 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 • 2、表象和表征是有区别的。 • 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 脑中出现的形象; • 表征则是指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 • 按加工创造的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两种。 • 记忆表象指头脑中保存的客观事物的感知形象 • 想象表象是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后形成的 新形象。 • 表象还可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 • 具体表象就是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这是大脑皮层 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 符号表象是运用言语、文字或其他符号所形成的客观事物 的象征性形象。它是大脑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是人类特 有的能力。
第五章 学前心理学教案
![第五章 学前心理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2bbc73453610661ed9f462.png)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案讲稿第五章学前儿童的记忆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即人脑保持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记”和“忆”两个方面。
从生理角度看,记忆是人脑反映时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记忆的过程就是痕迹建立、保持和恢复的过程。
记忆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具有表面性和直观性;而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或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也就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具有内隐性和概括性。
(二)记忆的分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这一形象不仅可以是事物的视觉形象,还可以是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事物各方面属性的形象,如听过的一首歌、看过的一幅画等。
(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如小学生对广播体操一系列动作的记忆,儿童对骑车、弹琴等各种动作的记忆。
(3)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幼儿刚入幼儿园与父母分离时的痛苦与不安、看动画片时的高兴等。
(4)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公式和规律等具有内在逻辑性信息为内容的记忆,如学习“1+1=2”、一首唐诗等。
2.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1)感觉记忆感觉记忆,又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保持时间很短,为0.25~2秒。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又叫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加工的信息有两个来源:一是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因受到注意而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二是为了解决当前问题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暂时存放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没有得到复述,就会出现遗忘;如果得到复述,就可以从短时记忆进入到长时记忆。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章节测试 第五章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章节测试 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61054f61a0116c175e0e48c9.png)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婴幼儿可以从人群中辨认母亲、认识奶瓶等。
婴幼儿的这种记忆属于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语词记忆【解析】(P91):C 形象记忆是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6个月到12个月时,儿童的形象记忆逐渐发展。
如婴幼儿可以从人群中辨认母亲、认识奶瓶等。
认生也是形象记忆的一种表现。
2.元记忆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A.皮亚杰B.弗拉维尔C.斯金纳D.尹扎德【解析】(P92):B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1971年首次提出元记忆的概念,它是指个体自身对记忆过程的认知。
3.完整记忆包括的三个环节是A.识记、保持、恢复B.识记、保持、再现C.识记、恢复、再认D.识记、再现、恢复【解析】(P88):A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完整的记忆应当包括识记、保持、恢复三个环节。
4.当记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头脑中呈现曾经记忆过的事物。
这种记忆恢复的形式被称为A.保持B.再认C.再现D.回复【解析】(P88):B 记忆恢复可以分为再认和再现(回忆)两种形式。
再认是指当记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头脑中呈现曾经记忆过的事物;再现则是指记忆过的事物没有再次出现,由于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再次在脑中呈现记忆过的事物的过程。
5.在儿童的记忆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记忆是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语词记忆【解析】(P91):C 在儿童的记忆发展中,形象记忆是最重要的一种记忆,在整个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中占据着主要地位。
6.“幼儿健忘”一般出现在儿童A.1岁以前B.3岁以前D.7岁以前【解析】(P90):B 研究表明,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被称为“幼儿健忘”,而3-4岁以后出现的记忆则可以保持终身。
7.学前儿童在记忆过程中最常用的记忆策略是A.视觉复述B.特征定位C.复述D.组织策略【解析】(P93):A 视觉复述是指儿童将自己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记忆对象上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持和遗忘
保持是过去识记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是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02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先快后慢。
幼儿识记材料的组织(如何防止遗忘)
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 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3、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难辨别的是()。 A. 圆形 B. 半圆形 C. 正方形 D. 三角形
4、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岁时能够正确判别前后。 A. 3 B. 4 C. 5 D. 6
第一节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2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
第五章楠
复习旧知识
1、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A.味觉 B.听觉 C.痛觉 D.视觉
2、由于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的,幼儿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该( )。 A.背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B.面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C.面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D.背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识记:对事物进行识别、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保持:对识记的内容进行强化,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 再认: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感到熟悉,确定使我们
认知过的。 回忆(再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呈
现出来。
1 2
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特征:
物体的记忆依靠的是形象记忆,记忆所借助的形象带有直观性、鲜明性,所以效果 很好。熟悉的词在儿童头脑中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因而效果也较好。至于生疏的 词,在幼儿头脑中没有可以相结合的具体形象,因此效果最差。
参考答案
3、形象记忆和词语逻辑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幼儿期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都在发展。研究表明,3-4 岁幼儿是形象记忆还是词 语记忆,其水平都相对较低。 4、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记忆和词语逻辑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语在儿童头脑中都不再是单独的起作用,而是形成越 来越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够叫出名称,那么物体的形象和相 应的词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幼儿熟悉的词,也必然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 础上,词和物体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 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在形象记忆中,物体或图像起主要作用, 词语在其中也起着标志和组织记忆形象的作用。在语词记忆中,主要记忆内容是语 言材料,但是记忆过程要求有语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作支柱。随着儿童语言的发 展,形象和词的相互联 系越来越密切,两种记忆的差别也相对缩小。
参考答案
表格中反映的幼儿记忆特点是:
1、以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各种材料。在儿童语言发展之前,其记忆内容 只有事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记忆。 2、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词语逻辑记忆,对熟悉词语的记忆效果优于生疏的词语;
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且记忆效果高于词语逻辑记忆。幼儿对熟悉
感觉记忆,不超过2秒 工作记忆,不超过一分钟
保持时间
长时记忆
超过一分钟,甚至终生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一)
(二) (三) 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
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真题再现(2012年下)
分析下表所反映的幼儿记忆特点。
表:幼儿形象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对 10 个物或词能回忆出的数量) 年龄(岁) 3‐4 4-5 5-6 熟悉的物体 3.9 4.4 5.1 熟悉的词 1.8 3.6 4.6 生疏的词 0 0.3 0.4
直观性:在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方面与真实的物体有相似之处; 概括性: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 某一类对象的表面感性形象的概括,常常表征为轮廓而不是细节。
1 2 3
记忆在幼儿生活中的作用:积累生活经验
记忆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积累表象,提供想象的材料 记忆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积累知识经验
四、幼儿记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偶发记忆:该记住的没记住,不该记住的记住了
2、“说谎”问题:分不清现实与想象
下课
黄河科技学院
主讲人:王亚楠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分类标准
种类 有意记忆 无意记忆 机械记忆 意义记忆
特点 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死记硬背 理解之后的记忆
记 忆 分 类
目的性
理解性
记 忆 内 容
形象记忆 形象
逻辑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感知过的事物
体验过的情绪 练习过的动作
逻辑记忆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概念、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
第二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一、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影响幼儿记忆效果的因素
1
活动材料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 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符合兴趣的 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的目标 活动中感官可参加的数量
2 3
4
二、幼儿的兴趣、积极性与记忆
三、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活动的组织
记忆的保持、遗忘及遗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