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练习:第一课家住平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第1节稻作文化的印记一、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二、湄公河平原的生产特色

1.主要农作物:水稻。

2.生产方式:以人工劳动为主,精耕细作。

3.水稻生产与人口的关系

(1)水稻生产需要经过很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这些劳动主要依靠人工完成。插秧和收割的季节,是人们最为忙碌的时候,片片稻田中都有劳作的身影。

(2)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这与稻作农业对人力的巨大需求有一定关系。当然,高产的水稻也能够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要。

三、生活特色:稻作文化的印记

1.水稻生产对民居的影响

(1)景观:纵横的渠道和众多的河流构成的水网,环绕着大片稻田

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2)民居:湄公河平原上的高脚屋,以木、竹为主要建材,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上层住人,底层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

2.水稻生产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影响

(1)米市:街边有很多卖稻米的店铺或市场,出售各种稻米。

(2)饮食:人们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在越南,

除了米饭外,还有各种米制食品,如米粥、米

酒、米粉和粽子等。

3.水稻生产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

(1)文化活动: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①“御耕节”: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人们祭祀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以期获得好收成。②水上木偶戏: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很多动作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如插秧、打谷等。

(2)人际关系: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等很多农活都需要村民协作完成。因此,人们都

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四、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湄公河平原这块世界水稻的主产区,水稻生产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内容和节奏,水稻的生产史也书写了这个地区的文明史。传统的耕作、播种与收获方式,描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表达出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

湄公河平原发展水稻种植(或: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地处热带,高温多雨;平原地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网密布,灌溉便利。

(2)人文条件:湄公河平原人口稠密,能满足稻作农业对人力的巨大需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湄公河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②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上

③湄公河平原是水稻高产区,人口稠密④湄公河平原高温多雨,人们住高脚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为湄公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的有()

①高温多雨②足够的水分③深厚而肥沃的土壤④众多的人口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以下符合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A.气候温和,四季分明B.面积不大,但地势平坦

C.高温多雨,水网密布D.干旱缺水

4.下列各项与湄公河平原人们生产、生活风俗不符的是()

A.插秧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

B.这里有渠道、河流、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了独特的聚落景观

C.村民们彼此相隔较远,各干各的

D.这里的许多文化活动,如水上木偶戏,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

5.如果你去湄公河流域旅游,以下不太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水网密布B.大面积的麦田

C.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的房子 D.各种米制食品

6.下列各项中展示了湄公河平原生活图景的有()

①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②农忙时节互相帮忙③农业生产以人工为主④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

⑤插秧和收割的季节是人们最为忙碌的时候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④⑤

7.以木、竹为主要材料,用木桩作为支撑,悬空架设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 A.湄公河平原B.美国中部大平原C.东欧平原D.日本关东平原

读某年亚洲四国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回答8-9题。

8.根据表格,当年水稻总产量最多的国家是()

A.泰国B.中国C.印度D.日本

9.比较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泰国比日本高的自然条件是()

A.人口数量多 B.热量条件好 C.技术力量强 D.机械化程度高

二、非选择题

1.(1)完成下表。

湄公河平原的居民日常生活与稻作生产的关系

(2)湄公河地区的民居俗称“高脚屋”,十分普遍。自古以来,高脚屋就是气候湿润、雨量充足的亚热带地区一种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请列举两到三个有高脚屋民居的国家。

(3)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人们住高脚屋有哪些优点?

第2节用机械种庄稼

1.自然环境(或: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美国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北美洲,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

(2)地形及土壤:平原地形,土地辽阔,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3)气候:位于北温带,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气候适宜,比较适合大豆、玉米和小麦生产。

(4)水文: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从北向南贯穿大平原东部,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2.农业生产:大规模机械化商品性旱作农业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农业是美国人民的衣食之源,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改造美国农业。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

(1)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旱地作物)

(2)生产特色

①规模大,机械化生产:平原上的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家庭农场的规模普遍很大,配有许多大型农用机械和自动化装置,劳动力少,效率高。每到收获季节,联合收割机大显神威,从农作物的收割到脱粒,一气呵成。

②商品化(商品性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地广人稀,机械化生产,效率高,产量大,产品储存条件好,交通四通八达,这些为商品性农业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③一体化程度高

A.原因:美国农场规模大,产量高,加上主要农产品产地与消费地距离远,农场主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运输、销售农产品。

B.表现:有不少人脱离农业生产,专门给农场主供应生产资料、收购农产品,或提供其他各环节的服务。久而久之,美国农业在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储藏、运输、加工和包装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一体化。

3.美国农村的生活方式(生活特色)

(1)农场景观

①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将一个个农场与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

②在靠近农舍的地方,间或有粮仓和存放农业机械的库房,它们与大片农田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2)生活方式

①公路、铁路、电缆和光缆铺设到田野,人们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

②原因:科技在改造美国农业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美国农村的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