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合集下载

从电影《刮痧》看中外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看中外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刮痧》看中外文化的差异一、引言国产影片刮痧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

该影影片的主角许大同在美国奋斗八年时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并在年终行业颁奖大会上获得电玩游戏制作大奖。

正当他在为实现美国梦而感到高兴的同时,随后降临的意外事件却使许大同从梦中惊醒,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因闹肚子发烧,来美国探亲的爷爷因为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以中国民间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而这就成了许大同虐待儿童的证据。

接连不断的灾难噩梦般的降临,使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一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

该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误会,是一场司法纠纷,但实际上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碰撞和冲突。

正是这种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的才导致影片中的冲突碰撞不断,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影片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一)思维模式的差异不同的文化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而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情感与态度取向等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习俗、行为准则、伦理道德乃至生活方式。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讲究逻辑推理,注重理性与实证。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强调直觉感悟,多依赖经验与辩证的形象思维。

片中对于刮痧的争论是中西两种思维模式冲突的典型体现。

刮痧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与“阴阳调和”认为人体是气,形,神的统一体,刮痧的主要目的便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理顺体内的“气”。

而这在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中是讲不通的,西医的诊断更多的是借助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对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

因此,尽管许大同在法庭上极力为刮痧辩护,但他提到的“七经八脉”、“丹田”、“气”等涉及中医传统文化的术语仍让美国老法官不知所云。

不同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不同的医学理论,如果硬要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中医的刮痧和“气”的概念,必然会带来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碰撞。

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加之长期以来东西方文化缺少交流,刮痧便成了大同在法庭举证的一大难题。

(完整word版)浅谈电影《刮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完整word版)浅谈电影《刮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浅谈电影《刮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在《社会学》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刮痧》。

看完之后,我对影片中表现出来的中西文化差异感触颇多。

因此可以说“刮痧”就是一个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纠纷。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

主人公许大同是一位电脑游戏设计师。

他在美国奋斗了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但是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让许大同梦中惊醒。

一天,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闹肚子,从北京来的父亲对丹尼斯进行了中国传统的刮痧治疗。

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丹尼斯身上留下的刮痕竟然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

法庭上,许大同发现无法用西医理论来解释刮痧原理,而控方律师又一再的歪曲中国的传统文化。

最终,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许他和儿子见面。

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分裂……接二连三的噩梦不断降临,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间支离破碎。

许大同原以为实现的美国梦也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

影片的最后,大同的朋友昆兰亲身尝试刮痧并为其正名,因此法官宣布了对许大同的解禁令,一家人终得团聚。

电影中一连串的误会和巧合造成了人物命运的曲折,但是究其根源,这一切都是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

可以说影片中许大同的遭遇有其偶然,但也是必然。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曾引入文化冰山模式来解读文化冲突。

在他的论述中,文化被比喻成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是显性文化,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及某些信仰。

而暗藏在水下的大部分冰山则是隐形文化,包括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等更为深层的文化因子。

而文化冲突主要就是隐性文化的冲突。

正如《刮痧》中的许大同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八年,自己也成为了众多美国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是在隐性文化层面,他仍表现出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在我看来,《刮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亲情观、友情观、人权观和道德观。

一、亲情观在中国人眼中,“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家人要互相关心、休戚与共,子女要遵守孝道。

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权威资料]

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权威资料]

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家庭观念,婚姻观念,法律观念以及友情观念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中西方在行为处事上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不同会产生碰撞,甚至会产生冲突,只有融合,理解,包容才会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

本文以电影《刮痧》为例,剖析了中西方文化在教育,法律,亲情,友情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流,使两种文化能够更好的融合。

一.电影简介《刮痧》无疑是中国史上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最成功的电影之一,此电影主要围绕是否对儿童有虐待行为这一中心思想展开,本文讲述了的是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的北京夫妇许大同和简宁及儿子丹尼斯在美国追梦的生活状况,他们一家很幸福,过得也很体面,许大同开发了一款游戏同时也获得了奖项,在颁奖时,许大同说道:“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来到美国经过八年的努力,拼搏,终于实现了美国梦”。

但是幸福随之被打破了,丹尼斯闹肚子,爷爷因为看不懂英文说明书,就采用中国传统的中医治疗刮痧,在一次事故中丹尼斯受伤了,随之送到医院,医生看见丹尼斯背后的伤痕,认为丹尼斯长期受到家人的虐待,随之告知儿童福利局对丹尼斯进行监护,最后在深刻的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刮痧,中西方文化得到融合。

本片围绕是否对儿童虐待而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本文从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法律,亲情,友情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1. 家庭教育观念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尊崇传统的儒家思想,“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中国人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的观点,直到现在还有一直被热议的棍棒底下的北大生,清华生,我们中国人认为严厉是成功的途径。

其中“父为子纲”就是儿子必须听取父亲的话,同时父亲也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

记得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当丹尼斯打了约翰的儿子,许大同让丹尼斯道歉,丹尼斯不肯,他就打了丹尼斯一巴掌。

看《刮痧》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

看《刮痧》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

看《刮痧》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刮痧》是一部展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视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于不同文化观念的思考。

传统中医与西医在观念上存在着差异,导致了刮痧的技术与效果也有所不同。

在中西方文化下,刮痧的接受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文化观念对刮痧疗效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西方文化在对待刮痧的态度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考空间,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只有摒除偏见,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更加和谐的社会共存。

【关键词】刮痧、中西文化差异、传统中医、西医观念、疗效、接受度、文化观念、态度、文化差异的重要性、理解、接纳、观影背景、思考、技术、影响。

1. 引言1.1 观影背景《刮痧》是一部描绘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影片通过讲述一位西方医生在中国学习刮痧的经历,深入探讨了中医和西医之间的观念差异以及刮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度。

观看这部电影让人们开始思考,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接受。

影片中的情节引人深思,让人们反省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知是否能够包容他人的不同观点。

通过观影,观众可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在医学领域的不同理念和实践方式,从而促使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合不同文化,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人文关怀。

在这部电影中,观众们可以在情节中感受到来自中西方文化碰撞的情感冲突和认知差异,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不同文化间的沟通挑战和理解难题。

1.2 文化差异引发的思考文化差异在观影时所引发的思考,是我们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进行深入思考的起点。

观看电影《刮痧》时,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在对待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文化普遍倾向于依靠科学技术和药物治疗来解决身体问题,而中医则更注重自然疗法和整体调理。

这种文化差异不仅仅是治疗方式上的不同,更是一种对待生命和健康的不同观念。

《2024年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范文

《2024年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范文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篇一一、引言电影《刮痧》作为一部跨越文化背景的影片,通过主人公在异国他乡的经历,展示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电影的情节、人物以及文化元素,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以期为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互动提供新的视角。

二、电影《刮痧》概述电影《刮痧》以主人公在异国他乡的亲身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一个跨越文化背景的故事。

在电影中,主人公因为一场意外而被迫与西方文化接触,并在处理问题时体验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在不断的交流与磨合中,主人公逐渐找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共同点,实现了文化的融合。

三、中西文化冲突的体现1. 价值观差异:电影中,主人公在处理问题时所遵循的价值观与西方社会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在处理家庭矛盾时,主人公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解决方式,而西方社会则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在电影中屡见不鲜。

2. 沟通方式:中西方的沟通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电影中,主人公在初到西方国家时,由于不熟悉当地的沟通方式,经常陷入尴尬的境地。

例如,在与人交流时,西方人更注重直接和坦诚,而中国人则更注重面子和委婉。

3. 习俗差异:中西方在习俗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饮食、节日、礼仪等。

电影中,主人公在面对这些差异时感到困惑和不适,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

四、中西文化融合的途径1. 互相理解:在面对文化冲突时,互相理解是实现文化融合的关键。

电影中,主人公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和互动,逐渐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传统传递给西方人。

2. 包容与尊重:包容和尊重是文化融合的基础。

在电影中,主人公和西方人在不断的交流与磨合中,逐渐学会了包容和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3. 创新与发展: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创新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电影中,主人公将中西方文化的优点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为文化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结论电影《刮痧》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示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近年来,电影《刮痧》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的反馈和关注。

这部电影不仅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了中国传统疗法刮痧的奇妙效果,更深入探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差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电影《刮痧》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观念差异、传统医疗差异和审美与情感差异。

首先,观念差异是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方面。

在电影中,主角李玉玲是一位来自中国的传统刮痧师傅,她独特的治疗方式引起了美国人的好奇和争议。

在刮痧为治疗疾病的观念上,中国传统医学强调通过疏通经络、排除病邪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然而,在西方医学中,刮痧被视为一种古老而无效的治疗方法。

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医疗方式和理念之间的冲突,进而引发了文化冲突。

其次,电影《刮痧》还通过展示中西传统医疗差异表达了中西文化冲突。

中国传统医学重视人体的整体健康,相信身体的疾病源于身体的不平衡。

刮痧被用作一种调理身体的手段,通过刺激皮肤,促进循环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然而,西方医学倾向于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疾病,将重点放在症状的消除上。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体现为美国医疗体系对刮痧的质疑和嘲笑,以及对中医师傅身份的不信任和质疑。

最后,审美与情感差异是中西文化冲突的另一方面。

电影中的角色对刮痧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中国人普遍接受刮痧,并将其视为传统疗法的一部分,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然而,美国人对刮痧持有负面而嘲笑的态度,他们认为刮痧是一种奇怪甚至是残忍的行为。

这种审美和情感上的差异深化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暗示了两种文化间的价值观的不同。

电影《刮痧》通过展示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和讨论的平台。

观念上的差异、传统医疗差异以及审美与情感差异,都是中西文化之间不同冲突和差异的体现。

而电影通过这些差异,引发了对文化认同的思考和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将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并改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从跨文化差异谈电影《刮痧》中的文化冲突-最新资料

从跨文化差异谈电影《刮痧》中的文化冲突-最新资料

从跨文化差异谈电影《刮痧》中的文化冲突前言《刮痧》故事发生在一个在美国圣路易斯生活的华人家庭,当丹尼斯肚子受凉引发肚子疼时,刚刚到美国的爷爷利用中国传统的刮痧技艺治疗好了孙子丹尼斯的病。

但是在刮痧这种技术并不被美国人认可,并被误认为是老人虐待丹尼斯,然后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结局是误会解决,老人和孩子的得到了合理的对待。

1、《刮痧》中西方文化差异认识一个事物,必须要由表及里,从现象看本质。

从跨文化差异来看《刮痧》中西方文化冲突也必须要遵循这条路线。

表层文化一般包括:当地的建筑的建筑风格,生活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可以接触到的生活艺术,以及当地采用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深层文化一般包括,当地群体的价值观,认识观,行为方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解释跨文化差异在电影中的冲突。

1.1 《刮痧》中西方文化差异―表层文化差异表层文化包括当地的建筑的建筑风格,生活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可以接触到的生活艺术,以及当地采用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在电影《刮痧》中,主人翁徐大同在表面上来看,已经是一个融入美国社会的华人了。

但是,因为老父亲的刮痧而带来了美国社会对徐大同的一系列不信任而导致工作和人脉都失去。

这种电影的故事情节深刻反映出,徐大同虽然在表面文化中已经被公众认可,但是在意识形态方面特别是文化方面仍然没有融入当地的社会,同时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2 《刮痧》中西方文化差异―深层文化差异深层文化一般包括当地群体的价值观,认识观,行为方式。

其中价值观是最明显和最核心的事物。

价值观是一种由当地文化,当地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当地的地理环境公共形成的一种观念。

它是引发不同文化冲突的根本所在。

1.2.1从人性观角度阐述影片中的中美文化冲突美国的建国之父是信奉“人之初、性本恶”的。

于是有了三权分立,有了多如牛毛的繁规细则,让人有章可循。

在中国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相信人性基本是善的,如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三字经》的第一段就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从电影_刮痧_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碰撞

从电影_刮痧_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碰撞

90一、引言(一)情节梗概中国导演郑晓龙拍摄的《刮痧》是一部以中医传统疗法刮痧为观测点,集中体现中西文化差异与冲突的一部影片。

主人公许大同是一位电脑游戏设计师,他与妻子在美国奋斗了八年,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激动地告诉大家,自己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然而随后一场意外却将他从梦中惊醒。

一天,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闹肚子,从北京来探亲的父亲对丹尼斯进行刮痧治疗,想不到丹尼斯背上留下的紫红刮痕却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

法庭上,许大同发现自己无法用西医理论解释刮痧的原理,而控方律师一再地歪曲中国传统文化,最终使许大同失去理智,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准他与儿子见面。

 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流落街头……接二连三的噩梦不断降临,一个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

大同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

影片的最后,大同的朋友昆兰亲身尝试刮痧并为其正名,法官宣布了对许大同的解禁令,一家人终得团聚。

(二)文化背景随着全球化愈演愈烈,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兴盛,移民在这种文化交际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片中的许大同一家便是移民家庭的典型。

“许大同们”来自中国,无论是肤色还是性格都带着东方的烙印。

同时,他们又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并在异国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

这是一个文化身份非常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他们身处异乡的现实又迫使他们去适应新的社会文化。

对于这些移民来说,当旧的文化和新的文化产生冲突时,从意愿上来说,他们无疑会选择忠实于熟悉的本土文化。

但是为了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他从电影《刮痧》透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碰撞文/邵雪松影片《刮痧》展现了中西文化在思维模式、道德规范、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在这些差异中可以看出东西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

影片的结尾关于刮痧误解的消除,暗示了中西文化必将在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中走上共存、融合的道路。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东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应当担负起的历史重任。

电影_刮痧_中的中美文化差异分析_代琼菊

电影_刮痧_中的中美文化差异分析_代琼菊
中国是一个在乎长远利益的国家,要看长远利益,当前利益 服从长远利益等思想已经深入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在影片中, 当妻子难产时,许大同选择了保大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 烧”,以后还可以生小孩。 四、“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之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 相处。在“天人合一”和“阴阳”学说的基础之上,中医基于人体 的理解是一个阴阳调和的过程。中医认为人体的结构可以用阴阳来
电影中的许大同,在解释得不到理解的时候,只能以自己的方 式去行事,比如接小孩、爬窗户等。因为他的解释,在他眼里看来 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不同文化的人眼里看来却是“胡说八道”。当 不同的文化碰面的时候,冲突难免。但是在结局中,当对方的文化 得到理解的时候,一切误会都化解开来。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 该时刻记住文化的差异。一旦了解了对方的文化,也就能理解对方 的行为,就像电影中最后的大团结。
中国人注重朋友情谊,认为真正的朋友应该是“有福同享有 难同当”。觉得朋友就该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站在自己的一边为自 己说话,应该讲“义气”。中国人强调朋友对自己的忠实,容不得 背叛。在美国朋友之不愿意承担过多的义务,交友处事的顺序是法 律、道理、人情。
在影片中,许大同在面对第一次听证会时请的律师是自己最 好的朋友昆兰这位知识产权法,仅仅因为昆兰是自己的朋友,信得 过他。他认为昆兰肯定会站在自己这边说话,肯定会为自己“赴汤 蹈火”。可当昆兰看到了孩子背上的“伤痕”后,感到很气愤,不 再为许大同辩护了。在听证会上,昆兰出席证人,承认了许大同确 实因为小孩打架而打孩子。许大同不能接受自己的朋友这样对待自 己,于是感到很气愤,认为应该断绝一切关系,甚至辞职,认为 “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昆兰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不能 完全理解大同的朋友观,于是感到很无奈。 七、结论

浅谈电影《刮痧》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电影《刮痧》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电影《刮痧》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郑晓龙2001年的影视作品《刮痧》,油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在以美国为背景的环境中,以中医疗法“刮痧”为线索,展示了中西文化差异或者说是矛盾,综观整个影片,令人思索??一.关于文化中国由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已经开始,至汉代的自始儒家,构成了自己的独有的伦理观,讲究尊老爱幼,讲究祖先崇拜,讲究后代的繁殖,由此也构成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观念,只有在我们这个国土之上生长出来的人才能真正的认知其内涵。

影片中许大同的儿子大丹尼斯对此就是一个不认知,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断。

这个就是家庭伦理上中西文化的差异。

另外一个,医学上的差异也是让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的刮痧治疗术。

在法庭上,许大同说到中医的脉络,律师和法官都茫茫然。

其实,别说西方人,就是中国人,即便是中医医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经络,何况时外国人呢?按“百家讲坛”中王新陆教授的《解读中医》的讲座来说,中西方在开始的时候,医学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从生产生活种积累起来的经验,都讲究整体论治,起初都是巫医不分。

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在后来才逐渐逐渐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论体系。

西方从盖伦的《子宫图谱解剖》走向了实证论,走向了微观;我国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基础。

其实这部电影也可以使我们思索一下中医的解决之道究竟在何方?由于中医学的时间短,且需记的特别多,悟性亦很关键,在急功将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经式微的中医学再度焕发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赢得普遍的认可,尤其显得艰难和意义重大!扁蚜的就是,中医学在化疗好些疑难杂症的疗效上引发了世界上很多人的高度关注,它的个性化化疗亦逐渐受了注重。

二.关于友谊许大同的老板,本来回去法庭时为了协助其一臂之力的,但看见照片上的小丹尼斯因刮痧而其的伤痕时,缄口不再讲话。

由此也引发了许大同的强烈不满,指出他比较朋友,从法庭出后轻易下班,还对那个老板并任朋友者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小议电影《刮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小议电影《刮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小议电影《刮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黄强一、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看待、观察各种外部事物的思考方式。

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感知、认知世界,从而获得推理出基本的经验和文化知识,它也是形成一切文化特别是交际文化的最根本源泉。

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在影片《刮痧》中,为了证实许大同具有暴力倾向,控方律师竟不惜用许大同给儿子讲的《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偷吃蟠桃宴、打翻炼丹炉、大闹天宫的故事来证明许大同具有暴力倾向。

这种空穴来风的指控使得许大同非常愤怒,于是法庭强行剥夺了许大同对儿子的监护权,由美国儿童福利局照看丹尼斯。

控方律师这种推理和判断的思维方式无疑给了许大同沉重一击,这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推理实证,讲究理性与论证。

而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国则强调直觉与感悟,多依赖传统经验及形象的思维方式。

他们无法像生活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中国人那样,去理解《西游记》故事情节背后所蕴含的哲理。

在法庭辩论中更是充分体现出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深层次的差异性表现在观念文化差异,许大同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西方人却大相径庭。

护士在发现丹尼斯背部受伤时立即报案,其他人也为了小孩的安全问题而出庭作证,而这些被我们视为“多管闲事”的行为在中国鲜有所见,正所谓“清官难判家务事”,在事实面前中国人更看重情面。

许大同在法庭上没有向法官呈现出充足的证据,只是讲述他怎样爱自己的儿子。

所以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讲究逻辑,而中国人觉得美国人不近人情、思想淡漠。

二、 在法律人伦道德上的差异西方人讲究不带个人情感的陈述客观事实;在道德方面,西方人秉持公私分明,事实不会影响朋友之间的友谊,哪怕是对朋友不利的证言。

在西方,他们的友情建立在一种顺其自然的基础上,同时他们也将友情和其他事情分开,特别理性。

因此,在听证会上,在控方律师的一再逼问下,大同的老板作为证人肯定了大同打了儿子的事实,促使法庭正式受理了这个案件。

从电影_刮痧_看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_马新

从电影_刮痧_看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_马新

风格与特色MOVIELITERATURE2012年第23期/电影文学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马新(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银川750002)[摘要]电影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其中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的对比和冲突。

电影《刮痧》是中国民族传统医学刮痧给一个中国移民家庭带来的在美国的文化范围里的激烈冲突。

影片中重点塑造和刻画了感性的亲情的中国伦理文化和理性的客观的西方法律之间的文化碰撞和冲突。

本文将以电影《刮痧》为题材,对电影里面的故事情节的激烈冲突进行分析,并对产生这种文化冲突的根源进行分析,从而解释影片中文化冲突背后的法律文化差异。

[关键词]《刮痧》;文化冲突;法律差异一、关于电影《刮痧》的概述电影《刮痧》讲述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美国的圣路易斯,来自中国的许大同和自己的妻子简宁移民美国8年后,经过努力的奋斗和拼搏,终于实现了他们当初的“美国梦”,在他人看来,大同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爱的小儿子和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大同在游戏开发公司也有着一定的地位。

在行业的年度颁奖晚会上,大同还激动地说到:“我爱美国!我终于实现了我的美国梦。

”可是,幸福美好总是短暂的,意外总是从天而降,大同的“美国梦”开始破裂。

大同的儿子因为吃坏了东西闹肚子,大同夫妇都不在家,大同的父亲又看不懂药品上的英语说明书,只好采用中国的传统民间医疗手法刮痧给小孙子进行治疗。

大同父亲晚上出去散步,碰巧遇上了多年不见的老友老霍,孰料老霍在回家的途中猝死。

大同的父亲在美国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回家的路,被警察带回到警察局,大同父亲只好在警局等待大同的到来,大同心急如焚地把儿子留在家中,自己一个人开车到警局接自己的父亲,丹尼斯在漆黑的房间里摔倒撞破了额头,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发现了丹尼斯背部的刮痕。

于是联合了福利院搜集大同夫妇虐待孩子的证据,将大同夫妇告上了法庭。

为了自己父亲的安危,大同就向法庭做了伪证说是自己给儿子做的刮痧,自己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法律责任,并和妻子一块向父亲隐瞒了事实的真相。

《2024年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范文

《2024年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范文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篇一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与差异电影《刮痧》是一部深度展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佳作,通过对人物、情节以及环境等多角度的细腻刻画,不仅将两方的文化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

一、文化习俗的冲突电影中,父亲因为刮痧这一传统中医治疗手法,而在西方社会引起了误解和争议。

这一事件不仅是个人行为的文化冲突体现,更是东西方在文化习俗上存在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刮痧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然而,在西方社会,由于缺乏对这一文化的了解,很容易将其视为一种异类或是不科学的疗法。

这种文化习俗的冲突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也反映了中西方在文化认知上的巨大差异。

二、价值观的差异电影中的人物在面对家庭、事业、爱情等方面的选择时,往往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

例如,父亲在面对家庭危机时,更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而西方社会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反映了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

这种不同导致了两方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态度和思维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社会环境的差异电影中展示了中国家庭与美国社会的环境差异。

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家庭观念尤为重要,家族成员之间往往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而在美国社会中,虽然也有家庭观念,但更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这种社会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和选择。

同时,这也反映了中西方在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同。

四、沟通方式的差异电影中还展示了中西方在沟通方式上的差异。

在中国的沟通方式中,往往更注重面子和人情,喜欢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沟通方式的差异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也反映了中西方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同方式。

五、电影对文化差异的反思电影《刮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看《刮痧》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

看《刮痧》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

看《刮痧》解读中西方文化差异《刮痧》是一部由徐克执导,由徐锦江、杨紫琼等主演的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医刮痧师在美国的故事。

影片通过一个中医师的视角,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中西方医学观念、疾病认知、治疗手法等几个方面对电影进行解读。

本片通过描绘中医和西医的不同医学观念,显现了中西方文化对疾病认知的差异。

在影片中,徐锦江饰演的中医师以中医理论和方法治疗病人,强调“寒热两气”的平衡,认为刮痧可以疏通经络、驱除邪气,改善病情。

而美国医生则通过西方医学的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强调药物和手术的应用。

中医和西医的不同观念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对疾病认知的不同方式。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将疾病看作是身体的一种失调,需要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气血来治疗;而西医则更注重疾病的具体病因和病变过程,以药物和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在治疗手法上,《刮痧》也表现出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医师通过使用刮痧板刮擦患者的皮肤,以达到疏通经络、驱寒除湿的效果。

这种独特的治疗手法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常见,因此在电影中引起了西方人的不解和对刮痧的怀疑。

西方人普遍认为刮痧是一种古老而过时的治疗方法,甚至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原始和残暴的行为。

这种观点的存在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于治疗手法的不同认同和接受程度。

电影还通过描绘中医师在美国站不住脚的经历,反映出中西方文化在医学和治疗领域的不对等。

在影片中,中医师的刮痧手法和中医理论在美国遭到了质疑和嘲笑。

他经常被西方医生和患者视为笑料,甚至被指责为骗子和江湖郎中。

这种情况暗示了中医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较低,中医师在西方医学体系下处于劣势。

这种不对等局面可能源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西方对中医所缺乏的了解和认同。

《刮痧》通过一个中医师在美国的故事,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在医学和治疗领域的差异。

电影以中医和西医的不同医学观念、疾病认知和治疗手法为切入点,展示了两种文化对于疾病和治疗的不同理解和立场。

电影也通过中医师在西方社会的经历,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在医学和治疗领域的不对等现象。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常常能够反映出当代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

在电影《刮痧》中,导演通过刻画中国传统刮痧疗法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展现了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即刮痧的起源和背景、中西文化冲突的体现以及文化差异的反思与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刮痧》中刮痧的起源和背景。

刮痧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疗法,其起源可以追溯至距今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刮痧操作时,使用特制的刮痧板,在人体表面施行拉拽和刮拭,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排除湿毒的目的。

在传统医学中,刮痧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

然而,这种传统的刮痧疗法在西方力量的冲击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在电影中,中国的传统医生出于好意,前往美国开设刮痧诊所,但很快发现西方人对这种疗法抱有巨大的疑虑和偏见。

电影通过反复的对话和争论,充分展现了中西文化间疗法观念的冲突。

西方文明认为刮痧过程中涉及到身体创伤,会导致血肉模糊的景象极为恐怖,对刮痧的效果和安全性持怀疑态度。

而中国文化则坚信刮痧具有改善病痛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无论刮痧的方法如何,都不会导致身体的严重损伤。

这种差异的产生,源于中西方文化中对待身体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不同。

电影本身并没有偏袒某一种文化观念,而是通过观众在电影中刮痧的过程中的触感和真实的反应,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和差异是相对的,观念的扭曲和误解使得人们忽略了文化本身的价值。

传统刮痧疗法在西方根植不深,并且与现代医疗技术相比较,确实有一定的局限性。

然而,在面对中西文化冲突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理解彼此的观点,以求取文化间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所导致的。

作为观众,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西方文化为标准去衡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合理性。

电影《刮痧》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解读

电影《刮痧》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解读

电影《刮痧》中的跨文化交际差异解读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

而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其差异和冲突更为显著。

以下仅以影片《刮痧》( Gua Sha Treatment )为例,分析中西文化上的各种差异所导致的一系列的误会和冲突,通过对中美文化由矛盾、冲突,最后走向融合的过程的描述,揭示了中西文化冲突的现实性和全球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

一、电影《刮痧》情节简介故事的主人公许大同是移民到美国发展的华人知识分子,就职于美国密苏里州东部大城市圣路易斯一家电脑游戏软件设计公司。

与妻子简宁经过八年的努力奋斗,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儿子丹尼斯聪明可爱,一口流利的英语暗示着其俨然已成长为了一个地道的“美国孩子”。

在业内的年度颁奖大会上,大同兴奋地向世人宣称自己的美国梦终于得以实现,沉浸在幸福和胜利的喜悦当中!然而,随后的一场意外却令他如梦初醒:一天,他5 岁的儿子丹尼斯肚痛难忍,从北京来探亲的老父由于看不懂药罐子上的英文说明而只好对丹尼斯采取了东方中医疗法——刮痧,而正是刮痧在丹尼斯背上留下的紫红刮痕恰恰成为许大同虐待孩子的铁证。

在听证会上,一个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及证词轮番轰炸,令大同有口难辩,东方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美国不被承认,又无法通过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来证明其合理性,作为父亲对孩子的爱甚至需要去靠寻找证据及法庭争辩这样的途径去证明,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兼老板约翰•昆兰在法官面前竟然不为自己辩护(昆兰也无法理解大同打儿子与保全自己的面子有何关系,又为何要代替父亲顶罪谎称是自己为儿子刮痧等)……而控方律师一再地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孙悟空的英雄形象进行诽谤和侮辱,导致许大同失去理智攻击了控方律师,导致法官无情的剥夺了大同对儿子丹尼斯的监护权,并予以禁足。

最后,为了要回儿子,他们不得不夫妻分居;为了父亲回国前能再见一面孙子,无奈偷带走丹尼斯被警察通缉直至被抓……一个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被这接二连三的悲剧转眼间敲打得支离破碎,一场近乎“荒谬”的官司也将大同的美国梦彻底的粉碎。

《2024年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范文

《2024年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范文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篇一电影《刮痧》以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家庭冲突为背景,细腻地展现了两种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

通过该电影,我们不仅能看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更能洞察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一、中西文化的冲突电影中,主人公在美国的生活因一次刮痧事件而陷入困境。

这一事件凸显了中西方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交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1. 价值观的冲突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尊重长辈、重视集体利益。

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独立性和自由。

电影中,主人公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常常受到西方社会价值观的质疑和误解。

2. 生活方式的差异中国的生活方式注重和谐、平衡,而西方更注重效率和竞争。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通过主人公与美国朋友的交往、工作等方面得以体现。

3. 社交习惯的不同在社交方面,中国注重礼仪、尊重和谦逊,而西方更注重直接、坦率。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的对话和场景中随处可见。

二、文化的融合尽管存在文化冲突,但电影也展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1. 互相理解和尊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需要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

电影中,主人公通过与美国朋友的交流和沟通,逐渐理解西方文化,同时也让美国人了解了中国文化。

2. 互补优势中西方文化各有优势,互相借鉴、互相补充。

在电影中,主人公将中国传统的刮痧技艺与西方医学相结合,为美国朋友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这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互补性,也展示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3. 共同价值观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人们对于家庭、友情、爱情等基本价值观的追求是相似的。

电影中,主人公与美国朋友在相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电影《刮痧》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现代社会中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启示。

1. 增强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需要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合作。

《2024年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范文

《2024年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范文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篇一一、引言电影《刮痧》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的种种现象。

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电影的情节、人物设定以及文化元素,深入探讨中西方文化在电影中的碰撞与融合,以期为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共性提供新的视角。

二、电影概述《刮痧》是一部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生活的故事。

电影中,主人公因刮痧这一中国传统疗法而引发了一系列误会与冲突,从而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三、中西方文化的碰撞1. 价值观的冲突在电影中,中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体现在对个人与家庭、责任与自由的看法上。

中国家庭重视家庭观念,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西方则更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

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在电影的情节中得以体现。

2. 沟通方式的差异中西方在沟通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人注重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而西方人则更直接、坦率。

电影中,主人公因无法理解西方人的直接沟通方式而引发了一系列误会。

3. 文化习俗的差异刮痧作为中国传统的疗法,在西方并不被广泛了解。

电影中,这一文化习俗成为了引发冲突的导火线,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习俗的差异。

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与冲突,但电影中也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1. 互相理解与尊重在电影的情节发展中,主人公逐渐了解了西方文化,并学会了尊重西方的价值观与习俗。

同时,西方人也开始了解并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

2. 文化交流与传播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了西方观众。

通过电影,观众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 共性与和谐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人类的基本需求与追求是共通的。

电影中,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通过努力与坚持,最终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和谐共存。

五、结论电影《刮痧》通过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成为常态。

小议电影刮痧中中西文化的差异

小议电影刮痧中中西文化的差异

小议电影刮痧中中西文化的差异从影片看中西家庭观的差异在影片中,许大同为教育失礼的儿子,给了他一巴掌,并认为这个是很正常的,所谓“不打不骂不成材”,他自认为是出于对儿子的爱才会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他,此举在西方人看来则是使用了暴力,忽略了人权。

许大同的父亲为丹尼斯刮痧,许大同被告上法庭后,为了不让父亲担心,坚称是自己给儿子刮痧的,他的美国人朋友昆兰对这个做法感到很困惑,昆兰认为这事应该由许大同的父亲自己承担。

中西方人的不同观点与他们身处的文化背景不无相关,中国的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文化信奉仁、义、礼、智、信,而家庭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载体,儒家思想强调“长幼有序,父子有亲”的伦理观,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族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有“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之说,父亲承担着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一旦孩子出现失礼的行为,就会被认为是父亲没教育好,所以有“子不教父子过”的说法。

影片中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因为打游戏引发争执而打了昆兰的儿子,并且不认错,因而大同当着大家的面教训了儿子,关掉电游,拍打儿子丹尼斯脑袋,俨然一个真正的“中国式”父亲,这也是受到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信奉孝道,认为百善孝为先,古代律法甚至将“不孝”列入“十恶”之一,不孝之人将会受到强烈的道德谴责,所以子女孝顺父母,在中国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许大同处处为父亲着想,为父亲顶罪,不让父亲担心。

许大同为了不让孩子知道真相,带着孩子玩起了警察捉小偷的游戏,孩子在愉快中睡着了,他被判处失去孩子监护权后,仍心系孩子,甚至不顾性命的危险,攀爬9层楼看望孩子,这体现了他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许大同的父亲为救儿子,不惜奔走呼号,找到检察官说明刮痧的事情,用打手势的方式向这个大同的美国同事解释刮痧,请求昆兰的协助,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家庭及亲情的重视。

在西方,因为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基督教义比较盛行,在古罗马希腊文明、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对人权的强调,西方更注重个人的价值,宣扬个人主义至上,注重人权,他们认为每个人都享有自由与平等的权利,父母子女可直呼其名,即使是父母,也不能过多干涉孩子,更不能打骂孩子,西方国家甚至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所以影片中的昆兰对许大同打骂儿子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电影《刮痧》是一部典型的揭示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文化矛盾的影片,它将这种文化差异细腻而深刻地展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

该影片主角许大同来美国8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在年终行业颁奖大会上获得电玩游戏制作大奖。

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

”但随后降临的意外事件却使许大同从梦中惊醒,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因闹肚子发烧。

来美国探亲的爷爷因为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以中国民间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而这成了许大同虐待儿童的证据。

接连不断的灾难噩梦般的降临。

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问变得支离破碎。

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一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

该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误会,是一场司法纠纷。

但实际上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碰撞和冲突。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渊源,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民族传统习惯。

这种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碰撞也就在所难免了。

文化,是一个群体中的个人和集体在其生存过程中将其所获知识、经验、信仰、态度、意义、阶级、宗教、时代观念、生存角色、空间关系、世界观、物质观及价值观世代沉淀和传承的产物。

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曾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藏的文化。

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察知。

”“隐藏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隐藏得较深、外表上“难以察知”的那一部分文化观念。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文化古老而悠久,美国则显得更加现代,因此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也就显现得更加突出与鲜明。

本文以电影《刮痧》为切入点,来阐述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以揭示中西方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藏部分。

一、影片中的文化差异
1.医学领域的认知差异
刮痧是故事发生的导火索,刮痧疗法在中国民间是很常见的一种疗法,也确实可以治愈一些常见病。

但在美国,这种疗法就成了大同对孩子施以暴力的罪证。

2.思维方式差异
在电影中,许大同与控方律师就刮痧是不是虐待这一问题进行的辩论,将中西方人民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得淋漓尽致。

思维方式隶属于文化范畴,思维是人脑反映和认识客观现实的意识活动。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沟通语言和文化的桥梁。

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一切领域。

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就是文化差异的表现。

3.人际关系差异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基础。

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立自强。

中国人重视传统的父子君臣、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见地位平等。

不只是在亲情方面,在有情方面,中国人喜欢强调“义”字。

“义”就是朋友间的仗义、义气,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而美国人则更注重事实,朋友与事实之间,事实更重要。

4.法律观念差异
美国是法治国家的代表,其法律体系非常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很强。

中国人则讲究中庸之道,走进法院是别无他法时的选择。

在影片中,大同与昆林在关于听证会的问题上就产生了分歧。

也是由于不了解美国法律细节,不懂得如何为自己辩护,大同的第一次听证会以失败告终。

5.道德价值观差异
在电影中,法庭上有一场关于孙悟空的辩论,让我们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中美文化间的差异。

在中国人眼中,孙悟空代表着正义,代表着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美德。

而在美国人看来,孙悟空的行为是典型的野蛮侵犯他人的行为。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解决方法
1.影片中的解决方法
整部影片实际上就是一种中美的跨文化交流。

影片最后,尽管因为文化上的不理解,大同几乎妻离子散、穷困潦倒,但是没有人选择放弃。

大同不顾危险爬管道去见儿子、老父亲从国内寄来关于刮痧的专业书籍、昆林去唐人街亲自感受刮痧、听证会成员们不断反思法律的合理性,这些都说明在种种磨难之后,人们尝试着去感受彼此的文化差异,去经历它、了解它,从而去缩短它。

2.现实生活中的解决方法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并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基于不同的文化差异,中国与美国有着各自特殊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和法律观念。

人们在交往中总是习惯于用自身的文化标准去衡量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差异引发文化冲突,这样矛盾与伤害就在所难免。

因为有文化差异,才造成了文化冲突。

有了这些冲突,也就预示着最终的融合,冲突只是文化融合的过程。

《刮痧》就是这样一部鲜明地阐释了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差异与冲突,同时也强调了矛盾的可跨越性和可解决性的影片。

文化误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家间文化误解的扭曲和夸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集,并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