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手阳明大肠经讲义附穴位彩图
倪海厦-《针灸大成》第15集手阳明大肠经中
![倪海厦-《针灸大成》第15集手阳明大肠经中](https://img.taocdn.com/s3/m/cf94440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8.png)
倪海厦-《针灸大成》第15集手阳明大肠经中2021-11-24 11:40:423.9万音频声音简介你今天下原穴,再下表经或里经的络穴,病就去掉。
这样就是原络治疗了。
阴经没有原穴,阳经才有。
那大肠经的原穴,合谷。
书上卷八第九页,“虚实皆拔之”。
虚症或实症都可以治疗。
这合谷用法非常多。
第一个如果你灸合谷,没事用生姜灸,用在脸上青春痘很多,效果最好。
灸了以后脸会很干,就不会再出油,用在油性皮肤上,气很旺,灸合谷。
那女人美白呢,灸合谷,皮肤会变很好。
我们有一个奇穴,这合谷哦,这是大拇指的地方,我们看内侧的时候,这边有个骨头,那边有个骨头,这是合谷穴哦,在这两个骨头快到交叉点的这边还有个穴道,这个穴道特别有个名称,叫牙痛合谷。
大肠的脉是走到上面的牙齿,所以上牙痛在大肠经治,我们下合谷穴。
右边上牙痛。
我们会扎左边,因为左病右治嘛。
左边牙齿痛,下右边。
正好门牙痛,两边都下。
牙龈肿胀很大,龈交放血,刺破放血出来。
下针也可以,一般是针刺下去,血出来就好了。
这是牙痛的止痛穴,这个地方有脉,要用指甲切一下。
你表面上可以看到青筋,不要扎到青筋,青筋就是静脉。
把它移开一点,穴道很大。
扎牙痛合谷,不要太靠近骨边,会伤到骨膜,顺着骨边下去很痛。
合谷穴妇人怀孕时不可以下。
你们就记得合谷穴,怀孕不可下针,可泻不可补。
现在你知道补泻啦!大肠经是从四肢末梢往身上走,如果顺着气血下针,就是补。
同样一个穴道,逆着下针就是泻。
孕妇在合谷上可泻不可补(因补了会落胎)。
如果是肩抬不起来,痛在这边,针扎到合谷穴引到气后,把它提起来,提到皮肤表层,再逆着大肠经的经下针,这是泻。
如果痛没了,还有酸,就再提起来到皮肤表层,再顺着大肠经下针,酸就去掉了。
这个穴道,我一直在讲,如果合谷脉动,中医在接生小孩的时候,摸产妇的脉,中医是看孕妇肚子在阵痛,如果合谷有脉在跳,一路跳到食指这边,表示要生了。
如果只有阵痛而脉没有浮跳起来,就是假性的阵痛。
马上可以知道是不是要生了,因为合谷是气脉之所在。
手阳明大肠经及穴位图(1)
![手阳明大肠经及穴位图(1)](https://img.taocdn.com/s3/m/5c998b9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f.png)
手阳明大肠经及穴位图(1)经脉扩散的区域,本是指四肢部,是经气汇聚的重心。
根是指四肢末端的井穴,是经气循行会合的根源,结是指躯干部的有关部。
《经》言:“所出为井,所熘为荥,所注为俞,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脏六腑“井荥俞原经合”所主之病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洩。
”其中原穴为气留止之处。
阳经经长,多一原穴,则俞穴专司原气之俞注,原穴专司原气之留止;阴经无原穴,则以俞为原,乃一穴兼领俞穴与原穴之两种功能也。
手阳明大肠经五俞穴:井、荥、俞、原、经、合六穴(阳经比阴经多一原穴),在五行上分属金(商阳穴)井主治心下满,水(二间穴)荥主治身热,木(三间穴) 俞主治体重节痛,火(阳谿穴)经主喘咳寒热,土(曲池穴)合主治逆气而洩。
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为合谷穴。
《难经》第六十六难云:“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
”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他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
以上的穴位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
读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压、推拿、拍击……这些穴位,用于自我保健,对于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实施,可刺激、强化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絡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
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
经中穴道起自手食指內侧末端指甲旁之商阳穴(井穴),经二、三间穴(输穴)至拇指、食指根虎口处之合谷穴(原穴),腕中凹窝为阳谿穴(经穴),沿腕后三寸为偏历穴(疗穴),再经温溜、下廉、上廉穴,至曲池穴前二寸手三里穴(疗穴),曲肘时肘边凸起高处是曲池穴(合穴)。
再经肘髎穴、手五里,至手臂肘上七寸三角肌下为臂臑穴(疗穴),至肩峰前方举手凹窝处为肩髃穴(疗穴),再经肩锁关节凹陷处巨骨穴上行,于锁[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商阳井穴,属金。
[別名] 绝阳,而明。
[穴义] 大肠经经气由体內外出体表。
[名解]1)商阳。
倪海厦手阳明大肠经讲义(附穴位彩图)
![倪海厦手阳明大肠经讲义(附穴位彩图)](https://img.taocdn.com/s3/m/ee3c4aa058f5f61fb636663b.png)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经穴主治《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又云:『大肠为白肠。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
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取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与井荥俞原经合也。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是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
庚金之腑,脉详右寸。
实则脉实,伤热而肠满不通,辛温可泻。
虚则脉虚,伤寒而肠鸣泄痛,补必酸凉。
蒸黄连而解酒毒,炒厚朴而止便红。
肠风妙川乌荆芥,脏毒奇卷柏黄耆。
痢中六神丸,宜调则调;带下百中散,可止则止。
润肠通秘,麻仁丸果有神效,行滞推坚,六磨汤岂无奇功。
痔疮热痛,脑麝研入蜗牛,胆冰磨敷井水;痢疾腹痛,姜茶煎治出坡仙,梅蜜饮方书登父,肠内生痈,返魂汤而加减随宜,十宣散去增适可。
尝闻食石饮水,可作充肠之馔;饵松食柏,亦成清腑之方。
是以疗饥者不在珍馐,调肠者何烦异术,能穷针里阴阳,自获殊常效验。
手阳明大肠经考正穴法商阳(一名绝阳):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脉所出为井金。
《铜人》灸三壮,针一分,留一呼。
主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聋,寒热痎疟,口干,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壮,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立已。
二间(一名间谷):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
手阳明大肠脉所溜为荥水。
大肠实泻之。
《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主喉痹,颔肿,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惊,齿痛,目黄,口干,口喎,急食不通,伤寒水结。
三间(一名少谷):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
手阳明大肠经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手阳明大肠经准确位置图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63054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7.png)
手阳明大肠经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介绍
手阳明大肠经和肺经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是肺和大肠的保护者。
阳明经起于食指末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前缘,经过肩,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通过膈肌,入属大肠。
又经颈部入下齿,过人中沟,
止于鼻侧。
手阳明大肠经经络穴位
商阳穴
二间穴
三间穴
合谷穴
阳溪穴
偏历穴
温溜穴
下廉穴
上廉穴
手三里穴
曲池穴
肘髎穴
手五里穴
臂臑穴
肩髃穴
巨骨穴
天鼎穴
扶突穴
口禾髎穴
迎香穴
手阳明大肠经运行时间
卯时(5:00~7:00)
手阳明大肠经作用和功能
《灵枢·经脉》中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主津所生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
手阳明大肠经相关疾病
脏腑症:肠鸣腹痛、便秘、腹泻、脱肛等。
大肠气绝时会出现腹泻不受控制。
经络症:大肠经不畅通时,食指、上肢及手背、后肩等经络循行的部位会出现疼痛、酸胀、麻木等症状。
日常如何养护手阳明大肠经
肺脏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白开水,然后赶紧去厕所把一晚上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
每天在卯时,大肠蠕动,在此时怕打大肠经巡行路线的穴位,尤其是二间、曲池、合谷等穴位,每天1次,可以促进毒物、渣滓排出。
经络经穴篇十四经络图谱解说---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
![经络经穴篇十四经络图谱解说---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https://img.taocdn.com/s3/m/b3adb60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5.png)
经络经穴篇十四经络图谱解说---第二章手阳明大肠经经脉流注灵枢经脉篇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食指)之端,循指上廉(二间,三间),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阳溪),循臂上廉(偏历,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曲池),上臑外前廉(肘髎,五里,臂臑),上肩,出髃骨(肩峰)之前廉(肩髃),上出于柱骨(大椎,另说颈椎)之会上,下入缺盆(锁骨上窝,胃经穴),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地仓),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迎香)。
一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指端的商阳穴开始,沿着食指上廉经过二间,沿着第二手指骨的內廉三间到两骨间,即第一第二手指骨间的凹陷处合谷穴,进入两筋中即长伸拇肌腱和短伸拇肌腱凹陷处阳溪,沿桡骨经过前臂上廉的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窝横纹外端的曲池,上行胳膊的前廉经过肘髎,五里,臂臑上到肩,到达肩峰的前廉肩髃,进入锁骨上窝经过巨骨到大椎去诸经汇合,在从大椎下行经过锁骨的缺盆下行络肺,在下行穿过横膈膜属大肠。
以上是本经。
二其分支从缺盆分开经过颈部天鼎,扶突穿过脸颊到下牙槽,也就是任脉的承浆穴汇合。
在此左右分开挟口在鼻下的人中穴交叉,右路去左边,左路去右边,挟鼻到鼻翼两侧的禾髎,迎香。
再上行和胃经的承浆交会。
主要穴大肠经上的主要穴位,合谷,阳溪,温溜,三里,曲池,肩髃,巨骨。
其中最重要曲池,合谷,三里。
曲池是整体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上肢穴。
对结膜炎,眼睑炎,肩凝等上气的有效。
对皮肤病也有用。
手三里是疔疮疖的名灸穴,合谷和三里一样有效的穴位外,泽田流的合谷治疗血压亢进,眼底病,减轻头疼,脑充血有显著效果。
温溜是下牙齿疼的名灸。
肩髃对肩关节及一切上肢疼有效,皮肤病的名灸。
这里记载主要治疗效果是粗略的,虽然讨厌重复,但为了临床应用的方便和便于记忆所以不厌其烦写上。
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各二十穴左右共四十穴。
商阳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如韭菜。
(发挥). 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甲乙经)。
《手阳明大肠经》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2d9e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4.png)
目录
• 大肠经的简介 • 大肠经的穴位 • 大肠经的经络调理 • 大肠经的日常保健 • 大肠经的常见病症及治疗
01
大肠经的简介
大肠经的起源和历史
起源
手阳明大肠经起源于古代中医经 络学说,是十二正经之一。
历史
中医经络学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 期,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和发展 ,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用指腹或手掌按压穴位,力度 适中,时间可持续数分钟。
揉法
用指腹或手掌在穴位上做环形 揉动,力度适中,时间可持续
数分钟。
推法
用指腹或手掌在穴位上做直线 推动,力度适中,时间可持续
数分钟。
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穴位周围的 皮肤,轻轻提起并放松,力度 适中,时间可持续数分钟。
穴位治疗的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状 况特殊,不宜进行穴位
心理调理
保持心情愉悦
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改善 肠道功能。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
减轻压力
学会合理应对压力,避免因紧张、焦虑等情 绪影响肠道健康。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阅读、音乐、绘画等方式放松心情,缓 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05
大肠经的常见病症及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按摩。
避开重要器官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 避开重要器官,如心脏
、肺部等。
注意力度和时间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力 度和时间要适中,不要
过度刺激穴位。
观察身体反应
在进行穴位按摩后,应 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
适及时停止并就医。
03
大肠经的经络调理
针灸经脉穴位图则之手阳明大肠经
![针灸经脉穴位图则之手阳明大肠经](https://img.taocdn.com/s3/m/062990c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2.png)
针灸经脉穴位图则之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循行路线:起于食指未端—第一二掌骨间—上肢外侧前缘—肩上—颈—面—鼻旁
生理功能:大肠经穴位主治头面五官病、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
大肠与肺相表里,大肠主津,主传导糟粕,以通畅为用。
在美容治疗中大肠经和肺经的治疗作用相辅相成,均能治疗皮肤病。
大肠主津,津液运行正常,皮肤才能滑润光泽,如津液不足则皮肤会出现干燥、皱纹、体内糟粕排不出去,则产生面部色斑及痤疮。
《内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云白肠。
现在我们慢慢进入生理学的重心。
肺在上方,肺是三点到五点。
大肠经是上午的五点到七点,在卯时的时候,气血流注到这边。
平时练功夫,养生的时候,大肠是属于腑,是属于阳,所以在揉丹田的时候,是顺时钟的方向揉,这是我们揉的方向,顺着大肠的方向推,可帮助排便。
因为肺有肋骨,所以按不到。
但别忘掉了,肺主皮毛,所以手掌轻轻碰,气就开始动了。
古本经脉图,并五输穴及特穴
GIF
系统总图
经别循行图
经筋循行图。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https://img.taocdn.com/s3/m/ef253631c281e53a5802ffa4.png)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给各位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
针灸穴位图一针灸穴位图二针灸穴位图三人体经络图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
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
《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
《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
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医研究者的任务。
手太阴肺经一、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医学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98da8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5.png)
手阳明大肠经的健康管理计划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手部检查,以及时发现并 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调整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 的睡眠、减少熬夜等,以保持身体 健康。
增加锻炼
适当增加手部锻炼,如练习手指操 、进行手部运动等,有助于促进手 阳明大肠经的气血运行。
调整饮食
合理调整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有 助于维护手阳明大肠经的通畅。
03
手阳明大肠经的疾病应用
便秘的治疗与手阳明大肠经的关系
总结词
手阳明大肠经与便秘的治疗密切相关,通过刺激手阳 明大肠经的相关穴位,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肠道蠕动 ,缓解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手阳明大肠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与大肠的功能息 息相关。在中医理论中,大肠的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 ,即对食物残渣进行吸收、分泌和排泄。当手阳明大 肠经的功能异常时,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缓,进而引 发便秘。通过刺激手阳明大肠经的相关穴位,如合谷 、曲池、手三里等,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肠道蠕动, 缓解便秘症状。
04
手阳明大肠经的保养与健康管理
手阳明大肠经的日常保养方法
保持手部清洁
按摩手部
经常洗手,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病菌侵入。
定期按摩手部,促进手部血液循环,有助于 维护手阳明大肠经的通畅。
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运动
减少手部劳作,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手 阳明大肠经的气血运行。
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 身体免疫力。
其他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手阳明大肠经在肠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手阳明大肠经相关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肠道功 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手阳明大肠经20个穴位位置图
![手阳明大肠经20个穴位位置图](https://img.taocdn.com/s3/m/774eeed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f.png)
⼿阳明⼤肠经20个⽳位位置图长寿之道就是要道法⾃然;只要配合时⾠作脏腑保养,即是最佳养⽣之道。
经络系统可以充分反应⽣命能量,相对应于⼀⽇⼗⼆时⾠,⽽体现天地⼈三者的互动,古圣说⼈体就是个⼩宇宙。
事实上,经络学说就是⼀种时空能量医学,我们如能彻底了解经脉⽓⾎循⾏原理,配合时⾠作脏腑保养,即可治病,防病、养⽣。
⼗⼆经脉养⽣法动态图⼿阳明⼤肠经分布于⼈体⾷指、上肢外侧前缘及肩、颈、颊、⿐侧,循⾏20个⽳位,⾸⽳为商阳,末⽳为迎⾹。
其中有6个⽳位在肩、颈和⾯部,其余14个⽳位则分布在⼿部及上肢背⾯的桡侧。
商阳⼆间三间合⾕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曲池肘髎⼿五⾥臂臑肩髃巨⾻天⿍扶突⼝⽲髎迎⾹⼿阳明⼤肠经起始于⾷指桡侧末端,循⾏于上肢外侧的前缘,经过肩,进⼊锁⾻上窝,联络肺脏,通过膈肌,⼊属⼤肠;⼜经颈部⼊下齿,过⼈中沟,⽌于⿐侧。
【主治病症】头⾯五官病症:⽬痛,⿐出⾎,⽛痛,咽喉肿痛,⽿鸣,⽿聋,头痛。
肠道疾病:腹痛,肠鸣,腹泻,痢疾。
经脉循⾏处不适:肩臂痛,上肢不遂,⼿指⿇⽊。
其他:热病,风疹,瘰疬,⽔肿。
⼿阳明⼤肠经与⼈体的肺和⼤肠有密切关系,所以疏通此经⽓⾎可以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疾病。
中医认为,⽓⾎的循⾏在⼗⼆时⾠⾥⾯各有旺衰,⼤肠经对应卯时,也就是说早上5~7时按摩⼤肠经最好,习惯早起的朋友不妨多按按⼤肠经以及相关⽳位,如合⾕⽳、曲池⽳、⼿三⾥⽳、迎⾹⽳等。
1.商阳⽳精确取⽳:在⾷指末节桡侧,距指甲⾓0.1⼨。
主治疾病:1 咽喉肿痛、热病。
2 ⽛痛、⽿聋。
3 ⼿指⿇⽊。
2.⼆间⽳精确取⽳:微握拳,在⾷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疾病:1 咽喉肿痛、⽛痛⼝歪、⽬痛。
2 热病。
3.三间⽳精确取⽳:微握拳,在⾷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疾病:1 ⽬痛、⽛痛、咽喉肿痛。
2 ⼿指肿痛。
3 腹胀。
4.合⾕⽳精确取⽳:在⼿背,第1、第2掌⾻间,第2掌⾻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疾病:1 腹痛、⽬⾚肿痛、咽喉肿痛。
手阳明大肠经趣味讲解与记忆
![手阳明大肠经趣味讲解与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02d9c3fa0b1c59eef9c7b488.png)
liáo
禾髎
迎香
扶突
天鼎
口禾髎 天鼎 肩髃
手五里 曲池
上廉 温遛 阳溪 三间 商阳
迎香 扶突
巨骨
臂臑 肘髎 手三里 下廉
偏历
合谷 二间
03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详解
穴位详解
商阳
精确取穴: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热病;
牙痛,耳聋; 手指麻木
穴位详解
合谷
精确取穴: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终点处。 主治疾病:腹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第二组 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 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
曲池
下廉
(谐音“下帘”)
上廉
(谐音“上帘”)
手三里
yú
肩 髃 (谐音,“鱼”)
náo
臂 臑 (谐音,“挠”)
手五里
liáo
肘 髎 (谐音,“了”)
第三组
巨骨、天鼎、扶突、 口禾髎、迎香
天鼎
巨骨
yú
肩 髃 (谐音,“鱼”)
第三组 巨骨、天鼎、扶突、
上肢不遂;痛经,乳腺炎。
穴位详解
曲池
精确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热病,牙痛,头晕眩晕,癫狂
手臂肿痛,上肢不遂,瘰疬,瘾疹 腹痛,吐泻
穴位详解
手三里
精确取穴: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主治疾病:牙痛,颊肿,腹痛腹泻;
(会大椎)
缺盆
络肺
5 4
6
肩前(肘髎) 属大肠 3 上合下巨虚
联系腑脏器官 肺,大肠,齿,鼻
颈,颊,下齿
倪海厦针灸笔记(七零)——商阳穴
![倪海厦针灸笔记(七零)——商阳穴](https://img.taocdn.com/s3/m/5f2942c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8.png)
倪海厦针灸笔记(七零)——商阳穴手阳明大肠经的第一个穴位就是商阳穴,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见图一图一肺与大肠是表里,肺是里,大肠是表,肺是阴金,大肠是阳金,商阳穴的穴性属“金”,大肠也属“金”,所以,商阳穴是大肠经的本穴。
中医认为,吸气是肾脏在管,吐气是肺脏在管。
当病人气喘的时候,如果是吐气困难,那就是病在肺,我们就可以在肺经的相应穴位上去做治疗;如果吸气困难,那就是病在肾,那么我们就可在肾经的相应穴位上去做治疗,肾经我们后面会慢慢的讲,这里就不做陈述。
小肠属火,大肠属金,火在下面烧,大肠里的水分被气化,上升到肺,所以,肺脏的水来自大肠,(见图二),肺的水气上承于口,肺喜润恶燥,当肺不燥的时候,我们的口就不会干,就不会感到口渴。
图二商阳穴为手阳明大肠脉气所发,可调节大肠经气,清泻阳明火热,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利咽止痛之效,治疗阳明热盛所致的各种头面五官疾患。
商阳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五行属性属金,又与肺经之络脉直接相连,所以,可以清宣手阳明与手太阴两经郁热,有泻实祛邪之功,用于热病汗不出,以及热邪壅肺,肺气不宣的胸中热闷、咳喘。
商阳穴为阴阳经气相互交贯之处,具有泻热启闭,调和阴阳气血的逆乱,开窍醒神之功,可急救晕厥、中风昏迷。
因井穴为脉气所发之处,气血交会之所,具有很强的活血通络之效,可治疗气血运行不畅,经气不通所致的手指麻木。
我们在退高烧的时候,常会用商阳穴点刺放血,少商,商阳,大椎这三个穴道点刺放血,几乎所有的烧都可以退掉。
扁桃体发炎也可以治,但是主要就是退烧这方面。
商阳穴主治咽喉肿痛、齿痛、腮肿、目赤、耳鸣耳聋;热病汗不出、胸中热满、咳喘;晕厥、中风昏迷;手指麻木;牙痛,咽炎,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脑出血,高烧等。
董氏奇穴–阴掌面穴位(图示)倪海厦
![董氏奇穴–阴掌面穴位(图示)倪海厦](https://img.taocdn.com/s3/m/fd39be3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5.png)
董氏奇穴–阴掌面穴位(图示)倪海厦一一、二二部位阴掌面穴位(图示)【大间穴】部位: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向大指外开三分。
【附图1】图1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
(血管)在食指桡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
(神经)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桡骨神经之皮下、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此为董氏奇穴原述之解剖与现代解剖略有出入,主要系指其作用而言。
仍保留于一般解剖之后,用括号区别,作为参考)主治:心脏病、膝盖痛、小肠气、疝气(尤具特效)、眼角痛、睾丸坠痛。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向大指三分是穴。
手术:针一分至二分治心脏病变,针二至三分治小肠病、疝气及膝痛。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原注不宜双手取穴)说明:见小间穴说明。
【小间穴】部位: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高二分。
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
(血管)在食指桡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
(神经)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支气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心跳、膝盖痛、小肠气、疝气、眼角痛、肠炎。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上二分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治心肺病变,二分至二点五分治小肠气、疝气、膝痛。
(原注不宜双手取穴)说明:大间、小间两穴皆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B线上,取穴采三分点法,即以两指节距离之1/3处各取一穴,在上者(靠指尖者)为小间,在下者(靠掌者)为大间。
【浮间穴】部位:食指第二节中央外开二分。
【附图1】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
(血管)在食指桡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
(神经)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处是穴。
倪海厦人纪针灸006(大肠经)
![倪海厦人纪针灸006(大肠经)](https://img.taocdn.com/s3/m/6e40189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5.png)
倪海厦人纪针灸006(大肠经)二十:手阳明大肠经揉腹部(由右向左),顺时针方向,属于顺着大肠方向,帮助排便。
吸气:肾脏在管呼气:肺脏在管气喘:问他吸气还是呼气困难,若呼气困难,病在肺,若吸气困难,病在肾。
吸气时(肾脏功能很好时),横膈膜下降,气的力量透达到下面。
挤压肝脏,肝脏的血进入大肠(肝脏与大肠之间有个血管),大肠接受这个血才会蠕动,把大便排出去。
这个动作24小时不断进行。
呼吸时不断在压缩肝脏。
树木要长的好,要疏。
大肠是白肠,小肠把食物吸收后,残渣和水进入大肠,小肠是火,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会气化上升,再到肺里,肺的津液到嘴里,就不会口渴。
1、商阳穴:井穴(属金)。
少商,商阳,大椎放血,几乎所有的发烧都可以退掉。
2、二间穴:荣穴(属水),大肠经的子穴,大肠实证时,在二间泻它。
**手三阳:手无法前抬,是大肠经问题;手无法梳头,是三焦经问题;手无法后摆,是小肠经问题。
3、三间穴:俞穴(属木)。
三间透劳宫:手风湿关节肿痛治此。
4、合谷(原穴)**虚实症之分:实证:痛(一周之内),在子穴上泻实中带虚:痛多酸少,先泻再补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先补后泻虚症:酸。
补**原络治疗法:酸痛都有:A痛比较多,先下子穴再下母穴B在原穴上下针,把他当痛经。
痛如果在大肠经上,说不出痛的准确位置,同时下肺经的络穴列缺。
阴经没有原穴,阳经才有原穴。
合谷:脸上出油多或青春痘,美白都可以灸合谷。
合谷,气脉很强,久病合谷一般凹进去。
**奇穴:牙痛合谷。
左牙痛下对侧合谷;门牙痛,两侧合谷同时下;同时门牙那里肿大,龈交穴放血。
孕妇:合谷可泻不可补临产时,合谷脉一直到手指,表示快生了;合谷脉没动,还早呢。
根本不用去试开几指了。
**大肠经用于小儿科失职:命关,气关,风关(有条黑的青筋在风关,病在浅;到气关,病比较重了;到了命关,不行了很危险,但还要想办法治)5、阳溪穴:经穴(属火)身上有四关:双合谷,双太冲下两侧合谷和太冲,称开四关。
病人到处都痛,不知道在哪儿下针时,开四关。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循行图及对应病症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循行图及对应病症](https://img.taocdn.com/s3/m/e423563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d.png)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循行图及对应病症手阳明大肠经卯时 5-7 时(吃蔬果排便顺)《卯时》血气流注于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此时最适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热滑肠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大肠经的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最好多吃高纤蔬菜及水果。
点击全屏观看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语音解说本经循行路线:手阳明大肠经-由手走头,起于食指末端,沿食指桡侧经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入两筋间,沿小臂桡侧上行至肘外侧,经上臂后侧桡侧缘上肩,出肩峰前侧上行交会于头部,下入缺盆络肺,过膈肌属于大肠。
由锁骨上窝分出支脉1上行颈旁,过面颊入齿槽,转回出挟口旁,交会于人中部,然后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挟鼻孔两旁接足阳明胃经。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目黄,口干,鼻流清涕,鼻血,齿痛,头肿,喉咙痛,肩、臂前侧痛,食指不能运用,经脉所过部位热肿、寒热。
内脏——脐腹部疼痛,肠鸣,大便溏泄,便秘。
本经主治病证:头、面、胃、肠、神志病、皮肤、发热。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穴(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和髎,止于迎香穴。
左右各20穴。
[交会穴]大椎、水沟(督脉),地仓(足阳明),秉风(手太阳)。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11穴)位置:食指指甲外侧,用指甲掐它。
手食指末节桡侧,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颐颔肿,下齿痛,耳聋,耳鸣,青盲,热病汗不出,昏厥,中风昏迷,喘咳,肩痛引缺盆,发热。
调节便秘。
二间(手阳明大肠经穴;荥穴)位置:微握拳,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主治:喉痹,颔肿,鼽衄,目痛,目黄,大便脓血,齿痛、口干,口、眼歪斜,身热,嗜睡,肩、背痛,振寒,食指病变。
三间(手阳明大肠经穴;俞穴)位置:微握拳,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主治:目痛,齿痛,咽喉肿痛,手指及手背肿痛,鼽衄,唇焦、口干,嗜睡,腹满,肠鸣,洞泄。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布图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布图](https://img.taocdn.com/s3/m/7bd608e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75.png)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布图
手太阴肺经中的主要穴位共有11个,它们是中府穴、云门穴、大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
十一个穴位中,首穴为中府穴,末穴为少商穴,其中两个穴位位于前胸上部,其余九个穴位位于上肢掌面桡侧。
手太阴肺经起于脑,从胸部往下经大肠、肺及咽喉,然后到体表,从肩窝的中府穴,经手臂内侧、肘、腕,运行到手臂末端的少商穴。
另有一条分支从手腕延伸到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
如果手太阴肺经不畅通,则会导致体内的废弃物无法排除,出现皮肤瘙痒、胸闷、咳嗽、气喘、耳鸣、流鼻血等症-状,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按摩、刮痧、拔罐、艾灸、气功、瑜伽等方法刺激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将经脉打通,增强肺部功能。
手阳明大肠经上有哪主要穴位?
手阳明大肠经的主要穴位共有20个,它们是商阳穴、二问穴、三
问穴、合谷穴、阳溪穴、偏历穴、温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肘髂穴、手五里穴、臂膈穴、肩髑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禾髂穴、迎香穴。
手阳明大肠经二十个穴位中,首穴为商阳穴,末穴为迎香穴,其中5个穴位位于颈、面部,其他15个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
从食指末端商阳穴起,沿着手臂外侧向上臂、肩膀运行,在肩峰分为两路,一路从体表向头、锁骨上窝,再到脸部、鼻子旁边的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交;另一路进入体内经过肺到达大肠。
可以用按摩、拍打、刮痧、气功、拔罐、艾灸、瑜伽等方法来打通经脉,加强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经穴主治《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又云:『大肠为白肠。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
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取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与井荥俞原经合也。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是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
庚金之腑,脉详右寸。
实则脉实,伤热而肠满不通,辛温可泻。
虚则脉虚,伤寒而肠鸣泄痛,补必酸凉。
蒸黄连而解酒毒,炒厚朴而止便红。
肠风妙川乌荆芥,脏毒奇卷柏黄耆。
痢中六神丸,宜调则调;带下百中散,可止则止。
润肠通秘,麻仁丸果有神效,行滞推坚,六磨汤岂无奇功。
痔疮热痛,脑麝研入蜗牛,胆冰磨敷井水;痢疾腹痛,姜茶煎治出坡仙,梅蜜饮方书登父,肠内生痈,返魂汤而加减随宜,十宣散去增适可。
尝闻食石饮水,可作充肠之馔;饵松食柏,亦成清腑之方。
是以疗饥者不在珍馐,调肠者何烦异术,能穷针里阴阳,自获殊常效验。
手阳明大肠经考正穴法商阳(一名绝阳):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手阳明大肠脉所出为井金。
《铜人》灸三壮,针一分,留一呼。
主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聋,寒热痎疟,口干,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壮,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立已。
二间(一名间谷):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
手阳明大肠脉所溜为荥水。
大肠实泻之。
《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主喉痹,颔肿,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惊,齿痛,目黄,口干,口喎,急食不通,伤寒水结。
三间(一名少谷):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
手阳明大肠脉所注为俞木。
《铜人》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
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疟,唇焦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
东垣曰:『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深取手阳明之荥俞二间、三间。
』合谷(一名虎口):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
手阳明大肠脉所过为原。
虚实皆拔之。
《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
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翳,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儿单乳鹅。
按:合谷,妇人妊娠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详见足太阴脾经三阴交下。
阳溪(一名中魁):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
手阳明大肠脉所行为经火。
《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主狂言喜笑见鬼,热病烦心,目风赤烂有翳,厥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寒热疟疾,寒嗽呕沫,喉痹,耳鸣,耳聋,惊掣,肘臂不举,痂疥。
偏历:腕中后三寸。
手阳明络脉,别走太阴。
《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明下》灸五壮。
主肩膊肘腕酸疼,瞇目佴佴,齿痛,鼻衄,寒热疟,癫疾多言,咽喉干,喉痹,耳鸣,风汗不出,利小便。
实则龋聋,泻之,虚则齿寒痹膈,补之。
温溜(一名逆注,一名池头):腕后大士五寸,小士六寸。
《明堂》在腕后五寸、六寸间。
《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主肠鸣腹痛,伤寒哕逆噫,膈中气闭,寒热,头痛,喜笑,狂言,见鬼,吐涎沫,风逆四肢肿,吐舌,口舌痛,喉痹。
下廉:辅骨下,去上廉一寸,辅脱肉分外。
《铜人》斜针五分,留五呼,灸三壮。
主飧泄,劳瘵,小腹满,小便黄,便血,狂言,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小肠气不足,面无颜色,痃癖,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腹胁痛满,狂走,侠脐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唇干涎出,乳痈。
上廉:三里下一寸,其分独抵阳明之会外。
《铜人》斜针五分,灸五壮。
主小便难黄赤,肠鸣,胸痛,偏风,半身不遂,骨髓冷,手足不仁,喘息,大肠气,脑风头痛。
三里(一名手三里):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锐肉之端。
《铜人》灸三壮,针二分。
主霍乱遗矢,失音气,齿痛,颊颔肿,瘰疬,手臂不仁,肘挛不伸,中风口喎,手足不随。
曲池: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以手拱胸取之。
手阳明大肠脉所入为合土。
《素注》针五分,留七呼。
《铜人》针七分,得气先泻后补,灸三壮。
《明堂》日灸七壮,至二百壮,且停十余日,更灸止二百壮。
主绕踝风,手臂红肿,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遂,恶风邪气,泣出喜忘,风瘾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烦满,臂膊疼痛,筋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伸难,风痹,肘细无力,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干燥,瘛瘲癫疾,举体痛痒如虫啮,皮脱作疮,皮肤痂疥,妇人经脉不通。
肘髎:肘大骨外廉陷中。
《铜人》灸三壮,针三分。
主风劳嗜卧,肘节风痹,臂痛不举,屈伸挛急,麻木不仁。
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脉中央。
《铜人》灸十壮。
《素问》大禁针。
主风劳惊恐,吐血咳嗽,肘臂痛,嗜卧,四肢不得动,心下胀满,上气,身黄,时有微热,瘰疬,目视佴佴,痎疟。
臂臑:肘上七寸,臑肉端,肩髃下一夫,两筋两骨罅陷宛宛中,举臂取之。
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
《铜人》灸三壮,针三分。
《明堂》宜灸不宜针;日灸七壮,至二百壮;若针,不得过三、五分。
主寒热臂痛,不得举,瘰疬,颈项拘急。
肩髃(一名中肩井,一名偏肩):膊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有空。
手阳明、阳蹻之会。
《铜人》灸七壮,至二七壮,以瘥为度;若灸偏风,灸七七壮,不宜多,恐手臂细。
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灸不畏细;刺即泄肩臂热气。
《明堂》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不及针,以平手取其穴,灸七壮,增至二七壮。
《素注》针一寸,灸五壮;又云:『针六分,留六呼。
』主中风手足不随,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能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唐鲁州刺史库狄嵚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巨骨:肩尖端上行,两叉骨罅间陷中。
手阳明、阳蹻之会。
《铜人》灸五壮,针一寸半。
《明堂》灸三壮至七壮。
《素注》禁针。
针则倒悬,一食顷,乃得下针,针四分,泻之勿补,针出始得正卧,《明堂》灸三壮。
主惊痫,破心吐血,臂膊痛,胸中有瘀血,肩臂不得屈伸。
天鼎:颈缺盆上,直扶突后一寸。
《素注》针四分。
《铜人》灸三壮,针三分,《明堂》灸七壮。
主暴喑气哽,喉痹嗌肿,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
扶突(一名水穴):气舍上一寸五分,在颈当曲颊下一寸,人迎后一寸五分,仰而取之。
《铜人》灸三壮,针三分。
《素注》针四分。
主咳嗽多唾,上气,咽引喘息,喉中如水鸡声,暴喑气哽。
禾髎(一名长髎):鼻孔下,挟水沟旁五分。
手阳明脉气所发。
《铜人》针三分,禁灸。
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迎香:禾髎上一寸,鼻下孔旁五分。
手足阳明之会。
针三分,留三呼,禁灸。
主鼻塞不闻香臭,偏风口喎,面痒浮肿,风动叶落,状如虫行,唇肿痛,喘息不利,鼻喎多涕,鼽衄骨疮,鼻有息肉。
巨骨手阳明大肠经(2-03:10:34)手阳明大肠经,我们遇到阳经的时候,我们的五腧穴属性就改变了,变成金(井)水(荣)木(俞)火(经)土(合)。
五腧穴的阴阳五行的性改变了,叫做金水木火土。
大肠经呢?大肠看《针灸大成》卷八第七页,《内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云白肠”。
现在我们慢慢进入生理学的重心。
肺在上方,肺是三点到五点。
大肠经是上午的五点到七点,在卯时的时候,气血流注到这边。
平时练功夫,养生的时候,大肠是属于腑,是属于阳,所以在揉丹田的时候,是顺时钟的方向揉,这是我们揉的方向,顺着大肠的方向推,可帮助排便。
因为肺有肋骨,所以按不到。
但别忘掉了,肺主皮毛,所以手掌轻轻碰,气就开始动了。
@商阳(井穴)//倪师曰:大肠经第一个穴道是商阳。
商阳穴是大肠经的井穴。
大肠经是金,跟那个井穴的属性相同,都是金。
肺跟大肠是表里,一个是阴金,一个是阳金。
肺脏是里,大肠是表,这两个互为表里。
为什么会有互为表里的关系呢?我们人吸气的时候,中医认为吸气是肾脏在管,吐气是肺脏在管。
所以有病人气喘时,问病人你是呼气困难还是吸气困难?如果是吐气困难,我们知道病在肺。
如病人说“我是吸气困难”,那我们知道肺没有问题,病在肾。
找西医时,它才不管你是吸气吐气,全部是类固醇。
为什么说吸是肾脏在管,因为肾脏好的时候,这是小肠的位置,吸气时横膈膜下降,气的力量透达到下面。
所以正常人吸气的时候,横膈会下降,一下降,会挤压肝脏,这肝脏一压到,像大气压力,一压的时候,肝脏的血就出来。
肝和大肠中间有个血管,肝脏的血从这进入大肠,大肠受到这个血会产生力量,所以会蠕动,把大便排出来,在二十四小时不断进行。
所以呼吸不断的在压他的肝脏,两个金在克木。
就像马路上的树要长的好,就要常常修他的枝叶。
所以木要长的好要看肺跟大肠的互动,这是第一个要注意的。
第二个,大肠是白肠。
小肠把食物吸收以后,食物跟水就进入大肠,因为小肠是火,会把大肠里面的水气化,像热气往上升,就形成天上的云。
天上的彩云就是肺。
所以肺脏的水是来自大肠。
大肠来自地上很热,所以成为一个循环。
西方医学知道大肠吸收水分,但不知道怎么吸收水分。
大肠有那么聪明吗?会自动分开食物跟水分。
当然没有那么聪明,这是因为小肠火在下面烧。
而热气上升到肺,肺有水气形成津液就不会口渴。
商阳也是井穴,少商跟商阳都是井穴。
我们放血在少商和大肠经的井穴商阳上面。
这是左手食指,商阳是在这个地方,我们点刺放血,少商商阳放血,大椎也放血,几乎所有的烧都可以去掉。
扁桃腺也可以治,但主症是在退烧方面。
@二间(荥穴)//倪师曰:第一个穴道是大肠经的荣穴,我们叫二间。
由于大肠经这个经络五行是属于金,荣穴是属水,因为大肠经是阳金。
所以,二间变成是大肠经的子穴。
大肠经的子穴,也就是说治大肠经实症。
大肠有实症时,在这泻它。
那二间穴怎么找,指头弯起来这个地方,在这横纹头这里。
你可以看到纹头在这边,看到了没有?在纹头上面一点点下针,记得我说的穴道一定在骨头边,如果直接下在纹头上,因为那里有痛神经,所以会很痛。
在指头旁已经很痛了,你不能又在痛神经上下针。
二间穴怎么下,将病人手弯起来,不能直的下,要弯曲指头,然后一压,一压肉会比较多,比较不痛。
这是我们下针的手法。
所谓实症,大肠经的经穴走向是由手走头。
例如,我们抬手有三个动作,第一个是手没办法前抬,就是大肠经。
手不能梳头了,是三焦经。
手不能往后摆是小肠经。
我们手上面有三条阳经,手三阳控制三个动作。
西医说五十肩,就在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上面治疗,而虚实要看病多久,在该经的子穴、母穴上下针即可。
@三间(腧穴)//倪师曰:所以现在知道实症是痛是拒按,从二间穴跳过来,进入手掌有个关节缝,这个缝就叫做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