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思考题(1,2章)(1)

合集下载

抗震结构设计第四版课后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第四版课后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第四版课后答案【篇一:王社良版《抗震结构设计》要点及重要习题及答案,考试必胜】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每层层高皆为4.0m,各层的层间刚度相同?d1??d2?8630kn/m;Ⅱ类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分组为第二组,结构的阻尼比为??0.05。

(1)求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并验证其主振型的正交性(2)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解1):(1)计算刚度矩阵k11?k1?k2?8630?2?17260kn/mk12?k21??k2??8630kn/mk22?k2?8630kn/m(2)求自振频率1?12,2?[(m1k22?m2k11)?(m1k22?m2k11)2?4m1m2(k11k22?k1 2k21)] 2m1m21?[(120?8630?120?17260)?2?120?120(120?8630?120?17260)2?4?120?120[(1726?0863?0(?863)20] ?27.47/188.28?1?5.24rad/s ?2?13.72rad/s(3)求主振型当?1?5.24rad/sx12m1?12?k11120?5.242?172601.618???x11k12?86301当?2?13.72rad/s2x22m1?2?k11120?13.722?17260?0.618 ???x21k12?86301(4)验证主振型的正交性质量矩阵的正交性?1.000?t{x}1[m]{x}2???1.618??t?1200??0120????1.000????0 ?0.618???1.000????0 ?0.618??刚度矩阵的正交性?1.000?t{x}1[k]{x}2????1.618?t?17260?8630???86308630???解2):由表3.2查得:Ⅱ类场地,第二组,tg=0.40s由表3.3查得:7度多遇地震??0.08 max2??1.200s,tg?t1?5tg 第一自振周期t1??12??0.458s,tg?t1?5tg 第二自振周期t2??2(1)相应于第一振型自振周期t1的地震影响系数:?tg??0.40???? ?1????max?t??1.200??1?第一振型参与系数 0.90.9?0.08?0.030?1??m??m?i?1i?12ni1i?2i1i1200?1.000?1200?1.618?0.7241200?1.0002?1200?1.6182于是:f11??1?1?11g1?0.030?0.724?1.000?1200?26.06knf12??1?1?12g2?0.030?0.724?1.618?1200?42.17kn第一振型的层间剪力:v12?f12?42.17knv11?f11?f12?68.23kn(2)相应于第二振型自振周期t2的地震影响系数: ?tg??0.40?????2????max?t?0.458???2?第二振型参与系数 0.90.9?0.08?0.071?2??m??m?i?1i?12ni2i?2i2i1200?1.000?1200?(?0.618)?0.2761200?1.0002?1200?(?0.618)2于是:f21??2?2?21g1?0.071?0.276?1.000?1200?23.52knf22??2?2?22g2?0.071?0.276?(?0.618)?1200??14.53kn第二振型的层间剪力:v22?f22??14.53knv21?f21?f22?8.99kn(3)由srss法,计算各楼层地震剪力: v2?v1??vj?2222j2?42.172?(?14.53)2?44.60kn?68.232?8.992?68.821kn ?vj?22j12、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每层层高皆为4.0m,框架的自振周期t1?1.028s;各层的层间刚度相同?d1??d2?8630kn/m;Ⅱ类场地,7度第二组(tg?0.40s, ?max?0.08),结构的阻尼比为??0.05,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并验算弹性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要求(??e??1/450)。

建筑结构抗震思考题

建筑结构抗震思考题

建筑结构抗震思考题1、在所有地震中,破坏性最大,影响面最广,发生频率高的是何地震。

(P1构造地震)2、地震灾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P11-12地表破坏,建筑物强度碰坏,次生灾害)3、抗震规范提出了“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其意义是什么。

(P9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4、抗震概念设计的概念是什么,在进行抗震概念设计时,是从哪些方面考虑的(P14-15选择建筑物场地时,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地段,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

选择技术和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正确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5、在建筑地基和基础抗震设计的要求中,其具体内容是什么(P14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而另一部分采用桩基。

当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它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正确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6、记录强震时的地面运动是用哪些参数(P27 加速度峰值,持续时间,主要周期,震中距)7、根据抗震规范的规定,建造在天然地基土上的建筑,哪些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P28 6度时的建筑(建筑在四类场地土上的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位于天然地基土层上的10层以下且高度在30米以下的框架房屋)8、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P9 6度建筑)9、影响地基土液化的因素是哪些(P31-32 土的粘粒含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地质年代)10、场地土的卓越周期与结构的自振周期处于何种情况时类似于结构在动荷载下产生共振,使建筑物的震害最大。

(P25场地土的卓越周期与结构的自振周期接近时)11、建筑的场地类别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P18建筑的场地类别是根据场地土上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划分的)12、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哪些地震等,哪种地震的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发生频率高。

(P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坍塌地震、诱发地震和构造地震等,构造地震的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发生频率高)13、地震波可分为哪些,哪种最快,哪种次之,哪种最慢。

抗震思考题 参考答案

抗震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震级: 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标度,用M表示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这种传播地震能量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2、地震动: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振动(地震动三要素:地震动强度、频谱特性、强震持续时间)3、震源、震源深度、震源距、震中、主震(1)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是地震能量的释放中心,理论上可以将震源看作一个点,而实际上是一个区(2)震源深度:将震源看作一个点,该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3)震源距:从震源到观测点的距离称为震源距(4)震中:震源在地面的投影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的区域称为震中区,理论上震中区为地面上遭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极震区),但实际上由于地表局部地质条件的影响,震中区不一定与极震区相同(5)主震:在某地区的某段时间内,与其前后相比,地震显著频繁发生,其中规模最大、释放地震能量最多者称为主震4、E1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1)E1地震作用:工程场地重现期较短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一级设防水准。

(2)E2地震作用:工程场地重现期较长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二级设防水准。

5、地震烈度:衡量地震破坏作用大小的指标,表示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6、地震超越概率:所谓地震超越概率,是指一定场地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遭遇到大于或等于给定地震特征值(如给定震级、烈度、地震动加速度峰值等)的地震的概率,常以年超越概率或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表示7、地震重复周期:地震重复周期是指一定场地大于或等于给定地震特征值的地震重复出现的平均时间间隔8、多遇地震:9、阻尼:使振动能量随时间或距离逐步耗散/损的因素,如振动系统内部质点间相对运动的阻碍、外部介质摩擦等。

换句话说,阻尼指任何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和/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表征。

10、地震反应谱:在给定的地震加速度作用期间内,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该反应的地震反应谱11、振型:结构系统按其某一自振周期振动时的变形模式,体系的一种固有的特性。

抗震结构设计 思考题题及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 思考题题及答案

1.2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哪几种波?1.3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1.4什么是【多遇地震】什么是【罕遇地震】1.5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分别是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1.6 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1.7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如何实现”三水准”设防要求的?2.1【场地土】分为哪几类?他们是如何划分的?2.2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2.5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怎样判别?液化对建筑物有哪些危害?2.9【场地覆盖层厚度】如何确定?2.10如何计算【等效剪切波速】3.1什么是【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地震作用?3.2什么是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怎样确定他们的系数?3.3什么的【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他们有何关系?3.4什么是【动力系数β】如何确定?3.5什么是【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影响α-T曲线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3.6怎样进行【结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怎样进行【结构抗震变形】验算3.7什么是【等效总重力荷载】怎样确定?3.9什么是【楼板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3.10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竖向作用?3.11什么是【地震作用效应、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地震作用分项系数、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1.1】对甲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值】应按【地震安全评价效果确定】1.2】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包含体波(纵波,横波)和面波(瑞雷波,洛夫波)。

1.3】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也是表示地震强度大小的指标。

地震烈度: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执行.一般情况下,采用国家地震局颁发的地震烈度区划图中规定的基本烈度.1.4】多遇地震烈度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故可将其定义为烈度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峰值点所对应的烈度,及众值烈度时的地震. 当设计基准期为50年时,则50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这就是【第一水准的烈度】50年内超越概率约10%的烈度大体上相当于现行地震区划图规定的【基本烈度】将它定义为第二水准的烈度.罕遇地震烈度是汉语的地震,它所产生的烈度在50年内的超越概率约为2%,可作为【第三水准的烈度】1.5】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分类标准》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最重要。

第一章的思考题

第一章的思考题

第一章的思考题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2.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3.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4.什么是多遇地震?什么是罕遇地震?5.建筑的抗震设计类别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第二章的思考题1.场地土分为哪几类?它们是如何划分的?2.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3.简述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一般原则。

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什么?4.怎样确定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5.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怎样判别?液化对建筑物有哪些危害?6.如何确定地基的液化指数和液化的危害程度?7.简述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措施。

8.哪些建筑可不进行桩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为什么?第三章的思考题1.什么是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地震作用?2.什么是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怎样确定它们的系数?3.什么是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它们有何关系?4.什么是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影响a-T曲线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质点的水平地震哪些因素有关?5.怎样进行结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怎样进行结构抗震变形验算?6.什么是等效总重力荷载?怎样确定?7.简述确定结构地震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8.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9.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10.什么是地震作用效应、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地震作用分项系数?什么是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1.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T=0.5s,质点重量G=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作用。

2.结构同题3.1,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Ⅳ类场地上,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建筑结构抗震MOOC思考题汇总(有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MOOC思考题汇总(有答案)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抗震单元作业(共10 页)目录第 1 章单元作业........................................................ 3...第 2 章单元作业........................................................ 3...第 3 章单元作业........................................................ 4...第 4 章单元作业........................................................ 4...第 5 章单元作业........................................................ 5...第 6 章单元作业........................................................ 6...第7 章单元作业........................................................ 7...第8 章单元作业........................................................ 8...第9 章单元作业........................................................ 8...第10 章单元作业........................................................ 8...第11 章单元作业........................................................ 9...第 1 章单元作业一简答题1. 什么是震级,什么是烈度,烈度与震级有什么联系?答:1.震级是表征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是地震预报和地震工程研究的重要参数。

《建筑抗震》课程习题集.

《建筑抗震》课程习题集.

2-8、 抗震结构体系应符合那些要求?
2-9、 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满足哪些要求?
2-10、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哪些最低要求?
2-11、 抗震结构在施工中怎样进行钢筋的替换?
二、实训题
2-1、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防目标可概括为( )
A、 小震不坏,中震不倒,大震可修
B、 小震不倒,中震不坏,大震可修
A、 小震不坏
B、 中震可修
C、 大震不倒
D、 整体可修
2-7、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 )个抗震设防类别。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8、某地区设防烈度为 7 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
A、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 8 度考虑
B、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 7 度考虑
C、 高层建筑的设计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D、 超高层建筑宜采用时程分析法作为补充校核计算
2-16、抗震概念设计认为,在抗震设计中,( )具有首要的地位。
A、 设计者的经验
B、 设计者的知识结构
C、 精确的设计计算
D、 建筑布置与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
2-17、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防的设计时,根据以往地震灾害的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成果首先
C、 较好的延性
D、 较小的自振周期
2-14、建筑设防烈度为 8 度时,相应的地震加速度峰值当时取下列何值?( )
A 、 0.125g
B、 0.25g
C、 0.30g
D、 0.20g
2-15、对结构的抗震设计,下列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
A、 对于 9 度设防区,应考虑远震的影响
B、 刚性结构体系的地震作用小于柔性结构体系

施工员继续教育考试资料

施工员继续教育考试资料

施⼯员继续教育考试资料第1章复习思考题:1、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中纵向受⼒钢筋性能应符合哪些规定?答: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钢筋的性能应满⾜设计要求;当设计⽆具体要求时,对按⼀、⼆、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钢筋应采⽤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值不应⼩于;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值不应⼤于;3)钢筋的最⼤⼒下总伸长率不应⼩于9%。

2、砌筑砂浆试块强度验收时其强度合格标准应符合什么规定?答:砌筑砂浆试块强度验收时其强度合格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验收批砂浆试块强度平均值应⼤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倍;2)同⼀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最⼩⼀组平均值应⼤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85%。

砌筑砂浆的验收批,同⼀类型、强度等级的砂浆试块不应少于3组;同⼀验收批砂浆只有1组或2组试块时,每组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应⼤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倍;3、什么情况下采⽤现场检验⽅法对砂浆或砌体强度进⾏实体检测?可采⽤哪些检测⽅法?答:当施⼯中或验收时出现下列情况,可采⽤现场检验⽅法对砂浆或砌体强度进⾏实体检测,并判定其强度:(1)砂浆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试块数量不⾜;(2)对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或有争议;(3)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不能满⾜设计要求;(4)发⽣⼯程事故,需要进⼀步分析事故原因。

按照经修订的国家标准《砌体⼯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可针对不同需要采⽤下列相应检测⽅法:(1)原位轴压法,(2)扁顶法,(3)切制抗压试件法,(4)原位单剪法,(5)原位单砖双剪法,(6)推出法,(7)筒压法,(8)砂浆⽚剪切法,(9)砂浆回弹法,(10)点荷法,(11)砂浆⽚局压法,(12)烧结砖回弹法,(13)贯⼊法。

抗震简答题(含答案)

抗震简答题(含答案)

抗震简答题(含答案)1、从地震时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现象来看:震级较大、震中距较远的地震对长周期的结构的破坏,比同样地震烈度而震级较小、震中距较近的地震造成的破坏要重。

试解释该现象的原因。

解答:地震波在由震源向外扩散传播时短周期分量衰减快而长周期分量衰减慢,历次地震表明,大震级、远震中距地震记录的长周期分量明显比小震级、近震中距地震记录的大,因而对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的影响较大,其震害也较重。

此外,长周期地震波在软土地基中放大较多,与周期较长的柔性结构产生共振现象。

2、简述框架抗震设计时,有哪些改善框架柱延性的措施?解答:(1)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2)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3)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4)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

3、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解答:动力系数为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它是无量纲的,主要反应结构的动力效应;地震系数是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它反应该地区基本烈度的大小。

基本烈度愈高,K值愈大,而与结构性能无关;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等于动力系数与地震系数的乘积。

4、以框架柱和抗震墙为例,简述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结构形成理想的总体屈服机制?解答:对于框架结构,理想的屈服机制是让框架梁首先进入屈服,形成梁铰机制,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防止塑性铰在柱子首先出现(底层柱除根部外),形成耗能性能差的柱铰机制。

为此,应合理选择构件尺寸和配筋,体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要控制柱子的轴压比和剪压比,加强对混凝土的约束,提高构件,特别是预期首先屈服部位的变形能力,以增加结构延性。

为使抗震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设计中应遵守以下原则:在发生弯曲破坏之前,不允许发生斜拉、斜压或剪压等剪切破坏形式和其他脆性破坏形式,采用合理的构造措施。

抗震习题集

抗震习题集

抗震习题集(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计算题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T=,质点重量G=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 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霞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结构同题3.1,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Ⅳ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地设分组为第二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一层柱截面450mm×450mm,二、三层柱截面均为 400mm×400mm,试用能量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 T1。

题3.2的框架结构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三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结构各层的层间侧移刚度分别为k1=×105kN/m,k2=×105kN/m,k3=×105 kN/m,各质点的质量分别为m1=2×106kg, m2=2×106kg, m3=×105kg,结构的自震频率分别为ω1=s, ω2= rad/s, ω3= rad/s, 各振型分别为:要求:①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②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已知某两个质点的弹性体系(图3-6),其层间刚度为k1=k2=20800kN/m,,质点质量为m1=m2=50×103kg。

试求该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有一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图3-7),位于Ⅱ类场地,设计基本加速度为,设计地震组别为第一组,已知结构各阶周期和振型为T1=,T2=,T3=,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多遇地震下框架底层地震剪力和框架顶点位移。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工三版课后思考题和复习题解答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工三版课后思考题和复习题解答
4 a 中软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比中硬场地上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要差(建筑物条件均 同)。
b. 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愈大,则愈容易液化. c.液化指数越小,地震时地面喷水冒砂现象越轻微。 d.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为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2
20
5 vm = 2.2
5.8
8.2
= 244.5 m s 3.8
+++
.9
6



6.6

计算
Σ
16.0
由计算结果可知:场地的液化程度为中等。
土层中 点
深度 (m)

1.75
权 函数
wi 不 计算
10
3.25 - 6.75 8.45 -
10
不 计算
8.2 5
6.5 5
不 计算
液化指 数
I IE 0 5.13 2.50 0 0 0 0 7.63
第 3 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 1、结构抗震设计计算有几种方法?各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静力弹塑性法 ⑴高度不超过 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 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⑵除⑴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实测标贯点所代表土层的底面;其下界取下部非液化土层的顶面或相邻实测标贯点的深度的 均值。
测 点
测点深 度 (m)
土层厚 度 (m)
标准贯入度
实 测值
临 界值
0



1.0

计算
1
1
2.0
5
7.6

抗震习题

抗震习题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计算题3.1 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T=0.5S,质点重量G=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 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霞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2 结构同题3.1,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Ⅳ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设分组为第二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一层柱截面450mm×450mm,二、三层柱截面均为 400mm×400mm,试用能量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 T1。

3.4 题3.2的框架结构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5 三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3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结构各层的层间侧移刚度分别为k1=7.5×105kN/m,k2=9.1×105kN/m,k3=8.5×105kN/m,各质点的质量分别为m1=2×106kg, m2=2×106kg, m3=1.5×105kg,结构的自震频率分别为ω1=9.62rad/s, ω2=26.88 rad/s, ω3=39.70 rad/s, 各振型分别为:要求:①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②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3.6 已知某两个质点的弹性体系(图3-6),其层间刚度为k1=k2=20800kN/m,,质点质量为m1=m2=50×103kg。

试求该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建筑结构抗震习题及思考题

建筑结构抗震习题及思考题

建筑结构抗震习题及思考题1.1 为什么要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哪些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 2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1. 3 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建筑物破坏的表现形式是什么?1.4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1.5 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6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1.7 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标准及其关系。

1.8 我国规范依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分为哪儿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1.9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层加速度的关系是什么?1.10 什么是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1.11 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汁?它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1.12 在选择建筑抗震结构体系时,应注意符合哪些要求?2.1 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场地类别划分为几类?为什么划分?主要考虑哪些因素?2.2 建筑场地类别与场地土类型是否相同?它们有何区别?2.3 什么是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其作用是什么?如何计算?2.4 什么是场地覆盖层厚度?如何确定?2.5 什么是场地的卓越周期?确定卓越周期的意义是什么?2.6 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为什么?2.7 如何确定地基抗震承载力?简述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的验算方法。

2.8什么是地基土的液化?液化会造成哪些震害?影响地基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9怎么样判别地基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地基土液化的严重程度?2.10 不同液化等级可能造成的震害如何?简述地基土的抗液化措施。

2.11 下表为某建筑场地的钻孔资料,试确定该场地的类别。

层底深度/m 土层厚度/m 岩土名称土层剪切波速/(m/s)3.00 3.00 杂填土1606.50 3.50 粉土18011.50 5.00 黏土22016.00 4.50 中沙23022.00 6.00 卵石290----- ----- 砾岩8002.12 已知某6层、高度为20cm的丙类建筑的场地地质钻孔资料如下表所示(无剪切波速数据),试确定该场地的类别。

建筑结构抗震课后思考题、问答题、简答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课后思考题、问答题、简答题答案

1.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按成因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按震源深浅分:①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k m以内,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85%来自浅源地震。

②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k m~300k m范围内,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12%来自中源地震。

③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k m,一年中全世界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3%来自深源地震。

1.2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地震波包含: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面波,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

1.3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

地震烈度:指在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执行。

1.4什么是多遇地震?什么是罕遇地震?多遇地震:一般指小震,50年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

罕遇地震:一般指大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1.5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1)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①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简称甲类。

②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简称乙类。

③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④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2)分类作用:①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1.1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答: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爆炸地震、诱发地震。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1.2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答:地震引起的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波动能),这就是地震波。

它包括体波和面波。

特点:体波中,纵波周期短,振幅小,速度快,产生颠簸,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横波周期长,振幅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产生摇晃。

面波振幅大,周期长,只能在地表附近传播,能量大,破坏大,产生颠簸摇晃。

故面波的危害最大。

1.3 什么是震级?什么是烈度、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三种烈度如何确定?答:震级是表征一次地震大小或强弱的等级,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

烈度:表示某一地点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或者说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确定方法:当设计基准期为五十年时,50 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这就是第一水准的烈度。

基本烈度:在50 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确定方法: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 的地震烈度,为第二水准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确定方法:一般情况下,取50 年内超越概率10% 的地震烈度。

确定方法:它所产生的烈度在50 年内的超越概率为2%,作为第三水准烈度。

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相差 1.55度,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 1 度。

1.4 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及其关系。

答:当设计基准期为五十年时,50 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这就是第一水准的烈度。

一般情况下,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 的地震烈度,为第二水准烈度。

烈度在50 年内的超越概率为2%,作为第三水准烈度。

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相差1.55度,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1 度。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习题与思考题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习题与思考题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几种类型?按其震源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2、试述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和宏观背景?3、试分析地震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震害现象4、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运动影响如何?5、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两者有何关联?6、地震基本烈度的含义是什么?7、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地震分组?8、试列出三座城市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9、什么是建筑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10、我国规范根据重要性将抗震类别分为哪几类,不同类别的建筑对应的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11、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2、根据经验公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是5×1024尔格,它对应的里氏震级是多少?第二章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1、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2、简述选择建筑场地的相关规定3、如何确定地基抗震承载力?简述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的验算方法4、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资料见下表,试计算该场地土层的自振周期,并按《抗震规范》的规定来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土层资料5、什么是砂土液化?液化会造成哪些危害?影响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怎样判别地基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地基土液化的危害程度?7、简述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措施第三章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1、什么是地震作用?如何确定结构的地震作用?2、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确定这两个系数?3、 影响地震反应谱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设计用反应谱如何反映这些因素影响的?4、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5、何谓求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平方和开方法(SRSS ),写出其表达式,说明其基本假定和适用范围6、简述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和适用范围7、什么叫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8、什么叫结构的刚心和质心?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是如何产生的?9、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如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10、 什么是结构或构件恢复力特征曲线,反映了结构或构件的什么性能?11、地震动的三要素是什么?采用时程分析法选取地震波时如何考虑这三要素?12、 抗震设计中如何考虑结构的地震作用?依据的原则是什么?13、什么是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什么要引入这一系数?14、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15、一单层单跨框架如图1所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课后思考题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课后思考题

思考题《建筑结构抗震》思考题1.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有何区别与联系?2. 怎样理解小震、中震和大震?3. 为什么抗震设计时要考虑场地影响?怎样考虑?4. 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土层液化会造成那些后果?5. 根据表中数值计算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并判断场地类别。

6. 结构抗震计算有几种方法?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适用?7. 解释地震反应谱与设计反应谱之间的关系。

8. 什么是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它们有何关系?9. 为什么软场地的特征周期大于硬场地的特征周期?为什么远震的特征周期大于近震的特征周期?10. 设计反应谱由几段组成?试叙述各区段的特点。

11. 计算地震作用时结构的重力荷载怎样取值?12. 怎样进行结构的振型分解?13. 如何根据各振型的反应求结构的总反应?其依据是什么?14. 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15. 如何确定结构的薄弱层?16. 哪些结构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7. 抗震设计为什么要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18. 对水平地震作用的弯矩可以调幅吗?19.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有何意义?20. 框架结构在什么部位应加密箍筋?21. 怎样理解多层砖房震害的一般规律?22. 在多层砌体中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的作用是什么?画出构造柱与墙体连接构造。

23. 怎样理解底部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24. 多高层钢结构梁柱刚性连接断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5. 进行钢框架地震反应分析与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地震反应分析相比有何特殊因素要考虑?26. 抗震设计时为什么支撑斜杆的承载力要折减?27. 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PARTI QUESTIONS PART II CALCULATION AND SEISMIC DESIGNChapter 11. How many sorts of earthquakes depending on the focal depth and the courses of earthquakerespectively?2. What are the main features of an earthquake acceleration record, and what roles are they in seismicdesign?3. What differences between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intensity, and which index is used in seismicdesign of building?4. What earthquake design philosophy is accepted in China? How to realize these ideas in seismic design?Chapter 25. How many categories are classified in seismic design according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GB 50011-2001) And what factors are dependent on?6. Description briefly the steps of calculation of natural fundamental seismic capacity.7. Briefly introduce the phenomena of soil liquefaction How to determine the liquefaction Index?8. What damages may be occurred on ground surface and buildings?9. How to mitigate of soil liquefaction hazard?Chapter310. Description briefly the steps of Mode Analysis Method in calculation of earthquake action of seismicdesign of building.11. Why the additional horizontal seismic action applied top of build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Base ShearMethod?12. How many methods are normally accepted in calculation of earthquake response?13. Introduce briefly about 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for calculation of earthquake response.14. What is the generalized-coordinate approach?15. What are generally included in response analysis of a MDOF system?16. Wha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alculation between static analysis and dynamic analysisrespectively?17. What is the Base Shear method? And what assump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18. What is the seismic effect coefficient curve?Chapter 419. I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what main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ation?20. Why design characteristic of redundancy and detailing conne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carefully in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21. What is a desirable aspect of building configuration?22. In summary, what are main factors of the optimum seismic configuration?23. Why torsion irregularity in plan should be restricted strictly?24. In Chinese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what additional requirements are specified ifirregularities defined is large than limit?25. What requirements should be take into consider in general seismic structural system?26. What effects of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on structural system?Chapter 527. Introduce briefly about the pr inciple of “strong column-weak beam”, and How to realize it in columndesign?28. Introduce briefly about the principle of “strong shear and weak flexural”.29. Introduce briefly about the principle of “strong joints and weak member”. And how to desi gn beam-column joint?30. Indicate what main failure modes for cantilever structure.31. What basic assumption and analytical models for dual system?32. What is the limitation on cross-section dimensions of framed beams?33. What is the limitation of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of column in frame structure with seismic grade 1?34. What is the limitation of story drift for reinforce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system and shear wall systemrespectively in site of intensity grade VII?35. Why the boundary elements should be set in a structure wall?Chapter 636. How many main structural types of masonry buildings? And what are they?37. What are the design criteria for multi-story masonry?38. What configuration of structural system of multi-story masonry building with framed first one/two stories isit?39. What is the principle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seismic action?40. Indicates the calculation steps in calculation of multi-story building.41. What are building height limitation, numbers of stories and minimum thickness for the multi-story withordinary brick in site intensity VII respectively?42. Why the location dimension limit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seismic design for multi-story masonrybuilding?43. Why reinforce concrete constructional column and ring beam should be set in multi-story brick building?44. What is the value of horizontal seismic effect coefficient in site of intensity grade VII, grade VIII and GradeIX?Chapter 745. What a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ructural steel in seismic design?46. What are normal failure modes for steel structure and steel members?47. Indicate briefly about requirements for arrangement of steel structure system.48. What is the height limitation and height-width ratio for steel structure with braced frame system in site ofearthquake intensity grade VII?49. What is the idea failure mode for braced frame system?50. Why several lines against earthquake attack should be set in seismic design?51. In beam-column joint, which one is suggested in seismic design, column through type or beam throughtype?52. What is basically assumption for single story large span workshop in calculation of earthquake action?53. What is the guidance for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load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steel workshop?Chapter 854. What is the concept of active control and passive control in building seismic design respectively?55. How many types for isolation system? And what are their differences with each other?56. How many kinds of damper are used in increasing damping ratio of building structure?57. What effect of increasing damping ratio of building structure?58. What differences are in force-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 for hysteretic damper and velocity-dependant damper?59. Briefly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s of one type of damper.60. Briefly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s of one type of isolator.PARTI QUESTIONS PART II CALCULATION AND SEISMIC DESIGNExercise 1The soil profile at a site is shown in table 1.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soil type.Table 1 Data of soil exploration at siteExercise 2A three-story reinforce concrete frame section is shown in Figure 1. Two columns have same cross with b=0.30m and h=0.45m and the height for every floor is same as 3.3 meters. The mass of every floor is concentrated at floor lever, and with same value as 12000kg for 1st floor and 2nd floor, and 6000kg for 3rd floor. The modulus of concrete is E=2.5*1010Pa. Please determine the Mode Shapes, Periods and Participation Factors of thisthree-story Frame.Figure 1 model for calculationExercise 3A 5-story reinforce concrete building is located at site of category III which design seismic in group 1. The seismic zone of intensity for design is Ⅶ. After dynamic analysis for this building, five modes and corresponding periods, participating factor are given and shown in Figure 2. The damp ratio of this frame is 0.05.1. Calculate the standard horizontal seismic actions at each story under frequent-occurring earthquake bybase shear method2. Calculate the standard horizontal seismic actions at each story under frequent-occurring earthquake bymode analysis method.3. Compare two results and briefly introduce the effect of additional horizontal seismic action applied at thetop of the building in base shear method.Figure 2.Five modes and corresponding periods, participating factorExercise 4Seismic design of a 5-story reinforce concrete frameA 5-story office building, structured in reinforce concrete frame, located in Shanghai. Seismic zone of intensity for design is VII, site of category IV and design seismic in group 1.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for beams and columns is grade C30; main longitudinal reinforcing bars are steel grade HRB335, transverse or stirrup reinforcing bars are HPB235. The plane and section of the structure are shown in Figure 3. Check seismic resistance of the axis①frame in transversal direction.1. Calculate lateral seismic actions under frequent-occurring earthquake (the fundamental period of frameis 0.6sec).2. Drawing figures of seismic force, story shear forces and moment.3. Calculate elastic story drift and make the drift diagram.Figure 3 Plane and section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model for analysisExercise 5seismic design of a six-story masonry buildingThe six-story masonry, height of first story is 3.85 m (from foundation), and other story is 2.8m high. Structural plan is seen as fig 4. The floors and roof are pre-cast cored slabs. The material of the upper stories is themulti-hole brick and the grade is MU10; and the mortar grade is M10 in first story, M7.5 in second and third story, M5 in others. Dimensions of the doors and windows are seen as Fig 4. Seismic intensity is Ⅶ, and design earthquake is in group Ⅱ, at site of categoryⅡ.The representative values of gravity loads of stories are:G6=3345.2kN, G5=3785.9kN, G4=3785.9kN, G3=3785.9kN, G2=3785.9kN, G1=4245.2kN1. Calculation of horizontal seismic action.2. Check seismic capacity of walls in axis ⑤and between axis A and B axis .Figure 4 Structural plan of the masonry buildingExercise 6seismic design of a single-story steel workshopA s ingle-story steel workshop with one bay is located at site of categoryⅡwith design earthquake in group I. And the Seismic intensity is Ⅶ. The calculation model is shown in Fig.5. The two steel columns are same asH450*50*12*20 and the moment of inertia I=5.315*108mm4. The steel property is Q235 with,Please calculate the standard value of horizontal seismic action of this workshop and check the capacity of this column under frequently occurred earthquake.Figure 5 Calculation model for a single story workshop with one bay。

建筑结构抗震MOOC思考题汇总(有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MOOC思考题汇总(有答案)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抗震单元作业(共10页)目录第1章单元作业 (3)第2章单元作业 (3)第3章单元作业 (4)第4章单元作业 (4)第5章单元作业 (5)第6章单元作业 (6)第7章单元作业 (7)第8章单元作业 (8)第9章单元作业 (8)第10章单元作业 (8)第11章单元作业 (9)第1章单元作业一简答题1. 什么是震级,什么是烈度,烈度与震级有什么联系?答:1.震级是表征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是地震预报和地震工程研究的重要参数。

2. 烈度是表征地表振动强度的指标,与震级和震中距有关。

3.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越高。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次地震在不同地区的烈度大小却不一样。

可以说,震级是烈度的指标之一,对烈度产生一定影响,却不绝对;烈度不能反过来影响震级。

2. 请按照地震成因简述地震的分类答:根据地震成因的不同地震可以分为:(1)构造地震,即地球构造运动引发的地震;(2)火山地震,即火山爆发时岩浆猛烈喷出而造成的地面振动;(3)塌陷地震,即洞穴坍塌引起的局部小范围地震;(4)人为地震,如因核爆炸引起的局部地面振动,或者大型水库蓄水和排水造成应力突然变化导致岩石错动而引起的振动。

其中,构造地震约占95%以上,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大。

3. 地震波记录中有三个重要的特性对工程设计和研究有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什么影响?答:三个重要的特性分别是:峰值、频谱特性和持续时间。

峰值:决定地震的强度;频谱特性:决定地震波的卓越频率;持续时间:持续地震的总能量。

第2章单元作业一简答题1、何为抗震概念设计?涉及哪些方面?请谈谈你对抗震概念设计目的和意义的理解。

答:抗震概念设计为根据地震作用水平,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材料及细部构造,以到达合理的抗震设计目的。

涉及方面有建筑场地的选择,结构体系的选择,平面、立面布置的规则性,结构的动力特性的确定,传力机制的可靠性等。

抗震概念设计可以在源头上避免或减轻不利于抗震设计因素的影响,有助于获得结构抗震性能方面的最有利组合,为设计过程中的数值计算创造有利条件。

已找好答案《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复习思考题目

已找好答案《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复习思考题目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思考题1.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按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按震源深浅: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1.2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

体波(纵波、横波)和面波(洛夫波、瑞雷波)纵波:P波,为压缩波,速度快,产生颠簸。

横波:S波,为剪切波,速度稍慢,产生摇晃。

洛夫波(类似于蛇行,左右运动)瑞雷波(上下、前后运动,最慢)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一般是在剪切波和面波都达到时振动最为激烈。

1.3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上述三种烈度之间有何区别?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及其关系。

地震震级: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基本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勺地震烈度值。

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众值烈度:出现频率最多的低于基本烈度的称为多遇烈度。

罕遇烈度:很少出现的高于基本烈度的大的地震烈度称为罕遇烈度。

经研究其分布函数可用极值III型表示。

■—上限值,=12 I m —众值烈度K —形状参数基本烈度:超越概率为10%多遇烈度(众值烈度):超越概率63.2%比基本烈度小1.55度。

罕遇烈度:超越概率为2~3%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

1.4何谓“抗震概念设计”?“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抗震概念设计: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着重从建筑物的总体积上进行抗震设计,这就是结构的概念设计。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课程复习思考题

《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课程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一)与地震工程相关的一些专业术语①地震动:也称地震地面运动,是指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振动②地震区划:是按可能遭受的地震影响的危险程度将国土划分若干区,对不同的区规定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并将其结果以地震区划图的形式表示出来③地震超越概率:是指工程场地在未来一定时间内遭遇到大于或等于给定地震特征值(如地震动加速度峰值PGA 等)的地震的概率,常以年超越概率或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表示地震重复周期:地震重复周期是指一定场地大于或等于给定地震特征值的地震重复出现的平均时间间隔④弹性地震反应谱:系指线性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在给定地震动作用下某种反应量的最大值与系统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曲线⑤延性:系指其在强度或承载力没有明显下降情况下的非弹性变形能力。

或者说,延性是指材料、构件或结构在维持材料强度或承载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承受塑性变形的能力⑥整体延性与局部延性:通常称结构的延性为整体延性,称构件的延性为局部延性⑦静力延性与滞回延性:静力延性系指结构或构件在单调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延性,滞回延性系指结构或构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延性⑧结构振动控制:系指采用某种措施使结构在动力激励下的响应不超过某一限量,以满足工程要求结构减震控制:系指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在结构的某些部位设置振动控制装置,以减小或抑制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⑨能力设计原理:在结构体系中的延性构件和能力保护构件之间,确立适当的强度安全性等级差异,确保结构不发生脆性的破坏模式。

从基本概念看,该原理类似于“保险丝”原理⑩约束混凝土:系指受压时的横向变形受到有效约束的混凝土(二)与风工程相关的一些专业术语①基本风速:开阔平坦地貌条件下,地面以上10m 高度处,100 年重现期的10min 平均年最大风速设计基准风速:在基本风速基础上,考虑局部地表粗糙度影响,桥梁结构或结构构件基准高度处100 年重现期的10min 平均年最大风速②风攻角:风的主流方向与水平面产生的夹角③静力扭转发散:在风的静力扭转力矩作用下,当风速达到临界值时,桥梁主梁扭转变形的附加攻角所产生的空气力矩增量超过了结构抵抗力矩的增量,而出现扭转角不断增大的失稳现象静力横向屈曲:横向静风荷载值超过桥梁主梁横向屈曲临界荷载值时出现的失稳现象④颤振:振动的桥梁通过气流的反馈作用不断吸取能量,振幅逐步增大直至使结构破坏的发散性自激振动驰振:振动的桥梁从气流量不断吸取能量,使非扁平截面的细长钝体结构的振幅逐步增大的发散性弯曲自激振动涡激共振:气流绕经钝体结构时产生旋涡脱落,当旋涡脱落频率与结构的自振频率接近或相等时,由涡激力所激发出的结构共振现象抖振:风的紊流成分所激发的结构随机振动,也称为紊流风响应⑤静力三分力:气流绕过桥梁结构所产生的静力作用力的三个分量,阻力、升力和扭转力矩⑥节段模型试验(全桥气动弹性模型试验):将桥梁结构构件的代表性节段做成刚性的模型,在风洞中测定其静力三分力或非定常气动力作用的试验全桥气动弹性模型试验:将桥梁结构按一定几何缩尺并满足各种必要的空气动力学相似条件制成的弹性三维空间模型,在风洞中观测其在均匀流及紊流风场中各种风致效应的试验⑦风振控制:为避免出现发散性风致振动或过大的限幅振动所采取的气动措施、结构措施或机械措施二、简答题1.面对地震灾害,我国当前采取的防震减灾对策是什么?①地震区划(国家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及地震安全性评价②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与抗震设计规范(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负责)③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各级政府负责)④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设计单位负责)⑤已建建设工程抗震加固(设计单位负责)⑥建设项目的抗震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负责)2.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现象有哪几种?①地表断裂②滑坡③砂土液化④软土震陷3.地震动的三要素是什么?①地震动的幅值(最大振幅或峰值)②频谱特性(波形)③持续时间(简称持时)4.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要遵从一定的标准,这就是抗震设防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哪几类?
2.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分哪几类?分别能引起建筑物的那些震动现象?
3.什么是地震动?地震动有哪三个要素?
4.地震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多遇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地震烈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6.简述抗震设防“三水准两阶段设计”的基本内容?
7.怎样理解结构的延性?
第二章(1)
1.场地土分为哪几类?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2.怎样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
3.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为什么?
4.怎样确定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
5.场地土的固有周期和地震动的卓越周期有何区别和联系?
6.天然地基抗震验算主要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2)
1.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怎样判断?
2.那些地基土容易液化?液化对建筑物有什么危害?
3. 简述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措施。

4. 可液化地基的液化等级分几等?依据什么确定液化等级?
5.液化指数IlE越大,表明土的液化程度越大还是越小?
6.标准贯入试验的实测锤击数越大,表明所测土层越密实还是越疏松?液化趋势大还是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