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

合集下载

动物性烹饪原料的上浆与加热处理_陈金标

动物性烹饪原料的上浆与加热处理_陈金标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4(1):33~35Culinary Science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动物性烹饪原料的上浆与加热处理陈金标(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63)摘 要:烹饪原料经过上浆加工,能保持水分,使烹制的菜肴质感滑嫩。

不同的原料,上浆操作的要求不同,加热处理的方法亦多样。

掌握烹饪原料的上浆、加热处理技术,有利于控制菜肴的质量。

关键词:烹饪原料;上浆;加热;烹饪方法中图分类号:T s97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17(2004)01-0033-03烹饪原料加工成片、条、丁、丝、粒及花刀块等小型料形是制作中国菜肴的特色,而上浆是与小型料形相配套的烹饪技术,上浆操作尤其适合独具特色的两次加热处理的烹饪方法———滑炒技法。

1 不同原料的上浆技术采用上浆技法的原料都是鲜嫩易熟的动物性原料,原料的刀工处理以加工成片、丝、丁、粒(米)、花刀形为主。

不同的原料,直接加热后的特点不同:陆生动物的横纹肌是由结缔网络连成的肌纤维,加工后不易破碎但易失水萎缩老化;水产鱼肉肌肉比较松散、细嫩、易破碎;虾肉含水量大而易流失,使肉质老木或破碎。

上浆可防止上述不利因素的产生,但不同原料的上浆操作是有差别的。

1.1 鱼类原料的上浆根据菜肴的要求,将净鱼肉加工成鱼片、鱼丁、鱼丝或鱼米等料形,如果成菜色泽要求洁白,则要将这些加工过的鱼肉料形用清水漂洗,一般用5~10倍于鱼肉的水量,慢速搅拌8~10min,再静置10min 使鱼肉沉降,倾去其上面的漂液,换水重复漂洗1~2次,其目的是洗除其色素、臭气、脂肪、血液、残余的皮屑及污物等,但同时也洗除了鱼肉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并降低了得率。

因此,对于新鲜色白的鱼肉,漂洗时以不换水为好,但为了达到菜肴色白的效果,则不论鱼种和鲜度,都需要充分漂洗。

漂洗时,水温不宜高,应控制在10℃以下。

在漂洗过程中,鱼肉逐渐吸水膨胀,会造成上浆困难,行业上通常用干毛巾渍一下,通过外力的作用吸去部分水,再上浆,这样使原料易吃浆液,并均匀入味,此方法对于操作大量的原料比较方便。

烹调工艺学

烹调工艺学

5.腌渍上浆法。 • 是先用调味品(盐、胡椒粉、苏打粉等) 将原料腌渍,而后放入冰箱,烹调前再与 湿淀粉一起调拌均匀。苏打粉浆多用此法。 苏打有加强烹饪原料组织的亲水作用和软 化肌纤维的作用,可增加原料嫩滑、滑爽 的口感,但同时也增加了菜品的苦涩味, 破坏了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因此要严格控 制用量。
上浆调味料的构成

• •
水粉浆
全蛋粉浆 蛋清粉浆
水粉浆由水、盐、料酒、淀粉等构成。
全蛋粉浆由水、盐、料酒、鸡蛋液、淀粉等构成。
蛋清粉浆由水、盐、料酒、蛋、盐、料酒、蛋黄、淀粉等构成。
• 酱品粉浆
酱品粉浆由酱品(黄酱、面酱、辣酱等)或酱油和 淀粉构成。
• 苏打浆
(1)灵活掌握浆的浓度,根据原料的质地、烹调的要求以 及原料是否冷冻等因素决定浆的浓度。 (2)恰当的掌握上浆的每一个环节,一盐二水三蛋四粉五 味六油。 (3)必须达到吃浆上劲,一方面是浆液充分渗透到原料组 织中去,达到吃浆的目的。另一方面充分提高浆液的黏度, 使之牢牢粘附于原料表层达到上劲的目的。 (4)根据原料的质地和菜肴的色泽选用适当的浆液,如牛, 羊肉结缔组织较多,上浆用苏打浆或加入嫩肉粉,这样可 以取得良好的嫩化效果,根据色泽不同也应该选择不同浆 液。 (5)还应当考虑淀粉本身的性能,吸水力强,糊化程度高 的淀粉要控制用量。
教学重点:
上浆的方法,浆的种类、用途以及上浆 原料的选择。
教学难点:
上浆的原理。
教学方法:
主要分为讲授法、实践示范法、小组讨 论操作法。
课程安排(1课时)
1、课前互动 首先提出国家为何狠抓“食品安全”让 同学们展开讨论。根据回答的结果概括后 提出本节课的德育教育—食品添加剂。
(一)上浆工艺

烹饪基本功 挂糊、上浆、勾芡基本功

烹饪基本功  挂糊、上浆、勾芡基本功

3. 全蛋浆 【原料构成】 全蛋液、淀粉、精盐、料酒、味精等。 【调制方法】 制作方法基本上与鸡蛋清粉浆相同。调制浆液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全蛋粉 浆需要更加充分地调和,以保证各种用料相互溶解为一体;二是用全蛋粉浆浆制质地较老韧 的原料时,宜加适量的泡打粉或小苏打,以使主、配料经油滑后松软而嫩。 4. 蛋黄浆 5. 苏打浆 【原料构成】 鸡蛋清、淀粉、小苏打、水、盐等。 【调制方法】 先将原料用小苏打、盐、水等腌渍片刻,然后加入鸡蛋清、淀粉拌匀,浆 好后静置一段时间即可使用。
第三节 上浆
一、浆的种类及调制
1. 水粉浆 【原料构成】 淀粉、水、精盐、料酒、味精等。 【调制方法】 将原料用调料 (精盐、料酒、味精) 腌渍入味,再用水和淀粉调匀,浆的浓度以裹住 原料为宜。 2. 蛋清浆 【原料构成】 鸡蛋清、淀粉、精盐、料酒、味精等。 【调制方法】 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先将主、配料用调料 (精盐、料酒、味精)拌腌入味,然后 加入鸡蛋清、淀粉拌匀即可。另一种方法是用鸡蛋清加湿淀粉调成浆,再把用调料腌渍后的主、配料 放入鸡蛋清粉浆中拌匀即可。
四、影响勾芡的因素
1. 淀粉种类 2. 加热时间 3. 淀粉浓度 4. 有关调料
二、挂糊操作要领
1. 要灵活掌握各种糊的浓度 (1) 较嫩的原料所含水分较多、吸水力强,则糊的浓度以稀一些为宜。 (2) 如果原料挂糊后立即进行烹调,则糊的浓度应稠一些。 (3) 如果原料挂糊后不立即烹调,糊的浓度应当稀一些。 (4) 冷冻的原料含水分较多,糊的浓度可稠一些。
2. 恰当掌握各种糊的调制方法 制糊时,必须掌握 “先慢后快、先轻后重” 的原则。 3. 挂糊时要把原料全部包裹起来 4. 根据原料的质地和菜肴的要求选用适当的糊液 5. 注意挂糊的时机 挂糊后的原料应迅速进行烹调,放置时间长了会 “脱糊” 而影响菜肴的质量。

烹饪

烹饪

第一节
糊浆处理
三、上浆工艺 上浆又称抓浆、吃浆、广东称“上粉”, 是指在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表面粘附上(或 融入)一层薄薄的浆液的工艺过程。上浆的 原料经加热后,能使制品达到滑嫩的效果。
第一节
糊浆处理
上浆的作用: ► (1)保护原料中的水分、营养成分 在加热时不丧失,使成菜后口感嫩 滑。 ► (2)保持了菜肴的造型完美增加菜 肴形与色的完美,使一些形小质嫩 的原料不易破碎,断裂 。
(五)挂糊的技术关键 1.要灵活掌握各种糊的浓度(同上浆)。 2.恰当掌握各种糊的调制方法。在制糊时,必须掌 握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原则。 3.挂糊时要用糊把主料全部包裹起来。在挂糊时, 要用糊把主料的表面全部包裹起来,不能留有空 白点。否则在烹调时,油就会从没有糊的地方浸 入主料,使这一部分质地变老、形状萎缩、色泽 焦黄,影响菜肴的质量。 4.根据主、配料的质地和菜肴的要求选用适当的糊 液。 ► 视频:挂糊
第一节
糊浆处理
(三)适宜挂糊的原料选择 挂糊的原料以动物原料为主,也可选择蔬菜、 水果等;原料形状可以是为整形的、大块的,也 可是其他形状的。 (四)挂糊的方法 1.先将糊调好,再蘸(或拖、拌、裹)糊。 即先将粉状原料(如淀粉、面粉)和其他着衣糊 料(如鸡蛋)、调味品调和均匀制成糊,而后再 把加工好的原料(多为主料)放在糊中挂粘、裹 匀、拖过的操作技法。 2.将糊料和主料一起抓拌均匀。
第一节
糊浆处理
7、脆浆糊(有老酵母调制和干酵母调制两种)
老酵母调制法是: 1)主要用料:低筋面粉、马蹄粉、老酵面、花生油等。 2)调制方法:老酵母加水化开。下面粉、马蹄粉和盐搅 拌均匀,静置3~4小时(视气候而定),使粉糊发酵,以粉糊 中产生小眼气泡而带有酸味为准,临用前20分钟下面碱水搅匀 (根据气候掌握下面碱水的时间和数量)。 3)适用范围:适用于脆炸制品,如脆皮鱼条等。 4)制品特点:外层松脆,里面软嫩。 5)用料比例:面粉375克,马蹄粉60克,老酵面75克, 清水550克,面碱水10克,精制盐10克,花生油160克。以脆 皮鱼条为例,鱼条200克,须用此粉糊250克左右。

黑鱼上浆工艺

黑鱼上浆工艺

黑鱼上浆工艺
黑鱼上浆工艺如下:
1.将买回家的黑鱼清洗干净,去掉头尾和鱼骨。

从鱼头上面一直切到鱼誉骨,然后切到尾部,把鱼肉一分为二,这时候就可以片鱼肉片了,刀要斜着放,这样鱼肉片会又大又落。

2.鱼肉片好之后。

先用清水冲洗一下,一直冲洗到没有血水之后,沥干水分放入碗中,往碗里面加入适量的味精和盐搅拌均匀,搅拌到手变得黏黏糊糊时,再用清水中冲洗干净,沥干水分,放入碗中。

3.往碗中加入适量的胡椒粉、盐搅拌均匀,再加入适量的生粉和色拉油。

搅拌均匀之后,鱼肉片就上好浆了。

4.起锅烧水,冷水里面放入姜、蒜料酒、鱼片,水开之后捞出鱼片,沥干水分,放入盘中。

5.起锅烧油,油热之后,放入姜蒜末炒香,然后放入生抽、鸡精、蚝油、葱花搅拌均匀,最后把汤汁淋在鱼片上即可。

上浆时应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避免过热或过冷对食材的影响。

此外,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调料的用量。

制表:审核:批准:。

论上浆工艺致嫩的原理及操作要领

论上浆工艺致嫩的原理及操作要领

论上浆工艺致嫩的原理及操作要领作者:吴强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19年第10期摘要:上浆工艺是菜肴制作技术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上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菜品的外观与质量。

只有了解上浆的目的和致嫩的原理以及操作过程中需掌握的要领,才能烹制出外滑里嫩、形状饱满符合菜品要求的菜肴。

关键词:上浆工艺:致嫩原理:操作要领上浆工艺就是将经过刀工处理的烹饪原料,先用调味品腌渍入味,再加入淀粉、蛋清搅拌均匀,使原料的表面挂上一层黏性的浆流状物质,加热后,其表面糊化和凝固,形成软滑保护层的一种烹调辅助手段。

由于保护膜的形成,阻碍了原料内部水分的流失和外溢,使原料中各种氨基酸损失减少,确保原料成熟后的滑嫩和鲜美。

上浆原料的刀工处理上浆原料基本选用动物性肌肉组织为主,大块动物性原料富含肌纤维和结缔组织。

肌纤维是构成肌肉的细长的细胞,呈纤维状。

纤维多由蛋白质构成,受热易收缩变性,增加了肌纤维的的韧性,使菜品质感偏老。

所以针对肌纤维含量高的动物性原料应采用刀工技术处理,把它切割成丁、丝、条、片等小型原料,降低肌纤维的长度与含量。

如牛肉切丝时,刀要横着肌纤维加工就是这个道理。

经刀处理的小型原料能扩大蛋白质与水的接触面积,就能增加原料吸水致嫩。

上浆后的原料一般采用爆炒等旺火速成的制熟方法,如果原料过大,既不利于成熟,也不便于上浆操作。

因此必须经刀工处理的小型原料才符合上浆操作的要求。

上浆致嫩的原理盐致嫩。

盐致嫩就是在原料中添加适量食盐,使肌肉中肌动球蛋白出体表成为黏稠胶状,使肌肉能保持大量水分,并吸附足量水。

菜品含水量越大,质地越嫩。

操作时应准确掌握盐的用量,盐除了能增加原料持水性外,还使原料具有一定的基本味,如果口味偏重则无法调整,更无法进行继续调味,从而影响菜品的整体风味。

上浆时一般先要投入一定量的盐,并进行搅拌,使得肌原纤维中的盐溶性肌蛋白在食盐作用下经不断地搅拌而被游离出来,从而增加蛋白质水化层的厚度,提高蛋白质的亲水能力。

挂糊上浆

挂糊上浆

挂糊上浆1、什么叫挂糊上浆?所谓挂糊上浆,就是在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的表面上,包裹上一层粘性的糊浆或粉浆,使做成的菜肴达到酥脆、滑嫩或松软的一项技术措施。

糊:由淀粉、面粉、蛋液或水等调制的稠度较大的用于包裹加工原料的半流体混合物浆:由淀粉、蛋液或水调制的稠度很小的可粘附于原料表面的流动状液固混合物挂糊:将调制好的糊粘裹到经过处理的原料的表面的过程上浆:将调配好的浆拌合到经过处理的原料表面的过程2、挂糊的作用:挂糊是烹调前一项重要的操作程序,对菜肴的色、香、味、形、质均有很大的影响。

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和鲜味,并使之达到外部香脆松软,内部软嫩。

炸、熘等烹调方法,大都使用旺火热油,鸡、鸭、肉、鱼等原料如果不经挂糊,在旺火热油中。

水分会很快蒸发,鲜味也随着水分外溢,因而质地变老,鲜味减少。

我国厨师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挂糊的方法,使这些原料裹上一层具有粘性的糊浆作保护,糊浆受热后会立即凝成干层保护膜,使原料不直接和高温的油接触,油不易侵入原料内部,原料内部的水分和鲜味就不易外溢,也就可以保持原料的鲜嫩。

同时,还可以用不同配料的糊浆,使过油后的原料有的香脆,有的酥松,大大丰富了菜肴的风味。

(2)使原料的形态光润饱满。

鸡、肉、鱼等原料经刀工处理以后,在烹调加热时往往易于断碎、卷缩、干瘪而变形。

通过挂糊,由于原料粘性加强,不仅能够保持原有形态,而且经过油的作用,表面的糊浆结壳,光润饱满,能增加菜肴的美观。

(3)制品可形成特殊的质感和特殊的风味。

比如,原料挂酥糊后可形成酥脆质感,挂蛋泡糊则松泡绵软,滚上面包糠、果仁粒,则香味极佳。

(4)保持、增加菜肴的营养成分。

鸡、肉、鱼等原料,如果直接与高温热油接触,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的流失,有的受到破坏,降低了营养价值。

通过挂糊,原料的外层有了保护层,使原料不直接与热油接触,其营养成分就不致受到较多的损失。

不仅如此,糊浆本身为淀粉、蛋等所组成,也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从而增加了菜肴的营养价值。

烹饪的专业术语了解多少2

烹饪的专业术语了解多少2

烹饪的专业术语了解多少2厨房是餐饮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菜品加工工序管理是厨房管理的重要环节。

要保证餐厅的出品的质量必须从每道工序抓起。

菜品加需要经过很多工序,多道工序的组合简称一个术语,这个术语就叫烹饪术语。

小编整理关于烹饪的专业术语,下面请看。

(来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冻】又称“水晶”,是指将煮烂的食物加入琼脂或猪皮等再煮成羹,然后置入冰箱待其冰冻凝结而吃的烹调方法。

【飞水】将食物投入沸水中过一过水致半熟而迅速捞起,为继后的烹调提供良好前沿基础的加工方法。

【冰浸】食物切成丝后,迅速投入冰水之中,令食物有爽脆效果的一种加工烹调方法。

此法源于曰本。

【拨丝】食物上浆油炸后,放入煮溶的糖浆中拌匀,使食物夹起时能拉出细丝的烹调方法。

【挂霜】食物经油炸后,放入煮溶的糖浆中拌匀打散或直接洒入糖粉的烹调方法。

【椒盐】食物经油炸后致熟和干身后,再用事先用椒米和精盐配好的“椒盐”翻炒拌匀的烹调方法。

【油泡】利用大量的热油,迅速地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走油】又称“拖油”“走油”“跑油”;是指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滚油之中迅速拖过,为继后的烹调提供前沿基础的加工方法。

【火焰】将生猛新鲜的海鲜放入玻璃器皿内,利用点燃高度数的白酒产生的热力致熟的烹调方法。

【啫(zé)啫(zé)】食物及姜葱等放入烧致极热的瓦罉(煲),使食物发出“啫啫”声音和喷出香气的烹调方法。

【串烧】肉料切片腌制好后,用竹签串丐,放入热油中“泡”而食的烹调方法。

或肉料切片后,用铁钎串起,放入炭炎上烧熟,再撒上孜(zī)然等味料的烹调方法。

【铁板】原是西式烹调方法;即指食物“走油”后,连同以洋葱为主的香料料头和汁酱,放入烧致极热的铁板中致熟和致令食物喷香的烹调方法。

【桑拿】又称“石烹”等;食物经拖油后,投入烧至灼热的石子(多是雨花石)上,再攒入调好的汁酱或汤水,利用蒸气将食物至熟或喷出香气的烹调方法。

【煎封】北方又称“煎烹”,一般适合于鱼类较多;即将鱼类用调味品腌过后,用热油慢火煎透,再封上料头芡(qiàn)使透味的烹调方法。

上浆的标准顺序

上浆的标准顺序

上浆的标准顺序上浆是一种对织物进行处理的工艺,可以提高织物的手感、外观和耐久性。

上浆的标准顺序是指在进行上浆工艺时,所需的基本步骤和操作顺序。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上浆的标准顺序。

一、预处理1. 准备工作:清洁工作区域,准备所需的上浆设备和材料。

2. 准备浆料:根据织物的种类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浆料,并按照配方要求准备好。

3. 准备织物:将待上浆的织物进行预处理,包括洗涤、漂白等,以确保织物的干净度和无杂质。

二、上浆操作1. 浸泡:将织物完全浸入浆料中,确保浆料能够充分渗透到织物中。

2. 挤浆:将织物从浆料中抽取出来,过滤掉多余的浆料,并使织物中的浆料均匀分布。

3. 烘干:将挤浆后的织物放置在烘干设备中,以除去多余的水分,使织物达到适当的含水率。

4. 整理:对烘干后的织物进行整理,包括卷绕、折叠等,以便后续的处理和运输。

三、质量检验1. 外观检查:对上浆后的织物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光泽度、均匀性等方面的评估。

2. 手感评估:通过触摸和揉搓织物,评估其手感的柔软度、光滑度等方面的质量。

3. 清洗性能测试:将上浆后的织物进行模拟清洗测试,评估其耐洗性和保持浆料的能力。

四、包装和存储1. 包装:对上浆合格的织物进行包装,如卷绕、装箱等,以便运输和存储。

2. 标记:在包装好的织物上做好标记,包括产品信息、日期等,以方便追溯和管理。

3. 存储:将包装好的织物存放在合适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潮湿和污染等不利因素。

结语:上浆的标准顺序是一套系统化的工艺操作流程,确保上浆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按照标准顺序进行上浆工艺,可以保证织物的外观、手感和耐久性。

同时,质量检验和包装存储的环节也是保证上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因此,在上浆过程中,按照标准顺序进行操作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需要合理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同织物和生产要求的变化。

上浆的种类及作用上浆是按菜肴特点的要求

上浆的种类及作用上浆是按菜肴特点的要求

上浆的种类及作用上浆是按菜肴特点的要求,将动物性原料在加热前用淀粉、蛋液等辅料拌和,加热后使原料表面形成浆膜的一种烹调辅助手段。

上浆是炒、滑溜、软溜等烹调方法常用的技法,适合于质嫩、型小、易成熟的原料。

上浆时经常使用的原料有淀粉、水、鸡蛋、食盐、小苏打、味精等。

上浆时,由于调制粉浆所使用的原料不同,而使浆具有一定的差别。

一、粉浆的分类(1)蛋清浆蛋清浆主要用料有蛋清、淀粉、盐等调味品,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主料用调味品拌腌入味,然后加人蛋清、淀粉拌匀即可。

另一种方法是用蛋清加湿淀粉调成浆,再把用调味品腌渍后的原料放入蛋清粉浆内拌匀,也可加入适量的油,便于原料划散。

以上两种方法,用料标准一般是原料500克,蛋清50克,淀粉25克。

其作用可使菜肴柔滑松嫩,色泽洁白,多用于爆、炒、溜类菜肴,如"炒虾仁"、"溜鱼片"等。

(2)全蛋浆全蛋浆主要用料有全蛋(蛋清、蛋黄均用)、淀粉、盐等调味品,制作方法与用料标准基本上同蛋清浆。

其作用可使菜肴滑嫩,微带黄色。

多用于炒菜类及烹调后带色的菜肴,如"辣子肉丁"、"酱爆鸡丁"等。

(3)苏打浆苏打浆主要用料有蛋清、淀粉、小苏打、盐、水等调味品,制作方法是:先将小苏打、盐、水等调味品腌渍一下原料,然后加入蛋清、淀粉拌匀。

浆好后,最好静置一段时间使用。

用料标准一般是:原料500克,蛋清30克,淀粉30克,小苏打5克,盐10克,水适量。

其作用可使菜肴松、嫩。

适用于质地较老、纤维较粗的牛、羊肉等原料,如"蚝油牛肉"等。

(4)粉浆干粉浆调制的主要用料是淀粉、清水,制作方法是先将原料用调料拌腌人味,再用水与淀粉调匀上浆。

浆的稀稠度,以能裹住原料为宜。

用料标准一般是:干淀粉50克,加清水100克。

其作用可使菜肴滑嫩,多适用于含水量较多的烹饪原料(鱿鱼、腰子、猪肝等),如"爆炒鱿鱼卷"、"荔枝腰花"等菜肴。

烹调工艺学上浆挂糊

烹调工艺学上浆挂糊

烹调工艺学(原料的上浆与挂糊)毕业设计材料收集上浆挂糊是烹饪原料精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是用一些佐助料和调料,以一定的方式,给菜肴主料裹上一层“外衣”的过程,故而又称“着衣”。

它与勾芡的区别在于,“着衣”在原料加热之前进行,而勾芡在加热后期进行,原理和作用也明显不同。

上浆挂糊通常包括上浆、挂糊和拍粉三项操作,它们在原理、作用、工艺等方面都有一定区别。

一、上浆上浆是用淀粉、鸡蛋(或水)、食盐等佐助料和调料,与主料一起调拌,使主料表层裹上一层薄薄浆液的过程。

该浆液在加热时可在原料周围形成完整的保护层,以保持原料的嫩度,鲜味和营养等。

1.上浆的原理了解上浆原理对于掌握上浆技术是比较重要的。

下面从上浆原料的条件,上浆用料的作用和上浆的理论机制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①上浆原料的条件。

上浆原料是指能在上浆过程中表面被裹上一层薄薄浆糊的烹饪原料,一般为动物的肌肉组织,包括畜肉、禽肉、水产品等。

动物的肌肉之所以适合于上浆,是因为这类原料含有盐溶性蛋白质,如存在于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在离子强度为0.2 以上的盐溶液中可溶解,在0.2 以下则呈不稳定的悬溶状态;肌动球蛋白,在离子强度为0.4 以上的盐溶液中可溶解。

盐溶性蛋白质的存在是原料上浆的基本条件,在食盐的作用下,这些蛋白质处于溶解状态,形成粘性很大的浆液,有助于上浆用的佐助料及调料均匀分散并粘附在原料的表面。

动物的肌体在宰杀死亡之后会经过僵直前期、僵直期、后熟期、自溶期等变化阶段。

适合于上浆的最佳阶段为后熟期(或称成熟期)。

因为后熟阶段的肌肉组织中,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多处于“游离”状态,肌肉松弛较软,持水性较强,并且风味浓郁。

这有利于上浆时,肌肉吸水,肌球蛋白等肌肉蛋白质溶出并形成粘稠的浆液。

僵直阶段内最不适宜上浆。

因为僵直期的肌肉组织上,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以结合存在,形成分子量较大的肌动球蛋白,肌肉紧缩、僵硬,持水性差,上浆难以“上劲”。

僵直前期和自溶期两个阶段的肉虽然可以进行上浆,但前者风味较差,后者已是腐败的前奏,都不如后熟期的肉。

中式烹调技艺项目五上浆、挂糊和勾芡

中式烹调技艺项目五上浆、挂糊和勾芡

1 为原料上浆 2 为原料挂糊 3 为菜肴勾芡
任务一
小王是一名美食爱好者,他发现餐厅所做的“杭 椒牛柳”“酱爆鸡丁”等菜肴中的肉口感都非常滑嫩, 而自己在家中所做的此类菜肴中的肉口感则比较干硬。 为此,他专门去请教了一家餐厅的主厨师傅。主厨师 傅告诉他,餐厅做此类菜肴中,肉的口感之所以那么 滑嫩,是因为在烹制菜肴的过程中,对肉类进行了上 浆操作,保持了肉中的水分和鲜味,而小王自己在家 做此类菜肴时,没有对肉类进行上浆操作,所以口感 比较干硬。
为牛肉上苏打浆
下面通过为牛肉上苏打浆,介绍为原料上苏打浆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为牛肉上苏打浆
不同原料的质地不同,其在上浆时所用的水量和其他原料的 分量也不相同。 例如,牛里脊较嫩,吸水量较少,500 g 牛里脊可加100 g 水、 20 g 淀粉、3 g 小苏打和3 g 盐;而500 g 普通牛肉可加300 g 水、60 g 淀粉、10 g 小苏打和10 g 盐。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原料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浆料的调配比例。
项目五
【项目导读】
在中式烹调中,上浆、挂糊和勾芡对菜肴的最终质量具有很大影响。 上本项目将介绍上浆、挂糊和勾芡的作用、类型和注意事项,并介绍 为烹饪原料上浆、挂糊,以及为菜肴勾芡的具体方法。
【知识目标】
•了解上浆的作用、浆的类型和上浆的注意事项。 •掌握为原料上浆的具体方法。 •了解挂糊的作用、糊的类型和挂糊的注意事项 •掌握为原料挂糊的具体方法。 •了解勾芡的作用、类型、手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芡汁的调制方法和为菜肴勾芡的具体方法。
糊通常由淀粉、面粉、米粉、鸡蛋、水等原料制成,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水粉糊:
是指将淀粉与清水(比例约为2 ∶ 1)拌 匀,或者将淀粉盆中已沉淀的湿淀粉挖出做糊。 多用于制作“糖醋熘鱼”“干炸里脊”(见图) 等熘、炸类菜肴,成品色泽金黄。

烹饪基础知识之上浆

烹饪基础知识之上浆

烹饪基础知识之上浆上浆是烹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厨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菜肴的色,香,味,形等质量指标。

你知道该怎么去上浆吗?小编和你一起学习。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烹饪基础知识之上浆,希望能帮到你。

上浆的介绍上浆,简单地讲,就是在原料的外部挂上一层蛋液,也就是用鸡蛋,淀粉,水等原料,经过合理调制,使其形成一种浆液胶体,再经拌,挂,沾等手法处理,在原料外部均匀地包裹一层浆液胶体,以便经过热处理(过油,汽蒸,水氽等)在原料的外部形成一层保护层,使制品滑嫩,色泽美观,达到保护或增加主料的外形,水份,色泽,营养等目的的一项操作保护措施。

这项操作技术就好似原料的外部穿上一件外衣,所以也有人将此技术叫“着衣加工”,“外部美化加工”等。

上浆技术可求严格,是一项较难掌握的实践操作技术,那么怎么样才能使这项技术学习好,操作好,运用好呢?怎么运用上浆技术原料的选择适合上浆的原料,一般是动物性原料肌肉组织的横纹肌和部分脏肌,像猪肉,鸡肉,龙虾肉,牛蛙肉,腰子,肝等原料,刀工成形一般是丁,丝,片,条等形小的原料或小形鲜嫩的整料,像鸡丁,肉丝,虾仁,鲜贝等原料。

由于上浆是制作比较讲究的菜肴,原料因尽量选择新鲜度高,不带霉菌,异味的原料(畜禽类原料最好选择冷却肉或成熟时期的肉,此时肉质松软,有弹性,切面水分较多,有特殊的肉香味和鲜味,亲水性强,易上浆;水产品则易选择鲜活或僵直时期的原料,此时肉质鲜度高,滋润饱满),对于不新鲜的原料,特别是变质的原料要禁用。

猪肉要选择里脊,通脊,黄瓜条肉,弹子肉等部位的肉质;牛肉最好选择外脊,牛柳等部位的肉质;羊肉则选择扁担肉;鸡肉宜选择鸡胸肉;鱼肉宜选择肉厚剌少的黑鱼,桂鱼,草鱼等等。

由于这些原料肉质细嫩,纤维组织规格整齐,便于刀工成形,易上浆,达到成品要求。

新鲜高度的虾仁,鲜贝等小形原料也是上浆的理想原料,在上浆前用干净毛巾吸去表面水份。

码味处理码味是原料刀工成形正式上浆之前的一个工序,它的好坏对上浆有着直接的作用,一般是将成形后规格原料放入盛器内,加入盐,料酒,葱姜水等调料搅拌均匀,以做基础调味,由于在盐的电解作用下,提高肌肉组织的水化作用,粘液增多,使肌肉表面有粘稠感,利于上浆,达到吸水致嫩的作用。

5.18食材上浆操作程序

5.18食材上浆操作程序
匀混合成为一体。
2.适合于现用现加入主料进行拌合便进行加热处
理。
3.定型菜品多见。
★适合于
★金黄色菜品,
★质地酥炸为
★主。
上浆前掌握水分
1.烹饪原料上浆前,原料的表面不能带有较多的
水分。
2.如有需用干布吸去水分,以免降低淀粉浆的黏
度,造成脱浆。
3.必须待原料完全解冻后,用干净的布擦去水分
后方可。
★冷冻原
3.最后投入少量干淀粉拌匀即可。
4.挂浆后静置片刻,使蛋白质充分吸水,以免退
嫩;同时让淀粉吸水充分,糊化彻底,增加与原料的黏附性,防止滑油时脱浆。

匀。
4.最后再加入少许已化的猪油或清油拌匀,放置
片刻,即可烹调。如油爆鲜贝、滑炒鲜贝。

冻品上浆
用冻肉制作“滑炒肉丝”的上浆要领:
1.解冻:在15-20℃环境中自然回软解冻,或用
微波炉解冻。
2.充分解冻后,将肉丝/片用少量清水浸泡,以
然后放少许盐轻轻搅拌至有轻微的黏度,少量盐能增加蛋白质持水性和使肌肉组织涨发。
★细。充分湿
★透。否则,
★会炸裂。
不同质地采取的上浆
1.“直接上浆法”,即将蛋清、淀粉、水等分别
放入原料内抓匀。
1.1适于质地老韧、纤维较粗的小型原料,如牛肉、鲜贝等。
1.2过于细嫩的原料不宜使用直接上浆法,否则不但浆不均匀,还会造成原料形状散碎断裂,影响菜肴质量和特色。
2.另一种是先将浆液调匀,再上浆,即将蛋清、
3.上浆是保持原料中的水分和鲜味。
4.上浆是保持并体现原料加工后的形态和温度。
5.上浆是美化菜品的色泽。
6.上浆是保持和增加菜品的营养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
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
课目:烹调工艺学
对象:大一新生
课时:一个单位
授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烹调工艺学》中的基础内容,涉及到烹饪原料的风味形成。

烹饪原料的质感千差万别,通过适当的加工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烹饪原料的风味品尝价值,较好地呈现原料的固有特质。

通过具体的方法演示,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上浆工艺的方法,通过观摩,使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上浆工艺的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讲演结合的教学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大一新生刚接触到这门课程,头脑中烹饪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因而讲述每一个工艺环节都必须简单、通俗。

通过同学们对致嫩工艺的理解,初步掌握原料上浆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原料的外表“穿”上一层保护衣,在烹饪行业中称为浆糊处理,是调质工艺的具体手法之一。

通过水、蛋、盐、粉等材料调制形成的糊状物包裹在原料的外表,使原料在后续的受热过程中,利用蛋白质变性和淀粉糊化的特征,在原料外表形成一层保护层,可以有效改善原料的质地。

通过视频制作,将原料的浆糊处理中上浆工艺完整地展现出来,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视频教学手段,直观地获悉上浆的操作手法、浆液分类、工艺关键,上浆效果以及上浆后的保护处理等知识。

通过对不同种类浆液的调制,完成对原料的加工处理,达到有效保护原料水分的目的。

四、教学策略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简单讲授理论知识,重点演示实践知识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慢慢传递给学生,使同学们通过比较直观的演示教学,学习并领会到上浆工艺的有关知识。

演示过程中,通过比较演示的方法展现浆糊处理后原料的观感差异,激发同学们
的动手愿望。

五、教学环节与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在讲授过程中穿插了一些小动画,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实验操作的教学手段,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教学流程图
动画开始,新课导入

传递知识信息,明确教学目的

通过借鉴实例,教师指导要点

拓展知识结构,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示范具体方法,展示浆糊处理前后的食材感官差异

揭示上浆工艺的技术关键,结束课堂教学
七、教学评价
由于本课程主要是案例教学,评价则主要是针对老师进行评价。

评价的具体内容,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程度为主,着重肯定优点,同时也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进建议等。

八、帮助和总结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口头讲解、结合动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每个烹饪原料上浆工艺环节的知识要素都能逐一呈现,且不留疑点。

但就知识拓展环节而言,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行业里的“半口”和“满口”的概念,诸如此类的问题。

最后做出总结,说明本节课上浆工艺的关键要点,确保同学们通过视频学习后,能够真正掌握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的实际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