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8 语言文字运用(简答题)(解析卷)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8 语言文字运用(简答题)(解析卷)

专题08:语言文字运用(简答题)25.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答案】23.①别具一格。

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另:与众不同、别出心裁)②耳目一新。

意思是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另:焕然一新)③游刃有余。

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另:炉火纯青、潇洒自如)24.是因为平台注重作品的原创性,打破了民族乐器的神秘感,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演绎方式取得了全新的视听效果。

25.①用对偶(整句或对称的句式均可):②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方锦龙作为国潮民乐大师的实力与情怀,③又阐释了前文他能给直播平台的观众带来音乐与文化盛宴的原因。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一句“采用了中国管乐器与电子音乐配合”可知,这里是指电视纪录片《潍北的土地》中的主题音乐效果独具特色,与其他的民乐不同,所以可填“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与众不同:表示与其他人不一样。

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

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特。

②处,根据空前句“并将家喻户晓的一些影视剧、卡通作品以民乐的形式重新编排和演绎,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可知,新民乐在视听效果上与以前完全不同,让听众感到新鲜,所以可填“耳目一新(焕然一新)”。

耳目一新:意思是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焕然一新: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

③处,根据语境及空后句“透彻展现了一位虔诚习乐人对琵琶不变的热忱与初心,一位国乐传承者对于中国传统乐器与文化承续的信心”可知,这里是说国潮民乐大师方锦龙在舞台上三十余种民族乐器演奏非常纯熟,所以可填“游刃有余(炉火纯青、潇洒自如)”。

游刃有余: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潇洒自如: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受拘束。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非连续文本阅读(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非连续文本阅读(解析版)

非连续文本阅读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十大网络用语公布,记录时代的横切面王子墨自从网络诞生,语言便开启了进化加速,过去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现在恐怕是“一年有一年之文学”。

网络用语之所以层出不穷,不仅是因为技术建构的无远弗届,更主要的原因是文化创造的路径改变了。

语言之变,过去主要来自于知识阶层有意识的书写与提炼,当然这些在现在的网络语言中也有体现,不过更多则是自下而上的无意识创作。

成语可以找到明确的出处,网络用语很多却不知作者,广泛分布的网民、灵机一动的创意,就如风行草上一般,一下便刷新了文化景观。

网络用语也在极大程度上构建了一个文化共同体,打破了不同场合的语言区隔。

就像这个“YYDS”,曾经小众的、不属于任何一种语言的表达,却在一夜之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网络平台,甚至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获得了使用层面的“合法性”。

可以说,网络用语带来了一种“平等”,无关身份地位,人们进入了相同的文化场景之下。

换个角度看,网络语言也是速朽的,我们能记得唐诗,但恐怕已经记不清五年前的网络用语。

有的网络语言也不够精美,类似“绝绝子”这样的表达,不少人至今也无法接受。

网络语言一个难以回避的尴尬在于,很多用语的文化意蕴比较单薄,它们被经典化的概率很低。

不过,记录网络用语依然是有意义的。

一些网络用语,或许缺乏历史纵深,但却如横切面一样,记录着一时一地的故事与情绪,它是在网络世界曾经“活过”的证据。

将这些词语“打捞”出来,并加以特别的纪念,也就是记录普通民众的日常,勾勒时代宏大背景之下的细节。

这本身也是一种“尊重”。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12月09日12版)有删节材料二:对低俗网络用语说“不”汤文靖①近年来,低俗用语充斥网络空间,并且蔓延到人们的日常交流用语甚至严肃文本的写作中,正规的汉语受到污染和破坏。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庸俗暴戾网络语言的横行,会导致社会文化生态的粗鄙化。

因此,净化网络空间、捍卫语言的纯洁性刻不容缓。

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题。

文章文章内容: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病毒攻击等现象屡见不鲜。

保护信息安全,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应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1. 信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为何变得尤为重要?2. 文章提到了哪些信息安全问题?3. 保护信息安全需要哪些主体的共同努力?4. 政府在信息安全中扮演什么角色?5. 个人应如何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答案:1. 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因为网络的普及使得个人信息更容易被收集和泄露,同时网络犯罪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和隐蔽。

2. 文章提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包括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和病毒攻击。

3. 保护信息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共同努力。

4. 政府在信息安全中扮演的角色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打击网络犯罪。

5. 个人应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比如定期更新密码,不点击不明链接,使用安全软件等。

二、完形填空(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选项填入空白处。

短文标题:科技改变生活短文内容: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人们出行主要依靠步行或马车,而现在,我们有了汽车、火车、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

6.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______。

A. 巨大的变化B. 微小的变化C. 没有变化D. 一些变化7. 过去,人们出行主要依靠______。

A. 汽车B. 马车C. 飞机D. 火车8.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能够______。

A. 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B. 只能获取有限信息C. 无法获取信息D. 信息获取变得困难9. 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______。

A. 负面影响B. 积极影响C. 没有影响D. 暂时的影响10. 现在,我们有了多种交通工具,包括______。

重庆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全球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已无处不见互联网技术的参与,互联网用户数量早已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一半。

其中,未成年用户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未成年人正以极其快速的适应能力融入这场数字变革中。

与此同时,触网的低龄化特征愈发突出。

无处不在的全球互联与匿名开放的网络世界正在迅速瓦解传统线下社会为未成年人建立的保护屏障,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其中数字负能的挑战日益严峻。

数字负能包括数字鸿沟、网络成瘾与网络伤害。

数字鸿沟主要表现为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网络伤害则侧重强调未成年人面临的安全、隐私与身心健康等巨大挑战,但无论政府还是学术界都较少关注网络伤害。

一是因为未成年人面临的风险与伤害并不只是数字时代特有的现象,而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二是因为网络世界中的伤害风险只是一种潜在可能,人们容易掉以轻心,致使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伤害的机制措施。

由于互联网能够突破线下社会的时空限制,大大增加了未成年人面临风险与伤害的概率,传统线下社会为未成年人构建的保护措施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要。

在数字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上网的未成年人能够远离网络风险与伤害,而本身在传统线下社会已经处于困境的最为弱势的未成年人则更容易受到伤害。

在数字时代,负能与赋能犹如硬币的两面。

如果说数字负能的挑战日益严峻,那数字赋能也无处不在,并且在持续、快速地改变世界。

目前,互联网与数字工具正在重塑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方式,有助于未成年人最大化地发挥自身潜能与展示自我才能。

同时,互联网与数字工具为帮助弱势的未成年人掌握传统线下社会的生活技能、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带来了新的可能。

(摘编自张国胜、方紫意《从负能到赋能:数字时代未成年人的网络治理逻辑》)材料二:智能教育产品与服务是AI技术赋能教育的根本落脚点。

现代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题答案与解析之00021大数据与隐私保护

现代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题答案与解析之00021大数据与隐私保护

现代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题答案与解析之00021大数据与隐私保护(含教师版答案与解析)编辑:cxf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前言:大数据代的来临,为我门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浏览信息、购买生活用品等。

而网络平台依托大数据,就能掌握用户的大量信息。

(材料一)漫画(材料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8年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网民认为手机APP的个人信息不安全,不会轻易下载APP,其比例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网民希望揭露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黑心企业的比例,从去年的五成上升到七成;一旦遭遇信息诈骗,网民选择投诉曝光的比例,从去年的58.7%提升到83.1%。

(材料三)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认为:大数据与个人隐私的界限并不明确,哪些信息类型可以被互联网平台搜集和提供给第三方?哪些情况下将被视为侵犯用户隐私?立法与执法环节都还未能跟上商业环境的变化。

因此不能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提供法律支持。

(材料四)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体系日渐完善。

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改,不世露,不毁损,不出售,不非法向他人提供,这是网络平台必须承担的义务。

10.(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1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中调查显示的结果。

12.综合以上材料,探究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

现代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题答案与解析之00021大数据与隐私保护(教师版答案与解析)编辑:cxf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前言:大数据代的来临,为我门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浏览信息、购买生活用品等。

而网络平台依托大数据,就能掌握用户的大量信息。

(材料一)漫画(材料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8年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网民认为手机APP的个人信息不安全,不会轻易下载APP,其比例比去年提高了两成;网民希望揭露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黑心企业的比例,从去年的五成上升到七成;一旦遭遇信息诈骗,网民选择投诉曝光的比例,从去年的58.7%提升到83.1%。

专题0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北京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北京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7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1-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1年3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正式颁布,到2025年,北京将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

智慧城市是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城市、其“智慧”体现在及时捕捉并报送信息、快速而精准地分析海量数据、迅速给出应对方案等方面。

就像一个“智慧”的人,能通过感觉器官敏锐地获得信息,通过神经系统迅速传输给大脑,大脑马上作出判断并形成处理问题的策略。

智慧城市的感觉器官是包括摄像头、传感器等在内的信息收集系统,神经系统是互联网等数字信息通道,大脑则是城市智能运营指挥中心。

建设智慧城市,能有效提高政务管理效能。

比如,工作人员巡查时发现一处井盖损坏,打开“大城管”APP,拍照,上传井盖信息;网络后台调用城市大脑相关数据比对研判;处置单位收到工单,赴现场更换井盖。

整个过程仅用三四个小时,而以前处理此类情况最快也要一天。

【材料二】智慧城市强调技术,但不是被技术制约,而是人在利用技术,更是以人为中心,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服务。

生活在智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便利。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跑腿”,办事减少了程序,节约了时间,也不再受地点的限制。

近几年,“首都之窗”网站就提供了“上一网、交一表、找一人、办一次”的便民服务。

北京交通行业政务服务也已经实现了“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跨区协办、全市可办”,申请人可在任何地方上网办理业务,而不必跑到固定的办事地点。

建设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还体现在能解决特殊时期的困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要人们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场所,这给需要就医的病人带来了困难。

为此,北京市各区纷纷上线“智慧家医”远程服务,将问诊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医生通过在线交流提供就诊服务,有效减少了病人去医院就诊时交叉感染的风险。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八章论述类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二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八章论述类阅读限时综合训练二含解析

限时综合训练二(时间:30分钟分值: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2分)网络隐私是指当前网络社会下被非法共享的个人信息.是传统隐私在互联网络中的发展与延伸。

个人网络资料是网络隐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当前网络环境下准确反映用户个人资料及特征的各种文字、图像以及其他相关的个人资料。

按理说.网络用户在申请网络服务时所必需提交的个人基本信息.服务商在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取这些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对这些个人资料保密的责任与义务。

但由于互联网络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许多如姓名、职业等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信息也成为网络隐私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个人财产状况以及网络用户的账户信息、邮箱地址等也都属于用户个人隐私。

任何搜集用户邮箱地址并将之公开或向他人提供的行为.都可以被列为侵犯用户隐私权的行为。

网络用户的在线行踪.是网络隐私的另一重要内容.它主要指用户的IP地址、上网浏览历史记录、对互联网功能活动的应用内容等。

通过对用户在线行踪的搜集能够准确地反映用户本人的兴趣爱好及其部分思想精神。

通过非法手段对用户在线行踪进行追踪、搜索并公布的行为.同样属于对用户个人隐私权造成侵犯的行为。

另外.由于互联网络中的信件均以无纸化数字作为载体.因此互联网络中的通信安全系数比一般信件更低.即使在加密状态下.还是有遭到黑客入侵甚至被截获的可能性。

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公布个人隐私(利用互联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发布平台擅自公布或传播他人隐私)的行为.不但相当恶劣.且往往会产生许多较为严重的后果。

当然.网络安全隐患也会导致用户隐私泄露。

在当前互联网络中.个人信息大多是以数据形式体现的.因此.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也就是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

要保障网络安全.则主要是保障当前互联网络中不会出现非法篡改、复制、泄露数据等情况。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当前互联网络的安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较大的威胁。

这是由互联网络的设备、系统繁杂.用户繁多.网络信息共享性强等原因造成的。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3年江苏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如何防护①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个人生物信息逐渐替代传统密码,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和商业领域中。

社会公众要意识到“便捷性危险”,谨慎使用个人生物信息;国家更要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立法,为智能时代个人生物信息安全加固防护墙。

②个人生物信息最常见的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比如手机解锁、手机支付、公司门禁、“刷脸”支付等。

这虽然给公众网络交易带来极大便捷,但其中也隐藏着不少安全隐患。

相比常规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信息、密码信息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复制概率较高。

例如:1.5米内的“剪刀手”自拍照片能百分百还原出一个人的指纹信息,如果手机丢了,里面刚好有你的“剪刀手”自拍照片,是能通过制作指纹膜在你的手机支付账户直接进行指纹支付的;在朋友圈“晒”照片,也会泄露面容生物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面容信息进行网络支付。

此外,手机号码信息、密码信息一旦泄露,可以随时随地修改,但个人生物信息一旦泄露,并无修改的可能性,即便陷入危险境地,也难以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

我国在个人生物信息保护立法上也还存在一定缺失,个人生物信息的越界、过度采集行为并未及时得到法律惩处,给个人生物信息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风险。

③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防护个人生物信息的安全呢?④社会已普遍将个人生物信息纳入私权范畴,但其属性尚未得到立法确认,所以应依法明确个人生物信息的私权属性。

如,赋予个人生物信息法律权属和地位,罗列个人生物信息种类,比如指纹、面容、虹膜、声音、体态、健康状态、DNA等等,确保个人生物信息保护专项立法涵盖内容广泛。

⑤政府、企事业单位、院校、社区等要联合开展个人生物信息法制宣讲,告知社会公众乱用个人生物信息产生的严重后果,提高社会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法治安全意识,让社会公众意识到个人生物信息与其他不同,一旦遭遇泄露无法更改,或将造成一生影响。

语言文字运用一则练习及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一则练习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本题共3小题,9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

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

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

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

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的当下,必须、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2021年各地市质检(二检)小现代文阅读

2021年各地市质检(二检)小现代文阅读

2021年各地市质检(二检)现代文小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漳州】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日益严峻。

滥用、超范围收集、交易公民个人信息不仅给大众的正常生活带来困扰,更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为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提供“精准引导”。

在2018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组织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中,85.2%的受访者表示遭遇过App个人信息泄露,遭遇信息泄露的九成受访者表示曾接到过推销电话或骚扰短信。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显示,每款App应用平均收集20余项个人信息。

更为无奈的是,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却几乎让每一位互联网公民束手无策。

从信息获取的角度看,在互联网空间,购物休闲、居家出行、投资理财、打卡登记等都需提供个人信息,公民数字身份的“行走轨迹”如此之多、如此之长,到底哪一步骤被“出卖”,很多时候连当事人都想不清楚。

再看信息扩散链条。

从源头的信息注册,到中间的倒手贩卖,再到精准的诈骗犯罪等,链条之长、困难的举证要求、漫长的处理周期,也让你我对维权望而却步。

因此,我们常常耳闻目睹身边发生信息泄露事件,却很少听到有哪些泄露信息的个人或企业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启动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重点打击App后台私自上传个人信息等问题。

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个人隐私权的法典保护时代开启。

民法典中,人格权独立成编,首次提出“私人生活安宁”,明确了侵害他人隐私权的具体行为,并强化对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私人数字生活的“安宁”,既要靠法律,也要靠自己。

在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日益完善的保护下,公民个人也应树立隐私信息保护意识,掌握防范泄密窃密的基本技能。

比如,妥善保管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信件等,谨慎参与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促销活动,不轻易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随意连接公共网络,在更换电子设备前进行技术处理等。

高三语文寒假每日一题__第3题Word版含解析

高三语文寒假每日一题__第3题Word版含解析

高三语文寒假每日一题——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推动“媒介生活”马凌不久前,中国记协发布的2016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指出,“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成为信息传播的新态势。

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原来以新闻为核心的“媒体生活”,将全面进入以信息为导引的“媒介生活”。

有人读报、有人读屏,信息的载体虽然多样,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没有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智能手机不再是单向度传播的信息载体,而是“个人移动终端”“人机互动的交互界面”乃至“身体的延伸”。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媒介生活”,意味着手机等媒介开始进入人和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发挥中介作用。

更进一步说,媒介之“介”,在于它允许多元主体的共存,在于它可以跨越旧有的藩篱,融合各种手段、激发人们生活与想象的诸多可能。

即将到来的科技革命,势必将“媒介生活”推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以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类社会。

比如依靠智能算法的信息精准推送技术,腾讯、阿里巴巴和今日头条三家互联网公司,都开展了“寻人”公益项目。

从2012年底至2017年初,腾讯发布走失人口信息1444例,成功寻回437人;阿里巴巴协助公安部于2016年5月上线“团圆”系统,一年中发布失踪儿童信息1317条,帮助找回1274人;今日头条2016年2月启动“头条寻人”项目,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成功找到2500人,最快1分钟找到北京一位离家出走的女孩,找到的走失时间最长的一位已经离家57年。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在寻找失踪人口方面有望做得更好。

百度宣布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达到99.7%的识别率,如果智能机器人通过海量数据库的深度学习,掌握了跨越年龄的人脸识别技术,比如根据一个失踪孩子3岁时的照片推算他成人后的样子,精准寻人无疑会更上层楼。

而应用算法服务于社会服务和管理的又一个例子,是诸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正在开发应用的网络辟谣功能。

例如,今日头条于2016年底上线了辟谣功能,腾讯网在2017年上线较真事实查证平台,微信也在2017年6月推出辟谣助手小程序,用户可以主动搜索查证,阅读或分享过的文章一旦被鉴定为谣言,也能及时收到提醒。

周末练习六(学生)

周末练习六(学生)

周末练习六一、积累与运用(22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5题。

(12分)防不胜防的公民信息泄露行为,不仅侵犯了人们正当的隐私权,也干扰着公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及到个人财产保障和生命安全。

为公民信息撑起一把安全“保护伞”,不仅势在必行,更是______。

在互联网péng勃发展的今天,很难想象离开网络生活将会是怎样。

然而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______。

针对层出不穷的个人信息泄露行为必须查找源头,从源头上着手治理,金融、电信等有关机构要不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通过升级技术手段积极开展“反泄露”行动。

当前中国公民自我信息保护和保护他人信息的意识都不充分,这也给个人信息安全埋下了隐huàn。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认真学习信息安全知识,在上网注册、登记填表时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

当个人安全信息遭遇侵害时,应当______,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3.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字母即可)。

(4分)(1)péng____勃(2)隐huàn_____ (3)泄露(A.lòu B.lù)____ (4)干扰(A.lǎo B.rǎo)_____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为公民信息撑起一把安全“保护伞”,不仅势在必行,更是______。

②然而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______。

③当个人安全信息遭遇侵害时,应当______,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A.燃眉之急无孔不入挺身而出B.刻不容缓无处不在挺身而出C.刻不容缓无孔不入奋不顾身D.燃眉之急无处不在奋不顾身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保温常练(12)(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保温常练(12)(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保温常练(12)(含解析)年级:姓名:专题保温常练(12)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像水流一样互联互交,互通有无。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业界“盲目圈地”“围墙篱笆”等乱象频出,给用户体验带来不便,也给发展前景蒙上阴影。

有人说,今天的互联网巨头不缺市值、不缺收入、不缺用户,唯独缺稳定输出的价值观。

从公共管理角度来说,互联网巨头的市场支配地位实际上形成了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公权力”,用好了可以受益匪浅,用歪了就将。

倘若用取代发展远见,只顾着“抢占地盘”,只醉心“厮杀内耗”,只攫取“人头流量”,甚至为维护垄断地位而不择手段打压竞争者,不仅会互联网行业的创新活力,还会削弱整个社会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前进动力。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 )。

手握巨大的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如何管理使用决定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

要知道,产业再多、市值再高,都必须顺应时代呼声、回应用户需求的企业文化,与互联网经济发展壮大同气同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同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贻害无穷一孔之见压制涵养B.流毒无穷门户之见压制培养C.贻害无穷门户之见抑制涵养D.流毒无穷一孔之见抑制培养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里的大,不仅包括格局之广、境界之高,更包括体量之大、规模之大B.—个企业,不仅要有大体量、大规模,更要有大格局、高境界C.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大格局、高境界,更要有大体量、大规模D.这里的大,不仅包括体量之大、规模之大,更包括格局之广、境界之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手握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如何管理使用考验着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

B.手握巨大的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如何管理使用考验着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

《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17题(18分)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近期,《南方都市报》记者只花了700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记录、手机实时定位、手机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

这样的个人信息查询服务可谓“无所不能”,让每个人都成了“透明人”。

更可怕的是,凭个人的力量根本查不出信息泄露发生在哪个环节,甚至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如果说媒体记者“以身试法”,700元买来同事的全套信息,是对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极端展现的话,那么在平时,信息泄露是很多人的日常体验。

我们不得而知,为了快递、出行、买房、就医所登记的个人信息,到底会经历怎样的“奇幻漂流”。

但无时无刻不在“骚扰”的电话显示个人信息被他人不合法的利用远超想象。

每个人身处于某种信息裸奔之中,因此变得麻木。

这种“麻木”表现在治理层面,则是信息保护“破窗效应”的进一步放大。

南都记者曾向警方求助,警方也难以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可见一斑。

除了个别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恶性案例,如“徐玉玉事件”,多数时候个人信息保护处于一种低效的窘境。

如南都报道所示,个人信息贩卖平台并不隐秘,但相关部门就是拿它没办法,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无奈,又有多少治理滞后?互联网嵌入社会生活已越来越深,个人信息难免在网上留下痕迹。

大数据改变了生活,也让每个人暴露在更大的信息泄露风险中。

发达国家在信息社会勃兴前,一般都经历了立法保护个人信息的过程。

中国的特殊性在于互联网大潮来得更快,加上隐私权概念普及迟缓,信息保护步伐远远落后于互联网普及的进度,因此应该奋起直追,尽快补齐短板。

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在谈及国家应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时就提出,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网,也不愿意推动“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这对于国家推动“互联网+”战略不利。

就此而言,避免个人信息的“裸奔”理应成为实施“互联网+”的基础。

模拟卷参考答案

模拟卷参考答案

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分)1.文章认为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以下隐私保护的挑战:个人信息在未告知的情况下被收集和存储,个人数据面临泄露和滥用的风险,AI技术对个人行为的预测和分析导致隐私空间缩小。

(4分)2.作者提出的解决隐私保护问题的对策包括:提升技术手段、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4分)3.在信息化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强个人的隐私意识和防范能力,使用安全性更高的数字工具,推动相关立法,严格规范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倡导社会对隐私保护的重视。

(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答案:D(4分)2.句子翻译:我本是平民,亲自耕种在南阳,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立万。

(8分)3.诸葛亮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因其在困境中三顾茅庐,诚心求贤,使他心怀感激并决心辅佐刘备,以图中兴汉室,统一天下。

(8分)4.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广袤的河川和高耸入云的山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危亡的忧虑之情。

(7分)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对北方遗民的同情和对抗击外敌、收复失地的急切期盼,强化了全诗的悲愤和期待的情感基调。

(8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材料指出全球化带来的主要挑战包括: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和环境的过度开发,文化同质化和传统文化的消失危机。

(5分)2.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限制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并通过国际合作加强环境保护。

(10分)3.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文化多样性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鼓励文化创新,抵制文化同质化,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10分)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繁漪的形象反映了封建家庭中女性的压抑与无奈,内心的痛苦源自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被现实无情粉碎,她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与绝望之中。

(10分)2.小说中的雷雨象征着繁漪内心的压抑与痛苦,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繁漪的情感进一步爆发,也预示了她命运的无可挽回。

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测试(四)

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测试(四)

重庆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测试(四)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9·绍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流去》一书出版后在读者中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此书辑录了鲍鹏山用情最深的文章,【甲】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

与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他的文章不玩当下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浮议论的写作套路,而是“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

【乙】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仅充满逻辑的力量、诗性的力量,更充满思想的力量。

他所做的,不是无聊的无趣的无用的所谓的“学问”。

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情,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窥见自己的影子,照见自己的生活,预见自己的命运。

是的,风流去了,【丙】但是,咒语尚未解除,风流人物的命运,在我们的身上延续,我们仍需忍耐,或者,奋斗。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辑录B . 大而无当C . 温情D . 需(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二上·金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对康有为而言,人性论是大同思想的重要基础,也是孔子仁道的重要内容。

他指出,世界要实现大同,除了满足“天下合群”的基本条件,还需要满足“人之智慧、淡泊、勇力、艺能、礼乐,皆人人完备”,人人为“天生之成人”这一条件。

换言之,孔子“合群之仁道”的完满实现既需要在明人伦的基础上进一步破除伦常,合天下之人;还需要人性皆善,人人成为“全人”。

后者是保障大同世界能“合天下之群”的人性论基础,也是孔子人心之道在太平大同世的展开。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策略指导含解析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考前策略指导含解析

第二部分考前策略指导高考语篇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处理信息和分析鉴赏的能力。

做这些选择题,可分“读选项,标敏感点→寻区间,检索原文→细思考,相互比对→定错因,做出判断”4步走。

“读选项,标敏感点”及“寻区间,检索原文”(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一般不难,关键在于第3步和第4步,作答时重点看选项对原文信息的表述、对思想内容或手法的鉴赏与原文是否一致。

考前再品——系统答题思维·踢好临门一脚应用(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学批评的“远”和“近”,既是批评态度问题,也是批评方法问题。

“远”,指评论者与作家距离适当“远”一点,才能葆有客观性;“近”,指与作品文本距离贴近一点,回到作品本身,回到阅读和文本细读上来。

长久以来,很多文学批评者恰恰颠倒了这两点:距离作家太近,距离作品太远。

前者表现为与作家熟,下笔只有褒扬甚至溢美之词。

各类文学新作研讨会,往往是这一现象的放大镜和聚光灯。

专业研讨本是检视和修正创作实践的重要环节,是评论者和创作者沟通的桥梁,遗憾的是,许多研讨会丧失文学批评功能,助长文学批评距离作家过近之风,不利于健康评论生态养成。

另一方面,文学批评距离批评文本过远。

上世纪80年代,外国文学理论尤其现代文艺理论涌入,虽有建设性意义,但导致批评理论西化严重,许多批评者习惯套用西方理论来阐释、解读当代作家作品,文学批评与文学本体关系松散。

新世纪伊始,中国文学界呼吁批评回到文学创作本身。

让文学批评回到文学本体,就是要回归常识,从最基本的文学要素如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着手,探讨作品价值和文学问题。

当前,部分当代文学研究专家、批评家正在通过自己的实践重建批评生态,如陈晓明用8年时间完成《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

此外,一些作家也拿起批评之笔,如毕飞宇以“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概括对蒲松龄《促织》的阅读体验,进而从小说背景、架构、语言、情节等方面,将小说细微精彩处一一呈现。

2020高三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三(含解析)

2020高三语文考前模拟提分卷三(含解析)

2020⾼三语⽂考前模拟提分卷三(含解析)考前模拟提分卷三1、阅读下⾯的⽂字,完成下列⼩题。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成为新的社会⽣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活等⽅⽅⾯⾯都产⽣了重要影响。

深⼊了解⼤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分析⼤数据在国家治理领域运⽤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数据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的运⽤可以帮助提升政府⼯作效率和⽔平,为治理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具和⼿段。

传统的⾏政模式受技术条件限制,往往基于宏观情况开展决策、实施监管和提供服务,这容易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

随着⼤数据技术的发展,政府⼯作过程可以实现全流程数据化记录,为深度分析、过程回溯、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等⼯作提供可靠依据,并为快速落实责任,及时发现、处置问题提供便利条件。

同时,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存在社会主体有效参与程度不⾜、情况发现和处置不及时等问题。

运⽤⼤数据,可以让更多社会⼒量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

对社会运⾏中产⽣的数据进⾏挖掘分析,也有助于更全⾯、快捷、直观地了解社会运⾏情况,从⽽使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更有预见性。

随着⼤数据技术的发展,精准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将成为可能,通过分析⽤户的个⼈属性数据、⽹络⾏为数据、以往服务数据等,可以判断⽤户的需求特征,进⾏精准化和个性化服务,更好满⾜⼈民群众的需求,增强⼈民群众的获得感。

⼤数据在我国国家治理领域的运⽤逐步深⼊,⽇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式和⼿段。

然⽽,从总体上看,⼤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存在⼀些问题。

⼀是有的地⽅、部门对⼤数据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不清晰、不到位,缺乏主动利⽤⼤数据进⾏治理创新的意识和勇⽓。

⼆是⼤数据给国家安全、公民隐私保护带来巨⼤挑战。

⼤数据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数据收集、存储和应⽤模式,给信息安全、国家安全、公民隐私保护等带来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针对网
络侵权案件可能遇到的执行难困境 , 可组建和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补救。 当前 , “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因此,要努力
提高网络运营者的技术水平 , 实现“身份认证系统”与网站后台数据库的有效衔接。
( 摘编自贾登勋、杜一冉《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困境与出路》
机制 , 使得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因技术的虚拟性而陷入无法追踪、
无法追责的混沌状态。 此外,
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 摘编自新华社《网络实名制全面到来 , 如何保障我们的虚拟空间更“清爽”》 )
(链接二) 结合《网络安全法》 对网络实名制的纲领性规定 ,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
(或“漂流”一词把信息被贩卖比喻成人漂泊不定的行踪)
,写出了个人信息被不合法的传
播与利用远超想象,蕴含了作者的惊讶与无奈(莫名其妙、无所适从)的情感态度。
69.网络实名制的利(结合链接二) :①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②实 名制提供基本的追溯机制, 使得网络空间行为可以追踪、 追责。 ③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 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网络实名制的弊 (需根据生活实际进行探究, 言之有理即可) : ①实行网络实名制有悖于互联网的初衷与精神, 因为互联网本来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却要 现实的人以真实身份出现, 则无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②实行实名制, 也会产生其他的 后果, 比如账号盗用、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 ③实行实名制会破坏民主、损害公民言论 自由 .
保护的规定。激发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活力、剔除维权障碍,同样不容忽视。
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种硬实力,建立与信息收集规模和覆盖面相匹配的信息保护系
统,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互联网社会再昌盛,缺乏个人信息保护,也必定难以
走远。 (朱昌俊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 年 12 月 14 日 02 版)
A. 中国互联网大潮来得快 , 隐私权概念普及迟缓 , 信息保护步伐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普及 进度。
B. 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诸多隐患。
C.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前 , 我国诸多法律都没有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D. 建立与信息收集规模和覆盖面相匹配的信息保护系统
, 是不可或缺的网络软实力的体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
近期,《南方都市报》记者只花了 700 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记录、手
机实时定位、 手机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 这样的个人信息查询服务可谓“无所不能”, 让每
个人都成了“透明人”。更可怕的是,凭个人的力量根本查不出信息泄露发生在哪个环节,
因此变得麻木。
这种“麻木”表现在治理层面, 则是信息保护“破窗效应”的进一步放大。 南都记者曾向警
方求助, 警方也难以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可见一斑。
除了个别
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恶性案例, 如“徐玉玉事件”, 多数时候个人信息保护处于一种低效的
窘境。 如南都报道所示, 个人信息贩卖平台并不隐秘,但相关部门就是拿它没办法,这里面
到底有多少无奈,又有多少治理滞后?
互联网嵌入社会生活已越来越深, 个人信息难免在网上留下痕迹。 大数据改变了生活, 也让
每个人暴露在更大的信息泄露风险中。 发达国家在信息社会勃兴前, 一般都经历了立法保护
个人信息的过程。 中国的特殊性在于互联网大潮来得更快, 加上隐私权概念普及迟缓, 信息
保护步伐远远落后于互联网普及的进度,因此应该奋起直追,尽快补齐短板。
)
65.下面关于“个人信息”的分析 , 正确的一项是 ( )
A. 网络上花钱买到个人信息只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极端表现 泄露。
, 现实生活中不必担心个人信息
B. 人们在“信息裸奔”中变得麻木 , 与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有关。 C. 个人信息贩卖平台非常隐秘 , 相关部门对此没有任何办法。
D. 中国在信息社会勃兴前 , 经历了立法保护个人信息的过程。 6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错误的一项是 ( )
甚至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如果说媒体记者“以身试法”, 700 元买来同事的全套信息,是对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
极端展现的话,那么在平时,信息泄露是很多人的日常体验。我们不得而知,为了快递、出
行、买房、 就医所登记的个人信息, 到底会经历怎样的“奇幻漂流”。 但无时无刻不在“骚
扰”的电话显示个人信息被他人不合法的利用远超想象。每个人身处于某种信息裸奔之中,
(链接一)
2016 年 6 月 1 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 , 将对许多网上行为设立实名认
证, 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近年来
, 随着网络乱象频频出现 , 实名
制已成大势所趋 , 微信、微博、支付宝、铁路 12306 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此次
网络安全法的实施 , 无疑意味着实名制的全面到来。 匿名环境下 , 有的网友会肆无忌惮地发表 言论而不担心承担后果 , 导致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
当前首要的是尽快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3 年,我国就开始起草《个人信息安
全法》, 2005 年提交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意见稿,但
11 年过去了,这部法律的制定
并没有更多实质推进。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形势更趋严峻,立法理当有紧迫感。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前, 对信息保护也不能束手无策。 当前诸多法律都有涉及个人信息
现。
67.关于“网络实名制” , 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近年来 , 随着网络乱象频频出现 , 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 , 微信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 门槛。
B. 网络实名制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
C. “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
D. 匿名的网络环境会使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
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 全国人大代表、 南京
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在谈及国家应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时就提出,如果没有隐私保
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网, 也不愿意推动“互联网 +”进入各行各业, 这对于国家推动“互
联网 +”战略不利。就此而言,避免个人信息的“裸奔”理应成为实施“互联网 +”的基础。
, 实名制则会以其追溯机制完全
消除网络乱象。
68.文段画线句子中的“奇幻漂流”是什么意思?它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69.一直以来, 有关“网络实名制”的争议不断。 名制”的利与弊。
请结合链接材料及生活实际分析“网络实
【答案】
65. B
66. C
67. D
68.“奇幻”的意思是奇异变幻,不真实,“漂流”的意思是漂浮流动(漂泊、行踪不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