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 数列
高考数学考点回归总复习课件 第三十讲数列求和
2 33 444
2008
2 2007 ,
2008
2008
1写出它的通项an ,并说明数列an是等差数列;
2 设bn
an
1 an2
, 求数列bn 的前n项之和.
[分析]准确写出an的表达式,然后用裂项相消法.
[解]1 an
1
1 n
2 n
n 1 1 1 2 (n 1) n 1.
n
n
2
n+2n-2+2n=2n+1-n-2.故选D.
1 2
答案:D
类型一
公式法求和
解题准备:如果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等特殊数列时,直 接应用求和公式求解.
【典例1】已知数列a n , 通项a n
6n 5 2n
求其前n项和Sn .
(n为奇数), (n为偶数),
[解]当n为奇数时, 奇数项组成以a1=1为首项,公差为12的等差数列,偶数项组成
6
30
解析 :
an
1 n(n 1)
1 n
1, n 1
S5
1
1 2
1 2
1 3
1 5
1 6
1
1 6
5 6
.
答案:B
5.(2010·黄冈中学月考题)化简Sn=n+(n-1)×2+(n2)×22+…+2×2n-2+2n-1的结果是( )
A.2n+1+n-2
B.2n+1-n+2
C.2n-n-2
第三十讲数列求和
回归课本
1.公式法
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求和时可直接套用它们的前n项
和公式: ①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na1+ 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回归课本专题二数列
回归课本专题二 数列 第1页回归课本专题二:数列一.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一)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观察法:通过观察数列中前几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出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关系.例1.(1)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按照以上排列的规律,则前2010行中每一行第一个数之和为 . 2.公式法: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利用11n n n S a S S -⎧=⎨-⎩12n n =≥直接写出所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例2.(1) 数列{a n }中,已知2231,n n S n n a =++=求 (2) 数列{a n }中,已知11a =,S n+1= 4n a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叠加法:适用于递推关系为1()n n a a f n +-=型; 连乘法:适用于递推关系为1()n na f n a +=型; 构造新数列法:11;()n n n n n n a pa q a pab b ++=+=+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作商法(n n c a a a = 21型);(有时可以考虑两边同取对数) 数学归纳法,先猜后证.例3.(1)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nn a a n n ++=--111(2)n ≥,则n a =________.(2)已知111,32n n a a a -==+,则n a = .(3)数列{a n }中,已知11a =,2)1(1++=+n n a n na ,则n a =________.(4)正项数列{a n }中,已知11a =,0)1(1221=+-+++n n n n a a na a n ,则n a =________.(5)数列{a n }中,已知11a =,nnn a a a 211+=+,则n a =________.(6)数列{}n a 满足12211125222n n a a a n +++=+ ,求n a = .(二)求数列{n a }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函数思想):1.作差或作商:a n+1-a n =……⎪⎩⎪⎨⎧<=>000 ,⎪⎩⎪⎨⎧<=>=+1111 nn a a (a n >0)2.()n a f n =研究函数()f n 的增减性;3.令n x =,通过求导判断单调性. 例4.求数列中的最大或最小项:(1)22293n a n n =-+- (2)9(1)10n n nn a += (3)2156n n a n =+ (4)等差数列{}n a 中,125a =,917S S =,问此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大?并求此最大值. 二.等差与等比数列 (一)判断和证明 1. )*,2(2)(111中项常数}等差{N n n a a a d a a a n n n n n n ∈≥+=⇔=-⇔-+-a anb n ⇔=+(一次)2S An Bn n ⇔=+(常数项为0的二次);,,,a b A B =? {}n a 等比2*111(2,)0n n n n n n a a a n n N aq a a -+-⎧=⋅≥∈⇔⇔=⎨≠⎩(q 常数,*2,n n N ≥∈)1;m ?n 1n na a qS m m q n -⇔=⋅⇔=-⋅=例5. (1)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3nn S r =+,则r = .(2)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Ⅰ)若S m ,S m +2,S m +1成等差数列,证明a m ,a m +2,a m +1成等差数列; (Ⅱ)写出(Ⅰ)的逆命题,判断它的真伪,并给出证明.(二)解决等差(等比)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 1.基本量方法:抓住)(,1q d a 及方程思想. 等差数列中a n =a 1+(n-1)d;S n =d n n na 2)1(1-+=d n n na n 2)1(--=2)(1n a a n + 等比数列中a n = a 1 q n-1;当q=1,S n =na 1 当q ≠1,S n =qq a n --1)1(1=q qa a n --11等差三数为a-d,a,a+d ;四数a-3d,a-d,,a+d,a+3d;等比三数可设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 3,a/q,aq,aq 3 (为什么?)(1) 数列{}n a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并且5a ,8a ,13a 是等比数列{}n b 的相邻三项,若25b =,则n b 等于 .2.利用等差(比)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中,(1) a n =a m + (n -m)d , nm a a d nm --=; (2)若,则;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3)任意连续m 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S 4m - S 3m 、……仍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中,(1)n m n m a a q -=;(2)若,则;若2m n p +=,则2m n p a a a = ;(3)等比数列{}n a 的任意连续m 项的和且不为零时构成的数列23243m m m m m m m S S S S S S S --- 、、、仍为等比数列.如:公比为-1时,4S 、8S -4S 、12S -8S 、…不成等比数列.回归课本专题二 数列 第2页三.数列的求和: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关键找通项公式,确定项数. 公式法: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三种形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的“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如:通项中含n(-1)因式,周期数列等等)倒序相加法:在数列求和中,如果和式到首尾距离相等的两项和有其共性或数列的通项与组合数相关联,那么常可考虑选用倒序相加法,(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错位相减法:(“差比数列”的求和)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⑴1111111()(1)(1)1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2)2211111()1211k k k k <=---+ 211111111(1)(1)1k k k k k k k k k-=<<=-++-- (3) !(1)!!n n n n ⋅=+- (4)<< 例8.求下列数列的前n 项和(1)a n =2n+3n ;(2)111112123123n++++=+++++++ . (3)求证:01235(21)(1)2nn n n n n C C C n C n +++++=+ ;四、练习1. (必修⑤P32.6(1)改编)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95n a n n =-+,则这个数列中的最小项为 .2.(必修⑤P38.4)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长组成等差数列,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比为 .3.(必修⑤P39.8) 已知两个数列y a a a x ,,,,321与y b b x ,,,21都是等差数列,且y x ≠,则1212b b a a --的值为 .4.(必修⑤P40.12)1934年东印度(今孟加拉国)学者德拉姆(Sundaram )发现了“正方形筛子”: 4 7 10 13 16 7 12 17 22 27 10 17 24 31 38 13 22 31 40 49 16 27 38 49 60则“正方形筛子”中位于第100行的第100个数是 .5. (必修⑤P45.练习3) 已知一个凸多边形的内角度数组成公差为05的等差数列,且最小角是0120,则它是 边形.6.(必修⑤P45.7) 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的和与奇数项的和之比为32:27,则公差d= .7.(必修⑤P45.12) 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583,115a a a =-=,则前n 项和n S 的最小值为 .8.(必修⑤P46.13)观察: 1 1+2+1 1+2+3+2+1 1+2+3+4+3+2+1则第n 行的所有数的和为 .9.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为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为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为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为 .10. 已知{a n }为递增数列,且对于任意正整数n ,a n+1>a n 恒成立,a n =-n 2+λn 恒成立, 则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1.(必修⑤P52.10) 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0≠d ,又931,,a a a 依次成等比数列,则642931a a a a a a ++++= .12.(必修⑤P52.13)设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1)若a,b,c 成等差数列,则可得到 ;(2)若a,b,c 成等比数列,则又可得到 .13.(必修⑤P58.6) 2311234n x x x nx -+++++= .14. (必修⑤P58阅读)13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数学家斐波那契由一对兔子繁殖问题得出一串数:1,1,2,3,5,8,13,21,34,55,89,144,233, ,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种数列称为n n n N -∈(又叫“比内公式”,是用无理数表示有理数的一个范例.)则221222()n n n a a a ++-⋅= .15.(必修⑤P62.8)等差数列{}n a 中,前m 项(m 为奇数)和为77,其中偶数项之和为33,且118m a a -=,则其通项公式为 .16. (必修⑤P54例3) 数列12n n ⎧⎫+⎨⎬⎩⎭的前n 项和为 . 17.(必修⑤P627改编)数列2143n n ⎧⎫⎨⎬++⎩⎭的前n 项和为 .18.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55312,12a a a a n n s n 则 . 19.在等差数列||,0,0}{10111110a a a a a n >><且中,则在n S 中最大的负数项为 .20.已知()1(1)()1f n f n f n -+=+(n ∈N*),2)1(=f ,则=)2007(f _______.21.设1)1()(3+-=x x f ,利用课本中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的方法,可求得)6()5()0()4(f f f f +++++- 的值为: .22. 某人为了观看2008年奥运会,从2001年起每年5月10日到银行存入a 元定期储蓄,若年利率为p 且保持不变,并且每年到期的存款及利息均自动转为新一年定期,到2008年将所有的存款和利息全部取回,则可取回的钱的总数(元)为 .回归课本专题二 数列 第3页23. 定义一个“等积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后一项的积都是同一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等积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这个数列的公积.已知数列}{n a 是等积数列,且21=a ,公积为5,则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n S 的计算公式为: . 五、 品味经典1.(必修⑤P59.8改编)设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公比为q ,且396,,S S S 成等差数列. (1)求3q 的值;(2)若数列{}n b 满足122835,,b a b a b a ===,求证:285,,a a a 成等差数列;2.在数列{}n a 中,112,431,n n a a a n n N *+==-+∈. (1)证明:数列{}n a n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3)证明:不等式14n n S S +≤对任意n N *∈都成立.3.(08山东卷19) 将数列{a n }中的所有项按每一行比上一行多一项的规则排成如下数表:a 1a 2 a 3a 4 a 5 a 6a 7 a 8 a 9 a 10……记表中的第一列数a 1,a 2,a 4,a 7,…构成的数列为{b n },b 1=a 1=1. S n 为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且满足22nn n n b b S S -=1(n ≥2).(Ⅰ)证明数列{nS 1}成等差数列,并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Ⅱ)上表中,若从第三行起,每一行中的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均构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同一个正数.当91481-=a 时,求上表中第k (k ≥3)行所有项和的和.4过曲线3:x y C =上的点),(111y x P 作曲线C 的切线l 1与曲线C 交于点),(222y x P ,过点2P 作曲线C 的切线l 2与曲线C 交于点),(333y x P ,依此类推,可得到点列:),(111y x P ,2223331(,),(,),,(,),,1n n n P x y P x y P x y x = 已知.(1)求点P 2、P 3的坐标; (2)求数列}{n x 的通项公式;(3)记点n P 到直线)(211+++n n n P P l 即直线的距离为n d ,求证:9411121>+++n d d d .5.已知二次函数)(x f y =的图像经过坐标原点,其导函数为26)('-=x x f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S ,点),(n S n (n ∈N*) 均在函数)(x f y =的图像上.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13+=n n n a a b ,n T 是数列}{n b 的前n 项和,求使得20mT n <对所有n ∈N*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 ;。
数列回归课本.
数列一、数列的概念:(1)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2)注意几个概念:数列的项;项的序号;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首项;通项公式. (3)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特殊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4)给出前几项,写数列的通项公式.要注意结果不唯一.应掌握几种常见类型通项公式的写法.典例::写一个数列通项公式,使它前四项为下列各数: 0,2,0,2;(5)注意n S 与n a 的关系:n n a a a S +++= 21,⎩⎨⎧≥-==-)2()1(11n S S n a a n nn .典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12522++-=n n S n ,问}{n a 是否为等差数列?∵⎩⎨⎧≥-==)2(427)1(24n n n a n ,故}{n a 不是等差数列,只是从第二项开始能构成等差数列.(6)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分析、解决数列问题: 典例:(1)已知*2()156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 ;二、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1)等差数列的判断:定义法1(n n a a d d +∈-=为常数,n N )或11(2)n n n n a a a a 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或()n m a a n m d =+-.从代数式子的结构特征来看:{}n a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 n a a n +⋅=.当公差0d ≠时,1()n a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3)等差数列的前n 和:1()2n n n a a S +=,1(1)2n n n S na d -=+. 从代数式子的结构特征来看:{}n a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n an S n +=2.当公差0d ≠时,前n 和21()22n d dS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典例: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212n S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 .(4)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a bA +=. (5)基本题型: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只要已知其中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三求二,必须熟练掌握.(6)三数、四数成等差的设法: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典例:必要时,3个数成等差,可设为,,a d a a d -+(公差为d );4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公差为2d ).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若公差0d >,则为递增数列,若0d <,则为递减数列,若0d =,则为常数列. (2)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注意反之均不成立.特例:常数数列.(3)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ka 、{}n n ka pb + (k 、p 是非零常数)、*{}(,)p nq a p q N +∈、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成等差数列,而{}n ac 成等比数列;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0n a >,则{l o g }c na 是等差数列,(0c >且1c ≠).(4)在等差数列{}n a 中,当项数为偶数2n 时,S S nd =偶奇-;项数为奇数21n -时,S S a -=奇偶中,21(21)n S n a -=-⋅中(这里a 中即n a );:(1):奇偶S Sk k=+.典例:(1)在等差数列中,S 11=22,则6a =______;(2)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n a 中,奇数项和为80,偶数项和为75,求此数列的中间项与项数.(2)若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和分别为n A 、n B ,且()nnA f nB =,则2121(21)(21)(21)n n n n n n a n a A f n b n b B ---===--. 典例:设{n a }与{n b }是两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和n T ,若3413-+=n n T S n n ,那么=nnb a ___________;(6)“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常见解法有两种.法一:由不等式组⎪⎪⎭⎫ ⎝⎛⎩⎨⎧≥≤⎩⎨⎧≤≥++000011n n n n a a a a 或确定出前多少项为非负(或非正);法二:因等差数列前n 项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故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但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n N ∈. 四、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比数列的判断:定义法1(n n a q q a +=为常数),其中0,0n q a ≠≠或11n n n n a aa a +-=(2)n ≥. (2)等比数列的通项:11n n a a q -=或n m n m a a q -=.典例: 设等比数列{}n a 中,166n a a +=,21128n a a -=,前n 项和n S =126,求n 和公比q .(3)等比数列的前n 和:当1q =时,1n S na =;当1q ≠时,1(1)1n n a q S q-=-11n a a qq -=-. 典例: 等比数列中,q =2,S 99=77,求9963a a a +++ ;特别提醒: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为此在求等比数列前n 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q 是否为1,再由q 的情况选择求和公式的形式,当不能判断公比q 是否为1时,要对q 分1q =和1q ≠两种情形讨论求解.(4)等比中项:若,,a A b 成等比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提醒:不是任何两数都有等比中项,只有同号两数才存在等比中项,且有两个典例:已知两个正数,()a b a b ≠的等差中项为A ,等比中项为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总结:(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q 、n 、n a 及n S ,只要已知其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三求二;(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典例:必要时,3个数成等比,可设为,,aa aq q(公比为q );但4个数成等比时,不能设为33,,,aq aq qa q a ,因公比不一定为正数,只有公比为正时才可以这样设,且公比为2q .五、等比数列的性质:(1)当m n p q +=+时,则有m n p q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注意:反之不成立,特例:常数数列. 典例:(1)等比数列{}n a 中,3847124,512a a a a +==-,公比为整数,则10a =___;(2)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若569a a ⋅=,则3132310log log log a a a +++= .(2)若{}n a 是等比数列,则{||}n a 、*{}(,)p nq a p q N +∈、{}n ka 成等比数列;若{}{}n n a b 、成等比数列,则{}n n a b 、{}nna b 成等比数列;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1q ≠-,则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是等比数列.当1q =-,且n 为偶数时,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 ,…是常数数列0,它不是等比数列.(3)若10,1a q >>,则{}n a 为递增数列;若10,1a q <>, 则{}n a 为递减数列;若10,01a q ><< ,则{}n a 为递减数列;若10,01a q <<<, 则{}n a 为递增数列;若0q <,则{}n a 为摆动数列;若1q =,则{}n a 为常数列.(4) 当1q ≠时,b aq qaq q a S n n n +=-+--=1111,这里0a b +=,但0,0a b ≠≠,这是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一个特征.典例: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3n n S r =+,则1a = .(5) 在等比数列{}n a 中,当项数为偶数2n 时,S qS =偶奇;项数为奇数21n -时,1S a qS =+奇偶.(6)典例:果数列{}n a 既成等差又成等比,那么{}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故常数数列{}n a 仅是此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六、数列通项的求法:(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2)已知n S 求n a ,用公差法:{11,(1),(2)n n n S n a S S n -==-≥.⑶已知12()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商法:(1),(1)(),(2)(1)n f n f n a n f n =⎧⎪=⎨≥⎪-⎩.典例:数列}{n a 中,,11=a 对所有的2≥n 都有2321n a a a a n = ,则=+53a a ______ ;(4)已知1()n n a a f n +-=求n a 用累加法.典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nn a a n n ++=--111(2)n ≥,则n a =________ ;(5)已知1()n na f n a +=求n a ,用累乘法. 典例:已知数列}{n a 中,21=a ,前n 项和n S ,若n n a n S 2=,求n a .(6)已知递推关系求n a ,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特别地:(Ⅰ)形典例:1n n a ka b -=+、1n n n a ka b -=+(,k b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后,再求n a 典例:①已知111,32n n a a a -==+,求n a ;②已知111,32n n n a a a -==+,求n a ;(Ⅱ)形如:11n n n a a ka b--=+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倒数法求通项.典例:①已知1111,31n n n a a a a --==+,求n a ;②已知数列满足1a =1=n a ;注意:(1)用1--=n n n S S a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你注意到此等式成立的条件了吗?(2n ≥,当1n =时,11S a =);(2)一般地当已知中含有n a 与n S 的混合关系时,常需运用关系式1--=n n n S S a ,先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只含n a (或n S )的关系式,然后再求解.典例:数列{}n a 满足11154,3n n n a S S a ++=+=,求n a ;七、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 公式法: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特别注意: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务必检查其公比是否可以为1,必要时需分类讨论;③常用结论:1123(1)2n n n ++++=+,222112(1)(21)6n n n n +++=++,33332(1)123[]2n n n +++++=.典例:(1)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S n=2n-1,则2232221na a a a ++++ =_____ ; 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典例:求和:1357(1)(21)n n S n =-+-+-+--(2) 倒序相加法:若和式中到首尾等距离的两项和有共性,则常可考虑倒序相加法,发挥其共性的作用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典例:已知22()1x f x x=+,则111(1)(2)(3)(4)()()()234f f f f f f f ++++++=______;(4)错位相减法:典例: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5)裂项相消法:典例: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 ①111(1)1n n n n =-++; ②1111()()n n k k n n k =-++;③2211111()1211k k k k <=---+,21111(1)1k k k k k >=-++;④1111[](1)(2)2(1)(1)(2)n n n n n n n =-+++++ . 典例:(1)求和:1111447(32)(31)n n +++=⨯⨯-⨯+ ;(2)在数列{}n a 中,11++=n n a n ,且S n=9,则n = ;(6)通项转换法:先对通项进行变形,发现其内在特征,再运用分组求和法求和. 典例:①求数列1×4,2×5,3×6,…,(3)n n ⨯+,…前n 项和n S = ;②求和:111112123123n++++=+++++++ ;综合题例1: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22(n n a S n +=+∈N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在n a 与1n a +之间插入n 个数,使这n+2个数组成公差为n d 的等差数列,求数列1n d ⎧⎫⎪⎨⎬⎪⎭⎩的前n 项和n T .跟进练习:数列{}n a 中112a =,前n 项和2(1)n n S n a n n =--,1n =,2,…. (1)证明:数列1{}n n S n+是等差数列;(2)求n S 关于n 的表达式; (3)设 3nn n b S =1,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例2:已知{}n a 为递增的等比数列,且135{,,}{-10,-6,-2,0,1,3,4,16}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是否存在等差数列{}n b ,使得12-13-2+++n n n a b a b a b ···+11+=2--2n n a b n 对一切*n N ∈都成立?若存在,求出n b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回归”让高三数学复习更有效——以“由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为例
第 9期
Ju lo ie e Mah mais E u ain o ma fChn s te t d c t c o
N . 01 o9 2 1
摘要 :新课 程 高考命题注重 “ 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 ,注重 ( 必修) 第 4 页等 比数列通项公式 的推导. 》 7
记 忆. -
啦 一啦 =d。
二、小题 演练 。回归基础
d‘ ’ 一 一 = d. I
在学生认 识清楚 累加法 和迭乘法理论来 源的基础 上 ,为 了
将这 n 个等式的两边分别相加 ,得 = 。 n ). 一1 a+( 一1d
所 以 =a+( l n一1d ). 当 n=1 ,上面的等式也成立 . 时 所 以 %= +( 一1d 1 I ) ,n∈ . t N
收稿 日期 : 0 1 0 — 1 2 1- 4 1 作者简介 :曾荣 ( 7一 ,男,江苏南通人 ,中学高级教师 , 育硕 士, 江苏省 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主要从事 高中数学教育与教 学研 究 1 3) 9 教
’
1 4
+3 s =0 + 为 b 与 b 的等 比中项 ,n )n ,2 。 ∈N . 练 习:在 数列 { } ,已知 啦=2 试 结合下 列关 系式求数 ( 中 , 列{ } 的通项公式. () 1 若 =口一+2 ,1 ,则 =— . — ;
系 中存在的痕迹 ,挖掘 “ 母题 ” ,发考题发展 的线索 ,依此透视 教材的 探 基础性 , 现高考 的导 向性…. 展 为此 ,高三复习应以 “ 回归”作
为复习 的基 点 ,认真做好 回归教材 、 回归基础 、回归考题 、回 归理性 工作.本文结 合教学 案例 “ 由数列 的递推关 系求通项 公 式”谈 如何 以 “ 回归 ”为指导思想进行高三数 学复 习.
高三数学高考回归课本教案:数列
高考数学回归课本教案第五章数列一、基础知识定义1数列,按顺序给出的一列数,例如 1, 2, 3,…,n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 数列两种,数列{a n }的一般形式通常记作 a i , a 2, a 3,…,a n 或a i , a 2, a 3,…,a n …。
其中 a i 叫做数列的首项,a n 是关于n 的具体表达式,称为数列的通项。
定理1 若S 表示{a n }的前n 项和,贝U S=a i ,当n >1时,a n =S-S n-i .定义2等差数列,如果对任意的正整数 n ,都有a n+i -a n =d (常数),则{a n }称为等差数列, d 叫做公差。
若三个数 a , b , c 成等差数列,即2b =a +c ,则称b 为a 和c 的等差中项,若 公差为 d,则 a =b -d, c =b +d.定理2等差数列的性质:i )通项公式a n =a i +(n -i)d ; 2)前n 项和公式: S= 21^1 色^! n^ 9 d ; 3) a^-a m =( n -m)d ,其中 n , m 为正整数;4)若n +m=p +q ,2 2则 a n +a m =a p +a q ; 5)对任意正整数 p , q ,恒有 a p -a q =(p -q )( a 2-a i ) ; 6)若 A, B 至少有一个 不为零,则{a 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S n =An 2+Bn a n比。
i ) a n =a i q n-i ; 2)前 n 项和 S n ,当 q i 时,S n = —・ ;当 i qb ,c 成等比数列,即 b 2=ac ( b 0),则b 叫做a , c 的等比中项;4) 若 m+i=p +q ,贝卩 a m a n =a p a q 。
定义4极限,给定数列{a n }和实数A ,若对任意的 >0,存在M 对任意的n >M(n € N),都旬a n -A |<,则称A 为n i +8时数列{a n }的极限,记作lim a n A.n定义5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若等比数列 {a n }的公比q 满足|q |<i ,则称之为无穷递增等比a数列,其前n 项和S 的极限(即其所有项的和)为 「(由极限的定义可得)。
2020高考数学冲刺 回归教材4 数 列(教师讲义)
回扣4数列1.牢记概念与公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其中n∈N*)2.活用定理与结论(1)等差、等比数列{a n}的常用性质(2)判断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①定义法a n+1-a n=d(常数)(n∈N*)⇔{a n}是等差数列;②通项公式法a n=pn+q(p,q为常数,n∈N*)⇔{a n}是等差数列;③中项公式法2a n+1=a n+a n+2(n∈N*)⇔{a n}是等差数列;④前n项和公式法S n=An2+Bn(A,B为常数,n∈N*)⇔{a n}是等差数列.(3)判断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①定义法a n+1a n=q(q是不为0的常数,n∈N*)⇔{a n}是等比数列;②通项公式法a n=cq n(c,q均是不为0的常数,n∈N*)⇔{a n}是等比数列;③中项公式法a2n+1=a n·a n+2(a n·a n+1·a n+2≠0,n∈N*)⇔{a n}是等比数列.3.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直接利用公式求和.(2)形如{a n·b n}(其中{a n}为等差数列,{b n}为等比数列)的数列,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3)通项公式形如a n=c(an+b1)(an+b2)(其中a,b1,b2,c为常数)用裂项相消法求和.(4)通项公式形如a n=(-1)n·n或a n=a·(-1)n(其中a为常数,n∈N*)等正负项交叉的数列求和一般用并项法.并项时应注意分n为奇数、偶数两种情况讨论.(5)分组求和法:分组求和法是解决通项公式可以写成c n=a n+b n形式的数列求和问题的方法,其中{a n}与{b n}是等差(比)数列或一些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6)并项求和法:先将某些项放在一起求和,然后再求S n.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求a n,易忽视n=1的情形,直接用S n-S n-1表示.作答时,应验证a1是否满足a n =S n -S n -1,若是,则a n =S n -S n -1;否则,a n =⎩⎪⎨⎪⎧S 1,n =1,S n -S n -1,n ≥2.2.易混淆几何平均数与等比中项,正数a ,b 的等比中项是±ab .3.等差数列中不能熟练利用数列的性质转化已知条件,灵活整体代换进行基本运算.如等差数列{a n }与{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和T n ,已知S n T n =n +12n +3,求a nb n 时,无法正确赋值求解.4.易忽视等比数列中公比q ≠0导致增解,易忽视等比数列的奇数项或偶数项符号相同造成增解.5.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易忘记分类讨论.一定分q =1和q ≠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6.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要注意寻找规律,不要漏掉第一项和最后一项.7.裂项相消法求和时,裂项前后的值要相等, 如1n (n +2)≠1n -1n +2,而是1n (n +2)=12⎝⎛⎭⎫1n -1n +2.8.通项中含有(-1)n 的数列求和时,要把结果写成n 为奇数和n 为偶数两种情况的分段形式.数学的核心素养引领复习一、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素养1 数学抽象例1 (2019·全国Ⅱ)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满足f (x +1)=2f (x ),且当x ∈(0,1]时,f (x )=x (x -1).若对任意x ∈(-∞,m ],都有f (x )≥-89,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94 B.⎝⎛⎦⎤-∞,73 C.⎝⎛⎦⎤-∞,52 D.⎝⎛⎦⎤-∞,83 答案 B解析 当-1<x ≤0时,0<x +1≤1,则f (x )=12 f (x +1)=12(x +1)x ;当1<x ≤2时,0<x -1≤1,则f (x )=2f (x -1)=2(x -1)(x -2);当2<x ≤3时,0<x -2≤1,则f (x )=2f (x -1)=22f (x -2)=22(x -2)(x -3),…,由此可得f (x )=⎩⎪⎨⎪⎧…,12(x +1)x ,-1<x ≤0,x (x -1),0<x ≤1,2(x -1)(x -2),1<x ≤2,22(x -2)(x -3),2<x ≤3,由此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2<x ≤3时,令22(x -2)·(x -3)=-89,整理,得(3x -7)(3x -8)=0,解得x =73或x =83,将这两个值标注在图中.要使对任意x ∈(-∞,m ]都有f (x )≥-89,必有m ≤73,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73,故选B.1.如图表示的是一位骑自行车和一位骑摩托车的旅行者在相距80 km的甲、乙两城间从甲城到乙城所行驶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有人根据函数图象,提出了关于这两个旅行者的如下信息:①骑自行车者比骑摩托车者早出发3 h,晚到1 h;②骑自行车者是变速运动,骑摩托车者是匀速运动;③骑摩托车者在出发1.5 h后追上了骑自行车者;④骑摩托车者在出发1.5 h后与骑自行车者速度一样.其中,正确信息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①②③解析看时间轴易知①正确;骑摩托车者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是直线,所以是匀速运动,而骑自行车者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是折线,所以是变速运动,因此②正确;两条曲线的交点的横坐标对应着4.5,故③正确,④错误.素养2直观想象例2(2019·全国Ⅲ)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答案B解析取CD的中点O,连接ON,EO,因为△ECD为正三角形,所以EO⊥CD,又平面ECD⊥平面ABCD,平面ECD∩平面ABCD=CD,所以EO⊥平面ABCD.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则EO=3,ON=1,所以EN2=EO2+ON2=4,得EN=2.过M作CD的垂线,垂足为P,连接BP,则MP=32,CP=32,所以BM2=MP2+BP2=⎝⎛⎭⎫322+⎝⎛⎭⎫322+22=7,得BM=7,所以BM≠EN.连接BD,BE,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N为BD的中点,即EN,MB均在平面BDE内,所以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2.(2018·北京)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在此四棱锥的侧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A.1B.2C.3D.4答案C解析由三视图得到空间几何体,如图所示,则P A⊥平面ABCD,平面ABCD为直角梯形,P A=AB=AD=2,BC=1,所以P A⊥AD,P A⊥AB,P A⊥BC.又BC⊥AB,AB∩P A=A,AB,P A⊂平面P AB,所以BC⊥平面P AB.又PB⊂平面P AB,所以BC⊥PB.在△PCD中,PD=22,PC=3,CD=5,所以△PCD为锐角三角形.所以侧面中的直角三角形为△P AB,△P AD,△PBC,共3个.故选C.二、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3逻辑推理例3(2019·全国Ⅱ)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甲:我的成绩比乙高.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丙:我的成绩比乙高.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答案A解析由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若甲预测正确,则乙、丙预测错误,于是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甲、乙、丙;若甲预测错误,则甲、乙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乙、甲,再假设丙预测正确,则乙、丙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丙、乙,于是甲、乙、丙按成绩由高到低排序为丙、乙、甲,从而乙的预测也正确,与事实矛盾;若甲、丙预测错误,则可推出乙的预测也错误.综上所述,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甲、乙、丙.3.(2018·全国Ⅰ)已知双曲线C :x 23-y 2=1,O 为坐标原点,F 为C 的右焦点,过F 的直线与C 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M ,N .若△OMN 为直角三角形,则|MN |等于( ) A.32 B.3 C.2 3 D.4 答案 B解析 由已知得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y =±13x . 设两渐近线的夹角为2α,则有tan α=13=33, 所以α=30°.所以∠MON =2α=60°.又△OMN 为直角三角形,由于双曲线具有对称性,不妨设MN ⊥ON ,如图所示. 在Rt △ONF 中,|OF |=2,则|ON |= 3.则在Rt △OMN 中,|MN |=|ON |·tan 2α=3·tan 60°=3.素养4 数学运算例4 (2019·全国Ⅰ)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2|b |,且(a -b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π6 B.π3 C.2π3 D.5π6 答案 B解析 设a 与b 的夹角为α,∵(a -b )⊥b ,∴(a -b )·b =0,∴a ·b =b 2,∴|a |·|b |cos α=|b |2,又|a |=2|b |,∴cos α=12,∵α∈[0,π],∴α=π3,故选B.4.(2018·全国Ⅲ)设a =log 0.20.3,b =log 20.3,则( ) A.a +b <ab <0 B.ab <a +b <0 C.a +b <0<ab D.ab <0<a +b答案 B解析 ∵a =log 0.20.3>log 0.21=0, b =log 20.3<log 21=0,∴ab <0. ∵a +b ab =1a +1b=log 0.30.2+log 0.32=log 0.30.4,∴1=log 0.30.3>log 0.30.4>log 0.31=0, ∴0<a +b ab<1,∴ab <a +b <0.三、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素养5 数学建模例5 (2019·全国Ⅰ)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5-12⎝ ⎛⎭⎪⎫5-12≈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5-12.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 cm ,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 cm ,则其身高可能是( )A.165 cmB.175 cmC.185 cmD.190 cm答案B解析若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为26 cm,则身高为26+26÷0.618+(26+26÷0.618) ÷0.618≈178(cm),此人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 cm,即头顶至咽喉的长度小于26 cm,所以其身高小于178 cm,同理其身高也大于105÷0.618≈170(cm),故其身高可能是175 cm,故选B.5.(2019·北京)李明自主创业,在网上经营一家水果店,销售的水果中有草莓、京白梨、西瓜、桃,价格依次为60元/盒、65元/盒、80元/盒、90元/盒.为增加销量,李明对这四种水果进行促销:一次购买水果的总价达到120元,顾客就少付x元,每笔订单顾客网上支付成功后,李明会得到支付款的80%.(1)当x=10时,顾客一次购买草莓和西瓜各1盒,需要支付________元;(2)在促销活动中,为保证李明每笔订单得到的金额均不低于促销前总价的七折,则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130 15解析 (1)顾客一次购买草莓和西瓜各1盒,总价为60+80=140(元),又140>120,所以优惠10元,顾客实际需要付款130元.(2)设顾客一次购买的水果总价为m 元,由题意知,当0<m <120时,x =0,当m ≥120时,(m -x )×80%≥m ×70%,得x ≤m 8对任意m ≥120恒成立,又m8≥15,所以x 的最大值为15.素养6 数据分析例6 (2019·全国Ⅲ)为了解甲、乙两种离子在小鼠体内的残留程度,进行如下试验:将200只小鼠随机分成A ,B 两组,每组100只,其中A 组小鼠给服甲离子溶液,B 组小鼠给服乙离子溶液.每只小鼠给服的溶液体积相同、摩尔浓度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某种科学方法测算出残留在小鼠体内离子的百分比.根据试验数据分别得到如下直方图:记C 为事件:“乙离子残留在体内的百分比不低于5.5”,根据直方图得到P (C )的估计值为0.70.(1)求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直方图中a ,b 的值;(2)分别估计甲、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的平均值(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为代表). 解 (1)由已知得0.70=a +0.20+0.15,故a =0.35.b =1-0.05-0.15-0.70=0.10.(2)甲离子残留百分比的平均值的估计值为2×0.15+3×0.20+4×0.30+5×0.20+6×0.10+7×0.05=4.05. 乙离子残留百分比的平均值的估计值为3×0.05+4×0.10+5×0.15+6×0.35+7×0.20+8×0.15=6.00.6.某市一水电站的年发电量y (单位:亿千瓦时)与该市的年降雨量x (单位:毫米)有如下统计数据:(1)若从统计的5年中任取2年,求这2年的发电量都高于7.5 亿千瓦时的概率;(2)由表中数据求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 ^=0.004x +a ^,该水电站计划2019年的发电量不低于8.6 亿千瓦时,现由气象部门获悉2019年的降雨量约为1 800 毫米,请你预测2019年能否完成发电任务?解 (1)从统计的5年发电量中任取2年,基本事件为{7.4,7.0},{7.4,9.2},{7.4,7.9},{7.4,10.0},{7.0,9.2},{7.0,7.9},{7.0,10.0},{9.2,7.9},{9.2,10.0},{7.9,10.0},共10个;其中这2年的发电量都高于7.5 亿千瓦时的基本事件为{9.2,7.9},{9.2,10.0},{7.9,10.0},共3个.所以这2年发电量都高于7.5 亿千瓦时的概率为P =310.(2)因为x =1 500+1 400+1 900+1 600+2 1005=8 5005=1 700, y =7.4+7.0+9.2+7.9+10.05=41.55=8.3. 又直线y ^=0.004x +a ^过点(x ,y ), 所以8.3=0.004×1 700+a ^, 解得a ^=1.5, 所以y ^=0.004x +1.5.当x =1 800时,y ^=0.004×1 800+1.5=8.7>8.6, 所以预测该水电站2019年能完成发电任务.。
回归教材数列2
高三数学回归教材---数列21.《莱因德纸草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把100个面包分给5个人,使每人所得成等差数列,且较大的三份之和的71是较小的两份之和,问最小1份为( )(必修5p67) A. 35 B. 310 C. 65 D. 611 2. 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 ,187465=+a a a a =+++1032313log ...log log a a a 则A. 12B. 10C. 8D. 5log 23+ (必修5p68)3.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前2n 项,前3n 项的和分别为A,B,C,则( ) (必修5p68)A. A+B=CB. B 2 =A+CC. A+B-C=B 2D. A 2+B 2=A(B+C)4.=+⋅⋅⋅+++2222321n ;(必修5p58)5. 在等比数列{}n a 中,==-=-32415,6,15a a a a a 则 (必修5p53)6.在小于100的正整数中共有多少个数被7除余2?求这些数的和. (必修5p46)7.求和:12321-+⋅⋅⋅+++n nxx x .(必修5p61)8.有两个等差数列2,6,10,…,190及2,8,14,…,200,由这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求这个新数列的各项之和. (必修5p46)9. 设数列{a n }满足a 1=3,134n n a a n +=-.(1)计算a 2,a 3,猜想{a n }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2)求数列{2n a n }的前n 项和S n .10.已知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n a 满足24320,8a a a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记m b 为{}n a 在区间*(0,]()m m ∈N 中的项的个数,求数列{}m b 的前100项和100S .高三数学周过关121.《莱因德纸草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把100个面包分给5个人,使每人所得成等差数列,且较大的三份之和的71是较小的两份之和,问最小1份为( )(必修5p67)A A. 35 B. 310 C. 65 D. 611 2. 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187465=+a a a a =+++1032313log ...log log a a a 则 BA. 12B. 10C. 8D. 5log 23+ (必修5p68)3.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前2n 项,前3n 项的和分别为A,B,C,则( ) D (必修5p68)A. A+B=CB. B 2 =A+CC. A+B-C=B 2D. A 2+B 2=A(B+C)4.=+⋅⋅⋅+++2222321n ;(必修5p58)6)12)(1(n ++n n 5. 在等比数列{}n a 中,==-=-32415,6,15a a a a a 则 (必修5p53)4±6.在小于100的正整数中共有多少个数被7除余2?求这些数的和. (必修5p46) 14,6657.求和:12321-+⋅⋅⋅+++n nx x x .(必修5p61)8.有两个等差数列2,6,10,…,190及2,8,14,…,200,由这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求这个新数列的各项之和. (必修5p46) 14729. 设数列{a n }满足a 1=3,134n n a a n +=-.(1)计算a 2,a 3,猜想{a n }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2)求数列{2n a n }的前n 项和S n .9. (1)由题意可得2134945a a =-=-=,32381587a a =-=-=,由数列{}n a 的前三项可猜想数列{}n a 是以3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即21n a n =+, 证明如下:当1n =时,13a =成立;假设n k =时,21k a k =+成立.那么1n k =+时,1343(21)4232(1)1k k a a k k k k k +=-=+-=+=++也成立. 则对任意的*n N ∈,都有21n a n =+成立;(2)由(1)可知,2(21)2n nn a n ⋅=+⋅ 231325272(21)2(21)2n n n S n n -=⨯+⨯+⨯++-⋅++⋅,① 23412325272(21)2(21)2n n n S n n +=⨯+⨯+⨯++-⋅++⋅,②由①-②得:()23162222(21)2n n n S n +-=+⨯+++-+⋅()21121262(21)212n n n -+-=+⨯-+⋅⨯-1(12)22n n +=-⋅-, 即1(21)22n n S n +=-⋅+.10.已知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n a 满足24320,8a a a +==.(1)求{}n a 的通项公式;(2)记m b 为{}n a 在区间*(0,]()m m ∈N 中的项的个数,求数列{}m b 的前100项和100S . 10(1)由于数列{}n a 是公比大于1的等比数列,设首项为1a ,公比为q ,依题意有31121208a q a q a q ⎧+=⎨=⎩,解得解得12,2a q ==,或1132,2a q ==(舍),所以2n n a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n n a =.(2)由于123456722,24,28,216,232,264,2128=======,所以1b 对应的区间为:(]0,1,则10b =;23,b b 对应的区间分别为:(](]0,2,0,3,则231b b ==,即有2个1;4567,,,b b b b 对应的区间分别为:(](](](]0,4,0,5,0,6,0,7,则45672b b b b ====,即有22个2;8915,,,b b b 对应的区间分别为:(](](]0,8,0,9,,0,15,则89153b b b ====,即有32个3;161731,,,b b b 对应的区间分别为:(](](]0,16,0,17,,0,31,则1617314b b b ====,即有42个4;323363,,,b b b 对应的区间分别为:(](](]0,32,0,33,,0,63,则3233635b b b ====,即有52个5;6465100,,,b b b 对应的区间分别为:(](](]0,64,0,65,,0,100,则64651006b b b ====,即有37个6. 所以23451001222324252637480S =⨯+⨯+⨯+⨯+⨯+⨯=.。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五)回归课本:1.4 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课件
提示: 根据解题经验, 当应用问题中的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正整数时, 该问题通常是数列问题, 这时常常建立数列模 型来解决.例如存款、贷款、购物(房、车)分期付款、保 险、 资产折旧等问题都属于数列问题模型. 建立数列模型 前,通常先设出 an 所表示的意义,再判断数列{an}是等差 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其判断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方法是 an+1 用定义法,即确定 an+1-an 是常数或 a 是常数. n
维角度与解题途径的选择.
返回
知能优化训练
返回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an=a1+(n-1)d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na1+an nn-1 =na1+ d 前 n 项和公式为 S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返回
an+1 =q(q≠0,n∈N+) a n 2.数列{an}为等比数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返回
1 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5 5-1 a5=4- =3.2(万元). 5 1 10×10-1×- 5 S10=10×4+ =31(万元). 2 31+5=36(万元), 因此第 5 年该付 3.2 万元,购房款全部付清后实际 共付 36 万元.
返回
【规律小结】
单利的计算仅在原有本金上计算
价格的升降、细胞繁殖、贷款利率、增长率等方 面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建立数列模型,应用数列
知识解决问题.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时应注意:(1)分清
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2)分清是求an还是求
Sn,特别要准确确定项数n;(3)递推关系的发现是 数列建模的重要方式.
数列教材解读
(二)命题结构分析
题考查的省份有重庆、陕西和执行大纲的省 份,同时利用填空题和解答题考查的省份有 广东、安徽、江苏和江西. 在理科考查的题型分布中,利用选择题考查 的省份有辽宁、福建,利用填空题考查的省 份有天津,利用解答题考查的省份有浙江、 四川、山东、上海、湖南、湖北、江西和执 行新课程1、新课程2的各省,同时利用填 空题和选择题考查的省份有北京,
解析课标
(9)对于数列的两种呈现方式“通项公式 和递推公式”,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 归纳的能力,要善于从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的结构特征中发现等差或等比关系,或者通 过适当的化归转化发现等差、等比关系,从 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体会数列 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应用,比如课标中的 “例1:教育储蓄的问题”,培养和提高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4年高考数学试题数列部分的命题主导 思想没有改变,各相关省市的文、理卷仍 不统一,难度设计也各不相同,各类试卷 中数列一节的知识点分布结构基本上保持 了难度结构不变,题型结构稳定,背景结 构公平的总体格局,考查数列的基本思想 不变.
(二)命题结构分析
(1)难度结构基本不变 在数列知识点的命题结构设计中,大部分省、 市设计为中等偏上的难度,而有的省、市则 难度大一些.但有的省、市为了解决文、理 合卷的问题,降低了数列一部分知识点的难 度。综观所有的高考试题中的数列部分,可 以看到命题者用心的程度。有的省、市视其 为重点知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就是综合性 知识点较多,能够拉开考生距离.
(二)命题结构分析
(2)题型结构保持稳定 现将2014年全国19套高考数学试卷进行分类统 计,对试卷中考查数列部分的内容按题型进行分类, 结果如下: 在文科考查的题型分布中,利用选择题考查的省份 有辽宁、天津,利用解答题考查的省份有浙江、四 川、山东、上海、湖南、湖北、福建、北京和执行 新课程1的歌各省,同时利用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 的是执行新课程2的省份,同时利用选择题和解答
【回归课本】2013年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五)第1章《数列》本章优化总结
(5)这是个摆动数列,可寻找其摆动平衡位置与 摆动振幅,平衡位置:a+2 b,摆动振幅:a-2 b用 (-1)n 或(-1)n+1 去调节,则该数列的一个通项 公式为 an=a+2 b+(-1)n+1a-2 b.
2.利用 Sn 与 an 的关系
若已知数列的前 n 项和 Sn 与 n 的关系式或 Sn 与 an 的关系式,求数列{an}的通项 an 可用公式 an=SS1n,-nS=n-11,n≥2 求解.
例3 已知数列{an}中,a1=1,且an+1-an= 3n-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 由an+1-an=3n-n, 得an-an-1=3n-1-(n-1), an-1-an-2=3n-2-(n-2), …
a3-a2=32-2, a2-a1=3-1.
当 n≥2 时,以上(n-1)个等式两端分别相加,
(3)这个数列的绝对值都是序号的倒数,并且奇 数项为正,偶数项为负,数列的符号规律是(- 1)n+1,故原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1nn+1.
(4)先联想到 1,11,111,1 111,…的通项,它又与 9,99,999,9 999,…的通项有关.先来求 9,99,999,9 999,…的通项,注意到各项分别加 1 后变为 10,100,1 000,10 000,…则数列 9,99,999,9 999,… 的通项为 an=10n-1,所以 1,11,111,1 111,… 通项为 an=19(10n-1),故原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39(10n-1)=13(10n-1).
=f(n-1)+f(n-2)+…+f(1)+a1.
(3)已知a1=a,an+1-an=f(n),其中f(n)可以 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 分式函数,求通项an. ①若f(n)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累加后可转化 为等差数列求和;
高三数学高考复习回归课本教案:数列 教案
2010高考复习数学回归课本:数列一.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二.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注意】本部分内容考查的重点是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 和公式的灵活运用,特别要重视数列的应用性问题,尤其是数列与函数、数列与方程、数列 与不等式等的综合应用.三.基础知识:1.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 211()22d n a d n =+-.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 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4.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 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 5.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每次还款(1)(1)1nn 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四.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1.由S n 求a n ,a n ={),2()1(*11N n n S S n S n n ∈≥-=-注意验证a 1是否包含在后面a n 的公式中,若不符合要单独列出。
高考数学回归课本公式
高中数学公式第一部分:集合、条件、不等式①p 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是q的真子集)②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是p的真子集)③p是q的充要条件(p = q相等)④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q互不包含)技巧:小范围推大范围,大范围不能推小范围,即小的推大的,大的不能推小的R R R{x|x≥0}{x|x≠0}c>d>1>a>b(0,+∞)0<c <d <1<a <b(3)伸缩变换①y =f (x )a >1,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a倍,纵坐标不变0<a <1,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1a 导数部分第三部分:三角函数(公式、图像、解三角形)150°180°270°第四部分:解析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两条直行(1)若,①②.(2)若,①②⑶与直线平行的直线可设为01=++c By Ax ⑷与直线垂直的直线可设为02=+-c Ay Bx .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212||,l l k k b b ⇔=≠12121l l k k ⊥⇔=-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1112222||A B C l l A B C ⇔=≠1212120l l A A B B ⊥⇔+=2222S S S、空间向1.异面直线所成角设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a·b||a||b|,其中a,b分别是直线a,b的方向向量,θ的范围:(]0,π2.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如图所示,设l为平面α的斜线,l ∩α=A,a为l的方向向量,n为平面α的法向量,φ为l与α所成的角,则sin φ=|cos〈a,n〉|=|a·n||a||n|. θ的范围:(]0,π23.二面角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平面α的法向量为n1,平面β的法向量为n2,〈n1,n2〉=θ ∈[0,π],则二面角α -l -β为θ或π-θ.设二面角大小为φ,则|cos φ|=|cos θ|=|n1·n2||n1||n2|.cos〈a,b〉=a·b|a|·|b|=a1b1+a2b2+a3b3a21+a22+a23·b21+b22+b23()11,a x y =(22,b x y =(12a b x x +=+点(1,y x A ,点)(x B 的中点坐标为(向量的夹角:OA →a ,OB →=b ,则AOB 就是向量a 数量积定义:a ·|a ||b |·cos θ夹角公式cos θ=第八部分:排列组合、二项式、期望方程,nC n =1)21n ⋅⋅=r n r rn nn n C a b C b-+++,,n n C , ;偶(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相等,即中间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当两项的系数均为时,各项的系数等于二项式系数。
新课标——回归教材数列
---------------------------------------------------------------最新资料推荐------------------------------------------------------1 / 12新课标——回归教材数列新课标回归教材数列 *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的通项为若{}递增,则实数的取值范围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的特殊函数典例:1)已知则在数列{}na 的最大项为125; 2) 数列{}na 的通项为则na 与的大小关系为数列4) 一给定函数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则该函数的图象是由关系式得到的数列{ A B C D 2. 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 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①定义法为常数, nN ) 、②等差中项法满足典例: 设{}na 是等差数列, 求证: 以为通项公式的数列{ }nb 为等差数列. (2) 等差数列的通项或()nmaanm典例:1) 等差数列{2) 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 从第 10项起开始为正数, 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8}na 中则通项等差数列的前 n 和. 典例:1) 数列 {}na中则1a -3 , n =10 ; 2) 已知数列 {}na的前 n 项和求数列{||}na的前n 项和.nT (答) . (4) 等差中项: 若 , ,a A b 成等差数列, 则 A 叫做a 与 b 的等差中项, 且提醒: (1) 等差数列的素. 只要已知这 5 个元素中的任意 3 个, 便可求出其余 2 个, 即知 3 求 2. ,nna S 公式中, 涉及到 5 个元素:1, , ,a d n a S 其中,nn1,a d 称作为基本元岳阳县一中 2019 届高三◆回归教材第 2 页共 7 页 (2) 为减少运算量, 要注意设元的技巧: 如奇数个数成等差, 可设为,偶数个数成等差, 可设为,3. 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时,等差数列的①通项公式所以, 1)若公差若公差0d 若公差(公差为 2 d )(公差为 d ) ; ,,ad为递增等差数列是关于 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 d ; , 则{, 则{, 则{(}na}na为递减等差数列, }na为常数列前n 和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提醒:若(3)当m20)nSanbnc 时不是等差数列,但从第二项起(含第二项)为等差数列特别地,当则 n = 27 ; 0,且都大于都大于时,则有时,则有典例:1)等差数列{}na中在等差数---------------------------------------------------------------最新资料推荐------------------------------------------------------3 / 12列中是其前n 项和,则( B ) 10S都小于 0,都小于 0,1112,S19都小于 0,都小于 都大于都大于若{}na,{ }nb是等差数列,则{}nka 、、 p 是非零常数)、*{}( ,)p 、也成等差数列(注: 其新公差与原数列的公差关系为而{典例:等差数列的前 n项和为 25,前 2n 项和为 100,则它的前 3n 和为 225 ; (5) 等差数列{}中,项数为偶数 2n 时, Sn aa 成等比数列; 若{}na 是等比数列,且则{lg}na 是等差数列偶奇-项数为奇数时奇偶中中(这里 a中即na );:(1):SSkk 奇偶. 典例:1)在等差数列中,S11=22,则2)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6a = 2 ; 中奇偶,求此数列的中间项与项数(答: 5;31). (6)若等差数列{}na,{ }nb 的前 n 和分别为nnA B 、,则2121(21典例:若{na },{nb }是等差数列,它们前n 项和分别为nS ,nT ,若则等差数列{}na 的前n 项和nS 的最值求法: 法一(二次函数法) :由解析式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求解; 法二(通项比较法):具体操作如下 ①当时,可求当时,可求的最大值;第一,若时,显然若时,设前 m 项和最大,则应满足特别地,当时,则的最小值;第一,若时,显然若时,设前m 项和最小,则应满足特别地,当时,则典例:1)等差数列{2) 若{}的最大正整数 n 是 4006 ; 4. 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中,125a 则数列前13 项和最大,最大值为169 .是等差数列,首项则使前 n 项和成立①定义法1(nnq qa为常数) ,其中等比中项法或注是数列{}na等比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想想为什么?) 典例:1)一个等比数列{na }共有项,奇数项之积为 100,偶数项之积为 120,则为56; 2) 数列{}na 中且1a =1,若求证:数列{ }nb是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的通项或典例:数列{}na等比求n 和公比 q .(答或 2) (3)等比数列的前 n 和: 当时当时典例:1)等比数列中求(答:44) ; 2)已知{}na等比,其123,2,3SSS 成等差数列,则公比特别提醒: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 为此在求等比数列前n 项和时, 首先要判断公比 q 是否为 1, 再由 q 的情况选择求和公式---------------------------------------------------------------最新资料推荐------------------------------------------------------5 / 12的形式, 当不能判断公比 q 是否为 1 时, 要对 和两种情形讨论求解. (4) 等比中项: 若 , ,a A b 成等比数列, 那么 A 叫做a 与 b 的等比中项. 分提醒: 不是任何两数都有等比中项, 只有同号两数才存在等比中项, 且有两个典例:两个正数 , ()a的等差中项为 A , 等比中项为 B , 则 A 与 B 的大小关系为 A 提醒:(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和公式中,涉及到 5 个元素:q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 5 个元素中的任意 3 个,便可求出其余 2 个,即知 3 求、 q 、 n 、na 及nS ,其中1a 、(2) 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比,可设为,22,, ,,a aa aq aqqq (公比为 q ) ;但偶数个数成等比时,不能设为33,,,a aaq aqqq,,因公比不一定为正数,只有公比为正时才可如此设,且公比为典例: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成等比数列,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 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为 12,求此四个数.(答:15,,9,3,1 或 0,4,8,16) 5. 等比数列的性质: (1)当 时,则有特别地,当}中等比数列中,若则log2q时,则有典例:1)在等比数列{na512,公比 q 是整数,则岳阳县一中 2019 届高三◆回归教材第 4 页 共 7 页 (2)若{}na 是等比数列,则{||}na 、*{}( ,)p、 {}nka 成等比数列; 若{} { }b 、nna 成等比数列, 则{}n na b、 {}nnab成等比数列; 若{}na是等比数列,且公比则数列mqq也是等比数列(其新公比与原数列公比之间关系式为且 n 为偶数时, 数列典例:1)已知则101x2) 在等比数列则{若若则满足100100a注: 当232,nnnnS 是常数数列 0,它不是等比数列且且1a 设数列中,}为递增数列;若则{}为递减数列;若}为摆动数列; 若为其前n 项和,若则20S 的值为40 . (3) 若则为常数列. }na为递减数列则为递增数列则{na(4) 当时这里但这是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一个特征,据此很容易根据nS ,判断数列{}na是否为等比数列. 典例:1)若{2)等比数列{}na是等比数列,且其前 n 项和}前 n 项和的公比为 q ,若}中, 公比nS 满足则 r = -1 . 前 n 项和等差数列则-1 . (5)典例:1)设等比数列{2) 在等比数列成等差数列,则 q 的值 -设前 n 项和为nS . 若则 , x y 的大小关系是( B ) A. x(6) 数列等比,当项数为偶数 2n 时---------------------------------------------------------------最新资料推荐------------------------------------------------------7 / 12D. 不确定 偶}na 奇;项数为奇数时,是非零常数数列.奇偶. (7)如果数列{提醒:故常数数列{典例:设数列{}na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仅是此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的前n 项和为(N),关于数列、数列的通项求法: 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na 有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则若则{}na 是等差数列; ③若则{na 是等比数列.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②③ . 典例:已知数列试写出其一个通项公式已知nS (即求na ,用作差法典例:1)已知{}na 的前n 项和满足求na .(答) ; 2) 数列{}na 满足求na.(答) ⑶已知求na ,用作商法:(1)(1)( )fn(2)(1)nfnanf典例:数列{}na中对所有的都有则若求na用累加法:112211()()()(2)nnnnnaaaaaaaa 典例:已知数列{}na 满足11a则已知求na ,用累乘法典例:已知数列{}na中前n 项和nS ,若求na (答:4(1)nan )⑹已知递推关系求na ,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为常数)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 k 的等比数列后, 再求(1) 形如、1na . 典例:1)已知求na (答已知求na (答形如11nnn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倒数法求通项. 典例:1)已知求na (答已知数列满足求na (答注意:(1) 用时,(2) 一般地当已知条件中含有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你注意到此等式成立的条件了吗?(当) ; na 与nS 的混合关系时,常需运用关系式先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只含na 或nS 的关系式,然后再求解. 典例:数列{}na满足求na (答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③其它常用公式---------------------------------------------------------------最新资料推荐------------------------------------------------------9 / 12典例:1)等比数列{}na 的前n 项和则=岳阳县一中 2019 届高三◆回归教材 第 6 页 共 7 页 2) 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 2 进 1,如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那么将二进制个转换成十进制数是(2)分组求和法: 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 常将和式中同类项 先合并在一起, 再运用公式法求和. 典例:求并项法求和:将数列的每两项(或多项)并到一起后,再求和,这种方法常适用于摆动数列的求和(答) 典例:求(答先分奇偶性讨论)(4) 倒序相加法: 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序, 它与原数列相加时, 若有公因式可提, 并且剩余的项易于求和. (这也是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 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 典例:1)设{}为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首项和公比;(答求数列数列{}满足①求证:数列{1}是等比数列;(答:略; ) 典例:已知则111(1)(2)(3)(4)( )2( )3( )4f=72已知的通项公式.(答)2) 若令212( )h求函数 ( )h x 在点处的导数并比较与的大小.(答当时=2当时当时裂项相消法: 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 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 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常用裂项形式有: 111(1)1nnnn典例:1)求和在数列{}na中且 Sn=9 ,则 n= 99 ; (6)通项转换法:先对通项进行变形,发现其内在特征,再运用分组求和法求和. 典例:1)求数列 1前n 项和nS =(1)(5)3n---------------------------------------------------------------最新资料推荐------------------------------------------------------11 / 12) ; 2) 求和分期付款 、 森林木材 型应用问题 (1) 这类应用题一般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但在求解过程中, 务必卡手指 ,细心计算年限 . 对于森林木材 既增长又砍伐的问题, 则常选用统一法 统一到最后 解决. (2) 利率问题: ①单利问题:如零存整取储蓄(单利)本利和计算模型:若每期存入本金 p 元,每期利率为 r ,则n 期后本利和为:(1)(1)(12 )r(1)()2nn nSprppnrp等差数列问题); ②复利问题: 按揭贷款的分期等额还款(复利)模型:若贷款(向银行借款) p 元,采用分期等额还款方式,从借款日算起,一期(如一年)后为第一次还款日,如此下去,分n 期还清.如果每期利率为 r (按复利),那么每期等额还款 x 元应满足典例:1)从 2008 年到 2019 年期间, 甲每年 6 月 1 日都到银行存入 m 元的一年定期储蓄. 若年利率为 q 保持不变, 且每年到期的存款本息均自动转为新的一年定期, 到 2019 年 6 月 1 日等比数列问题). 甲去银行不再存款, 而是将每年所有的存款的本息全部取回, 则取回的金额是陈老师购买安居工程集资房学校补贴 14400 元, 余款由个人负担. 房地产开发公司对教师实行分期付款, 即各期所付的款以及各期所付的款到最后一次付款时. . . . . . .所生的利息合计, 应等于个人负担的购买房余款的现价以及这个余款现价到最后一次付款时所生利息之和, 每期为一年, 等额付款, 签订购房合同后一年付款一次, 再过一年又付款一次, 等等, 共付 10 次, 10 年后付清. 如果按年利率7. 5%, 每年复利一次计算(即本年利息计入次年的本金生息) , 那么每年付款多少元?(参考数据【解】由题知余款额为 7201928800 1设每期(年) 付款为 x 元, 依题意得,单价为 1000 元/2m , 一次性国家财政补贴 28800 元,91011) 28800元; 9 所以元.。
2020高考文科数学回归教材6数列
Sn 3n 1 , 则 an 6n 2 .
Tn 4n 3
bn 8n 7
(7) 等差 数 列 {an} 的前 n 项 和 Sn 的最 值 求法 :
法一 ( 二次式 结 合二次函 数图
2
2
象求解 ;
法二 (通 项 比较 法 ): 具体操作如下
a1
0 时 , 设 前 m 项 和最小 , 则应满 足
am am 1
0 0
;特别地, 当
am
1
0 时,
则 ; (Sn )min Sm Sm 1 典例 :1) 等差 数 列 { an } 中 , a1 25 , S9 S17 , 则数 列前 13 项 和最大 , 最大 值为 169 .
2) 若 {an} 是等差 数 列 , 首 项 a1 0, a2003
数项 之积为
120,
则
an
1
为
5 6
;
2) 数 列 {an} 中 , Sn 4an 1 1(m 2) 且 a1 =1, 若 bn an 1 2an , 求 证 : 数 列
{ bn } 是等比 数 列 .
(2) 等比 数列的通 项: an
或 a1qn 1
an
. am q n m
典例 : 数 列 { an} 等 比 , a1
q .( 答: n 6 , q 1 或 2)
2
(3) 等 比 数 列 的 前
时 , Sn
a1 (1 qn ) 1q
. a1 anq
1q
an , , 66 a2an 1 128 Sn 126 , 求 n 和公 比 n 和 : 当 q 1 时 , Sn na1 ; 当 q 1
典例 :1) 等比 数 列中 , q ,2 S99 77 , 求 a3 a6 L a99 (答 :44 ) ; 2) 已知 { an} 等比 , 其 成等差 S1,2 S2 ,3S3 数 列 , 则 公比 q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1、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特殊函数例:1)已知*2()156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a 的最大项为125; 2)数列{}n a 的通项为(,)1n ana ab R bn +=∈+,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1n n a a +<;3)数列{}n a 的通项为2n a n n =+λ,若{}n a 递增,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3>-λ;4)一给定函数()y f x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1)a ∈,由关系式1()n n a f a +=得到的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 A )A B C D 2.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①定义法*1(n n a a d d +∈-=为常数,n N )、 ②等差中项法1111(2)2(2)n n n n n n n a a a a n a a a n +-+--=-≥⇔=+≥.例:设{}n a 是等差数列,求证:以b n =12(*)na a a n N n+++∈为通项公式的数列{}n b 为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的通项:1(1)n a a n d =+-或()n m a a n m d =+-.例:1)等差数列{}n a 中,1030a =,2050a =,则通项n a =210n +;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833d <≤;(3)等差数列的前n 和:1()2n n n a a S +=,1(1)2n n n S na d -=+. 例:1)数列 {}n a 中,11(2)2n n a a n -=+≥,32n a =,152n S =-,则1a -3 ,n = 10 ;2)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212n S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T (答:2*2*12(6,)1272(6,)n n n n n N T n n n n N ⎧-≤∈⎪=⎨-+>∈⎪⎩). (4)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a bA +=. 提醒:(1)等差数列的,n n a S 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n n a d n a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 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公差为2d ) 3.等差数列的性质:(1)当公差0d ≠时,等差数列的①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所以, 1)若公差0d >,则{}n a 为递增等差数列;2)若公差0d <,则{}n a 为递减等差数列,3)若公差0d =,则{}n a 为常数列.②前n 和211(1)()222n n n d d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提醒:若2(0)n S an bn c c =++≠时,{}n a 不是等差数列,但从第二项起(含第二项)为等差数列. (3)当m n p q +=+时,则有m n p q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 典例:1)等差数列{}n a 中,12318,3,1n n n n S a a a S --=++==,则n = 27 ; 2)在等差数列{}n a 中,10110,0a a <>,且1110||a a >,n S 是其前n 项和,则( B ) A.1210,S S S 都小于0,1112,S S 都大于0 B.1219,S S S 都小于0,2021,S S 都大于0C.125,S S S 都小于0,67,S S 都大于0 D.1220,S S S 都小于0,2122,S S 都大于0(4)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ka 、{}n n ka pb + (k 、p 是非零常数)、*{}(,)p nq a p q N +∈、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成等差数列(注:其新公差与原数列的公差关系为:2d m d '=),而{}n a a 成等比数列;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0n a >,则{lg }n a 是等差数列.例: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25,前2n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n 和为 225 ;(5)等差数列{}n a 中,项数为偶数2n 时,S S nd =偶奇-;项数为奇数21n -时,S S a -=奇偶中,21(21)n S n a -=-⋅中(这里a 中即n a );:(1):S S k k =+奇偶.例:1)在等差数列中,S 11=22,则6a = 2 ;2)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n a 中,80,75S S ==奇偶,求此数列的中间项与项数(答:5;31).(6)若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和分别为n n A B 、,则2121(21)(21)n n n n n n a n a A b n b B ---==-. 例: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它们前n 项和分别为n S ,n T ,若3143n n S n T n +=-,则n n a b =6287n n --. (7)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最值求法: 法一(二次函数法):由21()22n d dS n a n =+-解析式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求解; 法二(通项比较法):具体操作如下①当0d <时,可求n S 的最大值;第一,若10a <时,显然max 1()n S S =;若10a >时,设前m 项和最大,则应满足10m m a a +>⎧⎨≤⎩;特别地,当10m a +=时,则max 1()n m m S S S +==;②当0d >时,可求n S 的最小值;第一,若10a >时,显然min 1()n S S =;若10a <时,设前m 项和最小,则应满足10m m a a +<⎧⎨≥⎩;特别地,当10m a +=时,则min 1()n m m S S S +==;例:1)等差数列{}n a 中,125a =,917S S =,则数列前 13 项和最大,最大值为 169 .2)若{}n a 是等差数列,首项10,a >200320040a a +>,200320040a a ⋅<,则使前n 项和0n S >成立的最大正整数n 是 4006 ; 4.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1)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1(n n aq q a +=为常数),其中0,0n q a ≠≠;②等比中项法11(2)n n n n a an a a +-=≥或211(2,0)n n n n a a a n a +-=⋅≥≠. 注:211(2,0)n n n n a a a n a +-=⋅≥≠是数列{}n a 等比的 必要不充分条件 .(想想为什么?) 例:1)一个等比数列{n a }共有21n +项,奇数项之积为100,偶数项之积为120,则1n a +为56; 2)数列{}n a 中,141(2)n n S a m -=+≥且1a =1,若12n n n b a a +=-,求证: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的通项:11n n a a q -=或n m n m a a q -=.例:数列{}n a 等比,166n a a +=,21128n a a -=,126n S =,求n 和公比q .(答:6n =,12q =或2) (3)等比数列的前n 和:当1q =时,1n S na =;当1q ≠时,11(1)11n n n a a qa q S q q--==--. 例:1)等比数列中,2q =,9977S =,求3699a a a +++(答:44);2)已知{}n a 等比,其123,2,3S S S 成等差数列,则公比q =13. 提醒: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为此在求等比数列前n 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q 是否为1,再由q 的情况选择求和公式的形式,当不能判断公比q 是否为1时,要对q 分1q =和1q ≠两种情形讨论求解.(4)等比中项:若,,a A b 成等比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提醒:不是任何两数都有等比中项,只有同号两数才存在等比中项,且有两个.例:两个正数,()a b a b ≠的等差中项为A ,等比中项为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A B >.提醒:(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q 、n 、n a 及n S ,其中1a 、q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比,可设为…,22,,,,a aa aq aq q q …(公比为q );但偶数个数成等比时,不能设为…33,,,a aaq aq q q,…,因公比不一定为正数,只有公比为正时才可如此设,且公比为2q .典例: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成等比数列,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为12,求此四个数.(答:15,,9,3,1或0,4,8,16) 5.等比数列的性质:(1)当m n p q +=+时,则有m n p q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 例:1)在等比数列{}n a 中,3847124,512a a a a +==-,公比q 是整数,则10a = 512 ; 2)等比数列{}(0)n n a a >中,若569a a ⋅=,则3132310log log log a a a +++= 10 .(2)若{}n a 是等比数列,则{||}n a 、*{}(,)p nq a p q N +∈、{}n ka 成等比数列;若{}{}n n a b 、成等比数列,则{}n n a b 、{}nna b 成等比数列;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公比1q ≠-,则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是等比数列(其新公比与原数列公比之间关系式为m q q '=).注:当1q =-,且n 为偶数时,数列232,,n n n n n S S S S S -- ,…是常数数列0,它不是等比数列. 例:1)已知0a >且1a ≠,设数列{}n x 满足1log 1log a n a n x x +=+(*)n N ∈,且12x x +++100100x =,则101102200x x x +++=100100a ;2)在等比数列{}n a 中,n S 为其前n 项和,若3010103013,140S S S S =+=,则20S 的值为 40 . (3)若10,1a q >>,则{}n a 为递增数列;若10,1a q <>,则{}n a 为递减数列; 若10,01a q ><<,则{}n a 为递减数列;若10,01a q <<<,则{}n a 为递增数列; 若0q <,则{}n a 为摆动数列;若1q =,则{}n a 为常数列. (4)当1q ≠时,1111n n n a aS q aq b q q-=+=+--,这里0a b +=,但0,0a b ≠≠,这是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一个特征,据此很容易根据n S ,判断数列{}n a 是否为等比数列. 例:1)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其前n 项和n S 满足:3n n S r =+,则r = -1 .2)等比数列{}n a 前n 项和2,n n S a =+等差数列{}n b 前n 项和22,n T n n b =-+则a b += -1 . (5)m n m n m n n m S S q S S q S +=+=+.例:1)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若12,,n n n S S S ++成等差数列,则q 的值 -2 .2)在等比数列{}n a 中,公比1q ≠,设前n 项和为n S .若2224246,()x S S y S S S =+=+,则,x y 的大小关系是( B )A. x y >B. x y =C. x y <D. 不确定(6)数列{}n a 等比,当项数为偶数2n 时,S qS =偶奇;项数为奇数21n -时,1S a qS =+奇偶. (7)如果数列{}n a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 提醒:故常数数列{}n a 仅是此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例: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n S n ∈,关于数列{}n a 有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1(N)n n a a n +=∈,则{}n a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②若()2R n S an bn a b =+∈、,则{}n a 是等差数列;③若()11nn S =--,则{}n a 是等比数列.这些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②③ . 6.数列的通项求法: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例:已知数列11113,5,7,9,481632试写出其一个通项公式:11212n n a n +=++. ⑵已知n S (即12()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差法:11(1)(2)n nn S n a S S n -=⎧=⎨-≥⎩.例:1)已知{}n a 的前n 项和满足2log (1)1n S n +=+,求n a .(答:3(1)2(2)n n n a n =⎧=⎨≥⎩);2)数列{}n a 满足12211125222n n a a a n +++=+,求n a .(答:114(1)2(2)n n n a n +=⎧=⎨≥⎩)⑶已知12()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商法:(1)(1)()(2)(1)n f n a f n n f n =⎧⎪=⎨≥⎪-⎩.例:数列{}n a 中,11,a =对所有的2n ≥都有2123n a a a a n =,则35a a +=6116. ⑷若1()n n a a f n +-=求n a 用累加法:112211()()()(2)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n ---=-+-++-+≥例: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n n a a --=(2)n ≥,则n a 1.⑸已知1()n na f n a +=求n a ,用累乘法:121121n n n n n a a aa a a a a ---=⋅⋅⋅⋅(2)n ≥.例:已知数列{}n a 中,12a =,前n 项和n S ,若2n n S n a =,求n a (答:4(1)n a n n =+)⑹已知递推关系求n a ,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1)形如1n n a ka b -=+、1n n n a ka b -=+(,k b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后,再求n a .例:1)已知111,32n n a a a -==+,求n a (答:1231n n a -=⨯-); 2)已知111,32n n n a a a -==+,求n a (答:11532n n n a -+=⨯-);(2)形如11n n n a a ka b--=+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倒数法求通项.例:1)已知1111,31n n n a a a a --==+,求n a (答:132n a n =-);2)已知数列满足1a求n a (答:21n a n =) 注意:(1)用1n n n a S S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你注意到此等式成立的条件了吗?(2n ≥,当1n =时,11a S =);(2)一般地当已知条件中含有n a 与n S 的混合关系时,常需运用关系式1n n n a S S -=-,先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只含n a 或n S 的关系式,然后再求解.例:数列{}n a 满足11154,3n n n a S S a ++=+=,求n a (答:14(1)34(2)n n n a n -=⎧=⎨⨯≥⎩) 7.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②等比数列求和公式.③其它常用公式:1123(1)2n n n ++++=+;2135(21)n n ++++-=;21122221n n -++++=-.222112(1)(21)6n n n n +++=++,33332(1)123[]2n n n +++++=.例:1)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nn S =-,则2222123n a a a a ++++=413n -;2)计算机是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进行处理的.二进制即”逢2进1”,如2(1101)表示二进制数,将它转换成十进制形式是32101212021213⨯+⨯+⨯+⨯=,那么将二进制220051(11111)个转换成十进制数是200521-. (2)分组求和法:在直接运用公式法求和有困难时,常将“和式”中“同类项”先合并在一起,再运用公式法求和.例:求1357(1)(21)n n S n =-+-+-+--(答:(1)n n -⋅)(3)并项法求和:将数列的每两项(或多项)并到一起后,再求和,这种方法常适用于摆动数列的求和. 例:求2224121234(1)n n S n -=-+-++-(答:1(1)(1)2n n n -+-⋅;先分奇偶性讨论) (4)倒序相加法: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序,它与原数列相加时,若有公因式可提,并且剩余的项易于求和.(这也是等差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例:已知22()1x f x x =+,则111(1)(2)(3)(4)()()()234f f f f f f f ++++++=72 (4)错位相减法:如果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与一个等比数列的通项相乘构成,那么常选用错位相减法(这也是等比数列前n 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例:1)设{}n a 为等比数列,121(1)2n n n T na n a a a -=+-+++,已知11T =,24T =.①求数列{}n a 的首项和公比;(答:11a =,2q =)②求数列{}n T 的通项公式.(答:122n n T n +=--)(5)裂项相消法:如果数列的通项可“分裂成两项差”的形式,且相邻项分裂后相关联,那么常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常用裂项形式有:①111(1)1n n n n =-++;②1111()()n n k k n n k=-++;③2211111()(2)1211k k k k k <=-≥--+,211111111(1)(1)1k k k k k k k k k -=<<=-++--; ④1111[](1)(2)2(1)(1)(2)n n n n n n n =-+++++;⑤11(1)!!(1)!n n n n =-++;⑥=<<=. ⑦1112211(21)(22)(21)(21)2121n n n n n n n n ---==-+⋅+++++例:1)求和:1111447(32)(31)n n +++=⨯⨯-⨯+ 31nn +;2)在数列{}n a 中,n a =且S n=9,则n = 99 ;(6)通项转换法:先对通项进行变形,发现其内在特征,再运用分组求和法求和.例:1)求数列1×4,2×5,3×6,…,(3)n n ⨯+,…前n 项和n S =(1)(5)3n n n ++);2)求和111112123123n ++++=+++++++21nn +. 8.“分期付款”、“森林木材”型应用问题(1)这类应用题一般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但在求解过程中,务必“卡手指”,细心计算“年限”.对于“森林木材”既增长又砍伐的问题,则常选用“统一法”统一到“最后”解决.(2)利率问题:①单利问题:如零存整取储蓄(单利)本利和计算模型:若每期存入本金p 元,每期利率为r ,则n 期后本利和为:(1)(1)(12)(1)()2n n n S p r p r p nr p n r +=+++++=+.(等差数列问题);②复利问题:按揭贷款的分期等额还款(复利)模型:若贷款(向银行借款)p 元,采用分期等额还款方式,从借款日算起,一期(如一年)后为第一次还款日,如此下去,分n 期还清.如果每期利率为r (按复利),那么每期等额还款x 元应满足:12(1)(1)(1)(1)n n n p r x r x r x r x --+=+++++++(等比数列问题).例:1)从2008年到2011年期间,甲每年6月1日都到银行存入m 元的一年定期储蓄.若年利率为q 保持不变,且每年到期的存款本息均自动转为新的一年定期,到2012年6月1日,甲去银行不再存款,而是将每年所有的存款的本息全部取回,则取回的金额是( D )A.4(1)m q + B. 5(1)m q + C.4[(1)(1)]m q q q +-+ D.5[(1)(1)]m q q q+-+2)陈老师购买安居工程集资房272m ,单价为1000元/2m ,一次性国家财政补贴28800元,学校补贴14400元,余款由个人负担.房地产开发公司对教师实行分期付款,即各期所付的款以及各期所付的款到最后一次付款时.......所生的利息合计,应等于个人负担的购买房余款的现价以及这个余款现价到最后一次付款时所生利息之和,每期为一年,等额付款,签订购房合同后一年付款一次,再过一年又付款一次,等等,共付10次,10年后付清.如果按年利率7.5%,每年复利一次计算(即本年利息计入次年的本金生息),那么每年付款多少元?(参考数据:910111.075 1.917,1.075 2.061,1.075 2.216≈≈≈)【解】由题知余款额为72000288001440028800--=元;设每期(年)付款为x 元,依题意得,9891.075 1.075 1.07528800 1.075x x x x ⋅+⋅++⋅+=⨯所以101028800 1.0750.07541961.0751x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