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版数学九年级上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测试题
苏科9上教案 5.2圆的对称性(2)
![苏科9上教案 5.2圆的对称性(2)](https://img.taocdn.com/s3/m/fc9d983a31126edb6f1a109b.png)
5.2圆的对称性(2)--[ 教案]备课时间: 主备人: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圆的轴对称性及有关性质的过程2、掌握垂径定理3、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问题重点:垂径定理及应用难点:垂径定理的应用二、知识准备: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的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_______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__。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_________是它的对称中心;圆具有_________性。
三、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什么?操作:①在圆形纸片上任画一条直径;②沿直径将圆形纸片折叠,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练习: 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具有对称性?如果是中心对称图形,指出它的对称中心;如果是轴对称图形,指出它的对称轴。
2、将第二个图中的直径AB 改为怎样的一条弦,它将变成轴对称图形?探索活动:1、如图,CD 是⊙O 的弦,画直径AB ⊥CD ,垂足为P ,将圆形纸片沿AB 对折,你发现了什么?2、你能给出几何证明吗?(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3、得出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4、注意:①条件中的“弦”可以是直径;②结论中的“平分弧”指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优弧。
5、给出几何语言例 1 如图,以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相等吗?为什么?例 2如图,已知:在⊙O 中,弦AB 的长为8,圆心O 到AB B⑴求的半径; ⑵若点P 是AB 上的一动点,试求OP 的范围。
四、知识梳理: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2、垂径定理的推论,如: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等。
五、达标检测:1、 如图,∠C=90°,⊙C 与AB 相交于点D ,AC=5,CB=12,则AD=_____2、已知,如图 ,⊙O 的直径AB 与弦CD 相交于点E,AE=1,BE=5, AEC =45°,求CD 的长。
2.2 圆的对称性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堂堂练(含答案)
![2.2 圆的对称性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堂堂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31ee9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8.png)
2.2圆的对称性—2023-2024学年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堂堂练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B.圆有无数条对称轴C.圆的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D.圆的对称中心是它的圆心2.如图,在中,,则以下数量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3.如图,AB是的直径,已知,,那么的度数为( )A.80°B.85°C.90°D.95°4.在中,弦AB等于圆的半径,则它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A.120°B.75°C.60°D.30°5.下列四个命题:①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弧相等;②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③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的弦心距相等;④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真命题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6.给出下列说法:①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②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不一定平分另一条弧;④平分任意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的弦一定是直径.其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7.如图,已知AB,CD是的直径,,,那么的度数为_________.8.如图,在中,弦AB,CD相交于点P,且.求证:.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选项,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此选项正确;B选项,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此选项正确;C选项,圆的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此选项错误;D选项,圆的对称中心是它的圆心,此选项正确.故选C.2.答案:C解析:如图,连接BC.,,.,,故选C.3.答案:C解析:,,,,,;故选C.4.答案:C解析:连接OA、OB,如图,,为等边三角形,,即弦AB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60°.故选C.5.答案:C解析:①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弧不一定相等,故原说法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②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正确,是真命题,符合题意;③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的弦心距相等,正确,是真命题,符合题意;④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正确,是真命题,符合题意,真命题有3个,故选C.6.答案:①④解析:由垂径定理,知①正确;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故②错误;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一定平分另一条弧,故③错误;易知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①④.7.答案:64°解析:,.又,,.8.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证明:连接BD,,,即。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https://img.taocdn.com/s3/m/c18ead5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6.png)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培优拔尖精练
一、相关概念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有()①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接对称点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②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两个三角形能重合;③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一定关于某点中心对称;④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成中心对称;⑤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线段互相平行或共线;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中心对称的性质的坐标是.
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
四、对称点的坐标推导
4.如图,将ABC 绕点()0,1C -旋转180︒得到A B C ''' .设点A '的坐标为(),a b ,则点A 的坐标为()
A .(,)
a b --B .(,1)a b ---C .(,1)a b --+D .(,2)a b ---三、对称中心的确定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Δ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 (-3,2)
、B (0,4)、C (0,2).(1)将ΔABC 以点C 为中心旋转180°,画出旋转后对应的△A 1B 1C ;
(2)平移△ABC ,若点A 的对应点A 2的坐标为(1,-4)
,画出平移后对应的△A 2B 2C 2;(3)若将△A 1B 1C 绕某一点旋转可以得到△A 2B 2C 2,请直接写出旋转中心的坐标;
练习9.2第4题图第5题图xOy 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
111A B C △.
(3)在x 轴上有一点P ,使1PA +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中心对称》(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中心对称》(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5a3e2b680203d8cf2f245a.png)
23.2中心对称内容提要1.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定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2.中心对称的性质:(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3.中心对称作图的步骤:(1)首先确定对称中心和图形中的关键点;(2)作出关键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3)连接对应点部分,形成相应的图形.4.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个定点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则这种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对称中心,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线段、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等.5.点(),--.P x y',P x 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23.2.1中心对称基础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全等的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B.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必须重合C.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D.旋转后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2.如图,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和'''A B CA.点A与点'A是对称点B.'=BO B OC.''∥AB A BD.'''∠=∠ACB C A B3.如下图是一种电子记分牌呈现的数字图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4.如图,ABC∆绕点O转了度到达∆和DEF∆关于点O中心对称,则ABCAO OD=.DEF∆,且:5.如图,把ABC∠=∆绕边AC的中点O旋转180︒到CDA∆的位置,则BC=,BAC ,ABC∆关于点O成对称.∆与CDA6.如图,直线EF经过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若3AE cm=,四边形AEFB的面积为215cm,则CF=,四边形EDCF的面积为.7.如图,已知ABC∆与ABC∆关于点P成中心对称.A B C∆,使'''∆和点P,画出'''A B C8.如图,ABC ∆和DEF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 (1)找出它们的对称中心O ;(2)若6AB =,5AC =,4BC =,求DEF ∆的周长;(3)连接AF ,CD ,试判断四边形ACD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2,1A -,()3,3B -,()0,4C -. (1)画出ABC ∆关于原点O 成中心对称的111A B C ∆; (2)画出111A B C ∆关于y 轴对称的222A B C ∆.10.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D是中线,(1)画出以点D为对称中心,与ABD∆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2)猜想2AD与AB A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3.2.2中心对称图形基础训练1.下列交通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2.如图,对于它的对称性表述正确的是()A.轴对称图形B.中心对称图形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3.如图,在方格纸中,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与图中阴影部分构成中心对称图形,该小正方形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4.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个.A.1 B.2 C.3 D.45.线段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平行四边形是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6.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共有条.7.如图,在数轴上,A,P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1,2,1A,2A关于点O对称,2A,3A关于1点P对称,A,4A关于点O对称,4A,5A关于点P对称……依此规律,则点14A表示的数3是.8.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左上角阴影部分是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正方形(简称格点正方形),再作一个格点正方形,并涂上阴影,使这两个格点正方形无重叠面积,且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9.图①、图②均为76⨯的正方形网格,点A,B,C在格点上.(1)在图①中确定格点D,并画出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轴对称图形(画一个即可);(2)在图②中确定格点E,并画出以A,B,C,E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中心对称图形(画一个即可).10.如图,将正方形ABCD中的ABD∆的位置,EF交AB于M,GF∆绕对称中心O旋转至GEF交BD于N,请猜想BM与F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基础训练1.如图所示,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与BD 交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的坐标为()2,3-,则点C 的坐标为( ) A .()3,2-B .()2,3--C .()3,2-D .()2,3-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4P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在(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如果点(),P x y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P ,则'P 的坐标是( ) A .(),x yB .(),x y -C .(),x y -D .(),x y --4.如图,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1-,()0,2,()3,0.从下面四个点()3,3M ,()3,3N -,()3,0P -,()3,1Q -中选择一个点,使以点A ,B ,C 与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该点是( ) A .点MB .点NC .点PD .点Q5.点()2,3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6.以下各点中,()5,0A -,()0,2B ,()2,1C -,()2,0D ,()0,5E ,()2,1F -,()2,1G --,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是.7.点(),4A a 与点()3,B b 关于原点对称,则a =,b =.8.如图所示,PQR ∆是ABC ∆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如果ABC ∆中任意一点M 的坐标是(),a b ,那么它的对应点N 的坐标为.9.在下列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在Rt ABC ∆中,90C ∠=︒,3AC =,4BC =.(1)试在图中作出ABC ∆以A 为旋转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11AB C ∆; (2)若点B 的坐标为()3,5-,试在图中画出直角坐标系,并标出A ,C 两点的坐标; (3)根据(2)中的坐标系作出与ABC ∆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222A B C ∆,并标出2B ,2C 两点的坐标.10.直角坐标系第二象限内的点()22,3P x x +与另一点()2,Q x y +关于原点对称,试求2x y +的值.能力提高1.已知点()1,1A a -和()2,1B b -关于原点对称,则a b +的值为( ) A .1-B .0C .1D .3-2.如图,将ABC ∆绕点()0,1C 旋转180︒得到''A B C ∆,设点A 的坐标为(),a b ,则点'A 的坐标为( )A .(),a b --B .(),1a b ---C .(),1a b --+D .(),2a b --+3.下列命题:(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不全等;(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3)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成中心对称.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4.如图,顺次连接矩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菱形EFGH ,这个由矩形和菱形所组成的图形( )A .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 .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C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D .没有对称性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直线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如果四边形AEFB 的面积为8,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6.已知0a <,则点()21,3P a a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 在第象限.7.如图所示,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2,4,()5,1,()3,1-.若以点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则点D 的坐标为.8.如图,将等腰三角形ABC 绕底边BC 的中点O 旋转180︒. (1)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说明理由.(3)要使拼成的图形为正方形,那么ABC ∆还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9.如图,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1,1A ,()4,2B ,()3,4C . (1)试画出ABC ∆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111A B C ∆; (2)试画出ABC ∆关于原点对称的222A B C ∆;(3)在x 轴上求作一点P ,使PAB ∆周长最小,试画出PAB ∆,并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拓展探究1.有一块如图所示的土地,请划出一条分界线,把这块土地平均分给两户农民.(在以下的几个图形中用三种方法进行分割)2.有两块形状完全相同的不规则的四边形木板,如图所示,两位木工师傅通过测量可知∠=∠=︒,AD CD=.现要将其拼成正方形,思考一段时间后,一位木工师傅说“我可B D90以将这两块木板拼成一个正方形.”另一位木工师傅说:“我可以将一块木板拼成一个正方形,两块木板拼成两个正方形.”两位师傅把每一块木板都只分割一次,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吗?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23.2 参考答案:23.2.1 中心对称 基础训练1.C 2.D 3.C 4.180 1:1 5.AD DCA ∠ 中心 6.3cm 215cm 7.略 8.(1)略 (2)15 (3)四边形ACDF 为平行四边形,因为它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9.(1)111A B C ∆如图所示;(2)222A B C ∆如图所示. 10.(1)如图所示(2)2AD AB AC <+.理由:ABD ∆与ECD ∆成中心对称,ADB EDC ∴∆∆≌.CE AB ∴=. AE CE AC >+,2AD AB AC ∴<+.23.2.2 中心对称图形 基础训练1.D 2.B 3.B 4.B 5.线段的中点 中心 对角线的交点 6.4 7.25-8.答案不唯一,如图(1)、(2)、(3)、(4)中任何一个位置都行. 9.(1)如图(1);(2)如图(2).10.猜想:BM FN =.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BD 为对角线,O 为对称中心,BO DO ∴=,45BDA DBA ∠=∠=︒.GEF ∆为ABD ∆绕O 点旋转所得,FO DO ∴=,F BDA ∠=∠,OB OF ∴=,OBM OFN ∠=∠,OBM OFN ∴∆∆≌,BM FN ∴=.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基础训练1.D 2.D 3.D 4.C 5.(2,3) (2,3)- 6.C 和F 7.3- 4- 8.(,)a b -- 9.如图所示的11AB C ∆;(2)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点A 的坐标为(0,1),点C 的坐标为(3,1)-; (3)如图所示的222A B C ∆,点2B 的坐标为(3,5)-点2C 的坐标为(3,1)-.10.根据题意,得2(2)(2)0x x x +++=,3y =-.11x ∴=-,22x =-. 点P 在第二象限, 220x x ∴+<.1x ∴=-.27x y ∴+=-. 能力提高1.A 2.D 3.B 4.C 5.16 6.四 7.(0,1) 8.(1)略;(2)菱形,理由是它的四条边都相等; (3)90∠=︒,因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9.如图所示,A ,B C 向左平移5个单位后的坐标分别为(4,1)-,(1,2)-,(2,4)-,连接这三个点,得111A B C ∆.(2)如图所示,A ,B ,C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为(1,1)--,(4,2)--,(3,4)--连接这三个点,得222A B C ∆.(3)如图所示,(2,0)P .作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连接A B '交x 轴于点P ,则点P 即为所求作的点.拓展探究1.如图2.如图(1),将两块四边形拼成正方形,连接BD ,将DBC ∆绕D 点顺时针旋转90度,即可得出B BD '∆,此时三角形BB 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同理可得到正方形B EBD '.如图(2)将一个四边形拼成正方形,过点D 作DE BC ⊥于点E ,过点D 作DF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90FDA ADE CDE ADE ∴∠+∠=∠+∠=︒,FDA CDE ∴∠=∠,(AAS)AFD CED ∴∆∆≌,FD DE ∴=.又90B F BED ∠=∠=∠=︒,∴四边形FBED 为正方形.。
九年级(上)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课时练习 第18课时 数学活动
![九年级(上)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课时练习 第18课时 数学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e402ea0b90c69ec3d5bb75c8.png)
第18课时数学活动(附答案)1.如图是“明清影视城”的圆弧形门,黄红同学到影视城游玩,很想知道这扇门的相关数据.于是她从景点管理人员处打听到:这扇圆弧形门所在的圆与水平地面是相切的,AB=CD=20 cm,BD=200 cm,且AB、CD与水平地面都是垂直的.根据以上数据,请你帮助黄红同学计算出这个圆弧形门的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2.若B、C是线段AD上的两点,且AB=CD,分别以AB、BC、CD、AD为直径作四个半圆,得到一个如图所示的轴对称图形.此图的对称轴分别交其中两个半圆于点M、N,交AD于点O.若AD=16,AB=2r(0<r<4),回答下列问题:(1)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BC= ________,MN= ________.(2)设以MN为直径的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请通过计算填写下表:(3)由此猜想S与S阴影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在学习扇形的面积公式时,同学们推导出2360n R S π=扇形,并通过比较扇形面积公式与弧长公式180n R l π=,得出扇形面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12lR S =扇形. 接着老师让同学们解决两个问题:问题Ⅰ.求弧长为4π、圆心角为1200的扇形面积.问题Ⅱ.某小区设计的花坛形状如图中的阴影部分,已知AB 和CD 所在圆的圆心都是点O ,AB 的长为l 1,CD 的长为l 2,AC=BD=d ,求花坛的面积. (1)请你解答问题Ⅰ.(2)在解完问题Ⅱ后的全班交流中,有位同学发现扇形面积公式12lR S =扇形类似于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梯形面积公式,他猜想花坛的面积()1212S d l l =+.他的猜想正确吗? 如果正确,写出推导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4.下面让我们来探究有关材料的利用率问题:工人师傅要充分利用一块边长为100 cm 的正三角形薄铁皮材料(如图①)来制作一个圆锥体模型(制作时接头部分所用材料不考虑). (1)求这块三角形铁皮的面积(结果精确到0.0l cm 2).(2)假如要制作的圆锥是一个无底面的模型,且使三角形铁皮的利用率最高,请你在图②中画出裁剪方案的草图,并计算出铁皮的利用率(精确到1%).(3)假如要用这块铁皮裁一块完整的圆形和一块完整的扇形,使之配套,恰好做成一个封闭的圆锥模型,且使铁皮得到充分利用,请你设计一种裁剪方案,在图③中画出草图,并计算出铁皮的利用率(精确到1%).参考答案1.这扇圆弧形门的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是520 cm 2.(1)16-4r 16-2r(3)()222641616282S r r r rπππππ===-+-⎛⎫- ⎪⎝⎭,()222211641622828r r S r rππππππ=⨯-+=-+-阴影S=S ∴阴影3.(1)把l=4π,n=120代人180n Rl π=得 R=6. ∴11461222l R S ππ==⨯⨯=扇形(2)正确 设OA=R 1,OC=R 2,∠AOB=n 0,则∠COD= n 0,d= R 1- R 2,()122121121111S=2222d l l l l l R R R -=+-()21212l l R -= 12212180180n n R R R ππ⎛⎫- ⎪⎝⎭()21212180n R R R π=⨯- =221121802n d d R l π⨯=∴S=()1212111222d d d l l l l +=+ 4.(1)过点A 作AD ⊥BC 于点D(图略).△ABC 是等边三角形,∴BD=12BC=50(cm).根据勾股定理,得=(cm).∴11004330.132ABC S ∆=⨯⨯=≈ (cm 2)(2)如图①,当扇形与BC 边相切时,三角形铁皮的利用率最高.(2601750012503926.993606S πππ=⨯⨯=⨯⨯=≈ 3 926.99(cm 2). ∴利用率3927100%91%4330⨯≈ (3)方案1:如图②,扇形与☉O 相切于点E ,☉O 与BC 相切于点E .则A 、E 、O 、D 在同一直线上,且AE ⊥BC .设扇形半径为x cm ,☉O 半径为y cm ,则602180x xy π=.∴64.95x =≈,10.83y =≈. ∴利用率≈60% 方案2:如图③.☉O 与半圆☉D 相切于点E ,☉O 与AB 、AC 相切于点F 、G ,连接OF ,则OF ⊥AB ,设☉D 的半径为x cm ,设☉O 的半径为y cm,BAD ∠=300, ∴AO=2y. 则32y x x y ππ⎧+=⎪⎨=⎪⎩∴x y ⎧=⎪⎨=⎪⎩. ∴利用率≈65% 方案3:如图④,扇形与☉O 相切于点E ,☉O 与AB 、BC 分别相切于点F 、G ,连接AO 、OF 、OB ,则AO 过点E ,OF ⊥ AB ,BO 平分∠ABC ,设☉O 的半径为y cm ,扇形的半径为x cm ,则有OB=2y ,.602180xxy π=,∴x=6y. ∴AF==,AF+BF=100,∴.∴y x ⎧=⎪⎨⎪=⎩利用率≈68%。
苏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检测题
![苏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检测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9f26dc33d4b14e85246823.png)
苏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如果为的直径,弦,垂足为,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B. C. D.2. 已知两圆外切,圆心距为5 cm ,若其中一个圆的半径是3 cm ,则另一个圆的半径是( )A .8 cmB .5 cmC .3 cmD .2 cm3.如图,在⊙O 中,直径CD 垂直弦AB 于点E ,连接OB ,CB ,已知⊙O 的半径为2,AB 32,则∠BCD的大小为( )A.30°B.45°C.60°D.15° 4. 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O 上,∠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交⊙O 于点E ,则与△ABD 相似的三角形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AB CDE O · 第1题图AB CD E O 第3题图ABCE O D 第4题图5.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连接BC 交⊙O 于点D ,连接AD ,若∠ABC =4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DBCB.AD =ACC.AC >ABD.AD >DC6. (2013·山东聊城中考)把地球看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假设沿地球赤道 绕紧一圈钢丝,然后把钢丝加长,使钢丝圈沿赤道处处高出球面16 cm ,那么钢丝大约需要加长()A.102 cmB.104 cmC.106 cmD.108 cm 7.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5,点O 到弦AB 的距离为3, 则⊙O 上到弦AB 所在直线的距离为2的点有( )个. A.4 B.3 C.2 D.1 8.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6,AB =10,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以AC 为直径作⊙O ,设线段CD 的中点为P ,则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A.点P 在⊙O 内B.点P 在⊙O 上C.点P 在⊙O 外D.无法确定9. 圆锥的底面圆的周长是4π cm ,母线长是6 cm ,则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BA . O 第7题图A.40°B.80°C.120°D.150° 10.如图,长为4 cm ,宽为3 cm 的长方形木板,在桌面上做无滑动的翻滚(顺时针方向),木板上点A 位置变化为A →A 1→A 2,其中第二次翻滚被桌面上一小木块挡住,使木板与桌面成30°角,则点A 翻滚到A 2位置时共走过的路径长为( ) A.10 cm B.4π cm C.π cm D.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是圆上两点,∠AOC =100°,则∠D = _______.12.在边长为3,4,5的三角形白铁皮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此圆的半径为______.13. 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图中的弧AB ),点O 是这段弧的圆心,C 是弧AB 上一点,OC ⊥AB ,垂足为D ,AB =300 m ,CD =50 m 则这段弯路的半径是_________.14.如图,⊙A ,⊙B 的半径分别为 1 cm ,2 cm ,圆心距AB 为5 cm .如果⊙A 由图示位置沿直线AB 向右平移,则此时该圆与⊙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AOBDC 第11题图AOC BD第13题图15. (2013·山东聊城中考)已知一个扇形的半径为60 cm ,圆心角为150°.用它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那么圆锥的底面半径为______ cm.. 16.如图,图①中圆与正方形各边都相切,设这个圆的周长为C 1;图②中的四个圆的半径相等,并依次外切,且与正方形的边相切,设这四个圆的周长和为C 2;图③中的九个圆的半径相等,并依次外切,且与正方形的边相切,设这九个圆的周长和为C 3;…,依此规律,当正方形边长为2时,C 1+ C 2+C 3+…+C 100= _______.17.如图,以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与小圆相切于点,若大圆半径为10 cm ,小圆半径为 6 cm ,则弦的长为_______cm . 18.如图,P A 、PB 切⊙O 于两点,若∠APB =60°,⊙O 的半径为3,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三、解答题(共46分)19.(6分)如图,△ABC 内接于,∠BAC =ABACBDO 的直径,AD ,求BC 的长.A PB O第18题图 OD CBA 第19题图20.(6分)如图,在Rt△中,∠,,分别以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画弧,求三条弧与边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21.(6分)(湖南衡阳中考)如图,△ABC内接于⊙O,CA=CB,CD∥AB且与OA的延长线交于点D.(1)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CB=120°,OA=2,求CD的长.22.(7分)如图,点D在⊙O的直径AB的延长线上,点C在⊙O上,且AC=CD,∠ACD=120°.(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O的半径为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3.(7分)如图,已知扇形OAB,OA⊥OB,C为OB上一点,以OA为直径的半圆与以BC为直径的半圆相切于点D.(1)若⊙O1的半径为,⊙O2的半径为r,求R与r的比;(2)若扇形的半径为1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4. (7分)如图,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母线长为9,C为母线PB的中点,求从A点到C点在圆锥的侧面上的最短距离.25.(7分) 如图,点A,B在直线MN上,AB=11厘米,⊙A,⊙B的半径均为1厘米.⊙A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厘米)与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1+t(t≥0).(1)试写出点A,B之间的距离d(厘米)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问点A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A B NM第25题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解析:依据垂径定理可得选项A、B、C都正确,选项D是错误的.2.D 解析:由R+r=d,得r=d-R=5-3=2(cm).3.A 解析:由垂径定理得∴,∴ .又∴ .4.B 解析: 由∠BAE=∠EAC,∠ABC=∠AEC,得△ABD∽△AEC; 由∠BAE=∠BCE,∠ABC=∠AEC,得△ABD∽△CED.共两个.5.A 解析:∵是的直径,与切于点且=,∴ Rt△、Rt△和Rt△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只有ADBC成立,故选A.6.A 解析:设赤道的半径为r cm,则加长后围成的圆的半径为(r +16)cm,所以钢丝大约需加长2π(r+16)-2πr=2π×16最接近102 cm.7.B 解析:在弦AB的两侧分别有一个和两个点符合要求,故选B.8.A 解析:因为OA=OC,AC=6,所以OA=OC=3.又CP=PD,连接OP,可知OP是△ADC的中位线,所以OP=,所以OP<OC,即点P在⊙O内.9.C 解析:设圆心角为n°,则,解得n=120.10.C 解析: 第一次转动是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圆心角是90度,所以弧长==,第二次转动是以点C为圆心,A1C为半径,圆心角为60度,所以弧长==π,所以总长=(cm).二、填空题11.40° 解析:因为∠AOC=100°,所以∠80°,又∠D ∠BOC ,所以∠D 40°.12.1 解析:由三角形三边长为3,4,5,可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画出 图形如图所示.设圆的半径为r ,则AD =4-r ,BF =3-r ,AD =AE ,BF=BE ,所以(3-r )+(4-r )=5,即7-2r =5,2r =2,解得 r =1.13.250 解析:依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可得.14.相交 解析:5-3=2 cm ,因为大圆半径为2 cm ,则这时小圆的圆心在大圆上,所以两圆关系为相交.15. 25 解析:根据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圆的周长,得=2πr ,解得r =25.16.10 100 解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 .17.16 解析:连接,∵ ∴∴18. 解析:连接,因为切⊙O 于两点,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三、解答题19.解:连接,∵ ∠=,∴ =.A B C D EF O. 第12题答图又∵为直径,∴∠=,∴∠=.∵,∴,∴ //,∴ .∴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20.解:,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1.解: (1) CD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切.理由如下:作直径CE,连接AE.∵CE是直径,∴∠90°,∴∠∠90°.∵B,∴∠∠.∵AB∥CD,∴∠∠. ∵∠∠,∴∠∠,∴∠∠90°,即∠90°,∴OC⊥DC,∴CD与⊙O相切.(2)∵CD∥AB,OC⊥DC,∴OC⊥AB.又∠120°,∴∠∠60°.∵,∴△OAC是等边三角形,∴∠60°.在Rt△DCO中,,∴.22.(1)证明:如图,连接OC.∵AC=CD,∠ACD=120°,∴∠CAO=∠D.∵,∴∠∠CAO=30°.∴∠OCD∠ACD∠.∴CD是⊙O的切线.(2)解: ∵,∴ .∴ .在Rt△OCD中,∵,∴,∴OD=2OC=4,从而.∴OC·C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223π.23.分析:(1)连接,则,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出与的关系.(2)扇形的半径为12,即,,根据(1)的结论可以求出,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扇形的面积减去两个半圆的面积.解:(1)如图,连接,则,.在Rt△中,由勾股定理,得,整理得,∴ .(2)∵,∴,∴,.24.分析:最短距离的问题首先应转化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问题,转化为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需先算出圆锥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半径.看如何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进行计算.解:由题意可知圆锥的底面周长是,则,∴,即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120°.∴∠.在圆锥侧面展开图中,,,可知∠.∴.故从A点到C点在圆锥的侧面上的最短距离为.点评:本题需注意最短距离的问题最后都要转化为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的问题.25.解:(1)当时,函数表达式为;当时,函数表达式为.(2)两圆相切可分为如下四种情况:①当两圆第一次外切,由题意,可得11-2t=1+1+t,解得t=3;②当两圆第一次内切,由题意,可得11-2t=1+t-1,解得t=;③当两圆第二次内切,由题意,可得2t-11=1+t-1,解得t=11;④当两圆第二次外切,由题意,可得2t-11=1+t+1,解得t=13.11秒、11秒、13秒两圆相切.所以,点A出发后3秒、3。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图形》课件(共28张PPT)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中心对称图形》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53dec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8.png)
转过120°时,传送 带上的物体A平移
A
的距离为______.
例2.小红准备自己动手用纸板制作圆锥 形的生日礼帽,如图,圆锥帽底面积半 径为9cm,母线长为36cm,请你帮助他 们计算制作一个这样 的生日礼帽需要纸板 的面积为_________.
.9cm
练习
如图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为
边长是6m的正三角形ABC,粮堆
·2
r = nr
180 n r 2
扇形的面积公式为: S=
360
因此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S=
n r 2 或 S= 360
1 2
lr
知识梳理
十、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P
l h
A
O
B
r
l2 h2r2
典型例题
例1 扇形AOB的半径为12cm,
∠AOB=120°,求AB的长和扇形
的面积及周长.
例2 如图,当半径为30cm的转动轮
(7)BC=CD
(8)S四边形ABCD=AC·BD/2 (9)△ABC≌△ADC (10)AB2+CD2=BC2+DA2
典型例题
内含 相交
外离
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0 R-r
R+r
内切
外切
名称 公共点 两圆位置 圆心距和半径的关系
一圆在另一
外离 0
圆的外部
d>R+r
外切
1
一圆在另一
圆的外部
d=R+r
线的距离d 称
圆的交
与圆的半
点个数
径r的关系
d﹥r
——
0
d=r
切线
1
d﹤r
割线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全章复习 知识点 例题 练习(含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全章复习 知识点 例题 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bb89cfdaef5ef7ba0d3ca0.png)
圆全章复习【学习目标】1.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并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征;2.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4.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用等分圆周画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及全面积;5.结合相关图形性质的探索和证明,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圆的定义、性质及与圆有关的角1.圆的定义(1)线段OA绕着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2)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要点诠释:①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确定一个圆应先确定圆心,再确定半径,二者缺一不可;②圆是一条封闭曲线.2.圆的性质(1)旋转不变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都和原来图形重合;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这四组量中的任意一组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他各组分别相等.(2)轴对称: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任一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垂径定理及推论:①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且平分弦对的两条弧.④平分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的直线过圆心,且垂直平分此弦. ⑤平行弦夹的弧相等. 要点诠释:在垂经定理及其推论中:过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在这五个条件中,知道任意两个,就能推出其他三个结论.(注意:“过圆心、平分弦”作为题设时,平分的弦不能是直径) 3.两圆的性质(1)两个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连心线.(2)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 4.与圆有关的角(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圆心角的性质: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2)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圆周角的性质:①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②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③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直径;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④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⑤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要点诠释:(1)圆周角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顶点在圆上;②角的两边都和圆相交. (2)圆周角定理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要点二、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1.判定一个点P 是否在⊙O 上 设⊙O 的半径为,OP=,则有 点P 在⊙O 外; 点P 在⊙O 上;点P 在⊙O 内. 要点诠释: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是相对应的,即知道位置关系就可以确定数量关系;知道数量关系也可以确定位置关系.2.判定几个点12nA A A 、、在同一个圆上的方法当时,在⊙O 上.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 半径为R ,点O 到直线的距离为. (1)直线和⊙O 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圆相离. (2)直线和⊙O 有唯一公共点直线和⊙O 相切.(3)直线和⊙O 有两个公共点直线和⊙O 相交. 4.切线的判定、性质 (1)切线的判定:①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②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①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②经过圆心作圆的切线的垂线经过切点.③经过切点作切线的垂线经过圆心.(3)切线长: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切线长.(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5.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设的半径为,圆心距.(1)和没有公共点,且每一个圆上的所有点在另一个圆的外部外离.(2)和没有公共点,且的每一个点都在内部内含(3)和有唯一公共点,除这个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外部外切.(4)和有唯一公共点,除这个点外,的每个点都在内部内切.(5)和有两个公共点相交.要点三、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圆内接四边形与外切四边形1.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垂心(1)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在三角形内部,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通常用“I”表示.(2)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中点,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部,三角形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通常用O表示.(3)三角形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它到顶点的距离是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通常用G表示.(4)垂心:是三角形三边高线的交点.要点诠释:(1) 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且只有一个内切圆,但任意一个圆都有无数个外切三角形;(2) 解决三角形内心的有关问题时,面积法是常用的,即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周长与内切圆半径乘积的一半,即(S为三角形的面积,P为三角形的周长,r为内切圆的半径).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1)OA=OB=OC定在三角形内部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1)(2)OABAC心在三角形内部2.圆内接四边形和外切四边形(1)四个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内对角.(2)各边都和圆相切的四边形叫圆外切四边形,圆外切四边形对边之和相等.要点四、圆中有关计算1.圆中有关计算圆的面积公式:,周长.圆心角为、半径为R的弧长.圆心角为,半径为R,弧长为的扇形的面积.弓形的面积要转化为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差来计算.圆柱的侧面图是一个矩形,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的圆柱的体积为,侧面积为,全面积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高为的圆锥的侧面积为,全面积为,母线长、圆锥高、底面圆的半径之间有.要点诠释:(1)对于扇形面积公式,关键要理解圆心角是1°的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即;(2)在扇形面积公式中,涉及三个量:扇形面积S、扇形半径R、扇形的圆心角,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3)扇形面积公式,可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择使用,它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点类似,可类比记忆;(4)扇形两个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典型例题】类型一、圆的基础知识例1. 如图,已知⊙O是以数轴的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AOB=45°,点在数轴上运动,若过P点P 且与OA 平行(或重合)的直线与⊙O 有公共点, 设OP=x ,则的取值范围是( ).A .-1≤≤1B .≤≤C .0≤≤ D .>【解析】如图,平移过P 点的直线到P′,使其与⊙O 相切,设切点为Q ,连接OQ ,由切线的性质,得∠OQP′=90°, ∵OA ∥P′Q,∴∠OP′Q=∠AOB=45°, ∴△OQ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Rt △OQP′中,OQ=1, OP′=2,∴当过点P 且与OA 平行的直线与⊙O 有公共点时,0≤OP≤,当点P 在x 轴负半轴即点P 向左侧移动时,结果为-2≤OP ≤0. 故答案为:-2≤OP≤2.举一反三:x x x 2x 2x 2例2.如图所示,已知在⊙O中,AB是⊙O的直径,弦CG⊥AB于D,F是⊙O上的点,且,BF 交CG于点E,求证:CE=BE.【答案与解析】证法一:如图(1),连接BC,∵ AB是⊙O的直径,弦CG⊥AB,∴.∵,∴.∴∠C=∠CBE.∴ CE=BE.CF CB=CB GB=CF BC=CF GB=证法二:如图(2),作ON ⊥BF ,垂足为N ,连接OE . ∵ AB 是⊙O 的直径,且AB ⊥CG ,∴ .∵ ,∴ .∴ BF =CG ,ON =OD .∵ ∠ONE =∠ODE =90°,OE =OE ,ON =OD , ∴ △ONE ≌△ODE ,∴ NE =DE . ∵ ,, ∴ BN =CD ,∴ BN-EN =CD-ED ,∴ BE =CE .证法三:如图(3),连接OC 交BF 于点N .∵ ,∴ OC ⊥BF . ∵ AB 是⊙O 的直径,CG ⊥AB ,∵ ,.∴ ,.∵ OC =OB ,∴ OC-ON =OB-OD ,即CN =BD .又∠CNE =∠BDE =90°,∠CEN =∠BED , ∴ △CNE ≌△BDE ,∴ CE =BE .【变式】如图所示,在⊙O 内有折线OABC,其中OA=8,AB=12,∠A=∠B=60°,则BC 的长为( )A .19B .16C .18D .20【答案】如图,延长AO 交BC 于点D,过O 作OE ⊥BC 于E.则三角形ABD 为等边三角形,DA=AB=BD=12,OD=AD-AO=4在Rt △ODE 中,∠ODE=60°,∠DOE=30°,则DE=OD=2,BE=BD-DE=10 CB BG =CB CF =CF BC BG ==12BN BF =12CD CG =CF BC =BG BC =CF BG BC ==BF CG =ON OD =12OE 垂直平分BC ,BC=2BE=20. 故选D类型三、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例3.一个长方体的香烟盒里,装满大小均匀的20支香烟.打开烟盒的顶盖后,二十支香烟排列成三行,如图(1)所示.经测量,一支香烟的直径约为0.75cm ,长约为8.4cm. (1)试计算烟盒顶盖ABCD 的面积(本小题计算结果不取近似值);(2)制作这样一个烟盒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纸张(不计重叠粘合的部分,计算结果精确到,取)0.1cm 3173..【答案与解析】(1)如图(2),作O 1E ⊥O 2O 3)324AB cm ∴=+= ∴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2)制作一个烟盒至少需要纸张:类型四、圆中有关的计算例4.如图,AB 是⊙O 的直径,=,连接ED 、BD ,延长AE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M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C .(1)若OA=CD=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求证:DE=DM .【答案与解析】解:如图,连接OD ,∵CD 是⊙O 切线, ∴OD ⊥CD ,∵OA=CD=2,OA=OD ,∴OD=CD=2,∴△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OC=∠C=45°,∴S阴影=S△OCD﹣S扇OBD=﹣=4﹣π;(2)证明:如图,连接AD,∵AB是⊙O直径,∴∠ADB=∠ADM=90°,又∵=,∴ED=BD,∠MAD=∠BAD,在△AMD和△ABD中,,∴△AMD≌△ABD,∴DM=BD,∴DE=DM.举一反三:【变式】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是⊙O的直径,FO⊥AB,垂足为点O,连接AF并延长交⊙O于点D,连接OD交BC于点E,∠B=30°,FO=2.(1)求AC的长度;(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计算结果保留根号)【答案】解:(1)∵OF⊥AB,∴∠BOF=90°,∵∠B=30°,FO=2,∴OB=6,AB=2OB=12,又∵AB为⊙O的直径,∴∠ACB=90°,∴AC=AB=6;(2)∵由(1)可知,AB=12,∴AO=6,即AC=AO,在Rt△ACF和Rt△AOF中,∴Rt△ACF≌Rt△AOF,∴∠FAO=∠FAC=30°, ∴∠DOB=60°,过点D 作DG ⊥AB 于点G , ∵OD=6,∴DG=3, ∴S △ACF +S △OFD =S △AOD =×6×3=9,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9.【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AB 、AC 为⊙O 的切线,B 和C 是切点,延长OB 到D ,使BD =OB ,连接AD .如果∠DAC =78°,那么∠ADO 等于( ).A .70°B .64°C .62°D .51°2.在半径为27m 的圆形广场中心点O 的上空安装了一个照明光源S ,S 射向地面的光束呈圆锥形,其轴截面SAB 的顶角为120°(如图所示),则光源离地面的垂直高度SO 为( ). A .54m B ..m D .m第1题图 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设计一个商标图案,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BC ,且AB=8cm ,以A 为圆心、AD 的长为半径作半圆,则商标图案(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A.(4π+8)cm 2B.(4π+16)cm 2C.(3π+8)cm 2D.(3π+16)cm 24.如图,的半径为5,弦的长为8,点在线段(包括端点)上移动,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 “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如图所示,CD 为⊙O 的直径,弦AB ⊥CD 于E ,CE=1寸,AB=10寸,则直径CD 的长为( )A .12.5寸B .13寸C .25寸D .26寸6.如图,已知P 是⊙O 外一点,Q 是⊙O 上的动点,线段PQ 的中点为M ,连接OP ,OM .若⊙O 的半径为2,OP=4,则线段OM 的最小值是( )A .0B .1C .2D .37.一条弦的两个端点把圆周分成4:5两部分,则该弦所对的圆周角为( ). A .80° B .100° C .80°或100° D .160°或200°8.如图所示,AB 、AC 与⊙O 分别相切于B 、C 两点,∠A =50°,点P 是圆上异于B 、C 的一动点,则∠BPC 的度数是( ).A .65°B .115°C .65°或115°D .130°或50°二、填空题 9.如下左图,是的内接三角形,,点P 在上移动(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则的变化范围是__ ________.第9题图 第10题图10.如图所示,EB 、EC 是⊙O 是两条切线,B 、C 是切点,A 、D 是⊙O 上两点,如果∠E=46°,∠DCF=32°,那么∠A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11.已知⊙O 1与⊙O 2的半径、分别是方程 的两实根,若⊙O 1与⊙O 2的圆心距=5.则⊙O 1与⊙O 2的位置关系是 __ __ .12.如图,AB 为⊙O 的直径,AB=AC ,BC 交⊙O 于点D ,AC 交⊙O 于点E ,∠BAC=45°,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EBC=22.5°;②BD=DC ;③AE=2EC ;④劣弧是劣弧的2倍;⑤AE=BC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 .1r 2r 2680x x -+=d13.两个圆内切,其中一个圆的半径为5,两圆的圆心距为2,则另一个圆的半径是_______ ________. 14.已知正方形ABCD,截去四个角成一正八边形,则这个正八边形EFGHIJLK 的边长为____ ____,面积为_____ ___.15.如图(1)(2)…(m)是边长均大于2的三角形、四边形、……、凸n 边形,分别以它们的各顶点为圆心,以l 为半径画弧与两邻边相交,得到3条弧,4条弧,……(1)图(1)中3条弧的弧长的和为___ _____,图(2)中4条弧的弧长的和为_____ ___; (2)求图(m)中n 条弧的弧长的和为____ ____(用n 表示).16.如图所示,蒙古包可以近似地看做由圆锥和圆柱组成,如果想用毛毡搭建20个底面积为9πm 2,高为3.5m ,外围高4 m 的蒙古包,至少要____ ____m 2的毛毡.三、解答题17. 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FH 是⊙O 的切线,切点为F ,FH ∥BC ,连结AF 交BC 于E ,∠ABC 的平分线BD 交AF 于D ,连结BF . (1)证明:AF 平分∠BAC ; (2)证明:BF =FD.18.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BC的延长线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E,且DC=DE.(1)求证:∠A=∠AEB;(2)连接OE,交CD于点F,OE⊥CD,求证:△ABE是等边三角形.19.问题背景:课外学习小组在一次学习研讨中,得到了如下两个命题:①如图(1),在正△ABC中,M、N分别是AC、AB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60°,则BM=CN;②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CD、AD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90°,则BM=CN.然后运用类似的思想提出了如下命题:③如图(3),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108°,则BM=CN.任务要求:(1)请你从①②③三个命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证明;(2)请你继续完成下面的探索;①在正n(n≥3)边形ABCDEF…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试问当∠BON等于多少度时,结论BM=CN成立(不要求证明);②如图(4),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A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BON=108°时,试问结论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由AB 为⊙O 的切线,则AB ⊥OD .又BD =OB ,则AB 垂直平分OD ,AO =AD ,∠DAB =∠BAO .由AB 、AC 为⊙O 的切线,则∠CAO =∠BAO =∠DAB .所以,∠DAB =∠DAC =26°. ∠ADO =90°-26°=64°.本题涉及切线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2.【答案】C ;【解析】圆锥的高、底面半径与母线组成直角三角形.由题意,SO ⊥AB 于O ,∴ ∠SOA =∠SOB =90°.又SA =SB ,∠ASB =120°,∴ ∠SAB =∠SBA =,设SO =x m ,则AS =2x m .∵ AO =27,由勾股定理,得(2x)2-x 2=272,解得.3.【答案】A.;【解析】对图中阴影部分进行分析,可看做扇形、矩形、三角形的面积和差关系. ∵ 矩形ABCD 中,AB=2BC ,AB=8cm , ∴ AD=BC=4cm ,∠DAF=90°,,,又AF=AD=4cm , ∴,∴ .4.【答案】A ;【解析】OM 最长是半径5;最短是OM ⊥AB 时,此时OM=3,故选A. 5.【答案】D ;【解析】因为直径CD 垂直于弦AB ,所以可通过连接OA(或OB),求出半径即可. 根据“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知(寸),在Rt △AOE 中,,即,解得OA=13,进而求得CD=26(寸).故选D. 6.【答案】B.【解析】设OP 与⊙O 交于点N ,连结MN ,OQ ,如图,∵OP=4,ON=2, ∴N 是OP 的中点, ∵M 为PQ 的中点,180120302=°-?°x =∴MN 为△POQ 的中位线, ∴MN=OQ=×2=1,∴点M 在以N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 当点M 在ON 上时,OM 最小,最小值为1, ∴线段OM 的最小值为1.故选B . 7.【答案】C ; 【解析】圆周角的顶点在劣弧上时,圆周角为;圆周角的顶点在优弧上时, 圆周角为.注意分情况讨论. 8.【答案】C ;【解析】连接OC 、OB ,则∠BOC =360°-90°-90°-50°=130°.点P 在优弧上时,∠BPC =∠BOC =65°;点P 在劣弧上时,∠BPC =180°-65°=115°. 主要应用了切线的性质定理、圆周角定理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二、填空题 9.【答案】; 10.【答案】99°;【解析】由EB=EC ,∠E=46°知,∠ECB= 67°,从而∠BCD=180°-67°-32°=81°, 在⊙O 中,∠BCD 与∠A 互补,所以∠A=180°-81°=99°. 11.【答案】相交;【解析】求出方程 的两实根、分别是4、2,则-<<+,所以两圆相交.12.【答案】①②④;【解析】连接AD ,AB 是直径,则AD ⊥BC ,又∵△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点D 是BC 的中点,即BD=CD ,故②正确; ∵AD 是∠BAC 的平分线,由圆周角定理知,∠EBC=∠DAC=∠BAC=22.5°,故①正确;∵∠ABE=90°﹣∠EBC ﹣∠BAD=45°=2∠CAD ,故④正确; ∵∠EBC=22.5°,2EC ≠BE ,AE=BE ,∴AE ≠2CE ,③不正确; ∵AE=BE ,BE 是直角边,BC 是斜边,肯定不等,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13.【答案】7或3;【解析】两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外切、内切)和相离(外离、内含).两圆内切时,5136010092⨯⨯=°°413608092⨯⨯=°°122680x x -+=1r 2r 1r 2r d 1r 2r圆心距,题中一圆半径为5,而d=2,所以有,解得r=7或r=3,即另一圆半径为7或3.14.【答案】; ;【解析】正方形ABCD 外接圆的直径就是它的对角线,由此求得正方形边长为a .如图所示,设正八边形的边长为x .在Rt △AEL 中,LE =x ,AE =AL,∴ ,,即正八边形的边长为..15.【答案】(1)π; 2π; (2)(n-2)π;【解析】∵ n 边形内角和为(n-2)180°,前n 条弧的弧长的和为个以某定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周长,∴ n 条弧的弧长的和为. 本题还有其他解法,比如:设各个扇形的圆心角依次为,,…,, 则,∴ n 条弧长的和为.16.【答案】720π;【解析】∵ S =πr 2,∴ 9π=πr 2,∴ r =3.∴ h 1=4,∴,∴ ,1)a 22)a 2x 22x x a ⨯+=1)x a =1)a 2222241)]2)AEL S S S a x a a a =-=-=-=△正方形正八边形(2)1801(2)3602n n -=-121(2)(2)2n n ππ⨯⨯-=-1α2αn α12(2)180n n ααα+++=-…°1212111()180180180180n n απαπαππααα⨯+⨯++⨯=+++……(2)180(2)180n n ππ=-⨯=-5l ==223523 3.5152136S S S rl rh πππππππ=+=+=⨯⨯+⨯⨯=+=锥柱.所求面积包括圆锥的侧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不包括底面积.三、解答题17.【答案与解析】(1)连结OF∵FH 是⊙O 的切线 ∴OF⊥FH ∵FH∥BC ,∴OF 垂直平分BC∴∴AF 平分∠BAC .(2)由(1)及题设条件可知∠1=∠2,∠4=∠3,∠5=∠2 ∴∠1+∠4=∠2+∠3 ∴∠1+∠4=∠5+∠3 ∠FDB =∠FBD ∴BF =FD.18.【答案与解析】 证明:(1)∵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180°, ∵∠DCE+∠BCD=180°, ∴∠A=∠DCE , ∵DC=DE ,∴∠DCE=∠AEB , ∴∠A=∠AEB ;(2)∵∠A=∠AEB , ∴△ABE 是等腰三角形, ∵EO ⊥CD , ∴CF=DF ,∴EO 是CD 的垂直平分线, ∴ED=EC , ∵DC=DE , ∴DC=DE=EC ,∴△DCE 是等边三角形, ∴∠AEB=60°,∴△ABE 是等边三角形.19. 【答案与解析】 (1)如选命题①.2036720S ππ=⨯=总BF FC =D证明:在图(1)中,∵ ∠BON =60°,∴ ∠1+∠2=60°. ∵ ∠3+∠2=60°,∴ ∠1=∠3. 又∵ BC =CA ,∠BCM =∠CAN =60°, ∴ △BCM ≌△CAN ,∴ BM =CM . 如选命题②.证明:在图(2)中,∵ ∠BON =90°,∴ ∠1+∠2=90°. ∵ ∠3+∠2=90°,∴ ∠1=∠3. 又∵ BC =CD ,∠BCM =∠CDN =90°, ∴ △BCM ≌△CDN ,∴ BM =CN . 如选命题③.证明:在图(3)中,∵ ∠BON =108°,∴ ∠1+∠2=108°. ∵ ∠2+∠3=108°,∴ ∠1=∠3. 又∵ BC =CD ,∠BCM =∠CDN =108°, ∴ △BCM ≌△CDN ,∴ BM =CN . (2)①答:当∠BON =时结论BM =CN 成立.②答:当∠BON =108°时.BM =CN 还成立. 证明:如图(4),连接BD 、CE 在△BCD 和△CDE 中,∵ BC =CD ,∠BCD =∠CDE =108°,CD =DE , ∴ △BCD ≌△CDE .∴ BD =CE ,∠BDC =∠CED ,∠DBC =∠ECD . ∵ ∠CDE =∠DEN =108°, ∴ ∠BDM =∠CEM .∵ ∠OBC+∠OCB =108°,∠OCB+∠OCD =108°. ∴ ∠MBC =∠NCD .又∵ ∠DBC =∠ECD =36°, ∴ ∠DBM =∠ECM . ∴ △BDM ≌△CEN , ∴ BM =CN .(2)180n n°。
苏科版九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试卷一(图形与证明)
![苏科版九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试卷一(图形与证明)](https://img.taocdn.com/s3/m/53d0ddd7ad51f01dc281f1c0.png)
初三数学期末复习一(图形与证明)一、基础练习1、下列图形:线段、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其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共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2、一个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cm,8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为 ( ) A.48cm 2 B.24cm 2 C.12cm 2 D.18cm 2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中位线长为8cm,则它的高为 ( ) A.4cmC.8cm4、如图,梯形ABCD 中,∠ABC 和∠DCB 的平分线相交于梯形中位线EF 上的一点P ,若EF =3,则梯形ABCD 的周长为( ) A .9 B .10.5 C .12 D .15 5、已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角线的长为__________.6、如图,有一底角为350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现过底边上一点,沿与底边垂直的方向将其剪开,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部分,则四边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 二、例题精讲例1、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是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BC 方向平移,使点E 与点C 重合,得GFC △. (1)求证:BE DG =;(2)若60B ∠=°,当AB 与BC 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FG 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例2、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56AB AC ==,.过点D 作DE A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 (1)求BDE △的周长;(2)点P 为线段BC 上的点,连接PO 并延长交AD 于点Q .求证:BP DQ =.A B CD E F PA D G CB F E A Q D EBCO例3、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E 是AB 的中点,过点E 作EF BC ∥交CD 于点F .46AB BC ==,,60B =︒∠. (1)求点E 到BC 的距离;(2)点P 为线段EF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EF ⊥交BC 于点M ,过M 作MN AB ∥交折线ADC 于点N ,连结PN ,设EP x =.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时(如图2),PM N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 △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 ,使PM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 D E BF C(备用)A D EBF C (备用) A D E BF C 图1图2A D EB FC P N M 图3A D E BF CP NM初三数学期末复习一作业1、已知菱形的锐角是60°,边长是20cm,则较长的对角线是_____cm.2、若一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5,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两条线段, 这两条线段的比是3:2,则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是( )A. 3, 4.5B.6, 9C.12, 18D.2, 33、如图6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3,AD=4,P 是AD 上的动点,PE ⊥AC 于E,PF ⊥BD 于F,则PE+PF 的值为( ) A.125 B.2 C.52 D.1354、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O 点,能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条件是( ) A 、AC=BD ,AB=CD ,AB ∥CD B 、AD ∥BC ,∠A=∠CC 、AO=BO=CO=DO ,AC ⊥BD D 、AO=CO ,BO=DO ,AB=BC5、若菱形的周长为16cm ,两相邻角的度数之比是1:2,则菱形的面积是( )A 、4 3 cmB 、8 3 cmC 、16 3 cmD 、20 3 cm6、如果用4个相同的长为3宽为1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那么这个大的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是_____________.7、矩形内有一点P 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1、3、5、7,则该矩形的最大面积为 平方单位.8、已知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___ ___. 9、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B =90,∠C =45,AD =1,BC =4,E 为AB 中点,EF ∥DC 交BC 于点F ,求EF 的长.10、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AD =2,BC =3,将腰CD 以D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ED ,连AE 、CE ,求△ADE 的面积。
苏科版2022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对称性》教材预习辅导讲义(附解析)
![苏科版2022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对称性》教材预习辅导讲义(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b6674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4.png)
2.2 圆的对称性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点拨】圆具有旋转不变的特性.即一个圆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点拨】(1)一个角要是圆心角,必须具备顶点在圆心这一特征; (2)注意关系中不能忽视“同圆或等圆”这一前提. (3)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垂径定理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点拨】(1)垂径定理是由两个条件推出两个结论,即(2)这里的直径也可以是半径,也可以是过圆心的直线或线段. 垂径定理的拓展根据圆的对称性及垂径定理还有如下结论:(1)平分弦(该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例题1】已知:如图,⊙O 中弦AB CD .求证:AD=BC .看例题,涨知识教材知识总结【例题2】如图,在⊙O 中,弧AB =弧AC ,∠A =120°,求∠ABC 的度数.【例题3】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E ,若BE =5,CD =6,求AE 的长.【例题4】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弦EF ∥AB .(1)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劣弧EF 的中点P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连接OP 交EF 于点Q ,10AB =,6EF =,求PQ 的长度.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②平分弦的直径平分弦所对的弧③垂直于弦的直线必过圆心④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所对的弧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2.如图,在⊙O中,弦AB的长为8cm,M是AB上任意一点,且OM的最小值为3,则⊙O的半径为()A.4cm B.5cm C.6cm D.8cm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B.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C.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4.如图,CD为⊙O的直径,弦AB CD⊥,垂足为E,1CE=,10AB=,则CD的长为()A.20 B.24 C.25 D.265.如图,在O中,⊥OD AB于点D,AD的长为3cm,则弦AB的长为()A.4cm B.6cm C.8cm D.10cm课后习题巩固一下6.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 AB⊥于点E,如果20CD=,那么线段OE的长为()AB=,16A.4 B.6 C.8 D.97.如图,AB为圆O的一弦,且C点在AB上.若6BC=,AB的弦心距为3,则OC的长度为何?AC=,2()A.3 B.4 C11D138.如图,AB是O的直径,OD垂直于弦AC于点D,DO的延长线交O于点E.若42DE=,AC=4则BC的长是()A.1 B2C.2 D.49.如图,⊙O在△ABC三边上截得的弦长相等,即DE=FG=MN,∠A=50°,则∠BOC=()A.100°B.110°C.115°D.120°10.如图,在半径为5的A 中,弦BC ,DE 所对的圆心角分别是BAC ∠,DAE ∠.若6DE =,180BAC DAE ∠+∠=︒,则弦BC 的弦心距为( ).A 41B 34C .4D .3二、填空题11.在⊙O 中,弦AB =16cm ,弦心距OC =6cm ,那么该圆的半径为__cm .12.如图,AB 为⊙O 的弦,半径OC ⊥AB 于E ,AB =8,CE =2,则⊙O 的半径为_____.13.已知⊙O 的半径为6cm ,弦AB =6cm ,则弦AB 所对的圆心角是________度.14.如图,在O 中,AB BC CD ==,连接AC ,CD ,则AC __2CD (填“>”,“ <”或“=” ).15.如图,AB ,CD 是O 的直径,弦CE AB ,CE 所对的圆心角为40°,则AOC ∠的度数为______.16.如图,A 、B 、C 、D 为⊙O 上的点,且 AB BC CD ==.若∠COD =40°,则∠ADO =______度.三、解答题17.如图,O的弦AB、CD相交于点E,且AB CD=.求证:BE DE=.18.如图,在⊙O中,直径AB=10,弦AC=8,连接BC.(1)尺规作图:作半径OD交AC于E,使得点E为AC中点;(2)连接AD,求三角形OAD的面积.∠,求19.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P是AO上一点,点C、D在直径两侧的圆周上,若PB平分CPD 证:劣弧BC与劣弧BD相等.20.如图,已知弓形的弦长AB=8,弓高CD=2(CD⊥AB并经过圆心O).求弓形所在⊙O的半径r的长.21.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 , AM DM =,求证:BM =CM .22.如图,AB 为圆O 的直径,点C 在圆O 上.(1)尺规作图:在BC 上求作一点E ,使OE AC ∥(不写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 (2)探究OE 与AC 的数量关系.23.如图,在⊙O 中,AB 、AC 是互相垂直且相等的两条弦,OD ⊥AB ,OE ⊥AC ,垂足分别为D 、E . (1)求证:四边形ADOE 是正方形; (2)若AC=2cm ,求⊙O 的半径.24.如图,在扇形AOB 中,90AOB ∠=︒,C 、D 是AB 上两点,过点D 作DE OC ∥交OB 于E 点,在OD 上取点F ,使OF DE =,连接CF 并延长交OB 于G 点. (1)求证:OCF DOE ≌△△; (2)若C 、D 是AB 的三等分点,23=OA ①求OGC ∠;②请比较GE 和BE 的大小.2.2 圆的对称性解析教材知识总结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点拨】圆具有旋转不变的特性.即一个圆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点拨】(1)一个角要是圆心角,必须具备顶点在圆心这一特征;(2)注意关系中不能忽视“同圆或等圆”这一前提.(3)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垂径定理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点拨】(1)垂径定理是由两个条件推出两个结论,即(2)这里的直径也可以是半径,也可以是过圆心的直线或线段.垂径定理的拓展根据圆的对称性及垂径定理还有如下结论:(4)平分弦(该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5)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6)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例题1】已知:如图,⊙O中弦AB CD=.求证:AD=BC.【答案】见解析【分析】先根据等弦所对的劣弧相等得到AB CD=,从而得到AD AB BD CD BD BC=-=-=,再由等弧所对的弦相等即可得到AD BC=.【解析】证明:∵AB=CD,∴AB CD=,∴AD AB BD CD BD BC=-=-=,∴AD BC=.【例题2】如图,在⊙O中,弧AB=弧AC,∠A=120°,求∠ABC的度数.【答案】30°【分析】根据同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析】解:∵在⊙O中,弧AB=弧AC,∴AB=AC,∵∠A=120°,∴∠ABC=()1801203012⨯︒-︒=︒.【例题3】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BE=5,CD=6,求AE的长.看例题,涨知识【答案】95【分析】如图,连接OC ,设OE x =,由垂径定理知132CE CD ==,5OC BE OE x =-=-,在Rt OCE 中,由勾股定理知222CE OC OE =-,解出x 的值,由2AE BE OE =-,计算求解即可. 【解析】解:如图,连接OC ,设OE x =由垂径定理知132CE CD ==5OC BE OE x =-=-在Rt OCE 中,由勾股定理知222CE OC OE =- ∴()22235x x =-- 解得85x =92525AE BE OE x =-=-=∴AE 的长为95.【例题4】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弦EF ∥AB .(1)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劣弧EF的中点P;(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连接OP交EF于点Q,10AB=,6EF=,求PQ的长度.【答案】(1)见解析;(2)1【分析】(1)如图,连接BE,AF,BE交AF于C,作直线OC交EF于点P,点P即为所求.(2)利用垂径定理结合勾股定理求得OQ=4,进一步计算即可求解.【解析】(1)解:如图中,点P即为所求.(2)解:连接OF,由作图知OP⊥EF,EQ=QF=12EF=3,∵AB=10,∴OF=OP=12AB=5,∴OQ222254OF QF-=-,∴PQ= OP-OQ=1,∴PQ的长度为1.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课后习题巩固一下②平分弦的直径平分弦所对的弧③垂直于弦的直线必过圆心④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所对的弧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答案】D【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进行判断.【解析】解:根据垂径定理,①正确;②错误.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平分弦所对的弧;③错误.垂直于弦且平分弦的直线必过圆心;④正确.故选:D.2.如图,在⊙O中,弦AB的长为8cm,M是AB上任意一点,且OM的最小值为3,则⊙O的半径为()A.4cm B.5cm C.6cm D.8cm【答案】B【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知,当OM⊥AB时,OM有最小值.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解析】解:根据垂线段最短知,当OM⊥AB时,OM有最小值,此时,由垂径定理知,点M是AB的中点,AB=4,连接OA,AM=12由勾股定理知,OA2=OM2+AM2.即OA2=42+32,解得:OA=5.所以⊙O的半径是5cm.故选:B.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B.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C.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答案】C【分析】利用圆的有关性质、垂径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平行线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解析】A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不一定相等,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B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C 、如图,四边形ABCD ,AB ∥CD ,∠A=∠C ,∵AB ∥CD ,∴∠A +∠D =180°,又∵∠A =∠C ,∴∠C +∠D =180°,∴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故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确,是真命题,符合题意;D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故原命题错误,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故选:C .4.如图,CD 为⊙O 的直径,弦AB CD ⊥,垂足为E ,1CE =,10AB =,则CD 的长为( )A .20B .24C .25D .26【答案】D 【分析】连接OA ,设圆的半径为x ,则OE =x -1,由垂径定理可得AB ⊥CD ,AE =5,Rt △OAE 中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解析】如图,连接OA ,设圆的半径为x ,则OE =x -1,由垂径定理可得AB ⊥CD ,AE =BE =12AB =5,Rt △OAE 中,OA 2=AE 2+OE 2,x 2=25+(x -1)2,解得:x =13,,∴CD =26, 故选: D .5.如图,在O 中,⊥OD AB 于点D ,AD 的长为3cm ,则弦AB 的长为( )A .4cmB .6cmC .8cmD .10cm【答案】B 【分析】根据垂径定理求出AD =BD =3cm 即可.【解析】解:∵AB 为非直径的弦,⊥OD AB ,∴AD =BD =3cm ,∴AB =AD +BD =6cm .故选B .6.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E ,如果20AB =,16CD =,那么线段OE 的长为( )A .4B .6C .8D .9【答案】B 【分析】连接OD ,那么OD =OA =12AB ,根据垂径定理得出DE =12CD ,然后在Rt △ODE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E .【解析】解:如图,∵弦CD ⊥AB ,垂足为E∴CE =DE =1116822CD =⨯=, ∵OA 是半径∴OA =11201022AB =⨯=, 在Rt △ODE 中,OD =OA =10,DE =8,22221086OE OD DE =--=,故选:B .7.如图,AB 为圆O 的一弦,且C 点在AB 上.若6AC =,2BC =,AB 的弦心距为3,则OC 的长度为何?( )A .3B .4C 11D 13【答案】D 【分析】作⊥OD AB 于点D ,由垂径定理得4AD BD ==,Rt OCD △中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析】解:作⊥OD AB 于点D ,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6AC =,2BC =,3OD =, 8AB ∴=,4AD BD∴==,2CD∴=,在Rt OCD△中22223213OC OD CD∴+=+故选:D.8.如图,AB是O的直径,OD垂直于弦AC于点D,DO的延长线交O于点E.若42AC=4DE=,则BC的长是()A.1 B2C.2 D.4【答案】C【分析】根据垂径定理求出OD的长,再根据中位线求出BC=2OD即可.【解析】设OD=x,则OE=OA=DE-OD=4-x.∵AB是O的直径,OD垂直于弦AC于点,42AC=∴1222AD DC AC===∴OD是△ABC的中位线∴BC=2OD∵222OA OD AD=+∴222(4)(22)x x-=+,解得1x=∴BC=2OD=2x=2故选:C9.如图,⊙O在△ABC三边上截得的弦长相等,即DE=FG=MN,∠A=50°,则∠BOC=()A.100°B.110°C.115°D.120°【答案】C【分析】过点O 作OP ⊥AB 于点P ,OQ ⊥AC 于点Q ,OK ⊥BC 于点K ,由于DE =FG =MN ,所以弦的弦心距也相等,所以OB 、OC 是角平分线,根据∠A =50°,先求出180130ABC ACB A ∠+∠=︒-∠=︒,再求出,进而可求出∠BOC .【解析】解:过点O 作OP ⊥AB 于点P ,OQ ⊥AC 于点Q ,OK ⊥BC 于点K ,∵DE =FG =MN ,∴OP =OK =OQ ,∴OB 、OC 平分∠ABC 和∠ACB , 12OBC ABC ∴∠=∠,12OCB ACB ∠=∠, ∵∠A =50°,∴180130ABC ACB A ∠+∠=︒-∠=︒,∴1122OBC OCB ABC ACB ∠+∠=∠+∠ ()12ABC ACB =∠+∠ 65=︒,∴∠BOC =()180OBC OCB ︒-∠+∠18065=-︒115=︒故选:C .10.如图,在半径为5的A 中,弦BC ,DE 所对的圆心角分别是BAC ∠,DAE ∠.若6DE =,180BAC DAE ∠+∠=︒,则弦BC 的弦心距为( ).A41B 34C.4 D.3【答案】D【分析】作AH⊥BC于H,作直径CF,连接BF,先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得到∠DAE=∠BAF,再利用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得到DE=BF=6,由AH⊥BC,根据垂径定理得CH=BH,则AH为△CBF的中位线,然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到AH=12BF=3.【解析】作AH⊥BC于H,作直径CF,连接BF,如图,∵∠BAC+∠EAD=180°,而∠BAC+∠BAF=180°,∴∠DAE=∠BAF,∴DE BF=,∴DE=BF=6,∵AH⊥BC,∴CH=BH,而CA=AF,∴AH为△CBF的中位线,∴AH=12BF=3,故选:D.二、填空题11.在⊙O中,弦AB=16cm,弦心距OC=6cm,那么该圆的半径为__cm.【答案】10【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由OC垂直于AB,利用垂径定理得到C为AB别的中点,由AB的长求出BC的长,再由弦心距O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B的长,即为圆的半径.【解析】解:如图所示:过点O作OC AB⊥于点C,∵AB=16cm,OC⊥AB,∴BC=AC12=AB=8cm,6OC cm=,在Rt△BOC中,2210.OB OC BC cm∴=+故答案为:10.12.如图,AB为⊙O的弦,半径OC⊥AB于E,AB=8,CE=2,则⊙O的半径为_____.【答案】5【分析】如图,连接OA,设OA=r.在Rt△AOE中,根据OA2=OE2+AE2,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析】解:如图,连接OA,设OA=r.∵OC⊥AB,∴AE=EB=4,∠AEO=90°,在Rt△AOE中,∵OA2=OE2+AE2,∴r2=42+(r﹣2)2,∴r=5,故答案为:5.13.已知⊙O的半径为6cm,弦AB=6cm,则弦AB所对的圆心角是________度.【答案】60【分析】连接OA、OB,可证得△OAB是等边三角形,由此得解.【解析】如图,连接OA、OB,∵OA=OB=AB=6,∴△OAB是等边三角形∴∠AOB=60°故弦AB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60°.故答案为:60.14.如图,在O中,AB BC CD==,连接AC,CD,则AC__2CD(填“>”,“ <”或“=” ).【答案】<【分析】根据AB BC CD==推出AB=BC=CD,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答案【解析】解:∵AB BC CD==,AB BC CD∴==,<+,AC AB BCAC CD∴<,2故答案为:<.∠的度数为______.15.如图,AB,CD是O的直径,弦CE AB,CE所对的圆心角为40°,则AOC【答案】70°【分析】连接OE,由弧CE的所对的圆心角度数为40°,得到∠COE=4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OC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OC 的度数.【解析】解:连接OE ,如图,∵弧CE 所对的圆心角度数为40°,∴∠COE =40°,∵OC =OE ,∴∠OCE =∠OEC ,∴∠OCE =(180°-40°)÷2=70°,∵CE //AB ,∴∠AOC =∠OCE =70°,故答案为:70°.16.如图,A 、B 、C 、D 为⊙O 上的点,且 AB BC CD ==.若∠COD =40°,则∠ADO =______度.【答案】30【分析】先根据圆心角定理可得40AOB BOC COD ∠=∠=∠=︒,从而可得120AOD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解析】解:∵AB BC CD ==,40COD ∠=︒,∴40AOB BOC COD ∠=∠=∠=︒,∴120AOD ∠=︒, 又OA OD =,∴1(180)302ADO OAD AOD ∠=∠=︒-∠=︒, 故答案为:30.三、解答题17.如图,O 的弦AB 、CD 相交于点E ,且AB CD =.求证:BE DE =.【答案】详见解析【分析】由弧、弦、圆心角的关系进行证明,结合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到结论成立.【解析】证明:AB CD=,CAB D∴=,AB AC CD AC∴-=-,即AD BC=,B D∴∠=∠,BE DE∴=;18.如图,在⊙O中,直径AB=10,弦AC=8,连接BC.(1)尺规作图:作半径OD交AC于E,使得点E为AC中点;(2)连接AD,求三角形OAD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10【分析】(1)过点O作OD⊥AC,交AC于点E,交⊙O于点D;(2)由题意可得OD=5,由(1)得:OE⊥AC,点E为AC中点,继而可得118422AE A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解析】(1)解:如图,点E即为所求;(2)解:如图,连接AD,∵⊙O的直径是10,∴OD=5,由(1)得:OE⊥AC,点E为AC中点,∴118422AE AC==⨯=,∴11541022OADS OD AE=⋅=⨯⨯=.19.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P是AO上一点,点C、D在直径两侧的圆周上,若PB平分CPD∠,求证:劣弧BC与劣弧BD相等.【答案】见详解【分析】过点O分别作OE⊥PC,OF⊥PD,垂足分别为E、F,连接OC、OD,由题意易得OE=OF,然后可得BOC BOD∠=∠,进而问题可求证.【解析】证明:过点O分别作OE⊥PC,OF⊥PD,垂足分别为E、F,连接OC、OD,如图所示:∵PB 平分CPD ∠,∴OE =OF ,∵OC =OD ,∴EOC FOD △≌△(HL ),∴C D ∠=∠,∴BOC BOD ∠=∠,∴BC BD =.20.如图,已知弓形的弦长AB =8,弓高CD =2(CD ⊥AB 并经过圆心O ).求弓形所在⊙O 的半径r 的长.【答案】r =5.【分析】先由垂径定理得AD =4,由于OD =r -2,则利用勾股定理得到62+(r -2)2=r 2,然后解方程即可.【解析】CD AB ⊥并经过圆心O ,∴118422AD BD AB ===⨯=,2OD OC CD r =-=-, 在Rt △OAD 中,2224(2)r r +-=,解得r =5.21.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 , AM DM =,求证:BM =CM .【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圆心距、弦、弧之间的关系定理解答即可.【解析】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D,∴AB CD=,∵AM DM=,∴AB AM CD DM+=+,即BM CM=,∴BM=CM.22.如图,AB为圆O的直径,点C在圆O上.∥(不写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1)尺规作图:在BC上求作一点E,使OE AC(2)探究OE与AC的数量关系.【答案】(1)见解析;(2)AC=2OE【分析】(1)过点O作OE⊥BC即可.(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即可.【解析】(1)如图所示,点E即为所求的点.(2)结论:AC=2OE.理由:由作图得:OE⊥BC∴BE=CE,即点E为BC的中点,∴OE为△ABC的中位线,∴AC=2OC.23.如图,在⊙O中,AB、AC是互相垂直且相等的两条弦,OD⊥AB,OE⊥AC,垂足分别为D、E.(1)求证:四边形ADOE是正方形;(2)若AC=2cm,求⊙O的半径.【答案】(1)见解析;2cm【分析】(1)根据AC ⊥AB ,OD ⊥AB ,OE ⊥AC ,可得四边形ADOE 是矩形,由垂径定理可得AD=AE ,根据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可证;(2)连接OA ,由勾股定理可得.【解析】(1)证明:∵AC ⊥AB ,OD ⊥AB ,OE ⊥AC ,∴四边形ADOE 是矩形,12AD AB =,12AE AC =, 又∵AB=AC ,∴AD=AE ,∴四边形ADOE 是正方形.(2)解:如图,连接OA ,∵四边形ADOE 是正方形,∴112OE AE AC ===cm , 在Rt △OAE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2+2OA OE AE , 即⊙O 2cm .24.如图,在扇形AOB 中,90AOB ∠=︒,C 、D 是AB 上两点,过点D 作DE OC ∥交OB 于E 点,在OD 上取点F ,使OF DE =,连接CF 并延长交OB 于G 点.(1)求证:OCF DOE ≌△△; (2)若C 、D 是AB 的三等分点,23=OA①求OGC ∠; ②请比较GE 和BE 的大小.【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OGC=90°;②BE>GE【分析】(1)先由平行线得出∠COD=∠ODE,再用SAS证△OCF≌△DOE即可;(2)①先由C、D是AB的三等分点,∠AOB=90°,求得∠AOC=∠COD=∠BOD=30°,由(1)知△OCF≌△DOE,所以∠OCF=∠DOE=30°,即可由三角形内角和求解;②由①∠OGC=90°,∠OCF=∠DOE=30°,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得3OG OF=2,又∠OCF=∠COF=30°,所以CF=OF,又由△OCF≌△DOE,所以OE=CF=OF=2,即可求得23GE= 232BE=,再比较即可得出结论;=OC,【解析】(1)解:∵DE AB2AC∴∠COD=∠ODE,∵OC=OD,OF=DE,∴△OCF≌△DOE(SAS);(2)解:①∵C、D是AB的三等分点,∠AOB=90°,∴∠AOC=∠COD=∠BOD=30°,∵△OCF≌△DOE,∴∠OCF=∠DOE=30°,∵∠COG=∠COD+∠DOB=60°,∴∠OGC=90°.②∵23===,OA OC OB∴3OG又∵∠DOE=30°,∴OF=2,∵∠OCF=∠COF=30°,∴CF=OF,∵△OCF≌△DOE,∴OE=CF=OF=2,∴23GE OE OG=-=232=-=,BE OB OE∵3340-,BE GE=>∴BE>GE.。
初中数学《苏科版》教材目录(2003版)
![初中数学《苏科版》教材目录(2003版)](https://img.taocdn.com/s3/m/eb313ce2f8c75fbfc77db23f.png)
初中数学《苏科版》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⑴生活数学(6)1⑵活动思考(8)1第二章有理数⑴比0小的数(12)2⑵数轴(16)2⑶绝对值与相反数(20)3⑷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6)4⑸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36)3⑹有理数的乘方(45)2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50)2数学活动算“24”(54)1小结与思考(54)2复习题(55)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⑴字母表示什么数(62)1⑵代数式(66)1⑶代数式的值(70)2⑷合并同类项(75)2⑸去括号(79)2数学活动正方体涂色(84)1小结与思考(84)2复习题(85)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⑴从问题到方程(92)2⑵解一元一次方程(95)4⑶用方程解决问题(102)6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111)1小结与思考(111)2复习题(112)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⑴丰富的图形世界(118)2⑵图形的变化(123)2⑶展开与折叠(128)2⑷从三个方向看(134)2数学活动设计包装纸箱(139)1小结与思考(139)1复习题(140)第六章平面图形认识(一)⑴线段、射线、直线(148)2⑵角(152)2⑶余角、补角、对顶角(158)2⑷平等(163)1⑸垂直(167)1数学活动测量距离(171)1小结与思考(171)2复习题(172)课题学习制作无盖长方体的长方体纸盒(175)1数学活动评价表(176)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⑴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6)2⑵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1)1⑶图形的平移(14)2⑷认识三角形(20)2⑸三角形的内角和(25)4数学活动(32)1小结与思考(33)2复习题(34)第八章幂的运算⑴同底数幂的乘法(40)1⑵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43)2⑶同底数幂的除法(47)3数学活动(52)1小结与思考(52)2复习题(52)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⑴单项式乘单项式(56)1⑵单项式乘多项式(58)1⑶多项式乘多项式(61)1⑷乘法公式(64)3⑸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70)1⑹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72)3数学活动(77)1小结与思考(78)2复习题(79)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⑴二元一次方程(84)1⑵二元一次方程组(86)2⑶解二元一次方程组(89)2⑷用方程组解决问题(93)3数学活动(99)1小结与思考(99)2复习题(100)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⑴全等图形(104)1⑵全等三角形(108)1⑶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11)5数学活动(125)1小结与思考(125)2复习题(126)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⑴普查与抽样调查(132)1⑵统计图的选用(133)3⑶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145)2数学活动(152)1小结与思考(152)1复习题(153)第十三章感受概率⑴确定与不确定(160)1⑵可能性(162)2数学活动(169)1小结与思考(169)1复习题(170)课题学习丢弃了多少塑料袋(172)1数学活动评价表(173)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轴对称图形⑴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6)1⑵轴对称的性质(10)1⑶设计轴对称图案(15)1⑷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8)2⑸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3)3⑹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31)2数学活动剪纸(35)1小结与思考(36)2复习题(37)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⑴勾股定理(44)1⑵神秘的数组(48)1⑶平方根(51)2⑷立方根(55)1⑸实数(57)2⑹近似数与有效数字(62)1⑺勾股定理的应用(65)2数学活动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69)1小结与思考(69)2复习题(69)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⑴图形的旋转(74)1⑵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77)2⑶设计中心对称图案(82)1⑷平行四边形(85)3⑸矩形、菱形、正方形(92)5⑹三角形、梯形中位线(102)2数学活动平面图形的镶嵌(105)1小结与思考(106)2复习题(107)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⑴数量的变化(114)2⑵位置的变化(120)1⑶平面直角坐标系(123)3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132)1小结与思考(132)2复习题(133)第五章一次函数⑴函数(140)2⑵一次函数(147)2⑶一次函数的图象(151)2⑶一次函数的应用(157)2⑷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161)1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163)1小结与思考(164)2复习题(165)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⑴平均数(170)2⑵中位数与众数(174)2⑶用计算器求平均数(179)1数学活动你是“普通”学生吗?(182)1小结与思考(183)2复习题(183)课题学习利用对称图形设计徽标(186)1数学活动评价表(187)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⑴生活中的不等式(6)⑵不等式的解集(9)⑶不等式的性质(12)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5)⑸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9)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1)⑺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26)数学活动(28)小结与思考(28)复习题(29)第八章分式⑴分式(34)⑵分式的基本性质(37)⑶分式的加减法(43)⑷分式的乘除法(46)⑸分式方程(54)数学活动(57)小结与思考(57)复习题(58)第九章反比例函数⑴反比例函数(62)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65)⑶反比例函数的应用(73)数学活动(76)小结与思考(77)复习题(77)第十章图形的相似⑴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82)⑵黄金分割(85)⑶相似图形(89)⑷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94)⑸相似三角形性质(105)⑹图形的位似(110)⑺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13)数学活动(120)小结与思考(120)复习题(120)第十一章图形与证明(一)⑴你的判断对吗(126)⑵说理(129)⑶证明(134)⑷互逆命题(142)数学活动(146)小结与思考(147)复习题(148)第十二章认识概率⑴等可能性(154)⑵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157)⑶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165)数学活动(168)小结与思考(169)复习题(170)课题学习游戏公平吗?(173)1数学活动评价表(174)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⑴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6)1⑵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9)2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3)8⑷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28)1⑸中位线(30)2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34)1小结与思考(36)2复习题(37)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⑴极差(42)1⑵方差与标准差(45)1⑶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49)1数学活动估计时间(53)1小结与思考(53)1复习题(54)第三章二次根式⑴二次根式(58)2⑵二次根式的乘除法(61)4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69)2数学活动画画·算算(74)1小结与思考(74)1复习题(75)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⑴一元二次方程(80)1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83)6⑶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94)4数学活动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100)1小结与思考(101)2复习题(101)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⑴圆(106)2⑵圆的对称性(111)2⑶圆周角(117)2⑷确定圆的条件(124)1⑸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27)4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38)1⑺正多边形与圆(142)1⑻弧长及扇形的面积(145)1⑼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148)2数学活动制作冰淇淋纸筒(151)1小结与思考(151)2复习题(152)课题学习制作“动画片”(156)1数学活动评价表(158)九年级下册:第六章二次函数⑴二次函数(6)1⑵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9)4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1)2⑷二次函数的应用(25)3数学活动(32)1小结与思考考(32)2复习题(33)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⑴正切(38)1⑵正弦、余弦(41)2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46)1⑷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49)1⑸解直角三角形(51)1⑹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54)2数学活动(60)1小结与思考(60)2复习题(61)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⑴货比三家(66)1⑵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70)3数学活动(77)1小结与思考(78)1复习题(79)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⑴抽签方法合理吗(84)1⑵概率帮你做估计(86)1⑶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88)1数学活动(90)1小结与思考(91)1复习题(91)课题学习探究等周长图形的最大面积(94)数学活动评价表(95)。
5.1 圆 第一课时 课件(苏科版九年级上)
![5.1 圆 第一课时 课件(苏科版九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9e79d54ebe1e650e52ea998f.png)
当d=4.5cm时, ∵ d>r,∴点P在⊙O外.
当d=4cm时, ∵ d=r,∴点P在⊙O上. 当d=3cm时, ∵ d<r,∴点P在⊙O内.
如何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只需要比较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
定 义
思考:平面上的一个 圆把平面上的点分成 哪几部分?
圆外的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圆上的点
平面上的一个圆,把 圆内的点 平面上的点分成三类: 圆上的点,圆内的点和 圆外的点。 圆上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定长);到圆心 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上.也就是说: •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可以看成 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的点的集合; 可以看 成是 。
归 纳
1.要确定一个圆,必须确定圆的____和____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
情景创设
爱好运动的小华、小强、小兵三人相邀 搞一次掷飞镖比赛。他们把靶子钉在一面土 墙上,规则是谁掷出落点离红心越近,谁就 胜。如下图中A、B、C三点分别是他们三人 某一轮掷镖的落点,你认为这一轮中谁的成 绩好?
第五章 中心对称图形(二) 5.1 圆(1)
观 察
一、 创设情境
一石激起千层浪
乐在其中
奥运五环
福建土楼
祥 子
小憩片刻
探究学习
线段 在一平面内,
OP绕它固定的一个端
点O旋转一周,另一端 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 (封闭曲线)叫做圆。 定点O叫做圆心。 线段OP叫做圆的半径。
表示:以O为圆心的圆,记做“⊙O”, 读做“圆O”。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
在同一个圆上. 要说明几点在同一个圆上, 即说明这几个点到定点 (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 (半径).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cf24e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6.png)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全册学问点梳理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底边上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断定定理:假如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2 直角三角形全等断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角平分线性质:角平分线上点到这个角两边间隔相等。
角平分线断定:角内部到角两边间隔相等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事斜边一半。
3 平行四边形性质与断定: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1: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断定——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性质与断定:定义:有一个角直角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1:矩形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断定:1有三个角是直角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性质与断定: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1:菱形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断定:1四条边都相等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性质与断定:正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矩形,又是特殊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全部性质。
断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 等腰梯形性质与断定定义:两腰相等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
苏科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培训
![苏科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92682346336c1eb91a375d25.png)
◆八年级教材中探索、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教材中探索、
的条件: 的条件:一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 四边形. 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并且相等的线段 AD、BC,连接AB、DC,你能说明所画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吗? 行四边形吗? 如图, 如图,由于AD∥BC,AD =BC,这样就可以把BC看成 A D 是由AD沿AB方向平移得到 根据平移的性质, 的,根据平移的性质,得 AB∥DC,于是可以判断四 C B 是平行四边形. 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培训
(九年级“空间与图形” (九年级“空间与图形”部分)
苏科版教材编写组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九年 空间与图形”部分主要包 级“空间与图形 部分主要包 空间与图形 括: 1.图形与证明 图形与证明( 1.图形与证明(二) 2.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图形(二)
关于“ 关于“图形与证明(二)的教学
2.通过对有关命题的证明进一步 感受公理化思想,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感受证明的必 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综合的思考 方法,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自己 想法的能力 .
●案例2 案例2
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探索、 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探索、证 明存在如下难点: 明存在如下难点: ( 1) 《 课标》末列入“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 课标》 末列入“ 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 的教学内 这实际上是“ 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 容 , 这实际上是 “ 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 ” . 这样,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探索、证明中, 这样 , 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探索 、 证明中 , 就不能抓住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与三角形中位线 的性质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索、证明. 的性质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索、证明. 如何分析辅助线添加的方法, ( 2) 如何分析辅助线添加的方法 , 探索辅助 线添加的“ 线添加的“源”.
数学知识点九年级数学上册23.2.1中心对称同步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含解析】
![数学知识点九年级数学上册23.2.1中心对称同步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e850da58f5f61fb7366625.png)
23.2.1 中心对称要点感知1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____,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____,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____,这个点叫做____,旋转后能够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关于对称中心的____.预习练习1-1 如图所示,成中心对称的图形有____.要点感知2 中心对称的性质: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经过____,并且被对称中心所____.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____.预习练习2-1 如果△ABC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那么△ABC和△A′B′C′____相同,大小____,即它们是____关系.2-2 如图,已知△ABC和点O.在图中画出△A′B′C′,使△A′B′C′与△ABC关于O点成中心对称.知识点1 认识中心对称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全等的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B.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必须重合C.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D.旋转后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2.如图所示,在下列四组图形中,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有____.知识点2 中心对称的性质3.如图所示,△ABC与△A′B′C′是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A′B′,BC=B′C′B.AB∥A′B′,BC∥B′C′C.S△ABC=S△A′B′C′D.△ABC≌△A′OC′4.已知如图所示,△AOB与△CO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连接BC,AD.(1)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2)若△AOB 的面积为15 cm 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知识点3 画中心对称图形5.如图所示,△ABC 和△DEF 是成中心对称的两个三角形,请找出它的对称中心.6.如图,△ABC 和△AB ′C ′成中心对称,A 为对称中心,若∠C=90°,∠B=30°,BC=1,则BB ′的长为( )A.4B.33C.332D.334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成中心对称的图形中,连接对称点的线段不一定都经过对称中心B.在成中心对称的图形中,连接对称点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C.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成的线段都经过某一点,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这一点成中心对称D.以上说法都正确8.(邵阳中考)如图所示,已知△ABC 与△CDA 关于A C 的中点O 成中心对称,添加一个条件____,使四边形ABCD 为矩形.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BC 与△A1B1C1关于E 点成中心对称,则对称中心E 点的坐标是____.10.分别画出下列图形关于点O 对称的图形..11.(齐齐哈尔中考)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1)画出四边形A 1B 1C 1D 1,使四边形A 1B 1C 1D 1与四边形ABCD 关于直线MN 成轴对称;(2)画出四边形A2B2C2D2,使四边形A2B2C2D2与四边形ABCD关于点O中心对称.(3)四边形A1B1C1D1与四边形A2B2C2D2是否对称,若对称请在图中画出对称轴或对称中心.挑战自我12.如图所示,AD是△ABC的边BC的中线.(1)画出以点D为对称中心,与△ABD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2)若AB=10,AC=12,求AD长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要点感知1 180°,重合,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预习练习1-1 ②.要点感知2 对称中心,平分.全等图形.预习练习2-1 相同,相等,全等.2-21.C2.(1)(2) (3).3.D′4.(1)∵△AOB与△CO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OA=OC,OB=OD.∴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0 cm2.5.6.D7.B8.∠B=90°9.(3,-1).10.解:如图.11.(1)(2)如图所示;(3)四边形A1B1C1D1与四边形A2B2C2D2对称,对称轴为图形中的直线EF. 挑战自我12.(1)如图,△DCE为所求.(2)1<AD<11.。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同步测试专题23-2:中心对称 含解析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同步测试专题23-2:中心对称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446a0ed1f34693dbef3e4b.png)
专题23.2中心对称(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答案】C【解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A、B、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C.2.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B【解析】A. 正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C. 半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D. 正五边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3.下列图形中,绕某个点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有()(1)正方形;(2)等边三角形;(3)矩形;(4)直角;(5)平行四边形.A.5个B.4个C.3个D.2个【答案】C【解析】(1)正方形绕中心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2)等边三角形不能绕某点旋转180︒与自身重合;(3)矩形绕中心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4)直角不能绕某个点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5)平行四边形绕中心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综上所述,绕某个点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有(1)(3)(5)共3个. 故选:C .4.如图,△DEF 是△ABC 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ABC 内任意一点M 的坐标为(x ,y ),点M 经过这种变换后得到点N ,点N 的坐标是( )A .(﹣y ,﹣x )B .(﹣x ,﹣y )C .(﹣x ,y )D .(x ,﹣y )【答案】B【解析】解:如图,点M 与点N 关于原点对称,∴点N 的坐标为(﹣x ,﹣y ), 故选:B .5.若点()1,5P m -与点()3,2Q n -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则m n +的值是( ) A .1 B .3C .5D .7【答案】C【解析】解:∵点()1,5P m -与点()3,2Q n -关于原点对称, ∴13m -=-,25n -=-, 解得:2m =-,7n =, 则275m n +=-+=6.如图,ABC △中,,AB AC ABC =与FEC 关于点C 成中心对称,连接,AE BF ,当ACB =∠( )时,四边形ABFE 为矩形.A .30︒B .45︒C .60︒D .90︒【答案】C【解析】∵ABC 与FEC 关于点C 成中心对称 ∴AC=CF,BC=EC∴四边形AEFB 是平行四边形当AF=BE 时,即BC=AC ,四边形AEFB 是矩形 又∵AB AC =∴△BCA 为等边三角形,故60ACB ∠=︒ 选C7.如图,ABC ∆与'''A B C ∆关于O 成中心对称,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BC A CB ∠=∠ B .'OA OA =C .''BC B C =D .'OC OC =【答案】A【解析】A. '''ABC A B C ∠=∠,本选项不一定正确; B. 'OA OA =,对应边相等; C. ''BC B C =,对应边相等; D.'OC OC =,对应边相等;8.点(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 ) A .(1,2) B .(1,2)-C .(1,2)D .(2,1)-【答案】B【解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得点()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2-. 故选B .9.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圆 B .菱形C .矩形D .等边三角形【答案】D 【解析】A 、B 、C 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D 、只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D .10.下列手机手势解锁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解:A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B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C 、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D 、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下面是“湖南新田”四个汉字的声母的大写,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H B .NC .XD .T【答案】D【解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只有T 倒置后有变化 故答案为:D12.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已将图中的四个小正方形涂上阴影(如图),若再从其余小正方形中任选一个也涂上阴影,使得整个阴影部分组成的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小正方形共有( )A .3个B .2个C .1个D .0个【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有1个使之成为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C.13.已知正方形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顶点A B C D 、、、按逆时针依次排列,若点A 的坐标为()23,,则B 点与D 点的坐标分别为( ) A .()()2,3,2,3-- B .()()3,2,3,2--C .()()3,2,2,3-- D .721721,,,22⎛⎫⎛⎫-- ⎪ ⎪ ⎪ ⎪⎝⎭⎝⎭【答案】B【解析】解:如图,连接OA OD 、,过点A 作AF x ⊥轴于点F ,过点D 作DE x ⊥轴于点E ,易证AFO OED AAS ≌(),OE AF 3∴==DE OF 2==,D3,2(),∴-、关于原点对称,B D()∴,,B3故选:B.二、填空题14.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_________后,与初始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________________,这个定点叫做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80°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解析】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180°,与初始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对称中心.故答案为:180°,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15.点A(-1,2)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____________;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287cfad0d233d4b04e692a.png)
苏教版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整合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心对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3.2《中心对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6367d9102de2bd9605888e.png)
23.2中心对称(第三课时)附答案◆随堂检测1、下列标志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2、已知点P (-b ,2)与点Q (3,2a )关于原点对称,则a +b 的值是________.3、已知0a <,则点P (2,1a 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如图,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与线段AB•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提示:点P (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x ,-y ).◆典例分析 已知△ABC ,A (-3,2),B (-2,-1),C (2,3)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ABC 关于原点对称的△A 1B 1C 1.分析:要作出△ABC 关于原点的对称图形,只要作出点A 、点B 和点C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 ′、B ′、C ′即可.依据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点P (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x ,-y ),可得A ′、B ′、C ′三点的坐标.解:∵点P (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x ,-y ),∴△ABC 的三个端点A (-3,2),B (-2,-1),C (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 ′(3,-2)、B ′(2,1)、C ′(-2,-3).依次连结A ′B ′、B ′C ′、C ′A ′,便可得到所求作的△A ′B ′C ′.◆课下作业●拓展提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2、已知点A 的坐标为()a b ,,O 为坐标原点,连结OA ,将线段OA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1OA ,则点1A 的坐标为( )A 、()a b -,B 、()a b -,C 、()b a -,D 、()b a -,3、如图,四边形EFGH 是由四边形ABCD 经过旋转得到的.如果用有序数对(2,1)表示方格纸上A 点的位置,用(1,2)表示B 点的位置,那么四边形ABCD 旋转得到四边形EFGH 时的旋转中心用有序数对表示是____________.4、直线3y x =+上有一点P (3,n ),则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为________.5、如图所示,请在网格中作出△ABC 关于点O 对称的△A 1B 1C 1,再作出△A 1B 1C 1绕点B 1逆时针旋转90°后的△A 2B 1C 2.6、如图①、②均为76⨯的正方形网格,点A B C 、、在格点上.(1)在图①中确定格点D ,并画出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轴对称图形.(画一个即可)(2)在图②中确定格点E ,并画出以A B C E 、、、为顶点的四边形,使其为中心对称图形.(画一个即可)●体验中考1、(2009年,枣庄市)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1)观察图①、②中所画的“L ”型图形,然后各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图①中所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图②中所成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图①图②(2)补画后,图①、②中的图形是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填“是”或“不是”)答:①中的图形 ,②中的图形 .2、(2009年,淄博市)如图,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1)(02)(30)-,,,,,.从下面四个点(33)M ,,(33)N -,,(30)P -,,(31)Q -,中选择一个点,以A ,B ,C 与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该点是( )A .MB .NC .PD .Q参考答案:◆随堂检测1、A.2、2. ∵点P (-b ,2)与点Q (3,2a )关于原点对称,∴3,1b a ==-,∴2a b +=.3、D. ∵当0a <时,点P (2,1a a --+)在第二象限,∴则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在第四象限.故选D.4、解:线段AB 的两个端点A (0,-1),B (3,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 ′(1,0),B ′(-3,0),连结A ′B ′,就可得到与线段AB 关于原点对称的线段A ′B ′.(图略)◆课下作业●拓展提高1、A.2、C . 画图可得点1A 的坐标为()b a -,.3、(5,2).4、(-3,-6). 将点P (3,n )代入3y x =+得,6n =,∴对称点P ′为(-3,-6).5、图略.6、解:(1)如图:(2)如图:●体验中考1、(1)如下图:(2)图①—1(不是)或图①—2(是),图②(是)2、C.。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第二章《对称图形-圆》单元测试(含解析答案)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第二章《对称图形-圆》单元测试(含解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94d305192e45361066f5de.png)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第二章《圆》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已知AB是半径为5的圆的一条弦,则AB的长不可能是()A.4B.8C.10D.1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B.圆有无数条对称轴C.圆的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D.圆的对称中心是它的圆心3.如图,⊙O的直径BA的延长线与弦D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且CE=OB,已知∠DOB=72°,则∠E等于()A.36°B.30°C.18°D.24°4.⊙O中,直径AB=a,弦CD=b,则a与b大小为()A.a>b B.a≥b C.a<b D.a≤b5.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A=45°,连接OB、OC,则边BC的长为()A .R B .R C .R D .6.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点P在⊙O内,点O在△PAB内,若∠C=50°,则∠P的度数可以为()A.20°B.50°C.110°D.80°7.如图所示,在Rt△ABC中∠A=25°,∠ACB=90°,以点C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交AB于一点D,交AC于点E,则∠DCE的度数为()A.30°B.25°C.40°D.50°8.如图,四边形ABCD是⊙O 的内接四边形,.若∠BAC=45°,∠B=105°,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AB =CD B.AB=CD C.AB=CD D.AB =CD9.如图,⊙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是E,∠A=22.5°,OC=3,则CD的长为()A.3B.C.6D.10.如图,直线l与⊙O相切于点A,直径BC的延长线与切线l交于点D,连接AB.且∠BDA=3∠DBA,则∠DBA 的度数为()A.15°B.20°C.18°D.22°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第分11.如图,用八根长为4cm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一个正八边形(接点不固定)要将它的四边按图中的方式向内等距离移动acm,同时去掉另外四根长为4cm的铁丝(虚线部分)得到一个正方形,则a 的值为()A.4cm B.2cm C.2cm D .cm12.如图,在Rt△ACB中,∠ACB=90°,AC=1,将Rt△AC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Rt△DCE,点B 经过的路径为,将线段AB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后,点B恰好落在CE上的点F处,点B 经过的路径为,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B .C .D .二.填空题(共8小题)13.点A、B在⊙O上,若∠AOB=40°,则∠OAB=.14.如图,圆O的周长为4π,B是弦CD上任意一点(与C,D不重合),过B作OC的平行线交OD 于点E,则EO+EB=.(用数字表示)15.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AB=12,AC为弦,OD⊥AC于D,OE∥AC交半圆O于点E,EF⊥AB于F,若BF=3,则AC的长为.16.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6cm,两弦AB与CD垂直相交于点E,若CE=3cm,DE=9cm,则AB=.17.如图,已知⊙O为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O为圆心,若∠BCD=120°,AB=AD=2,则⊙O的半径长为.18.如图,A,B,C,D是⊙O上的四点,且点B 是的中点,BD交OC于点E,∠AOC=100°,∠OCD=35°,那么∠OED=.19.如图,⊙O的半径为2,正八边形ABCDEFGH内接于⊙O,对角线CE、DF相交于点M,则△MEF的面积是.20.如图,若从一块半径是6cm的圆形纸片圆O上剪出一个圆心角为60°的扇形(点A、B、C在圆O上),再将剪下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则该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cm.三.解答题(共7小题)21.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CE⊥AB于E,DF⊥AB于F,且AE=BF,AC 与BD相等吗?为什么?22.如图,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圆心O在△ABC的外部,AB=AC=4,BC=4,求⊙O的半径.23.如图,⊙O中,弦AB与CD相交于点E,AB=CD,连接AD、BC.求证:(1)=;(2)AE=CE.24.如图,△ABC内接于⊙O,AD为⊙O的直径,AD与BC相交于点E,且BE=CE.(1)请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C=6,ED=2,求AE的长.25.已知AB是⊙O的直径,C是圆上的点,D是优弧ABC的中点.(1)若∠AOC=100°,则∠D的度数为,∠A的度数为;(2)求证:∠ADC=2∠DAB.26.如图,AB为⊙O直径,OE⊥BC垂足为E,AB⊥CD垂足为F.(1)求证:AD=2OE;(2)若∠ABC=30°,⊙O的半径为2,求两阴影部分面积的和.27.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 为的中点,CF为⊙O的弦,且CF⊥AB,垂足为E,连接BD交CF于点G,连接CD,AD,BF.(1)求证:△BFG≌△CDG;(2)若AD=BE=2,求BF的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已知AB是半径为5的圆的一条弦,则AB的长不可能是()A.4B.8C.10D.12【分析】根据圆中最长的弦为直径求解.【解答】解:因为圆中最长的弦为直径,所以弦长L≤10.故选:D.【点评】考查了圆的认识,在本题中,圆的弦长的取值范围0<L≤10.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B.圆有无数条对称轴C.圆的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D.圆的对称中心是它的圆心【分析】利用圆的对称性质逐一求解可得.【解答】解:A.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正确;B.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正确;C.圆的每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此选项错误;D.圆的对称中心是它的圆心,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的对称性.3.如图,⊙O的直径BA的延长线与弦D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且CE=OB,已知∠DOB=72°,则∠E等于()A.36°B.30°C.18°D.24°【分析】根据圆的半径相等,可得等腰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关于∠E 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解答】解:如图:CE=OB=CO,得∠E=∠1.由∠2是△EOC的外角,得∠2=∠E+∠1=2∠E.由OC=OD,得∠D=∠2=2∠E.由∠3是三角形△ODE的外角,得∠3=E+∠D=∠E+2∠E=3∠E.由∠3=72°,得3∠E=72°.解得∠E=2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认识,利用圆的半径相等得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又利用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O中,直径AB=a,弦CD=b,则a与b大小为()A.a>b B.a≥b C.a<b D.a≤b【分析】根据直径是弦,且是最长的弦,即可求解.【解答】解: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因而有a≥b.故选:B.【点评】注意理解直径和弦之间的关系.5.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A=45°,连接OB、OC,则边BC的长为()A.R B.R C.R D.【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OC=90°,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BC=OB=R,【解答】解:∵∠A=45°,∴∠BOC=90°,∵半径为R,∴OB=OC=R,∴BC=OB=R,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正确圆周角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点P在⊙O内,点O在△PAB内,若∠C=50°,则∠P 的度数可以为()A.20°B.50°C.110°D.80°【分析】延长AP交圆O于D,连接B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APB>∠ADB >50°,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延长AP交圆O于D,连接BD,则∠ADB=∠C=50°,∴∠APB>∠ADB>50°,∵点O在△PAB内,∴∠APB<90°,∴∠P的度数可以为8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在Rt△ABC中∠A=25°,∠ACB=90°,以点C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交AB于一点D,交AC于点E,则∠DCE的度数为()A.30°B.25°C.40°D.50°【分析】求出∠BCD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CB=90°,∠A=25°,∴∠B=90°﹣25°=65°,∵CB=CD,∴∠B=∠CDB=65°,∴∠BCD=180°﹣65°﹣65°=50°,∴∠DCE=90°﹣50°=4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若∠BAC=45°,∠B=105°,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AB=CD B.AB=CD C.AB=CD D.AB=CD 【分析】如图设AC交BD于K.首先证明△CBK的Rt△,∠BCK=30°,推出KC=BK,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如图设AC交BD于K.∵=,∴∠ACD=∠BDC=∠BAC=45°,∴∠DKC=90°,∵∠BAC=∠DCK=45°,∴AB∥CD,∴∠ABC+∠BCD=180°,∵∠ABC=105°,∴∠DCB=75°,∠ACB=30°,∵∠CKB=90°,∴CK=BK,∵∠KAB=∠KDC,∠AKB=∠DKC,∴△AKB∽△DKC,∴=,∴AB=A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圆内接四边形,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9.如图,⊙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是E,∠A=22.5°,OC=3,则CD的长为()A.3B.C.6D.【分析】由垂径定理可得出CD=2CE,∠CEO=90°,由∠A=22.5°,利用圆周角定理可求出∠COE=45°,进而可得出△CE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OC=3可求出CE的长(或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E的长),结合CD=2CE 可求出CD的长.【解答】解:∵⊙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CD=2CE,∠CEO=90°,又∵∠COE=2∠A=45°,∴△CE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OC=,∴CD=2CE=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E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直线l与⊙O相切于点A,直径BC的延长线与切线l交于点D,连接AB.且∠BDA=3∠DBA,则∠DBA的度数为()A.15°B.20°C.18°D.22°【分析】连接O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BA=∠OAB,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DOA=2∠B,设∠DBA=α,根据三角形的没机会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连接OA.∵OB=OA,∴∠OBA=∠OAB,∴∠DOA=2∠B,∵∠BDA=3∠DBA,∴设∠DBA=α,∴∠DOA=2α,∠ADB=3α,∵AD是⊙的切线,∴∠OAD=90°.∴2α+3α=90°,∴α=18°.∴∠DBA=18°,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DOC和∠OCD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用八根长为4cm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一个正八边形(接点不固定)要将它的四边按图中的方式向内等距离移动acm,同时去掉另外四根长为4cm的铁丝(虚线部分)得到一个正方形,则a的值为()A.4cm B.2cm C.2cm D.cm【分析】由题意可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4,AC=BC=a.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可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4,AC=BC=a.则有:a2+a2=42,解得:a=2或﹣2(舍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正多边形与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12.如图,在Rt△ACB中,∠ACB=90°,AC=1,将Rt△AC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Rt△DCE,点B经过的路径为,将线段AB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后,点B恰好落在CE上的点F处,点B经过的路径为,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D.【分析】根据S阴=S△ACB+S扇形CBE﹣S扇形ABF计算即可.【解答】解:S阴=S△ACB+S扇形CBE﹣S扇形ABF=•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扇形的面积公式,旋转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割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二.填空题(共8小题)13.点A、B在⊙O上,若∠AOB=40°,则∠OAB=70°.【分析】由∠AOB=40°,OA=OB知∠OAB=∠OBA=,代入计算可得.【解答】解:如图,∵∠AOB=40°,OA=OB,∴∠OAB=∠OBA==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如图,圆O的周长为4π,B是弦CD上任意一点(与C,D不重合),过B作OC的平行线交OD于点E,则EO+EB=2.(用数字表示)【分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得到OD=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O的周长为4π,∴OD=2,∵OC=OD,∴∠C=∠D,∵BE∥OC,∴∠EBD=∠C,∴∠EBD=∠D,∴BE=DE,∴EO+EB=OD=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认识,圆周长公式,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AB=12,AC为弦,OD⊥AC于D,OE∥AC交半圆O于点E,EF⊥AB于F,若BF=3,则AC的长为6.【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D=CD,再证△ADO≌△OFE,推出OF=AD=1,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B是半圆O的直径,AB=12,∴OB=OA=6,∵BF=3,∴OF=OB﹣BF=3,∵OD⊥AC,∴AD=CD,∵OD⊥AC,EF⊥AB,∴∠ADO=∠OFE=90°,∵OE∥AC,∴∠DAO=∠EOF,在△ADO和△OFE中,,∴△ADO≌△OFE(AAS),∴AD=OF=1,∴AC=2AD=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垂径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6cm,两弦AB与CD垂直相交于点E,若CE=3cm,DE=9cm,则AB=6cm.【分析】连接OA,根据已知条件得到CD是⊙O的直径,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E=BE,OE=3,OA=6,由勾股定理得到AE==3,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连接OA,∵⊙O的半径为6cm,CE+DE=12cm,∴CD是⊙O的直径,∵CD⊥AB,∴AE=BE,OE=3,OA=6,∴AE==3,∴AB=2AE=6,故答案为:6cm.【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如图,已知⊙O为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O为圆心,若∠BCD=120°,AB=AD=2,则⊙O的半径长为.【分析】连接BD,作OE⊥AD,连接OD,先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出∠BAD的度数,再由AD=AB可得出△ABD是等边三角形,则DE=AD,∠ODE=∠ADB=30°,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连接BD,作OE⊥AD,连接OD,∵⊙O为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BCD=120°,∴∠BAD=60°.∵AD=AB=2,∴△ABD是等边三角形.∴DE=AD=1,∠ODE=∠ADB=30°,∴O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熟知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如图,A,B,C,D是⊙O上的四点,且点B是的中点,BD交OC于点E,∠AOC =100°,∠OCD=35°,那么∠OED=60°.【分析】连接OB,求出∠D,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连接OB.∵=,∴∠AOB=∠BOC=50°,∴∠BDC=∠BOC=25°,∵∠OED=∠ECD+∠CDB,∠ECD=35°,∴∠OED=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9.如图,⊙O的半径为2,正八边形ABCDEFGH内接于⊙O,对角线CE、DF相交于点M,则△MEF的面积是2﹣.【分析】设OE交DF于N,由正八边形的性质得出DE=FE,∠EOF==45°,,由垂径定理得出∠OEF=∠OFE=∠OED,OE⊥DF,得出△ON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ON=FN=OF=,∠OFM=45°,得出EN=OE﹣OM=2﹣,证出△E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MN=EN,得出MF=OE=2,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设OE交DF于N,如图所示:∵正八边形ABCDEFGH内接于⊙O,∴DE=FE,∠EOF==45°,,∴∠OEF=∠OFE=∠OED,OE⊥DF,∴△ON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N=FN=OF=,∠OFM=45°,∴EN=OE﹣OM=2﹣,∠OEF=∠OFE=∠OED=67.5°,∴∠CED=∠DFE=67.5°﹣45°=22.5°,∴∠MEN=45°,∴△E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EN,∴MF=MN+FN=ON+EN=OE=2,∴△MEF的面积=MF×EN=×2×(2﹣)=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垂径定理、正八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正八边形的性质,证明△ONF和△EN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若从一块半径是6cm的圆形纸片圆O上剪出一个圆心角为60°的扇形(点A、B、C在圆O上),再将剪下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则该圆锥的底面圆半径是cm.【分析】连接OA,作OD⊥AB于点D,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得AD的长,则AB的长可以求得,然后利用弧长公式即可求得弧长,即底面圆的周长,再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即可求得半径.【解答】解:连接OA,作OD⊥AB于点D.在直角△OAD中,OA=6,∠OAD=∠BAC=30°,则AD=OA•cos30°=3.则AB=2AD=6,则扇形的弧长是:=2π,设底面圆的半径是r,则2π×1=2π,解得:r=.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正确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与原来的扇形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圆锥的母线长是扇形的半径,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是扇形的弧长.三.解答题(共7小题)21.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CE⊥AB于E,DF⊥AB于F,且AE=BF,AC与BD相等吗?为什么?【分析】连结OC、OD,由OA=OB,AE=BF,得到OE=OF,由CE⊥AB,DF⊥AB 得到∠OEC=∠OFD=90°,再根据“HL”可判断Rt△OEC≌Rt△OFD,则∠COE=∠DOF,所以AC弧=BD弧,AC=BD.【解答】解:AC与BD相等.理由如下:连结OC、OD,如图,∵OA=OB,AE=BF,∴OE=OF,∵CE⊥AB,DF⊥AB,∴∠OEC=∠OFD=90°,在Rt△OEC和Rt△OFD中,,∴Rt△OEC≌Rt△OFD(HL),∴∠COE=∠DOF,∴AC弧=BD弧,∴AC=BD.【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认识:掌握与圆有关的概念(弦、直径、半径、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圆、等弧等).也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22.如图,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圆心O在△ABC的外部,AB=AC=4,BC=4,求⊙O的半径.【分析】连接AO,交BC于点D,连接BO,由垂径可求AO⊥BC,BD=CD,即可求BD=2,由勾股定理可求AD的长,圆的半径.【解答】解:如图,连接AO,交BC于点D,连接BO∵AB=AC,∴又AO是半径,∴AO⊥BC,BD=CD∵,∴∴在Rt△ABD中,∠ADB=90°,∴BD2+AD2=AB2又∵AB=4,∴AD=2设半径为r.在Rt△BDO中,∵BD2+DO2=BO2∴∴r=4∴⊙O的半径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是本题的关键.23.如图,⊙O中,弦AB与CD相交于点E,AB=CD,连接AD、BC.求证:(1)=;(2)AE=CE.【分析】(1)由AB=CD知=,即+=+,据此可得答案;(2)由=知AD=BC,结合∠ADE=∠CBE,∠DAE=∠BCE可证△ADE≌△CBE,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证明(1)∵AB=CD,∴=,即+=+,∴=;(2)∵=,∴AD=BC,又∵∠ADE=∠CBE,∠DAE=∠BCE,∴△ADE≌△CBE(ASA),∴AE=C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圆心角、弧、弦三者的关系可理解为:在同圆或等圆中,①圆心角相等,②所对的弧相等,③所对的弦相等,三项“知一推二”,一项相等,其余二项皆相等.24.如图,△ABC内接于⊙O,AD为⊙O的直径,AD与BC相交于点E,且BE=CE.(1)请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C=6,ED=2,求AE的长.【分析】(1)如图,连接OB、O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设半径OC=r,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AD⊥BC,理由:如图,连接OB、OC,在△BOE与△COE中,,∴△BOE≌△COE(SSS),∴∠BEO=∠CEO=90°,∴AD⊥BC;(2)设半径OC=r,∵BC=6,DE=2,∴CE=3,OE=r﹣2,∵CE2+OE2=OC2,∴32+(r﹣2)2=r2,解得r=,∴AD=,∵AE=AD﹣DE,∴AE=﹣2=.【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5.已知AB是⊙O的直径,C是圆上的点,D是优弧ABC的中点.(1)若∠AOC=100°,则∠D的度数为50°,∠A的度数为25°;(2)求证:∠ADC=2∠DAB.【分析】(1)连接OD.证明△AOD≌△COD即可解决问题.(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解答】(1)解:连接OD.∵=,∴AD=CD,∵OD=OD,OA=OC,∴△AOD≌△COD(SSS),∴∠A=∠C,∵∠A=∠ODA,∠C=∠ODC,∴∠A =∠C =∠ADO =∠CDO ,∵∠ADC =∠AOC =50°,∴∠A =∠ADO =∠ADC =25°,故答案为50°,25°.(2)证明:∵△AOD ≌△COD (SSS ),∴∠A =∠C ,∵∠A =∠ODA ,∠C =∠ODC ,∴∠A =∠C =∠ADO =∠CDO ,∴∠ADC =2∠DAB .【点评】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6.如图,AB 为⊙O 直径,OE ⊥BC 垂足为E ,AB ⊥CD 垂足为F .(1)求证:AD =2OE ;(2)若∠ABC =30°,⊙O 的半径为2,求两阴影部分面积的和.【分析】(1)证明:连接AC ,因为AB ⊥CD ,所以,AC =BD ,又OE ⊥BC ,则E 为BC 的中点,OE =AC ,OE =AD ,即AD =2OE ;(2)S 半圆=π•OB 2==2π,S △ABC =AC •BC ==2,S 阴影=S 半圆﹣S △ABC =2π﹣2.【解答】解:(1)证明:连接AC ,∵AB ⊥CD ,∴,∴AC =BD ,∵OE⊥BC,∴E为BC的中点,∵O为AB的中点,∴OE为△ABC的中位线,∴OE=AC,∴OE=AD,即AD=2OE;(2)S半圆=π•OB2==2π,∵AB为⊙O直径,∴∠ACB=90°,∵∠ABC=30°,AB=4,∴AC=AB=,BC=,S△ABC=AC•BC==2,∵AB⊥CD,∴拱形AD的面积=弓形AC的面积,∴S阴影=S半圆﹣S△ABC=2π﹣2.【点评】本题是圆的综合题,熟练运用垂径定理、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扇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为的中点,CF为⊙O的弦,且CF⊥AB,垂足为E,连接BD交CF于点G,连接CD,AD,BF.(1)求证:△BFG≌△CDG;(2)若AD=BE=2,求BF的长.【分析】(1)根据AAS证明:△BFG≌△CDG;(2)解法一:连接OF,设⊙O的半径为r,由CF=BD列出关于r的勾股方程就能求解;解法二:如图,作辅助线,构建角平分线和全等三角形,证明Rt△AHC≌Rt△AEC(HL),得AE=AH,再证明Rt△CDH≌Rt△CBE(HL),得DH=BE=2,计算AE和AB的长,证明△BEC∽△BCA,列比例式可得BC的长,就是BF的长.解法三:连接OC,根据垂径定理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OH=1,证明△COE≌△BOH,并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证明:(1)∵C是的中点,∴,∵AB是⊙O的直径,且CF⊥AB,∴,∴,∴CD=BF,在△BFG和△CDG中,∵,∴△BFG≌△CDG(AAS);(2)解法一:如图,连接OF,设⊙O的半径为r,Rt△ADB中,BD2=AB2﹣AD2,即BD2=(2r)2﹣22,Rt△OEF中,OF2=OE2+EF2,即EF2=r2﹣(r﹣2)2,∵,∴,∴BD=CF,∴BD2=CF2=(2EF)2=4EF2,即(2r)2﹣22=4[r2﹣(r﹣2)2],解得:r=1(舍)或3,∴BF2=EF2+BE2=32﹣(3﹣2)2+22=12,∴BF=2;解法二:如图,过C作CH⊥AD于H,连接AC、BC,∵,∴∠HAC=∠BAC,∵CE⊥AB,∴CH=CE,∵AC=AC,∴Rt△AHC≌Rt△AEC(HL),∴AE=AH,∵CH=CE,CD=CB,∴Rt△CDH≌Rt△CBE(HL),∴DH=BE=2,∴AE=AH=2+2=4,∴AB=4+2=6,∵AB是⊙O的直径,∴∠ACB=90°,∴∠ACB=∠BEC=90°,∵∠EBC=∠ABC,∴△BEC∽△BCA,∴,∴BC2=AB•BE=6×2=12,∴BF=BC=2.解法三:如图,连接OC,交BD于H,∵C是的中点,∴OC⊥BD,∴DH=BH,∵OA=OB,∴OH=AD=1,∵OC=OB,∠COE=∠BOH,∠OHB=∠OEC=90°,∴△COE≌△BOH(AAS),∴OH=OE=1,∴CE=EF==2,∴BF===2.【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第二问有难度,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单元检测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如图,⊙O 中,∠ACB =∠D =60°,AC =3,△ABC 周长为______. 2.半径分别为6cm 和4cm 的两圆内切,则它们的圆心距为 cm . 3.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cm 和4cm ,圆心距为2cm.,两圆的位置关系是____. 4.如图,⊙O 的半径为4cm ,直线ι⊥OA ,垂足为O ,则直线l 沿射线OA 向平
移________cm 时与⊙O 相切。
5.已知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且∠A :∠C =1∶2,则∠BOD =_________. 6.如图,点D 在以AC 为直径的⊙O 上,如果∠BDC =20°,那么 ∠ACB = .
第14题 第16题
7. 同圆中,内接正四边形与正六边形面积之比是 .
8. 已知圆锥底面半径是2,母线长是4,则圆锥的侧面展开的扇形圆心角是 .
9. 要在一个矩形纸片上画出半径分别是4cm 和1cm 的两个外 切圆,该矩形面积的最小值是 __. 10.如图,一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 轴切于点A (8,0),与y 轴交于点B (0,4),C (0, 16),则该圆的直径为 .
11
12.在半径为1的⊙O 中,12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A .
3
π
B .23π
C .π
D .32π
A
A D 第10题
13.已知AB 为⊙O 的弦,OC ⊥AB,垂足为C,若OA= 10,AB=16, 则OC 的长为 A.12 B.10 C.6 D.8
14. 半径为4和2的两圆相外切,则其圆心距为
A.2
B.3
C.4
D.6
15.点P 到⊙O 上各点的最大距离为5,最小距离为1,则⊙O 的半径为
A .2
B .4
C .2或3
D .4或6
16.相交两圆的直径分别为2和8,则其圆心距d 的取值范围是 A .d >3 B .3<d <5 C .6<d <10 D .3≤d ≤5
17.一个形式如圆锥的冰淇淋纸筒,其底面直径为cm 6,母线长为cm 5,围成这样的冰淇淋纸筒所需纸片的面积是
A . 266cm π
B . 230cm π
C . 228cm π
D . 215cm π 18.边长为4的正方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组成的圆环的面积为
A .2π
B .4π
C .8π
D .16π
19.如图⊙O 的半径OA=6,以A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弧交⊙O 于B 、 C 点, 则BC
长为
A . 36
B . 26
C .33
D . 23
20.如图,以BC 为直径,在半径为2圆心角为900的扇形内作半圆,交弦 AB 于点D ,连接CD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1π-
B. 2π-
C. 112π-
D. 1
22
π-
三、解答下列各题(共50分) 21.(4分)已知平面内两点A 、B ,请你用直尺和圆规求作一个圆,使
· 它经过A 、B 两点.(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B A ·
22.(5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弦,OD ⊥BC 于E ,交BC ⌒ 于D .
(1)请写出四个不同类型....
的正确结论; (2)若BC = 8,ED = 2,求⊙O 的半径.
23.(6分)如图,AB 为⊙O 直径,BC 切⊙O 于B ,CO 交⊙O 交于D ,AD 的延长线交BC 于E ,若∠C = 25°,求∠A 的度数。
24.(6分) 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切线,D 是⊙O 上一点, 且AD ∥OC 。
(1)求证:△ADB ∽△OBC ;
(2)若AB=2,BC=5,求AD 的长。
(结果保留根号)
O
E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