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分类体系及储量评估技术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矿井储量管理一、储量的分类和分级1.储量分类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状况,按目前煤矿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煤炭地质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外储量)两类。
其中能利用储量中又分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
工业储量包含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它们的关系可用下表3—7—1形式表述:表3—7—1生产矿井储量分类及其含义如下:⑴地质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如物探、钻探、巷探、地质调查)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煤炭储量。
⑵能利用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
⑶暂不能利用储量指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发热量低),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而暂不能利用的储量。
⑷工业储量是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⑸可采储量是指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即为可采储量。
⑹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作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2.储量分级根据对煤层勘探和研究程度不同,并考虑设计、生产的需要,煤炭储量分为四级,即A级、B级、C级、D级。
A级和B级称为高级储量。
确定各级储量的条件:⑴A级储量指经过精查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A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的储量。
它是煤矿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⑵B级储量指经过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B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A级外推的储量。
它是煤矿建设时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⑶C级储量指对煤层用足够的钻孔在C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B级外推的储量。
它也是煤矿建设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⑷D级储量是根据地质调查、物探成果及有关地质资料推定,并有少量勘探工程揭露证实的储量。
它一般可作为地质勘探设计的依据,有时也可配合C级储量作为小型煤矿建设或一般矿井建设总体规划的依据。
3.储量类别和级别的关系能利用储量包括A、B、C、D等各级储量,即是A、B、C、D各级储量之和。
矿业权评估方法
矿业权评估方法引言概述:矿业权评估方法是指对矿业权价值进行准确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矿业开发中,评估矿业权的价值对于矿业企业的发展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矿业权评估方法,包括资源潜力评估、矿产储量评估、矿产品质评估和市场前景评估。
一、资源潜力评估:1.1 采集数据:评估矿业权的第一步是采集相关数据。
这包括地质勘探数据、地质地球化学数据、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潜力。
1.2 地质分析:在资源潜力评估中,地质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地质分析可以通过对岩石、矿石等进行采样和测试,确定矿产资源的类型、含量和品位。
同时,还可以通过地质构造分析、矿床成因分析等,了解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1.3 综合评估:在采集数据和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综合评估。
这包括对矿产资源的规模、可采储量、开采难度等进行评估,从而确定矿业权的资源潜力。
二、矿产储量评估:2.1 采集数据:矿产储量评估需要采集矿石样品,并进行化验和测试。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质勘探、钻探、采样等方式获取。
2.2 统计计算: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统计计算。
常用的矿产储量计算方法包括面积法、体积法和重量法等。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可以得出矿产资源的储量。
2.3 储量分类:矿产储量评估还需要对储量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探明储量、推测储量和预测储量等。
通过对储量的分类,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矿业权的储量价值。
三、矿产品质评估:3.1 采集样品:矿产品质评估需要采集矿石样品,并进行化验和测试。
这些样品可以通过钻探、采样等方式获取。
3.2 品质分析:在采集样品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品质分析。
品质分析可以通过对矿石中含有的有用元素、杂质元素等进行测试,从而确定矿石的品质。
常用的品质评估指标包括金属含量、矿石品位等。
3.3 品质评估:在品质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品质评估。
品质评估可以通过与市场需求对比,确定矿石的市场价值。
储量分类标准
四、新分类标准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
1、重要意义 (1)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与国外市场 经济体制国家矿产资源分类的接轨,便于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促 进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
(2)新分类适应了我国矿业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必将推动地 质勘查体制的改革,推动地勘单位更好地走向市场。 (3)实施新标准,对于提高勘探投资效益,避免勘查资金的浪 费,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新分类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影响 (1)必须改变过去片面强调地质工作程度的作法,要求地质勘 查工作必须进行可行性评价,做到一边勘查,一边评价,某一勘查 阶段一结束,就可以依据勘查程度和可行性评价结果,根据分类标 准初步划分所获矿产资源的类别。这就要求提交的地质勘查报告必 须同时包括可行性评价的内容。 (2)新的分类标准是国家作为统计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也为 探矿权人进行矿权转让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尺度,即便于政府对矿业 市场的管理,也满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勘探投资体制运行和矿业 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可以说新的分类标准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全 新的要求。探矿权人也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勘查 、勘探网度的安排、勘探手段的选择等,业主都有决策权。所以对 探矿权人(投资者)和勘查单位,都面临着观念转变的过程。
1959年经全国储委第十二次全会批准,发布了“金属、非金属、 煤矿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这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 的我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类分级方案。之后数年间,全国储委、冶 金、煤炭等工业部门又对规范进行了补充、修改。 1997年6月国家地质总局会同有关工业部门制定并颁发了《非金 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和《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此 两个“总则”仍按技术经济条件把资源储量分为能利用和暂不能利 用两大类(即表内、表外),根据勘探研究程度分为A、B、C、D 四级。 1992年12月,又在总结前几年工作基础上,由国家技术监督局 颁发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从1993年10月1日起执行 至今。 根据上述规范、总则的要求,各部门先后又制定了54个单矿种 地质勘探规范。上述总则、规范的制定,对解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 的矿产勘查开发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解读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解读一、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概述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各种矿物、岩石和矿石,具有经济价值,并且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地幔和地核中,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燃料矿产等多种类型。
矿产资源的丰富度和储量大小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现代工业和农业的重要基础。
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是对地球内部矿产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划分和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资源的分布规律、储量情况和开发利用潜力。
通过储量分类,可以清晰地了解资源的种类、规模和质量,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二、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方法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查、矿产储量估算、资源储量分类和评价等环节。
在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中,通常采用地质勘查、矿产储量估算等方法获取资源的基本信息,进而对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
1. 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对于地球内部矿产资源进行详细观察、测试和研究的活动,通过勘查工作可以获得矿床出现的地质背景、成因类型、矿床规模和品质等关键信息。
地质勘查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化学勘探、遥感勘查等多种方法和手段。
2. 矿产储量估算矿产储量估算是对于已勘探矿床的储量规模进行科学估计和计算,通过对矿床的大小、含量、品位、岩石性质等进行测算和分析,获得矿床的储量数据。
矿产储量估算一般采用地质统计学、数学统计学和地质经济学等方法,应用地质信息、采矿工程和经济学原理进行评估和预测。
3. 资源储量分类和评价资源储量分类是对于矿产资源进行严格的分类和整理,通常将矿产资源按照矿床类型、矿石品位、成矿地质作用等因素进行细致划分。
资源储量评价则是对资源的质量和可利用性进行评估,包括资源的地质特征、区域分布、矿床规模和开发潜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影响因素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分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条件、勘查技术、数据依据、评价标准和市场需求等方面。
储量分类标准
储量分类标准储量分类标准是地球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贮存在地下或海底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矿物或资源的分布、数量、品质等因素。
储量分类标准的制订能够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规范资源开发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对储量分类标准的概念、分类方法、以及优缺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概念储量分类标准指的是对地下或海底矿产资源储层的数量、品质、可开采性等进行分类、评估和描述的规范体系。
它是矿物储量评估的科学基础,是经济地质学、采矿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
二、分类方法1.按照资源数量和品质的确定方法分类按照资源数量和品质的确定方法,可以将储量分类标准分为两种:可确认储量和可能储量。
可确认储量是指已经经过完整的勘查、评价、验证等程序,并获得法律许可证明的储量。
其开采风险和可采度都是可靠的,进一步开发的前景是确定的。
可能储量是指在尚未进行实质性勘探、开发或评价之前,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统计学等相关数据进行推断和预测的储量。
其开发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进一步实施勘探、评价等工作予以证实。
2.按照资源可采用程度的不同分类探明储量是指已经经过探明的部分储量。
它们的数量和品质都可以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得到合理开采。
确定储量是指由采样、化验、测量等科学方法进行确认后,在已探明储量中确定出储量范围、质量和可开采性的储量。
其开采程度亦可较精确估计。
开采储量是指对探明储量和确定储量通过开采实施得到并且可以预计其开采到结束时期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量。
剩余储量是指一般未被开采的探明和确定储量,其数量和品质在目前尚未能实现经济开采,或在目前经济条件下已开采和中止开采的部分。
按照资源的品质和类型,可把储量分类标准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甲类储量是指属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范畴,以优良油品或气品为主要元素的储量。
其净烃量、比重、含硫、凝点、蜡点等重要指标均符合优良油品或气品的要求。
资源储量和可采储量——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
立志当早,存高远
资源储量和可采储量——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
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指评估基准日保有资源储量中,用于作为评估计算可采储量的基础数据参与评估计算的基础储量和资源量折算的基础储量。
计算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时,对评估基准日保有资源储量应结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预)可行性研究或矿山设计进行项目经济合理性分析后分类处理:
1.经济基础储量,属技术经济可行的,全部参与评估计算;
2.内蕴经济资源量,属技术经济可行的,包括已通过(预)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并审查通过、基建和生产矿山,以及经分析对比,有理由认为是经济合理的项目,分类处理如下:
(1) 探明的或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332))对应于(111b)、(122b),全部参与评估计算(不做可信度系数调整)
(2)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可参考(预)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取值。
(预)可行性研究、矿山设计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未予设计利用,但资源储量在矿业权有效期(或评估年限)开发范围内的,可信度系数在0.5~0.8 范围中取值,具体取值应按矿床(总体)地质工作程度、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与其周边探明的或控制的资源储量关系、矿种及矿床勘探类型等确定。
矿床地质工作程度高的,或(333)资源量的周边有高级资源储量的,或矿床勘探类型简单的,可信度系数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3) 无需做更多地质工作即可供开发利用的地表出露矿产(建筑材料类矿产),估算的资源储量均视为(111b)或(122b),全部参与评估计算(不做可信度系数调整)。
3.通过上述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等项目经济合理性分析表明,应属
边际经济和次边际经济的,不进行收益途径矿业权评估。
什么是储量分类分级
什么是储量分类分级?储量级别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统一区分和衡量矿产储量精度(或可靠程度)与技术经济可利用性的标准。
储量类型与级别划分的目的,是便于国家与矿山企业正确掌握矿产资源,统一矿产储量的计算、审批、统计和用途,更加经济合理地做好矿产地质勘探工作。
一般说来,储量按地质控制精度分级,按技术经济可利用性分类。
目前大多数国家均统称为储量/资源分类,把地质精度与经济可行均作为储量/资源分类的因素考虑。
储量分类最早起于英国,1944年美国矿业局与地质调查局共同提出了一个储量分类方案,这个方案经过1976、1980年两次修改,形成了在北美和南美广为流行,世界其他国家均参照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原则”。
这个原则有两个坐标:横坐标代表地质工作的程度,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由高至低,所取得的储量或资源两被冠以“探明的”、“推测的”、“假定的”、“假象的”形容词;纵坐标代表储量或资源的经济可利用性,随着技术经济可行性的由高到低,所取得的储量或资源被冠以“经济的”、“边际经济的”和“次经济的”形容词。
为了区别能从地下体回收的矿产物质与地质圈定的矿物物质,美国这一分级方案又将查明的地下储量分为“储量”和“储量基础”两个概念,前者是可以从地下真正采出的部分,后者是地质圈定的部分,它包含了可采出的储量和由于设计、开采、安全等原因不能采出的部分。
按照这一分类体系,矿产资源被分为以下主要类型:储量(探明的、经济的)、推测储量(推测的、经济的)、边界储量(探明的、边际经济的)、推测边际储量(推测的、边际经济的);探明的次经济资源量、推测的次经济资源量、假定的资源量、假想的资源量。
1979年,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储量资源分类方案。
199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提出了“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量分类国际框架。
这是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固体矿产矿床而建立一种广泛的和国际通用的分类系统所作的最新尝试。
同美国1980年的分类方案相比,这个方案用三个坐标轴而不是两个坐标轴来框定储量/资源的类型。
储量的名词解释
储量的名词解释储量,作为一个经济学和能源领域的重要概念,被广泛用于描述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可被经济利用的数量。
储量通常以特定的单位来衡量,如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以“桶”或“立方英尺”作为计量单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储量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并探讨它在能源供应和资源评估方面的重要性。
储量的概念储量是指在经济利用的条件下,某种资源在特定地质范围内可被开发、生产和供应的总量。
这个概念具有重大的经济和商业价值,能帮助决策者和投资者了解资源的潜力和可持续性。
通过对储量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资源规划、开发战略和供应策略,从而确保能源供应的充足性和可持续性。
储量的分类储量通常根据资源的性质和开发可行性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1. 探明储量(Proven Reserves):指在已知地质情况和开采技术基础上,经过勘探和开采验证,已经确定可以商业开采和生产的资源量。
这种储量属于最可靠的储量类型,被认为是具有经济可行性和商业潜力的资源。
2. 潜在储量(Probable Reserves):指在勘探和开采验证过程中,虽然还未完全确认可以商业开采,但有较高的可能性能够进行商业化生产的资源量。
这些资源可能存在于尚未被勘探的区域或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3. 可能储量(Possible Reserves):指根据初步的勘探和预测,有一定可能性存在商业开采的资源量。
这种储量的可行性和潜力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来确定其经济可行性。
4. 未确认储量(Unconfirmed Reserves):指尚未进行勘探、验证或评估,仅基于地质学理论和预测的推断,可能存在的资源量。
这种储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较低,需要进一步的实地探测和研究来确认其存在和潜力。
储量的计算方法储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地质条件、勘探数据、资源评估模型等。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储量计算方法:1. 探明储量计算:基于已知的地质和勘探数据,使用可靠的评估技术和模型,将已勘探的资源量转化为可开采和可供应的储量。
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
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依据油气不同勘探阶段的不同勘探程度,经过评估,相应产生表征两大资源类别及其派生的十几种各级资源系列的资源量与储量划分体系。
由于对资源/储量的含义、评估的角度和方法以及勘探程序和管理方法存在着某些差异,往往影响对资源/储量科学合理的评估和统一管理,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统一划分,形成规范。
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储量委员会制订颁发的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就是作为国家和各油公司对油气资源评价和储量评估与管理统一执行的准则。
是制订国家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和资源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
油气资源与储量既具有不同内涵又为统一整体,各级储量是资源的组成部分。
油气资源是泛指由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油气聚集在含油气盆地地下深处和地表油气资源量的总称,它既包括已经发现的油气资源(亦称地质储量),也包括待发现的油气资源两大部分。
油气地质储量,是地质资源量中已经钻井、测试证实的部分,属已经发现的油气资源,其中包括已探明的油气地质储量、控制油气储量和预测油气储量三个级别。
考虑到油气勘探阶段性和油气田开发、开采的实际运作与管理,需要将油气资源具体分解为资源与储量两大类体系。
2 图1 1988 年国家标准局颁发的油气资源/储量分类图在20 世纪50 年代,中国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与管理主要引用苏联的资源/储量分类体系。
为了适应国际交流发展的需要,1984 年5 月在全国矿产储量工作会议上,决定组织编制储量规范并于1988 年由国家标准局正式发布了国家标准的《石油储量规范》和《天然气储量规范》。
将总资源量按发现程度分为已发现资源量(地质储量)和待发现资源量两类。
其中已发现储量中按油气藏探明程度分为探明、控制、预测三级储量。
待发现资源根据勘探对象和勘探程度分为潜在资源量和推测资源量。
为便于勘探、开发管理与国际交流,在上述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基础上,又将探明储量根据开采和采出程度补充细化,分为已开发探明储量和未开发探明储量以及相应的可采储量和非可采储量两部分(图1 和图2 ),从而使中国的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化、国际化。
CNODC储量规范介绍
(2)按地质储量丰度划分(单位:104 t / km2)
高丰度 >300 中丰度 >100~300
六、地质储量评价
(3)按油气田地质储量大小划分(单位:108 t)
特大油田 大型气田 中型气田 小型气田 >10×108 t >300×108 m3 50-300×108 m3 <50×108 m3 大型油田 中型油田 小型油田 >1-10×108 t 0.1-1×108 t <0.1×108 t
P3储量如同湖里游的鱼
二、储量分类 CNODC储量分类系统
CNODC规范的油气储量分类采取原始地质储量(OIP)—技 术可采储量(Technical Reserves )—经济可采储量 (Economic Reserves )的分类系统。 地质储量及技术可采储量分级是偏重于技术性的,它的分级 标准符合SPE和WPC标准。 可采储量是衡量油气田经济价值及生产管理、投资决策的 依据,它的分级更偏重于经济和生产性。P1可采储量分级标 准符合SEC标准,P2及P3可采储量分级标准符合SPE和WPC标 准。 可采储量又分为一次可采储量(Primary)和二次可采储量 (Secondary)。二次可采储量是由于采取二次采油措施 (IOR)之后,使得一次可采储量有可能增加的采油量。
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五、 油气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通常用容积法计算 (1)石油地质储量的计算(按地面条件下重量计算 ) 公制单位计算公式: N=100×A×h×Φ×(1-Swi) ×ρo/Boi 式中:N—石油地质储量,104t;A—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 m; Φ—平均有效孔隙度,f; Swi—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f; ρo—地面脱气原油密度,t/ m3; Boi—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R m3/ST m3 地层原油中的原始溶解气地质储量计算公式: GS=10-4×N×Rsi GS—溶解气的地质储量,108m3;Rsi—原始溶解气油比,m3/ t。;
石油储量评估标准
石油储量评估标准石油作为被广泛使用的能源资源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为了正确地评估石油储量,我们需要依据一些科学的标准和方法。
本文将就石油储量评估标准进行探讨,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石油储量评估需要依靠地质勘探和数据分析。
地质勘探是通过地下地质结构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来确定地质脉络和油气藏的空间分布和规模。
通过这些勘探工作获取的地质数据和样本,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科学技术手段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定的储量评估结果。
其次,对于石油储量的评估,我们需要考虑地质勘探的局限性和数据不确定性。
地质勘探是基于有限的样本和数据进行推断,不能完全代表整个油田的情况。
此外,石油储量评估还受到地下储层的多样性、油气分布的非均质性以及地质构造和沉积过程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石油储量评估时,我们需要对不确定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
对于石油储量评估标准,国际上一般采用了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和美国石油协会(AAPG)等组织发布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分类系统》。
该分类系统将石油储量划分为三类:证实储量、可能储量和猜测储量。
证实储量是指已经通过地质勘探证实存在的油气储量,并经济可开发。
可能储量是指确认油气存在的证据充足,但还需要进一步探明储量和技术确认是否经济开发的油气储量。
猜测储量是指基于地质理论、先进技术或推论而确定的,尚未通过直接观测得出的油气储量。
此外,石油储量评估还需要对资源量和储量量进行区分。
资源量是指地球上潜在存在的石油总量,包括已探明和未探明的石油。
储量量则是指已探明并且经济可开发的石油量。
评估储量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勘探区域的地质条件、技术可行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石油储量评估,还需要考虑各自的国情和资源条件。
一些发达国家常常依赖先进的勘探技术和设备,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石油储量。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储量低估问题。
总体来说,石油储量评估是一项复杂而且需要科学方法的工作。
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
新标准分类框图见图1,讨论中提出过方案见图2
将原地量分为: 1.探明 2.控制 3.预测 4.潜在 5.推测
保留了中国原储量分 类特色。
将可采量分为: 1.探明、2.控制、3. 预测、4.潜在、5.推 测; 经济、次经济; 已开发、未开发; 剩余经济。
体现了与国际惯例的一 致性。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未发现原地 资源量
探明 地质储量
控制 地质储量
预测 地质储量
潜在原地资 源量
推测原地资 源量
探明技术 可采储量
控制技术 可采储量
预测技术 可采储量
潜在可采 资源量
推测可采 资源量
探明经济 可采储量
探明次经济 可采储量
控制经济 可采储量
控制次经济 可采储量
探明已开发经 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经 济可采储量
3可能
市场 储量
4. 资源/储量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国内 新分类
探明
经济
次 经济
控制
经济
次 经济
预测 内蕴
技证 术实
P1
P2
P3
可
P4
P5 +
行可
P6
性行
4. 资源/储量分类
国际惯例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证实
概算
可能
证实
P1
经 济开
概算
P2 P3
采 可
可能
靠
程
证实
P4
次度
P5
经
概算
P6
济
可能
4. 资源/储量分类
➢ 1 区域普查阶段 ➢ 2 圈闭预探阶段 ➢ 3 油气藏评价阶段 ➢ 4 产能建设阶段 ➢ 5 油气生产阶段
资源储量类型及级别
资源储量类型及级别资源储量是指地球上存在并能够以经济、技术和环境可行的方法开采和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总量。
资源储量的分类对于资源勘探与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将介绍资源储量的类型及其级别。
一、能源储量能源储量是指用于供应能量的资源的总量,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1.1 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指地质时期生物遗体和有机质经过煤化、成石等过程形成的矿物质,其中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依据探明储量和探明开采率,化石能源储量可分为可采储量和潜在储量。
可采储量是指已探明的并可经济开采的化石能源储量,潜在储量是指尚未探明或未达到经济可开采条件的化石能源储量。
1.2 核能核能储量是指地球上可利用的核燃料资源,主要包括铀、钍等。
核能储量的分类常根据探明储量和开采条件进行划分,具体分为已探明储量、潜在储量和未探明储量。
1.3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在人类寿命尺度上持续产生的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
可再生能源储量的评估主要基于能源来源的可再生潜力、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二、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储量是指地球上供人类利用的矿产资源的总量,主要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固体燃料矿产。
2.1 金属矿产金属矿产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或矿体,包括常见金属(铁、铜、铝、锌等)和稀有金属(铅、锡、镍、钨等)。
金属矿产储量的评估基于探明储量、产量、品位等指标,按照其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的多少可分为大型矿床、中型矿床和小型矿床。
2.2 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是指不含金属元素或仅含微量金属元素的矿石或矿体,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化肥原料、工业原料等。
非金属矿产储量的评估一般基于探明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其储量等级按照附属矿床规模和资源品位可以分为大、中、小型矿床。
2.3 固体燃料矿产固体燃料矿产是指可供能源利用的固体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煤层气等。
固体燃料矿产储量的评估按照开采条件和探明储量的多少可分为可采储量、潜在储量和前景储量等级。
储量计算SPE
Cumulative Production Contingent Resources
累计产量
表外资源量
Proved 证实的
Unproved 未证实的
Developed 已开发的
Undeveloped 未开发的
Probable 概算的
Possible 可能的
Proved Contingent 证实表外资源量
错误的面积 正确的面积
作图层面
油水界面 油层顶面
确定含油面积所采用的底图: 应是计算单元油层顶面构造图, 否则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
储量估算流程及关键点----3、确定含油面积
合理圈定面积
地震预测的边界
油藏高部位见水,构造下倾方向为岩性变化, 面积应以油底或油水界面圈定比较合理,按照生产井外推存在较大风险
61 24
+
钟家湾 -2200
- 公62
29 平头坝
-2100
鲜店场 46
-2000 公21
陈家沟
公19
东坝场
52
6
9
8
5
7
+
12
13
48
古楼场
14
王家场
河坝场
-
44 图例
说明
-2100
中兴场
构造线 逆断层 工业油井 工业气井
非工业井 未试油井 储量区
三维区
该图根据2003年三维地震解释结果,与1999年、 2000年三维成果及1992年二维地震加密详查成果统 一拼接成图,再经实钻资料校正而成。
储量估算流程及关键点----4、有效厚度
有效厚度
下限标准
标准图版
借用下限
厚度划分
储量分级管理
储量分级管理
储量分级管理是指对油气资源进行分类和管理,以便更好地评估其潜力、规划开发和制定战略。
这种管理方法通常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以确定油气田的储量和价值,支持决策制定和资源管理。
储量分级管理一般根据勘探和开发的数据和评估结果,将油气资源划分为不同的储量类别。
具体的储量类别和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常见的分类:
1. 探明储量(Proven Reserves):指在现有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的支持下,有很高的置信水平可以开发和生产的油气储量。
这些储量在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已经证实,有较高的开发成功率。
2. 可能储量(Probable Reserves):指在现有数据的支持下,有一定的置信水平可以开发和生产的油气储量。
这些储量的开发成功率可能较低,但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可行性。
3. 可探明储量(Possible Reserves):指在现有数据的支持下,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可以开发和生产的油气储量。
这些储量的开发成功率较低,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但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4. 未探明储量(Unproven Reserves):指可能存在但尚未被勘探或评估的油气储量。
这些储量的存在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和经验依据,但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储量分级管理有助于公司和政府机构对油气资源进行有效
的管理和决策。
它可以提供关于资源储量和潜力的信息,帮助规划开发策略、评估投资回报、制定生产计划,并为油气储量的报告和披露提供依据。
然而,储量的评估和分类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经济、环境等,因此需要谨慎进行并不断更新和验证。
联合国unfc储量分类
联合国unfc储量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联合国资源分类系统(UNFC)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资源分类标准之一,被称为储量分类的“黄埔军校”。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储量分类标准,可以用来评估不同种类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金属矿物等。
UNFC分类系统的发展是联合国精心设计的一项任务,旨在提高对世界各地资源的评估和管理水平,促进资源交易与开发。
UNFC分类系统主要侧重于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储量评估,它涵盖了资源的各个阶段,包括资源发现、勘探、评估、开采和交易。
UNFC 通过对资源的地质特征、经济可采性和市场可行性进行综合考虑,将资源分为几个不同的分类,以满足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需要。
UNFC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分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探明储量、可采储量、储量和资源。
探明储量是指通过地质调查和勘探确认的具有商业开发潜力的资源量,可采储量是指经济合理开采的资源量,而储量则是指已知地质情况下的可采储量。
资源则是指整个石油和天然气的潜在储量,包括已知和未知的资源量。
在煤炭和金属矿产方面,UNFC也提出了相应的分类标准。
煤炭资源被分为探明储量、可采储量和储量等级,金属矿产则按照勘探程度和开采条件划分为多个级别。
通过UNFC分类系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各种资源的质量和可行性,有效地指导资源勘探和开发。
UNFC的实施对于资源管理和开发至关重要。
通过统一的储量分类标准,可以促进资源交易和投资,降低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风险,提高资源的开发效率和可持续性。
UNFC也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框架,促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资源利用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化。
UNFC储量分类系统是一个权威、综合和有效的资源分类标准,它的实施可以促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为全球资源的评估和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框架。
希望通过联合国资源分类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可以为全球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0字】第二篇示例:联合国统一储量分类(UNFC)是联合国资源分类委员会于1976年推出的一种国际通用的资源分类标准,旨在统一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资源储量的认定方式,为资源管理、开发以及商业活动提供统一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逐 步
细
化
开发状态
生产情况
地质储量
未发现原地资源
探明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
预测地质储量
潜在原地资源
推测原地资源
探明技术 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控制技术 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预测技术 可采储量
页岩油/气 油页岩 煤层气
油砂 …
石油大学2012年5月7日讲座
王永祥 yxwang@
6
一、油气储量的基本内涵
Oil production rate(m3/d)
4、合理的确定性。不精确和非
唯一性,具有时间属性。
12
8
Proved Reserves=17×103m3
1
0.9 证实 (Proved)
0.8
逆累积概率曲线
累积概率曲线
0.7
0.6
0.5
概算 (Probable)
0.4
0.3
概率曲线
(此处纵向放大了 100倍)
0.2
0.1
可能
(Possible)
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储量
石油大学2012年5月7日讲座
王永祥 yxwang@
美国能源部有关油气储量年度调整的要求
LIMITS OF RESERVES ADJUSTMENT 储量调整的界限 • 储量调整一年进行一次 • 储量变化小于10%或净增减量小于30,000BOE(当量桶)的单元不作调整 • 储量调整的精度为1MBO(千桶)或 5 MMCF (百万立方英尺) • 调整分类:
石油大学2012年5月7日讲座
王永祥 yxwang@
9
一、油气储量的基本内涵
6、具有分级性。笼统的讲某个油藏或油田的储量是不准确的,应依据把握程度进行分类分
级。
可 能 储 量 如 同 湖 里 游 的 鱼
概算储量如同正上钩的鱼
证实储量如同已入仓的鱼
石油大学2012年5月7日讲座
17
第四章 第二部分的概述
17
第五章 原地油气资源量评估
32
第六章 原地油气资源量评估的概率分析 208
第七章 物质平衡法 231
第三部分 采收率评估及可采量的预测 258
第八章 第三部分的概述
258
第九章 油藏天然能量衰竭机理 262
第十章 天然气藏衰竭机理
286
第十一章 水驱提高采收率
304
第十二章 烃类混相驱提高采收率 331
石油大学2012年5月7日讲座
王永祥 yxwang@
4
一、油气储量的基本内涵
2、储量是未来的产量,
具有资产属性。现代油
气上游业务均采用以项
目为基础的商业运作模
式,油气剩余储量成为 从事勘探开发的油气公
净储量
司核心资产。在公司层 面,适时 并购和优先投资优质储
Proved+probable+possible Reserves=25×103m3
A
B CDE
油藏勘探开发阶段与EUR的计算方法与范围图示
概率
4
Harmonic
Exponential 0
Economic limit
0
5
10
15
20
25
30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103m3)
权益
量,适时卖出或减缓投
120
Contract Limit
资劣质储量。储量影响
100
产
折旧、利润和财务资
量 80
产,储量的风险性必然 Production Rate (MB/D)60
转移到财务指标上,因
40
此储量与公司的年度财 务报表关系密切。
石油大学2012年5月7日讲座
20
Economic Limit
储量分类体系大体可分为四个层面:
公司层面:注重经营决策和最大效益(如ExxonMobil, ChevronTexaco等) 国家层面:注重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如中国CCPR,挪威NPD,美国EIA、USGS、MMS等) 资本投资层面:注重资本投资与风险控制(如SEC, LSE, CPSA等) 行业学会层面:注重一致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与公平利益竞争(如SPE等)
石油大学2012年5月7日讲座
王永祥 yxwang@
12
1、中国油气储量分类体系(CCPR)
1)发展沿革
储量分类是国家宏观管理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基础。储量分类随着中国现代油气工业的 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60、70年代,主要借鉴原苏联的油气储 量分类模式,对地质储量按认识程度分为推测、基本探明和探明储量三类。根据中国陆相 油气藏地质特点和生产管理模式,对多种类型油气藏的储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1988年出台石油、天然气储量规范两个国家标准,对资源储量进行了系统分类,将储量划 分为探明、控制和预测三级。其中探明又划分为Ⅰ、Ⅱ和Ⅲ类,同时要计算地质、可采和 剩余可采储量。1993年,国家逐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石油工业突出了储量的经济 性,随着国内三大油公司境外上市以及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发展,2004年,出台了中国石油 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GB/T19492-2004, Chinese classifications for petroleum
resources/reserves,简称CCPR)。
现行的分类体系在保持中国油气储量分类与油气勘探开发与生产管理密切结合:
区域普查阶段 — 圈定有利含油气区带,提交资源量 圈闭预探阶段 — 优选有利圈闭预探发现油气藏,提交预测、控制储量 油藏评价阶段 — 提交探明储量,完成开发方案设计 产能建设阶段 — 依据方案,完成开发井网、完善配套设施,确定储量的开发状态 油气生产阶段 — 开发生产,适时调整,进行可采储量标定,探明储量复算、核
0
- Price and cost
1
3
5
7
9 时间11(年)13
15
17 dependent
Time (years)
王永祥 yxwang@
5
一、油气储量的基本内涵
3、与各类油气生产活动及勘探开发生产阶段密切相关。
常规资源
/ 储量
+
油气生产活动不包括:
①开采地热蒸汽 ②油气的输送、炼制、处理和营销 ③开采除油气、非常规油气以外的其他自然资源
第十三章 非混相注气提高采收率 353
第十四章 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 359
第十五章 CO2驱提高采收率
383
第十六章 水平井和天然裂缝性油气藏的储量评估391
第十七章 数值模拟 423
第十八章 递减曲线法 437
第十九章 采收率统计 459
第四部分 价格、经济和市场
493
第二十章 第四部分的概述
493
8
一、油气储量的基本内涵
CLASSIFICATION OF WELLS 井别分类
① 新油田探井 ② 新油藏探井 ③ 深层新油藏探井 ④ 浅层新油藏探井 ⑤ 扩边探井 ⑥ 开发井
1. 发现和扩边(Code 19) 10. 新油田发现 — 探井, 井别①、②、⑤ 所增加的储量 11. 老油田新油藏 — 探井, 井别②~⑤ 所增加的储量 12. 老油田新油藏 — 开发井 13. 老油田老油藏—加密井和扩边井, 井别⑤、 ⑥所增加的储量 14. 重新完井 15. Compression 安装压缩设施
11
二、中外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
众多的评估机构、油气公司、金融机构、证券委员会和政府部门对于石油与天然气及 其相关物的储量的定义可能各不相同。每个机构都根据自身的需要采用自定义的版本。储 量分类伴随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的全过程,并随油气藏的认识程度、经济技术条件、公司内 部管理和政府监管等因素发生类别或级别的双向变化。由于不同的用途和储量管理侧重点 不同,如对政府监管与项目审批条件、井控程度、测试程度、经济条件、开发项目、未来 钻井和实施提高采收率项目的进展等不同因素的考量,致使国内外有关资源储量的分类方 案十分众多。其中以SPE等国际性行业组织制定的油气资源储量分类在全球石油工业界被 广泛采用,主要术语及其定义以及分类标准也已被国际资本市场所认可,目前,SPE储量 工作委员会正在开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主要产油国油气储量分类体系与SPE-PRMS的对标 工作(Mapping)。深入研究国外储量分类理论,对不断完善我国现行油气储量分类体 系,加快推进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均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算、结算
石油大学2012年5月7日讲座
王永祥 yxwang@
13
1、中国油气储量分类体系(CCPR)
2)分类框架
横向按原地量分类-从右向左代表勘探开发程度、地质认识程度和产能证实程度越来越高
总原地资源量
是否发现
纵 向
按
地质可靠性
地 质
、
技
技术可采性
术 、
经
济
经济可采性
都源于油气资源储量,油气储量涉及现代社会的许多方面。储量主要应用于两大领域:
一类关注储量和产量预测,用于业务操作和决 策。包括:油气生产商:使用产量预测确定开发 储量和输送油气至市场的设施规模,新增储量和 生产动态是计划未来勘探开发投资分配的决定因 素;管道公司:不仅需要储量规模而且需要潜在 和远景的资源来预测目前和将来潜在的最大产 量,以决定是修建新管线还是扩展管线;政府: 需要储量和产量信息以落实和修改完善资源开发 和能源供应安全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天然气市场 营销:需要知道根据合同能获得多少气量,需要 的管输服务和保障天然气供应的实际额度;以及 投资者和其他人员:依据生产商提供的储量信 息,开展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