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它位于我国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份,面积达到了2.5万平方公里左右。
青藏高原地区的土地、水资源、草地等自然条件影响到了数百万人的生计和环境状况。
因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也是世界关注的问题。
一、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特点青藏高原作为高山、高原区域,其生态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环境受污染严重青藏高原被认为是我国大气相对清洁的地区之一。
但是,氧化氮、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浓度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青海、西藏等地的城市化加速,大气污染的压力不断增加。
2. 水资源丰富但不平衡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干流水源地之一,包括我国大部分的黄河、长江等主要河流。
但是,由于区域地形高差大、气候干旱、降水分配不均等因素,使得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地区缺水。
3. 物种多样性丰富青藏高原作为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种丰富度较高,包括雪豹、藏狼、藏野驴等珍稀濒危物种。
但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等因素,使得部分物种数量逐年减少。
二、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现状青藏高原的生态问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引起了国际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
1. 生态补偿政策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也开始实行了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包括对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扶持和开展退耕还林等行动。
2. 保护区建设随着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政府也开始建立保护区,并对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进行严格保护。
加强保护区管理和管护人员培训等措施。
3. 研究生物多样性随着人们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问题。
研究结果为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展望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对于全球生态环境和地球气候的稳定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西藏生态保护心得体会范文
西藏生态保护心得体会范文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原上,素有“天地可顶高原难拥有”的美誉。
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脆弱,但同时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藏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位游客,我在西藏的旅行中亲身体验到了这里的生态保护工作,同时也深感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首先,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独特和脆弱。
由于地处高原地区,气候干旱,氧气稀薄,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异常脆弱。
西藏境内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雅鲁藏布江,它是中国境内最长、流域最大的一条河流,也是西藏地区的母亲河。
同时,西藏还拥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
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需要我们的保护。
其次,西藏的生态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在西藏的旅行中看到了一些生态保护的措施。
比如,在进入景区时,每个游客都要签订保护环境的承诺书,并支付生态保护费。
这些费用用于保护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此外,我还看到了一些旅游景点建设时采取了环境友好的措施,比如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这些措施都体现出了西藏生态保护的努力和成果。
再次,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身处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这里的自然环境。
我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应从我做起。
在西藏的旅行中,我始终遵守游客的行为准则,不乱扔杂物,不破坏自然景观,不干扰野生动植物的生活。
同时,我还主动参加了一些志愿者活动,帮助清理景区内的垃圾,宣传环保知识。
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我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这片美丽的土地。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西藏的生态环境不仅仅关系到这片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全球的生态安全。
如果我们无视生态保护,盲目开发,破坏了这片高原的生态平衡,不仅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崩溃,还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
因此,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西藏生态保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西藏生态保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摘要: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敏感区,也是世界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地区和亚洲多条重要江河的源头区。
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质量与功能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供应、气候系统稳定和碳收支平衡,对于维护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前言:西藏生态保护措施及发展方向,要站在保障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高度,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抓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
一、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西藏地处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藏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及法规。
首先,政府出台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法》,明确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原则和目标。
这项法律为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其次,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保护细则,如《西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西藏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这些规定了各类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环境监管,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通过不定期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政府还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政策,通过经济手段来激励和引导各方面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例如,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农牧民,政府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鼓励他们改变传统的农牧经营方式,采取更加环保的方式进行生产。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发展,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从根本上改善西藏的环境质量。
在保护政策及法规的推动下,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增长,湿地面积得到有效保护,濒危物种的数量得到稳定。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更加深刻。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区域差异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地区的生态破坏问题仍然突出。
西藏生态文明案例
西藏生态文明案例西藏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下面列举了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十个案例:1. 西藏生态保护区:西藏设立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区,包括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保护了西藏的珍稀动植物和生态系统。
2. 西藏水资源保护:西藏的河流、湖泊和冰川是亚洲重要的水资源之一,西藏通过修建水库、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措施,保护了这些宝贵的水资源。
3. 西藏草原生态修复:西藏的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草原生态,西藏进行了大规模的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提高了草原的生态质量。
4. 西藏森林资源保护:西藏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了保护这些森林,西藏采取了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措施,提高了森林的覆盖率。
5. 西藏农田生态建设:西藏通过推广农田水利、改进农业种植方式等措施,提高了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了农田的水土资源。
6. 西藏生态旅游开发:西藏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西藏推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7. 西藏清洁能源发展:西藏拥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西藏加大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8. 西藏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西藏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通过监测和评估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9. 西藏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西藏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服务功能明显的区域和个体给予经济奖励,激励保护生态环境。
10. 西藏生态教育推广:西藏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以上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十个案例,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西藏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藏将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自然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措施
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措施引言青藏地区是中国境内的重要省级行政区域,涵盖了青海、西藏两个自治区和四川、甘肃、云南等多个省份。
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区域和全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一些主要措施。
1. 自然保护区建设为了保护青藏地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政府在该地区划定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
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限制开发活动,严格管理区域内的资源利用。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助于维护青藏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2. 水资源管理青藏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河流众多,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
为了合理利用和管理这些水资源,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水资源管理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流域管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和建设水利工程等。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水污染,维护青藏地区的水生态系统。
3. 植被恢复工程青藏地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广阔,对维持地区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青藏地区的植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恢复和保护植被,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退化草地治理、造林造草和草原生态保护等,旨在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土地的生态恢复。
4. 石漠化治理青藏地区的石漠化地区面积广泛,石漠化对于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治理石漠化,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植被复合治理、人工种植和石漠化治理示范工程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缓石漠化进程,促进土壤保水保肥,恢复地区的生态功能。
5. 生态旅游推广青藏地区作为中国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
为了推动青藏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并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旅游业的管理和规范。
他们制定了生态旅游规划、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并鼓励游客采取环保行动。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全力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应对举措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全力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应对举措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
青藏高原最重要的资源在生态,最特殊的生态要素是冰川和雪山。
青藏高原的冰川覆盖面积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巨大的冰川系统对高原生态体系及其气候变化、水资源环境等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影响。
覆盖面积达到4.4万平方千米的“超级冰川”,孕育了众多的高原湖泊群,其湖泊面积达到全国湖泊总面积约50%。
超级冰川和湖泊群孕育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进而孕育了占全国44%的河流蕴藏水能,成为世界上河流水能蕴藏量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奠定着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格局,成为中华文明及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滋养着周边约30亿人的生息和发展。
所以,将冰雪资源纳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理念中,极有必要,极为重要。
耸立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青藏高原,居于大气对流层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高度中,具有超过25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面积,4万多条冰川形成的庞大冰原系统,成为全球同纬度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动力环境和热力分布规律,对全球大气环流走向、全球气候变化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和稳定器。
青藏高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中华民族赓续发展和中华文化持续传承的重要保护地,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护地。
所以,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工作,而是事关全局大局的重要工作;不是某一段时间某个区域的事情,而是“利在千秋,泽被天下”的重大事情。
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思维,协调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共同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全局谋划整体把握科学践行先进生态保护理念,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西藏环境保护
西藏环境保护西藏,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被誉为“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拥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西藏的环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保护环境,对于西藏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西藏的环境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它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都从这里奔腾而出,滋养着亿万人民。
这里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湿地和冰川等生态系统,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西藏独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也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人们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形成了一种朴素而有效的生态保护观念。
然而,当前西藏的环境保护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压力。
大量游客的涌入,使得一些景区的生态承载力受到挑战,垃圾污染、植被破坏等问题时有发生。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生态造成了影响,如道路修建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水土流失。
再者,气候变化对西藏的环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冰川融化、草原退化等现象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西藏的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是关键。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法律成为保护环境的坚强后盾。
推动可持续的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
加强景区的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鼓励游客文明旅游。
同时,加强旅游设施的环保建设,如建设生态厕所、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生态因素。
采用环保的建设技术和材料,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进行建设前的环境评估,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方案,在保障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也是当务之急。
加强对冰川、草原等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一 - 正式规范风格】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西藏自治区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依法、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第四条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应当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防止生态环境损害。
第二章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第六条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网络,加强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第七条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应当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各个方面的监测。
第八条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九条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汇总并形成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第十条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负责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应当组织制定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应当组织开展对污染源的排放、渣滓、废弃物的管理监督检查,对违法排污行为予以严厉惩处。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第十三条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厅应当组织对各级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进行督察检查。
第十四条督察发现问题,应当进行整改,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对督察报告进行审核,并指导督察整改工作。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对于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 - 简洁朴实风格】第一章总则1.1 本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旨在加强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藏民族传统信仰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藏民族传统信仰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藏民族在距今数万年前的原始氏族时代,他们对大自然所知甚少,对自然现象了解不深或一无所知。
例如雷击闪电、山洪暴发、野火烧山、四季更替、日出日落、花开花落等大自然的各种现象无法做出科学解释,尤其自然灾害和各种毒蛇猛兽侵害原始人群生命安全而他们又无力抵抗或防止,由此产生本能的敬畏大自然的恐惧心理。
使他们不敢轻易捕杀飞禽走兽,不敢轻易伤害花草树木,不敢轻易砍伐森林,不敢开发惊动山川湖泊,这从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的效果,这是原始社会藏人生态保护观的形成之始。
宇宙观与自然生态保护藏民族的宇宙观是以神话故事形式解释的,苯教经典《黑头矮人的起源》和帕竹・降曲坚赞著的《朗氏家族史》等著作中,都有这样一个神话记载:在创世之前,宇宙处于空的状态,接着有光产生;光的出现使空间有了冷暖的区别并由此导致冷霜的出现,冷霜形成水珠及水塘,水中又产生薄膜并经波浪滚动形成一枚卵,这个卵即是宇宙最原始的生物,它孵化出一黑一白两只鹰,双鹰交配而生出三枚有三种颜色的卵:黑卵、白卵与花卵。
其中白卵与黑卵分别生出光明与黑暗两界的诸神,花色卵则生出混沌状的肉团生灵,名叫孟兰兰伦伦。
该生灵用意念而生出身体器官,它成型后,通过祈祷与发愿的力量,创造了穆神、恰神、祖神三大神系及其居住地,世界的构造亦由此而形成。
穆神系产生了辛饶苯教,恰神系导致黑头矮人出世,祖神系是牲畜的起源。
此后,恰神世系中的雅拉达珠神第三十七子降于大地进行人类世系的创造,他娶了一个曾用布制成猕猴形状来代替即将来临的人类承受灾祸的女子为妻,生下廷格王子。
廷格王子又先后娶恰神女、穆神女、墀族女为妻,分别生下名叫吐蕃、汉地、霍尔、南诏及于阗等众兄弟。
廷格王又与聂神女结合,生下人类的近亲四兄弟:猕猴、獾、棕熊等。
有一天,廷格王子被他的四个人类儿子邀请喝茶,因预料儿子们会由此产生纠纷而自缢。
他死后,众兄弟仍然存在纠纷,他们为瓜分父亲的遗体而争吵,最后在神的仲裁下,吐蕃得到包括父亲头颅在内的尸体的上半部,霍尔得到尸体的中间部分及拇指,汉地得到心脏及尸体的下半部分。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西藏日报20030326第2版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土地总面积120多方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l/8为中国第二次省区。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西藏不仅是我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我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全球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西藏的生态环境特征西藏的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突出的地方特色,其原始性、多样性、特殊性、地域差异性、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在我国乃至世界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由于地处高原,我区的生态环境也存在脆弱性、干燥性和不稳定性等劣势。
(一)西藏生态环境的优势l、西藏生态环境的高原性与特殊性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质历史最年轻和海拔高度最大的特点,是世界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单元。
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生态与环境的组合体,使得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高原性,产生世界上所没有的许多特殊的优势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为西藏高原特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2、西藏生态环境的原始性西藏幅员辽阔,人口密度低,是我国地广人稀,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许多地方迄今仍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生态环境处于原始状态;还有不少地方,虽有人类活动,但活动强度小,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
生态环境的原始性有利于建设国家级和世界级水平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
3、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西藏地势变化明显,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地域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和形形色色的生态环境类型,既有从热带到寒带的生态环境类型,又有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山的生态环境类型,同时还有多样性的人工生态环境类型和原始状态下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
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类型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多样性生物物种资源的形成与发育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为西藏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法规
目录
01 修改决定
03 保护与开发
02 总则 04 奖励与处罚
05 附则
07 相关报道
目录
06 解读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2013年7月2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7月25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 120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修改决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 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对《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将第十三条修改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 挖沙等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或者破坏的活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关报道
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构筑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 实现可持续发展,7月2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 法》。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西藏确定为国 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把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作为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之一。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多次要 求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关 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意见》。为了更有效适应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努力构建西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制定出台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办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第一责任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 根据考核情况奖励或扣减主体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对决策失误、不履行环保职责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的,依法依 纪追究责任。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企业(项目),责令停产、停业、关闭、限期治理, 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中国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民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西藏高原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加强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了破坏环境的行为。
其次,西藏高原的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过去几十年里,大量树木被砍伐,土地被过度耕种,这导致了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为了修复这些损害,政府采取了采用人工种植、树木保护、退耕还草等措施。
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使得西藏高原的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再次,西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再是对立的关系,相反,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政府大力推进了农牧民转移就业政策,将农民从原本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转而从事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减轻了过度开垦和放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科技进步也为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监测到环境变化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草原盖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植和管理;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对违法砍伐行为进行监测和取证。
科技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率和精确度。
然而,要想实现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创新。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09.03.11•【分类】政府白皮书正文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2003年3月11日)目录前言一、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发二、生态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三、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四、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型铁路——青藏铁路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前言中国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
这里不仅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加强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
回顾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历程,展示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昭示西藏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有助于澄清人们对西藏生态环境问题的误解,增进对西藏的了解。
一、西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西藏自治区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着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
西藏的气候自东南向西北由暖热湿润向寒冷干旱呈递次过渡,自然生态由森林、灌丛、草甸、草原到荒漠呈带状更迭。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为生物多样性营造了天然乐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旧西藏,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之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极其低下,基本处于被动适应自然条件和对自然资源的单向索取状态,根本谈不上对西藏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认识,也谈不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
十九世纪下半叶起,一些外国探险家和科学家在青藏高原进行过各种考察和调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科学家也在青藏高原进行过考察和调查,但总体上说,他们对青藏高原特殊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还不全面、不系统。
浅谈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题目:浅谈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摘要草原生态环境在西藏的总体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与西藏的经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随着西藏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草原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迅速增加。
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西藏的首要环境问题,它关系到西藏牧区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西藏自治区及周边地区的安定和团结。
本文通过对当下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所存在问题的解读,分析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探究保护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并根据西藏现实情况从法律以及行政两个方面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西藏草原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对策The Legal Protections on Tibet 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bstractThe grassland ec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overall Tibet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ibetan economic life. This paper through set out the status of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xistence problems in Tibet of now. 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these problems and the treated method was put forward.Keywords:Tibet Grassland Eco-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目录一、引言二、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一)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成西藏首要环境问题-----------------------------4(二)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影响西藏经济发展-------------------------------4三、西藏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探析(—)自然因素------------------------------------------------------5(二)人为因素------------------------------------------------------5四、西藏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6五、保护西藏草原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一)行政措施-------------------------------------------------------7(二)法制措施-------------------------------------------------------9六、结语------------------------------------------------------------------11七、致谢语八、参考文献一引言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面积约为124419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为82500万亩,西藏草地为基础的西藏草地畜牧业一直是西藏比较重要的经济支柱。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事迹300字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事迹300字
雅尼湿地,一个典型的高原河流型湿地,位于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和巴宜区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河面海拔2920米,总面积8738公顷,距离市区大概25公里。
尼洋河流域是生态环境优良区,水生态初始状态较好,但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和敏感区。
一方面,水量变化大,枯水期流量只有70~80立方米每秒,洪水期可达到3500~3600立方米每秒,给草皮草甸的保护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根据相关专业部门研究,高原上几厘米厚的草皮草甸需要成百上千年才能形成。
为有效防止湿地萎缩,我们采用生态护岸的方式对岸坡进行防护,不影响湿地的生态功能;另一方面,湿地上游城区段处于河谷之中,风大,枯水期滩涂裸露严重,漫天灰尘,影响百姓生活。
我们从人水和谐角度,用好保护和利用的辩证法,努力加强水资源保护、做好水生态修复工作。
以前的尼洋河,没有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供需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较大压力。
2018年底,我们启动了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所有审查,正待政府批准。
2021年6月,我们又完成了尼洋河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实施方案的制定,为尼洋河流域和雅尼湿地的水安全提供了支撑保障。
现在,我们正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积极推行“河湖长+检察长+
警长”联动机制,与各成员单位信息共享,联合执法。
我们还清查排污口,进行地毯式的垃圾清理,为湿地内水生态、水环境保驾护航。
如今,雅尼湿地水波潋滟,草木葱茏。
我们会继续做好水文章,让湿地美景滋润幸福生活。
加强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加强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建议和思考西藏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为了加强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大对西藏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西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但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原因,西藏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保护力度,加强对西藏的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建立更严格的保护区制度,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限制开发活动,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要加强对西藏的环境教育和宣传。
西藏的生态环境对中国乃至全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和认识度。
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课程,组织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和意识。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西藏的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
西藏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等,但这些资源的开发必须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规划,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监管和管理,严禁采取短期行为、破坏生态环境的做法。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好西藏的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对于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来说,国际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合作,共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和技术交流,共同推动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综上所述,加强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既是为了保护好西藏的生态环境,也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需要加大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西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人类创造一个美丽的家园。
浅析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浅析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摘要:西藏的生态环境一直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一些违背自然生态法则和浪费资源的人为活动的产生,致使西藏的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分析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影响西藏生态环境的因素,提出了保护西藏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一、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西藏位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总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
目前,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持了良好的状态。
西藏目前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工业废水的排水量不大,工业废气的排出标准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全区没有发生过大的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江河湖泊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第一,加强法制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
相继制定颁布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草原法实施办法》、《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办法》、《森林管理条例》、《土地管理实施条理》、《关于贯彻国务院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西藏自治区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与国家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规章。
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检查力度。
促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全区的贯彻落实,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
第二,强化管理制度。
西藏自治区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制,由各级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
认真履行环保审批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等管理制度。
同时还加大了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彻底清理城镇街巷、集贸市场、居民区卫生死角、流动人口聚居区、沟渠、河道等重点区域的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
健全垃圾收运体系,逐步淘汰敞开式垃圾中转和运输方式,实现垃圾收集运输密闭化:集中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和生产噪声扰民,规范排污行为。
在全区范围内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第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西藏生态文明案例
西藏生态文明案例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为了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西藏自治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
下面列举了一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
1. 西藏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西藏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
为了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西藏自治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包括退耕还林、草场生态恢复等项目。
这些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了西藏的生态资源。
2. 西藏加强对草原生态的保护。
西藏的草原是西藏的重要生态资源,也是牧民们的家园。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西藏自治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包括禁牧、草原生态修复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西藏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了草原生态资源。
3. 西藏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
西藏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也是亚洲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为了保护西藏的水资源,西藏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严禁乱捕乱捞、乱排乱放等行为,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监管和管理。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西藏的水资源,维护了西藏的生态平衡。
4. 西藏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西藏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西藏自治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西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了西藏的生态环境。
5. 西藏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西藏有许多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
为了保护这些自然保护区,西藏自治区政府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砍伐和非法捕猎等活动。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西藏的自然保护区,维护了西藏的生态平衡。
6. 西藏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西藏的农业以生态农业为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西藏自治区政府加强了对生态农业的支持,提供了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推广了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西藏日报20030326第2版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土地总面积120多方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l/8为中国第二次省区。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西藏不仅是我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我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全球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西藏的生态环境特征西藏的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突出的地方特色,其原始性、多样性、特殊性、地域差异性、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在我国乃至世界具有独特的优势。
同时,由于地处高原,我区的生态环境也存在脆弱性、干燥性和不稳定性等劣势。
(一)西藏生态环境的优势l、西藏生态环境的高原性与特殊性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质历史最年轻和海拔高度最大的特点,是世界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单元。
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生态与环境的组合体,使得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高原性,产生世界上所没有的许多特殊的优势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为西藏高原特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2、西藏生态环境的原始性西藏幅员辽阔,人口密度低,是我国地广人稀,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许多地方迄今仍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生态环境处于原始状态;还有不少地方,虽有人类活动,但活动强度小,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
生态环境的原始性有利于建设国家级和世界级水平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
3、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西藏地势变化明显,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地域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和形形色色的生态环境类型,既有从热带到寒带的生态环境类型,又有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山的生态环境类型,同时还有多样性的人工生态环境类型和原始状态下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
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类型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多样性生物物种资源的形成与发育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为西藏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4、西藏特殊自然生态环境与特殊人文环境的融合性。
西藏的高山自然神奇风光与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和文化胜迹的有机融合,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人合璧的壮丽而又神秘的旅游瑰宝,为建立具有世界水平的旅游圣地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也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5、西藏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域差异性复杂的地形和强烈的地理分异,使西藏生态环境资源(主要为农、林、牧)的地区差异明显。
耕地集中在藏中南部地区的河谷地带,而广大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形成了几乎清一色的牧业;东部和东南部山地区是林地集中分布区。
这种强烈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区反差有利于地区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在自然分异基础上形成完善的劳动地域分工。
这种生态环境资源地域差异性是西藏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此外,作为生态环境资源的高原强光照和强太阳辐射形成有利于植物和作物生长的“热岛效应”,表现为西藏高原温度、积温有效性和太阳有效辐射等比同纬度东部地区相同高度高,其结果有利于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达1.5万kg/hm2,森林平均生长量达4.46m3/hm2·a,这些现象均为其它地区所少见。
上述生态环境上的优势,可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经济优势,进而促进全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西藏生态环境的劣势l、西藏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西藏地质历史年轻,新构造隆升活动十分强烈,第四纪以来的200多万年间,西藏高原上升幅度达3500—4000m,且目前仍处于强烈隆升时期。
高原山脉的快速隆升,带来径流侵蚀作用的加强。
西藏高山地区,特别是南部和东部高大山区和高山深谷区,山体坡度较大,坡面松散物质在这种坡度下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在人为的干扰下,特别是地表植被覆盖的破坏,极易出现坡面物质移动,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或出现崩塌、滑塌和泥石流。
2、西藏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西藏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高原高寒环境下形成的植被生态系统具有生长期短和生态安全阈值幅度窄的特点。
外界环境的变化,如生长季干旱、低温的出现或霜冻、冰雹的发生,或降雪的提前,对植被生长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损伤和破坏。
生态环境脆弱性还表现在陡坡植被破坏后,坡面土壤侵蚀速率远大于成土速率,土层易于丧失,一旦土壤丧失殆尽,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很难,甚至不可能。
此外,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而光照强烈,地面升温蒸发量大,加之高原多大风,谷地山风强劲,加大地面的蒸发,致使土壤表层含水量很低,其中凋萎湿度持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
经过长期生存适应而残留下来的深根系乡土植物一旦遭到破坏,新的植被生态系统难于恢复,成为无法利用的荒漠。
3、西藏的高寒干燥性西藏高原气候寒冷,冻土在高原广泛发育,形成了高原北部的多年冻土、高原中部及藏南高原岛状多年冻土和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等海拔较低地区的季节性冻土三种类型。
冻土分布区冻融现象普遍,生态资源质量差,并且难于开发利用。
此外,高寒干燥气候条件下的温差变化很大。
这样的气候环境导致地表物质物理风化作用极为强烈,成土作用微弱,土壤粗骨性、薄层性、贫瘠性特点突出,而且分布面积很大,这种土壤环境对植被生长发育极为不利,致使广大高原山地草场产量和质量不高。
由于地势高亢、冰川积雪广为分布,季节性积雪分布面积较广,雪灾时有发生。
上述生态环境劣势分析表明,实现西藏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很大,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一旦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退化,其恢复与重建的难度将更大。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的成就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并领导西藏广大人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生态环境保护l、自然保护区建设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截至2002年,全区已建立自治区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1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达到40,08万KM,占国土总面积的33.4%。
此外,各地还建立了50余个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较好地保护了西藏自冶区境内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地、栖息地,候鸟迁移的重要湖泊、湿地以及具有重要科研及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地质遗迹、生物古迹等。
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有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8848.13m)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3810KM;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8万KM;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9168kM;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62KM。
2、生态示范区建设拉萨市城关区是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立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所在地,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位于雅鲁藏布江一级支流——拉萨河下游宽谷盆地,东西宽约28kM,南北长31km,总面积524.5lKM,其中建成区面积54 KM。
拉萨市城关区为高寒半干旱生态环境,高原山地生态系统脆弱,河谷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较差,对气候波动和人为扰动非常敏感。
拉萨市城关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总体布局的基本思路是:以拉萨河谷地带生态环境综合整冶为中心,突出林草建设和城市保护,以北岸山地水土流失综治理和南岸山地高寒草场保护与建设为两翼,逐步控制城关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最终实现城市防洪、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3、生态功能保护区、为有效地保护雅鲁藏布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促进河源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将雅鲁藏布江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列为第二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保护区面积261万公顷,目前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该保护区建立后可使雅鲁藏布江源头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对改善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条件,确保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生态建设1、林业生态建设我区的造林绿化速度逐年加快,五十多年来,全区人工林保存面积7万多公顷;四旁义务植树9000多万株;封山育林面积累计达到133300公顷,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量的双增长。
围绕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西藏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西藏自治区决定停止原木、锯材出省外销,限制无节木生产。
1998年国家核定的木材限额采伐为22万M,全自治区到2001年调减到14万M,天保工程实施后,计划调到10万M。
2、草原生态建设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藏开展了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围栏封育、人工种草、退化草地改良、灌溉和灭鼠冶虫、灭毒草等工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主要牧区组织实施了以草原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防抗灾基地、牲畜温饱工程和牧区开发示范工程。
截至2000年10月,全区围栏封育草场107万公顷、人工种草.6万公顷、草场可灌溉面积240万公顷、灭鼠治虫和灭毒草200万公顷。
3、农业生态建设西藏政府针对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面积大(其限制因素主要为灌溉条件差、土壤养分缺乏、土层浅薄)的特点,加大了对中低产田的改造与建设以及宜农土地开发的力度,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形成了61个万亩以上灌区,干亩以上灌区445个,千亩以下灌区2796个。
目前全区农田水利工程控灌面积达15,94万公顷,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8.64万公顷,保灌面积6.88万公顷。
4、沙漠化土地治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区开展了一系列沙漠化防治科研、规划及治理试点工作,截至1999年,共治理沙漠化土地2.58一万公顷。
首次在日喀则市江当乡示范了草方格固沙、砾石压沙等固沙技术,采用的雨、秋季造林技术,造林成活率均达95%1;3,上。
5、水土保持与防洪工程建设通过开展小流域治理试点,把水利工程措施和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结合起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1.66万公顷,其中植树种草10多万公顷,经过综合治理,不仅保持了水土,减少了土壤侵蚀,减轻了风沙灾害,维持了生态平衡,而且还促进了农林业的发展。
截至1998年底,全区共修建防洪堤1550多km,其中重要堤防300多km,取得了显著的防洪效益。
6、地质灾害防治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区先后多次对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中尼公路等主要公路干线及对城镇有危害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评价和防治对策研究。
1996年以来,先后完成了聂拉木县樟木镇滑坡治理工程、琼结县城滑坡泥石流治理工程、林芝地区八一电厂二级电站后山滑坡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及林芝地区八一电厂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国家直接投资12亿元实施了“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十多年来的人工造林、人工种草、改良草场、沙漠化整治等生物、工程措施,使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林地面积增加,区域气候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