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下册黄鹤楼导学案新人教版
(完整word版)黄鹤楼 导学案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
答: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学-查)
翻译
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互学-查)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
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环节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导学-查)
学习内容
12黄鹤楼(2)
主备
初二语文组
使用者
审核
教研组
课型
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学习难点
学法导航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学习活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目标领航(明标)
1 .作者简介:
2、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八年级黄鹤楼导学案
八年级黄鹤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理解并背诵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
3、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培养对古代建筑和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难点(1)体会诗歌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感受黄鹤楼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知识链接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
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 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 1985 年。
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
四、作者简介崔颢(约 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 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五、诗歌原文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六、诗歌解读1、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只剩下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然而想到黄鹤一去不复返,只留下悠悠白云,岁月不再,世事茫茫,不禁又使诗意重归怅惘。
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虚幻的想象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
黄鹤楼导学案
黄鹤楼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学习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和传说故事;3.探索黄鹤楼对于诗词文化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建筑之一。
建于公元223年的三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建筑之一。
黄鹤楼因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备受世人瞩目。
黄鹤楼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地标,黄鹤楼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了吸引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重要景点。
2.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和传说故事黄鹤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黄鹤楼采用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典型形式,以悬挑建筑和回廊为主要特色。
整座楼阁共有五层,高达51.4米,每层建筑都以飞檐斗拱的形式装饰,给人以庄重而壮丽的感觉。
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一样,黄鹤楼还有许多传说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一则便是关于黄鹤的传说。
相传,在楼阁的旁边有一棵黄鹤树,每年都会有一只黄鹤栖息在树上。
这只黄鹤身姿优美,鸣声婉转,引得众人纷纷驻足观赏。
然而,一天,一位医者误中毒药,命悬一线。
为了救他的性命,群众向黄鹤请救,并发现黄鹤悲鸣起舞,翩翩起舞,将病人拯救于危难之中。
自此之后,人们便将黄鹤视为吉祥的象征,也将楼阁命名为黄鹤楼。
3.黄鹤楼对于诗词文化的影响黄鹤楼作为文化名片,对于中国的诗词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黄鹤楼就成为许多文人雅士的倾诉之地,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词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杜甫的《登黄鹤楼》。
《登黄鹤楼》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他爬上黄鹤楼后的感受和思考。
诗中的黄鹤楼成为了杜甫心灵的寄托和表达。
杜甫以崇高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情和对现实社会的关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杜甫,《登黄鹤楼》还启发了许多后来的诗人,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永恒主题。
黄鹤楼以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使得诗词文化在这座楼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黄鹤楼 初中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
《黄鹤楼》教学设计武汉市第十二初级中学夏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
2. 能力目标: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学会分析诗歌意境,依托文本,培养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促进思维发展。
【重点和难点】1.抓住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涵义与韵味。
2.学会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与抒发情感的联系。
3.从品析诗眼中促进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情况分析】作为初二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已经不再陌生,并且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
本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在平时学习中,能够根据阅读的基本规律,了解文本在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有一定的运用形象思维对文本进行品读的能力。
但是基于现阶段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的要求,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诗歌教学中强化学生鉴赏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就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将“这一个”上升到“这一类”的认知层面。
教师在此情况上,引导学生就诗歌《黄鹤楼》作为范例,进行言语思维的训练,使其成为一个深刻、透彻的认知。
【教学方法】课前自主预习、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品读点评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初步感知A.师提问:中国江南有三大名楼,分别是哪三座?你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名篇及作者吗?【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师:除了我们今天要学的《黄鹤楼》,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喊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成为读书人心中的情结之地,王勃的在《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被奉为写景佳句,广为流传。
因为有了各种神话传说,有了各位文人的诗词歌赋,这三大名楼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
作为武汉人,我们从小耳熟能详地从长辈那听来了很多关于黄鹤楼的传说,在微课里,我们已经对《黄鹤楼》的诗歌内容进行了学习。
黄鹤楼导学案
黄鹤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品味唐代诗人崔颢笔下的壮美景象与深沉情感。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要能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中所运用的意象和比喻,进而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色彩缤纷的绘画美等。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黄鹤楼》的作者是____,他是____代诗人,与____并称“大历十才子”。
2.诗中的名句“____,____”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诗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中,“空”字的作用是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对《黄鹤楼》中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表达了诗人对黄鹤离去的惋惜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描绘了黄鹤一去不返,只留下白云悠悠的寂寥景象。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通过实写汉阳树木和鹦鹉洲的芳草,展现了眼前的美景。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诗人傍晚时分面对浩渺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2.下列关于《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诗中多次提到“黄鹤”,表现了黄鹤楼的特色和传说色彩。
B.诗中的“白云”象征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超脱的境界。
C.全诗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D.诗中的“鹦鹉洲”是一个虚构的地名,用以增加诗歌的神秘感。
三、简答题1.请分析《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所表达的情感。
2.谈谈你对《黄鹤楼》一诗艺术特色的理解。
三、全诗译文《黄鹤楼》的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黄鹤楼导学案
黄鹤楼导学案黄鹤楼导学案预习、复习【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中的神话传说。
2.学习通过神话传说和景物描绘,抒发内心情感的表达手法。
3.正确理解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提示】1.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之巅,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
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10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2.蛇山黄鹤矶头上原有辛氏开设的一家酒店,一道士经常向其讨酒喝,为了感谢他的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辛氏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酒家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他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相传此道士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3.黄鹤楼主楼的五层结构依次为:第一层主题:神话。
厅中一幅高9米、宽6米的大型彩瓷镶嵌壁画《白云黄鹤图》,图上有仙人乘黄鹤离去的飘然景象;以白云、江水、仙鹤表现浪漫意境。
第二层主题:历史。
主要介绍黄鹤楼的历史,有题写于壁上的《黄鹤楼记》;厅中展示着唐、宋、元、明、清及现代黄鹤楼的仿制模型。
第三层主题:人文。
大厅内是一组陶板瓷画,题名为《文人荟萃》,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
唐宋时期13位文化名人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其诗词分列左右,最有名的是崔颢的《黄鹤楼》。
第四层主题:传统。
各种仿古雕花隔扇和红木屏风把整个大厅布置得古香古色,专门陈列当代书画家游览黄鹤楼的即兴工作,是文化活动场所。
第五层主题:永存。
大厅内是一组题为《江天浩瀚》的组画,面积达99平方米,由十幅壁画重彩画组成。
登顶五楼,武汉三镇尽收眼底,长江的浩瀚美丽,长江大桥将武昌和汉阳相连,屹立在对岸龟山上的龟山电视塔,整个城市的高大建筑和风景都展现在眼前。
黄鹤楼 初中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
《黄鹤楼》教学思路【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读悟结合,理解古诗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感悟作者思乡之愁。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今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吗?在我们全国医护人员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哪座城市最先打赢了这场战役呢?是否知道武汉有哪些出名的旅游景点?二、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划分节奏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作者介绍崔颢,汴州人,唐代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黄鹤楼》。
四、借助注解,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飘浮。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五、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抒写了游子的乡愁。
六、随堂练习1.《黄鹤楼》中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的句子是:,。
2.《黄鹤楼》中“?”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黄鹤楼导学案
《黄鹤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欣赏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3.体会作者对黄鹤楼的多角度描写。
二、预习案1、相关知识:(1)黄鹤楼:黄鹤楼与蓬莱阁、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在湖北武昌长江南岸,相传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
黄鹤楼原址在武昌蛇山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223年。
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其最后的一次被毁是1884年。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1985年6月落成。
(2)诗词中的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风流天下,传之久远。
2、正音:隅()祎()遂()憩()茏苁()()闼()窥()邑()3、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的停顿。
三、探究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西南隅.()②尝.驾.黄鹤返憩.于此()()()③遂.以名.楼()()④耸构..巍峨()⑤高标茏苁..()⑥上倚.河汉..()()⑦重檐..翼.馆()()⑧四闼.霞敞..()()⑨亦.荆吴形胜..之最.也()()()2、解释下列文言虚词:①返憩于.此()②遂以.名楼()③观其.耸构巍峨()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②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③亦荆吴形胜之最也4、翻译全文。
5、请同学们精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1)本文依次介绍了黄鹤楼的哪些内容?(2)本文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3)找出描写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特点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本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5)有人认为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仙”,说说你的理解。
四、课堂检测(一)基础检测1、交代黄鹤楼命名由来的句子是:2、强调黄鹤楼名称的由来根据充足,用了“,”一组对偶;为了突出黄鹤楼的高大雄伟,又用了“,”一组对偶句。
《黄鹤楼》教案学案
《黄鹤楼》教案学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黄鹤楼》诗歌。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利用图像和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黄鹤楼》诗歌,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诗人杜甫以及《黄鹤楼》的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中的历史和文化含义。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3 诗歌内容讲解: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让学生多次阅读诗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3 辅助教学:使用图像和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等。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诗歌背诵和练习题等。
4.3 测验成绩:通过测验来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指定的教材或古诗文选集。
5.2 图像和音乐: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像和音乐资料,以辅助教学。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色的兴趣。
6.2 诗歌朗诵:邀请学生朗诵诗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对诗歌节奏的感知。
6.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七章:课堂练习与作业7.1 课堂练习:提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初二八年级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黄鹤楼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
预习·导学:
1、
qī yīng wǔ
2、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合作探究案
【合作展示】
1、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2、这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笔锋一转,转而写诗人眼前登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3、“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着醇厚的韵味,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检测案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黄鹤楼导学案
《黄鹤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体会本文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特点。
3、领略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体会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隅(..).费祎(..).龙从..(.)....)憩(...).遂(巍峨..()倚.()闼.()坐窥.()井邑.()荆.吴()2、熟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
3、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你认为好的词句。
4、查阅资料,搜集有关描写黄鹤楼的诗词。
二、合作探究(一)交流“自主学习”内容(二)互动探究,理解课文1、本文依次介绍了黄鹤楼的哪些内容?2、文章写出了黄鹤楼的什么特征? 从原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3、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黄鹤楼的地位和价值?4、作者对黄鹤楼景物描写的顺序是什么?采用了那些修辞手法?(三)课文小结:课文首先交代黄鹤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___________,最后从侧面写黄鹤楼的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有效测试1、解释下列加点字和划线的词语:西南隅.()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述异》之.志()耸构巍峨()高标龙从()()上倚.河汉()()重檐翼.馆()四闼.霞敞()()亦.荆吴形胜之最.也()()()2、一词多义是吾剑之所从坠())之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其明日复奏其人()送孟浩然之广陵()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翻译句子。
(1)遂以名楼。
(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四、课外拓展1、诗歌鉴赏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本文与崔颢的同题诗有何异同?(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鉴于黄鹤楼的名气,合肥经济开发区决定在徽园内仿建黄鹤楼,以吸引游客。
《黄鹤楼-崔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黄鹤楼-崔颢》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黄鹤楼》这首诗,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崔颢的生平和作品特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导学重点:了解崔颢的生平和作品特点;掌握《黄鹤楼》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理解诗中的情感与意义。
导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把握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
一、课前预习1. 请同学们预习崔颢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了解他在唐代诗坛的地位和影响。
2. 阅读《黄鹤楼》这首诗,尝试理解诗中的含义和意境。
二、课堂学习1. 导入: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引入诗歌内容,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
2. 学习《黄鹤楼》这首诗,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分段解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意义。
4. 学习崔颢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对比其他唐代诗人的诗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5. 分组讨论:就《黄鹤楼》这首诗中的情感与意义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诗中的形象和语言深入探讨作者的思想和感悟。
三、课后拓展1.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完成一篇关于崔颢和《黄鹤楼》的读后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背诵《黄鹤楼》,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体会,提高语文素养。
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唐代诗歌和崔颢的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感受到诗歌的美与魅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是唐代诗人崔颢所作的《黄鹤楼》。
这首诗描写了崔颢登临黄鹤楼时的景象和感受,展现了他对黄鹤楼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沧桑变化的感慨。
二、课前预习1.了解崔颢的生平和背景,掌握他的文学地位和代表作品。
2.预习《黄鹤楼》全文,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思考诗人的感情表达和艺术手法。
3.了解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
《黄鹤楼-崔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黄鹤楼-崔颢》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而崔颢,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作《黄鹤楼》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黄鹤楼》这首诗,了解崔颢的诗歌风格和思想情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课前预习1. 请同学们阅读《黄鹤楼》这首诗,了解诗人崔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思考以下问题:- 诗中的黄鹤楼是怎样的一座建筑?它在诗中承载了怎样的意义?- 诗人崔颢写下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他想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你在诗中有没有发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或语言表达?三、课堂学习1. 导读《黄鹤楼》这首诗,让同学们一起品味诗中的每一个字句,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语言表达,看看同学们对诗的理解是否有不同之处。
3. 引导同学们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崔颢为什么要写下这样一首诗?他想表达怎样的思想和情感?4. 通过讨论和解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黄鹤楼》这首诗的深层含义,领略崔颢的诗歌艺术。
四、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就《黄鹤楼》这首诗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搜索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崔颢和黄鹤楼的相关知识,写一篇小结。
3. 鼓励同学们自己动手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同学们到黄鹤楼进行实地考察,感受这座古建筑的魅力。
2. 鼓励同学们尝试翻译《黄鹤楼》这首诗,感受不同语言之间的美感和表达方式。
3.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和朗诵才华。
通过学习《黄鹤楼》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崔颢这位伟大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发现诗歌艺术的美好和力量。
愿我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的魅力和启迪。
第二课时一、课前导学1. 请学生观看一段介绍黄鹤楼和崔颢的视频,了解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崔颢的生平和诗歌创作。
《黄鹤楼》导学案(学生用)
课题:《黄鹤楼》.
课型:导学主备人:孙审核人:王授课时间:第5周
《黄鹤楼》达标小卷
1、默写
(1)诗中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一联是:
(2)诗中描写景物的是:
2、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在还乡途中逗留岳阳,登临黄鹤楼时所作。
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C.这首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晚景。
D.诗中多处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在诵读时声音铿锵,晴朗和谐,有音韵美。
黄鹤楼导学案学生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认识 4个生字,会写 4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表现的情景,感悟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养成积累古诗的好习惯。
【学法指导】:1.先独立完成导学案。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通过反复朗读、查找资料,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在书上认真做好批注,并记录自己的疑惑。
限时4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享学习成果,答疑解惑,将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
3.进行全班展示,小组间互相交流补充。
【知识链接】:1.解题、介绍背景:(1)之:()。
黄鹤楼:()。
(2)广陵:().(3)题目的意思:()。
(4)课前,我搜集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已经让老师整理到大屏幕上了:【预习与探究】一、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在写字表下边组词。
1.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2.会写的字我想重点预习的有:二、再读全诗,我能理解大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我理解了“故人”:2.下:3.烟花:4.烟花三月点出了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时间是春天,从烟花三月我能感受到5.老师,我有个疑问:6.通过交流,我理解了前两句诗的大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孤帆:2.尽:3.唯:4.天际:5.后两句诗的大意是:三、仔细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1.读了这首诗,我能想象到烟花三月的美景:(要求写完整的句子,恰当运用修辞或成语、诗句来表达。
)2.读了这首诗,我能感受到的情感。
3.我能想象到诗人分别时说的的话:(注意称呼好恰当,符合当时的情境)李白:()孟浩然:()4.故人的船已渐渐远逝,望着帆影和江水李白不禁想:四、我的疑问:。
黄鹤楼 赏析 初中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
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明确:诗人将古代传说,虚者实写。“黄鹤”一去不返,说明知音难觅;诗人将眼前景物实景虚描。“白云”悠悠,写出了感慨良多。整个意境,虚空淡远,渺茫无际,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刻的,落寞情怀。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教师姓名
张杰
单位名称
克拉玛依第七中学
填写时间
2020.08.25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课题名称
《黄鹤楼》赏析
难点名称
学会分析《黄鹤楼》中景物描写与抒发情感的联系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一切景语即情语”景物描写和人物心情密切想多,借景抒情,景随情移。充分调动感官,发掘景物特征,找到景物语情感的契合点。除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外,还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明确:太阳落山,黑夜来临,游子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诗的结尾,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明确:相传黄鹤楼,有仙人驾鹤西行,崔颢就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此楼。结果他发现仙人和仙鹤都已经离去,只留下了空楼一座。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明确:没有遇见仙人,黄鹤,是多么的遗憾,而望见阳光照耀下的江面,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得郁郁葱葱。汉阳城中,翠绿的数目更是清晰可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
《黄鹤楼》导学案
基本信息学生信息姓名:班级:组别:
教师信息备课人:授课时间:6、18 总节数; 内容信息
课题:
课型:复习学习目标:1、流畅背诵四首古诗;
2、准确完成上下语句默写;
3、全面理解诗歌内容,准确完成理解性默写题
重难点:
一、常规积累:课前小测
1、下面语段中有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不管是生活在喧销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山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
给你留下难忘记忆的,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缔听枝头蝉鸣。
自然的美妙让你流恋忘返,心醉神迷。
改为改为改为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们来到海边,呼吸着海边新鲜的空气和碧蓝的海水。
B、多读多写是能否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C、通过观看第48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D、为了防止此类事故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朴实的语言展现出他舍弃一切,献身革命的精神。
B、“哎”!陈红忽然拍着巴掌说,“找到了,找到了。
”
C、这次验证是否正确?是要经过一番论证的。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出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二、复习导学:
1、集体回顾四首古诗的背诵;
2、聚焦近及格学生:
检查部分近线生学人的背诵效果;
3、自主学习:
强化识记诗句中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4、实战训练:上下语句填空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
,拄杖无
时夜叩门。
②、茅檐低小,。
醉里吴音相媚好,?
③、八月湖水平,。
坐观垂钓者,。
④、,归雁入胡天。
,都护在燕然。
5、自主学习:
全方位回顾每首诗的内容和诗中寄予的思想感情以及写法特点。
6、实战训练:理解性默写
①、《游山西村》诗中,体现民风民俗的诗句是,。
②、《游山西村》诗中,蕴含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③、《清平乐村居》词中,最富生活情趣的诗句是,。
④、《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抒发诗人迫切希望得到别人引荐的诗句是
,。
⑤、《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描写洞庭湖宏伟气势、波涛汹涌的诗句是
,。
⑥、《使至塞上》诗中,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情感的诗句是
,。
⑦、《使至塞上》诗中,描写边塞奇景的千古名句是,
课后反思:
个性化复备: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