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西方建筑文化之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浅东西方建筑文化之差异 (2)
(一)中国建筑风采 (2)
(二)、西方建筑特点 (3)
(三)简论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3)
参考文献 (5)
浅东西方建筑文化之差异
摘要: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一大靓丽风景线。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内涵与风格是不一样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经过长期的积淀,显然与西方文化形成了个自的风格,别样的建筑特色同样能够反映出中国的异样风情。
关键字:中国建筑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一)中国建筑风采
中国地大物博,建筑艺术丰富多彩。中国的建筑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因地域不同又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山西窑洞,赣南炮楼,湘西吊脚楼,贵州的石板房,蒙古包。总之组织布局规律,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多次是其的共同特点。以四合院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建筑特色,因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排房组成,其分别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形成一个“口”字形结构,故名四合院。它主要形成于元朝到改革开放时期,虽为建筑却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进行。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每间房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按其规制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其各种配件装饰都是极其讲究的,如大门等极划分,依次为:光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帘大门、小楼门等。其通常以倒座房辟出一间略高于的房间为大门,有居高临下之意,还有富贵人家的大门上常饰有壶瓶叶子,既可用于保护大门,又做装饰送吉祥的意寓,以及正大门的影壁有驱鬼聚气之说,一些砖雕装饰更是丰富多彩,意寓深刻,大都表现同样的主题,即送吉祥送富贵,表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西方建筑特点
国建筑文化内涵深刻,西方建筑同样风韵独特。中西方建筑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其主要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来强调建筑艺术的和谐、完美与崇高。如埃及金字塔、雅典卫城、古罗马大斗兽场、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意大利比萨教堂建筑、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巴洛克圣卡罗教堂等均各领风骚。以法国巴黎圣母院为例简单了解一下这个象征法国的神奇标志。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是标准的哥特式教堂,它曾经在多个时代引领建筑风潮。它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和谐。平面呈横翼较短的十字形, 坐东朝西,两翼较短,中轴较长,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 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3桃形门洞,门上于中世纪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大多被修整过。装饰中又以彩色玻璃窗的设计最吸引人,有长有圆有长方,但以其中一个圆形为最,它的直径有九公尺(约10米),俗称玫瑰玻璃窗。圣母院后殿是筑的终端,而且它本身还创造了一种影响到每一部位结构的动感,从高低脚拱到肋状构架,都体现了这种动感。高低脚拱半径达15米左右,别具一格的后殿建筑不愧为歌特建筑的杰出之作。
(三)简论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建筑起初只是为了本能的需要—避风遮雨,防御敌害,到了后来又了意识的指导及美学的追求,观念和区域环境的制约,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它可以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观,是时代特征的综合反映,也是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较之四合院与圣母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圣母院的是标准的哥特式而四合院则是汉族的传统合院式建筑。可以看出中国人中道德、艺术、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物,重视科学与宗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
特精神,这是文化差别,即表现在建筑形式上,其还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式及审美观念的差别。
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从哥特建筑的尖券,
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
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我们对于古代建筑,历代帝王陵寝和民居皆按风水之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经营。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以趋吉避凶,招财纳福,在借山水之势力,聚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对平川。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古代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首创的几何美学和数学逻辑,亚里士多德奠基的整一和“秩序”的理性主义“和谐美论”,对整个西方文明的结构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一切科学和艺术,它们的道路都被这种理念确定了命运。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文化的起源不同,而引起了不同的建筑文化理念、审美、形式,中西古建筑各具特色,分别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模式、不同的心理体念、不同的审美享受。在近代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继承传统文化优良的一面和西
方文化的积极因素进而重塑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理念,树立有本国特色的新风格。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一样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必然就会有传播和交流,尽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中西方迥异的建筑文化背景,但从本质上讲“建筑”的内涵并不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改变,讲究形式多样,平面布局合理,重视建筑功能已成为中西方建筑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交流,才可能了解,才有可能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民居》王其钧著
《外国建筑史》王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四合院》贾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