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惟一的东方国度,它从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以后开始接受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经历了巨大变革,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并成为现代化经济、技术强国、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与德国关系密切。在德国工作同盟等现代主义设计组织影响下,日本也曾出现过一些类似的民间设计团体,探索借鉴西方先进文化从而发展日本现代设计的途径。由于第二世界大战前日本实行对军事扩张政策,全部精力投注于扩张军备等事项,国家、企业和民众的设计意识十分淡薄,设计只是处于设计师个人探索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与经济经历了恢复期、成长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而迅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其工业设计的同步发展使日本很快成为现代设计大国之一。

日本工业恢复时期(1945—1952)的重要目标是使经济恢复到站前的水平。日本政府对重建极为关注,美国当局也提出援助计划,越来越多的企业回复了生产。随着经济带逐步复苏,日本设计也开始有所发展。学习欧美是日本工业设计起步时期的主要方法,日本设计界创办刊物、举办展览,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介绍欧美国家的生活文化和设计文化,为日本设计师带来十分有益的启迪。与此同时,涉及教育也开始兴办,日本千叶大学、艺术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了工业设计系。1951年日本政府邀请美国极富声望的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赴日讲学,并为日本工业设计界亲自示范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此举使日本设计师得以了解世界最新的工业设计理论与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日本设计的进步。1952年发生的两件事对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这就是日本工业设计协会(JIDA)的成立;以及同时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第一次工业设计展览—新日本工业设计展。尽管日本工业设计仅处于启蒙阶段,产品大多由工程师设计,但它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协会的成立和展览的举办标志着日本工业设计从恢复进入了成长期。

日本工业的成长期(1953—1960)期间,其经济与工业都得到持续发展,科学与技术的新突破对工业设计提出了新的需求。1953年日本电视台开始播送电视节目,使电视机的需求量大增;日本的汽车工业也在同期发展起来,摩托车从1958年开始流行。随着家庭电气化的发展,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已普及到千家万户。1960年日本电视机年产量为357万台,居世界第二;摩托车年产149万台,居世界第一。所有这一切都对日本的工业设计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的日本设计还处于模仿欧美作品的成长阶段,不少产品具有明显的模仿痕迹。如本田公司在20世纪

50年代生产的摩托车显然脱胎于意大利“维斯铂”轻型摩托车,汽车也多是摩托国外流行的名牌车。一些大中型企业管理方式与观念十分陈旧,主要的产品设计工作依然是由工程师处理,缺乏真正的产品设计师是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真正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一些大企业意识到设计对于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的重要性。1957年本田汽车公司设计部;1958年日本国家铁路公司设立了设计委员会。设计意识的觉醒使日本各企业对于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日增大,设计院校按常规培养的学生数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而,千叶大学从1959年设立了工业设计短期大学,以速成方法迅速培养工业设计人员,取得了一定成效。1954年京都纺织学院开设工艺设计系;1956年成立日本引燃设计中心—日本纤维意匠中心。经过日本设计界的努力,随着始于1957年的日本化纤工业的高速发展与普及,日本印染设计迅速实现了现代化。

日本工业从1961年开始进入发展期。这一阶段日本工业与经济飞速发展,电子、造船、汽车、化学纤维、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迅速崛起。195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茅,国民收入达到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水准。工业设计得到极大发展,由模仿逐步走向创造“日本风格”,从而成为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设计大国之一。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新技术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而设计水品有待提高,一些产品外形粗陋,细节处理草率。出口的设计产品也十分低劣。随着新技术的逐渐普及,仅靠技术新奇已经不能保障产品的竞争力,于是设计被提上议事日程,各产品企业相继成立设计部门。日本设计协会组织了大量展览,研讨等活动,交流工业设计的经验与信息,以促进设计的发展。如1961年协会在日本举办机械工业设计讲习会,促进机械和仪表外形的设计改革;并开始着手进行全国设计界的人体学宣传与推广。1966年末,日本工业设计界着手合作研究环境与工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日本设计借鉴布劳恩公司的产品特点,在新型电子产品设计中发展了一种高技术风格,即强调技术魅力的象征表现。如全黑外壳的音响产品设计中,以没有实质功能的按钮和指示灯做其面板装饰,看上去颇似科学仪器,满足消费者买有所值的消费心理。这一时期,日本在汽车和摩托车的设计方面形成独特的方法,大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并十分强调技术与

生产因素;出现了铃木牌各式摩托车、雅马哈牌摩托车、日产卡车、小汽车等优秀作品。工业设计深入各行各业,日本的工业制品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20世纪80年代,不仅发展设计变得十分重要,而且企业也愈发重视自己的设计定义。如拥有430名设计人员的丰田汽车公司对于涉及的定义是“设计是协调人的需要和机械设备之间的关系”。日本的高科技产业部门把大笔预算投入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并致力于扩大自己原有的生产领域。如理光公司从单一生产照相机改变生产办公室机器,提出“人情味的技术”,明确的要朝人——机和谐的方向发展。在复印机控制面板设计方面已经体现出这种注重人——机关系的设计风格。同样的努力也从索尼公司的电器中可以看到。这些都标志着日本大企业进入了工业设计的成熟阶段。

日本索尼电器公司是最重视设计的企业之一。索尼公司有明确的设计概念;提供方便,无须解释以外形设计让使用者了解功能;操作简便,如何解决人——机关系是设计中心。索尼公司本着“不跟潮流,坚持独创”的设计原则,将设计与技术、科研的突破结合起来,用全新的产品来“创造市场”和引导消费。日本电子产品早期受德国产品设计的影响,外形具有功能主义理性而冷漠的机械感。索尼公司有意识的摆脱德国影响,发展出一种既拥有高科技特征又具有人情味的设计风格。20世纪80年代,索尼公司设计人员的工作从单纯外形设计转到新产品开发,并且与生产部门、市场营销部门的关系日益密切。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它的传统设计不仅没有因现代化而遭受破坏,而且与现代设计同步发展,双双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体现日本设计中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重要特点。日本设计的“双轨制”方针即:一方面在陶瓷、家具、室内设计、服装、传统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保持传统风格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另一方面在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等高科技设计领域按照现代人的需求,按照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日本极为重视新技术,而一些传统设计概念又潜移默化的渗透到现代设计中。比如小型化、便携式、多功能、注重细节处理等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融入了日本现代产品设计中,成为日本产品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优点。著名设计师柳宗理将日本传统手工业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他的作品“蝶凳"在功能主义的创新中体现了日本传统形式的优美意蕴。传统文化滋养了日本现代设计,同时又是自身在现代设计中发扬光大。日本人在这发面的尝试,对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之国家的设计发展是可以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