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单向免疫扩散
(single immunodiffusion)
2018/10/5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7
双向免疫扩散
(double immunodiffusion)
2018/10/5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8
免疫电泳
(immunoelectrophoresis)
2018/10/5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
将特异性抗体与磁性微粒交联,称为免 疫磁珠(immune magnetic bead,IMB)。 IMB可与表达相应膜抗原的细胞结合, 应用强磁场分离IMB及其所吸附的细胞, 从而对特定的细胞进行分选,此为直接 分离法。亦可用二抗包被磁性微珠,与 任何已结合鼠源性一抗的细胞进行反应, 从而对细胞进行分离,此为间接分离法.
2018/10/5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1
补体参与的反应
应用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结合,激活反应体系中的补体 成份,能导致红细胞溶解,则 可根据溶血现象判定试验结果。 如溶血空斑试验、HLA的血清 学分型等
2018/10/5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2
采用标记物的抗原抗体反应
2018/10/5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1
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er, FACS) 对细胞进行快速、准确鉴定和分类的技术。流式细 胞仪集光学、流体力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于一 体,可对细胞作多参数定量测定和综合分析。样品 经多种荧光素标记的抗体染色,因荧光素发射光谱 的波长不同,信号能同时被接收,故能同时分析细 胞表面多个分子的表达及其水平。该法可检测T细胞、 B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及 其比率,以及CD4/CD8阳性T细胞比值等。此外,借 助光电效应,微滴通过电场时出现不同偏向,从而 可分类收集所需细胞。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本科免疫学POWERPOINT讲稿 免 疫 诊 断
1. 直接凝集:玻片和试管凝集 直接凝集: 2 间接凝集: 正相间接凝集和反向间接凝集。 间接凝集: 正相间接凝集和反向间接凝集 间接凝集和反向间接凝集。 补充介绍: 补充介绍: 3. 协同凝集:以SPA为载体的反向间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集。 协同凝集: 为载体的反向间接凝集。 为载体的反向间接凝集 在微生物检测中常用。 在微生物检测中常用。 4.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本科免疫学POWERPOINT讲稿 免 疫 诊 断
P232
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系统 (2) BAS-ELISA:生物素 抗生物素蛋白系统(biotin) 生物素 抗生物素蛋白系统( avidin system, BAS), 放大系统。 ) 放大系统。 (3)微粒捕获酶免疫分析技术:用于检测微量可溶性抗 )微粒捕获酶免疫分析技术: 原。 (4) 酶免疫组化法: 酶免疫组化法: 对抗原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 对抗原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 3 放射免疫测定法: 放射免疫测定法: 敏感度可达pg水平 常用于检测微量物质, 水平。 敏感度可达 水平。常用于检测微量物质,如胰岛 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吗啡、地高辛药物和IgE等。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吗啡、地高辛药物和 等
5 免疫比浊 (immunoephelometry) ) 在一定量抗体中分别加入递增量的 抗原,经一定时间形成IC,液体浑浊, 抗原,经一定时间形成 ,液体浑浊, 用浊度计测反应体系的浊度, 用浊度计测反应体系的浊度,据标准曲 线推算样品中抗原含量。 线推算样品中抗原含量。
本科免疫学POWERPOINT讲稿 免 疫 诊 断
3
本科免疫学POWERPOINT讲稿 免 疫 诊 断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1:8
1:16
Ag
Ab
扩散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15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16
3、免疫电泳 (immuno electrophoresis)
+
-
标本先电泳
**** **** ****** **** ***** ***
两侧挖槽加Ab孵 育后出现肉眼可
见沉淀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17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抗体直接结合所出现的凝集现象 :
(1)玻片法—定性试验:已知 Ab 未知 Ag(?) ABO血型鉴定, 细菌种属抗原型别的鉴定
+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10
(2)试管法—半定量试验: 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肥达氏反应”
病人血清 倍比稀释
伤寒细菌悬液
1:2 1:4 1:8 1:16 1:32 1:64 对照
1、免疫荧光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s)
利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或抗抗体以检测细胞表面或 细胞内抗原的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21
1、免疫荧光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s)
直接法
间接法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22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23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自身抗核抗体
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24
2、免疫酶标技术: 免疫酶标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用酶标记Ab(或Ag)与标本中的Ag(或Ab)发生 特异性结合
加入酶的底物,在酶作用下产生有色物质 根据颜色可作出判断或测量光密度值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精品医学课件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精品医学课件

2.间接凝集反应
概念:将可溶性抗原/抗体先结合于一种
与免疫无关的颗粒状载体表面,成为致敏颗 粒,再与相应抗体/抗原结合,出现的凝集现 象。
载体颗粒:红细胞、乳胶颗粒、活性炭 颗粒等。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如: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可溶性 载体 抗原
抗体
间接凝集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若将抗体结 合于载体微球上检测抗原。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形态计数法)
• 原理:人T细胞表面有PHA或ConA受体,T细 胞在体外受PHA或ConA的刺激后能转化为体 积较大、代谢旺盛、且能进行分裂的淋巴细胞, 以此测定T细胞的功能。
PHA刺激
48~72小时
mitogens small T lymphocyte
lymphoblast

疫 测
( Ag*-Ab)+ (Ag-Ab) 抗原抗体复合物


分离Ag*-Ab 和游离Ag*
(RIA)

测定Ag*-Ab和/或游离Ag*放射性


从标准曲线上读知含量
第二节 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免疫细胞功能测定
一、淋巴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 根据细胞的密度、粘附性能、表面标志 等,采用不同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 胞、淋巴细胞及不同亚群。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
间 接 免 疫 荧 光 法 示 意 图
抗核抗体(FITC-IgG))
(2)酶免疫测定法(EIA):
常用酶:HRP、ALP • ELISA:双抗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等。
基本步骤
底物
显色
二抗 一抗
不同Ag
to detect Ab to detect Ag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 第22章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一、单项选择1. 琼脂双向扩散的原理是基于:A. 抗原抗体各自在琼脂中扩散B. 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合适条件下形成沉淀C. 抗原抗体形成复合物D. 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E. 以上都对2.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A、电解质B、温度C、湿度D、酸碱度E、以上都不是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英文缩写是:A、ELISAB、ELISPOTC、IMBD、FACSE、以上都不是4. 下列哪项技术属于沉淀反应:A、直接凝集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免疫荧光D、双向免疫扩散E、以上都不是5. 有关免疫组化技术下述不正确的是:A、需应用特异性抗体B、可对相应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检测C、常用的技术有免疫电镜技术、酶免疫组化和免疫金组化等D、不能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E、不能检测可溶性抗原6.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检测抗体:A.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B.沉淀反应C.ELISAD.凝集反应E.ELISPOT7. 不能用于检测B细胞的是:A.ELISPOT B.单向琼脂扩散法C.溶血空斑试验D.速率比浊法E.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检测8. 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的常用方法是:A.密度梯度离心B.亲和层析C.电泳分离D.流式细胞术E.沉降法9. 检测可溶性抗原可采用:A.ELISA B.直接凝集反应C.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D.免疫组化技术E.溶血空斑试验10. 测定CTL功能可采用:A. 凝集反应B. 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C. 沉淀反应D. 免疫酶技术E. 荧光抗体技术11. 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不包括:A、凝集反应B、溶血空斑试验C、蛋白芯片技术D、沉淀反应E、免疫组化12. 常用的ELISA方法不包括:A、FACSB、间接ELISAC、双抗体夹心ELISAD、BAS-ELISAE、直接ELISA13. ELISA中通常使用的酶是:A. 酸性磷酸酶B.乳酸脱氢酶C. 过氧化物酶D.辣根过氧化酶E. 核酸末端转移酶14. ELISPOT的方法是用于:A.抗体的检测B.单细胞水平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C.整体水平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D. DNA检测E. 微量抗原的检测15. 鉴定T细胞亚群的方法是:A. ELISAB. ELISPOTC. 间接凝集试验D. 免疫荧光法E. 沉淀反应16. 有关免疫印迹技术错误的是:A、抗原需先进行SDS-PAGE分离B、需应用特异性抗体C、又称Western blottingD、抗原无需进行SDS-PAGE分离E、鉴定蛋白质的敏感性为1~5ng17. 免疫标记技术的示踪物质不包括:A.荧光素 B. 免疫毒素C.酶D.化学发光物质E.放射性同位素18. 下面哪项不属于体外Ag-Ab反应:A.沉淀反应B.凝集反应C.ELISA D.PCR E.免疫荧光技术19. 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检测的是:A. 间接凝集试验B. ELISAC. 单向琼脂扩散法D. 直接凝集试验E. 双向琼脂扩散法20. 定量检测病人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常用的方法是:A. 间接血凝试验B. 双向琼脂扩散C. 速率比浊法D. 免疫荧光E. 补体结合试验21. 要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激素水平(约pg/ml),采用的最佳免疫检测法是:A. 补体结合试验B. 放射免疫测定法C.细胞毒试验D. 免疫酶标记法E. 免疫荧光法22. 肥达氏反应的属于:A. 沉淀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D. 直接凝集反应E.补体结合试验23. 迟发性超敏反应(DTH)主要用于检测:A.APC的功能 B. 吞噬细胞功能C.B细胞免疫功能D.T细胞免疫功能E.补体的功能24. 分离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不包括:A、免疫吸附分离法B、磁珠分离法C、FACSD、ELISPOTE、四聚体技术25. 用于分析两种抗原的相关性的方法:A. 双向免疫扩散B.免疫电泳C单向免疫扩散D.ELISA E.免疫比浊26. 属于可溶性抗原的是:A.红细胞B.伤寒杆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抗原包被的乳胶微粒E.细菌外毒素27. 有关酶联免疫斑点试验错误的是:A、可用于测定吞噬功能B、英文缩写为ELISPOTC、需应用特异性抗体D、可用于检测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E、可用于检测B细胞特异性抗体28. 与抗原抗体的结合特异性有关的是:A. 抗原抗体结构的互补性B.抗原决定基的种类C.抗原分子的抗原决定基数量 D. 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E.抗体的效价29. 不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是:A. 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B.反应的温度 C. 反应的酸碱度D. 反应的离子强度E.以上都不是30. T细胞功能的检测方法不包括:A、形态计数法B、ELISAC、3H-TdR掺入法D、MTT比色法E、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检测31. 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A. B细胞B. 抗原提呈细胞C.NK细胞 D .T细胞E.吞噬细胞32. 放射免疫测定的标记物是:A. 辣根过氧化物酶B. 放射性核素C. 鲁米诺D. 荧光素E. DNA33.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常用方法:A.洗淘法B.E花结试验C.尼龙毛法D.流式细胞术E.葡聚糖-泛影葡胺(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34. T细胞增殖试验可选用:A.3H TdR 掺人法B.溶血空斑试验C.51Cr释放法D.聚合酶链反应E.免疫印迹法35. 抗原肽MHC分子四聚体结合的是:A.B细胞B.T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NK细胞E.T细胞的TCR二、不定项选择题1. 关于ELISA,正确的是:A. 可用于测定体液中可溶性抗原的含量B. 可以检测细胞膜表面特定抗原的表达水平C. 实验原理是抗原抗体在琼脂中的自由扩散D. 可用于测定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E. 可用于测定补体功能三、名词解释1. ELISA2. ELISPOT3.凝集反应4.沉淀反应四、简答与论述1. 细胞因子测定可用哪些方法?答案:一、单项选择1. ECBBD 6. AEDAB 11. BADBD 16. DBDDC21. BDDDA 26. EAAAB 31. ABEAE二、不定项选择题1. A。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基于 抗原-抗体 反应的检测 方法
一.抗原抗体反应概念
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发生的高度特异性结 合反应。在合适条件下所进行的体外反应中,抗 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呈现某种反应现象 (如凝集、沉淀)。由于实验所用抗体存在于血 清中,故又称血清学反应。
二、抗原抗体反 应的特点
高度特异性
通过记录溶血空斑的数 目可知抗原特异性B细胞 的数目
细胞毒试验
51Cr释放法
乳酸脱氢酶释放法
细胞染色法
靶细胞被杀伤后, 向体系中加入台盼 兰,可进入膜破损 的细胞内,将细胞 染成蓝色。活细胞 拒染而不着色。
凋亡细胞 检测法
琼脂糖电泳法
正常细胞基因组DNA 凋亡细胞
TUNEL法
在细胞中加入末端脱氧 核苷酸转移酶(TdT)和 生物素标记的核苷酸
血浆
单 个核细 胞
(PBMC,包
离心
括淋巴细胞、 C和NK)
红细胞和 粒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稀释 血液
淋巴细胞分 离液(葡聚糖 -泛影葡胺 r=1.078)
血浆
单 个核细胞 (PBMC,包
括淋巴细胞、
DC和NK)
离心
红细胞和 粒细胞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磁珠分离法
1
免疫吸附分 离法
2
流式细胞术
三.表面化学基团之间的可逆结合
抗原抗体结合除了空间结构互补外,主要以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键 等非共价结合。易受温度、酸碱度和离子强度的影响而解离,解离后 抗原抗体仍具有原有特性,可借助亲和层析法纯化抗原或抗体。
抗原抗体反应的2个阶段
○ 第1阶段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在数秒钟至几分钟内完成;第2阶段 是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靠正负电荷吸引形成较大复合物,所需时间从数 分钟至数日不等。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2019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2019
■-Ab+待测Ag+ Ab-生物素化+抗生物素(四价)+ 生物素化—E+底物
BAS-ELISA法:敏感性更高。用于抗原、抗 体以及DNA、RNA的检测。
卵白及某些微生物中的蛋白质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微粒捕获酶免疫分析技术 常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CEA、AFP)
性激素、甲状腺素(T3、T4)、HCG等微 量可溶性抗原 。将已知抗体致敏的微粒 与生物素亲和素酶放大系统结合,最后 酶作用于荧光底物,通过检测荧光强度 来判断未知抗原的含量。
吞噬指数=(200个吞噬细胞中所吞噬的细菌 总数÷ 200个吞噬细菌的吞噬细胞) ×100 ﹪
5.细胞因子的测定 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了解其在
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监测细胞免疫功 能。常检测的细胞因子有IL-2、IL-4、 IL-10、IFN-γ等。常用的方法主要 有生物活性检测法、ELISA法等。
三、免疫学检测的应用
荧光抗体标 记混合细胞
细胞分选器
荧光
检测器
抗原肽-MHC分子四聚体技术 将特异性抗原肽段、可溶性MHC-Ⅰ
类分子重链及β2微球蛋白在体外正确折 叠,在亲和素存在下构建四聚体,并结 合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外周血及组织中 抗原特异性CTL的比率。
(三)淋巴细胞功能的测定
淋巴细胞及其 亚群的分离
磁珠分 离法
灵敏性高, 有放射污染。


丝裂原刺激




3H-TdR




放射性测定


⑶MTT法:灵敏性不及3H-TdR掺入法 但无放射污染.
T细胞增殖时,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 氢酶将MTT还原为紫褐色的甲臜颗粒, 该颗粒被随后加入的异丙醇或二甲基亚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片法
常用于菌种鉴定或ABO血型鉴定
直接凝 集反应
试管法
1:2稀释待测血清 第1:24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1:本8原理
选择最佳稀释浓度, 常用于检测抗体的滴 度或效价,见于临床 诊断伤寒或副伤寒所 用的肥达氏反应和诊 断布氏菌病所用的瑞 特试验。
1:16
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Ag/Ab先吸附在某些颗粒载体上,形成致敏颗粒,然后再与相应Ab/Ag进 行反应产生凝集,叫间接凝集反应。如将溶血毒素O吸附于乳胶颗粒上的抗“O” 试验、人IgG作为Ag吸附于乳胶颗粒上的类风湿因子检测。
b)
素、酶相结合,最后酶作
用于荧光底物发光,通过
检测荧光强度判断未知抗
原的含量。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e) 免疫组化技术
定位、定性、定量检测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②免疫荧光技术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③放射免疫测定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的免疫测定。将 同位素的敏感性与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结合起来, 具有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激素、 药物等微量物质的检测。常用的有131I、125I。
④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将化学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新 的免疫分析技术。最常用的发光物质是鲁米诺。
灵敏度高、简便、可实现自动化分析。
出现凝集现象,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叫间接库姆试验
2.沉淀反应
毒素、组织浸液及血清中的蛋白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后,出现肉眼可见的沉 淀物,称为沉淀反应。沉淀反应可在液体中进行,也可在半固体琼脂凝胶中进行。
Ab in gel
单向免疫扩散
Ag
Ag
Ag
Ag
用于确定 抗原浓度
免疫比浊
过量Ab Ab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Ag-Ab反应的原理
特异性
高亲和力
Ab
结合力的表示方法 亲和力和亲合力
低亲合力
Ag
低亲和力
Ab
高亲合力
Ag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Ag-Ab反应的可见性
Ab 过剩
Ag 过剩
比例适当,交联成网络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1.凝集反应
细菌、细胞等颗粒性Ag或表面包被抗原的颗粒状物质与相应Ab在电解质存在的情况 下直接反应,二者比例合适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现象。
凝集反应常用于溶血性疾病的诊断:
+
属于IgG,分子 量较小,抗体与红细胞间的 结合力不能克服细胞间的排 斥力,不出现凝集
体外加入 抗人IgG
出现凝集现象, 叫直接库姆试验
+
正常人O型血 患者血清内的 的Rh+的RBC 游离anti-Rh
+
体外加入 抗人IgG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1.电解质 抗原抗体等电点分别为pH3-5和pH5-6,在中性或 弱碱性条件下表面带有较多负电荷,适当浓度的电解质会使 它们失去一部分负电荷而相互结合; 2.温度 通常为37℃,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增加抗原与抗体 分子的碰撞机会,但56℃以上可使抗原或抗体变性失活; 3.酸碱度 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pH值在6-8之间,pH值过高 或过低均可直接影响抗原抗体的理化性质。当pH值接近等电 点时,抗原抗体多带正负电荷相等,由于自身吸引而出现凝 集,导致非特异性反应。
第22章 免疫学检测原理
免疫学检测是指借助免疫学、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等理论或方法,对抗原、抗体、 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等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临床医学中,免疫学检测可用于免疫相关疾 病的诊断、病情检测和疗效评价等。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 第二节 免疫细胞检测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上的应用
Ab
Ab
双向免疫扩散
Ag1 Ag2
Ag3
Ag4
Ab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鉴定多种抗原是完全相同、 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
沉淀反应—免疫电泳
存在于不同区域的抗原与抗 体结合,在比例适宜处形成 沉淀弧。沉淀弧的数量、位 置和形状与标准品相对比, 可分析样品的成分及其性质。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3.免疫标记技术
① 免疫酶测定法 ② 免疫荧光技术 ③ 放射免疫测定法 ④ 免疫胶体金技术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①免疫酶测定法
a) 夹心法ELISA
b) 间接ELISA
a)
c) BAS—ELISA 利用生物
素和抗生物素蛋白为桥梁
d) 微粒捕获酶免疫分析技术
将已知特异性抗体致敏的
免疫微粒与生物素、亲和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四、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技术的应用
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发生的高度特异性结合反应。在合 适条件下所进行的体外反应中,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可 呈现某种反应现象(如凝集、沉淀)。由于实验所用抗体存在 于血清中,故又称血清学反应。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五、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3. 表面化学基团之间的可逆结合 抗原抗体结合除了空间结构互补外,主要以氢键、范德华力 和疏水键等非共价结合。易受温度、酸碱度和离子强度的影 响而解离,解离后抗原抗体仍具有原有特性,可借助亲和层 析法纯化抗原或抗体。
抗原抗体反应的2个阶段 第1阶段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在数秒钟至几分钟内完 成;第2阶段是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靠正负电荷吸引形成较 大复合物,所需时间从数分钟至数日不等。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
一、抗原抗体反应概念
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发生的高度特异性结合反应。在 合适条件下所进行的体外反应中,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 合可呈现某种反应现象(如凝集、沉淀)。由于实验所用抗 体存在于血清中,故又称血清学反应。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高度特异性 可精确区分物质间极微细的差异。 表示为 亲和力:一个抗原表位与相应抗体单一抗原 结合位点间的结合能力。 亲合力:指一个抗体分子与整个抗原大分子 间的结合强度,与抗原表位数目有关。
第22章免疫学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2.抗原抗体结合的带现象与可见性
抗原抗体结合存在带现象(前带、等带、后带),适宜的抗原抗体浓度和比例 (等带)决定抗原抗体结合后能否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