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常见8种心理误区

合集下载

干部作风八点问题清单及改进措施

干部作风八点问题清单及改进措施

干部作风八点问题清单及改进措施问题清单:1. 个别干部存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问题,违背廉洁从政原则。

2. 存在干部享受特殊待遇、追求个人私利的现象。

3. 存在一些干部在工作中不作为、不担当、不负责任。

4. 存在干部不遵守纪律规定、擅自行事的情况。

5. 个别干部缺乏与群众的良好沟通和联系方式。

6. 存在干部不虚心听取意见建议、不善于与下级沟通的问题。

7. 存在部分干部能力不足、素质欠缺的情况。

8. 有干部在工作中不注重形象塑造,影响到工作效果。

改进措施:1. 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强调权力清廉、职责担当。

开展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培训,加强对干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2. 推行干部待遇公开制度,杜绝特殊待遇、任人唯亲的情况。

建立机制,保障干部待遇公平公正。

3. 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对干部工作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激励干部担当责任,发挥作用。

4. 加强纪律教育和监督,建立健全纪检机构,严肃追责不遵守纪律的干部。

5. 鼓励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群众,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了解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6. 建立定期座谈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宣传干部汇报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增强诚信与沟通意识。

7. 加强干部培训和学习,提升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素质。

注重精英干部培养和选拔。

8. 强调干部的形象建设,在工作中要注意仪表仪容、言行举止等方面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

以上是干部作风八点问题清单及改进措施的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改进过程中,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强调监督执纪、倡导群众路线,相信干部作风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谢谢!。

警惕干部考察谈话中的六种不正常心理

警惕干部考察谈话中的六种不正常心理

警惕干部考察谈话中的六种不正常心理一是畏惧疑虑。

主要表现为对考察组不信任,害怕自己讲了对考察对象不利的话,事后被其知道不仅失了情面,还可能遭受打击报复。

而有的人自身与被考察对象有牵连关系,如果反映他人的问题,就会暴露自己的问题,因此,不愿吐露实情。

二是敷衍应付。

从思想上就没有看重考察,觉得考察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因此认为与其说实话担惊受怕,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

三是嫉妒。

看到与自己资格、年龄相仿、学历相等、能力相当的干部进步心生妒意,在评价他人时有意淡化成绩多讲不足,甚至恶语中伤。

四是投桃报李。

有的谈话对象与被考察者私交好,或者曾经施恩于己,出于回报,就对其多说成绩少讲不足。

五是借机报复。

有的因与被考察对象有成见、有私怨,则对其多反映缺点和问题,甚至歪曲事实,诬陷攻击。

六是谋取私利。

如果被考察者的职位调整可能对自己的工作安排有利,则对其多加好言;如果被考察者的职位调整于己不利,就多讲缺点和不足,期望达到阻止其提任,有利于自己的目的。

要防止和避免以上不正常心理对考察工作的影响,一是要组织好谈话过程。

谈话前搞好宣传发动,教育干部群众消除思想顾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人。

谈话时要安排一个适当的谈话场所,准备充分的时间,让谈话对象能够放心地谈,尽情地谈,全面地谈。

二是要扩大谈话范围。

既要找考察对象工作圈内的同志谈话,又要找被考察对象生活圈、社交圈的同志了解情况,保证参加谈话群众的数量和代表性,掌握干部的全方位表现。

三是要细化谈话内容。

制定科学规范的谈话内容要求,并有侧重地对不同层次的考察对象选择不同内容。

四是要优化考察主体。

加强考察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提高谈话的技巧,教育考察人员严守保密纪律,防止出现泄密、失密现象的发生。

“四风”问题背后是八个心理作祟

“四风”问题背后是八个心理作祟

“四风”问题背后是八个心理作祟梳理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通报的典型问题,违纪者之所以不收手、不知止,其心理存在的一些误区不容忽视。

查不到我的侥幸心理从部分通报看,有些违纪者虽意识到“风声紧”,但在未被查处前,总抱有“查不到我头上”的侥幸心理。

这种侥幸,有的出于对自己隐秘手段的盲目自信。

擅权任性的放纵心理有权任性,放纵妄为,会让人彻底失去对纪律的敬畏,少数党员干部因此公私不分、假公济私甚至损公肥私。

有的凡事必请必送,组织公款宴请;有的特权思想严重,长期公车私用;有的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擅权者搞“四风”,有时明目张胆,肆意到荒唐。

2015年6月,黑龙江省五常市公安局民意派出所民警赵玉红为操办升学宴,竟找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王怀宇利用警务通工作平台群发邀请短信,事发后,二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不以为然的麻痹心理“公款吃几餐饭、收送些土特产、临时用个公车……这些小毛病组织不会管。

”这种心理误区,在不少踩到纪律“红线”的党员干部中颇有市场。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从细微处约束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踩“红线”,否则就会遭到纪律的“当头棒喝”。

照走老路的惯性心理“四风”之所以顽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其经过长年积淀,已成为陈规陋习,具有强大的惯性。

有的党员干部不是按规定办事,而是按惯例办事,结果办了糊涂事。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抓作风建设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许多“惯例”早已不再“惯”了。

这种形势下,若还照旧思维办事,势必处处碰“壁”乃至触“电”。

事不关己的看客心理不少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处分的村居干部表示,他们最初认为八项规定精神只是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紧箍咒”,对于自己的管束不会那么严,甚至可以置身事外。

不把自己摆进去,纪律就会把你摆进去。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量到底的纪律尺子,上至高级干部,下到普通党员,不管是在党政机关工作,还是就职于国有企事业单位,不管是中央部门,还是村居组织、基层站所等,谁违反了都要受到严肃查处。

整风肃纪“八种不良心态”检查对照材料

整风肃纪“八种不良心态”检查对照材料

整风肃纪“八种不良心态”检查对照材料整风肃纪八种不良心态实践活动个人检查参照材料自开展整风肃纪实践活动以来,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充分认识到八种不良心态问题的危害性。

通过学习、查摆、参照,特别是联系自己思想与工作实际,重点查找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现将个人检查参照情况总结如下:一、查找问题1、唯我独尊的骄横心态。

长期以来,自己严格遵守虚心向同事学习,切记自己在工作中独断专行。

在工作中的任何情况都及时虚心向班子成员及员工请教学习。

2、沾沾自喜的自满心态。

自己想做、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有些计划缺乏有效的载体,因此在安排布置工作时,尽管也动了很多脑筋想要在成效上下功夫,但流于形式的现象仍然存在。

3、高高在上的衙门心态。

深入职工熟悉实际情况不够,只注重熟悉自己想要熟悉的问题,未能切实关心职工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有脱离职工群众的现象存在,没能认真做到角色转换,没有真正职工打成一片。

4、吹嘘自擂的浮夸心态。

对工作,没有首先从理论上系统研究,满足于处理日常事务,对工作的宏观思考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这种做法使工作效率与质量受到影响。

不到位,是通过学习,仍感到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始终不透彻,核心的东西没有找到。

5、功成名就的无为心态。

有的时候也存在着开会时,以会议落实会议与走形式、走程序的现象,甚至也说空话、套话,对要解决的问题,在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上下的功夫不够。

6、得过且过的交差心态。

欠缺创新意识与开拓意识,对新问题、新情况,探索得不够。

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的时候产生的新办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7、职责不明的迷茫心态。

遇到棘手的事,常常以我定不了、管不了为借口而回避,没有深入的考量与探究。

因此,政策讲不清、道理摆不明,一推了之。

遇有敏感问题,瞻前顾后,想入非非。

8、随遇而安的逐流心态。

有的时候在工作上为创新而创新、为高度而高度,导致产生脱离实际现象;对职工普遍关心的生存进展问题,思考不够、办法不多、解决不力。

探析党员干部腐败心理原因及腐败防控措施

探析党员干部腐败心理原因及腐败防控措施

探析党员干部腐败心理原因及腐败防控措施作者:王莹华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8期摘要:腐败主要表现为利用职业专长、职务便利或专业知识侵犯侵占公共财产、款物挪用、行贿受贿、私分罚没财物。

党员干部腐败行为是多种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章分析了党员干部腐败心理表现为特权心理、侥幸心理、补偿性心理等八种类型。

提出了腐败防控措施主要有构建科学教育体系、优化外部环境、健全和落实反腐机制。

关键词:党员干部;腐败心理;原因;心理干预;对策党员干部腐败是受到腐败心理影响及支配下利用公共权力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每一个腐败党员干部内心深处都有异常的心理表现,导致了腐败行为。

一、党员干部腐败心理表现根据大量数据和腐败党员干部案例分析,腐败心理现象主要有八种类型。

(一)特权心理。

腐败党员干部认为权力即意味着财富,为了满足特权心理,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权力寻租行为。

甘肃省合作市森林公安局原局长包世华自2014年任局长以来,三年内公车私用114次,用罚没款公款旅游,他认为这些是小问题,不值得被纪检监察机关关注。

(二)侥幸心理。

腐败党员干部明知腐败行为必定触犯法律,但在侥幸心理支配下不收手。

(三)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指个体通过努力使以前的缺陷转变成优势,以得到某种补偿或超越,是一种以过分行动寻求解脱的心理防御机制。

湖南省常德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武福曾作为援藏优秀干部,在西藏南部地区海拔4000米的隆子县担任县委书记职务,自认为吃了苦应该得到补償。

他回湖南任职后看到一些老板坐豪车住阔宅,心里更加不平衡疯狂敛财。

(四)盲从心理。

盲从即不假思索地在知觉、判断等方面跟从、追随他人愿望的心理倾向。

原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勇表达悔意,“思想上的庸俗化让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党内生活的庸俗化让我更加放纵自己;社会风俗的庸俗化改造了我的思想;政治原则的庸俗化支配了我的行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庸俗化让我禁不住各种诱惑;待人接物的庸俗化麻醉了我的神经。

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 思想糊涂,信念不坚,精神动力不足。

对中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模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等重大理论界限划分不清楚,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缺乏为捍卫和实现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的激情。

不是积极主动地想做好工作,而是机械地、被动地或者仅仅为了得到领导满意而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不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工作,而是仅仅把它作为谋生手段而工作。

缺乏远大志向,精神萎靡不振,做事拖拖沓沓。

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因为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和国家的前途悲观失望,为自己谋求后路而走上贪污腐败、蜕化变质的道路。

2. 说得好、做不好,讲得多、做得少,实干精神不强。

这些年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要求、执政目标应当说越来越准确,越来越细化,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贯彻落实很不够,没有真正把这些执政理念落实到各项事业的具体发展中,落实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在一些地方充斥大话、假话、空话、套话;工作是隔空喊话,隔靴搔痒,决而不行,行而无果。

相反,形式主义、文牍主义、衙门作风比较浓重,用会议指挥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用汇报来检查汇报,人民群众越来越不满意“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

3. 自我满足,盲目乐观,自我解剖精神缺乏。

改革开放30多年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确实前所未有,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种快速发展是因为抓住了一些机遇,带有粗放型、扩张型的性质,而今后我国的发展形势会更加严峻。

因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别人跟你打交道就会更加算计和提防了;需要解决的矛盾会更加复杂,任务会更加艰巨,难度也会更加增大。

然而,我们一些同志看不到这一点,对已经取得的成绩自我满足,对未来的前途盲目乐观。

看不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不深入查找目前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清醒地反省自己并严格地解剖自己;不能正确认识个人和组织、个人和群众、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对取得的成绩评价得过高,对个人的作用估计得过高。

党员领导干部“四风”问题具体表现

党员领导干部“四风”问题具体表现

党员领导干部“四风”问题汇总
一、形式主义方面
1.学习自觉性不高。

对学习重视不够,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可以适当放松;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工作忙、事务性工作多的时候,存在以工代学现象。

2.工作作风不够实。

工作欠缺统筹谋划,局限于布置什么做什么;工作执行中重完成,没有高标准要求;开展工作缺乏创新,工作方法比较简单。

二、官僚主义方面
1.深入基层不够。

不能经常深入基层单位,没有积极主动与同志们打成一片,开展工作不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科室中与其它同志谈心较少。

2. 服务不够主动。

只忙于干事务性工作,工作中有经验主义倾向,不能直接深入了解处室、基层的所想、所盼,宗旨意识不够强;制定工作政策有时急于推进工作,没有深入基层单位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群众意识不够强。

三、享乐主义方面
1.安于现状。

工作有懈怠心理,存在“缓口气”倾向,满足按部就班,满足已有成绩,对工作不能做到精益求精。

2. 缺乏进取。

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淡化,不立新目标,缺乏新动力,工作中缺乏勇于开拓精神。

四、奢靡之风方面
过“紧日子”的思想有所淡薄,勤俭节约的意识不够强,在安排评选等各种活动时没有做到经费效益最大化。

探析新常态下基层党员干部心理问题及调适对策

探析新常态下基层党员干部心理问题及调适对策

探析新常态下基层党员干部心理问题及调适对策作者:王莹华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第37期王莹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2)【摘要】基层党员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关系着人心向背和社会和谐稳定。

该群体总体来说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少数党员干部心理压力过大、认知发生偏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甚至产生焦虑、抑郁乃至非正常死亡事件。

文章对新常态下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困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7-0019-02当前,基层党员干部的心理问题愈加多样化。

由于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面对的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多,所以极易出现一些不常见的心理问题。

新常态下基层党员干部面临着更加繁重的工作责任和更加严格的社会监督,面对压力,做好心理调适至关重要。

一、问题提出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文件指出,“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广大干部的心理健康,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供心理健康保证”。

基层党员干部的心理问题受到价值观、个人认知、工作环境和家庭等影响,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1.认知偏差。

有的党员干部级别提高后逐渐产生自负心理,听不进“异见”;有的存在自卑心理,把上级指示当“圣旨”;也有的在权力观、政绩观、人生观等方面产生困惑,没有得到及时学习和提升,在工作过程中没有用客观辩证方法看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产生“学而优则仕”以及“父母官”官本位思想。

2.心理失衡。

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个人发展期望值较高,与实际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不相吻合,导致心理失衡。

另外,少数党员干部在西方文化和享乐主义影响下,理想信念动摇,心理天平逐渐倾斜。

还有的当个人经济待遇与其他行业人员的收入距离较大,也会造成心理落差,出现心理失衡。

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八种意识 新风正气必定压倒歪风邪气

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八种意识 新风正气必定压倒歪风邪气

詹 书
做到 围绕大局 、服务大局 ,把主要精力和T作重心放到保证政令 畅通 、保障经济发展 、保持本单位本行业的改革发展稳定上来 , 始终做到 围绕 中心不偏移 、服务全局不犹豫 、促进发展不动摇 。 五 、牢固树立 自律意识 , 做到严 以律 己、宽以待 人 。 古人云 :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令 而不行。律人者必先律己,教 育者必先受教育 。党员干部要坚持从 自身抓起 ,从 自身做起 ,只有 恪尽职守 、兢兢业业 ,做到严以律 己、宽以待人 ,才能使人心悦诚 服。要摆正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 、 组织T作纪律 、经济T作纪律和群众_ T作纪律 ,做到不该说 的话不 说 、不该拿的东西不拿 、不该去的地方不去 、不该交的朋友不交 , 要求别人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注 重纪律修养 ,恪守廉洁从政规定。常修为政之德 ,常思贪欲之害 , 常" f ' t -  ̄已之心 ,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制度面前没有特权 ,制度 约束没有例外 。注重 自律修养 ,自觉接受监督。高 尚的道德人格是 靠严格的道德 自律实现的。党员干部应带头做廉洁 自律 的表率 ,自 觉接受监督 ,乐于接受监督 ,养成在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监督下开展 工作的习惯。通过加强 自律修养,做到慎言 、慎行 、慎初 、慎微 、 慎独 ,不为利所惑 ,不为名所累,不为情所迷 ,不断升华党性 、升 华境界 、升华人格 ,树立并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情趣 。正人 先正己 ,党员干部 只有这样才能身有正气 、不言 A威。 六 、牢 固树 立 效 率 意 识 ,做 到 严谨 细 致 、雷 厉 风 行 。办 事 要 计 成本 ,干事要讲效 率。每个党员干部必须要有雷厉风行的T作 作风 ,进一步增强效率意识 ,严谨 细致 ,努力成为高效型 的党员 干部。要有强烈 的时效观念 ,任务明确后 ,要抓 紧时问 ,争分夺 秒地把事办好 ,对领导交办 的事项快速反应 , 做 到抢 前抓 早 、及 时布置 、尽快落实 ,对下级呈报需办理 的各类事项和群众举报信 件 ,迅速处理 ,做到说 了算 、定 了干 ,快节奏 、高效 率 ,坚持重 实际 、办实事 、求实效 ,做到雷厉风行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 七 、牢 固 树 立 协 作 意 识 ,做 到 分工 合 作 ,相 互 支 持 。团结 出 凝 聚力 ,团结m战斗力 ,团结 创造力 。党 内干部的 团结 ,不 是 无原则 的拉拉扯扯 , 也不是酒桌上 的哥们义气 , 更不是非 组织 的 团团伙伙 ,而是事业上的相互支持 、工作上 的相互配合 、学习上 的相互 切磋 、生活上 的相互关照 。党员 干部要履行好 职能 ,发挥 好 作用 ,只有强化 团结协作 的意识 ,靠 理解 、靠 宽容 、靠谦和 , 紧密团结在一起 ,才能形 成强大的动力 ,才能圆满完成肩负的重 担。要建立一支精干 、高效 的党的干部队伍 ,每个党员十部必须 同绕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 目标任务 ,同心 同德 ,扎实工 作 ,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 、相互沟通 、相互协调 、相 互帮 助 、相 互配合 ,做到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体 现一股集体力量 ,一 种 团队精神 ,共 同把工作做好 。 八 、牢 固 树 立 感 恩 意 识 ,做 到 饮 水 思 源 ,学 会 珍 惜 。中华 民 族是最懂得感恩 的民族 ,流传着许许 多多知恩 图报 的动人故 事 , 展现 了感恩 的美德 , 展示着感恩 的圣洁 , 诠释 了淳朴 的民风 。 《 弟 子 规 》传 诵 着 :“ 恩 欲 报 、怨 欲 忘 、报 怨 短 、报 恩 长 ” 的 经典 警 句 ,传承着 中华美德 ,源远流长。而现实生活 中,我们极少数干 部 ,总觉得 自己付 出的多 、得 到的少 ,心理不平衡 ,这无论对个 人的成长还是对 干好 工作都

基层干部心理问题不可忽视 可从三方面着手解决

基层干部心理问题不可忽视 可从三方面着手解决

基层干部心理问题不可忽视可从三方面着手解决当前,一些基层干部经常出现一些极端行为,媒体时有报道。

据调查,当前基层干部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归集起来有五种症状:一是焦虑抑郁。

常常因为无关紧要的事情对下属发脾气、使性子。

二是封闭冷漠。

有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行为孤僻,郁郁寡欢。

三是失落倦怠。

有些干部总感觉“怀才不遇”,常叹息命运不公,且牢骚满腹。

四是心浮气躁。

有些人不踏踏实实做工作,工作能力和成绩平平,一有风吹草动就上下活动,要职位要提拔。

五是嫉贤妒能。

导致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较多,既有工作环境复杂、任务艰巨等外因,也有自我素养欠缺、调适不够等内因。

基层干部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是否健康,对其执行能力以及社会和谐有着重要影响。

解决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落实干部身心调适措施。

应把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谋划,作为干部培训和素质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举办干部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讲座,引导他们自省、自察、自测、自调、自我激励与自我完善,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理性地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促进内心和谐;要自觉加强个人修养,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良好心态;要坚持做到在“名”上保持平静的心态,在“利”上保持平淡的心态,在“情”上保持平常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二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干部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政绩观,管得住小节、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

注重帮助和引导他们能够容人容事,讲原则、讲大局、讲风格、讲和谐。

平时,要多读一些有关心理调适方面的书籍,寻求破解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良药,抚慰身心与灵魂、构建心理健康防线。

三是改进干部任用管理方式。

在提拔、任用干部时,要将干部心理素质是否健康和谐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对明显存在心理缺陷的干部不能重用;在确定干部工作岗位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压力耐受度。

警惕“四无”党员干部

警惕“四无”党员干部

龙源期刊网 警惕“四无”党员干部作者:王立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15期作为一名检察机关的党员干部,从检察机关查办的一些职务犯罪的案件来看,一些党员干部的蜕变过程令人心痛。

仔细研究他们蜕变的过程,可以清晰地分辨出这些党员干部身上逐渐暴露出的“四无”特点。

心中无“魂”,放松理想追求。

一些党员干部整天忙于文山会海和各种应酬,没心思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却热衷于钻研官场厚黑学、风水学等,再加上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思想的侵蚀,就会逐渐淡薄政治意识,放松理想信念追求,面对歪风无动于衷,听任错误思想传播不加抵制。

目中无“人”,严重脱离群众。

一些党员干部眼睛只往“上”看,大部分心思花在投机钻营上,甚至为了跑官被诈骗钱财,把民众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攫取利益的工具,对民众的诉求视而不见,对民众的呼声听而不闻,民怨已起还不在意,矛盾已酿毫无察觉。

胸中无“法”,贪污腐化严重。

一些党员干部逐渐疏于对恢恢法网的敬畏。

他们对法纪的态度多数是从敬畏转变为漠视,认为小节无害,对违法乱纪行为能否被查处存在侥幸心理,明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却仍然贪图居心叵测者的“糖衣炮弹”。

长此以往,最初对恢恢法网的敬畏,逐渐被对安逸生活的贪恋所湮没。

脑中无“德”,特权思想泛滥。

一些党员干部逐渐疏于对为官之德的培养,他们往往是从思想滑坡、道德失控、官德丧失慢慢演变而来。

有些干部喜欢我行我素,不愿意接受监督,好像监督是跟自己过不去。

这是一种极其错误、有害的认识。

权力不受监督便会膨胀,膨胀到一定程度便会造成特权思想的横行。

而事实一再证明,主动接受监督的干部较少犯错误,拒绝接受监督的干部很容易走向腐败。

责编/徐艳红美编/石玉。

工作心得: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四种心理误区

工作心得: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四种心理误区

工作心得: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四种心理误区纪检监察机关肩负执纪监督的职责和使命,作为执纪监督的主体,纪检监察干部更要接受监督。

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典型案件来看,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在执纪监督过程中,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谋取私利,背弃了党的优良作风,背离了群众的殷切期盼,影响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公信力,制约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纪检监察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与其他领域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相比,既有共同的心理特点,同时又有自身的职业特点。

因此,有必要分析把握其易犯的心理误区,纠正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理念,切实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责任和能力担当。

纪检监察干部有以下四种心理误区值得关注。

心理误区之一——自甘堕落心理:“别人都可以捞,我为什么不能干”现实生活中,一些被监督检查对象为了逃避或减轻党纪政纪的监督和处罚,先联络感情,后大肆行贿,想方设法拉拢腐蚀纪检监察干部,导致一些纪检监察干部有的在日常执纪和监督检查中接受吃请、收受礼品,有的违反规定在督查问责过程中遮掩错误事实、说情开脱,有的在案件调查中泄露秘密、通风报信,等等。

社会环境决定人们的意识和行为。

从深层次来看,纪检监察干部违纪原因,既有外部社会因素,也有自身原因。

外部社会原因主要是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攻坚期,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有着不少缺陷与漏洞,存在着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使得诱发职务犯罪的因素呈急剧增加态势。

由于外部职务犯罪因素的增加,对纪检监察系统的各种不良影响也随之增加,一些纪检监察干部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特别是一些腐朽落后思想文化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价值观念造成较大冲击。

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对反腐败斗争心存疑虑,信心不足,甚至在内心深处对腐败现象有一种潜在的认同,认为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不适应形势就难以立足。

于是就产生了“别人都可以捞,我为什么不能干”的自甘堕落心理。

在这种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下,纪检监察系统出现一些无视法纪、违章办事的害群之马也就不足为怪。

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

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

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干部层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要。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部群体的精神状态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在今天,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经济、社会方面的风险,也有着更加深刻的心理层面的隐情。

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分以下几种类型来讲述。

一、心态消极在从各方面压力下,许多的干部处于一种消极的心态之中。

这种消极的心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以及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

干部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心态来驱动自己,从而保证自己及周围的人都能取得好的结果。

如果干部的精神状态出现一定的消极性,那么他们就很难自我调整,最终导致自己的工作效率不高、职位被人抢走等棘手问题。

二、缺乏动力干部需要不断自我激励,以便在工作中实现最佳效果。

但是,许多的干部在面对枯燥、乏味的任务时,缺乏动力,无法积极推进工作。

这种懒惰和缺乏动力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作团队的工作效率、追求的目标以及实现的效果,最终会失去整个团队的信任。

三、过度自信干部的自信是一种宝贵财富,可以给予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有人说过“自信过度是一种病”,而这种过度自信也会直接影响到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现。

有些干部因为某些特殊的事件,过度自信,而导致他们无法接受别人的建议,最终导致整个工作的失败。

四、缺乏沟通干部缺乏沟通,很难和同事以及团队进行有效的交流。

这种情况在团队中非常常见,也是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团队中有一些成员缺乏沟通是非常不好的,因为成员如此很难相互协作,而导致工作失败。

最后,干部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实很多方面都可以从个人的心态入手来逐渐改善。

干部应该努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干部还应该不断的摆脱自己的局限性,不断寻找最佳方式、方法和途径来帮助团队茁壮成长。

只有如此,干部才能真正成为贡献社会、严谨求实和好的传播者,也才能真正为国企业发展生产力出一份心力。

八个问题

八个问题

重点解决当前在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八个方面的问题1、工作不求实,争先意识不强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创先争优意识差,工作满足一般现状,不能做到事争一流,敢为人先,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工作欺上瞒下,成绩弄虚作假,炫功邀赏,整天忙于数字游戏,不能沉下心、俯下身、用真功、出真绩。

2、思想不解放,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惯性思维、墨守陈规,干工作照抄照搬。

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缺乏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特别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遇到困难绕着走,碰见问题就回避,只讲客观理由,不找主观原因。

3、履职不尽责,敬业意识不强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思想涣散、精力分散、工作懒散,对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推推动动,不推不动。

在位不在岗,在岗不谋事,不尽责、不敬业,工作无激情,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严重,消极应付,被动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4、制度不执行,纪律意识不强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不能认真执行省委“约法八章”、“六个不”的要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做事情随心所欲,不请示、不汇报。

工作时间不务正业,上网炒股、聊天、玩游戏,进茶楼、打麻将、“斗地主”。

开会迟到、早退,甚至无故缺会或找人替会。

对重要事项和重大事件迟报、漏报、瞒报。

未经批准,随意在互联网上发布与工作有关的信息和言论。

5、作风不过硬,实干意识不强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态度不坚决,行动不迅速,讲条件、打折扣。

讲得多、做得少,讲得好、做得差,讲得到、做不到,只当“裁判员”、“评论员”,不当“运动员”、“战斗员”。

工作部署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会议上,不从实际出发,不注重实际效果,热衷于形式主义、表面文章。

6、效能不提升,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衙门作风严重,对服务对象不热情、不耐心,态度冷硬、蛮横粗暴、故意刁难。

被动服务多,主动服务少,工作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节奏慢。

用权须防范四种认识误区

用权须防范四种认识误区

龙源期刊网 用权须防范四种认识误区作者:严志明来源:《群众》2016年第01期心有所持,行之有向;心有所戒,行方有度。

领导干部只有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时刻防范认识上的四种误区,才能确保用好手中的权力。

防范源头误区。

我们的权力究竟是谁给的?毛泽东同志早就讲得很清楚,“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

可现实中,偏偏总有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靠个人奋斗换来的,是靠个别人赏赐的。

照此逻辑,掌权就任性、有权赶紧用、公权报“私恩”等歪理怪象反倒“理直气壮”了。

防范边界误区。

职权法定、权责一致,是依法用权的重要体现,也是划清权力边界的基本原则。

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却把是否“有利可图”作为自己职权划分的直接依据,使“权力”与“责任”硬生生地割裂开来,有好处就“抓”、没好处就“放”,有责任就“推”、有困难就“糊”,要么“乱作为”,要么“不作为”。

防范程序误区。

用权讲“程序”,就是要让权力始终在法律和制度的刚性“轨道”上运行。

过去,有人将“程序”视为无物。

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却在“程序”上耍起了“小聪明”,或按自己的思路制订所谓的“议事规则”“工作规程”,或为“程序”而“程序”,凑足资料、做齐台账,“包装”一下走过场。

凡此种种,都是用权不愿讲“程序”、不肯真讲“程序”,以及企图僭越“程序”、驾驭“程序”的心理反映。

防范情绪误区。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手握大权后脑袋发热、自我膨胀,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总是“不爽”、软磨“巧”扛,或借口“勇于担当”,跨门越槛,或直言影响效率,启用“简易程序”,甚至一意孤行,搞暗箱操作,夹带“私货”,瞒天过海。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存有抵触情绪,说到底是权力观出问题的典型病征。

(作者系江苏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

克服心理误区,推进政治巡察向基层延伸

克服心理误区,推进政治巡察向基层延伸

克服心理误区,推进政治巡察向基层延伸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政治巡察的不断深入,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巡察工作存在一定的心理误区,认为政治巡察是对个人的追责问责,容易产生心理抵触。

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政治巡察工作的效果,还使得落实巡察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难度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克服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的误区,推动政治巡察向基层延伸,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正确理解政治巡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够有效推动政治巡察工作顺利开展,为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2 问题意识在发展政治巡察工作的过程中,人们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对政治巡察工作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干部和群众可能认为政治巡察只是一个形式主义的过场,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意义。

他们认为政治巡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对基层的实际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解决作用。

一些干部和群众可能存在对政治巡察工作的误解,认为政治巡察只是为了打击政治对手,对于优秀的干部来说可能会产生恐惧心理,不敢敞开心扉配合巡察工作。

这些心理误区不仅影响了政治巡察工作的开展,也可能导致政治巡察工作的失真和形式化。

克服这些心理误区,将是推进政治巡察向基层延伸的关键。

2. 正文2.1 克服心理误区的重要性克服心理误区的重要性在推进政治巡察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误区是指在思维和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观念和偏见,容易导致主观臆断和误判。

在巡察工作中,如果存在心理误区,就会影响到巡察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结果,甚至严重影响到政治巡察的效果和成果。

其实,克服心理误区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克服心理误区可以帮助巡察人员更客观地观察和评判被巡察对象的表现和行为,避免片面主观的偏见。

克服心理误区可以提高巡察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深入挖掘问题根源。

克服心理误区还可以增强巡察人员的自我认知和批评能力,使其更加坚定和果断地履行巡察职责,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态度。

克服四种心理、增强四种意识

克服四种心理、增强四种意识

克服四种心理、增强四种意识近年来,报纸及新闻媒体不断报道领导干部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案件,有的数额之巨大,令人发指,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败坏了社会风气,自身也得到了应有的惩处,迈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不能做到廉洁自律,有的个别干部甚至违法违纪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其消极心理的影响不可低估。

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能力势在必行。

所以,笔者认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克服以下四种心理障碍、增强四种意识尤为重要。

一、克服权势心理增强“公仆”意识权势心理就是指个别掌握一定权力的少数党员干部,通过巧妙地手段,将权力商品化或资本化,以求满足个人欲望。

这种心理有两个显着的特征:一是将全力异化,在主观上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看成是金钱和地位的象征,抱着“有权不使,过期作废”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等及时行乐的处世哲学,认为掌权时就得用足用活,有一份权就得谋一分利。

想非分之想、求非分所得,视权力为私有,不顾制度约束和三令五申,放纵行为,无所顾忌地以权谋私、追求享受,脱离了广大的干部职工。

二是动态心理作崇,对物质追求永不满足,不断的膨胀和扩张。

有的个别不择手段的跑官要官,一旦得不到提升,就到处散布不满情绪,甚至向上写信诬告陷害他人,制造混乱;有的政治上失意经济上补,搞权钱、权物交易。

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是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相背离的。

改变与矫正这种心态,关键是坚持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教育,不断增强“公仆”意识,使权力与义务、官位与责任意识相统一。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当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带头为广大职工群众谋福利,做好人民的公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为职工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二、克服攀比心理增强兴廉意识现实生活中,有的个别领导干部总喜欢与人比,家庭住宅大小、装修与人比;使用车辆与人比;办公条件与人比;孩子结婚与人比;甚至连穿衣、吃饭和婚丧嫁娶也在和别人比排场,比气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三个工人正在砌墙。

一个小朋友路过,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工人甲冷漠地说:没看见我在砌墙吗?
工人乙抬头笑了笑说:我在建一栋漂亮的房子。

工人丙停下了哼着的小曲,开心地说:我在变魔术,让城市更美。

十年后,甲依然是一名砌墙工人;乙成了工程师;而丙则成为了工程项目的负责人。

由此可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志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纵观违纪党员,他们中的大多数因缺乏这种心志,渐渐陷入心理误区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那党员易入的心理误区,究竟有啥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以作警示与提醒。

心理误区一:混淆标准的攀比心理
案例:
重庆市城口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于少东在担任城口县副县长后,一些商人随着锰矿的开发很快发迹。

于少东在与锰矿老板长期交往中,看到别人一顿饭消费成千上万,而自己辛苦一年的工资还抵不了几顿饭钱。

“我的心态也就渐渐失去了平衡。

”于少东在忏悔录中说。

于是,他开始追求额外的金钱。

▍点评:
在追求金钱、享乐方面心理失衡,这些贪官一开始就摆错了坐标。

党员干部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忠诚干净担当为本色,仰望的应该是始
终以群众利益为先的优秀党员干部,比的应该是为民务实、开拓进取的实绩。

斤斤计较于物质利益的得失,是私心蒙蔽了初心。

心理误区二:查不到我的侥幸心理
案例:
于2014年1月落马的四川省农业厅原巡视员胡相全在自己的忏悔书中这样写道:“关于红包礼金现象为何屡禁不止,我粗浅地认为,收受红包礼金行为比较隐蔽,你知我知,成本低、风险小,一般会抱以侥幸心理,如东窗事发怪运气不好,如幸运过关,则名利双收。


▍点评:
心存侥幸要不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正风反腐的持续高压态势下,党风政风发生了显著转变,但仍有极个别党员干部冒天下之大不韪,顶风违纪,铤而走险。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抓常抓长,咬住不放,让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在心底绷紧纪律红线,不存任何侥幸念头。

心理误区三:身不由己的从众心理
案例:
贵州省纳雍县扶贫办原主任朱江在忏悔书中写道,他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不良风气“顶礼膜拜”,思想松懈,置党和人民的重托于不顾。

特别是看到少数认识的领导干部也在“发财”,觉得“别人拿得,为啥自己拿不得”,于是一步步滑入腐败深渊。

▍点评:
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消极腐败现象,党员干部应当坚守原则立场,自觉摈弃随波逐流的心态,切实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定力彰显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以信念筑牢拒腐防变防线,以实际行动诠释清廉守正。

心理误区四:事不关己的看客心理
案例:
2015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广电网络公司兴业县分公司总经理梁声超,因2013年至2014年多次让下属用公款购买购物卡送礼,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事发前,他一直认为,“机关、事业单位贯彻执行规定比较严,我们企业打点擦边球不要紧”。

▍点评:
不把自己摆进去,纪律就会把你摆进去。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量到底的纪律尺子,上至高级干部,下到普通党员,不管是在党政机关工作,还是就职于国有企事业单位,不管是中央部门,还是村居组织、基层站所等,谁违反了都要受到严肃查处。

铁规面前,绝无例外。

心理误区五:面子作崇的虚荣心理
案例:
2015年5月1日,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南赛乡派出所民警杨洪亮,安排8名朋友到扁鹊庙景区免费游玩,被县纪委暗访组逮个正着,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原本想在朋友面前“长长脸”,结果变成了结结实实地“打脸”。

还有种显摆,是用公款宴请私客,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敬老院院长孙慎伟就是这样的典型。

2015年10月至12月,孙慎伟利用敬老院食堂,先后四次违规公款宴请同事和朋友。

最终,他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退赔违纪款项。

▍点评:
“搞特权有面子”“揩公家的油有本事”,这些错误观念根本上反映了权力观、利益观、价值观的扭曲。

党员干部要带好头,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坚持公私分明,特别是在与同学、朋友、亲戚的人情往
来中,要理清“公”“私”二字。

不能为了满足虚荣,用公款消费给自己撑场面,否则势必触碰“红线”,为党纪所不容。

心理误区六:帮人办事的补偿心理
案例:
湖南省常德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武福曾作为援藏干部在西藏南部地区、海拔近4000米的隆子县担任过县委书记。

雪域高原艰苦环境的锻炼,本应成为卢武福的一笔精神财富,但卢武福却觉得自己吃了苦,应该要补偿回来,因而放纵自己,大搞权钱交易,追求奢靡享受,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点评:
“补偿亏欠”其实只是这些贪官自欺欺人的借口,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党性弱化、信仰缺失,漠视纪律规矩,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

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工作不是“等价交换”,不能斤斤计较职务、报酬、待遇,如果不能把人民的利益和党的事业摆在首要位置,不能从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心态就会失衡,轨道就会偏离。

心理误区七:私欲膨胀的“天花板”心理
案例:
贪腐金额达上亿元的河北省大名县原县委书记边飞,自认为在魏县县委书记任上工作成绩很好,下一步应该到市里工作,但没想到被调去永年继续当县委书记,心有不甘,于是从那时起自己开始敛财。

在永年县就任多年后,满以为能当市领导的边飞却被调到经济水平远不如永年县的大名县做县委书记。

市领导的迷梦再次落空,他感觉很不满,大肆追求金钱利益。

▍点评:
贪官因“天花板”心理而走向贪腐的根本原因,还是自身思想上放松了要求,放弃了原则与底线。

假如把实现个人价值、个人理想狭义地定义在拥有权力的范畴,就陷入了“官本位”思想的泥沼。

当个人晋升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狭隘认知占据上风,陷入“天花板”困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摆脱干部的“天花板”心理,必须彻底铲除“官本位”思想。

干部手中的权力,当为民所用、为民谋利,党员干部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进退留转,方能稳住不乱,在现有岗位上实现价值、作出贡献。

心理误区八:擅权任性的放纵心理
案例:
贵州省清镇市总工会,可谓集体擅权任性的典型。

他们将“公权”视为“私域”,大肆套取资金滥发津补贴,2011年至2015年共发放300万元。

事发后,该单位从主席到司机均被立案审查。

审查时,仍有多人合谋对抗,企图掩盖问题。

▍点评:
有权任性,放纵妄为,会让人彻底失去对纪律的敬畏,少数党员干部因此公私不分、假公济私甚至损公肥私。

有的凡事必请必送,组织公款宴请;有的特权思想严重,长期公车私用;有的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
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如若放纵用权,大搞“四风”,最终将被权力“双刃剑”弄得遍体鳞伤。

所以领导干部敬权、畏权、慎权,习惯在监督下依法用权,这既是对权力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爱护。

古人说,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一旦陷入心理误区,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牢牢把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尺子,一寸不让、久久为功,破立结合、固本培元,让好作风蔚然成风,让人心返璞归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