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贡献的量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贡献的量化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近些年迅速发展,担负着为区域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和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重要任务。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探讨过去十几年(扩招后)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状况,为未来高校如何适应并促进区域经济新常态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人力资本理论、系统论、协同论以及区域竞争力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为该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逻辑思路。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论文从高等教育主体功能出发,立足人才培养、科研生产、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论证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阐明贡献内涵及其政策寓意。依据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对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进行定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并进一步借助计量模型对我国各省域高校对经济增长贡献开展定量研究。最后,将各省域高校对经济增长三个方面贡献进行融合得到综合贡献,并以此为基础从聚类等级、协调性、空间依赖关系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对经济增长贡献总体不足,但潜力巨大。2000年到2013年省域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分别为:通过人才培养,高校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7.83%(教育总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8.96%),贡献水平还不是很高;通过科研生产,高校科技进步率占总科技进步率份额为60.34%,高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9.01%(非高校科技进步率份额为33.93%,非高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86%)。高校在科技进步中占据主导地位,科研产出成果较为丰富,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市场化不理想;通过文化建设,高校对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力系数在0.05~1.3之间。高校文化建设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直接正向促进作用较大,并间接对第三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产生较大促进作用。2)从省域内部的高校贡献协调状况来看,三大主体功能贡献水平以及综合贡献水平不协调状况较为明显。总体上,各省域内部高校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贡献水平相对较为协调,科

研生产贡献水平与这二者不尽协调。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大部分省域高校通过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途径对区域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都处于中、低等水平,两水平类型省域数量相当;高校科研生产贡献,处于高中低三种水平类型的省域数量基本相同;全国一半以上省域高校综合贡献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有:北京和上海(高校,下同)各项贡献水平都很协调,属于高水平类型;江苏、浙江、天津、吉林、辽宁、黑龙江、湖北等省域高校各项贡献水平相对较为协调,属于高、中等水平类型;其它省域高校各项贡献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弱失调,个别省

域(如广东)高校各项贡献水平处于或高或低的水平类型,差距较大,

极不协调。3)从高校贡献的区际协调状况来看,各省域之间高校科研生产贡献水平最不协调,文化次之,人才培养相对最小。各省域之间高校综合贡献水平明显不均衡,呈东中西区域梯度递减,与经济增长水

平的区域梯度递减趋势一致,这种不均衡在近十几年内无明显改变。中部省域高校综合贡献水平和发展势头不强劲,西部部分省域高校表现突出,如四川、新疆高校进入中等贡献水平。空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高低低(聚集,下同)型省域类型略多,尤其是低低型省域有7个,高校发展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极化效应影响仍明显存在,并未收敛,

梯度推移不平稳也不明显,只有西部个别省域异军突起。4)从贡献结果来看高校与区域发展的协调状况,中部和东部共有14个省域处于高校发展与经济增长较为协调的状态;弱协调的有6个省域;弱失调的有5个省域。除此之外的省域高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不协调有两种类型:北京、上海等省域高校发展过度超前,内蒙古、青海等省域高校发展过度滞后。近十几年高等教育大发展,总体上基本能够与区域经济增长齐头并进,全国协调状况呈现正态分布。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为了提高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树立“双创”素养为专业人才核心素养的教育意识,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内涵式发展方向转变;科研生产方面,丰富高校科研产学研合作方式,完善科研成果市场转化机制,提高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和利用率;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分批建设文化创新中心、文化发展中心,与社会文化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增设文化产业、文化管理等相关专业,为社会文化产业提供充足的文化成果和人力资本。其次,西部地区高校对经济增长贡献效用较大,从增加外省资源投入和中央政策支持入手,以项目合作、跨界交付、结对帮扶、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增加支持西部高教力度,促进区际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第三,改变目前办学定位、学科结构趋同,重分层轻分类的现状,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对接。2)加快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区际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走高效率的内涵发展之路,调整高等教育增量发展方向,转向走存量优化发展道路。3)把各省域高校打造成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满足国家总体战略规划需

求的人才和文化科研成果供给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联盟,更好地与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